登陆注册
10220900000027

第27章 中华文化探秘 (10)

来到这里,面对着大家,我觉得非常难得。在座各位都是成功人士。平时我们在学校里面上课,面对的有博士、硕士,还有大学生,他们都走进学校学习,他们向往的是什么呢?就是成功。先前南京大学安排了一个窦唯民的演讲,讲座结束以后的提问环节,因为窦唯民先生讲的是孟子的人文精神,在座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讲的是孟子,而将来我们走向社会以后很渴望成功,走向社会要努力奋斗,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中间有差别。同样一个问题对不同的人可能是不一样的。大家可能也都听说过西方哲学家黑格尔的话,同样一个名词、同样一个概念、同样一个问题对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来说,他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讲人生,如果是18岁,他当时的感受过两三秒钟就会忘掉,但是对于一个80岁的老人来说,大家可以想象这里面包含了多少人生经历。在座各位都是成功人士,成功人士对今天的主题有这样一种期望和要求,这出乎我的意料。这也就表明,大家在成功以后有了一个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起初需要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随着物质的满足,人的追求就不一样了,精神方面的需求和要求就更加多了。大家作为成功人士,在人文需求方面、在精神需求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我能感受到的。这也让我看到了我们社会的希望,因为大家都是社会的精英,是中坚力量,大家在事业上,在企业经营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大家并不满足于这些,还希望在精神需求方面能够有更高的要求,这本身又是我们国家的希望。

现在我们也看到国家在提倡所谓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这个词是作为政治上的要求提出来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作为一个国家、作为一个社会、作为我们个人,这确实都是非常重要的。讲到和谐,我们经常讲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其实还有人与自己身心的和谐。和谐其实包括很多,最终整个国家、整个社会的和谐其实离不开每个人自我的身心和谐。2006年我到杭州去参加了首届世界文化论坛,那是一个全球性的论坛,来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当时提出来的一个会议主题或者最基本的渴望就是和谐世界重新开始,这确实也是佛教的一个最基本的理念。

大家可能都听说过佛教里有一本非常著名的《唯物心经》。《唯物心经》里面有一句名言就是讲心与世界的关系,它里面讲心净则物净。佛教作为理想,当然要成佛,如何建立呢?如果每个人的心里都能清净了,那么世界肯定就能清净了,这确实涉及了佛教的根本性问题。今天我的报告题目是佛教文化历程,我一拿到这个题目第一个感觉就是不知从何说起,因为佛教的内容太丰富了。佛教在印度产生,本身博大精深,但是它毕竟是一个宗教,宗教就要有宗教信仰。佛教与其他宗教不一样的地方是它有一整套的哲学在为它的信仰服务,所以有人把佛教称为哲学的宗教。即使在过去批评宗教、批评佛教的年代,对佛教的哲学还是加以肯定的。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讲过,只有在希腊人和佛教徒那里才能找到世界需要的辩证思维。佛教作为宗教有宗教的准则,有宗教的信徒,有宗教的修行,有宗教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构成了佛教优秀的部分。但是这些内容不是最核心的。什么是佛教最核心的思想?解脱。

佛教与其他宗教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认为人生是痛苦的。所谓解脱,首先是要被束缚住了,比如人被绳子绑住了,要把绳子解掉,这是解脱。佛教认为人是被各种烦恼、痛苦束缚住了,所以它的理想是解脱。然后它就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了许多论证,比如为什么说人是痛苦的?人怎样才能从痛苦中解脱?人的痛苦是怎样形成的?这就形成了业报等等概念。当然佛教后来的发展越来越抽象,实际上不同的学派、不同的宗派都是围绕着这么一个核心问题来解答的。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不想把一个话题限定在某一个方面,因为佛教从时间上看也有2500多年历史,传到中国也超过了2000年。佛教传到中国来以后,不同的时代,从汉代到魏晋、隋唐,一直到当代的海峡两岸,它有一个基本不变的东西。另外佛教非常强调一个所谓对基的问题,对基的问题意思就是说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人生面临的问题也不同,所以佛教非常强调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解答方式。在佛教里面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它把佛陀比作一个医生,意思就是说众生有病,佛陀开方子给病人吃药,不同的人病不一样,当然就应该吃不一样的药。所以佛教里面号称有八万四千法门,按照佛教讲起来八万四千法门解决八万四千种烦恼。当然这是比喻的说法,未必有八万四千。

大家有时候看佛经,会觉得都是佛经但是不一样,一会儿是大乘,一会儿是小乘,一会儿是密宗,一会儿是禅宗。实际上在现当代,佛教内部也有不同的看法。大家应该这么理解,佛教对治不同的病要用不同的药。我们打个很简单的比方,如果说你感冒了,那么好的医生就会给你开感冒药。如果大家对这个医生崇拜得不得了,说这是一个良医,药到病除。下次你拉肚子了,你还是拿感冒药来吃,你说这是良医配给我的,一吃就好。另外一个人会说,不对,你这次是拉肚子,他配的药会是不一样的,这样两个人就会发生争论。

实际上我个人觉得佛教发展中的很多争论都是没必要的,像后来中国到了唐代,禅和教争得很厉害。禅是以心传心,教是以佛陀的说法为准。一个是要抛弃经典,另外一个不要抛弃经典,一个说经典就是不可言传的,另外一个说佛陀亲自说的,你怎么说不对呢?后来说禅是我心,教是佛语,诸佛心口。就是说你讲以心传心,你讲佛所说的经典语句,佛的心和佛的语怎么可能相违背呢?佛教里面有不同的说法,如果悟到了根本的,那就是我们讲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否则就是像刚才讲的看病的例子,不在于是感冒药还是腹泻药,而在于不同的病吃不同的药。这样的话,就像大家到大药房里看到有不同的药,每个药治的病是不同的。

在座各位有些可能对佛教有了解,有些只是听说,这样的话下面的介绍也会增加我的难度,我不知道怎样来满足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在佛教里面佛陀有一个特异功能,他说他能够做到“同听异文”,大家一样在听,但是可以听到不一样的东西。比如说我讲数学,我讲1+1,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正好需要,但是对大学生来说就太浅了,但是讲微积分的话大学生就正好需要,而小朋友就听不懂了。同听异文就是佛陀所讲的内容大家听到的正好是自己所需要的。佛教里面的内容很多,大家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再进一步去了解佛教。比如说,在一个大超市或者是大药房里面有很多东西,我希望带着大家去看一下,而不是说一会儿是大乘、一会儿是小乘,大家不知道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东西。我希望能够把佛教的大概情况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可以留下一些时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

我个人觉得,佛教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成果,是产自于印度,到了唐代,中国就成为佛教的传播中心,所以我们经常讲,佛教创立在印度,发展在中国。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之后,佛教经过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转化成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一个宗教。在现代,如果说信基督教还有人认为是信洋教的话,信佛教就不会有人觉得是信洋教了。这就在于佛教传到了中国以后,它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唐代以后就完全变成了我们中国自己的宗教。比如说唐代以后流传最为广泛的一个宗派就是禅宗,到了后来流传得非常广泛的是,信佛就是念阿弥陀佛。这个宗教已经融入了中华文化的中心,所以我们现在讲佛教,就是讲的民族宗教。现在大家说要了解中国思想文化、了解民族文化,从汉代以后,无论是哲学、文学还是艺术等方方面面,都可以从佛教文化当中去理解。佛教博大精深,对于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前面讲了,不同人的问题不一样,希望介绍了大概情况以后,大家以后有时间、有兴趣,可以进一步去体会、去探索。

佛教背景简析

佛教是在印度创立的,创立的时间大概是中国孔子的年代。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到目前为止的几大文明系统,比如说中国的儒学、道学,印度的佛学、基督教、伊斯兰教,这几大文明都是在公元前2世纪到6世纪出现的。现代几大宗教的源头,包括西方流派的宗教,都是在这一时期。这证明了人类在几乎同一个时间进入了文明时期。公元前2世纪到6世纪跟现在的条件是完全不可比拟的,是在人与人、国与国完全隔绝的状态,但是又不约而同地形成了文明。

讲到佛教就要讲到释迦牟尼,关于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清楚,释迦牟尼是古印度(现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佛陀创立佛教实际上是基于对人生的思考,其实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很多方面来谈,可其中最核心、最基本的是他基于人生的思考。他也在想人生的意义到底何在,人活在世上到底有什么意义。实际上这个问题从古到今一直有人在追求答案,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一个虚的问题,人活着就是活着,因为这个问题是永远没有答案的。但实际上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不等于这个问题就没有价值,就没有探讨的必要。很简单,现在谁都在谈文化,你说谁能拿出一个关于文化的定义来呢?什么是文化?一讲到什么是文化,有人统计说有200种不同的定义,对于文化,大家有不一样的看法,但是并不妨碍大家谈论文化。刚刚我们讲到信徒,什么是信徒?在座每个人都有一个答案,没有一个标准定义,但是并不妨碍我们的追求。

同样的问题,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释迦牟尼当时创立佛教的时候就是在考虑这个,佛经上面有非常生动的描绘。个人对不同的问题可能有不同的天赋,比如说有人天生就是对音乐很敏感,有人对色彩比较敏感,可能有的人对人生问题,所谓哲学、宗教的问题特别敏感。佛经上对释迦牟尼的记载是这样的:释迦牟尼从小对人生的问题就想得特别多,他父亲希望他继承王位,给他创立了很好的生活条件,给他建立了没有冬夏的宫殿,过得很舒服。但是他整天还是高兴不起来,他总是不清楚人生到底有什么意思,总是不清楚人生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后来他父亲给他娶亲,找了一个美貌的公主。实际上佛陀出家之前生了儿子,而且按照佛经上讲,他也欣赏过歌曲和舞蹈,吃的住的都很舒服。但是他还是高兴不起来,他总是看不到根本的幸福。比如说看到很漂亮的姑娘唱歌跳舞他很高兴,但是等到她们休息的时候歪头歪脑地流着口水,就感觉很不一样了。

后来佛陀出去郊游了,这样可以让心情更加放松一点,这是佛经上的描述。他看到了不同人的生老病死。比如说生,他出去以后看到一个老牛在耕地,在炎炎烈日下干活,后面还有人用鞭子打,他就觉得人和动物的生命都是一样的。他看到了人死,觉得很悲伤,思考一下人生,所有的人最后都会走到这一步,觉得很悲哀。看到人生病,他就觉得没有人会不生病。他在想,人们现在在那里唱歌跳舞欢乐,但是最终是那样一个结局,如果知道最终是这样一个结局的话,怎么能够高兴得起来呢?人往往看到左边有花,右边有草,就忘记你走在哪里了。当然你换一个角度讲,我不去管它,人生就是这样,有这样一个过程,让我在这个过程中欢乐地走着。这就是一个观念问题。佛教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人为什么都有生老病死,有没有可能走向解脱,有没有可能避免这种现象。

最后释迦牟尼抛弃了家庭,出家进行苦修。苦修放在古印度的生活背景下还是可行的,古印度时认为人的灵魂和肉体是分开的,肉体是灵魂的一个限制,灵魂要解脱的话就要摆脱肉体的束缚。佛陀也根据这个方法去修行了,最苦的时候一天只吃一棵麦子,瘦得皮包骨头,也不洗澡,到最后快要死亡的时候,他坐在菩提树下七天七夜,也有一种说法是坐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后悟道了。所谓悟道是中国道家老子的一个词汇,在佛教当中就是无上智慧。

他到底悟了什么东西呢?佛陀在树下了悟了宇宙人生的道理,他明白了人生到底意义何在,人生痛苦如何摆脱。他到底明白了什么道理?根据现在的文献可以看到。据说当时他要去学修道,他父亲不放心,找了几个人陪他,因为他毕竟是王子。佛陀悟道后就去把当年陪伴他的几个人找回来,向他们传法,把自己领悟的内容讲给他们听,这在佛教史上就叫初转法轮。

浅谈佛教思想

初转法轮实际上就是佛教正式创立的标志。佛教里有三宝,出家人都要皈依三宝,佛、法、僧。佛,刚才讲了,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顿悟了成了佛。佛的本意就是觉悟,佛或者佛陀的意思就是觉悟的人,或者是觉悟者。到了后来,佛教进一步发展的时候,自觉觉他修行圆满才能成佛。佛陀当年觉悟了,就把行僧找回来,向他们传法。佛觉悟了就成了佛,觉悟的内容就是佛法。僧,僧团,本身一个人不能成为僧,要成为一个僧团必须要三个人以上。

同类推荐
  • 债权人维权妙招

    债权人维权妙招

    本书是探讨建立在法律范畴内的自然债务的催讨办法。是针对那些赖账的债务人心理讨债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希望大家能够从这里受到启发,把自己不能解决的债务顺利解决。本书虽然是第一手案例,但是为了避免对当事人的隐私和声誉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我们都进行了技术处理。所以,大家不必要去对号入座。只要是对我们讨债有所帮助,就达到了我们编写这本书的初衷。
  •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教育是一种大智慧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过程就是发掘人的天性、潜能以及潜在价值的过程。教育必须立足于培养具备健康人格的现代人。或者说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让受教育者学会做人。从这个角度而言,教育决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应当是一种综合人文素养,是一种大智慧。有了大智慧,即使孩子是班上成绩最差的。他依然可以有辉煌的将来;没有大智慧,即便孩子在校的成绩再优秀,将来也可能泯然于众。因此。所有的父母和教师都应当重新来学习儿童教育这门专业的功课。
  • 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西柏坡精神永放光芒

    西柏坡位于革命老区平山县西北,距华北战略要地石家庄90公里。西柏坡背靠太行山、面对大平原,能攻能守、进退有路,具有独特的地利优势。更重要的是,西柏坡所在的平山县是革命老区,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早在1931年,这里就建立了共产党支部,到1937年,平山县的党员近2万人,同时,该县组建了2000人的“平山抗日团”,被毛主席誉为“王者之师”。此外,平山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产丰富。这正是党中央由延安迁往西柏坡的主要原因。
  • 教育,诗意地哲思

    教育,诗意地哲思

    本书是由多篇散文式的教育随笔编辑而成,以一线教师的视野审视教育,在行云流水般的笔触中倾注笔者对教育的理解。书稿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教育散文,第二部分是教育效应,第三部分是心理反思。书稿为随笔原创,随意洒脱,有别于一般的教育论文,有一定的可读性。
  • 给教育燃灯

    给教育燃灯

    本书旨在介绍民国教育家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实验及对教育症结的探索,细致再现民国教育思想的美丽景观。书中收录的文章包括:“从智识阶级的剩余来分析现代中国教育”、“教师的自救”、“教育感言”、“今日中国之教育”、“中国现代教育之症结”、“中国学校教育之史的观察”等。
热门推荐
  • 平凡之生,遇不凡的你

    平凡之生,遇不凡的你

    在我平凡的人生中,遇见同样平凡的你。我的生活便不再平凡,而是一种幸运的幸福。
  • 六指点江山

    六指点江山

    天生万物、人生指灵。人的五个手指分属金木水火土五行指灵,金灵国、木灵国、水灵国、火灵国、土灵国五国分别修习五行中的一种指灵。万年前北方魔影国的魔尊被五国首尊联合封印,十年前魔尊破印复出。。。。。。弑魔卫道、守正修身,草根少年林枫为报父母之仇决心修习仙法、欲以己之力封印魔尊。奈何天道往复,修仙之路处处坎坷,身世不清的林枫受尽凌辱。一心向正的修仙少年林枫为何又转投魔影国,一番炼狱苦修成就新一代魔尊,只身统一金木水火土五国。林枫最终以六指之力炼成灭欲神指,一个响指除尽天下魔欲,魔影国由此改邪归正、举国向善。正邪真的不两立?只在一念之间。。。。。。
  • 帝国老公,怪力娇妻萌萌哒

    帝国老公,怪力娇妻萌萌哒

    初见,寇墨城把白从善送上了天,他不知那是他未来的老婆。再见,白从善抬起大卡车砸了他,她不知那是她未来的丈夫。结婚前,寇墨城觉得女人柔弱,爱哭,很麻烦。而白从善是腿短,脸厚,惹麻烦。结婚后,有人问寇墨城对妻子的看法。寇墨城立即道:“我老婆肤白貌美大长腿,温柔贤淑不造作,善良可爱不惹事……我最喜欢。”众人鄙夷:老大,咱先从榴莲壳上起来再说话好么?寇墨城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白从善:“跪下叫爸爸。”--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觉醒来多了个系统

    一觉醒来多了个系统

    400年前,灵气复苏,一个个怪物袭击使得昔日热热闹闹的城市生灵涂炭,但与此同时也造就了一批批神话般的强者。
  • 邪扇情仇

    邪扇情仇

    一人,一扇,横扫天下,道尽情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腹黑竹马VS肉肉青梅

    腹黑竹马VS肉肉青梅

    “轩辕浩宇,你说星星到底有多少呀,我数的眼睛都花了,可还是数不清呢。”才只有4岁的孟伊雪嘟着她那肉嘟嘟的小嘴,一张略肥的小脸纠结的拧成了一团。。。详见原文
  • 笑面罗刹:魅世青莲

    笑面罗刹:魅世青莲

    她,冷漠绝情,杀人不眨眼的笑面罗刹。离奇穿越,竟被人欺悔至此。真是越活越回去了!“就凭你也想跟我斗?”她背光而立,嘴角挂着残忍不屑的笑容。当众人口中的废物一朝站在世界巅峰,曾经弃她如草芥的男人,姐要你后悔莫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守护崩坏的世界

    守护崩坏的世界

    一位不知名的甲板清洁工,一艘战列舰,一群勇敢的少女。他们,为守护着自己拥有与渴望着的美好而战!(本书为游戏崩坏3rd同人本,也是我的第一部作品,谢谢大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