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226900000332

第332章 主战

思前顾后,杨嗣昌便把于望拿出来说事,以他作为理由,来阻止蔡国用人等的拍脑门决策。

在杨嗣昌的想法里,国朝难得有此空前大捷,一切当得小心谨慎,来保存胜利果实。

尽管国朝官军人数不少,但是不堪一战,其军伍的糜烂程度比起官场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这还是用倾国之力才养活了这班“兵大爷”,就算是破罐子,也不能破摔。

如今天下的局势可谓是危如累卵,朝野上下却并没有几个亮眼人。

正是大明这种优待文人的政策,造就了一批腐化、愚昧,但知追逐名利,以豪华服饰、奢侈享乐、游逸宴饮,竟相攀比的特权阶层,他们活在醉生梦死的另一个世界里,国家的兴亡变得遥远无比而且关他们屁事?

然而也正是这些崇尚清谈逸乐,纵情声色之徒掌管了国家大权,这些所谓的国之柱石、精英,对于国朝大运的日薄西山,国势摇摇欲坠将要崩塌视而不见,生眼如盲。

在这些搅屎棍的努力下,不但杨嗣昌的攘外必先安内的和谈计划化为泡影,他苦心筹谋的“十面张网战略”也因为洪承畴、孙传庭被调入京师勤王而使农民军死灰复燃,逐渐成为一张破网。

整体来说,大明在内忧外患之下,已经是被折腾了十几年,也已经是奄奄一息。

看着皇帝被鼓动的心动,一直温文遐迩的杨嗣昌肚子里大骂:狗/娘的!一班虚骄嘴炮不负责任之辈!要决战,在清兵刚入关的时候就可以决战了!然而,国朝就这些烂家底,要是一朝尽送,不出几年,自己就垮了!

不要看现在他们说的比唱的还好听,什么四面合围,什么趁胜追击,什么一举绞杀,什么让鞑虏死无葬身之地···。

可是,这能办到吗?

如今大明各地武将军阀化日益明显,中央朝廷的威信力和掌控力大大衰弱。

强敌面前,很多地方武将都有保存实力,不愿打硬仗的心思。对于这种局面,朝廷对各镇总兵,往往只能以忠义激励,却不敢过份严责,就怕激出意外变故。

至于普通官兵大爷,他们“索饷”则强,赴敌则弱;杀良冒功则强,除暴救民则弱。

如果大明官军稍稍争气一点,让我腰杆子稍微硬点,老杨我何尝又不想痛快的痛击鞑虏,以此青史留名?

这个乱世的明军向来的作风就是先胜后败,不要看薛国观等人现在信心满满,但是只要一场大败,或者风吹草动,他们马上就是缩头闭嘴,什么责任都是一推二五六,置身事外。

此辈堪称亡国利器!杨嗣昌痛恨的心脏隐隐发疼。

“知道当时于望在率军回开平修整时,给本官书信发牢骚,最烦的是什么?就是明明隔了千里,却还在背后指手画脚的人。这种惨重的教训,本朝在萨尔浒大战就发生过···。”

“隔了上千里,对前线形势连一知半解都算不上,对战局的变化更不可能及时作出适合的应对,凭什么要求在外的将帅听命从事?所以我汉家兵书有云: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这些还算好,更有一些惹人憎厌的,就是视前线将士性命为攻击筹码,不悯怜战士为国征战的忠勇,反倒用来攻取政敌。···每日就是在背后做各种龌蹉事,比如克扣军粮来掐死大军生存的命脉,比如不听号令差遣,坐视友军孤军奋战,他们只盼着朝廷官军损兵折将,半点仁心也无,···。”

听着杨嗣昌的滔滔不绝,崇祯的心也慢慢的静了下来。

于望,是他极为信任和希望寄托的人。

这样一个国之忠良,说的话自然是要重视的。

况且杨嗣昌说的话不无道理。

只是杨嗣昌嘴里说的有些人借葬送前线将士的性命来攻击政敌,自己为何一无所知?

听着杨嗣昌的竭力反对,崇祯叹了一声:“罢了!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眼前既然已经把军略军事大权一体交托与周廷儒,那朝廷剩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结果。胜则赏,败则罚,适时走马换将,以应新局。”

蔡国用刚想说话,却被杨嗣昌拦住。

“设制天下兵马总督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统掌各路兵马,以便及时应对军机敌情。要是对在外作战的官军还指手画脚,作何置督师?朝廷干脆直接遥控各路将帅好了。不过···”

说到这里,杨嗣昌话又一转,“如今我军新胜,锐气正足,是该驱逐鞑虏出关的时候了!此次只要小心操持,顺利驱逐鞑子出关就好,料得此次战争,我大明官军前后杀敌甚多,满清已经胆寒,再来侵扰已是不能,可谓能争取到几年难得的安定时间,···只是天津那里绝不能贸然决战,还是得相信在外周廷儒的判断。”

看到崇祯皇帝已经同意了杨嗣昌的说法,蔡国用大为恼怒,只是这种人争功夺权是老手,但是让他真正的顶着皇帝的心思反着干,那是万万不能的。

于是,他眼珠子一转,转而攻击杨嗣昌的治国政策:“如此说来,杨阁部心意已定,终究是要对鞑虏决议主战了?”

杨嗣昌的政策,天下皆知,那就是他主张和关外主和。

对于这种情况,早先在京师的朝会上就有过一番吵闹。

时清兵劫掠京师东南,工科给事中范淑泰质问皇帝曰:

“现在敌已临城,朝廷却无定议,不知是战?还是款?”

崇祯帝反问:谁人言款?

范淑泰答道:“外面都是如此之说.而且凡有警报,秘而不传,俱讳其事.”

崇祯帝则辩解说,这是因为事涉机密.

不过,范淑泰讲的确是实情.当时形势如此危急,朝廷竟态度不明,或战或和,连许多大臣都弄不清.崇祯帝还以事关机密为由,不向臣民公布实情.如此做法,岂能让天下臣民同仇敌忾,奋勇杀敌?

天下臣民最朴素的观点就是:既然朝廷要和满清要言和,那么我何苦在战场上厮杀送命?

范淑泰还针对崇祯帝忧心粮饷匮乏而发表看法.他说:

“戎事在于行法,今法不行而忧饷,即天雨金,地雨粟,何济?”

他这句话大概说得过重了,逼得崇祯帝说出了真话:

“朝廷何尝不欲行法!”

此言足见崇祯帝的无可奈何,国力衰败,流寇四起,官场糜烂,官军糜烂,一切事物都是极为棘手,稍微动作大点,就唯恐除了纰漏,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就连位居九尊的崇祯皇帝也讲出了这种苦涩的话。

不过这种暧昧的政策,今天终于被蔡国用挑明了,对于蔡国用的攻击,杨嗣昌冷冷地道:“朝廷不是一直就在主战吗?何来今日之说?”

······

此时的天津卫,从运河一侧,一直蔓延出百里,密密麻麻的都布满了清军营帐。

多尔衮统帅的清兵主力,全部汇集于此,形成一望无际的旌旗与营寨。

夜幕降临了,但是天并没有漆黑,因为天津卫周边的所有的村舍、乡落、庄园凡是肉眼看得见的,都给清兵一把火烧掉了。

其烟雾腾腾,火光冲天,映红云霄。受惊的鸟儿从树林、池泽飞起,盘绕回旋,悲鸣不已。

不要看着这里的清兵是肆虐骄狂,但是满蒙联军的上层却是收到了一重大丧报,这犹如晴天霹雳,惊骇的这些大人物面无人色,眼下纷纷聚集到多尔衮的大帐中议事。

相比普通兵卒的猖狂不可一世,这些大人物中却蔓延着一股恐慌的气氛。

一个惊天的大消息己是到达,负责监视威逼明国京师的满洲正红旗全军覆没,旗主杜度被斩,全军万余人,尽数折墨,只是跑出了寥寥几百人马。

覆灭正红旗的明军主力,正是于望的汉家军。

这传来的消息如同一盆凉水从头而下浇来,让满蒙上层有一种冰冷彻骨的感觉。他们是怎么也不敢相信,漳水鏖战之后,于望狼狈逃窜,本以为他已经不足为虑,起码是在这次入关的劫掠军事行动中不足为虑,没想到一个晴天霹雳,于望缓过气来暗下杀手,又桶了清军这致命的一刀。

多尔衮宽阔的中军帐篷之中,各级的固山额真或者军中大将都是沉闷不语,前些日子那种快意掳掠的畅快喜意荡然无存。

自从于望逃窜后,多尔衷的清兵主力纵横明国腹地千余里,尤其是在山东,这个清兵从未涉足的地带,他们收获巨大,那己经掳掠到手的奴隶丁口达几十万余,还有望不到边的金银牛马财帛等物。

如此收获,凡是人都要眼红的滴血,正当他们兴高采烈,心满意足的要北上归乡的时候,却突然遭此前所未有的打击。

该死的!天杀的!我···我恨欲狂!这就是满蒙各高层现在的真实感受。

虽然这消息难以相信,却又容不得各人不相信,因为围歼正红旗的正是该死的于望兵马。

起初多尔衰等人也认定,这是明国的疑兵之策,不说被打残的于望官军兵源从哪冒出来,便是通州正红旗全军万余人,内中有满洲正牌旗丁四千人,这么强悍的实力,怎么可能半日就被围歼?

先前岳拖由于箭疮病死也就罢了,但是这次是在正面战场上被明军斩杀了一个旗主。

此次入关,连折两位固山额真,这是清国立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大事!这消息要是传开后,对属下的军心士气的打击可谓沉重之极。

如此凄惨的折损,便是回到关外,各人也不知道如何向皇太极、大清国各级权贵等人交待。

然而前来报丧的毕竟是正红旗侥幸逃生的残兵,多尔衰自己的情报网也得到一些情报,当真是不信也得信了!

同类推荐
  • 昭烈汉志

    昭烈汉志

    【本作无主角,是以宏观角度戏说季汉风云】夷陵之战是改变季汉国力的关键一战,对于刘备夷陵之战的惨败有着诸多原因,其中诸葛武侯认为若有法正随刘备出征,不至遭此大败。那么若法正未病逝,而随大军出征,夷陵之战又会如何呢?三国的历史又会走向何方呢?昭烈帝刘备所建立的季汉政权又会被史家如何描摹呢?
  • 三国之我成了张角师弟

    三国之我成了张角师弟

    别人穿越三国,都是英雄人物候着,美女婢女追着,敌人哭着喊着。可刘启为啥一来就碰到了一个糟老头子?还没弄清咋回事儿,就跟张角结仇了?
  • 沧海若梦

    沧海若梦

    肖晓一个侯门公子,在天下大乱之时,是做一乱世枭雄还是匡扶济世,又或者袖手旁观呢?他的选择会让乱世归于平静又或是更加惨烈?
  • 生前身后

    生前身后

    讲述一个帝国的兴起。一对总角之交,在一个动荡的年代,或为自己的抱负,或为自己的家族,一步步地慢慢前行。其间有得意,也有失落,狂笑过,也低头过。从一个生涩的少年,逐渐地成长。写中国古代史,确实不是一件容易写出很新奇东西的题材,几千年乱世与治世的交替,史书比任何一个小说作者都更有想象力,琵琶想写做的便只是努力地塑造着他们的形象,性格,以及从稚嫩到成熟,有最初的坚守到慢慢忘记一切曾经坚持的东西。也希望大家会喜欢
  • 南宋岳李平西扫北演义

    南宋岳李平西扫北演义

    以说岳为背景,继叙岳雷扫北后继续率军征西的故事,还有被忽略的名将李显忠的出现,表现南宋孝宗朝的短暂治世
热门推荐
  • 异世之引魂传说

    异世之引魂传说

    传说,在第n个四维空间里有一座名为彼方的大陆,后因某种原因而分裂,引魂师一族因此寂灭。而一位少女为了解开这其中的秘密周游各地,她能找到最终的原因吗?
  • 谁主沉浮之魅乱天下

    谁主沉浮之魅乱天下

    ☆你们有朋友吗?有姐妹吗?义结金兰过嘛?那么…有没有当脑袋磕在地上的时候,穿越?有木有?☆她二十一世纪的天才医生,熟悉药理,大小手术无数,从未失手过,却很滑稽的穿越了,从此开始了她的不平路。☆片段玄月国“皇帝”:薇悦,只要你答应和我在一起,从此你就是玄月国最为尊贵的女人。某女:这个笑话一点也不好笑,而且你爹我不屑!冥魂的主人:薇悦,我知道你的梦想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和我走吧。某女:爱就爱了。何必自欺欺人?☆她敢爱敢恨,她永远只是她,她是古薇悦,任何人都不能够替代。当爱时,她轰轰烈烈;当放时,她不屑回头。☆“只是一个女人,为何为了她放弃自己的霸业?”——可是为何心里如此难过,原来很早前,心就只为她而跳动。☆慵懒的如同猫一般,趴在那贵妃椅上,撅着小嘴,打着呼噜,流着口水的睡姿,谁又能想到,她素手点江山,樱口定生死时候的壮志凌云?『她一笑魅天下,一醉迷众生。紫微星耀现,天下统一时。』此文为一对一,喜爱NP请慎入。驻站作者伤不起,希望读者朋友们多多支持!
  • 遇见你是我此生最大的幸福

    遇见你是我此生最大的幸福

    对于莫琛来说,遇见楚安然是他最大的幸福!他看似冷心冷情,然而一旦动了心,便再也放不下了!只是她一直躲着他是怎么回事?“楚安然,就算你逃到天涯海角我也会把你给找出来,我这辈子赖定你了!”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陪着你们看尽世间繁华

    陪着你们看尽世间繁华

    这是一个悲伤逆流成河的故事……这是一个屌丝和几个女神之间的爱恨情仇……很多朋友说故事的主角是活在现代的韦小宝……可现实真是这样吗?在这个故事里你会隐约的感到……一丝淡淡的忧伤……一丝淡淡的喜悦……一丝淡淡的哀愁……一丝淡淡的满足……还有稳稳的幸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恶魔少爷快放手

    恶魔少爷快放手

    一次意外的相遇,改变了她的命运她遇到了他……
  • 仙葬之子

    仙葬之子

    万年之前,仙葬二族尽灭,只剩一位带有仙葬二族血脉的魔子被封印在了世间。时隔万年魔子复苏,竟再次被人围攻致死。这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咳,咳。三百年后魔子再次复苏带来的是无尽的杀戮还是踏上他的寻亲之旅。
  • 天定录

    天定录

    宋室衣冠南渡的第十个年头,也即是公元1137年,伪齐刘豫大举南侵虽以失败而告终,但女真铁骑依然在千里故疆纵横驰骋,耀武扬威!此时宋高宗正驻跸江左,以察天意,赵鼎暂时让贤,张浚刚刚上位,秦桧还没攒够祸国秧民的资本,而岳飞尚未意志消沉,一切为时未晚,大事尚有可为……五千年终于轮到我上场!不借助现代科技的调查记者,如何在窥破一系列历史真相的同时,合纵连横,披荆斩棘,一步步扭转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跟着穿越者吴益,重返八百年前的历史现场,见证那个时代的铁与血,悲与歌,渴望与挣扎,激荡与沉沦,感受最真切的呐喊和力量!
  • 兰瑟

    兰瑟

    英雄之所以被称之为英雄是因为世界可以抛弃英雄而英雄却永远不弃这世界
  • 王者学院的日常生活

    王者学院的日常生活

    这里是王者学院的日常,绝对是……不中二的日常【我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