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349700000020

第20章 坛经十段品(11)

其年九月三日,有诏奖谕师曰:师辞老疾,为朕修道,国之福田。师若净名,托疾毗耶,阐扬大乘,传诸佛心,谈不二法。薛简传师指授如来知见。朕积善余庆,宿种善根。值师出世,顿悟上乘。感荷师恩,顶戴无已,并奉磨纳袈裟,及水晶钵,敕韶州刺史修饰寺宇,赐师旧居,为国恩寺。

这段经文讲惠能被国家重用,终于得以弘扬正教,光大禅宗,不负五祖所传。佛在国中,中国即是佛国。国恩即佛恩。此中大义,前已述陈。六祖惠能经由内侍薛简传话给刚复位的大唐天子中宗李显,指导中宗说:“道无明暗。”暗示中宗李显要尊崇母道,宽恕他有过犯的母亲武则天。善待天下苍生,重振大唐江山。中宗李显十分明白禅师慈意,在诏书中动情地说:“师辞老疾,为朕修道,国之福田。”这话不只是一个说法,天子无戏言,中宗李显这话的意思是昭告天下:惠能大师是朕的化身,是在“为朕修道”,朕是惠能大师的供养人。王供养佛,即是法王。法王与佛共治乐土,一如天竺。法王以佛为师,故中宗李显诏书中说:“朕积善余庆,宿种善根,值师出世,顿悟上乘。感荷师恩,顶戴无已。”明确昭示他师事惠能大师,惠能大师是大唐国师,中国真佛。中宗李显以佛教语供养佛,此为“法供养”。所赐宝物为“财供养”,虽极尊崇,比起惠能大师的“天人供养”与“自性供养”来又何足比。即使如此,其心可嘉。唐中宗与惠能大师如一人,佛法圆通,超过了梁武帝与达摩大师的关系。为君既不易,为臣亦何难,为臣的同时为帝王师更难。惠能大师忠君爱国,宜乎为国师,故我把最高的佛称为忠孝佛,把最高的禅称为忠孝禅。惠能大师修的就是忠孝禅。

坛经第十品 付嘱品

此品讲信佛者成佛也。

师一日唤门人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志彻、志道、法珍、法如等,曰:汝等不同余人,吾灭度后,各为一方师。吾今教汝说法,不失本宗。先须举三科法门,动用三十六对,出没即离两边,说一切法,莫离自性。忽有人问汝法,出语尽双,皆取对法,来去相因。究竟二法尽除,更无去处。三科法门者,阴界入也。阴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是也。入是十二入,外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内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也。界是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是也。自性能含万法,名含藏识。若起思量,即是转识。生六识,出六门,见六尘,如是一十八界,皆从自性起用。自性若邪,起十八邪;自性若正,走十八正。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用由何等,由自性有对法,外境无情五对:天与地对,日与月对,明与暗对,阴与阳对,水与火对,此是五对也。法相语言十二对:语与法对,有与无对,有色与无色对,有相与无相对,有漏与无漏对,色与空对,动与静对,清与浊对,凡与圣对,僧与俗对,老与少对,大与小对,此是十二对也。自性起用十九对:长与短对,邪与正对,痴与慧对,愚与智对,乱与定对,慈与毒对,戒与非对,直与曲对,实与虚对,险与平对,烦恼与菩提对,常与无常对,悲与害对,喜与嗔对,舍与悭对,进与退对,生与灭对,法身与色身对,化身与报身对,此是十九对也。

师言:此三十六对法,若解用,即道贯一切经法,出入即离两边。自性动用,共人言语,外于相离相,内于空离空。若全著相,即长邪见。若全执空,即长无明。执空之人有谤经,直言不用文字。既云不用文字,人亦不合语言。只此语言,便是文字之相。又云直道不立文字,即此不立两字,亦是文字。见人所说,便即谤他言著文字。汝等须知,自迷犹可,又谤佛经。不要谤经。罪障无数。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但听依法修行,又莫百物不思,而于道性窒碍。若听说不修,令人反生邪念。但依法修行,无住相法施。汝等若悟,依此说,依此用,依此行,依此作,即不失本宗。若有人问汝义,问有,将无对;问无,将有对;问凡,以圣对;问圣,以凡对。二道相因,生中道义。如一问一对,余问一依此作,即不失理也。设有人问:何名为暗?答云:明是因,暗是缘,明没则暗,以明显暗,以暗显明,来去相因,成中道义。余问悉皆如此。汝等于后传法,依此转相教授,勿失宗旨。

师于太极元年壬子,延和七月,命门人往新州国恩寺建塔。仍令促工。次年夏末落成。七月一日,集徒众曰:吾至八月,欲离世间。汝等有疑,早须相问,为汝破疑,令汝迷尽。吾若去后,无人教汝。法海等闻,悉皆涕泣。惟有神会,神情不动,亦无涕泣。

师云:神会小师,却得善不善等,毁誉不动,哀乐不生,余者不得。数年山中,竟修何道?汝今悲泣,为忧阿谁?若忧吾不知去处,吾自知去处。吾若不知去处,终不预报于汝。汝等悲泣,盖为不知吾去处。若知吾去处,即不合悲泣。法性本无生灭去来,汝等尽坐,吾与汝说一偈,名曰:真假动静偈。汝等诵取此偈,与吾意同。依此修行,不失宗旨。

众僧作礼,请师作偈。偈曰: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是见,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时徒众闻说偈已,普皆作礼。并体师意,各各摄心,依法修行,更不敢诤。乃知大师不久住世。

法海上座再拜问曰: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

师曰:吾于大梵寺说法,以至于今,钞录流行,目曰:法宝坛经。汝等守护,递相传授,度诸群生。但依此说,是名正法。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盖为汝等信根淳熟,决定无疑,堪任大事。然据先祖达摩大师,付授偈意,衣不合传。偈曰: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皆发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

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

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大师七月八日,忽谓门人曰:吾欲归新州,汝等速理舟楫。

大众哀留甚坚。

师曰:诸佛出现,犹示涅。有来必去,理亦常然。吾此形骸,归必有所。

众曰:师从此去,早晚可回。

师曰: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又问曰:正法眼藏,传付何人?

师曰:有道者得,无心者通。

问曰:未知从上佛祖应现已来,传授几代,愿垂开示。

师云:古佛应世,已无数量,不可计也。今以七佛为始。过去庄严劫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今贤劫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释迦文佛,是为七佛。释迦文佛首传摩诃迦叶尊者,第二、阿难尊者,第三、商那和修尊者,第四、优波多尊者,第五、提多迦尊者,第六、弥遮迦尊者,第七、婆须蜜多尊者,第八、佛驮难提尊者,第九、伏驮蜜多尊者,第十、胁尊者,第十一、富那夜奢尊者,第十二、马鸣大士,第十三、迦毗摩罗尊者,第十四、龙树大士,第十五、迦那提婆尊者,第十六、罗罗多尊者,第十七、僧伽难提尊者,第十八、伽耶舍多尊者,第十九、鸠摩罗多尊者,第二十、耶多尊者,第二十一、婆修盘头尊者,第二十二、摩罗尊者,第二十三、鹤勒那尊者,第二十四、师子尊者,第二十五、婆舍斯多尊者,第二十六、不如蜜多尊者,第二十七、般若多罗尊者,第二十八、菩提达摩尊者,第二十九、慧可大师,第三十、僧璨大师,第三十一、道信大师,第三十二、弘忍大师,惠能是为三十三祖。从上诸祖,各有禀承。汝等向后,递代流传,毋令乖误。

众人信受,各别而退。

又问:后莫有难否?

师曰:吾灭后五六年,当有一人来取吾首。听吾记曰:

头上养亲,口里须餐。遇满之难,杨柳为官。

又云:吾去七十年,有二菩萨,从东方来,一出家,一在家。同时兴化,建交吾宗,缔缉伽蓝,昌隆法嗣。

大师先天二年癸丑岁,八月初三日,于国恩寺斋罢,谓诸徒众曰:汝等各依位坐,吾与汝别。

法海白言:和尚留何教法,令后代迷人得见佛性?

师言:汝等谛听。后代迷人,若识众生,即是佛性;若不识众生,万劫觅佛难逢。吾今教汝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欲求见佛,但识众生;只为众生迷佛,非是佛迷众生。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汝等心若险曲,即佛在众生中;一念平直,即是众生成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吾今留一偈,与汝等别,名自性真佛偈。后代之人,识此偈意,自见本心,自成佛道。偈曰:

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见三毒是魔王,

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性中邪见三毒生,即是魔王来住舍,

正见自除三毒心,魔变成佛真无假。

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

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

本从化身生净性,净性常在化身中,

性使化身行正道,当来圆满真无穷。

淫性本是净性因,除淫即是净性身,

性中各自离五欲,见性刹那即是真。

今生若遇顿教门,忽悟自性见世尊,

若欲修行觅作佛,不知何处拟求真。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不见自性外觅佛,起心总是大痴人。

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

报汝当来学道者,不作此见大悠悠。

师说偈已,告曰:汝等好住,吾灭度后,莫作世情悲泣雨泪,受人吊问。身著孝服,非吾弟子,亦非正法。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修行,如吾在日。若违吾教,纵吾在世,亦无有益。复说偈曰: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于时异香满室,白虹属地。林木变白,禽兽哀鸣。

十一月,广韶新三郡官僚,洎门人僧俗,争迎真身,莫决所之。乃焚香祷曰:香烟指处,师所归焉。时,香烟直贯曹溪。十一月十三日,迁神龛并所传衣钵而回。次年七月二十五日出龛,弟子方辩,以香泥上之。

门人忆念取首之记,遂先以铁叶漆布,固护师颈入塔。忽于塔内,白光出现,直上冲天,三日始散。

韶州奏闻。奉敕立碑,纪师道行。师春秋七十有六,年二十四传衣,三十九祝发,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得旨嗣法者,四十三人。悟道超凡者,莫知其数。达摩所传信衣,中宗赐磨纳宝钵,及方辩塑师真相,并道具等,主塔侍者尸之,永镇宝林道场。流传坛经,以显宗旨。此皆兴隆三宝,普利群生者。

《付嘱品》恰似《佛遗教经》,是六祖遗香,禅门遗爱。《付嘱品》是惠能的遗嘱。你若爱我,就听我的遗嘱。初述六祖吩咐弟子事,不忍观之。后文述及神异神通,夸耀门庭,皆是妄作,敬佛者必不然之。若有人对此津津乐道,即是迷了。经文铺陈,是为了成书,读经当读精髓。

读《坛经》,学惠能。

惠能能悟,我也能悟。惠能成佛,我也能成佛。这才是不辜负惠能的期待,这才是读《坛经》的讲法。君可抛书,且莫抛心。卿不负佛,佛不负卿。岂不闻“不负如来不负卿”之语?雪山雪莲,婀娜献太子。雪国雪痕,迷叠证萍踪。我来红尘已久,君至沧桑何年?龙华树下会,哀哀老母;龙树塔中闻,振振金刚。曹溪一脉,果然“广”大;大唐盛典,到底“禅”让。国教国师,开净土乐土;五祖六祖,又拈花分叶。噫!不是和尚殷勤,哪个肯闻佛法?

说颂毕,来观人。大家视惠能为何人?他也不是六祖,他也不是和尚,你若把他当作慈母膝下孤子,黄土坡上牛郎,他便与你称兄道弟,一起打柴去。

读《坛经》,学惠能。

莫学他神通,莫学他禅法,要学他能吃苦。一生被人追逐迫害,隐藏不见天日。刀光剑影,披肝沥胆,伏身草莽,历尽磨难,只求一个真。古来成佛只有信佛人。你若信便是佛,若有二心,信佛也枉然。

书到最后都是诗。我引《红楼梦》讲《坛经》,是为了开通证道之命门。无论什么人,若想得拯救,必先问自心。

我视惠能为真理的追求者。为求真理,不怕牺牲,这就是惠能给我们的最大教益。

同类推荐
  •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做人需要佛的慈悲心肠,与人相处需要佛的博大胸襟,做事需要佛的无上智慧。以佛的思想和理念来出世入世,我们就能使人生圆满。我们并非一定要成佛得道,但我们有必要领悟佛的大智慧,体味佛带给我们的澄清心境,以一颗佛心待人接物。如此,我们则能获得心灵上的真正解脱,享受人生的美好与欢愉。本书以佛家思想为核心,融合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精华,对人生进行了反省与解析。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的、安抚心灵的、启迪智慧的故事,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事的人生哲理,全方位展现了佛学的博大与精深。仔细阅读本书,你能在佛的感召下平和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修为,增长自己的智慧。
  • 星云日记14:说忙说闲

    星云日记14:说忙说闲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十四册。收录星云大师1991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人生三昧”、“苦乐之间”、“说忙说闲”、“人生加油站”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禅宗是什么:胡适谈禅说佛

    本书是“聆听大师”丛书胡适系列的第四本,以胡适谈禅说佛为线索,遴选其综述禅宗历史、考证禅宗代表人物、以及谈禅说佛杂记等文章汇编而成。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虽然不能说全面完整地反映了胡适对于禅宗和佛教的思考和主张,但基本上反映了他在这方面的代表性观点。尤其是胡适谈禅宗历史的文章,深入浅出,学理清晰,趣味横生,凸显大师小书的品位,可读性极强。
  • 花雨满天悟禅机

    花雨满天悟禅机

    大师以书画名家而为出世高僧,复以翰墨因缘为弘法引资粮,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功钜利博,泽润无疆,岂仅艺事超绝,笔精墨妙而已哉。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热门推荐
  • 龙魂殇

    龙魂殇

    公元5211年,海妖入侵人类...公元7777年,中国的最后一名将军踏上征程...2亿年前白垩纪,将军成为恐龙时代的唯一一个人类。
  • 渎神空间

    渎神空间

    无数世界已经被轮回者毁灭,在张逸辰死亡之前救助他的渎神究竟是何物,渎神者究竟能不能毁灭轮回者,未来,无人可知。
  • 我当玄师修世界

    我当玄师修世界

    普通少女岳晴宜,因为一次古镇之旅,意外得到上古大神伏羲氏留下的八卦石板,一脚踏进了神秘的玄师圈。且看一个被命运选择的新人小玄师,如何破解一个颠覆人、鬼、妖、魔四界格局的大危机?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爱到深处:宝贝,宠你入骨

    爱到深处:宝贝,宠你入骨

    她的生命中有两个男人,一个是陪伴,一个是守护!当她生死不明时也只有龙千尘不放弃。爱情不是取决你一开始遇到谁,而是谁能陪你到最后。
  • 终焉世界的旅行少女

    终焉世界的旅行少女

    一个被毁灭的世界,一个个拼凑起来的故事,我们未曾遇见,但都曾被夺走最珍视的一切,都曾被希望蒙蔽双眼,都曾…为了生存不顾一切…还好上天让我遇见了你,但愿这一次…我们彼此都不要被夺走最珍视的彼此……
  • 重生之一生无憾

    重生之一生无憾

    那是一个热情洋溢的夏天,张帆重生了,回到了自己刚上初中的自己,那时的他情窦初开,鼓起勇气向着一位学姐表白,不想傍晚放学回家,被半路拦截,狠狠教训了一顿,是他来到了这里
  • 神亦弑神

    神亦弑神

    担负游戏的使命;揭开游戏的历史!寻找上古战神遗落的套装;肩负再次弑巫的重任!本以为历史就此真相大白,最终却更扑朔迷离!巫神背后,又是谁人之手在操纵?
  • 记得的忘记的

    记得的忘记的

    看似平凡的校园生活背后有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而主人公的爱情亲情友情究竟有着多少不可思议的情节?她又是如果默默承受这这一切,最后她会不会有一个新的开始呢?
  • 清雨未落时

    清雨未落时

    “女孩子不要哭,哭了就不好看了。”“你数学拉分,排名比我低了。”“我妈说了,很中意你这个媳妇。”……在这种那么美好的时光,会不会发生什么让人心动的事情呢?春时起,清雨何时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