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7900000174

第174章

“皇上,前不久他们派了人过来,问我们准备好了没有,如果准备好了的话就可以开始出发了,他们叫我们到官山堡去与他们会和。”

朱允文没有料到,那群人还真的来叫他们出发了,不过这样也好,自从接到了马萧的传信之后他思考了这么长的时间,权衡利弊之下,他觉得,这件事情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是也不是不可以一搏,只不过小心一些就是的,朱允文已经是死过一次的人了,虽然不愿意经历死亡时那种绝望的情绪,但是要论起怕来,那却是没有的。

朱允文作为当时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心里面居然是这样的想法,不知道那群大臣们如果知道了会是怎么样一种反应。想到这里,朱允文就有一些兴奋。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乏毅力和智慧,缺少的只是一往无前的气势。

朱高炽道:“皇上,我们的队伍已经整理好了,不知道您是不是可以下令出发了?”饭桌上讨论事情是中国人的传统,虽然俗话说吃不言睡不语。

既然他们都发信过来了,自己如果不去的话也不好,况且自己的力量也不低,自保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说不定还能捞到一些好处。这一次罗刹国想要对大明不利,这个算盘或许要落空了。

“去,怎么不去,大明南征北战打下这一片江山,什么时候害怕过了?那些蒙古人欺人太甚,不给他们一些教训,他们还以为我们是纸糊的。”朱允文说道。然后他对旁边的人说道:“朕这回准备亲自挂帅。”

他的这句话让大家都是大吃一惊,亲自挂帅,自古以来这么多帝王,能做到这一步的也不多,而且很多还是被大臣们逼迫的。“皇上,还是不要了吧,皇上九五之尊,实在是不能去冒险埃”第一个出声劝阻的就是在他身后的太监,这次跟着朱允文出来,如果他不阻拦皇上的话,被朝廷里面那群大臣知道了非得撕了他不可。

大家都出声劝阻,但是朱高炽却像是没有听见他们说话一样,一直沉默不语,他现在内心一直在纠结一个问题,那就是要不要把那个神秘人说i出来,大家都不知道他是什么身份,但是当年朱棣准备造反的时候,他出现了,后来朱棣兵败,朱高炽想要造反的时候,他也出现了。

他的时机总是拿捏得那么准,不得不让人内心生疑。

“朱高炽,你认为呢?”朱允文问。

“碍…碍…皇上说什么?”朱高炽正想得出神,朱允文却见他没有出声,特地来问他了。

朱允文也知道他在想事情,不过不知道他想的是什么而已,特地叫他只不过是想打断一下他的思路而已,现在不能刷他,捉弄一下也不错。

朱允文又说了一遍,朱高炽说道:“皇上,还是您来决定吧,我坚决拥护您的所有的决策。”

他一时间还没有想到要说什么话,那就什么都不说好了。

朱允文的本意也不是真的要征求他的意见,只不过是要调侃一下而已,所以也就不在意他说的话,吃过了饭他就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被一阵锣鼓声吵醒了,“外面怎么那么吵?”睡得迷迷糊糊的他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外面伺候着的太监说道:“回皇上话,那是他们在集合军队,他们先前来吩咐过,如果皇上起床了的话就直接过去。”

原来是集合准备出发了,朱允文看了看天色,好像已经不早了,他说:“伺候,更衣。”刚穿越那会儿他总是自己做这一些,后来心思也转变了,有人伺候着还自己来,那不是傻子么?于是,他也就慢慢地习惯了别人为他穿衣服,不过在宫里的时候一般都是小红她们做这些事情的。

洗漱过后吃了早饭,朱允文就在太监的带领下向校场走去,由于燕云地区是战略要地,而且几乎年年与蒙古干仗,所以这里的地方也不小,都快和京城的一样大了。现在,校场上面已经站满了人。在前世,朱允文看得最多的人就是学校升旗的时候那两千多号人,那在他看来都是一大片了。现在这校场上面的人数起码是那个的十倍,也就是两万多人,两万多人站在一起,光是那震撼效果就是一流的。

看到朱允文过来了,朱高炽向他招手道:“皇上,到这里来吧。”那是一个高台,朱允文估计那是每次出征前用来举行誓师大会的地方。他上了台子,看向下面,几万人站得整整齐齐的,散发出无与伦比的气质,他们都是真正经历过血战的人,气质自然不凡。现代社会也是一样,上过战场的兵和新兵一看就能看出来。

“朕也不说什么了,大家想必已经知道了自己是去干什么,身为大明的子民,保家卫国是所有人的责任,朕知道,牺牲肯定是有的,这不可避免,朕说的是实话,大家不要反感,朕不说那些什么全胜那种话,那是自欺欺人。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把敌人消灭,让自己人牺牲得有价值。”

朱允文出人意料的没有说那些什么什么鼓舞士气的话,虽然不中听,但是大家都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是真的。这个世界上,真话总是不好听的。

下面响起一阵讨论的声音,朱允文的出人意料的说话,引起了他们的好奇,朱允文也不着急,在为他准备的椅子上坐下来,他旁边的朱高炽也没有想到他会这样说,小声嘟哝道:“还真是不吉利。”

几万人一起讨论,就算是声音压得再低,那汇集起来也是壮观不已,朱高炽等他们讨论声音小下来了才说:“好了,既然皇上这样说了,那其他的我也就不再赘述,大家,出发。”

“出发,出发。”几万人一起大喊的声音传出来,那股气势把朱允文也感染了,他站起来,跟着大家一起喊,一点都没有一点皇帝的样子,被朱高炽狠狠鄙视了一把,当然,没被朱允文看见。

两万人的队伍一起转身,后面部队变成了先锋,在各自长官的带领下,有序地往外面走去,这里是野外,基本上没有人围观,除非是清早就出去工作的农民从旁边路过才会留下来看看。

朱允文骑着他们提供的一匹棕色的战马,从队伍旁边走到前面去了,有三十个亲兵骑着马跟在他的后面,他们三十个人手里都是拿着枪的,有足够的把握把敌人虐杀在弓箭的射程以外。

按照朱允文的要求,朱高炽就跟在他后面,只要一回头就能看见他,当然,在朱允文和他的中间还有两个人,避免朱允文的背部直接对着朱高炽,天知道这个家伙是不是真的甘心跟自己混,万一弄个小弩箭朝背后戳一下,那就真的是阴沟里面翻船了。

走了不远,朱允文突然看见远处一个阴影迅速向这边过来,不用他吩咐,周围的亲兵已经把枪都举起来了,只要那人是敌人,保证在数十步之外就要倒下。

走得近了,原来是洛夫德斯基,骑着马向这边来了,来到朱允文前面,看到他前面的枪,楞了一下,他都没见过这是什么东西,来了这么多次,朱允文没有把枪给他看过,他不知道也是正常的。

朱允文看原来是他来了,笑道:“你还蛮守时的嘛,怎么,不是叫我们去指定的地方么?”

洛夫德斯基说道:“是这样的,我们的头领说,我们还是不要一起出发了,你们从这里北上,我们从后面攻击,先把他们的兵力分成几部分,可以各个击破。”

朱允文听了以后不置可否,他心里明白,之所以这样,他们是想让朱允文先上,等自己和蒙古国干得差不多了他们再出来,要么帮他们一起打蒙古,要么是和蒙古一起打他们。如果是第一种还好,第二种的话那自己这个皇帝估计也就当到头了。

过了一会儿,他淡淡地说:“哦,知道了,你走吧。”

洛夫德斯基又看了一眼那奇怪的武器,却终于还是没有问出口,既然朱允文不说,那就说明朱允文是不准备告诉他的了。“这个东西有古怪,不知道是做什么的,说不定是什么武器,以后注意点好了。”

洛夫德斯基走了,朱允文想了一下,既然他们要这么做,那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再跑去掺和了,自己单干更好,自由。不过得叫吃后防着他们才行。

打定了主意,他说:“去叫斥候队长过来。”

这么多军队向蒙古开近,如果蒙古不得到消息那就奇怪了,所以去蒙古潜伏着等消息的人可以少一些,分出来的人就去监视那群罗刹国人吧。

无论什么时候,斥候都是重要的,到了现代社会,他们也被发扬光大,然后改名叫间谍。不过现在的间谍基本上是商业间谍居多。

三峰山位于饮马河大拐弯那块儿,那里地势平坦,山下牧草肥美,水源充足,历来是游牧民族的圣地,自从大明朝推翻了元朝统治之后,双方没少在这里闹矛盾,蒙古国由于北方部分是荒漠,不适合放牧,所以一直梦想着南下,而驻守在这附近的朱棣部队也因地制宜地搞起了畜牧业,大量饲养战马牛羊,正是因为如此,这里虽然时常有局部战争爆发,但是一些城市基本设施却很完善,在山脚下逐渐聚集了一些客栈茶楼之类的地方,以供来到这里的牧羊人休息。再加上靠近乌兰巴托这等大地方,战略地位更加重要。

这一日,朱允文他们经过长途跋涉,历经三不棘川,二连浩特,塞音山达,沿着官道一路前进,然后到了离这里最近的官道再往东北方向走,用不了两天的时间就来到了三峰山下的小镇。这里由于经常有军队经过,少则几千人,多了上万,所以朱允文他们来到这里虽然引起了大家的揣测,却并没有出现什么居民恐慌的现象,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景象已经是司空见惯了。

“斥候队进城,如果没有蒙古军队的话,我们就进去。”在小镇外面休息了半天,大家都已经恢复了最佳的状态,朱允文重新骑上战马,吩咐道。他心里也挺纠结的,按道理来说,自己这一路大张旗鼓,速度也不是很快,蒙古人应该很快就得到消息才对,况且蒙古以骑兵见长,速度应该更快才是,怎么到现在都还没有遇见?不过,也正是因为没有遇见,朱允文才更加小心,有的时候,明面上的敌人要比暗地里的敌人好解决得多。

斥候队出去了,其他人都在原地待命,朱允文是第一次亲自挂帅出征,就是到现在那小心肝都还在噗通噗通乱跳,打仗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刺激了,自己都把握不到自己的生命,那是多么让人热血沸腾的一种状态埃前世里朱允文最羡慕的就是军人,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当斥候队回来告诉他里面没有蒙古人的时候,朱允文知道,这次出征的第一个占领的地方已经出现了,那就是三峰山下的小小镇,虽然地方不大,但是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都重要,从战略上来说,这里人流密集,可以提供战士的补给,从地理上来说,沿着饮马河往东走,可以到达呼伦湖,那里的呼伦贝尔草原,也是放牧圣地。如果往西北方向一点点,就可以从双全海进入乌兰巴托,然后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都可以迅速到达贝加尔湖,继而向北方和西方发展。

“进城。”朱允文下达了命令,小镇没有城墙,也没有军队,完全是一座商业城市,这样的地方包容性很强,但是很容易受到攻击,虽然这里经常有明军和蒙古人干仗,但是小镇却很少受到波及,原因就在于两方面的军队都需要在小镇里购买大量物资。虽然也有想过要控制,但是两方面争夺起来了谁也搞不过谁,最后只能是小镇安然无恙。

两万多人一起前进,那是可以汇聚出一股不知道多强大的力量来的,虽然战斗力现在还不能检验,但是朱允文却无时不刻不在感觉地上的震动,前进的时候能够把结实的土地都踩的震动起来,要是踩在人身上那是什么样的一种效果?估计那人就算是铁打的也会受不了吧。

电视上面,朱允文总是看到某某某率领数十万人跋涉多少里跟多少万人干上了,开始的时候他都被这种场景搞地兽血沸腾,但是现在他自己也带兵了,才知道那种景象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不说带那么多武器装备,光是那些人和马的消耗都是一笔天文数字。就按照朱允文现在的这点人来说,他们两万七千人,骑兵总共是一万,也就是说三万七千张嘴,一天的粮食就需要四万斤,四万斤是什么概念?就是现在产量最高的红薯也得种多大一片地方才能种出这么多来。战争打的就是钱,这一点朱允文是彻底体会到了。

朱允文他们刚到来的时候虽然有人看见,但是没有引起震惊,那是因为人们以为他们只是路过的,直到朱允文带领他们向这方面来了,这才开始惊动起来。人群开始骚动,路过的商人赶紧收拾东西准备离开,一个搞不好死在这里了那是多么无辜埃

一阵嘹亮的钟声从山腰上的一座古寺上面传过来,那里原本是宗教场所,现在却已经成了警报站了。很多人都开始往那里面跑,按照以往的经验,打仗的人一般都不会上去的。一来是那里骑兵展不开手脚,基本上发挥不出效果来,况且经过了长时间的发展,那里已经有了城墙,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代价极大,作用却不高。是以安全地存在了很多年,即使下面的小镇都已经被摧毁过几次了。

朱允文看着慌乱的人们,不由得微微一笑,继而又开始纠结起来,战争虽然是统治者的游戏,但是受到影响最大的却永远是平民百姓,他们得不到什么好处,却经常家破人亡。虽然这样,但是却不可避免,除非战争中的一方拥有绝对压倒对方的实力,这样才能保护群众。但是很多时候,战争双方的力量都是差不多的。

如果到了这个时候了,蒙古人还是不见踪影的话,那朱允文就真的无话可说,占领了这个小镇,修筑城墙,作为联系北方的马萧和向西扩张的军事基地。这就是朱允文接下来的任务。但是他心中也知道,蒙古人一定会来的。因为朱允文一旦占领了这里,就等于是在他们的眼睛前面打上了一颗钉子,一睁眼就能看到,还随时有可能被刺伤。

等了好几个时辰,朱允文他们都是在河岸边,没有进一步的动作,先前还骚动的人们也有许多淡定下来了,这支军队行为怪异,不像是来攻打小镇的。一直到了这个时候,朱允文才吩咐下去,缓缓前进,当然,在这之前已经派了一小支队伍先行出发,向居民们说明朱允文的身份和来意。想要迅速的占领这里,最重要的一张王牌就是朱允文这个皇帝。明朝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实力占据了全世界的五分之一,这是有多强大?没有人可以想象。况且纵观整个明朝的历史。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唯一一个从头到尾,没有向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低头的王朝。

这样一个强大的王朝的皇帝,那是有多少分量?小镇的人们听到朱允文的名号,心里都生不起抗拒的心思,实力摆在那里,再去作对那不是找死么?所以,当朱允文宣布把小镇纳入大明朝的版图,作为明朝北方的要塞的时候,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而这个时候,已经是他们来这个小镇的第二天了。蒙古军还是没有踪影。朱允文虽然纳闷,但是他丝毫不会放松,指挥着手下建筑防御工事。

两万人一起做一件事情的速度有多快?看看朱允文的军队就知道了,无数石头被人从山上背下来,然后修筑成坚固的围墙,把小镇全部给围了进去,而且在城墙外面,还挖了一条宽宽的护城河。而这一切,只用了一天的时间。朱允文这个时候,心情才放松下来。接下来他准备把这里有名望的人都叫过来一起开个会,寻找一套本地人治理本地人的方法。

可惜的是,朱允文的发展终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在这个时候,蒙古人出现了,斥候的情报传过来,蒙古骑兵从西方开始向这里进军,最先头的部队已经不到一百里。人数估计在五万左右。朱允文初听这个消息,第一反应不是害怕,而是兴奋和放心。虽然他不知道为什么蒙古人这个时候才来,他也不去想这些问题了。虽然蒙古人比自己这边要多上一倍,但是朱允文也有优势,那就是刚刚建造好的防御工事。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朱允文不出去,骑兵的冲锋就发挥不了效果。而且,现在朱允文最大的倚仗就是那人数不多的禁军,他们如果全部在城墙上面,对着下面冲锋的骑兵开火的话,朱允文可以保证,那些骑兵一个也到不了城墙下面来。要知道,骑兵虽然威力巨大,机动性也好,但是灵活性不足,如果在高速前进的过程中前面的队伍被绊倒,后面的人摔倒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速度那么快,一旦倒下,死亡率是高到令人发指的。

综合了这么多因素,朱允文非但没有一点害怕,而且还隐约有一种安心了的意思。如果蒙古人迟迟不来,那就等于是在朱允文的头上悬挂一把大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掉下来了。现在的情况是,只要把他们彻底打残了,他们就不敢来打这个小镇的主意了,可以让它安心搞发展。

同类推荐
  • 土匪二当家

    土匪二当家

    刚取功名中秀才,囊中羞涩走山路回乡,便遇土匪劫路,乱世悄然来临,当土匪似乎成了李义安的不二选择,草寇起家,依旧想在这天下分一杯羹。
  • 衣锦不凡

    衣锦不凡

    少年出京都,陷入权谋之间,周旋于爱恨情仇,一步步拨开迷云,是谁的操纵呢?
  • 大汉昭烈帝

    大汉昭烈帝

    新书《近战霸王》上线希望大家多多支持感激不尽
  • 历史小白的穿越

    历史小白的穿越

    谁最有钱?东林党!——抢!谁最有粮?东林党!——抢!谁说我是阉党?东林党!——割!就是这么横,就是这么没文化!
  • 鲇鱼

    鲇鱼

    没有人说努力就一定会成功,但也许尝试的次数多了,成功的几率也会增大吧,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去尝试!
热门推荐
  • 点缀星空

    点缀星空

    女主:上官璟伊,黎书瑶(一个霸道,暴力,口无遮拦,经常惹是生非,由于经常打架,从而沦为学渣,自己的世界以保护黎书瑶为中心。一个温柔,善解人意,有原则有底线,以上官璟伊为整个世界。一个在看得到的地方守护对方,一个在看不到的地方保护对方。)影需要光才才形成,黎书瑶被世界一次次地抛弃,身处黑暗的她看得到暗影,却看不到光,直到遇到了八岁的上官璟伊,她的世界才有了光影。关键词:懵懂,青春,报复,友情,爱情。关键句:那些年遇到的愚蠢无知的人那些年我们以为爱的人
  • 一切从宝芝林开始

    一切从宝芝林开始

    一朝穿越,成为宝芝林中病弱少年,凭借月光宝盒,穿梭诸天世界,成就永恒的故事。
  • 我和你漫长的道别

    我和你漫长的道别

    外国男团队长?本国退圈女星时间,距离,变化无疑会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拉得越来越远,但直到断联,仍有人不肯放下系在自己手上的绳子,哪怕对方早早就已经解开了。这场道别,我准备了好久,现在,我终于要放下手中的绳子了,跟你说再见。
  • 影帝夫妇总是不发糖

    影帝夫妇总是不发糖

    一代民国名伶玉华容“为情而死”,醒来穿成正准备整容的十八线小歌手花郁容,刀子没动,倒是收获了矜贵老公一枚。一边是星路上形形色色的美男CP,天天发糖,绯闻不断。一边是表面不动如山,私底下悄悄撤热搜的正宫丈夫。眼看着全世界都要绿油油,某影帝终于忍不住控诉:“你想始乱终弃吗女人!”玉老板正直脸摆手否认三连,“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官配CP粉:别挣扎,我们懂,官配CP今天又不发糖。面不改色说情话影帝大佬VS老派作风傲娇十八线小萌新,总之就是甜甜甜到恰柠檬!
  • 金棺噬魂

    金棺噬魂

    都说孩子的眼睛是最干净的,所以小孩子往往能看到一些大人所看不到的东西。不知道别人是否和我小时候一样,但长这么大,基本上没看见过什么很过分的东西。当然,只有一次是例外,记得那是97年,我上初二。冬日的一天,我下了晚自习,已经快十点,回到家属院里。天很冷,这个点院子里早就没了人。我们家属院是由南向北排着4幢楼,住着140多户人家,都是一个单位的。而我家住在院子最深处的那一栋,每次回家,都要路过前面的三栋楼。这天当我走过第三栋楼的时候,听见楼洞里有声响,回头瞧去。只看见一位老奶奶,正在挨着一辆一辆搬动楼栋内的自行车……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茶文化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茶文化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远山近水

    远山近水

    这部散文诗集,或寄语爱女,或忆及童年往事,或状写山村小学生活情景,或寄情山水、观赏人文景观,不仅给人以思想启迪,又能给人以审美愉悦。
  • 抹茶微涩

    抹茶微涩

    到底是须臾的梦境还是遗忘的现实,你在意的又是什么?你说两个人的爱情是简单的,淳朴的,可是有些情感是现实所不能接受的;后来的后来,我明白了你所说的——是你所愿,非我意愿
  • 无敌从摸宝开始

    无敌从摸宝开始

    天地异变,怪兽涌现,世界上出现无数秘境。叶惊尘作为一个普通学生,在挑战秘境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能够摸尸?【从疾风狼王尸体上摸出疾风步!】【从炼狱魔君尸体上摸出炼狱魔焰!】【从太古龙尸上摸出祖龙珠!】……“我……无敌了!”叶惊尘看着手中刚刚摸出的混沌灭世剑,喃喃自语。
  • 大周冠军侯

    大周冠军侯

    人人如龙的大世,英雄未有尽暮时,天上地上唯谁独尊?!天上有神,地下有鬼,那就修出一身惊天动地泣鬼神豪的力量!天不埋,地不葬,那情,那义,我要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