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81100000021

第21章 中国古代节日风俗(4)

长命缕

又名“续命缕”、“避兵缯”、“五色丝”、“长命寿线”等。古代以五月为恶月,以其天气炎蒸,疾病易于流行,自汉以来,即于此月重五前后,以彩色丝线系于臂,谓可保平安健康,又谓能避刀兵之灾,故称。《太平御览》卷三一引汉应劭《风俗通》:“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又“五彩,辟五兵也。”清顾禄《清嘉录·五月·长寿线》:“结五色丝为索,系小儿之臂,男左、女右,谓之长寿线。”又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杭俗,结五彩索系小儿臂上,即古之长命缕也。”诗曰:“编成杂组费功深,络索轻于臂缠金。笑语玉郎还忆否?年时五彩结同心。”

天师符

民间端午节期贴在门上的符。为禳镇之一种。上绘天师或钟馗像,意在驱除疫病毒虫,保佑全家健康。亦称“灵符”、“五雷符”等。其俗源于汉代。《后汉书·礼仪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桃符,为门户饰,以止恶气。”宋吴自牧《梦梁录·五月》:“杭都风俗,自初一日至端午,家家买桃、柳……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物》:“插门以艾……家各悬五雷符。”清顾禄《清嘉录·五月·贴天师符》:“朔日,人家以道院所贻天师符,贴厅事以镇恶,肃拜烧香,至六月朔,始焚而送之。有贻自焚氏者,亦多以红、黄、白纸,用朱墨画韦陀镇凶,则非天师符矣。而小户又多粘五色桃印彩符,每描画姜太公、财神及聚宝盆、摇钱树之类。受符者必至院观拈香,答以钱文,谓之符金。”清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杭俗,道家于端午送符,必署天师二字,以见其神。受者皆答以钱米。”诗云:“研将朱墨任鸦涂,春蚓秋蛇认得无?但乞人施五斗米,全家饱食仗灵符。”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五月·端阳》:“五月朔,家家悬灵符。”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天师符》:“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画天、钟馗之像,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都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崇恶。”

五毒

指蝎子、蜈蚣、蛇、蟾蜍、蜥蜴等五种有害于人的毒虫。端午节,民间有挂五毒图于门户及在儿童手臂或身上佩戴五毒形象饰物的习俗,其意在禳避病害,以求平安。源于宋代,五毒后世名目不一。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进入夏季时除害灭病的愿望。宋周密《武林旧事·端午》:“插食盘架,设天师艾虎意思山子数十座,五色蒲丝百草霜,以大合三层,饰以珠翠葵、榴、艾花。蜈蚣、蛇、蝎、蜥蜴等,谓之‘毒虫’。”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簪佩各小纸符,或五毒、五瑞花草。”清顾禄《清嘉录·五月·五毒符》:“尼庵剪五色彩线,状蟾蜍、蜥蜴、蜘蛛、蛇蟀之形,分贻檀越,贴门楣、寝次,能魇毒虫,谓之五毒符。”又引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杭俗,午日扇上画蛇、虎之属,数必以五,小儿用之。”

六月六,伏日,立秋

六月六

民间节日。北宋时为天贶节,谓乃神人降天书之日,出于真宗及王钦若的伪托。天贶,即天赐之意。至南宋时,将此日作为崔府君诞辰。崔府君,东汉时人,宋高宗谓其曾有磁州“护驾”,乃建宫观于临安崇奉香火,也出于统治者的假托。当时临安(今浙江杭州市),每逢此日,宫廷差使臣降香设醮,都人士女除至观献香,以求护佑外,则多为避暑之游。至明、清时,又有晒衣晒书、浴猫狗等习俗。宋吴自牧《梦梁录·六月》:“六月初六日,敕封护国显应兴福普佑真君诞辰,乃磁州崔府君……此日内庭差天使降香设醮,贵戚士庶,多有献香化纸。是日湖中画舫,俱舣堤边,纳凉避暑,恣眠柳影,抱挹荷香,散发披襟,浮瓜沉李,或酌酒以狂歌,或围棋而垂钓,游情寓意,不一而足。盖此时铄石流金,无可为玩,姑借此以行乐耳。”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六月六日,晒鸾驾。民间亦晒其衣物,老儒破书,贫女敝緼,反覆勤日光,晡乃收。”清顾禄《清嘉录·六月·狗饋浴》:“谚云:六月六,狗饋浴。谓六月六日牵猫犬浴于河,可避虱蛀。”清郭麟《浴猫犬词》:“六月六,家家猫犬水中浴。不知此语从何来,展转流传竟成俗。”又:《六月·晒书》:“六日,故事:人家曝书籍图画于庭,云蠹鱼不生。”

伏日

又称伏天。三伏的总称。古代也专指三伏中祭祀的一天。古人以为,伏天之时,阴气迫于阳气而藏伏,故名之。春秋时秦德公始作伏,祠社,此为设伏日之始。夏日炎热,尤以三伏为盛,故人于伏日有避暑之举。汉魏时,伏日有酒食之会。汉和帝曾令伏日尽日闭门,不干他事。唐时,长安人伏日多于风亭水榭,浮瓜沉李,流杯曲沼,每至通夕而罢,富家子或植画柱,搭凉棚,召客聚坐,作纳凉盛会。此外,自三国魏时,六月伏日即有家家作汤饼之俗,谓食之可避除疾患。《艺文类聚,岁时·伏》引《历忌释》:“伏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又引晋程晓诗:“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宋吴自牧《梦梁录·六月》:“六月季夏,正当三伏炎暑之时,内殿朝参之际,命翰林司供给冰雪……以解暑气。”清顾良《清嘉录·六月·三伏天》:“旧传有夏九九,今已不传。但从夏至日起,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谓之三伏天。好施者,于门首普送药饵,广结花缘。街坊叫卖凉粉、鲜果、瓜、藕、芥辣索粉、皆爽口之物。什物则有蕉扇、苧巾、麻布、蒲鞋、草席、竹席、竹夫人、藤枕之类,沿门担供不绝。茶坊以金银花、菊花点汤,谓之双花。”

洗象

明清时,皇宫中例于三伏日为畜养之象洗浴,届时遣官以鼓乐引导,监浴。往往河两岸观者万众,其情形多于诗人吟咏见之。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三伏日洗象,锦衣卫官以旗鼓迎象出顺承门,浴响闸。象次第入于河也,则苍山之颓也,额耳昂回,鼻舒纠吸嘘出水面,矫矫有蛟龙之势。象奴挽索据脊。时时出没其髻。观时两岸各万众。”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六月·洗象》:“銮仪卫则驯象所,于三伏日,仪官具履服,设仪仗鼓吹,导象出宣武门西牐水滨浴之。城下结彩棚,设仪官公廨监浴,都人于两岸观望,环聚如堵。”又,明徐渭有《宣武门河看洗象》,清王士祯有《洗象行》咏其事。

乘风凉

吴地夏夜纳凉消暑之称。清顾禄《清嘉录·六月·乘风凉》:“纳凉,谓之乘风凉。或泊舟胥门万年桥洞,或舣棹虎阜十字洋边,或分集琳宫、梵宇、水窗、冰榭,随意留连。作牙牌、叶格、马吊诸戏,以为酒食东道,谓之斗牌。习清唱为避暑计者,白堤青舫,争相斗典,夜以继日,谓之曲局。或招盲女、瞽男弹唱新声绮调,明目男子演说古今小说,谓之说书,置酒属客,递为消暑之宴。盖此时铄石流金,无可消遣,借乘凉为行乐也。”清徐崧、张大纯《百城烟水·苏州》:“六月二十四日,画般箫鼓竞于荷花荡,观荷纳凉。”

立秋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七月初,阳历的八月七或八日。古代至此日,天子亲率公卿大夫迎秋于西郊。汉代,于郊礼之后,皇帝并须射死一牲,荐于宗庙。后代立秋之日,有插戴楸叶、食豆水、西瓜、饮烧酒诸俗。又俗传此日若雷鸣及有虹,则有害农稼。

《后汉书·礼仪志》:“立秋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白,施皂领缘中衣,迎气于白郊:礼毕,皆衣绛,至立冬。立秋之日,白郊礼毕,始扬威武,斩牲于郊东门,以荐陵庙……斩牲之礼,名曰驱刘。”

宋范成大《立秋》诗:“析枝楸叶起园瓜,赤豆如珠咽井花。”宋吴自牧《梦梁录·七月》:“立秋日,太史局委官吏于禁廷内,以梧桐树植于殿下,俟交立秋时,太史官穿秉奏曰:‘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都城内外,侵城满街叫卖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清顾禄《清嘉录·七月·秋毂碌收粃谷》:“立秋日雷鸣,主稻秀不实。谚云:‘秋毂碌,收粃谷。’……范《志》又云:‘立秋后虹见,为天收,虽大稔亦减分数。’”范《志》,指宋范成大《吴郡志》。又《七月·立秋西瓜》:“立秋前一月,街坊已担卖西瓜,至是居人始荐于祖祢,并以之相馈贶,俗称立秋西瓜。或食瓜饮烧酒,以迎新爽……盖本《豳风》‘七月食瓜’之意。”

七夕

亦称“乞巧节”、“女儿节”。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自东汉以来,即传说牛郎与织女二星于此夕在天河相会,民间有“乞愿”、晒衣等活动。至南朝,七夕有穿针乞巧之俗,从此乃成为妇女的一个节日。唐宋以下,除乞巧外,更有拜祀牛、女双星、卖巧果、丢巧针、染红指甲、种五生等活动内容。诗人亦多吟咏其事。汉崔寔《四民月令》:“七月七日曝经书,设酒酻时果,散香粉于筵上,祈请于河鼓、织女,言此二星神当会。守夜者咸怀私愿,或云见天汉中有奕奕正白气,如地河之波,辉辉有光曜五色,以此为徵应,见者便拜乞愿,三年乃得。”《艺文类聚》卷四引《竹林七贤论》:“阮咸,字仲容,籍兄子也。诸阮前世皆儒学,内足于财……七月七日,法当晒衣,诸阮庭中烂然,莫非绨锦。咸时总角,乃竖长竿,摽大布犊鼻于庭中,曰‘未能免俗,聊复尔尔。’”又引《世说新语》:“郝隆,七月七日见邻人皆曝晒衣物,隆乃仰卧出腹,云晒书。”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桂阳城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弟问曰:‘织女何事渡河!’答曰:‘织女暂诣牵牛。’世人至今云织女嫁牵牛也。”南宋梁刘孝威《咏织女》诗:“金钿已照耀,白日未蹉跎。俗待黄昏至,含娇渡浅河。”

乞巧

古代传说,七夕(七月初七)为天上牛郎、织女相会之期。自东汉至南朝,有向织女乞求智巧之俗,称为“乞巧。”每年至此夕,妇女穿七孔针,设瓜果于庭,礼拜双星。齐武帝并曾起穿什楼,令宫人于七夕登楼穿针。至宋代,除传统的活动外,七夕前,市上竞卖乞巧物品,如魔喝乐、榖板、花瓜、五生盆等精致玩意及食物,民间往往铺陈于门首,以奇巧侈丽相尚。至明代,又有“丢巧针”等习俗。反映了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夕,妇人结彩楼,穿七孔针;以乞巧。”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至初六日、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渭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灸、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谓之‘乞巧’。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七夕节物

古代七夕节期妇女、儿童所吃的和玩的物品。宋代时,有油炸的果实(后世称为巧果)、雕有图案的花瓜、水蜜木瓜、双头莲花、泥孩儿“磨喝乐”(也写作“摩喉罗”)、笔砚、针线、蜡制袅雁水禽、田舍人家模型“谷板”及“五生盆”等。“磨喝乐”一般为泥娃娃,宫廷中也有用象牙、香木制造的,受到妇女的喜爱,大约与向神乞求生子有关。笔砚、针线,则为男女幼童乞巧之物。当时,街市上均有出售,以供居民度节。北宋时的东京(开封)、南宋时的临安(杭州),由于经济的繁荣,人民的文化生活发达,在七夕期间,均极一时之盛。明、清时之节物,大体承袭宋代。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妇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尔,悉以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值数千者。禁中及贵家与士庶为时物追陪。又以黄蜡铸为袅雁、鸳鸯、龟鱼之类,彩画金镂,谓之‘水上浮’。又以小板上傅土,旋种栗令生苗,置小茅屋花木,作田舍家小人物,皆村落之态,谓之‘谷板’。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皆于街心彩幕帐设出络货卖。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又小儿须买新荷叶执之,盖效颦磨喝乐。儿童辈特地新妆,竞夸鲜丽。”宋周密《武林旧事·乞巧》:“七夕节物,多尚果食、茜鸡。及泥孩儿号摩喉罗,有极精巧,饰以金珠者,其直不赀。并以蜡印袅雁水禽之类,浮之水上……七夕前,修内司例进摩喉罗十卓,每卓三十枚,大者至高三尺,或用象牙雕镂,或用龙涎佛手香制造,悉用镂金珠翠。衣帽、金钱、钗镯、佩环、真珠、头须及手中所执戏具,皆七宝为之,各护以五色蒌金纱橱。”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六“磨喝乐,南人目为巧儿。今行在中瓦子后市街众安桥,卖磨喝乐最为旺盛,惟苏州极巧,为天下第一。”据邓之诚《东京梦华录注》引《阿弥陀经疏》一磨喝乐(摩喉罗)当作罗喉罗,为佛所生子,佛出家六岁,罗喉罗乃生。宋代民间七夕所制磨喝乐,乃受佛经故事的影响而创造的形象。

同类推荐
  • 读孔子学做人智慧

    读孔子学做人智慧

    《读孔子学做人智慧》专述孔子固有之道,行之即为仁义,思之则为中庸。仁义是结果,中庸是手段。古今讲孔子的书云里雾里,把孔子讲到了天上,《读孔子学做人智慧》把孔子还原为一个平常人,且看他如何运用中庸之道。
  • 不抱怨的人生全集

    不抱怨的人生全集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压力与日俱增的年代,很多人都在抱怨,抱怨命运的不公,抱怨出身的寒微,抱怨人际关系难处,抱怨自己赚钱少,怨天怨地、怨社会,抱怨冷,抱怨热,怨刮风,怨下雨,等等。如果把我们一天到晚的抱怨整理出来的话,那恐怕要有很多了。本书将指引你送走抱怨。让你的行动迎合时代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让你的心态变得平和宽容,能够享受当下的生活,顺应自然。最终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拥有快乐的人生。
  • 赢得友谊、影响他人的智慧

    赢得友谊、影响他人的智慧

    本书是卡内基成功学经典之作,介绍了处理人际关系时的技巧和艺术。
  • 和成功学大师学做对事的方法

    和成功学大师学做对事的方法

    本书以精美的语句结合生动具体的事例,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从语言的突破、做对事的方法、办成事的方法等方面,生动而具体地阐释了卡耐基的成功学。
  • 智慧女人一生要做的108件事

    智慧女人一生要做的108件事

    本书解析了智慧女人一生应该明白的事,从魅力、处世、心态、事业、爱情、家庭等方面,教会女人如何运用女性特有的智慧恰当地处理好生活中的点滴,营造和谐幸福的生活。
热门推荐
  • 明明是你笨!

    明明是你笨!

    [花雨授权]又见从阙!这个快手快脚还兼快脑的家伙,为什么炎炎夏日到处都是她的身影?青春喜剧故事,Oh!Mycat!那个女主角比花雨大懒龙还会吃!尚冉,我不会刻意等你,那样的等待你我都承受不起。
  • 人心不古

    人心不古

    做过县重点中学校长的贺世普退休后,被贺家湾丰寸村主任隆重地请回老家,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小组组长。贺世普一心想把现代法制观念引入村民心中,让村民懂法、守法并自觉遵法守纪,减少纠纷。可在自己小姨妹因家暴喝农药自尽后,他想依照法律,把小姨妹的丈夫、自己的远房兄弟、邻居贺世国送进监狱,却遭到了来自村庄“就活人不就死人”的习惯法的阻挠,最后弄得自己十分尴尬。然后,他又遇到了一桩涉及自己的建房纠纷。贺世国在建房时,将二层楼房建成三层,并且还要在上面盖人字形的屋顶。这样严重影响了贺世普房屋的采光。贺世普拿起了法律武器维权,将贺世国告上法庭。官司虽然打赢了,贺世普却被村人普遍疏远,最后不得不离开村庄……
  • 黄河怪谈

    黄河怪谈

    它是中国第二条大河,同时也是最神秘的一条长河。黄河,这条母亲河贯穿中国九个省,流向渤海,孕育了中华最古老的文明,中国有一半历史被它吞没,千百年来,这条大河中,到底隐藏着什么,在黄河淤泥之下埋藏着太多的秘密,以及禁忌,一个从小在黄河边上长大的黄河泥工后裔,他的祖祖辈辈遭到黄河的诅咒,主人公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在不知不觉中触犯了黄河禁忌,黄河的最终秘密也将慢慢被揭晓。
  • 边缘

    边缘

    小说时间基点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主要讲述一位来自社会生活最底层的青年,抱着追求财富以拯救家庭的并不高的梦想,在独自奋斗过程中的辛苦际遇。主人公不是思想高尚者,在一些灰色观念的影响下,他自觉不自觉地闯入一些灰色的格局和人生程序中,经历了众多的跌碰,最终艰难地从精神与现实的困局解脱出来,接受一个灰色但很现实的结果。书稿中涉及有不少各行各业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和主人公一样,大都不是生活中的弄潮儿,而是逐潮游动的虾蟹之流,或许,他们代表了社会人群中一个较大的份额。书稿大致以幽默轻松方式行文,基本遵从文不涉政的理念,只对一些不良社会现象略有针贬。
  • 天元人皇

    天元人皇

    岁月流转间,历史湮灭,越是久远越是斑驳,当所有人都遗忘的时候,它却突然出现,疯狂的、粗鲁的插入现实。天元历3320年,人族之子,被称作半神的男人长空不败,在纵横数千万里的大荒中心,大战兽族“站狂”拿赫烈和精灵族“月魔”纳兰惜花。三人之战改变了大荒七成地貌,打出难以计数的湮灭空间。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些湮灭空间给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那一年无数天使从天而降捕食人类,他们同时带来的还有一条讯息:被原始人类陷害而沉睡的造物主正在醒来……
  • 人生长恨水长东:我的历史偶像李煜

    人生长恨水长东:我的历史偶像李煜

    生于七夕夜,长于帝王家。本该风流才子游戏人间,却偏偏注定身穿龙袍头戴金冠。本该诗词歌赋美酒佳人,却偏偏沦为亡国之君王朝易变。若单单身为文人,倒也好。若只是作为帝王,也不错。偏偏二者并存,注定了一个人的悲剧、一个时代的悲剧。不该带着文人性情,生于这最是残酷的帝王家,长于这烽烟乱世。江山犹是,可惜不再是自己的江山。昔人非,却偏偏只能自尝其果。
  • 幻灵超神

    幻灵超神

    【2020轻松爽文】突如其来的一阵风,林安穿越到幻灵大陆,决心沉迷修炼,攀登世界之巅。养父林白:儿子,醒醒别做梦了。妹妹林云:哥哥,我做了一桌子的“美食”。灵狐苏小七:小家伙,敢摸本姑娘还不承认!银发老头:看老夫的粉色小鞭子,漂亮不?各种蠢货反派:纵横江湖数十载,不料败在这少年手上,如今坟头草已有三米多高了。(本书已签约,放心收藏,投推荐票。)新书《奥特曼之迪迦改变未来》已上传,交流群:717318624
  • 末世女配之大佬独宠

    末世女配之大佬独宠

    我是许蔓,我穿越到了一个还有四个月就领盒饭女配秦蔓清身上。而末世在三个月后即将降临。为了能好好的活下去,我决定努力存物资,并且远离男主女主这种光环盛大还麻烦的生物。谁知道,一切都朝着一个诡异的方向发展了……本不该在此时此地出现的大佬余泽希竟然出现了,还与我产生了交集。而我一直敬而远之的麻烦(男主和女主)不知道为什么怎么也避不开。所以,我决定,我要抱上大佬的大粗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倾:后世仙

    天倾:后世仙

    长生不老自古以来都是每一代人的梦想与追求,当林悦天还是个凡人的时候他也为这个梦想火热过,但是当他真的踏足到这个世界巅峰的时候,他才发现,天注定!自己终将会有这一天。天倾?不过是个笑话,珍惜眼前,不执念于过去。《天倾》讨论群:524299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