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89900000019

第19章 忤合(1)

【原文】

凡趋合①倍反②,计有适合③。化转④环属⑤,各有形势,反覆相求⑥。因事为制⑦。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⑧,观天时之宜⑨,因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注释】

①趋合:趋向统一。

②倍反:背逆对立。

③计有适合:对比运用,使之与理相合。

④化转:变化转移。

⑤环属:像链环一样连接无缝隙。

⑥反覆相求:趋向统一和背逆对立是相互需求的。

⑦因事为制:根据不同事情具体做出处理。

⑧必因事物之会:必须看清事物的发展变化。

⑨天时之宜:合适的时机。

【译文】

世间之事,无论是有关趋向合一或者背反相逆的事都会有适合各自情况的不同的计谋。事物不断变化运转,就像圆环的旋转变化一样,又各有自己的具体情形、变化形势。因此,谋臣应该根据不同情况,反复去寻求最佳的谋略,并按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制定不同的制度措施以适应不同的情况。所以圣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无论是立身处世、控制世事、施行教化、扩大影响、显扬名望,都必须看清事物的发展变化,抓住有利时机,权衡利弊,来分析一个国家哪些方面是优势,哪些方面是劣势,并能随变化了的形势及时做出调整,促进事态向有利的方面转化。

【原文】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①。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②。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③。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④,必有反忤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之⑥于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于身,必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

【注释】

①世无常贵:世上没有永远高贵的事物;常贵,永恒的尊贵。事无常师:事情也没有永远值得效法的榜样;常师,永远的榜样;师,法则,榜样。

②常为无不为:常做他人不愿做的事,“为”当“做”讲。所听无不听:常听他人不愿听的“无稽之谈”,这里是指圣人留心各种在他人眼中看来是不屑一顾的信息,而从中发掘出有价值的情报。

③成于事:办成要办的事。合于计谋:实现预定的计谋。与之为主:都是为了自己的君主。

④合于彼而离于此:合乎这一方必然与那一方相背离。计谋不两忠:事奉两个国君,不可能作出使两个国君都满意的计谋。

⑤反忤:此处的“反”当指“合”,反忤,即是“忤合”;反,通“返”。

⑥用之:施行于。

【译文】

世上没有什么永远高贵的事物,也没有永远值得效法的榜样。圣人常常是无所不做,无所不听。办成要办的事,实现预定的计谋,都是为了自己的君主。合乎这一方的利益,就要背离那一方的利益。也就是说,不可能同时提供使两个国君都满意的计谋,必然违背某一方的意愿。如果应和这个,必定背叛那个;背叛这个,必定应和那个,这就是“忤合”之术。把“忤合”之术应用于天下,必定要从总的形势方面权衡,然后总揽全局。把它应用到一个诸侯国,必定依据诸侯国的情况来制定实施措施;把它应用到大夫封地,必定衡量那块领地的人文地域状况,再决定对策;把它应用到一个人身上,就必定衡量这个人的才智、能力、气度,之后再量才而用。无论范围大小,不论有进攻之计还是退却之策,“忤合”之术的应用都是相同的。必定先谋划、分析,先制定好实施措施,再用飞钳术来作为补充手段。

【原文】

古之善背向者①,乃协②四海,包③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④。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而不能有所明⑤,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⑥,故归之不疑也。

【注释】

①善背向者:深知人心向背之理的人。

②协:协和,和洽。

③包:容纳,包容。

④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意为驱置到忤合的境地,然后设法变化,转移形势,开创新王朝。

⑤不能有所明:其意为未能够有所显名,有所作为。

⑥天命之箝:天命的归向。

【译文】

古代善于运用背向之理、反忤之术的人,能够协和天下四方、联合诸侯各国,驱置于忤合之地,然后再设法感化人心、转换形势,使天下归心,求得英雄之主,开创新朝。所以,伊尹五次臣服商汤,五次臣服夏桀,最后顺合于商汤。吕尚三次臣服周文王,三次入事殷纣王,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最后终于顺合于周文王。他们二人都知晓天命的归宿,所以最终义无反顾,归顺了明主,

【原文】

非至圣①达奥②,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③;不悉心见情④,不能成名:材质⑤不惠,不能用兵⑥;忠实无真⑦,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⑧孰不知。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注释】

①至圣:指非凡的圣人。

②达奥:指达到了深奥的境界。

③原事:指了解事物真相。

④悉心见情:尽心努力地考察事物的实情。

⑤材质:才能和素质。材,同“才”,才能。

⑥用兵:这里指进行军事运筹。兵,指军事。

⑦忠实无真:意思是忠实却没有真知灼见。

⑧量长短远近:意思是度量自己技能的长短和见识的远近。

【译文】

如果达不到高超的圣人境界,不懂得深奥的道理,是不能驾驭天下的;如果不用心思考是不可能揭示事物的规律的;如果不尽心努力地考察事物的实情,就不可能功成名就;如果才能、胆量都不足,就不能进行军事运筹;如果只是愚忠而无真知灼见,就不可能有察人之明。所以,“忤合”之术的法则是:首先估量自我聪明才智,度量自身的优劣长短,分析在远近范围内还比不上谁,这样就可以纵横进退,运用自如。

【历史典故】

苏秦激张仪入秦

忤合之术就是以反求合的方法,认为要达到某一目的,实现自己意愿,必须曲折求之,以此求彼,欲取先予。历史上运用忤合之术达到自己目的的事例很多,其中苏秦就曾运用此术,以至连他的同学张仪也落人此圈套之中。

苏秦和张仪同是鬼谷先生的学生,又一起辞师下山。苏泰游说燕赵,得到重用,这时正做赵国宰相,得意得很。可是秦国伐魏得手后,继续向赵边境进兵,大有乘胜攻赵之势。苏秦于是心生一计,想要他的同学张仪去秦国,制止秦兵冒险东进。但是如若明请张仪,也许张仪仅只依附他得一官半职就罢了,就达不到目的,于是就运用了反忤之计。

苏秦派一位门人贾舍人悄悄将张仪接到邯郸之后,让张仪自去相府。可是张仪到了相府,门人却不让他进去,张仪心想必是门人不知我与苏秦关系,故第二天,张仪拿了自己名帖再次去相府拜见,可是门人看了看名帖,不愿替他通报。张仪心中不免生气,这么一连几天,都不让见,到了第五天,门人才将张仪名帖送进去,过了一会儿,里面却传话说宰相公务繁忙,改日再见。张仪第二天再去,仍未见到苏秦,心中不免动怒。过了几天,张仪准备到相府去辞行,苏秦却传话说,明日有空,可以来见。

第二天,张仪穿戴整齐,一大清早就来到相府等候。等了好半天,才被领着从侧门进入相府,苏秦正在堂上,张仪待要上前,却被相府手下人制止,要他等候。可是苏秦接见了一批又一批客人,只是不召见他。张仪站得腰酸腿软,才听见苏秦在堂上问道:“客人在哪里?”张仪气得不行,仍拱手执礼上前相会,可苏秦端坐不动不予还礼,只是说,饭后再谈吧。张仪和苏秦各自坐到案前,只见苏秦案上山珍海味,自己桌上却粗茶淡饭,张仪忍气咽了几口饭菜。待苏秦吃完,传张仪来说话,张仪忍不住大骂苏秦说,想当初你我同学,情同手足,如今我前来拜会,你先是借故不见,继以冷漠相待,想不到你才发达,就如此势利。苏秦却不恼不怒,缓缓说道:“我曾说过张兄才胜于我,不想今日你却是志大才疏。要我荐一个人岂不容易,可是只怕您难有作为,给我丢脸。你不要怪我。”张仪大骂:“大丈夫岂要人荐,我自有本事。”苏秦说:“那好,我就赐些黄金给你,请自便吧。”

张仪拂袖而去,回到旅店,满心恼怒。正好,他在路上又碰见贾舍人,遂满心倾诉自己的委屈。贾舍人即说,我正要到秦国去,你不妨坐我的马车一起去秦谋个职位。张仪遂与贾舍人一路同行,一路上贾舍人对张仪关怀备至,拿出许多金帛供他使用,到了秦国,又多以金帛珠宝贿赂秦王左右。

张仪在贾舍人的帮助下,凭其智慧谋略,终于得到秦王重用,封为客卿。过了些时,贾舍人借故要回国,来向张仪辞行。张仪对资助自己的恩人满怀感激,深情言谢。

可是贾舍人却说,先生不要谢我,您应该谢苏秦先生。张仪大为惊愕,贾舍人于是说:“这一切都是苏秦先生故意安排的。苏秦先生感到掌握秦朝权柄的人,非君莫属,他希望你握权之后,能阻止秦国进攻赵国。”张仪满面羞愧地说:“我竟错怪了苏秦的提携之恩了。再说,我陷入苏秦计谋中竟不能知,自愧弗如。苏秦既为赵国宰相,我怎么能让秦国去进攻赵国呢?”

之后,张仪分析形势,晓以利害,力劝秦王不要伐赵。苏秦利用反忤之计,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张良处世利中见弊

“忤合”讲的就是灵活应变的谋略,鬼谷子先生认为世间的事物没有永远高贵的,也没有永远属于权威地位的,圣人应该“无所不为”,“无所不听”。主张“因事为制”,善于“向背”,精于“忤合”。事情往往有正必有反,有顺必有逆,有利就有不利,有直便有曲。政治家要善于从曲中见直,从直中见曲,从利中见不利,从不利中见利。西汉初年的张良在帮助刘邦灭秦除楚后杜门谢客,假托神道,就是因为他深知福极祸来的道理,这就是从直中见曲,从利中见不利。

大凡以高尚道德立身处世的伟大人物,在其走上社会,施展抱负之际,就已经对历史的发展规律了然于胸,既能预测未来的趋势,又能洞悉兴亡成败、治乱去留的玄机了。由于对主观和客观的规律、时事变幻的奥秘洞若观火,所以天下的兴亡仿佛就掌握在他的手中一样。

秦末汉初的张良也算是一位奇人,他奇有四处:一是散尽家财,誓为韩国报仇,寻访刺客,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虽未成功,但其勇烈刚毅,不能不叫人啧啧称奇。其二是他得遇奇缘,学得兵法。其三是他屡出奇计,助刘邦脱困危、胜项羽,成为西汉的开国功臣。其四是能功成身退,不贪名利,既躲过了刘邦、吕雉对功臣的诛戮之祸,又免去了像萧何那样的屈身之辱,只是洁身远引,钻研兵法,恰如清溪湍湍,避世而流。

汉高祖登基称帝的第二年,分封功臣二十多人,未受封赏的将领议论纷纷,每天都有人在朝廷里三五成群地窃窃私语。刘邦看到这种情况,惊愕不已,问张良该怎么办?张良建议他封赏有功且有隙的将领雍齿。此计一出,诸将人人都兴高采烈。张良略施小计,不仅纠正了刘邦徇私行赏的弊端,而且轻而易举就收服了人心,稳定了政局。这种安一仇坚众心的权术,极为后世欣赏。因张良的盖世功勋,汉高祖让他自己任意从齐地选择富饶的三万户封邑。然而张良委婉地谢绝了刘邦的厚赐,只选了一个万户左右的留县,受封为“留侯”。他深知任何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阶层都充满风云莫测的倾轧和残杀,稍有不慎,就会被政治斗争的漩涡吞没。因此,天下一定,他就闭门谢客,辞病不朝,练气功,学辟谷,要一步步刻意退出凡尘世界。

留侯最后一次被迫用计是请出“商山四皓”帮助吕后之子刘盈得到太子之位,此后他再也没有过问国事,修行养道之外,就是潜心研究整理古代兵法,并根据亲身实践删修编订。后世流传的《奇门遁甲》、《太公兵法》等兵书,都经过他的精心完善和发展。

纵观张良一生为刘邦策定的计谋也罢,他自己功成身退的全身之计也罢,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忍”字,正如苏轼所说: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敞,此子房教之也。

听其神奇经历,人人以为他必是魁梧奇伟的大丈夫,其实是一个“状貌如妇人好女”的翩翩公子。“当其怒火中烧时,也以纤纤之躯袭击威加四海的暴君;恬静休闲时,能忍气吞声地礼敬刁钻古怪的老人;龙争虎斗时,又奇计迭出地辅佐从善如流的明君;功成名遂后,以洞察世态的睿智毅然退出凡尘。千古名臣,恐怕唯其子房一人!

苏秦择木而栖

如鬼谷子先生所说:“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人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

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是以合纵抗秦成名的,但最初他是主张连横的。(当时,齐、楚、燕、赵、韩、魏六国联合抗秦,称为合纵;而秦与齐、楚等国的个别国家联合打击其他国家,则被称为连横。)

苏秦开始想见周天子,可是,周天子的近臣侍从瞧不起他,周天子更是拒之门外。他只得改变主意,打算到秦国去求见秦惠文王。因为他分析了当时列国纷争的形势,认为天下之强莫过于秦国了,如果能联合一两个国家,一个个地去攻破其他国家,就有可能使秦王成就帝王之业。因此,如果能够得到秦王的重用,乃是自己平生之一大幸。于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连横的战略思想,他决定马上前往秦国。

在那年冬天里一个雪后初晴的日子,他穿着新买的黑貂皮袍,怀揣着变卖家产的钱财,背着简单的行装,辞别了双亲和妻子,满怀信心地踏上通往秦国的大路。他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来到了秦国的都城,稍作安顿后,便急着求见秦惠文王。秦惠文王还算给了他个面子,在偏殿里接见了他。

苏秦口若悬河、慷慨激昂地陈说了他的主张,可惜秦惠文王并不欣赏,因为当时秦国刚刚诛杀了商鞅,对游说之客都很憎恨、反感,秦惠文王也认为苏秦似乎也同商鞅一样,是个夸夸其谈、华而不实的游说之客,就欠身做礼道:“先生的宏论深奥之极,请容寡人再思考思考。”

苏秦只得回到客馆里,等待秦惠文王的答复,可一连数天也不见秦王召见他,于是,他又一连写了十封献策的报告,呈上去以后也如石沉大海,杳无音信。这时他的生活也出现了困难,皮袍穿破了,钱也用完了,他只好将就穿着草鞋,面有菜色,状极狼狈地离开秦国步向家园。

苏秦此次回家后,既不访友,也不接客,关起门来发愤苦读,他翻了几十个书箱,找到了专讲谋略的《太公阴符》。每天伏案攻读,选择其中重要的章节仔细揣摩,当夜里读书困乏得要打瞌睡时,他就用锥子刺击自己的大腿,以至血流淌到脚跟都不理会(所谓“悬梁刺股”中的“刺股”者,即是苏秦也)。他常常自言自语地说道:“哪有用这些智谋说服人主称王称霸者,而换不来高官厚禄的呢?”一年后,他自以为掌握了太公的全部智谋,十分自信地说道:“这次一定能够说服那些高明的国君了。”

鉴于上次游说秦王的失败,他决定改变一下游说策略,由主张秦吞天下而改为连横抗秦。于是。他下决心说服列国的君王同心协力,孤立强秦。他先去投奔赵国,当时正当赵肃侯在位,赵王的弟弟公子成做相国,号称秦阳君。苏秦先去游说秦阳君,但秦阳君不听他的游说,苏秦只好离开赵国前去燕国。

同类推荐
  • 中国十大文豪——曹雪芹

    中国十大文豪——曹雪芹

    曹雪芹(?—1763,一作1764)清代小说家。名,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上为汉人,其远祖曹彬是宋代开国大将军。曹彬生七子,其中一支后来移居辽东。曹雪芹先祖世选(又作“锡远”),约在明万历年间被满军俘虏,做了奴隶,不久就跟了多尔衮,属满洲正白旗,后称“上三旗”包衣人(包衣,满语译音,即奴才)。
  • 智者大师传奇

    智者大师传奇

    南梁华容,战火频仍。权臣小儿诞生夜,天降祥瑞满室光。双瞳在目,异于常人;慧根暗藏,与佛结缘。大厦骤倾双亲王,颠沛流离结奇缘。
  • 和珅官场笔记

    和珅官场笔记

    本书从和珅的出身说起,贯穿其一生,重点介绍了他非同一般的升迁道路,以及火箭式的升官历程。从一个“反贪能臣”到一名“巨贪蛀虫”,和珅的经历,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 宋朝的太祖和太宗——变革时期的帝王

    宋朝的太祖和太宗——变革时期的帝王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五代政治局势的转变过程,简单介绍这一动乱时期的政治家和武将们的大致情况,第二部分讲述宋太祖,第三部分围绕宋太宗的统治,叙述了中国走向统一,实现中央集权的过程。
  • 一口气读懂清朝12帝

    一口气读懂清朝12帝

    本书介绍了清朝的12位皇帝的生平趣事:包括:嗜血枭雄努尔哈赤,翩翩多情的权谋天子皇太极,不爱江山爱红颜的悲情帝僧顺治,完美君主康熙,最具争议的清帝雍正,文治武功的十全帝君乾隆,难享太平的嘉庆,苦命天子道光,无力挽狂澜的咸丰,自我放纵的薄命天子同治,傀儡皇帝光绪,西洋化的末代皇帝宣统。通过介绍十二位皇帝的人生经历,揭开尘封的清朝历史。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英雄联盟之亚索的故事

    英雄联盟之亚索的故事

    死亡如风,伴吾身。剑锋挥洒,血为墨。宁日安在,谁人知?一剑,一念。吾命由吾,不由天!
  • 童心雨

    童心雨

    干净,平凡的女孩在一次登机中巧遇一位可怜,弱小的男孩,不相识,不了解却每次都能巧遇。
  • 逆天重生:腹黑妖孽魔女

    逆天重生:腹黑妖孽魔女

    她,21世纪王牌杀手。被人背叛,惨遭毒手。来到这个陌生的大陆,一手毒药让你瞬间毙命,一手医学起死回生。废柴变天才,完美逆袭!可男可女可帅可美,男女通杀!小样不服?她契百兽,养魔军,还统天下!够拽不?他,邪魅冷酷,腹黑霸道,强势掘起,将成为天下第一势力。一日,她惊鸿一舞,他砰然心动,“我看上你了,小娘子,别跑~”
  • 霸道王子不好惹:丫头,停步!

    霸道王子不好惹:丫头,停步!

    有木有搞错?就因误闯他的地盘,从此就跟他扯上了关系,还被坑得签了一个合同!居然让她一个千金大小姐当女佣?还不许违规,否则就得伺候他一辈子!端茶倒水喂饭,最过分的是还让她饲候洗澡!害得夏依依成为全校女生的眼中钉。唉,她一个千金大小姐为了低调,这么辛苦的隐瞒自己的身份,容易吗她。冷静,冷静……
  • 众神的王庭

    众神的王庭

    人的寿命500年,神使寿命1000年,圣灵借永生之石得永生,神则永世——《阿尔西亚神录》=沧海桑田,万物骤变,他说他一生很短,只够爱一人~
  • 现代三国战

    现代三国战

    东汉末年,外戚专权,宦官秉政,政治腐败,天灾不断,黄巾起义,诸侯纷乱,天下大乱。天道大公,使其三国武将军魂化成无限之灵,转世投胎进轮回之道,受其人间之争,红尘之果,三国武将的各个传承藏于转世之体的大脑内使其在19岁觉醒,在进行豪雄争霸,征战天下。都市为国,三国再续,兄弟红颜,再续前缘。(不定时更新)
  • tfboys青梅竹马的爱

    tfboys青梅竹马的爱

    他们,是一对青梅竹马,一天,她将离开他。多年后,他们长大了,她还记得他,可是他还记得她吗。那时,他是一个万人瞩目的明星,可她却是一个平凡的四叶草
  • 明芊芊日记

    明芊芊日记

    我,本是个傻傻的,很天真的女孩。却经历了友情的背叛,老师的误会,同学们的怀疑……这本不该是我应受的!这小学一路走来,经历了多少坎坷、艰辛?谁又真正明白我的心理?我甚至在六年中,只有一个真正的好闺蜜。唯一的一个闺蜜却在最后一年,被另一个同学抢走,我却还要装出强颜欢笑,为什么?我不要!
  • 两分天使的吧分恶魔

    两分天使的吧分恶魔

    她可以大大咧咧,但也粗中有细,没事找事她可以做得炉火纯青,一旦真的触怒了她,就算你肯求饶她也不一定肯原谅;他可以换女人如衣服,也可以只钟情她一人,他可以让她觉得他是恶魔,也可让她觉得他只宠她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