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489900000026

第26章 揣篇(3)

李信率二十万秦军分兵两路攻楚。蒙恬率军攻寝(今河南临泉)。李信率军攻平舆(今河南平舆北),初战获胜。于是,李信又挥军西进,与蒙恬会合攻城父(今河南平舆北)。项燕率领楚军,在秦军攻城掠地时一直尾随其后,伺机而动。当秦军会师城父,立足未稳之时,项燕率领楚军经过三天三夜的强行军,出其不意地背后发起攻击,大败秦军。

秦王见李信果然战败,追悔莫及。他亲自去频阳王翦家中,向王翦诚恳地说:“我悔不听将军之言,导致秦军大败。现在楚军向西逼进,威胁秦国,将军虽有病,能丢下我不管吗?”王翦推辞说:“老臣疲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秦王卑辞恭请,定要王翦复出将兵。王翦见无法推辞,再说:“大王逼不得已而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只好听从王翦的意见,拨兵六十万人攻楚。

六十万人,这几乎是秦国的全部军队。王翦手握重兵,深恐秦王猜疑,当秦王来到灞上来送行时,他故意请求秦王赐给大量的田宅园地。秦王不解地问:“将军出征,还怕家里贫穷吗?”王翦说:“作为大王的将领,有功也不能封侯,我想请点田宅作为子孙的产业。”王翦在部队就要出关时,又五次派人回咸阳向秦王要求赐封良田美宅。有人对王翦说:“将军向大王这样乞求赏赐,未免太过分了吧?”王翦解释说:“不然,秦王性骄而不信人,今空秦王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啊?”

王翦乞封,用心可谓良苦。他清楚地看到,秦王其人骄而多疑。向秦王请赐田园,根本之意不在福荫子孙,而是为了表示自己忠于秦王,没有叛逆之心,借以消除秦王的疑忌。唯其如此,也才能放手指挥国事,保证对楚作战的顺利进行。这正是对“揣术”中“说人主则当审揣情”的运用。

楚王闻王翦率领大军压境,也倾国中之兵,命项燕率领同秦军决战。王翦见楚军来势凶猛,就采取了“坚壁而守”的作战方针,任楚军挑战,始终闭营不战。王翦每天只让士卒洗浴休息,吃饱吃好。他经常深入卒伍之中,关心他们的疾苦,“亲与士卒同食”。过一段时间,他问“士兵们都在做游戏吗?”回答说:“士兵们正在做投石跳跃竞赛的游戏。”王翦高兴地说:“士卒可用矣。”

这时楚军寻不到战机,斗志松懈,遂向东转移。王翦抓住战机,乘势挥兵追击,至蕲(今安徽宿州南)以南,大败楚军。秦军乘胜向楚国的纵深推进。次年,王翦又与蒙恬协同作战,俘虏楚王负刍,将楚地纳入了秦国的版图。

秦国所以能战胜六国,统一天下,王翦等将领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与王翦灵活运用“揣术”是分不开的。

萧何的政治生涯

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最后以项羽兵败自刎终结,刘邦终于像秦始皇一样,成了至尊至贵的皇帝。

接下来便是论功行赏了。

文臣武将一个个睁大眼睛,争说自己功劳如何如何,闹得不可开交。刘邦快刀斩乱麻,先封萧何为酆侯,食邑八千户。翘首以盼的众将领议论纷纷,说这个封赏太不公平,最后去找皇上说理:“我们披坚执锐,多的身经百余战,少的也有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有差。萧何不曾有汗马之功,留在关中,操持文墨,发发议论而已。如今却先封了他八千户,是何道理?”

刘邦冷笑一声,问:“你们知道打猎吧?”

众将摸不着头脑,你看我,我看他,末了,说:“知道。”

“知道猎狗吗?”

“知道!”众将又是一声呐喊。

“打猎,逐鹿捕兔的是猎狗,指挥猎狗追捕的是猎人。”刘邦话锋一转,指向诸将,“你们只能逐鹿捕兔,一群功狗而已。人家萧何,谋略策划,是一个功人。况且,你们一般都是一人追随我,多的也不过两三人。而萧何让他的家族数十人跟我出生人死,这份功劳,我是不会忘的。”

众将虽心中不服,但也不敢再说什么。

过了不久,刘邦与群臣讨论勋臣的位次,众将都说曹参勇冠三军,身上的箭伤刀疤就有七十多处,战功最为显赫,应排在第一。曹参战功卓着,刘邦是知道的,但在心里,他还想以萧何为第一,只是不便说出口。这时,有个叫鄂千秋的,人很机灵,看出了刘邦的心思,站出来替萧何争功,说曹参野战略地,只不过一时之功,少几个像曹参这样的人物,也无碍汉家帝业;萧何坐镇关中,筹措粮草、兵马,供给前线,使皇上能放手与项羽角逐,此乃万世之功,应以萧何为第一,曹参第二。众将面面相觑,刘邦却高兴得心花怒放,趁机宣布萧何为功勋第一,特赐他人朝不趋、剑履上殿、赞拜不名。这种殊荣,后来的霍光、王莽、梁冀、曹操、司马懿等等,也曾荣膺。但是,他们已是不臣之臣。刘邦意犹未尽,又增封萧何两千户,以报答当年萧何多送他二百钱盘缠;又封了萧何父兄子弟十余人食邑不等。

公元前197年九月,陈稀举兵反,刘邦御驾亲征,命萧何协助吕雉留守长安,淮阴侯韩信试图与陈稀里应外合,在长安举事。翌年正月,萧何帮吕雉擒杀韩信,然后派人北上,报告远在邯郸前线的刘邦,刘邦夸赞了萧何一番,接着派人赶回长安,宣布他的嘉奖令:晋升萧何为相国;益封五千户;增派五百名卫士,由一名都尉率领,加强对相国的保卫。与丞相相比,相国的职权没有什么变化,所不同的只是印绶不一样,丞相是金印紫绶。相国是金印绿绶;从名称上说,相国更尊贵一些。加上新封的五千户,总数已达一万五千户。经过长期的战乱,汉初人口锐减,曲逆(今河北完县)昔日有数万户,却后余生者仅五千户,刘邦见了还惊叹不已,说除了洛阳,就数曲逆富庶了。萧何的食邑,至少在三四个县。相府有卫士,人数不详,现在又加派五百人,对一个臣子来讲,这是难以想像的殊荣。消息传出,留在京城的大小官员纷纷来道贺。

就在相府一片喜庆时,召平却前来吊唁,此君秦时是东陵侯,富贵一时,秦亡,他的侯爵也没了,以种瓜为生,种的瓜很有名,人称“东陵瓜”。萧何活得好好的,为何却来吊唁?他解释说:“相国大难临头了!您想一想,皇上征战在外,您留守京城,没有枪林矢雨,却给您增加卫士,这是何故?那是因为淮阴侯谋反,皇上对您也放心不下。增派卫士,不是来保护您的,是来监视您的。如果相国上书辞谢封赏,再把家产全部捐出来,以助军用,皇上就会转忧为喜。”

萧何依言而行,果然博得刘邦的欢心。

不过,仅仅过了七个月,萧何又遇上了一次“信任危机”。这年七月,淮南王英布举兵造反。消息传到长安,刘邦正在病中,此时他已六十一岁了,多年的戎马生涯,使他的健康受到了损害,这次他不打算御驾亲征,准备让皇太子刘盈挂帅。

此时的刘盈,地位不稳,刘邦最宠爱的戚夫人大吹枕边风,要刘邦立他的儿子刘如意为皇太子。有人告诉吕雉,刘盈挂帅出征,一旦失利,便会给戚夫人以可乘之机。吕雉便跑到刘邦病榻前,说那英布乃一代枭雄,太子岂是对手,必须皇上亲自出马才行,皇上龙体欠安,可以躺在车上指挥作战。她一边哀求诉说,一边痛苦流涕,哭得刘邦心烦,遂决定御驾亲征,让萧何和吕雉留守长安。车驾东进,刘邦越来越担心萧何:此番抱病出征,凶多吉少,他会不会趁机搞些小动作?果真如此,刘氏江山就危如累卵了。刘邦越想越后怕,只好不断地派人回去侦探萧何的动向。

不久,萧何就发觉有密探在监视他。为了取信于皇上,萧何只好加倍小心,努力工作,安抚百姓,又像上次一样,捐献家产助军。“相国离灭族不远了。”一个慕僚对萧何说,“您位居相国,勋臣第一,还能再往上提升吗?相国一人关中,就得人心,如今已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戴您,而您还在做一些争取民心的工作。皇上之所以多次派人探视,就是怕您有什么动作。您为什么不买地买房放高利贷,自己搞臭自己?如此,皇上才能放心。”确实,萧何越克尽职守,名望就越高,刘邦就越不放心。

萧何采纳了这个幕僚的高见,用低价强买百姓田宅数千万亩,价格之低,如同强取豪夺,百姓大骂“贪官”,怨声载道。

刘邦镇压了英布的叛乱,回到阔别十多年的故乡。他的车驾一过潼关,就不断有人拦驾告状,说萧何如何如何强夺他们的田宅,恳请皇上严惩那个大贪官。刘邦越听越高兴,萧何来迎驾,他大笑着说:“相国这样做才是有利于百姓。”说完,把那一大捆百姓控告萧何的竹简都交给萧何,让他自己去处理。

萧何“自污”,暂时让刘邦放宽了心,君臣相安无事。

过了两个月,萧何看到长安周围地区人多地少,民生艰难,就奏请刘邦把上林苑中的空闲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免收租税。本来,这是一桩既对贫苦百姓有利,又对稳定刘氏皇朝统治有益的建议,作为当国丞相,萧何提出这样一个建议是职权内的一件小事。谁知,刘邦听后大发雷霆,指着萧何大骂:“你收受了商人的贿赂,竟然来替他们要我的花园!”当即下令逮捕萧何。

一桩小事,何以惹得刘邦如此大动肝火?

这年,刘邦六十二岁,病情日重。久经枪林矢雨的刘邦对生死还算看得开,不讳疾忌医,更不像秦始皇那样梦想长生不老。刘邦为什么逮捕萧何,文献未详,我们推测,刘邦有意杀掉萧何。萧何德高望重,群臣惟他马首是瞻,很可能刘邦担心他一咽气,懦弱的儿子难以震慑众人,若萧何再有二心,刘氏江山难保。为了子孙家天下,他自然就要除掉萧何。

有生以来,萧何第一次入狱,且进的是自己作为开国第一勋臣的皇朝的大狱。他没有作任何申辩,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

与萧何同辈的老臣们也无一人替他说话。

萧何大难不死,靠的是一个姓王的卫尉。

卫尉乃九卿之一,统领卫士,把守宫门。这位王卫尉名字叫什么,文献失载。从这一点来看,他不是战功显赫的开国元勋。一天,他在殿中执勤,刘邦找他说话,他小心地问:“相国犯什么罪,陛下把他投进了大牢?”

“我听说李斯相秦始皇,好事都归皇上,坏事一人担下来。”刘邦说,“相国拿了商人的金子,来要我的花园,献媚百姓,所以把他抓了起来。”

这话多少透露了刘邦逮捕萧何的原因:萧何献媚百姓,与他争民心。说穿了,刘邦还是担心萧何的威望太高,危及刘氏江山。他时时处处提防的,就是这一点。越到晚年,他对萧何越加猜忌。

王卫尉不是那种落井下石的人,尽管他人微言轻,还是替萧何分辨了几句:“有便民之事而奏请皇上,那是宰相职权内的事,陛下怎能怀疑相国收受了商人的金子!”这话戳到了刘邦的痛处。他说萧何受贿,纯是“莫须有”,可没个罪名,又怎能把一个当朝宰相投进大牢?王卫尉揭了他的伤疤,刘邦顿时拉下了脸。王卫尉全然不顾,仍按自己的思路往下说:“当年,陛下与项羽逐鹿中原,萧何留守关中,他若有个三心二意,关中就不是陛下的了。陈稀、英布反叛,陛下御驾亲征,也是萧何留守,他若有贰心,那也是大好时机。那时萧何忠心耿耿,不谋私利,现在怎会看上商人一点金子?秦始皇就是因为没有听到他的过失,最终导致秦朝二世而亡,李斯替皇上分过,又有什么可称道的!”刘邦沉思良久,最后下令释放萧何。这一方面是刘邦“良心”发现,另一方面,恐怕也是顾及此事给公卿大臣带来的影响。王卫尉对此事尚且如此考虑,那些与萧何一同出生人死的人不仅也会有同样的想法,而且还会担心步萧何后尘,他们的沉默只是表面现象,心中郁积的是怨恨、恐惧,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刘邦之所以放了萧何,这后一个因素起了更重要的作用。

用“悲喜交集”一词来形容萧何获释的心情,再恰当不过了。他赤着脚,一副罪犯的打扮,人宫谢主龙恩——萧何在演戏,演给刘邦看。果然,望着满头白发的老相国诚惶诚恐地跪在脚下,刘邦颇有悔意,说:“相国起来吧!相国为民着想,我不准,行同桀纣。相国是个贤相,我把你投进监狱,是想让百姓都知道我不是个好皇帝。”这后面几句话显然是开脱之辞,言不由衷。不过,这几句话也表明,刘邦意识到,即使要除掉萧何,自己也无能为力了。

五个月后,即公元前195年四月,刘邦病故。终年六十二岁。

皇太子刘盈承嗣大位,是为惠帝。一代枭雄刘邦撒手人寰,萧何仍做他的相国,他再也不必担心受猜忌了,年轻的皇帝和幕后的吕雉,对他信任有加。然而,他的人生之路也走到了尽头,重病缠身的他在刘邦死后第三年,也寿终正寝。

他给子孙留下了一个万户侯的爵位,还有几片薄田。他曾对人说:“如果子孙贤能,就会学习我的节俭;不肖,那几亩薄田有权有势的人也看不上,不会被他们强取豪夺了去。”

李命摸清实情再送礼

窦宪是东汉和帝时的一位权臣,仗着自己的妹妹是皇后,在朝中骄横跋扈。大大小小的官员没有不怕他的,都奉承他。

有一年,窦宪纳妾,各地官员争着送礼庆贺。汉中郡太守也准备了厚礼。太守手下有一个叫李命的官员,很聪慧、细心,办事稳妥。他认为窦宪专权,树敌过多,料日后必有杀身之祸。因此劝阻太守不要与窦宪来往。他说:“有史以来,专横擅权的外戚,有几个能有好下场的?当今的窦宪以将军和皇亲国戚自居,为所欲为,倒霉的日子快到了。希望大人能一心一意敬奉皇上。不与窦将军来往,不送这份厚礼免招灾祸。”太守听了感到很为难,但是还是怕当时得罪了窦宪,决定派人送礼。李命见阻止不了,前来主动请求说:“大人执意要给窦将军送礼,我也没什么话说。只是请您把送礼的差事交给我来完成,保证使大人满意。”太守同意了。

李命携带礼品上路以后,叫人打探京城里的情况,当时,朝廷中的外戚势力与宦官势力之间的矛盾很深,又流传着皇帝对外戚积怨很深的消息。根据所得情况,李命估计在不长的时间里,朝中就会有变故,所以他命随从人员慢行,以拖延时间,观其事变。不几日当他们走到扶风的时候,从京城传来窦宪自杀身亡的消息。原来汉和帝(当年14岁)得知外戚集团中有人要谋害自己,就支持中常侍官郑众,捕杀窦宪同党,窦宪就自杀了。李命听说后,淡淡一笑,立即带领从人返回,向太守复命。

由于窦宪的事,他的亲信和与其有交往的人中,被疑者不少,被杀、关、管的当然也不少。惟独汉中太守,因没与其交往而安然无恙。太守经此事也很佩服李命的头脑和为人,对他倍加信任。

是李命能掐会算吗?否。是窦宪的为人,窦宪的专横,教李命思索有所得,这正是对揣术的把握,通过对人情事情的揣度,推测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权衡出了事物的利弊、得失。

曹操不费兵马除劲敌

曹操灭掉袁绍之后,又向他的三个儿子进攻。不久,曹军攻下青、冀,杀了袁谭。袁尚、袁熙自知难以抵抗,遂投奔乌桓。曹操欲乘此一举平定东北方,彻底解除今后进兵南方的后顾之忧,遂又向乌桓进兵。

乌桓为东胡一支,居住辽西草原,其部落首领过去都曾受过袁绍的恩惠,其中辽西单于蹋顿,与袁绍关系密切。当曹操大军进抵白狼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东境)时,正遇袁尚、袁熙、蹋顿等带领乌桓人马数万,前来复仇。白狼山下一仗,蹋顿战死,人马全散,袁尚、袁熙又率少数亲随投奔辽东太守公孙康。

同类推荐
  • 兵法如神垂青史:吴起

    兵法如神垂青史:吴起

    本书记述了吴起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描述了他领兵打仗的细节,向读者展现了一位军事家令人叫绝的改革方法、极高的政治才能和用兵如神的精彩事迹。
  • 悲剧英雄——项羽

    悲剧英雄——项羽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悲剧英雄项羽》讲述了军事天才的凄美爱情,英雄末路的悲怆选择。一场刀光剑影的政治较量、一段英雄美人的爱情传奇、一个盖世英雄的千古悲剧。本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东条英机

    东条英机

    本书全面讲述了“东方希特勒”东条英机在日本军国主义和武士道精神的教育下,从一个顽皮少年逐步成为一个疯狂的军国主义巨头的经历。他对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是个十恶不赦、死有余辜的历史罪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自强自立才能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再造唐朝——郭子仪

    再造唐朝——郭子仪

    公元697年,一个可爱健壮的男婴诞生在华州郑县郭家老宅里,谁也没想到,四十年后,风雨飘摇的大唐帝国要靠他力挽狂澜!他就是唐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郭子仪。
  • 有趣的中国圣人

    有趣的中国圣人

    圣人使自身的品德与宇宙的法则融为一体,智慧变通而没有固定的方式。本书遵重史实,以通俗文学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历代中国圣人的家世、成长、功业、文章和思想,既是以文学创作形式把历史圣人推向社会大众的一次有益探索,又是挖掘整合历史圣人财富的生动实践。精选了十位中国历史上的圣人,其中包括孔子、孟子、苟子、老子、庄子、管子、墨子、韩非子、孙子、鬼谷子。他们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著书立说,为丰富、完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热门推荐
  • 价值链会计发展研究

    价值链会计发展研究

    本专著在当今会计学界已有的有益成果基础上,从价值链会计信息重构的角度下,深入研究和分析了价值链会计的基本理论、价值链视角下的管理会计方法、基于价值链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以及价值链会计信息交换的方法,提出了具体的、可行的价值链会计应用模型。
  • 从死神开始的剑客

    从死神开始的剑客

    他孤傲,他冷漠,他无双,他是剑客。一剑败剑八,一剑败白哉,剑败八千流,一剑败蓝染。明月高悬,月华如洗,他提剑来此。“前辈。”山本元柳斎重国轻叹,不到百年,已成长至此。“后生可畏。”“一剑!”山本哑然失笑。“一剑?”灵压爆发,火海无边,天上皓月也化为赤色。一战之后,他立于天顶之上,放目往下,竟无一人能敌,与他为伴者,唯有孤独与寂寞。PS:女主露琪亚,红颜碎蜂,本书玄幻风,对原著改动极大,不喜勿入,别发评论打击我。
  • 我的诡探人生

    我的诡探人生

    这些年,我和一群过命交情的伙伴,共生死,共冒险,一起窥探上古秘法,上古诡城,上古灵器。
  • 恶魔老公:来互相伤害啊

    恶魔老公:来互相伤害啊

    “你不要缠着我可以?”她愤恨的说。“你看你有没有本事让我不缠着你?”他邪恶的笑着。“我爱他管你什么事?”她风轻云淡的说。“就凭你是我老婆你敢?”他眼中得怒火压制不住的表示出来。
  • 异性圈

    异性圈

    你知道容易沾染异性的体质吗?我乔乐见就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来倾听故事(正经点)
  • 当架空变成了现实

    当架空变成了现实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这是一个群魔乱舞的世界。这个世界中每个人都有着神奇或者是不神奇的力量,只是……“这是个什么鬼呀?!!!”
  • 当病弱小祖宗掉马后

    当病弱小祖宗掉马后

    江城云家家主接回来一个小侄女,是个又瞎又哑的小可怜。私底下有传言所谓的侄女不过是个幌子,实际上是不知道哪儿来的私生女,不好拿出来见人才用了这个托词。整个江城都在等着看云家和这个小侄女的笑话。等着等着小哑巴不哑了,成了全国卷的理科状元。等着等着小瞎子不瞎了,成了京城段家的少奶奶。笑话没看到,打脸声到是啪啪作响。无数人在心中恰柠檬:——“哼,不就是靠着点姿色傍上了段爷吗?得意个什么劲?也不看看自己配不配的上,指不定段爷什么时候玩腻了就扔了。”段爷的一众小弟虽然碍于段爷,嘴上不敢说,心中却也曾经这么暗戳戳想过。直到——原来云小姐就是段爷找了十年的白月光兼救命恩人!原来云小姐就是段爷一直想要寻求帮助的合作对象!原来原来原来!!!原来他们一直以为的小可怜竟然是需要他们仰望的大佬!对不起,是我们不配......——别人眼中的段爷:冷酷!无情!云若眼中的段爷:温柔!可爱!别人想象的画面:段爷:“乖,谁惹到你了,天凉了,他们也该破产了。”别人看到的画面:云若:“乖,几个小杂碎而已,不值得你动手。” 读者群:1147601354
  • 灵株

    灵株

    19岁少女辛澜因病去世,结果发现自己变成草了!前世的不幸让她十分珍惜这第二次生命,一定要在这修真界过好自己的人生——不!草生。
  • 暗黑破坏神之主宰

    暗黑破坏神之主宰

    暗黑世界入侵现实,姚辰在课堂上苏醒之后,发现自己拥有暗黑破坏神游戏中,骨灰发烧友的经验。
  • 流浪的人不想家

    流浪的人不想家

    元念,一个不知来处的身负天命之人,经年累月都是孑然一身,行事也是兢兢业业的。她曾想过要找寻自己的来历,但是因为没有头绪而暂置。终于,在遇到了某人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她,终于可以摸索真相了……而真相,会让她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