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08000000049

第49章 我住在阿拉的乐园

R·V·C·勃德莱的故事。1918年,我离开熟悉的、温暖的家园,前往非洲西北部,和阿拉伯人一起住进撒哈拉这个“阿拉的乐园”。我在那儿共住了7年,掌握了那些游牧民族的语言。我穿着他们的服装,吃着他们的食物,按照他们的方式生活。我象一个牧羊者,睡在阿拉伯人的帐篷里。同时我还研究了他们的宗教,并写成了一本名叫《先知》的书,向欧洲人介绍穆罕默德。

在撒哈拉住帐篷那7年,是我这一生中最安详、最满足的一段时间。

我有过丰富的阅历,多姿多彩的生活:我的父母是英国人,而我却出生在巴黎,在法国呆过9年。后来,我在英国著名的伊顿学院和皇家军事学院毕业。然后,我以英国陆军军官的身份在印度呆过6年,我在当地打马球、打猎,并到喜马拉雅山探险。

我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时,我被选派参加巴黎和会,当了一名助理军事武官。在巴黎的所见所闻,令我深感震惊和失望。我在西方前线的4年战争中,深信我们是为了维护人类文明而战。可是在巴黎和会上,我却亲眼目睹了自私自利的政客的丑恶嘴脸,是他们给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导火线——每个国家都在为自己争夺土地,在各个国家之间制造仇恨,并再度掀起秘密外交的各种阴谋活动。

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失望,我开始厌倦战争,厌倦军队,并厌倦这个社会。我生命中第一次难以在夜晚入睡,我开始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到烦恼。好友利弗·乔治建议我从政当官,我考虑接受他的劝告,可是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它改变了我后来的7年人生道路。这件事发生在一次不到4分钟的谈话中——这次的谈话对象是“泰德”劳伦斯,亦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富浪漫色彩的“阿拉伯的劳伦斯”。他曾同阿拉伯人一起住在沙漠里,他还建议我也这么做。开始,我对这个建议嗤之以鼻。

但是,因我已经决定离开军队,所以必须再找一份工作。私人老板可不希望雇用象我这种从正规军队退伍的军官——尤其当时求职的人多如牛毛。所以我听了劳伦斯的建议,前去和阿拉伯人住在一起。

后来,我发现我的选择是非常明智的。因为在大沙漠,阿拉伯人教会了我如何克服忧虑。他们相信穆罕默德在《古兰经》上所写的每一句话,都是阿拉的圣言。因此,当《古兰经》上说“上帝创造了你,以及你所有的行为”时,他们也就完完全全地接受下来。这也正是他们能够安详地生活,当事情出了差错时,也不发雷霆怒火的原因。他们知道,早已注定好的事情早就注定好了的,除了上帝,没有人能够改变任何事情。不过,这并不是说他们在面临灾难时不知道怎样应变。

为了使你相信他们的智慧,我想把我住在撒哈拉经历的一场炙热暴风的事情告诉大家。那场暴风连着刮了三天三夜,风热强劲而猛烈,甚至把撒哈拉的沙子吹到了法国的隆河河谷。那次的暴风酷热难耐,我觉得我的头发似乎全被烧焦了,喉咙又干又痛,我的眼睛热得发痛,嘴里全都是沙子。我觉得自己好象站在玻璃厂的熔炉前,被折磨得几近疯狂,但还勉强保持着清醒。不过这些阿拉伯人并不抱怨,他们只是严静地呼唤“阿拉”。

热风暴之后,他们立即宰杀所有的小羊羔,因为他们知道那些小羊反正都不能活下去了,同时杀死小羊还可以挽救母羊。在杀死小羊之后,他们就把羊群赶到南方喝水。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十分冷静的状态下完成的,他们对于自己的损失没有任何忧虑、抱怨或哀伤。一位部落酋长说:“这还算不错的。我们本来也许会损失拥有的一切,但是感谢上帝,我们还留下了40%的羊群,一切可以从头开始。”

还有一件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我们乘车横越大沙漠时,有一只汽车轮胎爆裂,而且司机又忘了带备用胎,所以我们汽车只剩下三只轮胎。我又急又怒,烦燥不已,问那些阿拉伯人我们该怎么办。他们对我说,事已至此,急怒伤肝,不如顺其自然。他们还说,车胎爆裂是上帝的意思,别无办法可想。于是,我们就靠三只轮胎又开始往前走,没过多久,车又停了下来——原来汽油也烧完了。但酋长只说了一声:“麦克托伯!”他们并没有对司机所带的汽油不足而向他大声怒吼,反而保持冷静。后来,我们只好徒步到达目的地,一路上高歌猛进,士气高昂。

在和阿拉伯人相处的日子里,我渐渐明白了一件事:在美国和欧洲的精神错乱、疯狂和酗酒,都是那种环境的烦扰的文明生活造成的。

只要我住在撒哈拉,我就不会有烦恼。我在这个阿拉的乐园找到了心理上的满足和肉体上的健康,而这正是我们大多数人在努力寻找却难以找到的东西。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宿命论”产生了怀疑,也许他们是对的。可是又有谁知道呢?也许,我们大家可以从许多事情上看得出来,我们的命运是早已经注定了的。例如,如果我不在1919年8月一个闷热的下午和“阿拉伯的劳伦斯”交谈3分钟,那么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也许将完全不同。现在我回顾过去,发现我的生活一直受到许多我无法控制的事情的影响。阿拉伯人认为,这就是“吉斯米特”——阿拉的意旨。你可以按照你的方法来称呼它。它对你的确存在奇异的影响。我只知道,在我离开撒哈拉17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保持着从阿拉伯人那里学来的生活乐趣,愉快地接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情。这种人生哲理,可以说比服用上千支镇静剂还能安抚我的紧张和不安。

信不信仰“宿命论”都无关紧要,但当猛烈而酷热的狂风吹进我们的生活中,而我们又无法躲避时,那么我们不妨接受这种不可避免的命运,然后再想对策对付。

同类推荐
  • 俭生活

    俭生活

    时下,由次贷危机造成的金融风暴又一次席卷了全球。从各种媒体上我们看到,美国人不得不又一次抑制了他们铺张浪费的天性,开始节约地生活。美国历...
  • 人品胜于能力(人品至上Ⅱ)

    人品胜于能力(人品至上Ⅱ)

    本书即非在以故作高深的噱头指教人,也无力承担教化的责任。不过是以平实的语言和鲜活的案例以及一颗诚挚的心,诠释人品,注解能力,真真切切地传递领导选人用人的心声,协助员工加强自我提炼和管理,以驾驶好“职业船”,早日驶向成功的彼岸。
  • 快乐是一种能力

    快乐是一种能力

    本书是《读者》签约作家澜涛的一本小品文集,分为“思想的浪”和“情感的潮”两辑。打破了传统模式的叙述习惯,甚至是大刀阔斧般地为读者设置跳跃幅度很大的画面,许多常用词组也拆开,再经打造重新组合,怪异中藏着脱俗的才情。
  • 竞争还是合作(名师解惑丛书)

    竞争还是合作(名师解惑丛书)

    竞争意识主要是培养孩子们奋发向上,形成你追我敢的势头。一般而言,培养孩子们的竞争意识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孩子逐渐具有不甘落后、敢于拼搏的勇气和面对现实、积极进取、正当竞争的心态。
  • 曾国藩外藏内敛的16字箴言

    曾国藩外藏内敛的16字箴言

    "曾国藩的一生是充满传奇的一生。许多后世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毛泽东曾说:“他是地主阶级里最厉害的人物。”并在军事纪律方面借鉴了曾国藩组建湘军时提倡的精神。蒋介石更是认为曾国藩可以做他的老师,并把曾氏学问作为枕畔必备读物。从他独特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中,从他的人格品位和素养里,我们可以学到的东西太多太多。如何能做到“立身如针,处事如线”;如何在多方利益纠葛的时局里营造自我发展的舞台;如何与人相处发展人脉;如何应对面临的困境和挫折等等,所有的问题都能在本书中找到精彩的答案。"
热门推荐
  • 天尊残卷

    天尊残卷

    一部被遗忘千年的残卷,打破少年私塾午日的美梦,千载迷雾隐藏何等真相......
  • 忆难迁

    忆难迁

    这是一个个小故事,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打破这个故事的青春与美好……
  • 如何纪

    如何纪

    农村出身的一介书生张向北,阴差阳错地娶了副市长苏剑的女儿苏书慧,此后一路青云直上。妻子的“优雅、端凝、雍容”在他看来只“适于堂皇的客厅”,缺少他要的“闺帷中的旖旎情致”。苏剑的妻子,这个“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市长夫人”趁着每月到郊外圆月寺上香,奔赴与情人的约会,她渴望的是激情,是“疯狂的,惊艳的,生命的华彩章节”。作者将笔触深入个体家庭“幽暗的内核”,从副市长苏剑父女两代人表面光鲜的婚姻中探幽发微,直击暗疾丛生的人性。
  • 网游之繁华迷梦

    网游之繁华迷梦

    几个性格各异的少男少女,在虚拟网游中的爱恨情仇!繁华落尽,迷梦初醒,她们是幸福还是悲哀?一切等待你来开启!PS.此文为言情网游文,言情为主,网游为辅!如果喜欢数据流网游文,可我的另一本文文《网游之妖花》
  • 命运描绘

    命运描绘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
  • 经常请吃饭的帅气下属

    经常请吃饭的帅气下属

    新书《心愿解决师》已发表,请大家多多支持! 每一个热搜背后,其实都是人为操控?寻臻表示,热搜这玩意都是老娘玩剩的。(干练职场女强人×职场新人小奶狗)(背景架空,内容纯属虚构,勿考据。)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犯妃,王爷来抓我

    犯妃,王爷来抓我

    你是官,我是犯;我逃,你追。既然你为寻我也入江湖,那我们就来一场自由恋爱吧!瓜葛起于骗局,相知相恋于江湖,那归于朝堂的你我又该那般?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是流年风景画出的伤

    你是流年风景画出的伤

    他是画坛才子,却被疾病缠身,活着,只为了让家人少一份担心;她是被小三踢出局的下堂妇,孩子是她生活的意义;他们是邻居,却陌路,陌路,又相逢,当时只道此情薄,却原来,百病皆可医,唯有你,无从治。
  • 中国艺术经典4

    中国艺术经典4

    本书从书法、绘画、建筑、服饰、民间传统工艺等多方面地展现了中国艺术的魅力,让青少年在阅读中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生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