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591700000015

第15章 潜伏(1)

亲历者

叶钟英——时任中共上海地下电台报务员

方晓——时任中共上海浦东工委伪军工作委员会委员

唐路——时任新四军军部侦查2科交通员

何荦——时任中共华中局情报部交通员

丁公量——时任中共浙东区党委敌伪工作委员会副书记

王芸彬——时任国民党军统“抗日杀奸团”河南新乡工作组组长

彭望缇——时任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驻上海情报员

编导手记

我确实难以表达对抗战老战士的真实情感,说感动、振奋,并不是最真实最迫切的。

说实话,看着老战士们轻松地、甚至没什么表情地回忆着70年前那些惊心动魄的亲身经历时,我很难身临其境。

这不是冷血,而是一种岁月磨砺之后的细节缺失,以及经历上的缺乏共振,带来的情感阀暂时关闭状态。

情感阀暂时关闭了。于是,我只能用一个匠人的心态,把片子做到好看。

这是一个追求收视率的时代,是一个希望你能安静地坐下来,不嗑瓜子、不上厕所、不聊天,看上10分钟我的节目的时代。

可是,耄耋老人们超慢的语速、慵懒的身姿,偶尔断篇儿的尴尬,都跟一个节目想要的效果格格不入。

于是,我必须把节目做好看了。用各种手段——音乐、音效、快速剪辑,让老人平静的讲述,忽然变得挺让人揪心的。

要是能回到70年前,手里还有台摄像机,我一定要跟着这些老战士,去拍下他们的战斗。

一部没有音乐、音效、没啥剪辑的纪录片。

因为,我特想知道,他们嘀嘀嘀发报的时候,是一种类似于办假证的躲警察的心态,还是明天就可能牺牲的心态?他们手里攥着左轮枪在街角等待一个日本军官的时候,是不是那盏街灯像电影情节般的闪烁着?

我就是想知道,“当时到底怎么回事儿?”

然而,因为我70年前不在现场,所以无从知晓了。

当然,因为70年后我敬业的演绎,让无从知晓的这一段,更加扑朔迷离了。

在剪片子的过程中,我偶尔会泛起恻隐。很奇怪,不是为这些老战士们感动,而是常常想起他们身影后的那些老百姓,忽然就有种想哭的感觉。

这期《潜伏》中,因为暗杀“北”大校而受到牵连的黄包车夫,在暗杀发生后逃跑了,后来被日本人逮捕,严刑拷打,并将他的妻子和儿子带到他面前,给他最后一个交代的机会。

遍体鳞伤的黄包车夫当然还是无从回答,于是,日本人放狗咬死了他的小儿子,并枪毙了他们两口子。

看笔录的那一刻,我的情感阀空前开放,不能平静。

只是,这些细节,在片子里没有放大,因为无关宏旨。

但是我想,如果我能,我要拿起摄像机,去拍一拍在暗杀发生前,车夫一家三口毫无危险征兆的平静生活,留给今天的自己一段真实的素材——一段令所有音乐音效剪辑技巧苍白到无耻的素材。

——编导李戎

抗战时期,始终存在着一条看不见的战线。国共两党的地下抗日人员,在各自的潜伏岗位,秘密注视着形势发展,伺机而动,通过种种特殊手段,完成了对敌情报搜集传递、物资运输、策反、破坏乃至暗杀行动。

情报

今天上海的黄陂南路710弄,民国期间叫做贝勒路福煦村,这里有一幢不起眼的三层小楼。1940年8月至1942年8月,有一座秘密电台架设在这里,与延安和中共华中局保持着通讯联系。报务员叶钟英、张志申,以学生身份做掩护,在这里从事着秘密工作。

叶钟英和张志申收发情报都是在晚上,他们将发报机隐藏在楼梯的夹层里,每天深夜3点准时将电台取出,收发情报。收发情报时,他们用黑布把窗子蒙起来,因为机器都摆在地上,人也就坐在地上。长期这样的工作,叶钟英的身体开始吃不消了,但是,每天晚上必须得等到3点钟,而且,必须得坐着等到那个时间,不敢睡到3点,怕睡过了。叶钟英的妈妈心疼女儿,于是主动承担起了叫醒女儿的工作,这样,叶钟英每天还能先睡一会儿,到3点之前,母亲会准时叫醒她,开始工作。

叶钟英和张志申将发报机隐藏在三楼楼梯最上一级的夹层里。每天深夜,这座电台都会准时收发情报。来往电报稿由叶钟英与译电员约定在公园、电影院或马路边秘密交接。1942年,叶钟英在工作中,感觉到一丝异样。她突然听到咕噜咕噜的响声,知道有人在侦查他们。另外,她还看到窗外有人在朝天线看。于是,她立即向领导反映此情况。叶钟英老人说:“那时是潘汉年来作决策,他决定让张志申一个人留在那里,让我去另外一个地方。于是,我就从那里撤走了。”

叶钟英走后,张志申在墙面上开了一个洞口,作为藏发报机的暗室,洞口外糊上墙纸,挨着洞口放只茶几,茶几上放上热水瓶和茶杯。叶钟英老人说:“那所房子是木板的,按茶几大小开了一条口,把木板取下来,机器就可以放到里面去了。”

夜深人静时,张志申移开茶几,拿出耳机、电键,把天线接上,继续通报着情报、信息。与此同时,日本人也在利用特殊设备,搜寻着从福煦村发出的电波。

1942年夏天的一个深夜,张志申紧张地收发着电报,一楼突然传来敲门声,他迅速将设备藏进暗室,上床装睡。四五个日本便衣宪兵,冲进了屋子,其中一人身上还背着仪器。日本宪兵一进屋就到处搜,可是什么也没有搜到。当时街上已经有很多人在围观,日本人搜不到证据,也不好把人带走。他们只好让张志申睡觉。日本人一直都在跟踪张志申,跟踪了很久。叶钟英老人说:“好久以后,日本人也放松了,因为每次都搜不到什么东西。

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至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在卢湾区范围内,现已发现曾有6个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电台。其中,曾在今黄陂南路148号的电台工作的李白,就是影片《永不消失的电波》的故事原型。

交通员

抗战期间,上海的多个地下电台,都在用电波远距离传递着消息,与此同时还有大量地下交通员,用双脚实现着情报的传递。那时,还有一些小通信员,他们都是孩子,男的女的都有。小通信员进出敌人的封锁线很容易,敌人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

方晓当时是中共上海浦东工委伪军工作委员会委员,他说:“我们这些工作,如果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那是因为我们的交通站、我们的政治交通、我们的小通信员作了很大的贡献。”

1943年,年仅十三岁的唐路,就已经是新四军军部侦查2科的一名交通员。在上海,本来有一个情报小组,后来变成两个情报小组,唐路就负责联系这两个情报组。唐路老人回忆说:“我在书本里边做夹层,把情报夹在书里边。有时情报是纸条,就可以放在皮带里、鞋子里、帽子里,这些地方都可以作掩护。”因为唐路年纪小,敌人就不太注意,他曾经进出扬州、镇江很多次。

同年被分配到华中局情报部工作的何荦,也是交通员当中的一员。交通员的工作很辛苦,何荦老人说:“来去大体上是三百里,生过疥疮,身上都是虱子,屁股拱起来雪白雪白一大堆。脚上不知道起过多少泡,一双袜子跑三次就破掉了,还不能穿破袜子,穿破袜子跑路容易磨掉皮。怎样才能不让敌人怀疑呢?社会化、群众化,要把这两个表演好,才能淹没在群众的大海之中。”

1943年夏天,何荦携带一包密封文件,从淮南根据地出发前往上海,没人知道那包文件是延安的“整风文献”。为了防止敌伪盘查,何荦的上级潘汉年,用工整的楷书在文件信封上写上“南京国民政府上海特工总部某头目亲启”,下款则写上“镇江特工站”。

据何荦回忆,那一次,潘汉年是假作写给上海的武君国,他还想在信封下面写上“年”,因为潘汉年过去的化名叫“老年”。何荦老人说:“潘汉年当时对我说,你拿去好了,反正出毛病,也交给武君国算了,反正文件也没什么秘密了。”何荦拿着这包密封文件,想办法避过一些可以绕过去的大站或码头。何荦老人说:“比如到了江边,我不乘轮船了,我乘小筏子,在金山上岸,把这个东西放在伪军的报纸里,带到上海。”

这样一路避过盘查,顺利到达目的地的行动,远远不止一次。

何荦老人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如何动脑筋避过敌人的检查。有一次,上海的上级把一卷胶卷放在手电筒里交给何荦,那是六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的文件。何荦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他不仅带着藏有密件的小手电筒,而且自己又买来了两个新电筒,三个电筒放在一起带着。何荦当时想:“万一敌人检查到了,我可以讲是晚上照明用的,如果认为我带得太多了,我可以把两个送给他们。”结果,何荦预想的这个情景还真的发生了。敌人检查时,对何荦说:“你带这么多也没用。”于是,何荦说:“这样吧,你们也辛苦,这是违禁品,我也不好意思,这两个干脆作为罚款吧。”敌人说:“好!那你走吧。”那一次,何荦又顺利通过了敌人的盘查。

潜伏——“你们要进入到(妓院)这种地方去”

1944年的秋天,从事情报策反工作的丁公量,经常思考着一个问题。他手下的同志周迪道,已经在日本宁波宪兵队,拥有了“八大密探”之一的身份,并且建立了潜伏在日本宪兵队内部的“400”小组[1944年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中共中央又一次把关注重点放到了浙东。为了配合美军在东南沿海登陆,对日寇的情报工作的力度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加强了。为了获取日寇更多的情报,一个由我军组织的,打入驻宁波的日本宪兵队的反间谍小组---400小组成立了。它主要的工作就是深入敌人内部收集情报,并破坏敌人对我军的威胁。这个小组主要有8位成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代号。丁公量是400反间谍小组负责人。],但“400”成员们的开销捉襟见肘,不得不向丁公量申请活动经费。

丁公量对周迪道说:“汉奸就是敲竹杠的,但是敲竹杠有一个原则,就是不能向人民群众敲竹杠,要向奸商敲竹杠。”丁公量还告诉周迪道,要广泛交朋友,各种各样的人都要拉得住,不然就不能互相帮助,更没有情报。

同类推荐
  • 曹操,我来了!

    曹操,我来了!

    一个今天的亿万富翁,携美女秘书穿越到东汉末年,随后横刀立马,驰骋沙场,与曹伟争霸主,与蜀汉变雌雄,大江东去,力挽狂澜……在那段跌宕岁月中,将一段段忍俊不禁、怒目而视、肝肠寸断、欲说还休的故事,尽情演绎。
  • 赵氏崛起

    赵氏崛起

    后世的一名屌丝男,重生到春秋末期赵氏遮子身上,看他如何克服艰难险阻,带领赵氏结束这个纷争的乱世。
  • 洪荒自然道

    洪荒自然道

    琳琅星璀璨,天地人各半;洪荒凶兽乱,英雄浩瀚瀚。黑暗不是岸,盘古女娲传;有郎木小三,注定不平凡。
  • 我带着聊天群穿越

    我带着聊天群穿越

    李光穿越到了一款名为《皇朝争霸》的战略游戏当中,他本以为手无缚鸡之力的自己必死无疑,谁能想到,自己竟然带着游戏聊天群穿越了。
  • 处世三国

    处世三国

    项天乃项羽之后,一介孤儿。后师从左慈,习得仙术。后追随关羽,从刘备,成霸业。
热门推荐
  • 证道之书

    证道之书

    三无少年又怎么样!衰仔扑街又如何!就是耗在这里,就是要在这里证道!爷不走,谁都赶不走!
  • 快穿之度假捡只小妖精

    快穿之度假捡只小妖精

    【1V1】【宠文】【口感清甜】人人仰慕,为之倾倒的主神大大度假去了!主界一时轰动。成为主神大大的系统前,喵啊喵(迷弟脸):主神大人好冷漠,好厉害吖!成为主神大大的系统后,喵啊喵(懵逼脸):这不是我领取到的主神大大!!退货!离棠:终于让我熬到放假这一天……任务?那是啥?不认识,不知道,跟我没关系。哎?这只小妖精有点眼熟啊?请问你是之前说爱我的那只吗?(可盐可甜主神大大·淡漠矜贵切开黑大佬)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回忆高四

    回忆高四

    高四给我的回忆,用单单几个词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快乐,累,心情激动和悲伤。虽然只是几个词,但它可以带给局中人无穷的回忆。那些事情,在我的脑海中回荡,我想我有必要将他写出来。我所写的都是描述我高四的快乐而紧张的生活。其中有回忆老朱,还有老马以及兄弟姐妹们。其中不乏教导的话语和我对高四的感悟。希望能给在校高中生一点帮助和快乐。
  • 夕阳下的一寸光

    夕阳下的一寸光

    拖着疲惫的身躯,喝着一瓶老酒,佝偻的身影在残阳下无限延长,他是退役老兵,他是寻找妻子的丈夫
  • 凤花血月

    凤花血月

    安曦凌只是万千不幸的人中平凡的一个,没想到父亲的一个决定就让她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小三也疯狂,情敌妄想症也是一种病......她才知道原来在这世上生存不单单只是善良就够了,还有要比任何人都坚强这位小姐,请你不要把我的容忍当成你不要脸的资本;这位先生,没有爱情的上床就是强奸............她终于明白就算没有公主命也要有女王心如果先天就决定这件事不可能成功,那么就由我改变这先天此文慢热,最重要是女主慢慢变强,最后成为一代神话
  • 妃你不可:红尘云珀

    妃你不可:红尘云珀

    纵使千万宠爱于一身,不过是利用,卑微的贪恋,只是水月镜花。阴谋,爱恨,杀手的她,如何穿梭于至亲至爱建造的世界。他和她,菩提树下,浓雾深山,相遇便注定今生。情仇纠结,何去何从。两朝悲剧,惑世妖姬。负气入宫,成就一世骂名。可悲的是,爱已定,人却非往日之人。她,该如何选择。情,仇,恨,纠缠不休。他,抛离至爱,能否成就江山。他,荣华远逝,沦落低贱草民。爱恨情仇,几世纠缠。菩提点人,入世红尘犹谁怜。
  • 南唐节度使

    南唐节度使

    五代十国——夹在唐朝和宋朝之间,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造反谋逆层出不穷,朝政更替屡见不鲜。节度使——手握一州之军政大权,手下士兵“唯知其将之威,而不知天子”,是古代第一热门造反职位,唯一能约束他们的是对君主的忠诚。后世青年陆原,无意中穿越至一名南唐进士身上。他对皇帝毫无忠诚可言,当官至节度使时,也因不可抗拒的原因,走上了举兵造反之路。q群:657725911
  • 舒婉

    舒婉

    舒婉只想过平凡的日子,钱够花就好,没事去隔壁串串门买野味
  • 霸元决

    霸元决

    在这个实力为尊的世界,杀与被杀是永恒不变的法则。一部残缺的武学功法,一个被认为是“废物”少年。看他如何闯荡世界,突破桎梏,掌控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