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672500000046

第46章 台湾文化资产的保护对三坊七巷文化建设的启示

何绵山

笔者曾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在三坊七巷的黄巷梁章钜旧居上盖起的楼房中前后居住了20余年。20世纪90年代初,笔者曾参与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福建历代作家评传》的撰写,并担任笔者所居住的黄巷36号老户主梁章钜和一些与三坊七巷有关的人物如陈衍、林昌彝的评传撰写。住三坊七巷写三坊七巷人物,长时间与古人对话,身处其境,仿佛他们从历史深处走来,不仅令人有恍如隔世之感,也深为三坊七巷的文化底蕴所震撼。现就台湾在文化资产保护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联系三坊七巷的文化建设,试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文化资产”,是台湾对包括现代文化、当代文化及古代文化遗产在内的统称,也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台湾在文化资产保护方面的措施,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

一、自上到下有专门的机构管理文化资产

台湾文化资产管理的最高部门为“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简称“文建会”,7个附属机构:传统艺术中心、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台湾文学馆、台湾博物馆、台中图书馆、台湾美术馆,台湾历史博物馆筹备处也属“文建会”管理。下面各县市都设有文化局,直接对各县市的文化资产负责。各县市还根据不同情况,设有古迹暨历史审查委员会等各种专门组织。

二、出台了大量的文化法规

台湾近些年制定出台了大量的文化法规,对保护文化资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些法规数量众多,条款周密细致,至2009年,包括与之相关的常用法规共145项。这些法规,按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编目,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大部分为“文化资产保存法及其相关法规”,第二大部分为“文化艺术奖助条例及其相关法规”,第三大部分为“常用相关法规”。这些文化法规,从颁布之日起就不停修改,力求不断完善。如“《文化资产保存法》”是台湾文化资产保护最为重要的“法规”,共11章104条,涉及了文化资产保护的方方面面。《古迹管理维护办法》对有关古迹使用或再利用经营管理进行了具体规定,可操作性较强。与“《文化资产保存法》”配套的《文化资产保存法施行细则》,对有关项目做了进一步的阐明、规范和界定,使操作者在施行时有依据。

三、让大学等学术机构介入文化资产的研究

一是在大学中设立与文化资产保存有关的机构,培养这方面人才。二是在大学中开展与文化资产有关的课程,引导学生对这方面的关注并使其产生兴趣。三是奖助各大学博硕士生撰写与文化资产有关的学位论文。四是发挥各大学有关专家在文化资产保护和开发方面的作用。如请各大学有关专家对文化资产进行考察、研究并写出各种不同的研究报告书;请各大学有关专家协助制定有关法规、对文化资产进行评审、对各种申请奖助的项目进行核查;向各大学有关专家进行咨询,开专题性质的研讨会、座谈会、公听会、听证会、论证会等;请各大学有关专家为各种名目繁多的研习班、培训班、义工班开讲座,做学术报告。

四、通过各种传媒宣传文化资产

一是编辑出版了大量的与文化资产有关的期刊和通讯,对文化资产的行销和普及、对人们对文化资产的关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这类期刊37种。二是出版了大量与文化资产有关的书籍,从不同角度,深化了民众对文化资产的认识,也对文化资产的保存起到了“立此存照”的作用。这些相关书籍近年来平均一年要出200~300种,年复一年,数量惊人。三是充分利用电视台宣传文化资产。四是通过影带及影碟(VCD/DVD)宣传文化资产。五是通过网络使文化资产走进千家万户。几乎所有与文化资产有关的机构和单位都开设了网站,可随时进行查询,了解动态。据近年公布的网站名称统计,负责文化资产管理的行政机构网站有35个,文化资产专门机构的网站有151个,与文化资产相关的教育及研究机构网站有184个,与文化资产相关的文化团体网站有82个,与文化资产相关的大学社团网站有23个。这些网站,基本覆盖了文化资产的方方面面。

五、长期开展系列文化资产保护和开发活动

一是举办与文化资产相关的讲座。二是举办与文化资产相关的讲习会、研习营、工作营等。三是举办与文化资产相关的培训活动。四是举办与文化资产相关的说明会、研讨会、发表会、座谈会、论坛等活动。举办这类活动的单位来自各方,有台湾当局负责文化资产的专门机构文化建设委员会等,有各县市文化部门,有各种民间社团,还有被列为古迹的所在地组织。

六、举办各种专题性活动

一是举办各种专题展览。二是举办各种文化节、艺术节、工艺节。这些节日活动的主办,有各种起因,或因惯例沿袭,或因纪念活动,或因造势需要,或因不甘落后,每次、每届主办者都力求办得有特色,超过往届。

七、多方面筹措保护文化资产的资金

一是由台湾当局每年拨款。二是由私人或私企捐助。三是各文化单位通过经营文化资产获得收入。四是民间认养。

结合三坊七巷的文化建设,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进一步发掘三坊七巷的文化内涵。三坊七巷的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可从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工艺文化、名人文化等不同方面进行考察发掘。发掘三坊七巷的文化内涵,不仅是研究三坊七巷的文化,也是进一步发掘三坊七巷的旅游观光资源,使三坊七巷更耐观、更耐看、更耐游,让人觉得不虚此行,来了还想再来。三坊七巷每一个坊、每一条巷、每一个院落,都有自己的文化内涵,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发掘要从大处入手,小处着眼。仅以历史文化为例,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三坊七巷可称为“中国近代史的缩影”。笔者曾在《近代侯官文化与严复》(《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4期)一文中认为:“中国文化史上曾出现过一个奇异现象:地处东南之隅,远离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弹丸之地侯官,在极短的时间里崛起一批杰出人物,如:林则徐、沈葆桢、林昌彝、严复、林纾、郭柏苍、刘步蟾、林永升、叶祖珪、萨镇冰、陈衍、方声洞、林觉民、林旭等。更为令人惊叹的是这些杰出人物门类齐全,有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外交家、思想家、翻译家,几乎囊括了各个领域,故有‘晚清风流出侯官’之说。正是这些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演出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话剧。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崛起于侯官的这些人物,整个近代中国将黯然失色。”其实这些人物几乎都与三坊七巷有关,是否可改为“晚清风流出三坊七巷”?如果从近代史入手,发掘近代名人与三坊七巷的关系,再增加名人故居的景点,并形成一个系统,可进一步提升每个坊、每条巷的文化内涵。如光禄坊,就有林纾、陈体诚、罗丰禄、刘齐衢;文儒坊,就有陈承裘、陈宝琛、曾以鼎、陈衍、何振岱、林白水、陈季良;衣锦坊,就有郑孝胥、林葆怿、翁良毓。杨桥巷,就有林长民、林觉民、谢葆璋、林徽因、冰心、沈绍安、沈元、林尔康;郎官巷,就有林旭、严复、严叔夏;塔巷,就有王有龄、王麒;其黄巷,如陈寿祺、梁章钜、赵新、郭柏荫、郭柏苍、郭则沄;宫巷,就有沈葆桢、沈瑜庆、沈鹊应、杨庆琛、刘齐衔、林昌彝、林聪彝、刘冠雄;吉庇巷,就有蓝建枢。要进一步开发各坊巷,具体说,就是要全面介绍各坊巷的历史,大量增设名人故居的院落,进一步提升已开设的名人故居的文化内涵。要做到坊坊让人流连忘返,巷巷让人倍觉不虚此行。一是请有关专家进一步论证,可从宏观入手,也可从微观入手;可论证整体的,也可论证局部的。二是在研讨论证的基础上加强规划,可将一些亟待解决、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拟成一些课题,向社会上公开招标,或委托有关专家完成。尽最大可能把每个坊、每条巷弄清楚,如“衣锦坊研究”、“黄巷研究”等。三是充分利用福建高校的资源,吸引博士生、硕士生对三坊七巷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在经济上给予一定资助。

进一步加大宣传三坊七巷的力度。一是通过网络,向全国、乃至世界介绍三坊七巷。二是印出精美的有导游作用的宣传品,为游客进一步游览认识三坊七巷提供方便。三是办一个三坊七巷的刊物,专门宣传三坊七巷。如一时有困难,可联系《闽都文化》等杂志、《海峡都市报》等报刊开辟“三坊七巷”专栏,从各个方面长期、持久地研究、介绍三坊七巷。四是有计划地出版一批高质量的与三坊七巷有关的丛书,要有新意,资料要可信,普及、通俗性的书要有,学术性强、专题性强的书也要有。五是继续策划拍摄一些优秀的电视片在电视台连续播出。六是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各个专题的研讨会,开发出一些新的研讨课题。如三坊七巷的建筑艺术、民间工艺、民俗文化、名居保护、家族传承等,会后出版论文集,从不同方面拓展三坊七巷的研究领域。

进一步完善三坊七巷的各方面功能。一是游览功能。三坊七巷旅游资源的开发已取得显著成效,功不可没。但从旅游观光的角度看,目前发掘得还远远不够,还有不少可开发的景点,甚至有游客发出“不过如此”的怨言。笔者曾对来三坊七巷参观的朋友称:“观赏三坊七巷至少要两三天。”但不少朋友游览后却宣称:“半天足够!”目前三坊七巷的各坊、巷入口处虽然有指示牌介绍引导,但可深入游览的景点还远远没有穷尽,要深度开发每个坊、巷中可供游览的地方。二是研究功能。要为前来考察的研究者尽可能提供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要让来者有所收获,不宜经常性地让院落的大门紧闭,特别不要使大量远道慕名而来者大失所望。三是活动功能。可在三坊七巷中开展各种活动,小到召开研讨会、座谈会、新书发布会等,中到举办各种展览、演出等,大到举办配合节日的民俗活动,举办各种文化节、艺术节、工艺节等。

进一步普及三坊七巷的知识。要进一步在民间扩大三坊七巷的知名度,进一步打好三坊七巷的品牌。一是长期举办三坊七巷的系列讲座。讲座为公益性质,不要重复,要提前做好规划,选择好时机,根据听众对象,聘请好对路的演讲者,凡与三坊七巷有关的人和事,都在讲座内容之例。要形成一种机制,长期固定下来,坚持数年,必有成效。可选择讲座内容,汇编成册出版。二是举办研习营。可与中学联系,在假期举办时间3至5天的研习营,从小培养对三坊七巷的热爱和关注,研习营的活动内容如:听有关讲座、深度游览考察三坊七巷、座谈讨论、观赏有关演出、撰写学习体会等。三是培训大量的义工。特别每逢节假日,需要大量的解说员、引导员等,可通过与大学在校生联系,进行大量培训。培训项目除了与三坊七巷有关的内容外,还如义工解说技巧、义工交流会等。

进一步发掘三坊七巷的特点。所谓特点,是别处没有,而此处独有。如三坊七巷与台湾的关系,无疑是三坊七巷的特点之一。要进一步拓展其研究的领域,不仅要研究开台、治台、抚台、戍台的三坊七巷名人(如甘国宝、沈葆桢、梁鸣谦等);还要研究曾去过台湾并对台湾文化产生影响的三坊七巷名人(如林纾、陈衍等);要研究三坊七巷的家族与台湾的关系,(如陈季良家族、林尔康家族、严复家族等);也要研究当代三坊七巷名人与台湾的关系,(如吴石与台湾)。同时,还要注意收集、整理台湾文化名人撰写的有关三坊七巷的文献资料,如曾任台湾省文献委员会主任的林衡道在其《林衡道先生访谈录》中自称“我的幼年时代就是在福州度过的,福州话是我的母语,福州对我的思考模式以及人格形成的影响都非常大。”《林衡道先生访谈录》中有大量与三坊七巷有关的史料,除了散见于全书外,他还专门以“三坊七巷”为名,记述了记忆中的三坊七巷,列为“明朝厝”、“岁时节庆”、“生命礼俗”、“其他风俗”、“夕阳都市”等几个章节,形象地描绘了民国前后三坊七巷的真实图景。此外,还要在其他方面开发特点。如是否可以在南后街开一家“福建文史书店”,专门卖福建文史的书,全国独此一家,要买福建地方文化的书,必须到此。除了与各出版社联系外,还要与作者联系(作者有书在手销不掉,而想要的人却买不到),与各级政协文史委、方志办联系,与各有关部门联系,要做到及时补充、最齐最全最多。当然,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不收租金或少收租金,要给经营者一定的赢利空间。

多方面筹措资金。要大力引进台湾文博部门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吸纳资金的方法。笔者于2009年12月在台湾开会时,曾听台北故宫博物院专门从事文化商品开发的设计人员介绍,其每年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吸纳的资金惊人,主要是出售纪念品、复制品等,如仅出售“翠玉白菜”复制品的收入,就极为可观。三坊七巷名人辈出,可请专家论证,能否将林则徐、严复、林纾的字或画复制品出售,能否将全国唯一收藏在福建的林觉民《与妻书》复制品出售。

加速福州文化建设深化两岸交流与和平发展加速福州文化建设深化两岸交流与和平发展

——以三坊七巷建设为例刘焕云

一、福州与台湾的渊源

福建全境地势西高东低,自西部的鹫峰山—戴云山脉往东面的台湾海峡,在东南方与台湾相对。台湾是一个移民的社会,移民中除闽南人与客家人之外,最多的就是福州人。早在明崇祯年间,福建“海盗”郑芝龙赶走了盘踞台湾的荷兰人,在台湾招兵买马,建立郑氏政权,成为当时海上最大的武装集团。崇祯皇帝派福建巡抚熊文灿对郑芝龙招抚。郑芝龙率部归附,任“五虎游击将军”,离开台湾,坐镇福州和厦门,负责福建沿海的治安。之后数年间,由于福建大旱,郑芝龙组织两万多人的闽南和福州灾民,到台湾垦荒定居,以避灾年。福建巡抚熊文灿也支持福建灾民到台湾移垦并给予许多优惠。清顺治十三年(1656),清政府颁发《禁海令》,严格禁止商民船只私自入海,导致福州马尾闽安镇以下原多以出海捕鱼为生的人民被断了生路,只得投靠郑芝龙之子郑成功。郑成功在台湾实行“屯田政策”,令数万军眷随军赴台湾南部和西部的彰化、云林、新竹一带垦荒,促进台湾的经济迅速发展。

当时闽粤地区之人民因迫于居地贫瘠、谋生不易及人口压力,以至蜂拥赴台,甚至冒险偷渡,屡屡而有。清初对于移民台湾的人,是以地理区位来区分的,如广东地区移民或称“惠、潮、嘉应人”,或通称为“粤人”,对福建地区的移民或称为“漳、泉人”,或称“闽人”。而对于内地(大陆)移民赴台者,统称为“唐人”并对当时往来于台湾、大陆之间之移动人口称为“流寓”。如《诸罗县志》称:

诸流寓于台者,称唐人,犹称汉人也,郑氏窃据,唐人既多,往来相接,长幼尊卑皆呼兄弟,半线以上,称付遁(番语亲戚也),称内地,统名之曰唐山。

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朝正式统治台湾,将台湾划为一府三县,一府为台湾府,三县是台湾、凤山、诸罗,隶属福建省。台湾府归福建布政司(位于福州)管辖。于是福州与台湾之间的商旅政要往来频繁,闽粤一带的垦民,大量渡海到台湾移垦。雍正、乾隆之后,福建漳州与泉州的闽南人进一步大量移垦台湾,闽西与粤东的客家人也先后移垦台湾,也有不少的福州人到台湾移垦或做生意。一直到光绪十一年(1885)十月,清政府将台湾改设为行省,原福建巡抚兼督办台湾防务大臣刘铭传(1836~1896),出任台湾第一任巡抚,唐景崧为台湾兵备道兼台湾省学台。

清朝统治台湾之后,重视台湾的文教与儒学之风,在科举考试制度下,台湾学子对功名很热衷,使得文教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清康熙时期,蓝鼎元即指出朝廷应在台湾“多设义学,振兴教化。集诸生讲明正学,使知读书立品,共勉为忠教礼让之士。”像爱国先贤丘逢甲的父亲丘龙章,于咸丰六年(1856),在台湾台南参加科举考试,中了秀才,被选为贡生,后又赴祖国大陆福州参加乡试,不幸落第。回台湾后他开始教授汉文,成为私塾之先生,同治三年(1864),丘逢甲就诞生在台湾府淡水厅苗栗铜锣湾。丘龙章被选拔为贡生到大陆福州原乡考试时,接收了国内外的信息,知道英法联军及帝国主义者正图谋中国,而中国又积弱不振。他也看出日本也图谋中国觊觎台湾,忧心台湾终难自保。他指出“终为台患者,其日本乎?”他深知台湾地处中国东南海疆,是中国东南七省的屏藩,战略地位重要。荷兰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都想控有台湾,意图以台湾为跳板,作为西进入侵中国大陆的基地。所以当中日甲午战争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后,他支持时年29岁的丘逢甲反抗日本之入侵。后来,台湾抗日虽失败,丘逢甲不得已内渡回大陆,他深切反思,知中国非变法不足以图强,而图强则以推动教育为根本。

丘逢甲在光绪十一年(1885),渡海到大陆福州参加科举考试,但是考试不顺利;回台后,台湾正逢单独建省,唐景崧为台湾兵备道兼台湾省学台。唐景崧来台后偶见丘逢甲所著《台湾竹枝词》而召见丘逢甲并收为帖拜弟子。光绪十四年(1888),丘逢甲再次到福州应乡试,终于考中了举人,榜列第二十八名。第二年他又在北京参加贡院会试,中式第八十一名贡士;接着参加殿试,中了第九十六名进士,被授官为工部主事。丘逢甲在北京期间,认识了黄遵宪。黄遵宪是一位外交家、政治改革者,也是一位诗人。曾先后出任驻日、英、美等国公使馆参赞或总领事。

当日本积极地推动所谓的“明治维新”时,丘逢甲知道台湾的战祸已不能免,于是在唐景崧的首肯下,在台湾招募义勇,举办团练,进行军事防御训练。丘逢甲在台湾积极为保台而布防之际,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已传入台湾。在南崁坐镇布防的丘逢甲,立即有与日本作战的准备。消息一经证实,丘逢甲邀集绅民抗议,并以“工部主事、统领全台义勇”之名衔,率领全台士绅、民众,向清廷上书,力拒割台。尽管丘逢甲企盼清廷保台,但国步惟艰,大势已去。同年五月八日,马关条约正式生效,割台已无可挽回。丘逢甲发出了“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的浩叹,为了保卫台湾,决心和日本决一死战。

丘逢甲的父亲丘龙章,赞成退入台湾深山顽抗,与台湾共存亡。后来他改变看法,知道日本非据有台湾不可。台湾无法避免落入日本之手,只有退回中国大陆,徐图中国强大,有朝一日定可复仇雪耻,收回台湾,争一时不如争千秋。因此,丘逢甲考虑再三,家国天下不能两全,忠孝节义无法兼顾;而且台湾孤悬海外,若无岛外的援助,弹药器械定不能持久,唯有返回内地,再徐图抗日保台。1895年7月底,丘逢甲满怀悲愤,深沉浩叹,以“海东遗民”自命,离台前匆匆写下6首《离台诗》,抒发胸中蕴蓄并先护送父亲等几位家人回大陆,图谋收复台湾的大业。弃守台湾,与同胞生离死别,的确是难为的抉择。

离台湾诗一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离台湾诗二

虎韬豹略且收藏,休说承明执戟郎;

至竟虬髯成底事,宫中一炬类咸阳!

离台湾诗三

卷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伟人持;

成名竖子知多少,海上谁来建义旗?

离台湾诗四

从此中原恐陆沉,东周积弱又于今;

入山冷眼观时局,荆棘铜驼感慨深。

离台湾诗五

英雄退步即神仙,火气消除道德编;

我不神仙聊剑侠,雠头斩尽再升天!

离台湾诗六

乱世团圆骨肉难,弟兄离别正心酸

奉亲且做鱼樵隐,到处名山可挂单。

丘逢甲未能死守台湾,不能不说是一生最大之遗憾!他回祖国大陆之后,每念及此,都要发出浩叹!不过,他也因此而更加警惕,更加用心为中国建设培养人才,设法收复台湾。丘逢甲自从内渡后,夜夜梦台湾,把忧国怀乡的乡愁与深沉的爱国思想,化为诗作,一抒胸中积郁。他认为:兴办教育、启发民智、培养人才,才是促进中国排除列强侵略,挽救危亡的根本做法。1909年,他把儿子丘琮,取别名为“念台”,希望祖国有遭一日能收复台湾,要其子做见证,父子都要以收复台湾为念。1945年中国人民历经多年的抗日战争,终于让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从1895日本占领台湾,到1945年台湾光复前,都有许多福州人到台湾经商与定居。台湾光复后,有更多的福州人因商因政或其他的原因,大量涌向台湾。

可以说福建人或福州人渡海垦台,他们胼手胝足,沥血流汗,将林野遍地、满目蛮荒之地开辟成了阡陌纵横、田园肥美的宝岛,为台湾的发展做出了可贵的贡献。福州后裔广泛分布于台湾各行各业,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诸方面均有崭露头角者。经过数百年移垦之风风雨雨,今日台湾人仍保持着唐山原乡的风俗习惯,其子孙仍然乡音未改,他们的家庭通常沿用家乡话,儿童在牙牙学语时即灌输家乡话,以此视为家规,世代相传。

二、两岸寻根热与福州文化建设中的三坊七巷

丘逢甲形容汉人在台湾落地生根之竹枝词如:“唐山流寓话巢痕,潮惠漳泉齿最繁。二百年来蕃衍后,寄生小草已生根。”可见汉人在台湾日益繁衍,枝繁叶茂,落地生根后,在台族人渐多。1949年后,尽管台湾海峡与两岸政治之阻隔,但是两岸中国人的血缘亲情却历久弥新。近几十年来,许多台湾乡亲,陆续回到原乡来寻根祭祖,台湾人重视生命本源,锲而不舍修谱的情状,亦颇感人。1987年11月11日,台湾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观光,隔绝40多年的两岸关系解冻,两岸掀起“寻根热”。近20年来,到福建各地寻根祭祖、探亲访友、旅游观光的台胞,有数百万人次之多。

今日在寻根热之下,我们探求福州之文化建设,特别是以三坊七巷为代表的福州文化,具有大力发展之重要意义。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也保存明清古建筑百余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正房、后房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增添了大厅的气派。三坊七巷除了在布局结构上与众不同之外,在围墙、雕饰、门面上都很有特色,因人杰地灵,孕育了不少将相。

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三坊七巷地区孕育了近代许多名人,如林则徐、沈葆桢、曾宗彦、严复、林旭、林长民、林觉民等,他们有的对近代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的对建设与保卫台湾也做出了重大贡献。2009年7月19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后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为了营销三坊七巷的文化,2009年7月20日在福州还举行了“老城保护与整治——三坊七巷国际学术研讨会”,会中得到的结论就是,福州市在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应该保护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基因,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属于一个城市,也是全中国的财富。

特别值得提出来的是,中国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如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等,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许多从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物,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时代推手的角色。举例言之,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是福建侯官县(今福建省福州)人,是清代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其主要功绩是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这些功绩体现出中国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而沈葆桢,他是“中国船政之父”,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市区)人,清末重臣,晚清同治中兴时洋务运动的重臣之一,先后曾任总理船政大臣及南洋大臣,对台湾近代史也有重要影响。他担任福建船政大臣,负责造船、练兵和人才培养,成为早期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和近代海军的创始人之一。

三坊七巷孕育了林则徐、沈葆桢等几十位人物,不仅福州人应该引以为傲,所有中国人都应该了解这些名人和他们留下的故事。福州官方除了在三坊七巷建立名人蜡像馆纪念外,还可以将三坊七巷打造为休闲、餐饮、娱乐的旅游步行街,甚至打造成名闻海峡两岸的历史文化古街品牌,吸引台湾同胞到福州旅游,甚至可以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本来文化一词,有其不同的定义。文化是人类在时间中发展而成的,具有历史性(historicity),也是某一族群成员的共同生活与表现方式,具有主体性(intersubjectivity)。文化的创造力既有潜能又有实现;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据此而言,福州文化不但要能延续已有的文化成果,而且要能创造新的文化成果。如果只有延续而无创新,福州文化必致衰微,如果只有创新而无延续,福州文化亦不能辨视出在时间中的同一延续性,失去传承文化的意义。福州文化是福州人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中,表现其创造力的潜能与实现、传承与创新之历程与结果。福州文化应该秉持“以创新为传承”、“以发展为保存”之理念,谋求并建立让福州文化能不断地从“潜能走向实现”之文化环境,让福州文化能不断地创新与发展。

据此而言,三坊七巷有必要进一步打造,以呼应21世纪中国人之寻根意识,吸引人们返回福州,寻根旅游,以便全面认识福州文化,认识福州的特色建筑、民俗技艺、传统信仰、庆典礼俗仪式、歌谣、习俗典故等“福州文化资产”。换言之,福州市人民政府必须整合资源,前瞻规划,以实际规划提供世人认识福州人在语言、传统聚落建筑、手工艺、传统信仰、歌谣、民间习俗、衣裳服饰、饮食等方面之文化特色。特别是地方产业的塑造,常常成为经济活动营造的资源。福州市人民政府或应重视“以文化从事地方建设”之政策,尤其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将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定义为:结合创作、生产与商业的内容,其内容本质上具有无形资产与文化概念的特性并获得知识产权的保护,而以商品或服务的方式呈现。文化产业应具有“文化”概念的经济活动,文化产业应能反映当代人民的生活模式与价值观。

例如英国从创意、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角度推动了“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ies),1997年英国设立创意工业任务小组,于1998年与2002年提出创意工业图录报告(Creative Industries Mapping Document),英国政府明确指出创意产业政策是起源于个体创意、技巧及才能的产业,透过知识产权的生成与利用,而有潜力创造财富与就业机会。日本从文化产业的内容,亦即产品和服务这个角度来界定文化产业。台湾把“文化”与“产业”结合,是在1995年文建会“全国文艺节”提出的“文化产业化”以及“产业文化化”口号,希望能够将各地区丰富的文化资产,如手工技艺、传统建筑、文化艺术活动等加以整合、强化,借以恢复地区的生机与活力,进而强化竞争力量。台湾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形成文化产业政策走向,内涵包括了地方工艺、观光、聚落古迹保存、媒体、生活艺术、农渔业、企业的文化赞助等等。

今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变成是地方政府点石成金的依据,经由文化创意的效果,提升地方经济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建立品牌身份认同,改善环境生态等地方发展目标,都将得以达成。因此,福州三坊七巷地区,应该积极推动将创意与传统产业结合的工作,不断举办各项文化与产业活动,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吾人相信,未来三坊七巷文化创意产业之发展,必将带动福州市的繁荣与发展,把福州人过去历史的发展与福州优秀文化的内容再度表述与展示。

三、深化闽台交流

21世纪全球化和在地化已经不可逆转,海峡两岸都要兼顾“全球化”与“在地化”,在全球化中彰显与传扬两岸文化特色。由于两岸同文同种,透过文化方面的交流,既可寻找共同的传统信仰与文化之根,亦可在全球化的脉络中让其复兴。“文化”,就是一个历史性的生活团体表现其创造力的历程和结果。台湾的文化,既源自于祖国大陆原乡,又发展创新而富有台湾独特性。两岸之传统文化在全球化与现代化之下,正快速地变化着,甚至快速凋零。全球化时代,实可以透过回原乡祖地寻根问祖,透过闽台之文化交流,让两岸中国人认识闽台两地文化之传承关系。

现今两岸关系在稳定中发展,两岸官方应该积极推动两岸各种文化交流活动。两岸民间、企业、学术界或地方政府推动的两岸交流,已陆续展开。吾人认为,继续推动两岸交流与深化两岸文化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不仅两岸的文化一脉相传,都是根出同源。两岸文化的互相交流,可以丰富21世纪中华文化的内涵,双方求同存异,共同致力于创新中华文化,创造不同的中华文化发展典范,相互学习,相互尊重。

2007年首届海峡百姓论坛举办,许多致力于姓氏文化研究的两岸专家学者,纷纷就闽台姓氏源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交流。在两岸文化交流方面,2008年11月,在福建龙岩召开了客家文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研讨会,台湾有100多人参加盛会,会中还参观邻近地区之客家城市,了解福建各地客家文化之现状,特别是参观了上杭客家族谱馆,永定客家土楼等多处客家胜地。值得一提的是,永定客家土楼群建筑,在2008年7月已经被联合国核定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别具深刻意义。台湾客家文经协会理事长饶颖奇先生还代表该会签订双方交流备忘录,邀请祖国大陆相关客家社团于2009年到台湾参观,同时还邀请上杭客家族谱馆将所收藏之客家各姓氏族谱送到台湾参展。这些展览与交流,均使人们感受到“两岸客家一家亲”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成果。

两岸文化各有特色,可以借交流活动来增进认识与了解,彼此求同存异,丰富两岸文化之在地性与全球性。2010年5月6日,福建永定之客家大型歌舞团“土楼神韵”,在福建省副省长叶双瑜的带领下,在台北县展开免费表演,吸引了许多客家乡亲到场观赏。土楼神韵歌舞表演,展现客家人在动乱时南迁定居永定的艰苦历程,剧目分“筚路蓝缕”、“硕斧开天”、“客家灵秀”及“四海流芳”四部分,充分展现客家人的土楼风情及传承。许多台湾人初次见到那么大型、庄严、气韵无穷的客家风情歌舞,感受到了来自于原乡的远古心灵的呼唤,都被深深地震撼了。

表演前,福建省长叶双瑜先生率福建部分县市首长拜会台北县长周锡玮及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吴伯雄表示,两岸三通原本可能在十几年前辜汪会谈后完成,台湾有机会成为亚太营运中心,如今不能再自我闭锁及边缘化,一定要向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全世界跨出去。福建距离台湾很近,有直航又有“小三通”,希望能多开放来台人数。叶双瑜表示,一到台湾就感受到热情及浓浓的乡情、友情,盼望台湾同胞能多到原乡看看,以增进两岸文化交流。福建省龙岩市长黄晓炎先生,也访问了台北县的客家园区。台北县“客家事务局”与龙岩市,也共同在三峡客家文化园区,举办福建省客家土楼摄影展,展出数十幅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客家土楼摄影作品;龙岩市长黄晓炎到场主持揭幕典礼,并表示未来两岸将多合办客家文物相关展览活动,深化两岸文化交流。这样,不仅有助于两岸文化之传承,亦可活络各地之文化。

2011年6月11日,第三届海峡论坛在厦门召开,作为祖籍地的福建省漳州市也迎来1650多名台胞,展开恳亲联谊、商会交流、乡镇对接等民间互动。在当日下午举行的第三届海峡论坛漳州新闻发布会上,漳州市副市长王耀泉介绍说,漳州市主办或承办的分项活动具体有五项:第二十届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海峡两岸商会经济论坛、海峡两岸武林大赛、两岸特色乡镇交流对接活动、两岸家庭联谊活动。同时,漳州市还配套举行第十五届漳台经贸恳谈会,作为海峡论坛漳州活动的子活动。两岸特色乡镇对接活动中,共有17对漳台乡镇对接交流,部分对接乡镇将开展实质性洽谈对接,如项目投资、乡村旅游等。

此外,第三届海峡论坛海峡百姓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两岸姓氏文化交流研讨会”,也在福建举办。来自台湾50多个姓氏150多个宗亲会和社团代表以及两岸的宗亲贤达300多人齐聚泉州,共同就两岸姓氏文化进行深入交流研讨。海峡两岸姓氏源流研究社团长期交流合作协议书就在研讨会上签订。闽台两地9个姓氏源流研究机构,也共同签订了海峡两岸姓氏源流研究社团长期交流合作协议书。这标志着两岸宗亲交流由纯民间交流逐步向社团组织的交流协作迈进,这将促进海峡两岸姓氏源流研究正常化、常态化、基层化、制度化的交流。第四届海峡论坛也于2011年6月在福建各地举行,继续创造了海峡两岸良好的文化交流局面。

闽台两岸同胞以血缘为纽带,以姓氏源流研究为基础,以两岸百姓为主体,共同创建了海峡百姓论坛平台,多次开展民对民、姓对姓同宗亲情的联谊活动。今后,将进一步增强闽台民间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民间交流。特别是2011年3月大陆已批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这将进一步凸显福建的优势与潜力,促进台商投资福建,集聚海西创业。在海西效应拉动下,上半年台商到闽投资强劲增长,不仅新设台企资金规模明显大于去年同期,台商投资规模日益扩大,而“共同规划、共同开发、共同经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将是两岸签订ECFA后经济合作的新模式。

四、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促进国家统一

2008年之后,两岸政治关系面临新的局面,两岸逐渐在稳定中发展和谐关系。2008年北京奥运,是首届在中国成功举办之奥运,中国的实力与奥运成绩让世人刮目相看。2009年,大陆热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海内外许多侨胞无不欢欣鼓舞,不少台湾同胞也到北京参加盛会。中国崛起的事实,大大地振奋了中国人的心灵。就中国统一问题而言,20世纪两岸分裂,引发出两岸对峙之局面,如今这已成为历史,目前两岸逐渐回归到中华民族之振兴与中华文化之发展上,共同探讨与追求两岸和平发展与统一之问题。

从中华民族21世纪的发展愿景来看,追求中国领土统一与国家的富强,不仅是许多客家爱国先贤的愿望,也是怀抱文化意识的客家人之愿望。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应明白:1840年以来,积弱不振、列强侵凌的中国,已成为过去;中国人应该以史为鉴,记住教训,唯有统一、富强、民主、和平、繁荣的中国,才是中国人之福,才是全世界之福。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应以恢弘的气度,秉持文化意识,谋求两岸之和谐关系,求同存异,实现以和平方式统一中国、振兴中华民族大业的美好愿景。

两岸人民必须相互提醒,有责任共同传承中华文化。闽台两地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继续深化两岸文化交流,有助于塑造两岸的和谐气氛,为两岸关系的改善提供有利的条件及环境。海峡两岸应该和平相处、谋求互动,特别是在九二共识与一个中国的原则之下,两岸和谐地长期发展下去,两岸人民相互尊重,交换意见,化解隔阂,一定可以为未来的和平统一打下扎实的基础,最终为两岸和谐发展与终极统一做出贡献。根据过往两岸文化交流之经过,深化闽台文化交流,除可继续召开两岸学术研讨,深化研讨两岸诸多文化相关议题之外,亦应继续推动两岸文艺、民俗之交流。福州是台湾原乡民俗与文艺的源头,多举办文艺与民俗活动,有助于正本清源,认识福州民俗文艺之美。尤其今日中国大陆正加速“海西经济区的发展”,海峡西岸的福州已经有直航班机,福州三坊七巷文化产业潜力丰富,可经由创意化发展,提升其附加价值,以现代科技,提升产业质量与竞争力,发挥创新、创意与创业精神,带动海西地区产业之振兴。

五、结论

一国有一国的发展战略,一地有一地的发展战略,海西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是带动全中国发展的领头羊。中国的发展战略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今后几十年,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和平发展。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必将给全体中国人民带来福祉。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中国的发展不会损害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中国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但在涉及主权、统一及领土完整问题上,中国决不退让,决不妥协。今后中国推动改革开放大政方针:一、将继续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发展仍是中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二、继续深化体制改革;三、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四、发展教育科技;五、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1979年后,中国采取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至今已经获得骄人的成就。中国的经济突飞猛进,如今已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大国之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给中国人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事实。当全球金融风暴发生、欧盟国家发生债务危机、美国也因预算赤字庞大、金融出现困境之际,全球都冀望中国之金融援助,更可看出中国经济对稳定全球金融与经济秩序可能做出的巨大贡献。

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20世纪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与外部世界交往的大门,中国入世已重塑了世界经贸格局。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按汇率法的GDP计算)已升至世界第二位,占世界总量比重升至超过9%。中国入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促进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入世后在经济增长、工业化、现代化、提升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地位等方面都取得跨越式进展,成为经济大国,使世贸组织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体系。同时,中国入世加快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入世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和机遇。

然而,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有助于世界,但是国际霸权国家仍不时高喊“中国威胁论”,美国更不时干涉中国内政,逼迫人民币升值,不愿见到中国成为经济大国的事实。许多国家对中国仍怀有戒心,不乐见中国的经济成长成为外汇大国。例如国际上已经有世界贸易组织(WTO),也有欧盟(EU)或八大工业国家(G8或G20),也有APEC组织,但是美国为了抗衡中国,仍处心积虑筹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rans Pacific Partnership,TPP)”,想结合日本及其他国家来制衡中国,争夺亚太经贸盟主的主导权。TPP是由APEC的四个成员新加坡、智利、文莱及新西兰发起,2009年,当全球金融海啸后,美国加入并主导了谈判。2011年TPP在美、日两强推动下,已有10个成员、经济规模占全球三分之一,将影响亚太整合趋势,更可能成为新世代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平台与未来贸易协议模式。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林毅夫表示,中国的经济至少还能高速发展20年,到2030年,中国的人均收入可能达到美国的50%,总体经济规模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可能达到美国的两倍,成为世界经济最强国。但同时要慎防中国文明的核心价值体系消失。林毅夫也强调,应该将中国经济发展与文化复兴紧密联系起来。中华历史上的经济基础、经济与政治组织方式均在变化,但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是中国数千年未改变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价值;以“仁”为核心的伦理价值的中国文化,有可能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而复兴。依此而言,要综合与重构现代中华文化的意义,必须先对中华文化传统进行“过滤”,才有可能创造出新的文化产物,而两岸之中华文化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资产。

总之,21世纪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福州亦应该建构一套文化发展策略,在寻根热之今天,福州除加速经济建设之外,亦应该加强三坊七巷的文化建设,充分展现福州文化中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资产。同时亦应该加速规划福州三坊七巷文化观光旅游路线,借以吸引台湾人、全球华人或福州裔孙回原乡寻根问祖,让后裔乡亲,深度认识福州文化之美。吾人衷心冀望,今后继续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台湾人回祖国寻根之行,更将持续扩大。闽台两地亦应深化文化之交流,双方相互借镜,求同存异,以多元一体的胸怀,传承优秀之中华文化,促进国家的大一统,达成中华民族之伟大振兴。

参考书目

一、专著

[1]沈清松:《解除世界魔咒——科技对文化的冲击与展望》,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4.

[2]吴密察编撰:《台湾通史——唐山过台湾的故事》,台北,时报出版公司,1983.

[3]周钟瑄:《诸罗县志》台湾文献丛刊第141种。

[4]广东丘逢甲研究会编:《丘逢甲集》,长沙,岳麓书院,2001.

[5]陈运栋:《客家人》,台北,联经,1977.

[6]陈其南:《清代台湾社会结构的变迁》,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集刊49期,1981.

[7]陈其南:《清代台湾社会之汉人结构》,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硕士论文,1975.

[8]苏明如:《解构文化产业》,高雄,春晖出版社,2004.

[9]黄荣洛:《台湾客家传统山歌词》,新竹,新竹县文化局,2002.

[10]许瑞浩:《清初限制渡台政策下的闽南人移民活动》,台大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1988.

[11]杨绪贤:《台湾区姓氏堂号考》,南投,台湾省文献会,1979.

[12]刘兴唐:《福建的血缘组织》,台北,《食货》半月刊4(8),1936.

[13]刘还月:《台湾客家族群史:移垦篇上》,台湾省文献委员会,2001.

[14]徐博东、黄志平:《丘逢甲传》,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2003.

[15]黄遵宪:《人境庐诗草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16]蓝鼎元:《经理台湾疏》,《平台纪略·卷3·附录》,台湾文献丛刊第14种。

二、期刊论文

[1]刘焕云:《定光古佛信仰与客家文化交流》,收于《海峡两岸定光古佛文化研讨会论文集》,2011年6月12~14日。

[2]刘焕云:《全球化时代客家文化与两岸和谐发展之研究》,收于《客家文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研讨会》,2008.

[3]刘焕云:《论两岸定光古佛信仰与客家文化交流》,收于《海峡两岸定光古佛文化研讨会论文集》,2011.

[4]陈支平:《客家源流新论——谁是客家人》,台北,台原出版社,1998.

[5]陈运栋:《三级古迹新埔刘家祠的历史研究》,收于刘宁颜主编:《庆祝成立40周年》,1988.

[6]黄子尧:《迁徙与认同问题的皈依》,2008.

[7]许瑞浩:《清初限制渡台政策下的闽南人移民活动》,台大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1988.

[8]蓝厚理著,吴密察、蔡志祥译,《1895年之台湾民主国——近代中国史上一段意味深远的插曲》,收于黄富三、曹永和主编:《台湾史论丛(第1辑)》,台北,众文,1980.

[9]张淑君:《文化产业的理论与实践》,台中,中兴大学农村规划研究所,2004.

[10]郭进宗:《台湾都市现在文化产业发展之研究》,台中,中兴大学都市计划研究所硕士论文,1998.

[11]董树宝:《试论创意产业的历史变迁与基本属性》,《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19(4)。

[12]丁雪莲:《长沙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湖南,湖南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7.

[13]于国华:《文化·创意·产业:十年来台湾文化政策中的产业发展》,收于《今艺术》,2003.

三、报纸

2010年5月7日,《台湾联合报》A9版。

2010年9月24日,《台湾联合报》头版。

2011年11月6日,《台湾联合报》A2版报导。

2011年11月14日,《台湾联合报》A2版报导。

同类推荐
  • 明贼

    明贼

    大明天启元年四月,毛帅奇袭镇江的路上,多了一名新兵。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可当百万兵。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蝴蝶悄悄扇动了翅膀,大明帝国战力最强悍的东江军集团,悄悄偏移了原本的方向。
  • 妇好之荣

    妇好之荣

    本篇讲述的是在恢宏的历史长河中(公元前1250——前1192年)武丁中兴时期诞生的一名具有侠肝义胆的女将军妇好,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豪气冲天的女将军,还是令百姓爱戴的母仪天下的王后,后人称之为后母辛。缷下盔甲,她是一个多愁善感、温柔可人的女子,穿上战衣,威风凛凛的她令倭寇不寒而栗,她征战沙场、抵挡四方蛮夷的飒爽英姿令后人铭记和景仰。王青书友群QQ群号:895076245
  • 狗腿子的崛起

    狗腿子的崛起

    我是一猥琐的胖子,职业是大明帝国的狗腿子。我平常贼眉鼠眼,眉飞色舞,生冷不忌……
  • 大唐青云路

    大唐青云路

    意外穿越到大唐,竟然成了陇纪李氏的一员,李渊是他的堂爷,李世民是他的堂叔,原本该是逍遥快活的皇亲国戚,只可惜,摊上的便宜老爹,却是史书上最不堪的庐江王李媛!武德九年的六月,距离李媛掉脑袋的日子还有几日,身在幽州的李昊,拍着额头唉声叹气!
  • 金三角往事之丛林岁月

    金三角往事之丛林岁月

    不同的人都告诉肖毅——在金三角,枪就是命。近代的很长一段时期,金三角曾是世界上最为寂静神秘的地区之一。这里是野蛮的世界,这里是罂粟的海洋,这里是革命的圣地,这里是汉缅掸佤各族厮杀的血腥战场。肖毅是一个知青。1969年,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他和好友王过江从云南偷越国境来到缅北山区,寻找缅共游击队,追逐那个年代的国际主义梦想。九死一生的丛林冒险,激情燃烧的战争岁月,缠绵悱恻的情感纠葛,革命洪流的潮涨潮落,毒品王国的崛起与崩塌,他不光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这是一段曲折传奇的别样人生,这是一条艰难坎坷的奋斗之路,这是一曲血火铸就的另类青春。**************感谢朋友提供的书友群:6142262(欢迎大家加入讨论)。同志们,我回来了,想打我的尽情打吧,本书一定完本。
热门推荐
  • 三世轮回未了情

    三世轮回未了情

    他是妖界妖皇,她却是他敌族将军之女,意外的相遇让她一见钟情,临死之际,她倒在他怀里笑道“老师,我们打个赌可好?”千百年的轮回她次次来到他身边,第三世她会得到她的专属爱情么?他是妖界妖尊,她是花族之首,他无意中救下她让她误以他人,再遇他与她是欢喜冤家,他道“救了你一命,难道不以身相许么?!”他是雪狐族族长,她是雪狐族公主,她的可爱不羁杀伐果断让他不禁心生兴趣,他拿起她的手放在心口“只道是那日风和日丽暖人心,却不知大意之际让你也跟着这暖意闯了进来”
  • 帝魂弑天

    帝魂弑天

    兄弟的背叛使他心死,朋友的死亡死使他的心坠入了无边深狱,师傅的死更是令他变得冷酷无情。........爱情使他的脸上出现了微笑,但死亡却成就了他无情之道。一句“有情道中死,无情道则生。”使他杀爱人,逐友人。..........“孤独,原来是这种滋味,如今我知道了,懂得了,却也后悔了。”
  • 玫瑰色与你

    玫瑰色与你

    年少的时候,谁不会暗恋一个人,只是这其中的滋味让人…
  • 你就是一个笑话

    你就是一个笑话

    你虽然是个笑话,可这个笑话并不好笑,只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个不好笑的笑话。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骑木桶的女巫

    骑木桶的女巫

    你知道TMM学校吗?在TMM学校读书的,都是全世界特别的学生。比如聪明的、善良的、邪恶的、淘气的……如果你收到快递员送来的一份煎饼,先別急着吃,打开看看煎饼上有没有用甜面酱写着的TMM入学通知吧!但是你一定要考虑好再决定要不要加入TMM,因为这里不只有幸运的金枣子,也有疯狂的校服、神秘的图书馆,你还得时刻小心提防那些脾气暴躁的家伙们。《骑木桶的女巫/冰心儿童文学奖新生代典藏馆》由郝天晓著。
  • 战魂神王

    战魂神王

    天亦有情天亦老!万年不遇的废弃丹田人人嘲笑的苏家废材被迫交出上等修炼名额狼行千里食肉,苏阳亦如此再多的苦难也只是垫脚石罢了。何况还有一枚从太古飞来的神秘珠子!
  • 流月去无声

    流月去无声

    曾经的错,如果用余生所有来补偿,能不能得到原谅?十年前,少年皇子亲设灭门血案,却独独留下女孩;十年后女孩初初长成,他却在挣扎无奈中将其带入更大的阴谋。等到尘埃落定,谁曾想真相却以出乎意料的形式袒露出来,于是,所有的誓言成空,所有的情意随风,他一心补偿,她却已然绝望……===========================================================好吧,我啥都不奢望,只想要留言啊!!!!!!!!!!!
  • 宿命:说书人

    宿命:说书人

    说书人讲一生事,未逢半位良人。只道当年少无知,不知良人候多年……都说人生若只如初见,和他的初见,不是在那个细雨霏霏的某天,而是......他的身影,他的声音,他的一切,都那么的出色,万能的他几乎什么都会,可当时为什么没记住与你的约定呢……她说:“我想走遍世界,看遍那些新爱旧怨,帮一些我想帮的人。”而他含笑陪她一起冒险。第一个故事:她温婉贤淑;他却冷如履冰,但看她的眼中,总有一闪而逝的温柔……第二个故事:她冷峻孤傲,如天上凤凰;他则邪魅如幽冥深处来的黑龙,可为了她,他放下了一身桀骜,甚至……第三个故事:……她说:所有悲欢离合,最后不过赋予说书人。宿命,终究还是不可逆的吧……
  • 穿越之婉妃传

    穿越之婉妃传

    她,不过是现代商业职场的一个普通白领罢了,爱好古风小说,汉服等古典东西罢了,谁知竟来到一个历史上没出现过的朝代。他,是一朝天子,杀伐果断,他在江山与美人之间果断选择江山。她初见他时,便爱上了他,那时,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答应。他初见她时,便起了兴趣,于是,未侍寝便封她为贵人,让她被人憎恨。临死前,她说:帝哥儿,你可曾爱过婉儿?他说:江山于朕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