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52600000033

第33章 理论编(9)

值得注意的是,播音员必须具备的条件、应有的基本功,被看做是缺点、弱点,是“不生活”“不自然”的根源,一说“字正腔圆”,好像要导致呆板,一说“再创作”,好像就会脱离生活,一说“技巧”,似乎等于矫揉造作,一说“播音”,似乎等于固定腔调。这样的联想不能不是概念上的模糊和思想上的片面性的缘故。用以分析播音语气、判断播音质量,用以指导播音实践、运用语气技巧,恐怕利少弊多。

在文艺创作中,自然主义的观点常常引诱人们偏离现实主义道路。现在,它又跑来教训播音再创作了,在“生活些”“自然些”的口号声中,面临着“美化”的播音语气,千万不要被“啰唆”缠住脚,被“平庸”蒙住眼,削减精益求精的锐气。

播音语气到底应该怎样才能提到美学的高度呢?我认为,首先要获得运用播音语气时的正确状态。状态包括很多方面,我们这里主要指有声语言发出的主体应获得的驾驭语言的状态。

当我们做好了一切准备,从开始形于声到最后一句话播送完毕,播音员驾驭有声语言的能力中,解决得怎样,是播音质量高低的第一个关口。过不了这一关,播音语气就会经常捉襟见肘。如果驾驭有声语言的能力很强,状态上就会松弛而积极,有活力又可控制。

由于我们对所播稿件的重视,由于很强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在话筒前松松垮垮的情况很少见。那高度紧张、唯恐播错一个字给党和事业造成损失、唯恐有一个字播不清楚造成听众观众的误解,甚至唯恐内容散、感情淡的心情,往往使我们失去从容自若、应付裕如的状态。这时,驾驭语言的其他能力就被限制住,语气这个精灵就像紧箍咒下的孙悟空,只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被动之态,无法获得过关斩将的腾飞之势。

为此,必须充分认识“松弛”在创作中的地位,“松弛”对播音语气的准确、鲜明、生动的重要作用。让状态松弛,就是给播音语气“松绑”,让状态松弛,才能使播音语气充满生机和活力。

这里面就有“创造”的规律性。什么是创造呢?创造学认为:“创造,是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形成一定目标,进而控制或调节客体产生的社会价值的、前所未有的新成果的活动的过程。”(引自《学术论坛》1984年第3期甘自恒的文章《创造、创造力、创造学》)播音,也是一种创造,播音员也要综合各方面信息,形成播讲目的,控制或调节稿件、自身和播讲对象、播讲环境及其相互关系,产生教育和鼓舞人们的播音作品,在这一活动中,只有积累主体优势、获得最佳交流状态、发挥创造思维能力,才可以希冀得到成功。不松弛,这一切都会被窒息。

这里面,也有美学价值在。如何创造出颇具美感的播音语气,首先从播音员自身去寻求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高尔基说:“我们所理解的美是各种材料——也就是声音、色彩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体,它赋予艺人的创造——制造品——以一种能够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力量,能唤起人对自己创造的才能感到惊奇、骄傲和快乐的力量而作用于感性和理性。”(《文学论文选》第263页)我们的播音语气如果不能在声音、色彩和语言的结合体上体现美,不能给人以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力量,那就会丧失其存在的意义,还不如让人们去看文字材料。而要体现美,播音员驾驭有声语言的能力不能被夹在一条狭窄的胡同里,被纳入一种僵化以至空白的精神世界中。一位优秀的跳水运动员,要舒卷自如,肌肉不会僵直;一位优秀的演员,要顾盼有神,面容不会刻板。播音员在话筒前牙关紧咬、呼吸不畅、声嘶力竭、神不守舍,怎么能实现美的创造呢?

我们说,只有实现了美的创造,才是真正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的表现。只有好的动机,没有好的效果,那事业心和责任感往往会落空。

一些编辑、记者的播音受到好评,并不是偶然的,他们在话筒前的松弛状态,不就是一个重要原因吗?听起来,他们的语气不那么紧巴巴,有一种活力,不像拿着稿子念,给人以谈话的感觉。在这一点上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是,从播音语气的要求上看,他们是不大讲究的。因此,当人们还觉得“新鲜”的时候,还可能赞扬,长此以往,人们的“求异思维”得不到进一步满足的时候,便把注意力完全转到内容上去。这时,对播音员的播音(当然是逐渐提高过程中的播音)又有了新的评论,认为还是播音员播得好,耐听。这里包含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也包含着“像日常生活的谈话”绝不是美学意义上的创造这样的意思。文学创作中的自然主义,某一时期可以名噪一世,但生命力不强,就因为它太“生活”了,成了生活的模写,艺术性不会太高。播音中,那自然主义的成分更不值得提倡,如果这类成分的比重加大,播音语言艺术便被泯灭,广播电视里便都是“日常生活的谈话”了,是可信,孰不可信?

正因为播音语气要体现美的创造,所以在要求状态上的松弛之后,就必须要求播音技巧的熟练运用。

播音技巧,是语言技巧的一个分支。而播音语气,应该是播音技巧的核心。在实现美的创造中,播音语气的万千气象是强有力的杠杆。

在播音语气的运用上,我们主张使用“语势”这个概念。语势,是指有声语言流动中,语句声音形式的态势和趋向。语势的把握,为语气这个精灵的奔腾跳跃提供了一个无形的轨迹,沿着这个变化多端的轨迹,播音语气才显露出贴切恰当、丰富多彩的样式。

语势为我们驾驭有声语言提供了某种极有参考价值的蓝图。怎样开口?语流在这段有什么姿态向哪个方向运动?在下段又用什么姿态向哪个方向进行?这一段怎样收束,下一段怎样承接?重点怎样突出?非重点怎样铺陈?怎样的态势有利于把语句的个性明朗化?怎样的趋向有利于播讲目的的落实?什么态势、什么趋向更易于加深审美感受的独特性,更易于造成美感?……都是成于心、熟于口、充满活力、水到渠成的。在这个意义上说:“语无定势”。语势虽有大体上的类别,但那灵活性、丰富性,那因稿、因句、因情、因境、因时、因人而异的可塑性,要求有声语言驾驭者有足够的功底。

语势的单一,如“高、平、空”,如“低、虚、轻”,如头高尾低、头轻尾重等,正是播音语气呆板、单调的一种突出表现。

语言在一个民族的发展中,给每一个成员都保存了历史积淀,这积淀维系着民族共同语的稳固性,生发出民族共同语的变异性。每一个成员除了吸收语言历史积淀的成分,还会有后天个体语言习惯的成分。在心理学上,个体语言习惯的成分属于人脑动力定型的范畴。语势的单一,同个人接受语言信息的质和量都有关系。播音员的语势,从接触播音开始,就在感性上形成了“这样说才称得起是播音”这样的印象,在播音实践中,日复一日、篇复一篇地播下去,一种驾轻就熟的“惯性”,竟使不少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固定腔调的罗网而不能脱身。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有两个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方面,要破除旧有的动力定型,建立新的动力定型。这就要花气力、花时间,摸索出符合自己特点的、最好是有利于形成风格的动力定型。这是一次进入美学层次的进军,很可能失败,但也不无成功的希望,但绝不是形成新的固定腔调;如果那结果是形成了新的固定腔调,只能说明是在绕着圆圈踏步,不是什么新辟的“蹊径”。另一方面要保持民族共同语的历史积淀,不能变成别一民族共同语的同化物。不这样做,很难体现出民族风格,即使没有固定腔调,也不会为中国的老百姓所喜闻乐听。

仅此可见,改变语势单一的毛病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正因为如此,想用“日常生活的谈话”来取代播音语气,是不够科学的。

当播音语气的运用进入了真、善、美的境界,播音语气艺术的光华就可以笼盖四野,播音改革的成果就令人信服了。

语势单一,语气呆板,说到底是语言基本功问题。播音语气中要容纳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感情,要给人以美感享受,单一的语势、呆板的语气怎么能胜任呢?至于思想浅薄、感情冷漠、美感缺乏的情况下,语势再多样,也不过是银样蜡枪头,没有生命的。

语言基本功的播音语气方面至少要从“语”和“气”两个支柱上发挥作用。“语”,是说在正确语感上,用声、吐字应该满足播音语气的需要;“气”,是说在自如的控制上,多少、快慢应该支持播音语气的变化。

先说“语”。一句话,包含着不同的音节、词和词组。在字正腔圆的基础上,利用音高、音强、音长的多种变化,利用吐字归音的不同位置、不同力度、不同速度,造成播音语气的色彩、分量上的变化,造成了相应的韵律美,是非有过硬的基本功不可的。有的同志普通话不够纯正,有的同志吐字归音上存在明显的缺点,都将直接影响播音语气的美感。即使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大喜欢嘶哑的声音、咬舌那样的说话。

再说“气”。只有状态的松弛,才会有比较畅达的气息。那种毫无意义的吸气声、虚声,除了表明基本功不足之外,只能说明对自然气息的留恋。我们的胸腹联合呼吸,并不是像有的同志理解的那样,丹田时时着力控制,几乎发出的第一个音节都要用上丹田的力量。无疑,这种理解、这种状态是错误的,是导致语势单一、语气呆板的一个重要原因。丹田的控制力量是相当松动的,一般语气中只有一点儿微收的感觉,只在高音、强音或长句末尾才稍觉控制的支撑力量。呼吸无声的支持力量几乎全靠两肋的左右扩张。气息的上提、下放,又几乎全靠胸部支点的调节。

综上所述,语气是情、声、气的结合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特别在声音、气息上,它要求功底深厚、运用灵活,而最忌“强控制”。“大自然”的现象却很诱人,在理论和实践上好像很有发展的势头。对此,我想引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几句话唱一点儿反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称赞过天才的本色演员,但对于天资不高的那些追随者,他却很不客气地指出,“连机械地表演角色都办不到,因为就连演员的匠艺都掌握得很差”,可是他们居然“还以自己的原始状态而骄傲”。在我们播音的同行中,有没有以自己的原始状态而骄傲的呢?

以自己的原始状态而骄傲是十分有害的。诚然,有的人那原始状态达到了一定水平,在日常生活谈话中就是佼佼者。我们所说的原始状态、日常生活的谈话,并不是指这些人,而是就一般情况说的。原始状态总不如训练有素的状态,日常生活的谈话也总不如艺术语言。播音语气的运用,必须汲取生活中丰富的营养,这是不可或缺的,但同样不可或缺的是必须加强艺术化处理。我们应该摒弃“大自然”而追求“自然美”。应该允许这种追求,应该假以时习,不怕曲折反复,但这只有苦练语言基本功,不能只作表面文章。不少同志正在这样做,一时不易有明显效果,不久的将来,定会脱颖而出,在播音艺术的百花园中增添异香。

播音语气的训练,在播音实践中点点滴滴积累,在精选稿件上一句一句推敲,当然是需要的。不过,根据当前的形势,根据广播电视的发展,根据播音改革的需要,还应该打开训练的各种渠道,使我们的训练深入一步。

在播音语气上,由于长期播送文字稿件所形成的语言习惯,除了基本功的加强这一总的要求,还应着重解决语言与思维存在某种脱节的问题。语言与思维脱节,是说在播音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不够积极,有了稿子,心里就有底了,好像用不着过多地用脑子,也可以播好。因此,不少播音员离开稿子就不会有条有理地说话。这恰恰反映了用积极思维去组织语言的时候,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弱化。

增强创造思维能力,是播音员的当务之急。播送稿件自不必说,现场报道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千方百计提高驾驭语言的素养,才会赋予播音语气以新的生机和活力。

如先写个提纲,然后打个腹稿,再进行现场报道。几次之后就会发现,临场应变能力增强了,思维敏捷了,说起话来也流利了。

如经常开一些无稿的辩论会、演讲会、口头作文比赛……养成紧张思维、边想边说的习惯,不但有利于打破固定腔调,而且在此基础上会逐渐摸索出自己的特点、自己的审美感受的个性,从而为形成电台的、个人的风格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时刻注意语气的逻辑性,注意语气的流畅、丰富,不以话少而放松要求,几年后必见成效。

同类推荐
  • 可爱的80后

    可爱的80后

    所谓80后,是指出生在1980~1989年的人群。作为一个时代的象征,80后的实质意义远远超过80后的字面含义。因为,80后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变迁,代表着这一群体的喜怒哀乐。其性质与60后、70后一样,具有深深的时代印痕。其实,所有的80后,就像我们的小弟小妹一样,有着成长时的幼稚、有着不被理解的苦恼、有着桀骜不驯的叛逆。我们无需担心,也无需责怪,80后就是80后,他们将是民族的脊梁,将是时代的砥柱,必将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责任,勇立潮头!
  • 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非权力领导力

    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非权力领导力

    校长的领导力,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校长的领导力渗透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地方,有时既是有形的,有时又是无形的。这种领导力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现在,还可以延续到将来。
  • 北京太势利

    北京太势利

    这是一个严肃的命题,但和说教无关,它读起来更像一份十分有趣的指南——关于北京城的“机关”和“暗道”。大家曾笑话电影《无极》里的皇城像蚊香。其实,那是陈凯歌深谙皇城的规则:北京城里就到处是圈子,大圈套着小圈,在这里奋斗一生,也可能依然找不到入口。
  • 精典教育-爱弥儿

    精典教育-爱弥儿

    本书共分为5卷,每一卷的儿童年龄都各不相同,并根据儿童的年龄总结出了相应的教育原则和内容。第一卷,卢梭以小于两岁的婴儿为教育对象,告诉父母怎么进行恰当的体育教育第二卷,卢梭以2-12岁的儿童为教育对象,建议父母重点对儿童进行感官教育第三卷,卢梭以12-15岁的青少年为教育对象,可以进行相应的智育教育第四卷,卢梭以15-20岁的青年为教育对象,此年龄段的孩子开始逐渐接触社会,德育教育是最为关键的教育第五卷,卢梭重点论述对女孩的教育,他以10岁为分界点,分别论述10岁前和10岁后的女孩应该如何教育。
  • 民族精神研究专论

    民族精神研究专论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也才能理解胡锦涛同志所说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这样表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繁衍生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渗透在其思想文化、思维模式、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心理结构、语言文字之中的共同的价值观。
热门推荐
  • 第七大陆的幻想

    第七大陆的幻想

    2016年的圣诞夜,太平洋上浮起了地球上第七块大陆。这是一块带来了灾难的大陆,足足数亿的人类死在了大陆上浮带来的超级地震和海啸之中。但当人们真正踏上了这片大陆后,却发现这更是一块幻想的大陆,动漫、游戏、电影......数不清的幻想中的角色分布在这片大陆的各处,而人类也在这片大陆上,开始了真正的、却也是残酷的进化!第七大陆这是世间最大的猎场,所有人在这里,都是猎物!这也是一块......不该存在的大陆!
  • 游戏王之海马琪琪

    游戏王之海马琪琪

    大家好!!!柴犬我是新人,第一次写小说,所以这是我的处女作,希望大家能喜欢,也欢迎评论我的缺失(只要别恶意评论或骂脏话就行了~~~)??而此书我会把原著1代剧情与刚上映的电影版【次元的黑暗面】做结合、创新,所以剧情不会都跟原著一样一成不变的(因为作者我最讨厌一模一样剧情的书了),也许我笔力不够,但我会努力的!!!??恩,主角暂定非主流吧~反正不会龙傲天~~放心~汪!!??最后此书可能2、3天1更,如有加更或晚更我会通知各位的~~汪汪汪~~~群号:571013440我的qq:3463106828
  • 天使任务之遇到爱

    天使任务之遇到爱

    这是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希望它能给每个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 我本想和总裁大人谈恋爱的

    我本想和总裁大人谈恋爱的

    本想抱住总裁大腿的,可怎么半路被他弟弟拦截了?
  • 父母一定和孩子做的80件事

    父母一定和孩子做的80件事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这一点必须明确。为人父母要多给孩子些自信,多些鼓励,少些埋怨;要多些倾听,少些攀比;要多些身教,少些言传;要多些沟通,少些诋毁。每个孩子都是骄傲,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愿天下父母共同努力,满怀爱心、信心、耐心与智慧之心,培养出更多健康、快乐而优秀的孩子吧!
  • 温柔意气

    温柔意气

    温柔意气—初次见面,林朝夕眉眼含笑,是一副乖乖巧巧的温柔好学生样子。那个时候傅绥寒瞥过去一眼就动了心,嚼着块草莓味的口香糖和同伴吹嘘。只要三个月就能拿下这小美人。林朝夕成了赌注。后来一场恋爱谈的轰轰烈烈,最后却让人大跌眼球:女主人公却把男主人公举报了,据传闻腿打到骨折都没再去看一眼。傅绥寒直接被带到M国。_再见面时,林朝夕喝醉了酒,媚态丛生,软着嗓子向傅绥寒索吻。傅绥寒叹了口气,在她额头吻了一下。“你也不想想,我怎么敢动你啊……”事后,林朝夕坐在床上,暗骂傅绥寒是狗。可是她偏偏就喜欢狗。还是一只骗了她,被自己狠狠报复后还要跑回来的狗。_【你是珍宝,可遇不可求。】【双向爱恋|破镜重圆|深度甜宠】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当花瓣离开花朵

    当花瓣离开花朵

    《马拉松》写了一位以前脾气暴躁、爱寻衅滋事的父亲在幼小的孩子失踪后终于忏悔,在弥补过错的过程中等回了儿子的故事;《找爸爸》则写了一位病重将死的母亲带着年幼的儿子,找寻早年抛弃他们的孩子父亲的旅程;《当花瓣离开花朵》写的则是一位面临高考的女儿,在经历了彷徨挣扎,听说了母亲的病情之后幡然悔悟,最终正确对待生活。
  • 我的体内有支笔

    我的体内有支笔

    陈正宇因夺宝被人围剿,最后被迫吞下神物自爆而亡。可自爆过后,却发现自己重生了,回到出生那一天,带着往昔零碎的记忆,和以命守护的一支笔,及一具瞬息千变的鬼躯,开始了重返巅峰之路。
  • 修罗王之妻:玉凰

    修罗王之妻:玉凰

    象征着修罗王权势的玉凰石,将她带回了三千年前。睁开眼,便是慕容世家的嫡长女,却懦弱无能,除了嫡女身份,一无所有。北凰王朝七王爷的未婚妻?这怎么可以,还没见过面呢!逃婚!她要逃婚!北凰王朝大街之上,她背着小包袱与他相遇。“你……看得到我?”他再次确认。“废话,你当自己天神还是地鬼,能隐身啊?”她轻蔑的瞪着他,像在瞪白痴。“你……怎么知道?”明知自己的身份不能轻易泄露,可他就是想吓吓她。她眨眨眼,转身就走。逃婚至上!“王,属下打听到,她已经是七王爷的未婚妻了。”旁边属下悄悄地提醒。“哼,本王要的人,就是天王老子也别想娶走!”男人霸道又腹黑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