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64600000021

第21章 受众与效果分析(3)

1.在政府没有采取行动之前及时发现情况,或向政府反映,或尽自己力量加以初步处理

社会单位、社区、社会团体以及志愿者更贴近普通社会大众或是更了解灾情灾况,他们往往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危机,及时向政府反映情况,以及采取力所能及的措施控制危机。虽然面对灾难,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必不可少,但不应忽视受灾群众的主体作用。汶川地震的重灾区处于高山峡谷地区,由于交通中断、气候恶劣,抢险救援的力量未能在第一天到达重灾区的现场,第一批到达现场的救援力量又缺少大型的挖掘设备,这就使得自救互救变得更为重要。再比如,四川学生在网上发布的提供空降地点的信息,经数千人转载传播,最终被军方采用,送进去大量物资,挽救了大批伤员。【53】这些行为都充分反映了民众的主体作用。

2.在政府与民众之间发挥桥梁、中介作用,促进政府与民众的沟通

一方面,有效的社会自主动员能将有关决策、危机的有关知识等传送到个体,帮助民众消除因危机而产生的恐慌,提高社会和民众的抗震能力;另一方面,又可把在社会动员实际工作中了解的信息,特别是民众的需求与建议等反馈给政府,帮助政府了解民情、发现问题,从而降低政府收集信息的成本。地震中巨大的人员伤亡将整个中国笼罩在无比的悲痛之中,受灾面积之大,人数之多,所需调动的人力、物力资源之庞大,使中国政府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在民间,每一个具有责任感的公民都希望贡献自己的力量,及时有效地为灾区提供救援。救灾是人心所向,而行动透明的赈灾机构则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付出爱心、释放焦虑的出口和民间渠道。

3.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控制和战胜危机

单靠政府的资源、政府的努力是无法应对特大危机的,控制和消除危机需要动员起社会各方面的资源,这种动员不仅要借助于政治动员,也需要社会的自主动员。具体来说,社会自主动员在资源动员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进行宣传、鼓动,发出倡议,动员各方面力量应对危机,【54】即所谓的“舆论造势”动员。“中国2.1亿网民空前忙碌,有人在发送赈灾募捐的倡议邮件,有人在上传灾区现场照片,有人在为网友寻找地震中失踪的亲人音讯”【55】——一场抗震救灾“大动员”正在迅速成型。

知名虚拟社区“天涯社区”联合壹基金和中国红十字会发起了“让我们用行动做一个四川人”的网上募捐。

随着震灾信息为越来越多人得知,中国网民也迅速组织“网络联盟”,倡议网友捐助灾区,“准备好了吗?我们献血去!”等帖也得到无数人的回复与响应。

搜狐网与京华时报、中国青年报和成都晚报等媒体合作发起了“网络寻亲”,希望利用互联网的力量帮助失去亲人音讯的网友。

“到灾区去,让最专业的你发挥一技之长”,“天涯社区”发动志愿者行动人员招募,号召有医疗救护、灾难救援、工程建设以及其他能够在救灾工作之中发挥作用的志愿者前往灾区,参加相关救援活动。而为汶川孤儿组建亲友团的建议也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关注。【56】

以上这些仅是网络媒体中的“舆论造势”动员,而事实上,电视、报纸等媒体发挥了同样重要的舆论造势功能。广州市民通宵观看地震直播,湖南多个报刊亭报纸脱销,【57】这些都表明了受众对灾情信息的高度关注。由媒体、社团、社区、社会单位、志愿者等进行的宣传、鼓动是动员全民抗震的重要一环。

二是开展捐赠活动。从汶川地震发生时起,截至2008年5月31日,国民为此次地震所捐助的善款高达399.24亿元,相当于3个2007年青海省的财政收入。数量之巨,捐款人数之多,举世罕见。我们看见天津钢铁大王张祥青一掷亿金,捐助1.1亿元人民币,也看到网络上涓涓细流,终成爱心海洋。各种捐助平台的涌现,侧面证明了此次捐款浪潮的势头之猛。【58】

在危机面前,一些非政府组织十分活跃,广泛开展捐赠活动,动员各方面资源战胜危机。

5月12日16时30分左右,“李连杰壹基金”管理委员会迅速作出决策——立即为四川地震灾区展开募捐活动。截至5月14日15时30分,壹基金募集的款项已超过1860万元人民币。

5月13日下午,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等多家慈善机构,通过媒体发布了《中国民间组织抗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

截至5月14日18时,参与到《中国民间组织抗震救灾行动联合声明》当中的公益组织已逾百家。【59】

这仅是“5·12”汶川大地震赈灾与救援中的几个片断。可正是这样的片断,最大限度地争取了黄金救援时间,正是这样的片断,为灾区百姓及时送去了温暖和爱。

三是可以组织大量的志愿人员,为战胜危机提供各种志愿服务。

在城市,在乡村,在救援现场、灾民安置点,在医院、在病床,护理病人,搬运物资,搭建帐篷,捐款捐物,维持秩序……“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处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奋力投身救灾,以一己微薄之力,众志成城,撑起了一片充满人间关爱的天空。

“14日那天,前往团市委报名的学生、医生、护士、教师、退伍人员、公司职员等各界人士排起的长龙,蜿蜒数百米。连日来,已有3万多人登记入册,4000多人参与了志愿服务,其他人随时待命顶上去。”【60】

特大危机的治理,远非单凭政府工作人员就能够胜任的,成功的社会动员可以组织大量志愿者,有效弥补政府人力资源的不足,广泛投入危机管理最基层、最前线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去。

四是承担一些政府所不能或者无法有效承担的工作。

政府的人、财、物是有限的,政府的职能也是有限的,政府不可能也无法承担起所有危机管理的大大小小的工作,这就需要社会自主发挥补充和协助作用。

4.有效的社会自主动员,可以较好地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危机管理特别是特大危机的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决策不可能面面俱到,也需要社会的监督和参与,需要调动起有关社会团体、广大民众监督和参与的积极性。而且,政府决策的落实,也需要社会团体、媒体和广大民众的监督,以免政府防治危机决策在执行中走样、变形。【61】汶川地震所释放出的巨大民间力量,不仅包括广泛参与,也包括监督意识的觉醒。学者章立凡认为,志愿者在灾区的涌现是出于“人人起来负责”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对政府及官方机构救灾活动的监督,则是“人民起来监督政府”的具体体现。【62】

地震后,民间的监督意识不仅集中在灾区,一些政府部门和官方慈善机构也成了社会广泛监督的对象。从网络对红十字会天价帐篷的质疑开始,社会对官方慈善机构的监督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作为中国最大的慈善机构之一,红十字会卷入的一场又一场信任危机无疑证明了民众监督意识的提升。红十字会风波后,国家相关部门迅速采取了行动,2008年5月16日,审计署决定组织对汶川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进行审计。5月18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出了《紧急通知》,要求地震灾害所捐赠的款物必须专款专用。5月24日,红十字会负责人再次表示善款全部用于抗灾,但会收取不超过6.5%的管理费,这又一次引起网友的质疑,红十字会随后详细解释管理费的问题。

可以说,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民间的质疑回应越来越迅速,正是社会民众觉醒的监督意识和强有力的监督行为,使得整个国家形成良性互动,这是社会的进步,正因为有这种监督,社会的透明度将更进一步加大。

综上所述,抗震充分展现了“由社会进行动员”的模式所带来的巨大行动力。地震中的志愿者和民间力量的崛起或会成为一个契机:让人民成为自信自主的公民,让国家更开放更透明。【63】

二、“由社会动员”之诠释:以汶川地震中的网民行动为例

前文对抗震中的社会动员进行了总体描述。而在这场抗震救灾中,网民的表现尤为突出,网民的号召调动起众多民间力量的参与,起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积极作用。“自由、民主、开放的网络必将催生网民自由、民主、开放的精神,用网络民主养成社会民主或带动社会民主,必将是我们践行民主诉求的一种策略或途径”【64】。那么,网络中的社会参与行为应是民主参与意识的良好体现,网络作为现代生活中最便捷、最广泛的传播媒介,在汶川地震中所产生的强大社会行动力便是“由社会进行动员”的最佳诠释。下面先综述汶川地震中网络的社会行动力,接着通过南京大学校园BBS的“捐餐券”为例分析行动力的缘起——“网络动员”的特点,从而对这种“由社会进行动员”的模式有更进一步认识。

(一)汶川地震中网民的社会行动力

有一个经典的比喻说,在茫茫的网络世界,中国网民好比蚂蚁,个人动作一旦上升为集体行动,其力量是无穷的。这一点,全世界已在“反对西方媒体歪曲报道西藏事件”的网民行动中有所领教。紧接着,全国抗震救灾的总动员再次展示了网络民意的凝聚力。【65】网民是中国社会崛起的一股庞大的新力量,每一件大事发生时,他们都在第一时间发出信号,他们参与事件的全过程,他们是事件的见证者和推动者。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人们参与公共事件的门槛,也为人们提供了相对宽松的交流和舆论平台,使民意得以汇聚和表达。网络新技术的便捷性、匿名性、互动性、即时性等特征,使得网民能够及时传递和接受信息。2亿多中国网民的存在与参与,向世人宣告:“大事发生时,网民在现场,网民在其中。”这体现了网络动员的强大效果。

1.行动力之一——造势【66】

地震发生两三分钟后,在新浪、网易等大型门户网站的论坛里,就已经有十多个城市的网友发帖说:“感觉到地震,遍及大半个中国”。14时37分,也就是在地震发生后的9分钟左右,新浪论坛就出现第一条网帖,而且网易、搜狐、天涯、腾讯等论坛迅速成立专题,让网民及时发布当地信息,第一时间让各地朋友了解地震所波及的范围,化解地震所带来的心理影响。【67】5月12日14点46分,官方网站新华网发出地震快讯,并在随后进行跟进报道。据视频网站优酷网介绍,地震发生十几分钟后,优酷网上已经出现了十多条来自全国各地网友的地震视频实录。【68】地震发生后,数以万计的网民都参与了抗震救灾,大家以各种形式表达着自己对灾区的关切,奉献着自己的一份爱心和力量。在通信、交通等几近中断的情况下,互联网已把身处灾区的网民变成了新闻记者,新媒体成了人们了解灾情的主要媒介之一。而对于灾区以外的普通公众来说,网络更是他们获取和发布信息的重要平台。借助于网络的技术优势,网民们在第一时间获知和发布有关地震的最新消息,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记录着灾难的现场和全民抗灾的场景,QQ群、MSN、博客、“小圈子”,都已成为网友传播即时信息的重要手段。有人发起了网上悼念和祈福活动,以祭奠逝者、勉励生者;有人在IM上通过签名来表达关注,通过IM来获取远方上网家人的平安信息,而把更多的通信机会留给那些需要救助的人;有人在发送赈灾募捐的倡议邮件,直接号召捐款;有人在上传灾区现场照片和视频;有人在为网友寻找地震中失踪的亲人音讯;有人在论坛上实时更新着各地地震的伤亡情况汇总;有人介绍地震知识,为救援献计献策;有人上传地震发生前汶川小城的美丽照片;还有人为地震受难者作诗写歌;有人积极捐献抗震救灾相关域名……

2.行动力之二——救援

“灾区现在急需AB型血”“灾区人民急需帐篷和消毒剂等物资”……

地震后的第二天,一支由网友自发组织的志愿者分队就赶到灾区。

北京志愿者妈妈募集奶粉无法邮寄的消息通过网络传开后,一支由网友组成的志愿车队积极响应,很快将物资送到灾区。

亿万网民组织参与超大型全国网络募捐……

可见,网民的行动并不仅仅局限于“网上谈兵”,众多网友在互相传递最新抗震救灾进展消息和对灾区人民祝福的同时,也迅速参加到抗震救灾的实际救援中。在救灾行动中,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或条件亲赴灾区救援,到达灾区现场也并非唯一救援方式。“网络救援队”在不增加救灾现场负担、充分自给自足的情况下,积极传递信息,为救灾贡献计谋与智慧,这是不可或缺的强大力量。

“捐钱、捐物”成为广大网友参与抗震救灾的最主要途径。【69】灾情在继续,网友的救援也在继续:灾区血库告急,网友纷纷自愿献血;自发救援网友从北川中学救出孤儿,网友踊跃报名领养地震孤儿……线上、线下,中国上亿网民空前忙碌,他们正在行动,而这所有的行动都在共同传递着一个心声——“这一刻,我们都是汶川人”。【70】

“有人评价,中国互联网正在展开Web2.0抗震救灾行动。”【71】广大网民的积极参与,使有关地震的真实信息得到迅速、及时、广泛的传播,有效地消除了人们的恐慌,稳定了社会情绪,并给传统媒体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人们通过网络交流对地震的应对和传播相关知识,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学会了更多关于灾难的知识。此外,网民的号召和感召调动起众多民间力量的参与,起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积极作用,成为抗震救灾中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这也是对官方救援的有力补充。

3.行动力之三——监督

网民参政议政、监督政府,促进了政治民主化建设。汶川地震中网民要求官方机构公布善款、物资的明细,以及对捐款捐物的使用情况和对政府救灾的监督等行为,正是公民意识的觉醒和网民逐渐成熟的表征。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将公众参与公共事务讨论的公共空间从网下的物理空间延伸到了网上的虚拟空间。从2007年的“厦门PX事件”“黑砖窑”“华南虎事件”,到2008年的雪灾、地震,网民都是事件的见证者和推动者。

我们知道,“一些事情可能在现实社会中无法得到传统媒体的关注,但是相关信息被放在网上后,就可能受到极大的关注,并因此而使事情发展产生影响。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网友们,似乎更容易通过互联网这个媒介为了一件事联合起来,发挥公益的力量”。【72】“5·12”大地震后,网络媒体,尤其是社会化网络媒体空前活跃,其监督功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回顾抗震救灾中的“网络事件”,最为典型的网络舆论监督,首推“成都帐篷事件”,【73】该事件的暴露和解决,充分显示了网民的舆论监督力量。

2008年5月21日,《全搜索捉鬼行动,缉拿挪用救灾帐篷者(全城征集线索中)》一帖在《成都商报》的论坛中掀起轩然大波,并被网友转载到天涯社区。【74】帖子一开始就爆出了惊人的消息:救灾帐篷不在救援站,而出现在成都各大小区,并随后贴了大量网友的举报供图。此后,成都全搜索网站在5月22日上午11时成立了“成都全搜索特别行动组”,与当地110联系,一起把这批救灾帐篷的来源追查到底,向网友公开。

“请成都网友继续‘通缉’,也希望民政局和政府彻查救灾物资挪用的事实”。ID为fanciful的网友在咒骂挪用救灾帐篷者的同时,表示希望其他网友一起加入“通缉”行列。该提议得到其他地区众多网友的赞同。中午1时,网友“雄爷”还表示自己已经向中纪委举报。

在这一事件中,帖子所报道的问题真实、深入,监督问题的影响力非常广泛,人们关注的程度很高。显然,该事件的性质非常恶劣,占用救灾帐篷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因此,5月22日,国家民政部和四川省民政厅表示高度关注此事,有关部门组成调查组就此事展开调查。同时,财政部当天也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加强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的监管。由于社会化网络媒体及时有效的监督,网民传播对此事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所以成都市区一些人占用救灾帐篷的歪风很快被刹住了。在强大的舆论推动下,5月29日,成都相关部门发布了“帐篷事件”调查结果,声称出现在成都某小区的帐篷系都江堰受灾群众转借给成都朋友的,同时,政府为了遏制类似不良事件的发生,及时下发了《关于迅速对该市非灾民集中安置点使用赈灾帐篷和睡袋进行依法查处的紧急通知》。

至此,该事件得以平息。这一结果,我们不得不给网民的舆论监督记上一功。可见,在抗震救灾中,网络媒体快捷的沟通渠道给予了广大公众较多的话语权,在网络交流的广阔天地中,一旦网民反馈出的某个话题得到其他网民的响应,该话题的关注度便呈现爆炸式增长。此时,如果传统媒体再介入互动,那这个话题就会直接进入现实的社会中,并形成某种舆论而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进而促使政府及时地调查解决。这正是网络媒体的方便快捷、传播主体的大众化、传者和受传者的广泛性所显示出的舆论监督的威力。【75】

(二)社会行动力之缘起:网络动员——以南京大学校园BBS【76】的“捐餐券”事件为例

网民的社会行动力来源于网络动员。网络动员是社会动员的一种类型,它以网络为媒介,发布和传播信息,对网络参与者施加影响,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传媒方式本身就是信息”,【77】网络动员的效果、深度和广度受到网络动员介入的策略、网络动员自身平台和网络动员涉及事件能否引起网友的共鸣等要素的影响。【78】

下面简要剖析网络动员模式的特点,并以汶川地震中南京大学校园BBS(以下简称“小百合”)的“捐餐券”事件为例进行阐释。2008年5月20日是南京大学的106周年校庆,学校为了庆祝这一节日,在5月16日发出通知,表示将给每位学生发放价值10元的餐费抵用券。在汶川地震的背景下,百合网友提议将餐券捐出并兑成现金捐往灾区,围绕这一提议百合上展开了争辩,但最终促成了这一客观结果——南京大学红十字会的“捐餐券”活动:设立回收点回收餐券,与学校进行协议统一换成现金捐向灾区。因为在“捐餐券”之前南京大学红十字会已经进行了募捐现金的活动,再加上餐券与每一位学生的利益均相关,由此,百合上关于“捐餐券”行为的讨论愈演愈烈,从5月16日到21日总共有1170篇讨论帖,其中约有50个主题帖。

1.网络动员成本的低廉性提供了动员的可能性

进行社会动员,是需要一定的动员资源为基础的,动员资源包括资金追随者、媒体等等。有些西方学者以此构建了“资源动员理论”,认为动员就是“领导社会运动的组织如何运用资金、人力和个人的忠诚,并且将这些资源指向他们的目标”。【79】在传统的动员模式中,无论是演讲还是通过广播、影视宣传,都需要一定的成本,没有一定的社会资源作为支撑,动员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到了网络时代,人们甚至无须花费就可以把动员内容发布在网上并使之广泛流传了。【80】以此次“捐餐券”活动为例,在学校发出发放餐券通知的当天,一名ID为doublecat的网友便在小百合发帖提议在校庆日捐出餐券,得到了百合众多网友的支持。在这种舆论支持下,5月17日,doublecat再次发帖:“由建议到行动:5·20捐餐券施行方案”,进一步号召南京大学红十字会和学生会相关负责人的参与支持,而这直接促成了南大红十字会的“捐餐券”活动。可见,网友发帖并不需要支付多少经济成本,但却能完成对学校成千上万人的动员。因此,动员成本的低廉性造成了网络动员的简便易行。

2.网络动员是促使被动员者采取行动的过程,也是挖掘被动员者资源和潜力的过程

埃弗雷特·罗杰斯等人认为,大众传播渠道可能在传播中作用重大,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人际关系网。【81】在捐助动员中,除了希望被动员者提供捐助外,还希望被动员者奉献其他的资源,比如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与官方救助机构的关系等。doublecat在5月17日所发的帖——“由建议到行动:5·20捐餐券施行方案”中提出以下“操作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操作方法:

大家领回餐券,然后将餐券捐出,最后,由学生自己统计收到的餐券数,交给学校,让学校折成钱,寄给灾区!

需要解决的问题:

(1)谁来负责收集捐出的餐券。

(2)需要在各大食堂门口设立收集点——这时最需要学生会、红十字会的同学支持。

(3)谁来负责与学校交涉、联系。

在统计好餐券数后,与学校交涉,每张餐券在学校那里可以折成多少钱?这件事情我愿意承担!

(4)将钱款汇出。【82】

可见,号召中除了希望被动员者提供捐助(同学们捐出餐券)外,还希望被动员者奉献其他的资源(学生会、红十字会的支持,与学校交涉联系兑换餐券)。

3.网络动员过程的互动性促进了主客体的转化

传统的动员模式中,无论是演讲,还是告示、影视等,无一例外都是单向进行的,动员客体几乎没有表达意见的机会和可能。即使在演讲中,公众提几个问题,也不会影响整个动员的方向进程,动员客体只是被动地接受来自动员主体的信息。

而在网络动员中,动员主体和动员客体就实现了平等互动的沟通。就网络动员的组织动员因素而言,组织中央机关是行动的组织者,整个动员框架是金字塔形的,层层发动。而就社会动员因素而言,提出行动目标的组织是核心组织者,动员框架是车轴形的,即便所有参与者都是平等的,但都与核心组织者有关联,是有核心的。这样,在动员过程中,就很难分清楚谁是动员主体谁是客体。有的网络动员客体看到动员内容后,摇身一变,反客为主,成为网络动员主体。【83】比如,在“捐餐券”事件的发展中,doublecat两度发帖号召之后,南京大学红十字会发出通知:

【南大红会】关于回收餐券的说明:校庆期间后勤集团给每位同学发10元的餐券,为响应国务院关于哀悼日的要求和广大同学的呼声,纪念汶川地震死难的同胞,南京大学红十字会在鼓楼食堂综合楼和浦口校区三个食堂门口每天中午11点到1点设立回收点回收餐券,统一换成现金捐向灾区,同时也接收现金捐款。【84】

可见,网络动员的发起者未必是或始终是动员的主导者,即不存在一个专业的领导者或领导层。南京大学红十字会在看到动员内容后,成为进一步动员的主体。这也进一步说明网络动员并无固定的核心组织者,有的人只是提供了一个创意,但未必去亲自操作,整个活动信息呈网络状发散,每个网友都是整个大网中的一员,并无一个固定的核心,可以说,大家都是组织者又同时是参与者。【85】

4.网络动员议题的延伸性提升了动员的关注度

动员客体还可以就某些动员内容进行再动员,所有的网络动员客体也可以针对动员展开激烈的讨论与争锋。这使得网络动员主客体之间的互动空前加强了,也使得动员的议题进一步扩展。关于“捐餐券”的讨论愈演愈烈,逐渐转化成对“逼捐”的讨论。比如以下一些讨论:

捐餐券绝对带一点强制的意思,那些感觉被道德勒索的同学,内心不自觉会对捐款,甚至抗灾活动产生反感,那些把餐券被迫丢掉的,反感可能更大(minkai)。

国人谈人性,应该从善待周围活着的人开始,比如食堂人多的时候把包放在地上;整天夸夸其谈,要求其他人这样那样来显示自己怎么怎么样,都是虚的……我看到百合上那么多人要求捐餐券什么的,我真的很想把它给撕了……感觉有了餐券都被勒索了(jassen)。

捐不捐自愿吧,我捐了不代表我比不捐的同学有更高的道德标准,有些同学不愿意捐是自己的自由,他们也许有别的方式方法对灾区人民进行帮助,每个人有自己选择的权利(wjsy slw)。【86】

由“捐款”“捐餐券”进一步延展或深化到“逼捐”“道德勒索”“人性”等等话题的讨论,无疑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被卷入其中。可见,所有的网络动员参与者都是平等的主体,没有哪一个参与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网络动员是在以技术为基础的交互式平台上实施的,每一个介入者都可能成为动员的主体和客体、劝说者和说服者、主导者和追随者。【87】而议题的延展更引起了足够的重视,进一步有效地激发起人气,这样的网络动员将会保持高水平,论坛中高涨的人气和相互之间的劝说效应,推动了动员的深度和广度。最后,在校庆当天共募得如下餐券与现金:

5月20日中午10点30分-13点10分餐券捐赠:五万八千五百四十元(58540元)现金捐赠:四万九千三百一十三元一角(49313.1元)5月20日晚上16点40分-19点25分餐券捐赠:一万八千六百六十五元(18665元)现金捐赠:一万一百六十八元六角(10168.6元)【88】

通过以上对网络动员特点的分析,结合南京大学小百合的“捐餐券”事件,我们对网络动员这种社会自主动员模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网络动员成本的低廉性提供了动员的可能性;网络动员是促使被动员者采取行动的过程,也是挖掘被动员者资源和潜力的过程;网络动员过程的互动性促进了主客体的转化;网络动员议题的可扩展性提升了人们对其的关注度。而正是这些特点使得网络动员所带来的社会行动能力具有超强性。传统的动员模式,其动员能力是非常有限的,而现在由于网络的快捷便利,不受时空限制,其动员速度也异乎寻常地加快,动员可以在短时间内传遍各地,同时,动员所能达到的规模也是不可估量。总之,动员速度的无限性和动员规模的无量性使网络动员的动员能力空前强大起来。

三、“由社会动员”的必要性探讨

从汶川地震中的各种现象来看,舆论造势、志愿救援、赈灾捐款、参与监督等行为充分反映出“由社会动员”所发挥的巨大效力,而更进一步来看,汶川地震中的社会自主动员模式有其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由社会动员”的背景是社会大环境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也与以往大为不同,在此前提下如果仍然固守传统的社会动员模式,其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并且留下极大的后遗症。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及由此影响并已启动的政治体制改革,在根本上改变了国家占有资源的方式以及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要求社会动员模式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89】社会自主动员模式在汶川地震中的必要性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的有限性

从民主政治角度看,这是由政府的有限性决定的。我国在确立了依法治国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有限政府的目标。“政府的行政权力从诸多领域退出,代之以社会的自主管理。以村民与居民自治为基础,各种社会组织获得了日渐扩大的政治性空间,社会的自我动员和管理能力大为提升。”【90】有效的动员是集中全社会力量和资源控制和战胜危机的前提条件。

一般而言,危机事件具有对社会的威胁性、状态与影响的不确定性、反应时间的有限性以及后果的巨大危害性等特征,面对汶川地震这样的紧急事件,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可能控制和战胜危机的,从而需要调动和集中全社会资源。而要做到这一点,离开有效的、成功的动员是难以实现的。现代政府都是有限政府,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之间有着基本明确的分工,而且随着民主法治的发展,政府权力及其行使要受到法律的严格约束,从而政府的资源、职能、权力、能力和规模等都是有限的。换言之,由于政府自身在资源禀赋、人员结构、组织体系等方面存在各种先天的局限性,危机管理必须有效利用社会自主动员。【91】可以说,政府的有限性是决定汶川地震中由社会进行动员的根本因素。这次汶川地震中,众多民间力量参与到救援中,同时对政府救援予以支持和帮助,对政府救援形成了有力补充,把政府与民间救援有机地结合起来,极大地推动了抗震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民间可自由支配资源的积累

从市场经济角度看,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的分离改变了过去政府垄断社会资源的状况,经受了市场经济洗礼的各个市场主体积聚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从而为实行自我管理奠定了物质基础。【92】

市场化改革以及由此带来的政府体制的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化,造成了配置性资源在整个社会之中分布结果的根本性改变,国家垄断的资源经历了一种再分配过程,原来控制在国家手中的一部分资源被释放出来,能够在“自由流动空间”中相对自由地流动,民间因此也再积累了数目相当客观可以自由支配的资源,同时也使一些原来由国家控制的社会空间归还于社会,这些结构性的变化,一方面使民间社团组织的形成成为必要,另一方面也为民间组织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基本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93】社会单位、社区、社会团体以及志愿者等更贴近普通社会大众,更熟悉和了解社会实际情况,而且他们的非官方身份在一些方面一定条件下更容易开展工作,在调动和激发起民众战胜危机的激情与潜力方面有政府无法替代的作用。比如,自然之友、绿色和平、绿家园志愿者等在地震次日便联合发起了“小行动+许多人=大不同”的民间组织抗震救灾行动,号召公众为救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天内便有来自北京、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陕西等地的近30家民间组织加入。【94】这些“草根”性的基层组织在动员的可接近性、影响力、拾遗补缺性等方面较有优势。“面临灾难时,政府与民间组织应该产生一股良好的合力。”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王名认为,NGO是自下而上的,正好可以成为政府自上而下救援的补充,如能够有更多专业的NGO赶赴现场参加救援,必定会与政府救援形成合力。

(三)公民意识的日益觉醒

从公民社会角度看,在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上,随着教育的普及,信息化的推动,公民社会不断孕育成熟,【95】公民意识日益觉醒,自我动员和管理的要求和能力不断增强。

危机的控制需要民众与社会的配合,从常识上看,身处危机中的社会和个人不能单纯把战胜危机的希望寄托于国家,社会和公众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战胜危机中应该承担的职责。有人说:“在危机对策中,自我救助是第一位,互助是第二位,公助是第三位。”【96】比如,在这次抗震救灾活动中,网民实时了解、发布灾情进展,并组织起来参与救助,起到了安稳民心、教育民众的积极作用,这对灾情的控制和缓解也起到重大作用。我们知道,面对如此重大的灾难,最有力量救灾的是政府,最有热情救灾的是民众。

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公民意识的觉醒,从而提升了公民的社会行为力。比如,汶川地震中网民要求官方机构公布善款、物资的明细,以及对捐款捐物的使用情况和对政府救灾的监督等行为,正是公民意识的觉醒和网民逐渐成熟的表征。在过去传统媒体为主的市场中,因传统媒体限制于技术条件,受众的参与度不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互联网这种高度参与性和互动性的媒体形式的出现,人们开始表现出引导媒体的意识倾向,而且网民也开始慢慢走向主流,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明显提高。公民参政议政、监督政府的行为,无疑会极大地促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综上所述,汶川地震所释放出的巨大民间力量让我们看到了社会自主动员模式所带来的巨大行动力,“由社会动员”——这既是我们的期待,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动员机制由行政动员机制向社会自身动员机制的变化,无疑会使社会动员形成一种合力机制。

一个成熟的社会,在面对危机时,会积极主动地行动起来应对危机,使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战胜危机。在战胜危机的斗争中,政府是主导力量,社会与广大民众则是主体力量,而社会动员是使这两支力量协同作战、形成合力的桥梁与纽带,社会自主动员则是强调广大公民在其中所占据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来说,政府的有限性、民间可自由支配资源的积累、公民意识的日益觉醒都决定了社会自主动员在危机管理中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逐渐发育和成熟,由社会进行的动员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注释:

【1】李岩:《网络“公众新闻”实践与“网络公众”的形成》,《当代传播》2008年第1期。

【2】李岩:《网络“公众新闻”实践与“网络公众”的形成》,《当代传播》2008年第1期。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7月25日,引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官网,http://www.cnnic.net.cn

【4】赵瑞华:《从CNNIC统计数据解读中国“网络暴民”现象》,《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第23期。

【5】党日丽:《浅谈“网络暴民”的根源》(2008年6月18日),引自:人民网—传媒频道,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4110/113772/7398337.html

【6】邹妙玲:《网络暴力舆论的现状、特征和成因》,《今传媒》2008年第1期。

【7】根据国家统计局口径,高中学历和初中学历居民中均包含在校学生。

【8】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9】王道勇:《匿名的狂欢与人性的显现——对2006年网络集群事件的分析》,《青年研究》2007年第3期。

【10】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21页。

【11】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33页。

【12】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36页。

【13】郭凤广:《“贴吧”中的网络道德教育审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7期。

【14】刘艳凤:《正视网络舆论影响力》(2008年7月21日),引自:中国新闻研究中心,http://www.cddc.net/shownews.asp?newsid=11760

【15】韩寒:《她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和错误的媒体说……》(2008年6月1日),引自: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09j6d.html

【16】闾丘露薇:《莎朗·斯通事件簿》(2008年6月6日),引自: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e9d5da01009ya1.html

【17】张秀兰:《国外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基本模式分析》,《图书馆学研究》2005年第5期。

【18】陈煜:《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8年第2期。

【19】李积梅:《网络环境下信息污染的表现形式及其对策》,《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第3期。

【20】 Bhbaggio:《“天涯杂谈”网络暴民的爱国情操》(2008年6月8日),引自:天涯论坛,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294015.shtml

【21】董小英:《网络信息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计算机世界报》1997年第50期。

【22】任一鸣:《电视广告符号与人类文化》,《社会科学》1990年第11期。

【23】段京肃、杜骏飞等:《媒介素养导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8页。

【24】段京肃、杜骏飞等:《媒介素养导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9页。

【25】 [美]斯坦利·J.巴伦、丹尼·戴维斯著:《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曹书乐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67-368页。

【26】 [美]斯坦利·J.巴伦著:《大众传播概论——媒介认知与文化》,刘鸿英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1-67页。

【27】蔡帼芬、张开、刘笑盈:《媒介素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7页。

【28】赛立信媒介研究公司:《关注抗震救灾,广播收听率骤升——赛立信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听众收听广播情况调查》(2008年9月11日),引自:中国广播调查网,http://www.bpes.com.cn/hotsurvey/view.asp?id=2

【29】 《中央电台抗震救灾特别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成效显著》(2008年6月8日),引自:国家广播电视总局,http://www.sarft.gov.cn/articles/2008/06/08/20080608173306890509.html

【30】白瀛、曹定:《抗震救灾电视节目创中国新闻直播和收视之最》(2008年5月22日),引自:传媒领袖网,http://www.medialeader.com.cn/media/200805/20080522090320_18096.html

【31】任孟山:《汶川地震央视创造24小时连续直播新纪录》(2008年5月25日),引自:央视网,ht‐tp://space.tv.cctv.com/act/article.jsp?articleId=ARTI1211703226280974

【32】任孟山:《汶川地震央视创造24小时连续直播新纪录》(2008年5月25日),引自:央视网,ht‐tp://space.tv.cctv.com/act/article.jsp?articleId=ARTI1211703226280974

【33】郭建龙:《谷歌本土化新图景:人肉搜索助力救灾》(2008年5月22日),引自:新浪网,http://tech.sina.com.cn/i/2008‐05‐22/01212209409.shtml

【34】 《千家媒体共同抵制汶川地震中的各类谣言》(2008年5月21日),引自:荆楚网,http://www.cnhubei.com/xwzt/2008zt/yydz/index.htm

【35】石华宁:《6月3日、4日有地震,南都又造假新闻》(2008年6月2日),引自:搜狐圈子,http://q.sohu.com/forum/12/topic/2520968

【36】董宏达:《地震中最美老师何以遭质疑》(2008年6月24日),引自: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pl/2008‐06‐24/102915805785.shtml

【37】网易:《拍婚纱照时地震了:5·12地震彭州白鹿纪实》(2008年5月17日),引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8‐05/17/content_8191464.htm

【38】四川在线:“哀悼日:Google三分钟零搜索成感人一刻”(2008年5月24日),引自:天府热线,ht‐tp://news.tfol.com/10026/10130/2008/5/24/10568673.shtml

【39】三峡在线:“盘点生活分享经典”,引自:新浪网,http://blog.sina.com.cn/sanxiazaixian

【40】郭建龙:《谷歌本土化新图景:人肉搜索助力救灾》(2008年5月22日),引自:新浪网,http://tech.sina.com.cn/i/2008‐05‐22/01212209409.shtml

【41】 《百度贴吧60万帖子自发申请领养汶川地震遗孤》(2008年5月19日),转引自:火狐狸,ht‐tp://www.huohuli.com/html/20/n‐15720.html

【42】王小英:《地震孤儿领养潮》(2008年5月26日),引自:新浪网,http://news.sina.com.cn/c/2008‐05‐26/152815621121.shtml

【43】 《我们共建一个家:新浪博友为灾后重建建言献策》,引自:新浪网,http://blog.sina.com.cn/lm/zt/zaihouchongjian/index.html

【44】谭舒、董天策:《媒介批评:疑问与思考》,引自:新闻记者,http://shszx.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159/200202/class015900002/hwz565120.htm

【45】胡翼青:《媒介素养与传播效果研究》,《新闻界》2006年第6期。

【46】黄冲:《中国网友的心被震到一起:几乎所有网友都在参与》,《中国青年报》2008年5月21日。

【47】洪大用:《抗击灾难与公众个人责任》,《中国党政论坛》2008年第6期。

【48】戴维·波谱诺著,李强译:《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80页。

【49】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华夏出版社1988年版。

【50】王敦志、黄裕庚:《公共卫生学新进展》,四川科技出版社1999年版,第92-93页。

【51】龙太江:《从“对社会动员”到“由社会动员”——危机管理中的动员问题》,《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2期。

【52】宗志勇、邓集林:《探索国家应急管理中的社会动员新模式》,《现代商业》2008年8月。

【53】吴镇峰:《新闻传播和社会参与在灾难中的良性互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第7期。

【54】龙太江:《从“对社会动员”到“由社会动员”——危机管理中的动员问题》,《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2期。

【55】傅双琪、牛琪:《中国互联网抗震救灾“大动员”》(2008年5月15日),引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5/15/content_8180107.htm

【56】傅双琪、牛琪:《中国互联网抗震救灾“大动员”》(2008年5月15日),引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5/15/content_8180107.htm

【57】 《汶川地震启示录之一——大国民》(2008年6月2日),引自网易新闻: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2O71/ins01.html

【58】 《汶川地震启示录之一——大国民》(2008年6月2日),引自网易新闻:http://news.163.com/special/00012O71/ins01.html

【59】费时:《灾难中迸发民间力量》,《新闻观察》2008年第6期。

【60】杨杰、伊西科:“太多人报名参加地震救灾志愿者队伍”(2008年5月17日),引自中国政务信息网:http://www.ccgov.net.cn/asp/kzjz/kzjz01.asp?id=5227&flag=263

【61】龙太江:《从“对社会动员”到“由社会动员”——危机管理中的动员问题》,《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2期。

【62】金微:《地震大救援:公民社会的觉醒与成长》,《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08年第6期。

【63】金微:《地震大救援:公民社会的觉醒与成长》,《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08年第6期。

【64】沈正赋、江小飞:《从汶川地震看中国网民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介入》,《东南传播》2008年第5期。

【65】椿桦:《网络救援队,超越时空的救灾力量》(2008年5月22日),引自人民网:http://opinion.people.com.cn/GB/7300813.html

【66】部分参考:沈正赋、江小飞:《从汶川地震看中国网民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介入》,《东南传播》2008年第5期。

【67】张志超、朱宏:《“网络记者”地震信息传得快用幽默化解恐慌》,《信息时报》2008年5月13日。

【68】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副局长彭波致辞》(2008年5月22日),引自腾讯网:http://news.qq.com/a/20080522/002213.htm

【69】黄冲:《中国网友:我们的心被震到了一起》,《中国青年报》2008年5月19日。

【70】沈正赋、江小飞:《从汶川地震看中国网民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介入》,《东南传播》2008年第5期。

【71】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副局长彭波致辞》(2008年5月22日),引自腾讯网:http://news.qq.com/a/20080522/002213.htm

【72】程洁、张健:《网络传播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29页。

【73】参考:钟克勋、邹万明:《从汶川地震看社会化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的力量》,《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8月。

【74】 《成都多个小区内出现救灾专用帐篷引质疑》,《新快报》2008年5月22日。

【75】钟克勋、邹万明:《从汶川地震看社会化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的力量》,《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8月。

【76】又称为南京大学小百合BBS,网址为:http://bbs.nju.edu.cn/,http://llilybbs.net

【77】 Mcluhan,M.1964.Understanding Media:The Extensions of Man.New York:McGraw‐Hill.

【78】章友德、周松青:《资源动员与网络中的民间救助》,《社会》2007年3月。

【79】戴维·波普诺:《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18页。

【80】丁慧民、韦沐、杨丽:《网络动员及其对高校政治稳定的冲击与挑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6月。

【81】斯蒂文·小约翰:《传播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93页。

【82】 doublecat:《由建议到行动:5·20捐餐券施行方案》(2008年5月17日),引自南京大学小百合BBS:http://bbs.nju.edu.cn/vd34244/main.html?

【83】丁慧民、韦沐、杨丽:《网络动员及其对高校政治稳定的冲击与挑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6月。

【84】 Yjsredcross:《【南大红会】关于回收餐券的说明》(2008年5月19日),引自南京大学小百合BBS:http://bbs.nju.edu.cn/vd34244/main.html?

【85】丁慧民、韦沐、杨丽:《网络动员及其对高校政治稳定的冲击与挑战》,《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6月。

【86】均引自南京大学小百合BBS,2008年5月20日。

【87】章友德、周松青:《资源动员与网络中的民间救助》,《社会》2007年3月。

【88】 simon42:《餐券统计结果》(2008年5月21日),引自南京大学小百合BBS:http://bbs.nju.edu.cn/vd34244/main.html?

【89】宗志勇、邓集林:《探索国家应急管理中的社会动员新模式》,《现代商业》2008年8月。

【90】宗志勇、邓集林:《探索国家应急管理中的社会动员新模式》,《现代商业》2008年8月。

【91】龙太江:《从“对社会动员”到“由社会动员”——危机管理中的动员问题》,《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2期。

【92】宗志勇、邓集林:《探索国家应急管理中的社会动员新模式》,《现代商业》2008年8月。

【93】孙立平、晋军、何江穗、毕向阳著:《动员与参与——第三部门募捐机制个案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1页。

【94】费时:《灾难中迸发民间力量》,《新闻观察》2008年第6期。

【95】宗志勇、邓集林:《探索国家应急管理中的社会动员新模式》,《现代商业》2008年8月。

【96】转引自:龙太江:《从“对社会动员”到“由社会动员”——危机管理中的动员问题》,《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初级会计电算化

    初级会计电算化

    本书是作者根据历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试大纲以及多年对真题的分析,并结合多为专家、学者的实践经验而编写的。本书主要分为八套模拟试卷,以对考生考前的学习进行模拟实战,达到提高考生成绩的目的。
  • 中文版AutoCAD2011基础与应用案例教程

    中文版AutoCAD2011基础与应用案例教程

    本书采用项目教学方式,通过大量案例全面介绍了AutoCAD2011软件的功能和应用技巧。全书共分8个项目,内容涵盖AutoCAD2011基本操作,绘制与编辑图形,标注尺寸,添加文字注释与应用表格,创建与应用块,绘制与编辑三维图形,图形输出等。
  • 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

    办公设备使用与维护

    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前所未有地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以信息化、全球化和高科技为特征的新经济浪潮滚滚而来,机遇与挑战并存。办公自动化是信息化时代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办公要实现自动化,当然离不开办公设备。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本书共8章,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基本原理体系结构、局域网、广域网、网络服务、网络安全、典型网络的结构特点等内容。除第8章外,其他各章都附有练习题。为了加强学习效果,本书围绕知识点的典型性,精选了6个实验。此外,在本书的第8章,我们综合各章知识设计了“办公局域网组建设计”和“中小型企业局域网组建设计”这两个常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实例,供学生学习和参考。本教材适合作为本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教材。
  • 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

    数字博物馆研究与实践:2009

    本书汇集了“2009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与会代表提交的60余篇论文和演讲报告、应用案例,分为数字博物馆(科技馆)发展研究探讨、数字博物馆(科技馆)多样性发展模式、数字技术在博物馆(科技馆)展陈中的应用、数字博物馆(科技馆)建设实践、数字博物馆(科技馆)实现技术和数字博物馆调研报告等六个部分。本书内容囊括了对数字博物馆(科技馆)建设宏观层面的全局思考以及微观层面的具体实践。在宏观层面,介绍了数字博物馆(科技馆)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通过剖析典型案例,探讨数字博物馆(科技馆)建设的意义、目标、作用、建设原则、要素、特征及目前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与对策。
热门推荐
  • 朱枫林集

    朱枫林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少女宗主

    少女宗主

    原以为是孤儿,却不曾想是爷爷的计划,唐朝暗杀少主林七七穿梭时空成为风阳宗弟子,女扮男装打怪升级,遇上翩翩公子慕容言,是开启一段甜蜜爱恋还是卷进另一个阴谋。成为宗主之路困难重重,还看林七七开挂逆袭。
  • 女篮之重临巅峰

    女篮之重临巅峰

    两年前,白铃拖着一身伤,狼狈的离开,离开了自己的家,更离开了自己的梦想,残酷的现实将曾经稚嫩高傲的她狠狠地摔入谷底。两年后为了寻求进一步的治疗,她踏上了回程,再一次站在篮球场上,曾经失去的仿佛从未离开过,她还能从过去的阴影之中走出来吗?还能在站在场上,追寻自己的梦想吗?球场之上,她便是主宰!青春正好,梦想未曾忘记。
  • 错过只为相遇

    错过只为相遇

    ——命运的交集除了相遇和分离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段玥其曾以为林桐熙就是她的阳光,他的出现就像点亮了她的生命一般;傅安森是段玥其最好的朋友傅安然的大堂哥,因为这层关系,段玥其也一直把成熟儒雅的他看作是自己精神的导师;黄天肇对于段玥其来说是特别的,从遇见他那天起,她的命运就开始发生转变。
  • 幽囹

    幽囹

    命运的弃儿,孱弱的人类,误入全然未知的强者世界。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个多余的累赘,义无反顾的踏上凶险无比的探索之旅。远古各族的源头、神仙妖圣隐藏的秘密、史前世界罪与罚的真相,一点一点被撕去面纱。在灵魂的执着和肉体的重生之间,我究竟该如何抉择……。
  • 英雄联盟之史上最强

    英雄联盟之史上最强

    重生到一个电竞行业无比火爆的年代,《英雄联盟》这款游戏风靡天下。但前世身为职业高手的王凯意外地发现,很多强力英雄未受重视,无数经典战术没人开发。于是,热衷于英雄联盟的他,用一己之力引爆了全球的技术狂潮!金属无耻推线流、虐泉狂魔德来文、船长无限三连桶……每一种新玩法面世,都引起无限疯狂!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光澈之榭

    光澈之榭

    以光澈帝国最优秀的法师,战士,暗杀者,神唤者在执行公主接送的任务中.涉及军部的阴谋为序章开始.序章过后一
  • 绿荫之主

    绿荫之主

    太阳系刚刚走出宇宙,却发现已经有七大文明正在围观它,怎么办?心好慌...叶凡得到了一部超级手机,能种各种植物,豆芽尖兵,西瓜大炮,庭花仙子,金花战舰,虚空纳苞,黑洞幽籽...各文明的科技碰撞,武者对抗,异能各法术的对拼...当八大文明正交流的嗨的时候,真正的毁灭悄然而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