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71700000022

第22章 论夏衍的品格与成就(10)

夏衍:文艺界领导的楷模

童萃斌

2010年是夏公诞辰110周年。我作为长期在文联工作过的老同志,在缅怀夏公时,感受最强烈的一点是,夏公不愧是文艺界领导的楷模。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像他这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文艺界领导;是他的高风亮节,是他的身体力行,是他的人品和人格魅力,为我们文艺界树立了一座丰碑、一个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

让我们来重温夏衍1991年秋写在《懒寻旧梦录》(增补本)中的这么一段话:

从上海解放到1955年7月我调到北京,在上海工作了六年,在华东局和市委,我都分管宣传、文教。所以我接触最多的是知识分子,最使我感动的也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后来我被攻击得最厉害的也就是我对知识分子的态度问题。我青年时代到过日本,解放后访问过印度、缅甸、东南亚、东欧各国和古巴,就我亲身经历,直到现在我还认为世界上最爱国、最拥护共产党的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爱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祖国,这在全世界都是很普遍的,但像中国知识分子那样真心实意地拥护中国共产党,这就很不寻常了。我记得很清楚,1951年我访问民主德国,当时的总统皮克单独接见我的时候,他就说:德国有最优秀的思想家、艺术家,但现在由于他们不了解共产党,所以许多作家、演员还在西欧和美国,他真诚地希望他们能早日回到他们的祖国。我50年代两次去捷克,情况大致和德国相似。捷克斯洛伐克人热爱自己的民族,有自豪感,但在集会或单独会见的时候,很少谈到政治,几乎没有人敢谈到当时的执政党。在东欧,各国都有党领导的文化部门,但许多作家和艺术家都不关心政治。在罗马尼亚,有一位曾在中国读过大学的文艺评论家公开对我说,作家的任务就是写作,不写作而去当官,他就失去了自己的声誉和地位。这一切和中国很不相同。十月革命之后,俄国的大作家如蒲宁、小托尔斯泰,以及不少演员都跑到西欧和美国,连高尔基也在国外呆了十年。而中国呢?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仅没有文艺工作者“外流”,连当时正在美国讲学的老舍、曹禺,也很快回到了刚解放的祖国。当然,这不只限于文艺界,科学家也是如此。被美国人扣住了的大科学家钱学森,不是经过艰难的斗争,而回到了祖国吗?在上海解放初期,我接触过许多国内外有声誉的专家、学者,如吴有训、周予同、徐森玉、傅雷、钱钟书、茅以升、冯德培,以及梅兰芳、周信芳、袁雪芬等等,不仅拒绝了国民党的拉拢,不去台湾,坚守岗位,而且真心实意地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写到这里,不免有一点儿感慨:中国知识分子这样真心地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而四十多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遭遇又如何呢?众所周知,1957年的反右派,1959年的反右倾、拔白旗,1964年的文化部整风,以及“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首当其冲的恰恰是知识分子。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但找不到顺理成章的回答,只能说这是民族的悲剧吧。

读到这里,我们这些文艺界的“过来人”更有谁不感慨呢?!都说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文艺界人士的桥梁,夏衍从首任“华东文联主席”,到复出后担任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顾问,这“桥梁”经历了多少狂风暴雨、急流骇浪的冲击!然而,他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基本信念始终不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始终不变,这是多么地不容易呀!

在著名的《武训传》事件中,夏衍不但代人受过,承担领导责任,自己做了检讨;而且在《人民日报》发了毛泽东亲笔改过两次的社论、文化部发了通知的前提下,他也只在上海开过两次电影界的一百人左右的会,基本上没有搞运动。当然,单凭他一个人是顶不住当时那么大的压力的,好在有周总理和陈毅的撑腰。周总理在电话中告诉夏衍:“关于《武训传》的事,我已和于伶通过电话,你回上海后,要找孙瑜和赵丹谈谈,告诉他们《人民日报》的文章主要目的是希望新解放区的知识分子认真学习,提高思想水平,这件事是从《武训传》开始的,但中央是对事不对人,所以这是一个思想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上海不要开斗争会、批判会。文化局可以邀请一些文化、电影界人士开一两次座谈会,一定要说理,不要整人。孙瑜、赵丹能做一些检讨当然好,但也不要勉强他们检讨。”陈毅也找夏衍谈了话:“这是一个思想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你们不要紧张。本来有不同意见各自写文章商讨就可以了。现在《人民日报》发了社论、文化部发了通知(指文化部电影局5月23日的通知),这对文化、教育界就造成了一种压力,特别是对留用人员,所以你们要掌握分寸,开一些小型座谈会,不要开大会,更不要搞群众运动。你们可以公开说,这是陈毅的意见,也就是市委的决定。”在周恩来等党的第一代领导人的领导下,夏公团结和保护了多少党内外的知识分子,从《武训传》事件中就可见一斑。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夏公同许多老同志一样,惨遭磨难,目损肢残。但他才从秦城监狱释放回家,还没有完全恢复自由,所谓的“结论”上还留着尾巴时,一见到《人民日报》的袁鹰,仍然像过去一样关心报纸的工作。他反复地说到两件事,建议报纸注意:一是要澄清所谓“文艺黑线”问题,把被“四人帮”搞乱了的文艺界大是大非搞清楚。二是要纪念那些被林彪、江青一伙迫害摧残致死的文艺家,清除泼在他们身上的污泥浊水,替他们恢复名誉,他说这是我们这些幸存者的责任。在谈到这两件大事的时候,他神情肃穆,语调凝重,却一句也没有提到自己的灾难。他这两条建议,对动乱初定后的报纸文艺宣传,实在具有拨乱反正、还历史本来面目的作用。他还亲自写了一大批怀念和悼念文章。如《忆阿英同志》、《悼金山同志》、《忆健吾》、《韬奋永生》、《忆达夫》、《纪念郑正秋先生》、《怀念袁牧之同志》等等。他更关注一些长期被冷落、已经鲜为人知而实际上对革命、对人民有特殊贡献的人。《人民日报》先后发表过他的《一个被遗忘的先行者——怀念“左联”发起人之一童长荣》和《回忆杨贤江同志》。还刊登过他一篇短文,回忆他在30年代受周恩来和潘汉年的嘱咐,单线联系隐居当时上海法租界里的一位秘密共产党员杨度。人们都知道杨度是当年袁世凯的“智囊”人物,有名的保皇派,若无夏公此文,谁能想到他后来思想转变得那么大,竟成了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一员战士!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众电影》2000年第10期登载过一个小故事,题目叫《夏衍与严月娴》。

严月娴自1925年至1955年,共参加拍摄近50部电影,其中不乏进步佳作。在夏衍的印象中,严月娴是一个热爱电影艺术、多才多艺的好演员。

银行职员毕云程是影迷,喜收藏电影说明书和电影资料。1982年春,经电影界朋友介绍,他慕名拜访严月娴。严月娴终身未嫁,那时孤身独居上海,解放初期加入上海电影制片厂,1955年因种种原因辞职,从此惜别影坛,在家赋闲,生活不免拮据。交谈中,她向毕云程吐露了无所事事的苦闷心情,说看到改革开放欣欣向荣,在家坐不住了,渴望出来工作,晚年为社会奉献余热。毕云程是热心人,为她奔走呼号,但无着落。一天,毕应邀出席电影界茶话会,听到一个消息: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夏衍在北京一次会议上谈及30年代初期他曾改编过一部电影故事片《春蚕》,剧中女主角名叫严月娴,还说一直牵记她,不知她还在不在上海,近况如何?这是上海一位与会者亲耳听夏公说的,所以在茶话会上传递了这个消息。散会后,毕云程直奔严月娴住处。严月娴听说夏公还想着她,不禁一阵惊喜。但她很爱面子,不愿主动求夏公帮忙为其安排工作。毕云程也认为自己是小人物,攀不上身居高位的夏公,何况夏公不认识他。思来想去,毕云程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主意。征得严月娴同意,由毕出面,致函夏公。字斟句酌,言词恳切,信中大意说:久闻夏公大名,今日冒昧致函,转告一事。严月娴孤身一人,目前仍住沪上,在家赋闲,生活仅靠海外妹妹接济。夏公伸出援手,当能助她摆脱困境。她已年过花甲,重披歌衫已难胜任,能否推荐她到上海文史研究馆任职……不到一周,上海文史研究馆派人登门拜访严月娴,送来三份表格,郑重地对她说:“本馆已决定聘你为馆员。”正巧那天毕云程到严家作客,他为严月娴代填了表格,次日送出。三天后聘书送到严家。严月娴约毕云程到她家见面,激动地说:“来人说此事是夏公出面,在信上批了推荐意见,转到上海有关方面办成的。”毕云程笑着说:“我猜想此事也是夏公促成的。他很了解你,而且一直关心你啊!”严月娴眼含泪水,赞叹地说:“是啊,夏公高风亮节世人皆知,提携后进有口皆碑。当年我主演《春蚕》距今已有49年,他还记得住我,今日又帮了我大忙,我不知怎样感谢他才好。”

1985年10月23日,严月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时年68岁。一些电影老观众说,在二三十年代影坛上,严月娴曾是位颇有影响的女演员。她去世太早了,真有点可惜。毕云程对笔者说:“她虽非高寿而终,但晚年得到夏公的关心,精神上有了极大的安慰,她生活是很愉快的。弥留之际她曾对我说,夏公是她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人。”

说起夏公的高风亮节,人们可以“听其言”。

夏衍在回忆录中说:

乔冠华对我说过:“性格就是命运。”这对我说来似乎还有一点道理。十年浩劫伤残了我的躯体,但这不仅没有改变我的性格和信念,从噩梦中醒来,相反地似乎还增添了我的勇气。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几次大难不死,也许可以说是侥幸,但久经折磨而未改初衷,这是因为我对祖国,对人民,对全人类的解放还是抱着坚定的信心。我暗自庆幸“文革”末期(1974年初到1975年秋)在独房中得到了读书和反思的机会。我又想起了五四时期就提过的“科学与民主”这个口号。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还会遭遇到比法西斯更野蛮、更残暴的浩劫,为什么这场内乱竟会持续十年之久?我从苦痛中得到了回答:科学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这种思想没有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扎根。两千多年的封建宗法思想阻碍了民主革命的深入。解放后十七年,先是笼统地反对资本主义,连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进步的东西也要反掉,60年代又提出了“兴无灭资”、“斗资批修”这样不科学的口号。十七年中没有认真地批判过封建主义,我们也认为封建这座大山早已经被推倒了。其结果呢,封建宗法势力,却“我自岿然不动”!1957年以后,人权、人格、人性、人道都成了忌讳的、资产阶级的专有名词,于是,“无法无天”,戴高帽游街,罚站罚跪,私设公堂,搞逼供信,都成了“革命行动”。反思是痛苦的,我们这些受过“五四”洗礼的人,竟随波逐流,逐渐成了“驯服的工具”,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勇气。当然,能够在暮年“觉今是而昨非”,开始清醒过来,总比浑浑噩噩地活下去要好一点。我还是以屈原的一句话来作为这本书的结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们更可以“观其行”。远的不说,单从他在家乡杭州所做的几件事来说吧。

1981年5月23日,夏衍以81高龄拖着“劫后余生”的病体,携儿赴杭州旧居忆故园情,会旧时友,慰游子心。这天,报社的两辆轿车早早地在新新饭店门口停好,刚刚下楼的夏衍发现周围围了一大群人。说了一句:“怎么,衣锦还乡呀?”

随行的省文化厅的沈祖安连忙解释:“大家都是闻讯赶来的,没有通知过。”

“要么,你们去吧。我不去了。”夏衍从来都认为在共产党执政的时候,官和民不仅是应该地位平等,而且当官的应该为人民服务,一向反对出行时前呼后拥,这时他有些生气了。

结果,只有一辆轿车悄悄地驶进了庆春门外严家弄……

此后,他每隔几年便来杭一次,或去大学校园与莘莘学子座谈,情切意浓,感人肺腑;或将自己从国外所得奖金捐给故乡,促成教育基金会的诞生;1989年,夏衍还把毕生节衣缩食而收藏的102幅珍贵书画全部捐献给了浙江博物馆,尤以“扬州八怪”的作品和白石老人晚年所作的《贝叶秋蝉图轴》为珍贵。这些珍品上都钤有“仁和沈氏曾藏”一枚闲章。而当初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办公厅主任齐燕铭给他篆刻的原文是“仁和沈氏珍藏”,夏衍一字之改,足见其品行之高洁。正如他一再表示的,“这些收藏都属国家的,我只是代为收集而已。”

而对于他的杭州旧居,有关部门曾就修缮之事征求他的意见,夏衍表示反对。后因要将旧居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阵地,他才表示同意,但要求“不要突出我个人”、“也不要奢侈”。惟一提及的是后院的两棵树:“那桑树是为采桑养蚕用的;一株枇杷树,树叶是煎煮后用来治咳嗽的。”

繁荣文艺创作是文艺界的主要任务。夏公几十年来力排“左”、右干扰,不怕被戴上“离经叛道”、“资产阶级人性论”等大帽子,为百花齐放的文艺园地辛勤耕耘和灌溉。

电影《五朵金花》的作者赵季康,曾一度回到家乡浙江,在杭州市文联任专业作家。我因工作关系(时任杭州市作协秘书长)到过她在莫干新村的家。尽管她当时的心情还没有从“文革”中遭受迫害和婚变的阴影中摆脱出来,但言谈中还是忘不了在夏公亲自提携和指导下成功创作《五朵金花》的情景:

1959年初,文艺界掀起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的热潮。周恩来十分注重这些为国庆赶出来的作品,对送上来的作品亲自过目,当他看了《钢铁世家》、《万紫千红总是春》等影片后,对当时电影界存在的政治口号太多、缺少美感和轻松愉快的状况很不满意。他将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夏衍找来说:“你不久前不是去过云南大理吗?是否写一部以大理为背景、反映边疆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的喜剧影片?”夏衍说:“我不熟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但可以推荐一个人来写。”

夏衍要推荐的那个人就是赵季康。赵季康是浙江嘉善人,16岁考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中文系,曾任昆明军区《国防战士报》记者。1960年转业到作协昆明分会任专业作家。她的作品多反映西南少数民族生活,笔调细腻委婉。

不久,云南省委宣传部长根据夏衍的指示将赵季康、王公浦夫妇叫到昆明,在作了一番简短的说明后,对他俩说:“给你们一个礼拜的时间,赶快编个故事,要是编不出来,国庆就赶不上了。”

“一个礼拜?这么短时间能写出来吗?”赵季康听了有些急。好在她和丈夫早在1955年曾经去过大理,赶过“三月街”,不到一周便写就了电影《七朵金花》的提纲。

剧本交到夏衍那里,夏衍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也就某些故事情节及艺术表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对赵季康说:“这个剧本可以拍3部电影了,一部电影只有105分钟,你应该心中有数,剧本拍成电影还得花大力气改编。”赵季康于是又对剧本进行了大幅修改,把原来的“七朵金花”改为“五朵金花”,减去了“水库上的金花”和“采茶金花”。夏衍看了修改后的剧本很是满意。不久,《五朵金花》的剧本就在刊物上公开发表并获得了好评。

剧本出来了,下一步就是如何导、怎么拍了。中宣部和文化部将执导《五朵金花》的任务交给了长影导演王家乙。夏衍叮嘱王家乙:“不要搞政治口号,要表现出山河美、人情美,这部片子的主题就是社会主义好!”

王家乙看到剧本后,为慎重起见,他又带着作者赵季康及作曲家雷振邦一行五人来到大理看外景。在大理古城住了四五天,王家乙却怎么也找不到拍电影的感觉。作曲家雷振邦问赵季康:“能不能把对话改成对歌?”

赵季康一听精神一振,说:“可以啊!”并即兴朗诵了一首:“阳雀飞过高山顶,留下一串响铃声……”

雷振邦一听高兴了:“太好了,真是太优美了!”

王家乙听了赵季康的朗诵,情绪也一下子上来了,说:“好,好,就按这个调子写。”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赵季康思如泉涌,一口气写完了《五朵金花》中所有的歌词,雷振邦又花几天工夫为歌词谱好了曲。

《五朵金花》这部影片拍成后先后在中外46个国家放映,有的观众,包括贺龙元帅,看了10遍也不厌。当时的陈毅副总理每次出访最喜欢带上这部影片。

美丽的七彩云南给了赵季康事业的成功和爱情的甜蜜,但伴随着残酷的政治运动,这片美丽的红土地也给赵季康留下了心灵中难以痊愈的伤痕。1978年,赵季康孤独地离开了她曾经深深爱过又深深恨过的七彩云南,回到了家乡浙江。1984年,53岁的赵季康独自到了美国,开始了旅美写作生涯。

在那个非常年代,不仅赵季康,许多无辜善良的人们也受到了残酷的迫害。《五朵金花》的主角扮演者杨丽坤,在政治运动中惨遭迫害,身心俱残致精神错乱,从此活在一个寂寞的世界中,永远离开了她喜爱的荧屏。

如今,虽然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五朵金花》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人们的记忆中消失,2000年在全国“百年最佳影片”评选中,《五朵金花》被评为10大影片之冠。

夏公作为文艺界领导的楷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同类推荐
  • 英国情报组织绝密行动

    英国情报组织绝密行动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通过翔实的资料、生动的叙述,全景展现英国军情局的发展历程,为读者揭秘世界情报机构的开山鼻祖的形成发展过程,通过对其经典谍报案例,天才谍报人物的介绍,展示了军情局本身的兴衰,和其在为世界情报组织发展所起的独特作用以及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非同寻常的贡献。本书图文并茂,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再现了英国情报组织的传奇历史。
  • 恋恋乡愁

    恋恋乡愁

    乡愁是一种甜蜜的苦涩。该书把这种根植于灵魂的情绪,具化为对故土自然风物、历史人文、风土人情的点滴描述,古蜀国的旖旎风光,古嘉州的壮丽山川,大峨眉的恢宏画卷,小凉山的独特风情,更有说不尽的古道漫漫,诉不完的乡情悠悠。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乃至一盏一茶,都是作者寄托乡愁的载体,给你带来心弦的颤动……
  • 生活素描

    生活素描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
  • 杨照作品集(套装9册)

    杨照作品集(套装9册)

    此次收录杨照作品集有以下9部作品:1.《史记的读法:司马迁的历史世界》2.《呼吸:音乐就在我们的身体里》3.《打造新世界:费城会议与》4.《以平等之名:托克维尔与论美国的民主》5.《寻路青春》6.《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7.《我想遇见你的人生》8.《迷路的诗》9.《故事照亮未来:通往开放社会的100个观念》。
  • 我曾披荆斩棘奔向你

    我曾披荆斩棘奔向你

    前途未卜的爱情值不值得等待?如何跟男神/女神谈一场势均力敌的恋爱?怎么判断站在你身边的人适不适合你?恋爱是因为爱情还是浪漫?用身边真实发生的故事告诉在爱情里彷徨无措的女孩:万千人海中,总有一个人会与你相遇、相知、相恋、相濡以沫。喜欢的最好方式是告白,在爱情里要主动出击。爱情里没有什么般配,只有对不对。世间纷繁,乱花迷人眼,前路漫漫,勿忘初心。
热门推荐
  • 暮然得洛

    暮然得洛

    祁暮越过屏风,径直走向浴池,一笑,“不过他们失算了,疏不间亲。”景洛偏着头用手指缠绕祈暮垂落胸口的墨发,“你虽是我皇叔,但你不过是异姓王,毫无血缘关系,这个‘亲’字,从何而来?”祈暮把景洛放在浴池边的贵妃榻上,解开她的外袍,随手扔在地上,又解开自己的外袍,只穿着棉白的内衫,满头墨发散开,披散在身后,面孔白皙如玉,嘴唇殷红,眼神邪魅起来,整个人都透着一丝俊美的邪气,俯身在景洛耳边轻轻呵气,“肌肤之亲,算不算亲?”......
  • 体坛之最强金手指

    体坛之最强金手指

    在赛场上,谁有实力谁就是老大!少年出身微末,席卷体坛!
  • 一线解千劫

    一线解千劫

    你相信一见钟情吗?不,我不信你相信命中注定吗?不信真的?我不知道这世间之事有谁能说得清楚呢,或许冥冥之中自由安排,或许真的有那一份命中注定。也许吧,信与不信,在你自己每个人都是命运之下的千千结,当两人解到同一个那就叫缘。
  • 我的霸道鬼王老公

    我的霸道鬼王老公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可他的出现却打破了我的生活,我的前世是究竟是什么?是地狱里的……
  • 黑暗扎基

    黑暗扎基

    宇宙的第一道黑暗,扎基和宇宙第一道光,诺亚生死速敌之间的战斗,穿越平行宇宙。杀女主,打主角。人生难得逍遥
  • 满级大佬在反派副本当团宠

    满级大佬在反派副本当团宠

    满级大佬黎知在【恋爱求生副本】和全服第一顶级大佬陆妄恋爱了,离游分手,被陆妄在各大副本悬赏追杀。听说新开的全息【反派副本】贼刺激!黎知躲着陆妄换了个新马甲,屁颠屁颠地开黑去了。只是她在这里面的身份……——把小可怜追求者给丢到山沟沟里自生自灭的满级绿茶——骗男主美色、抢男主万贯家财还准备嫁给他叔叔的作死前女友——趁仙尊渡劫、坏他根基、夺他灵力、把他送给死对头暖床的黑心徒弟——为自保把宠爱自己的影帝男朋友推进丧尸群里的无敌黑月光……黎知看着越来越变态的副本,血液沸腾,眼睛里难掩兴奋:谈什么恋爱啊!游戏它不香嘛?!从“放开那个男孩让我来”的满级大佬,到“嘤嘤嘤人家好怕”的柔弱娇娇,黎知以为自己马甲隐藏完美,然鹅……懵圈问号脸.jpg被她KO了的反派都是陆妄?!过去在其他副本的马甲一个个掉光,陆妄的四十米大刀让黎知瑟瑟发抖,正卷铺盖跑路就被他堵在了家门口。陆妄:“呵,跑路?腿打断!”黎知:“……其实我还有一个马甲你没有扒拉出来。”……为了打游戏遍地马甲的满级大佬^黎知VS开大追杀黎知的偏执顶流副本王^陆妄……1V1,相爱相杀的逗比甜宠文
  • 总裁大人,对你心动依旧

    总裁大人,对你心动依旧

    那一年,聂倾倾十八岁。一夜之间,家破人亡,聂倾倾从一个娇纵大小姐,变成了一个孤儿。只有从小与她订了娃娃亲,一起长大的穆司瑾对他不离不弃。当穆司瑾提出和她结婚,她却说想一个人去散心。第二天,聂倾倾偷偷走了,只给穆司瑾留下一封信,说她会在两年后回来,这期间,她不会和他联系,要他等她两年。穆司瑾也听她的话,真的等了她两年,这期间,他为她守身如玉,只为了聂倾倾。可是,两年后,聂倾倾回到A市,除了聂家大宅,她什么都不记得了。到了聂家门口,映入眼帘的却是聂倾倾挽着另一个男人的手,脸上带着幸福的笑容,那个男人还在聂倾倾额角上落下一吻,而聂倾倾,丝毫没有不情愿。穆司瑾忍住--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婚姻二三事

    婚姻二三事

    生活并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初恋时的热情不再,生活加上了柴米油盐的艰苦,当爱情照进现实,这时候,是感情的升华,还是暗地里的背叛!
  • 既忘梧桐,何来盛安

    既忘梧桐,何来盛安

    某年某月某日,她说:“阿牧,你看那梧桐,根都没了,还有新芽呢!真是随遇而安,生生不息。”他含着笑,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他们同长同老,同生同死。”许多年以后,青年望着他的眼,笑意越来越盛,笑得眼泪直流,岔了气,说:“既忘梧桐,何来盛安?”这个青年叫“阳梧”。同一年,朝堂之上,另一个青年双目赤红,他倔强地站着,说:“我的阿娘,姓云,人称云氏。”他的名字,叫做“云桐”。御座上,他俯瞰众生,那里却少了一个人,恍恍惚,他想起,某年某月某日他许下的诺言:”杨牧是梧,云韵是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还有那年灯下,她说:“天下乱世,难以安生。此去,不为名利,只望待儿长成,天下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