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71700000044

第44章 附:夏衍大事年表

李华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1岁

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八)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庆春门外严家弄27号(今50号),名沈乃熙,字端轩。祖籍河南开封,南宋时移居临安。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4岁

1月26日(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父沈学诗中风去世,年仅48岁。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7岁

入私塾“破蒙”。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9岁

2月进杭州正蒙小学二年级。

1910年(宣统二年)11岁辍学在家自修,学做农活。

1912年(民国元年)13岁入德清县立高小。

1914年(民国3年)15岁高小毕业,因无力升学进杭州泰兴染坊当学徒。

1915年(民国4年)16岁9月由德清县公费保送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染色科。

1919年(民国8年)20岁受“五四”运动影响,投入杭州爱国学生运动;10月参与创办进步刊物《双十》(后改名为《浙江新潮》),以“宰白”为笔名,在“随感录”专栏中发表文章。

1920年(民国9年)21岁

8月“甲工”毕业,经校长许炳堃推荐以公费保送到日本留学。

9月下旬到达东京,补习日语。

1921年(民国10年)22岁

2月初考入日本福冈明治专门学校电机科,一

年预科。

1922年(民国11年)23岁

4月入本科学习。

大量阅读外国文学名著。

1923年(民国12年)24岁

10月研读马恩经典著作,参加日本进步学生组织的“社会科学研究会”。

在《创造日汇刊》、《狮吼》、《民国日报》副刊等处陆续发表作品。

1924年(民国13年)25岁

11月初在日本门司受到孙中山先生的接见并由李烈钧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

译菊池宽《戏曲论》(即《戏剧研究》)。

1926年(民国15年)27岁

3月明治专门学校毕业,获工学士学位。

4月入九州帝国大学工学部冶金科。

10月赴东京任国民党中央海外部驻日神田总支部常委、组织部长。

1927年(民国16年)28岁

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东京国民党西山会议派捣毁属左派的驻日神田总支部,被迫离东京经神户、长崎潜回上海。

5月经郑汉先、庞大恩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编入闸北区第三街道支部,在提篮桥、杨树浦一带从事工人运动,同时在立达学园、上海劳动大学任教。经吴觉农推介为开明书店编写教科书《物理学》,翻译倍倍尔《妇女与社会主义》。

1928年(民国17年)29岁

翻译出版本间久雄《欧洲近代文艺思潮概论》、金子洋文《地狱》、柯伦泰《恋爱之路》等。

在内山书店结识鲁迅和日本友人尾崎秀实、山上正义。

1929年(民国18年)30岁

6月与郑伯奇、陶晶孙等创办上海艺术剧社,于翌年1月进行首次公演。

9月被聘为中华艺术大学文科主任。

由闸北区第三街道支部调出,参与筹备组建“左翼作家联盟”。

10月出版译著《母亲》第一部(高尔基著),第二部于翌年11月印行。

1930年(民国19年)31岁

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当选为执行委员。

3月出版《艺术》月刊,6月出版《沙仑》月刊,任主编,发表第一篇关于电影的文章《有声电影的前途》。

4月与蔡淑馨完婚。

8月与田汉等人成立“左翼剧团联盟”,后改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1931年(民国20年)

32岁

9月女儿沈宁出生。

1932年(民国21年)33岁

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成员。5月与钱杏邨、郑伯奇三人分别化名黄子布、张凤梧、席耐芳,任明星电影公司编剧顾问。

7月建立“剧联”领导的“影评人”小组,在《晨报·每日电影》发表影评。

期间创作一系列电影剧本:《狂流》,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程步高导演;《上海二十四小时》,明星影片公司摄制,沈西苓导演;《时代的儿女》,明星影片公司摄制,李萍倩导演。

1933年(民国22年)34岁

2月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海成立,与聂耳、沈西苓分别负责文学部、组织部和宣传部的工作。

3月党的电影小组成立,任组长。

创作电影剧本《前程》,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程步高、张石川等导演;《压迫》,明星影片公司摄制,高梨痕导演;《同仇》,明星影片公司1934年摄制,程步高导演。

11月“上海电影界铲共同志会”向上海各电影院发出“警告”,声称对陈瑜(田汉)、沈端先(夏衍)、卜万苍、胡萍、金焰等所导演、所编剧、所主演之各项鼓吹阶级斗争、贫富对立的“反动电影”一律不予放映,否则必以暴力手段对付。

1934年(民国23年)35岁

10月在反动当局迫害下,被迫退出明星影片公司,与司徒慧敏等组成电通影片公司。

与洪深、郑正秋、阿英等集体创作电影剧本《女儿经》,明星电影公司摄制,程步高、张石川等导演。

1935年(民国24年)36岁

3月根据田汉的提纲创作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电通影片公司摄制,许幸之导演。

创作电影剧本《自由神》,电通影片公司摄制,司徒慧敏导演。

创作电影剧本《压岁钱》,明星影片公司摄制,张石川导演。

5月因叛徒出卖被追捕,避居在卡德路白俄公寓,期间创作多幕剧《赛金花》和独幕剧《都会的一角》。

1936年(民国25年)37岁

6月发表报告文学《包身工》。

10月与周扬、章汉夫等人恢复“文委”,积极开展救亡戏剧、电影、音乐运动,撰写时事述评。

1937年(民国26年)38岁

初春创作三幕话剧《上海屋檐下》。

4月初母亲徐绣笙去世,秘密赴杭州奔丧。

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上海文艺界救亡协会成立,当选为理事。由潘汉年介绍在上海初见周恩来,从此以文化人的身份从事抗日统战和新闻工作。

8月《救亡日报》创刊,任总编辑、党支部书记。同月儿子沈旦华出生。

11月上海沦陷,《救亡日报》被查封。

12月与潘汉年离开上海经香港抵达广州。

1938年(民国27年)39岁

1月《救亡日报》在广州复刊。

9月创作四幕话剧《一年间》。

10月广州沦陷,带领《救亡日报》同人长途跋涉,经三水、柳州达桂林。

1939年(民国28年)40岁

1月《救亡日报》在桂林复刊,主持社务,撰写大量时评、社论。

10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战协会桂林分会在广西成立,当选为第一届理事会成员。

创作电影剧本《白云故乡》,首次公开在影片中署名夏衍编剧,影片由香港大地影业公司于1940年摄制,司徒慧敏导演。

1940年(民国29岁)41岁

创作四幕话剧《心防》与《愁城记》。

与秦似、孟超、聂绀弩、宋云彬等创办杂文刊物《野草》,在8月的创刊号上发表《旧家的火葬》一文,同时期发表《野草》等散文、随笔。

1941年(民国30年)42岁

1月爆发“皖南事变”,撤离桂林赴香港。

4月参与创办《华商报》,任社务委员、党支部书记,主持文艺副刊,并任邹韬奋主编的《大众生活》周刊编委。创作中篇小说《春寒》。

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受周恩来急电指示组织戏剧界转赴西南各地。

1942年(民国31年)43岁

1月化名黄坤,与金山、司徒慧敏、蔡楚生、王莹、郁风、金仲华、张云乔、谢和赓、郑安娜等16人偷渡伶仃洋,经澳门、台山、柳州返回桂林。与田汉、洪深合作话剧《再会吧,香港》,在桂林演出时被禁,后改名为《风雨同舟》仍在桂林上演。

4月赴重庆,任中共南方局办事处文化组副组长,负责文化界的统战工作。为《新华日报》特约评论员,撰写时评及杂文。

6月创作四幕话剧《水乡吟》。

8月完成五幕话剧《法西斯细菌》,10月由中华剧艺社在重庆上演。

1943年(民国32年)44岁

1月与于伶、金山等人创办中国艺术剧社。

4月将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改编为六幕话剧,由中华剧艺社在重庆上演。

9月与于伶、宋之的合作五幕话剧《戏剧春秋》。

1944年(民国33年)45岁

8月任《新华日报》代总编辑,撰写“欧洲战事述评”。9月杂文集《边鼓集》由重庆美学出版社出版。1945年(民国34年)46岁

春季四幕话剧《芳草天涯》改定,9月由中国艺术剧社在重庆上演,《新华日报》开展讨论与批判。

8月日本投降,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为《新华日报》采写“本报讯”和“本报特写”。

9月回上海筹办《救亡日报》的复刊事宜。

10月《救亡日报》更名为《建国日报》复刊,任总编辑,一周后被国民党查封。

1946年(民国35年)47岁

年初在上海《世界晨报》开设“蚯蚓眼”专栏,发表时评、杂感。

与金仲华、姚溱等编《消息》半周刊。

7月赴南京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工作。

10月逗留于香港,等待赴新加坡的入境签证,期间任中共香港工作委员会成员,南方分局(中共中央香港分局,1949年2月更名为中共中央华南分局)成员,香港文委书记。

1947年(民国36年)48岁

3月化名抵达新加坡,向华侨领袖陈嘉庚传达中共中央军政方针,并应陈嘉庚、胡愈之邀请任《南侨日报》主笔,半年后因化名被新加坡当局识破,被礼送出境,返回香港任《华商报》编委,与六位友人合作开设“七人影评”专栏,用各种笔名撰写杂文、政论、随笔、影评。

8月在《群众》周刊设“茶亭杂话”专栏,署名汪老吉。

1948年(民国37年)49岁

6月在香港《群众》杂志开设“蜗楼随笔”专栏,在香港参与策动国民党资源委员会主任钱昌照起义,参与策动国民党上海海关关长丁贵堂起义。

创作电影剧本《恋爱之道》,香港南群影业公司摄制,欧阳予倩导演。

10月任香港工委书记,负责与各民主党派的联络,为筹备召开新政协,先后送李济深、沈钧儒、黄炎培、叶圣陶、曹禺等到河北解放区。

1949年 50岁

将葛琴的同名小说改编为电影剧本《结亲》(又名《风雨江南》),由香港南群影业公司摄制,章泯导演。

4月南京解放,以新华社香港分社的名义举行庆祝酒会。月底,与潘汉年、许涤新奉命北上。

5月初抵达北平,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派,为接管上海南下,途经济南到丹阳第三野战军总部会见陈毅。下旬,随军进驻上海,任华东军事管制委员会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兼文艺处处长,负责文化新闻单位的接管工作。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华东局宣传部合一办公,任华东局暨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

7月当选为中国文联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中华全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当选为委员。

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中苏友好协会上海分会成立,任副会长。

在《新民晚报》上开设“灯下闲话”专栏。

10月1日出席开国盛典。

1950年 51岁

3月华东局与上海市分开,任上海市委常委、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上海市文化局局长。

8月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成立,兼任院长。

9月创作电影剧本《人民的巨掌》,昆仑影业公司摄制,陈鲤庭导演。

1951年 52岁

5月随同林伯渠、沈钧儒赴苏联参加“五一”节观礼活动。

6月随同沈钧儒率团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访问。

7月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展开(5月20日,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被迫作检讨,8月在《人民日报》刊出《从〈武训传〉的批判检讨我在上海文化艺术界的工作》。

1952年 53岁

3月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成立,任首任所长。

5月文艺界整风运动开始,被免去上海市委宣传部长一职,任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

1953年 54岁

创作五幕六场话剧《考验》。

1954年 55岁

1月与丁西林、谢冰心等率中印友好代表团赴印度、缅甸访问。

1955年 56岁

4月参加党的全国代表

会议。

5月受潘汉年冤案牵连,在北京被隔离,接受中组部审查。

7月到文化部工作,任副部长、党组成员,负责电影和外事工作。

1956年 57岁

将鲁迅小说《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桑弧导演。

1957年 58岁

1月与欧阳予倩、田汉、阳翰笙等提出“举办话剧运动五十周年纪念及搜集整理话剧运动资料出版话剧史料集的建议”。(1958年2月出版《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年史料集》第一集,1959年4月出版第二集,1963年4月出版第三集)

5月全党整风转为反右运动。审查结束后任文化部党组副书记。

8月在作家协会党组扩大会议第十七次会议上作所谓“爆炸性”发言。

1958年 59岁

3月将茅盾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改编成电影剧本,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水华导演。

1959年 60岁

3月《杂文与政论》一书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4月将陶承自传《我的一家》改编成电影剧本《革命家庭》,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水华导演。《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一书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9月《夏衍选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60年 61岁

7月当选为第三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常务理事。

1961年 62岁

初春因心脏病赴苏州休养。

6月“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在北京新侨饭店召开,主持会议,制定“电影三十二条”,并将在会议上的讲话整理成《提高电影质量的几个问题》一文在《电影艺术》第四期发表。

1962年 63岁

2月随茅盾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赴开罗参加第二届亚非作家会议。

3月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全国话剧、歌剧创作座谈会,即广州会议。回京后在翠明庄召开“电影工作座谈会”。

4月影片《革命家庭》获《大众电影》首届“百花奖”最佳电影编剧奖。

5月与吴晗、廖沫沙、孟超、唐弢为《人民日报》“长短录”专栏撰写杂文,署名黄似。

9月将巴金同名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憩园》,1963年由香港凤凰影业公司摄制,影片更名为《故园春梦》,朱石麟导演。

1963年 64岁

12月《电影论文集》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电影剧本《烈火中永生》,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编剧署名周皓,水华导演。

1964年 65岁

7月影协开始文艺整风,在党组扩大会议上作检查。

1965年 66岁

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调整文化部领导的批复》,被免去副部长职务。报刊上开始对《电影论文集》和《林家铺子》等影片进行批判。

1966年 67岁

2月至5月在山西介休参加“四清”运动。

5月“五一六通知”发表,于20日回京“投案自首”。

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被集中到社会主义学院。

8月被关押在文化部机关“大庙”内,在群众大会上遭到批斗。

12月被红卫兵从朝内南小街的家中揪走,此后在大红门卫戍区某部两年余,遭逼供和殴打,腿部被踢成骨折,移到交通干校,后因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入空军医院治疗一年,继续受审。

1970年 71岁

3月出院后回交通干校接受“监护”。

1975年 76岁

6月3日被送至秦城监狱。

7月中旬解除“监护”,出狱回家。

1976年 77岁

1月周恩来总理逝世,由邓颖超安排,参加遗体告别。

1977年 78岁

8月恢复党组织关系。

9月30日出席国庆招待会,从此复出。

1978年 79岁

2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4月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党组副书记。

11月任中央文化部顾问。

电影剧本《祝福》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1979年 80岁

10月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当选为第四届中国文联副主席。

11月出席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12月《电影论文集》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再版。

1980年 81岁

2月《长短录》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8月《夏衍近作》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夏衍杂文随笔集》由三联书店出版。

9月应日中友协邀请,率中日友好代表团赴日本访问,出席日中友协成立30周年庆祝活动。电影剧本《革命家庭》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12月《戏剧春秋》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5月主持在浙江杭州举行的中国电影第一届“金鸡奖”、第四届“百花奖”授奖大会。

12月《上海屋檐下》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1982年 83岁

4月回故乡杭州。

8月率中朝友好代表团赴朝鲜访问。

9月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0月《夏衍论创作》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11月《蜗楼随笔》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1983年 84岁

3月率中日友好代表团访问日本。

4月《杂碎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7月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

1984年 85岁

6月出席在济南举行的中国电影第四届“金鸡奖”、第七届“百花奖”授奖大会。

10月1日,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典礼。夫人蔡淑馨去世。

10 月分别陪同邓小平、胡耀邦会见日本自民党主席竹人义胜率领的访华团。

11月应日本九州工业大学校长井上顺吉邀请出席母校75周年校庆。

1985年 86岁

5月出席在成都举行的中国电影第五届“金鸡奖”、第八届“百花奖”授奖大会。

7月《懒寻旧梦录》由三联书店出版,此后两次再版。

10月《夏衍电影剧作集》、《夏衍的电影道路》画册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12月“夏衍电影创作与理论”讨论会在北京西山召开,闭幕时发表题为《我的一些经验教训》的讲话。

1986年 87岁

3月《夏衍剧作集》(三卷本)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5月出席在上海召开的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研讨会。

《白头记者话当年》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1987年 88岁

1月应新华社香港分社的邀请,率电影代表团访问香港。

10月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8年 89岁

1月赴广州、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参观。

2月《时评与通讯》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6月《懒寻旧梦录》日译本《我的自传》(三卷本,阿部幸夫译)由日本东方书店出版。

7月《夏衍选集》(四卷本)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8月将珍藏的清代纳兰性德的书简卷捐献给上海博物馆。

10月被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授予“国际文化交流奖”。

11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北京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致开幕词,辞去副主席一职。

12月向浙江省政府捐赠教育基金5万元。

1989年 90岁

10月将珍藏的明清以来的中国名家字画94件捐赠给浙江省博物馆。

1990年 91岁

10月“夏衍创作生涯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10月上海图书馆、上海作协举办“夏衍文学创作生涯60年展览”。

1991年 92岁

1月将珍藏的邮票珍品全部捐赠给上海博物馆。

3月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在京联合举办“夏衍文学创作生涯60年展览”。

5月《夏衍珍藏书画选集》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2年 93岁

8月《天南海北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10月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3年 94岁

12月《夏衍》画册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

1994年 95岁

4月因感冒肺炎进北京医院治疗。

6月向中国现代文学馆捐赠第一批藏书2800册,译著《母亲》再版。

7月16日在《文汇电影时报》上发表回忆文章《“武训传”事件始末》。

10月“纪念夏衍同志从事革命文艺工作65周年报告会”在京举行,“夏衍电影回顾展”开幕。

10月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

1995年 96岁

2月6日在北京医院逝世。

同类推荐
  • 一千瓶酒的英雄与一个酒壶的故事

    一千瓶酒的英雄与一个酒壶的故事

    《一千瓶酒的英雄与一个酒壶的故事》是著名汉学家顾彬近几年在《南方周末》《羊城晚报》《北京青年报》等中文报纸期刊上的专栏散文合集。顾彬喜欢用中文写散文,他的散文有他自己独有的风格,他自己一直在追问语言,这部集子可以看到他对于汉语的探索与感觉,是很新鲜的东西。文集分为三个部分:爱情,女人与记忆;对一个外国人来说;我的信仰是爱。可以看出顾彬的人文关怀,同他的《汉学的迷思》形成了硬朗与柔软的呼应。
  • 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文学大课堂

    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文学大课堂

    本书主要介绍中国古今之文学,详细介绍我国从先秦到现代的文学发展历史和各个阶段的特点。学生可以在课堂之余学到更多的文学知识。
  •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

    本书是著名旅日工程师、作家萨苏在2011年的最新力作。作者用中国人独有的乐天情怀和京味调侃,爆料自己初到日本的各种笑话,与妻子上演的国际文化“冷幽默”,以及自己经历过的各种趣事。用真实细腻的笔触,描述草根的动人生活情境,让日本再也没有隐私,展现日本从未有过的阳光面。
  • 大唐空华记

    大唐空华记

    本书主要介绍大唐西域记撰人辩机的传奇人生,讲述了一段曾经真实发生在中国唐代的最神秘的故事。
  • 返思录

    返思录

    这是一个中国女人写的中国版的《沉思录》,整个作品是作者历经人世苦难最终完成凤凰涅盘后的心血凝练。作者苦难的童年和多蹇的少年、青年时代,让她比一般许多人提前完成了对于许多重大人生问题的追问和思考。
热门推荐
  • 掉进小说里

    掉进小说里

    小云喜欢看小说……只不过在看小说时,一道闪电劈下,就.....老天啊!你要劈就劈死我,为何把我劈成……
  • 乱世嚣张帝:夜行君滚远点

    乱世嚣张帝:夜行君滚远点

    因为一场车祸来到了这个鸟不拉屎,人生地不熟的异世,还背上了什么沉重的命运……玥玥的心里很不服气。凭什么是自己?“如果天命如此,那我就逆天改命!”在复仇与改变命运之时,一个不请自来的男人进入了玥玥的视野,渐渐渗透进她的骨髓之中。“夜帝,滚远点!”“哦?区区一个太子就敢如此嚣张……看我怎么收拾你!”就这样,两个人开始了漫长的斗智斗勇,相爱想杀之旅。
  • 时间幻辰

    时间幻辰

    上古,亿万年的修士纪元,诞生了唯一的一位大乘女修,完美的女神,星月仙子。无论颜值、体魄、修为均冠绝了整个修士纪元。然而却在魔神灭世大战中重伤,三魂冰封,七魄轮回。亿万年后,一个立志长生的凡人,先后遇见七女,依托她们提供的机缘,踏上无尽的修仙之路……凡人修仙,需要多少的贵人相助,多少的逆天机缘。与天夺命的一刻,是否仍能坚定不移。长生有望时,面对魔神破封,不得不战,他还能保持初心吗?
  • 盗墓之开启

    盗墓之开启

    一个富二代因为某些原因而踏进了考古学院的大门,在一次抢救性挖掘古墓的时候,因为意外,他们发现了一座更古老的墓,并且这座墓也有被盗过的痕迹。再一次的抢救性挖掘工作开始了,只是这次的事情远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李擎宇闭目皱眉,俊帅的面容显得有些疲惫,他的发小王夜把最后一瓶水扔到他手里,“我说李少,算命的说你哥我能活到百岁,并且儿孙满堂,跟着我指定没事!”李擎宇连个白眼都懒得往外甩,他们已经在这鬼地方困了七天了。
  • 傲娇女帝攻略手札

    傲娇女帝攻略手札

    苏瑶沧生在皇宫,长了十七载春秋,却从未见过如此无赖之人。涉险救他,他一个翻身将她推倒,眼里还满是杀意;瞪眼骂他,他却含情脉脉地望着她,还一脸无辜样。本欲将冷漠进行到底的苏瑶沧,却意外暴露了自己的路痴属性。得,这下可好,被人牵得死死的了。且看这来自现代的潇洒哥裴某,如何步步为赢,打拼人生事业,俘获女帝芳心,走上人生巅峰!
  • 综漫之莽夫

    综漫之莽夫

    思考不存在的,莽就完事了,干他兄弟们,奥利给。
  • 斗罗之不正经道士

    斗罗之不正经道士

    嗯……大概就是一个道士,穿越到斗罗了。因为是“道士”,所以不学唐三的武功,同样不拜大师,主角会的东西比较杂,另外尽量保证原创人物,剧情代入原著能完美拼接。
  • 风动翰墨

    风动翰墨

    一场误解结下的不解之缘,从此,月老的红线便让原本毫无关联的二人紧紧牵系在一起……飘满墨香书香的翰林学院竟隐藏着功夫高手,明面上欢声笑语,谈笑风生,背地里已经展开较量,或许一场更大的阴谋正悄然酝酿……躲躲藏藏十几载,接下来的路,该如何前进?
  • 必知的信息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必知的信息科技(青少年科技爱好培养)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