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788200000012

第12章 用尊重赢得尊敬(1)

维护学生的自尊

有一个乞丐跪在地铁通道摆着铅笔摊乞讨。来了一个商人,丢下一美金,匆匆离去。一会儿,这位商人又跑回来,认真地对乞丐说:“咱们都是商人,都是卖东西的,我刚才付给了你一元钱,没拿东西,现在我要拿走。”说着,蹲下来,挑了几支铅笔走了。

商人的话,让乞丐大为震动。他第一次听到有人称他“商人”,第一次听到有人说他“卖东西”,他一下子找到了做人的尊严。他迅速站立起来,掸掸身上的土,开始认真经营起他的铅笔摊。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成了名符其实的商人。一次,他衣冠楚楚去参加一个商界聚会,在那里,他见到了那位商人。他毕恭毕敬地走过去,深深地鞠了一躬,充满感激地说:“谢谢,先生!是你让我找回了尊严!”

一个人心灵的世界是靠尊严支撑的。不怕没有钱,就怕没有尊严。

对待孩子,没有比保护他的自尊更重要的事了。

有一位老师讲过一个她亲自经历的感人故事:

他叫小晨,很聪明,但课上只凭自己的心情回答老师的问题。那是一节语文课,我正在很投入地范读课文,只听得桌椅作响,抬头一看,小晨已经站起来了,正向后桌的女生发动着猛烈地进攻。见此情景,我连忙冲过去加以制止,问清缘由。原来,后桌的橡皮常掉在他的椅子上,开始他帮助拾了几次,以后便失去了耐心,于是“扣留”了橡皮。后桌穷追不舍,他便恼羞成怒,起而攻之。本来出手打人我是要训斥两句的,可看着他噘得高高的嘴巴和翻得几乎看不见黑眼球的眼睛,我明白,责罚只会激发他的倔强,使问题更难解决。于是我灵机一动,来个缓兵之计,和蔼地对他说:“她上课玩儿真是不应该,你能热心帮助同学,老师非常高兴,但方式是不是不太恰当?下课我们谈谈好吗?”他什么也没说坐下了,但表情缓和了许多。下课后我找到他,还请他做我的助手,发挥他聪明、学习好的优点帮助其他同学,也为我能多表扬他创造了机会。

一切进展得都很顺利,他和同学的关系也日趋融洽。可一天中午,突然五六个学生都来到我面前告他的状,说他弄折了拖布杆。他也紧随其后告值日生的状,“罪名”相同。我想:一定有人在说谎,而说谎是因为他们觉得弄断了拖布杆是件很大的错事,而且一定会挨批评丢面子。我于是打断了他们的争辩,轻声说:“不就是拖布杆断了吗?没关系,木头用时间长了自然会断的,在哪儿?怎么断的?”原来,小晨并不是值日生,中午自己坐不住,偏要跟着去投拖布,挤水时用力过猛弄断了拖布杆。可他并不承认,我也不急于说他的错,只是让他们小声地、详细地讲述经过,在几轮反复和争执之后终于“真相大白”,他不得不把自己弄断拖布杆的经过说出来。面对这个弄断了拖布杆又公然“撒谎”的孩子,怎么办?批评?俗话说:伤树不伤根,伤人不伤心。这么小的孩子在全班同学面前“指控”他多项“罪名”,他的自尊心怎么受得了呢?我的心为之一动,转而深情地望着他,真诚地说:“小晨,虽然拖布杆断在你的手里,但我并不批评你,我还要表扬你!”小晨听罢,抬起头惊异地望着我。我然后转头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这时同学们在我的提示下开始找他的优点:比如他是帮助同学值日才去投拖布的,拖布杆本来就要坏了,断了也不能全怪他等等。“对呀!也许老师去投拖布,拖布也会坏在老师手里呢。只要不是我们故意破坏,坏在谁的手里又有什么关系呢?可是,在这件事上,大家又都有错,你们现在认识到了吗?”责任已经卸掉了,说起话来也就轻松多了,同学们有的说不该责怪小晨,有的说不该只想推掉自己身上的责任,这样太自私。小晨慢慢地说:“我也不对,弄断了拖布杆我没主动承认……”就这样,一场风波又在“爱”的大伞下平息了,既使小晨认识了错误,又没有丢他的面子,保护了他的自尊心,我的心里也喜滋滋的。

而且更让我不曾想到的是,这个不合群、对集体活动很冷漠,甚至有一些自私的小家伙竟然参加了班级的小干部选举活动,还准备了热情洋溢的演讲稿。而且在与一名很淘气的同学的票数一样的情况下,他竟然主动把机会让给了别人,还对我说:“他比我更需要这个机会。”让我感动得几乎要流泪。

尊严是人类灵魂中不可糟蹋的东西。有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上、感受上,然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的尊严上。”一个从小失去尊严的孩子,长大后很难堂堂正正地做人,很难拥有健全的人格。

一般来说,人格是“引导一个人做出善行的内在品质”。少年时期,人格教育十分重要,它可以开发人的良知和才能,使其身心得到全面成长与成熟,从而去实现成功人生的理想。如果孩子的人格从小受到伤害,那对他的一生都会有恶劣的影响。

谈到少年犯罪,全国政协委员、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巫昌桢说过:“要告诉教师和家长们,孩子犯了罪,不要抛弃他、歧视他,更不能把他推到社会上去,那实际上是把孩子往火坑里推。挽救犯罪少年,不但要靠社会的教育,更要靠教师和父母的爱。”

一个人从小没有受到社会公正的对待,便很难公正地对待社会;相反,如果从小能够受到社会公正的对待,便能够公正地对待社会。

为学生的自尊撑一把伞吧,那样你会赢得整片晴空。

捍卫学生的权利

曾听一个人讲过他的故事:

我在国外的一位朋友有一个四岁的小女孩。一次,这个小女孩对我说:“兔子最可爱了。”

我逗着她说:“不,小猫更可爱。”

她点了点头就走了。

我又追问她:“到底是你对,还是我对呢?”

她说:“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嘛。”

四岁的小女孩能够有这样的想法,的确很了不起。许多大人都不见得明白的道理,竟然被她一语道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每个人也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你不必附和或同意别人,但你必须尊重别人表达或保留意见的权利。

但是,我们许多教师不能做到这一点。

比如,我们以选三好生为例。既然是“选”,就应该由学生来选举,然而,在某校的一次班主任会上,我却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

某班主任:“唉,我班的学生太不像话!选三好生时,净选些我不喜欢的娃儿;我喜欢的,一个都没有选上!”

某校长:“怎么能让学生选三好呢?注意:应是评三好生,而不是选三好生!”

某政教主任:“其实让学生选也是可以的,只是选了以后由班主任统计选票作内部调整,然后公布结果。反正学生又不晓得!”

听到这里,我惊愕不已:岂止是不尊重学生,简直就是对学生的欺骗!

当然,这几位教育者未必是存心欺骗学生,他们也许是想扶正压邪,让真正的三好生脱颖而出。但是,以剥夺学生选举权来纯正班风,其班风决不可能因此而纯正起来。相反,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扭曲学生心目中业已形成的健康的道德观念,败坏我们神圣的教育!

以上几位教育者的话也许并不具有代表性,但类似的认识却不能说没有一定的普遍性。对于三好生(包括班干部)的确定,不少班主任总习惯于自己说了算。在他们看来,学生懂什么,难道老师看中的人不是好学生吗?不应该受到学生们的拥戴吗?

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大声疾呼——请尊重学生的选举权!

尊重学生的选举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在选举的时候,学生庄严地举起右手或交上选票之前,他不能不严肃地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三好”?班上哪些同学才真正值得我敬佩?……教师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思维过程,便是给了学生一次自我教育的机会,学生的是非观念、道德观念正是在这一次次实践(比较、辨别、判断)中逐步形成的。若一切都由教师内定,这些便都不存在了。学生会产生一种依赖思想:反正一切有老师,好与不好当然是老师才有发言权,我们学生总是幼稚的!试想,这样的学生怎么可能建立起高尚而坚定的社会主义道德信念?

尊重学生的选举权,有利于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主人翁责任感。集体主义情操的培养应是中学德育的核心。而班级集体主义教育不应仅仅是纯观念的教育,同时也应该是集体主义行为的训练。班级一切活动都是学生形成集体主义观念的良好途径。其中,让学生对班级建设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对同学作出自己的评价,便是使学生切身体验班级主人的责任感。对三好生、班干部的选举,决不仅仅是让少数学生感到一种荣誉,而是让每一位投票者感到自己对集体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到作为集体主人翁的神圣与自豪!若剥夺了学生的选举权,则无疑是在无声地告诉学生:玩儿去!班里事儿与你有什么相干?这样,教育者平时“苦口婆心”、“语重心长”的集体主义教育便被自己不知不觉地否定了!

尊重学生的选举权,有利于鼓励三好学生、班干部们更好地为同学服务、为同学负责。既然三好生、班干部是由全班大多数同学确定,那么,想当三好生、班干部就应该多为同学服务,接受同学监督。这样产生的三好生、班干部,才会真正受同学们拥戴,而当选者也才真正感到自豪。若学生对三好生、班干部的产生竟无影响力,那么班级舆论实际上是在鼓励虚荣心与投机者:反正只要在教师面前表现乖巧些,就能获得荣誉。这样,我们教育者所深恶痛绝的表里不一、两面三刀、投机取巧、双重人格等现象便很容易产生。

有人也许会问:“照这样看来,班主任就只有一切听命于学生了?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从何体现呢?”

教师的主导作用当然要体现,尊重学生的选举权也决不是“一切听命于学生”。但“主导作用”重在“导”——开导、疏导、引导,而非“一手包办”地“领导”。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主要在平时大量的,各方面的,或理直气壮或潜移默化的教育,这些教育集中到一点,就是要让学生懂得辨别美丑善恶是非的道理,并把这种道理转化为植根于心灵的道德信念。我不否认前面那位班主任所说的他班发生的不正常选举现象出现的可能性,但这恰恰暴露出这位教师平时的教育失误。面对是非颠倒的选举结果,他应做的不应是剥夺学生的选举权(这样实际上是把自己的责任统统推给学生),而是设法造就一个良好的班风。在集体舆论健康的班级里,至少大多数学生的道德评价、是非判断与班主任是一致的。班主任也正因为如此而坦然自若地尊重学生们的选举权。表面上看,教师对学生的选举“放任自流”,而实际上教师已通过平时的教育引导不露痕迹地决定了学生们的正确选择——教育者的理智与艺术正在于此!

至于“让学生选了之后,班主任自己统计选票,作内部调整”的“妙计”,则属于典型的“虚伪的民主”,这不仅是每一位有良心的教育者所不能接受的,更是我们的民主教育所不能容忍的!

伏尔泰说过:“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会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同样,“我不同意你选出的三好生,但我誓死捍卫你的选举权。”为师者,切记切记。

倾听学生的心声

我们先来看两则故事。

故事一: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次访问一名小朋友。

林克菜特问:“你长大后想当什么呀?”

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驾驶员!”

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先跳出去。”

当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

没想到,孩子的两行热泪接着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

于是林克莱特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小孩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

故事二:

一位年轻的妈妈和她4岁的儿子陪着她的父亲一道去春游。儿子口渴了,妈妈从背包里拿出两个苹果,要儿子给外公一个。没想到儿子将苹果拿到手后,在两个苹果上面分别咬了一口。见到孩子这样,母亲心里很不是滋味,平常自己太疏于管教了。

“妈妈!”儿子话刚出口,看见妈妈狠狠地瞪着自己,于是将要说的话咽到肚子里去了。

外公知道孩子这样做一定有他自己的道理,便紧紧抓住孩子的手,笑容满面地问道:“乖孙子,告诉外公,你为什么将两个苹果都要咬上一口?”

孩子两只黑葡萄般的眼睛忽闪忽闪着,满脸童真:“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外公。”

外公笑得更欢了。母亲的眼里隐隐闪烁着泪花。

你听到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了吗?让孩子把话说完,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你会发现孩子是多么的可爱。

所以,你不但要听,而且要学会“倾听”。

可惜,许多人包括教师都做不到这一点。

我们每天都在听,可是不一定在倾听。

听与倾听不同。听是一种生理过程,是“声波在耳膜上的震动和电化脉冲从内耳向大脑中枢听力系统的信号传递”。听是入耳,是一种生理游戏,但不一定入心,别人在说话,你听到了,别人说的话仅仅是一种声波和信号,与马路上的汽车喇叭声,窗外的鸟叫声本质上没有区别。

而倾听则不同,是入耳又入心的生命活动,只有人类才会倾听。倾听是很累人的一种身心两方面的活动。倾听为什么会比较疲劳?是因为倾听必须集中注意力,而且要让听到的内容与自己的认识和知识结构进行比照,并与讲话内容发生冲撞或融合。只有产生冲撞或融合了,听到的才对你有意义。倾听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有意义的活动,当你认为别人的讲话对你有意义,你才不会坐立不安,甚至才会有可能忘记肉身的存在,忘记了疲劳。

学会倾听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倾听是交流的第一技巧。专家指出,在工作中取得成功的人士,他们的成功有八成是依赖于倾听别人说话或让别人倾听;一名成功的教师也是如此,倾听几乎是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不可想象如果没有倾听,教师怎么可能理解他的学生,又怎么教得好书?此外,倾听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姿态,不善倾听,就不太会交到真正的朋友,也不会有家庭关系的融洽,因为有时人们仅仅需要你倾听,倾听就足够了。一个不善于倾听的人,他的人生也许会因此而非常失败。

倾听不仅是一种交往技术,我认为倾听更是一种美德。善于倾听的人身上有一种善良的天性和善解人意的特质,这种力量超出你对别人的道德说教而非常自然地就能赢得人们对你的尊敬和爱戴。

倾听还是一种你个人能力的综合表现,是对你个人的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思考力等等这类智力因素的挑战和训练。

而且倾听还是一种丰富情感的表现。很难想象,一个感情麻木,心灵冷漠的人居然会倾听!倾听是一个逻辑的归纳、综合、演绎的过程,更是一个情感投入的过程。

倾听可以使你的心与智两方面越来越发达,我们没有理由不倾听。

同类推荐
  •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对于主持人而言,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堪称主持人最重要的“武器”。从逻辑层面来研究主持人语言,既将此类研究大大推向深入,同时也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无疑具有开拓意义。此外,主持人队伍曰益壮大,对这一群体的管理也越来越成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既熟悉主持工作又精通管理,还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人来攻克。
  • 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这本《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所选说课稿均为实践型说课,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水平,重在教学思路的启发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针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参考价值和实用性;所选说课稿多数是全国各省市说课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充分体现了各地最新教研教改方向,作者都是新课标教改的试验者和开拓者,引领着课堂教学的革新、潮流;所选说课稿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各有所长;所选说课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素质、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 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教育创新

    校长新锐领导力丛书-校长的教育创新

    校长的领导力,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校长的领导力渗透在学校管理的每一个地方,有时既是有形的,有时又是无形的。这种领导力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现在,还可以延续到将来。
  • 公民道德要遵守

    公民道德要遵守

    所谓道德,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对实践活动过程中必然产生和形成的人际关系、利益分配、法律制度和思想行为等进行价值判断、价值追求、价值选择、价值实现的总和,是人们行为活动的规范或行为的准则,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 做整个的校长

    做整个的校长

    《做整个的校长》是作者从事校长工作一年多以来的工作总结和人生体悟,包括励志演讲、学习思考、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家校共建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孩子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具体到一所学校,初中三年的学校教育虽然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却马虎不得。需要注意的是,过程里面虽然有主有次,但没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如果说清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而你仅仅选择了重要的,可能在你今后的人生过程中永远不可能有机会回头弥补丢掉的东西,就像柏拉图走过整个麦田也没有摘到象征爱情的最大、最饱满的麦穗一样。
热门推荐
  • 网游之仙武凌云

    网游之仙武凌云

    我……在哪?这是异界……还是游戏……不管那么多,猪突猛进最重要!看,是那个榜一高手啊!又帅又高冷>_<!我去!不要这么多人看我啊,我有社恐啊!离我远点!
  • 多元宇宙生存指南

    多元宇宙生存指南

    带着功法、系统闯荡异界的太弱了,支撑着祝余生存在危险的多元宇宙里闯荡的是,他背后有整整一个世界。
  • 花树下的少年

    花树下的少年

    校园的天空是梦一般的蓝色,操坪葱葱盈盈地把绿铺展开。风裹着阳光游走,象打着节拍――它经过时,槐树花便在空中漫天飞舞,象翻滚的云层。花瓣雨随之落下。
  • 红白机天王纵横异界

    红白机天王纵横异界

    酷爱红白机游戏的高中生李逸,在一次偶然游戏时……主角却是阴差阳错地穿越到了另外一个名为游民大陆的世界,从而开始了自己的异界争霸之旅。本书力量成长体系:业余、大手、高手、准职业、职业、骨灰、天才。另有王、帝、尊、神四个超段位等级。
  • 赤鹤

    赤鹤

    “你好”校园里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相遇了。在互相凝望的时候,男生呆了,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像那个人?男生冒了一身冷汗,他面色苍白,心“怦怦”直跳。女生的那声“你好”打破了这尴尬的局面,男生反映了过来,并没有停留太久,他擦擦汗,侧身而过:天啊,太不可思议了!想一想,为什么平时那么骄傲的他会这样?为什么平时那么冷酷那么镇定的他会闹这种笑话?男生在和她擦肩而过时嘴里不由自主地嘣出一句:“妈妈?”女生没有反应,只是甩给他一个背影,然后向教学楼走去,渐行渐远,这时男生走了过去一把拉住她……
  • 回到明朝当姑爷

    回到明朝当姑爷

    于小川在一次旅行中不慎跌入山崖,醒来之后竟发现自己穿越到了明朝,并成为一名落魄秀才,弘治元年,孝宗即位,天下纷乱,狼烟四起,民不聊生,而于小川又如何以赘婿的身份立足于明朝,又如何扭转乱世格局?请看回到明朝当姑爷。
  • 一两江湖之绝顶

    一两江湖之绝顶

    谁说要银子?”他慢慢地放马走到她身边,从她手里拿过缰绳,百里无双看着他,不知他要干什么。“我记得有人请我赴诊的时候,曾经说过,无论我要什么,都可以。”他骑在马上,一手拢着自己的缰绳,一手牵着她的缰绳,头已经回过去,她只看到他一头长发水似的披在后背,白衣蓝袍就如此时的蓝天白云,他的话一字字落在她的耳朵里“现在我要这匹马,还有这马上的人。娑定城的大小姐,应该不会食言吧?”
  • 曜尊

    曜尊

    遭遇背叛,一朝跌下云端;起于微末,一夕乘风破浪;结好友,收死忠,纳美妻,开创无上功业!知晓身世,一家终会团圆;肩负使命,一世万事可期;杀小人,戮敌手,夺造化,成就不灭神尊!
  • 一家人的幽默日子

    一家人的幽默日子

    一家人是由全家人组成的一个家庭,他们美好而幽默。
  • 魔法师洛澜

    魔法师洛澜

    从小开始,洛澜就面临一个选择,是做一个被人认为是罪恶的黑暗系天才,还是做一个被人鄙视的植物系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