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9600000023

第23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

木村久一,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是日本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又是日本百科全书《大百科事典》的最早编撰者。他一生致力于儿童早期教育与智力开发研究,日本皇室在给他授勋时盛赞道:木村先生成功提升了一代日本国民的素质。

木村久一著作颇丰,其《早期教育与天才》是他最有影响力的经典著作,曾在日本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早期教育风暴。这本书也是最早、最完全、最详尽的早期教育理论集大成之书,近一个世纪以来,被教育学界奉为家庭教育“圣经”,一代又一代的人从中受益。至今,它仍极具实效性,是父母们的教育子女的首选著作。

书中讲到穆勒、歌德等成就了丰功伟业的天才人物,但他们并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早期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孩子越接近0岁潜在能力就越大,而且孩子的潜能的发展呈现递减规律。他打了一个比方,假如生下来具有100分潜能的孩子,如果从刚一出生就开始对他进行合理的教育,坚持下去,他就可以成为具有100分能力的人;若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公认的很优秀的教育,他也只能成为具有80分能力的人;若从10岁开始教育,他就只能成为具有60分能力的人了。也就是说,教育开始得越晚,孩子最终所能发挥出来的潜能就越少,这就是潜能递减规律。

对此,教育家沃辛斯基说儿童的语言天赋在六七岁时开始枯竭,各种资质会慢慢地退化,孩子的语言才能在接近8岁时就开始渐渐消失了。著名指挥家雷欧波特?斯德多夫斯基说孩子们的音乐才能在1岁零5个月时出现,大约在8岁时结束。孩子的文学才能、绘画才能也如此。大量的事实证明了木村的结论,即孩子越接近0岁潜在能力就越大,如果能牢牢抓住这个关键时机给予其适当的教育,那孩子们的潜能将会全面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

但是,如何开展早期教育,也是困扰我们年轻父母许久的一个问题。对此,木村在书中建议,要遵循儿童的天性,选择孩子们最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教育,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开启儿童的智慧是最有效的。在他看来,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他说:“制造凡人的方法是极为简单的,那就是不让孩子热衷于某一事物,只这一点就够了。对任何事物都不着迷,都不感兴趣,这就是凡人的特征。”但是,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天才。

【智慧心语】

兴趣是一个人探究事物和从事活动的一种认识倾向。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只有在我们对某事物感兴趣时,才会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对该事物观察敏锐、记忆牢固、思维活跃。兴趣可以使人沉醉,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兴趣可以引导人发觉自身潜力,甚至超越能力极限。

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这无可厚非,但是,不能盲目地寄予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英国数学家麦克斯韦童年时,父亲有心将他培养成画家,可麦克斯韦满纸画的却是几何图形。从此,父亲因势利导,培养他学习数学,使他逐步走进了神圣的数学殿堂,成为一名伟大的数学家。倘若麦克斯韦的父亲一味地按自己设计的模式培养他,那么,美术界可能多了一位名不见经的画家,而数学领域却少了一名伟大的数学家。

我们家长们不能完全按照自己心中的“蓝图”塑造孩子。孩子生下来是带有某种气质倾向和个人风格的,而不完全是一张“白纸”,可以画什么成什么。麦克斯韦的父亲能放下自己原有的期望,在充分了解孩子之后,正确地引导和培养他的兴趣,促使麦克斯韦成才。正如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光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

孩子有这方面的兴趣,我们家长在这方面多多引导,促进他脱颖而出。要做到这一点,家长真要彻底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和观念。要知道,一个人在学校里表面上的成绩,以及较高的名次,都是靠不住的,唯一的要点是你对于你所学的是否心里真正觉得很喜欢,是否真有浓厚的兴趣。“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明白这一点,我们的家庭教育就能事倍功半,而不至于苦到孩子,累及父母,最终还不能获得好的反馈。

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都应起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亚里士多德

【学海泛舟】

亚里士多德,师从柏拉图,在柏拉图的学园中,他表现最为出色,被柏拉图称之为“学园之灵”。不过,亚里士多德有一句话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足以表明,他是一位不崇拜权威,在学术上有着自己的想法,勤于钻研,善于发问。在学院期间,亚里士多德就在思想上跟老师有了分歧。他曾经隐喻地说过:“智慧不会随柏拉图一起死亡。”当柏拉图到了晚年,他们师生间的分歧更大了,经常发生争吵。

亚里士多德说:“哲学起源于好奇。”诚然,好奇心能引起我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当人们在月光下仰望星空,在阳光下凝视大海之时,无不产生一种好奇、惊诧之感。哲学家为此而思索人生的真谛,科学家由此而探究宇宙的奥秘,文学家因此而展示生命的美丽,演说家就此引发出隽永的谈锋。学子、听者由好奇而踏入科学之门,由好思而“净化灵魂”。

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不论现在还是最初,人都是由于好奇而开始哲学思考的,开始是对身边所不懂的东西感到奇怪,继而逐步前进,对更大的事情发生疑问。一个感到疑难和好奇的人,便觉得自己无知,人们会为了摆脱无知而追去真理。

他个人的治学生涯也印证着“探索源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正是他对于未知世界的惊异,激发了他无穷的求知欲望。在他的治学生涯中,他不断地把探索的光芒探向科学的未知领域,不断探求新的知识,从不满足已有的结论,哪怕是真理性的结论,他也乐于以更新的事实来说明之。列宁这样评价他:“亚里士多德的哲学里有活生生的东西,他在寻求,在探索。”

【智慧心语】

求知的基本动力莫过于好奇心。杨振宁在中央电视台接受采访时被问到:“作为一个中等教育工作者,我希望我的学生将来能够成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当学生刚刚接触物理的时候,您觉得培养他什么方面的能力或者说品质是最重要的?”杨振宁回答说:“我想所有的科学研究最基本的动力是好奇心,一个完全没有好奇心的研究的人,不容易做出来最有成绩的东西。我觉得应该鼓励年轻人兴趣广一点。”

瓦特是世界上公认的发明家。他发明了蒸汽机,被世人称为“蒸汽机之父”。但他的发明创造就是源自于对一件生活小事的惊异。

一天,瓦特在厨房里看到奶奶正在烧水。水开了之后发出“哧哧”的声音,他发现壶盖不知为什么就被顶了起来。他好奇地问奶奶:“奶奶,是什么东西把壶盖顶起来了?”奶奶笑着说:“是水蒸气呀。水开了,壶盖就会被水蒸气顶起来了。”小瓦特很不相信地说:“水蒸气能有这么大的力量?一定是壶里有小动物把它顶起来的。”说着就过去把壶盖拿下来看了又看,但是里面除了水还是水,其它什么东西也没有。

奶奶说:“怎么样?我说的对不对?”可是瓦特还是不服气,又把壶盖拿下来,观看了半天,里面还是没有“小动物”出现,这使他有些失望。瓦特仍然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又追问道:“为什么只有水开了,壶盖才会被顶起来呢?”瓦特的父亲很喜欢瓦特这样寻根问底,他告诉瓦特,蒸汽是有很大力量的。父亲让瓦特仔细观察,看看蒸汽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从这以后,小瓦特像中了魔一样,常常盯着烧水壶,一看就是大半天。瓦特常常想:“壶盖是被水蒸气推动而上下跳动的。既然一壶开水能够推动一个壶盖,那么用更多的开水,不就可以产生更多的水蒸气,推动更重的东西了吗?”

长大后,瓦特常常一边喝着茶,一边看着那一动一动的壶盖。想起小时候和奶奶的对话,瓦特心里充满了期望:蒸汽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我一定要利用这股神奇的力量发明一个机器。在瓦特的不懈努力下,他终于发明了蒸汽机,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蒸汽机时代”。

试想一下,如果瓦特的父亲不能正确地引导瓦特的好奇心,不能珍惜孩子的好奇心,而只是说:“你这小孩,别再钻牛角尖了。”“我忙着呢,不知道,你就不能乖乖地做正经事吗?”“别再追根究底了,就是这样的,没什么原因。”……等等一些不耐烦的、嘲讽的话语,瓦特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可能就会因此而受到巨大的创伤,这个世界也许就少了一位发明家,人类文明进展可能就要推迟许多年。

每个孩子小时候都会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常会对你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是孩子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的表现,如果你对孩子置之不理,孩子的求知欲就会泯灭。相反,如果你能热情对待孩子的提问引导孩子去认识,去探索,并引发更多的问题,那么孩子就会激发起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欲求,养成勤奋和刻苦学习的习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学海泛舟】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学习有三种不同的境界:知道——喜欢——乐在其中。“知道”偏重理性,你是你,我是我,只是被动学习知识,不能把握自如。因此,“知之”只是最初级的层次。要使学习变得有吸引力,还必须要引起主体的情感反应。“喜欢”则触及情感,代表了个人的志趣,只要发自内心地喜欢,就能积极地投入学习,持之以恒,卓然有成。但是不喜欢就容易放弃,过于率性而为,因此,“好之”也仅仅是次级境界,远远不够。要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享受,就必须要提升至“乐之”,“乐在其中”才是学习的最佳境界,“乐之者”学习起来非常“投入”,几乎“陶醉”,丝毫不感觉疲累。

正是孔子“乐学”的治学境界,使得他在带弟子周游列国期间,留下不少勤学好问的佳话。对他而言,处处是学习之处,时时是学习之时,事事是学习之事。

有一次,孔子有机会进入鲁国的太庙。太庙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里面陈列着许多文物古器,还常举行祭祀活动,在这里,可以了解历史和有关的典章制度。孔子进太庙后,就下功夫认真地进行考察,对每一件不明白的事,都向别人请教。从庙里陈列的件件文物古器到举行仪式时伴奏的音乐,样样都要找人问个究竟。活动结束后,他还拉住别人的衣袖,继续问一些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他这样做,曾被人看不起。有人说:“谁说这个年轻人懂得礼呢?他跑进太庙,什么是都要问。”孔子听了说:“不懂就问,这就是礼啊!”

孔子的一生,实现了治学与人生完美相融。在他的治学思想中,行万里路,也如读万卷书,因为人生就是一本永远读不透的巨著。

【智慧心语】

林肯说:“好学不倦者,必成天才。”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加上不懈的努力,就能成就未来。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天夜里,他提着灯笼,蹲在田野里,观看蜈蚣怎样产卵,一连看了好几个小时,他忽然感到周围越来越亮,抬头一看,原来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还有一次,法布尔爬到一棵树上,聚精会神地观看蜣螂的活动。突然他听到大树下有人大喊“抓住他,抓住这个小偷!”这才使他大吃一惊——原来人们竟把他当作小偷!

法布尔为什么对昆虫的观察研究如此入迷?因为他对昆虫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总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的。法布尔从小对昆虫活动产生了兴趣,激发了他终身研究昆虫的志趣,写下了巨著《昆虫记》,共十卷,对昆虫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能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以赴地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仅仅由于强制而求知,则味同嚼蜡,苦不堪言。

古人所谓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实则不然,学习不应只是苦役,苦学是不可能学有所成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只有当一个人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大脑神经才能活跃起来,才能得到更好的学习成果。

有人说,假如把幸福比作天堂,那么能往天堂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乐学。假如把痛苦比作地狱,那么通向地狱的路也只有一条,那就是厌学。

同类推荐
  • 名人微博精选

    名人微博精选

    本书从徐小平、王永、王育琨、王金阳等四位名人的两万余条新浪微博中精选出八百余条,他们微博的内容涵盖了心得感悟、生活态度和社会观察等方面,从他们的微博中可以看到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探讨。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本书的编者还围绕每个主题还辅以编者手记一篇,使每章的内容更加突出,读者更容易阅读。
  • 一生的成功励志书——激励成长

    一生的成功励志书——激励成长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俞敏洪写给迷茫不安的年轻人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俞敏洪写给迷茫不安的年轻人

    本书就是这些记录文字的呈现。全书精选了104篇文章,针对当下年轻人面临的一系列困扰,按青春、理想、心态、亲情、友情、人生、教育等主题,呈现出他对世界的看法和态度。在这个充斥着不安感的浮躁社会,给年轻人内心坚强的力量,让每个人思考应该怎样更积极地度过人生。
  • 成大事必藏于心的9种真经

    成大事必藏于心的9种真经

    一个已经借到强大智能的人,在追求成大事的道路上,还应学会“隐藏才智”。因为,在未得势时,若锋芒太露,则易遭到攻击。在得势时若锋芒太露,也易脱离大众,成为孤家寡人。谁都不期望别人太耀眼,你太夺目,其他人就会更黯淡无光,就会变得更加自卑。因此,在人生道路上,一定要学会掩藏自己的才智。
  • 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世界名人成才故事)

    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青少年,远胜于一切教育。”为此,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编成了《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外交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海军日记

    海军日记

    为了纪念陪伴我两年的舰娘......说白了就是一个少年带着一群妹子打怪兽的故事......
  • 炽情黑帝:霸宠小娇妻

    炽情黑帝:霸宠小娇妻

    十年前,调皮捣蛋,骑着白虎威风凛凛,天之骄女不过如此。十年后,学成归来的她拥有的不仅仅是倾国倾城的貌,更有绝世武功和同样捣蛋的恶劣性格。然而,那颗坚硬如石的心在什么时候被那个黑暗中的魅惑少年所蛊惑?从此,生死相随……
  • 是偶遇

    是偶遇

    每个故事的发生源起于相遇,偶然的相遇勾起一段淡淡的回忆,没有波澜就是波澜,没有结局就是结局。
  • 问鼎武途

    问鼎武途

    在地球,拥有主角光环的莫凡在即将达到人生巅峰时却稀里糊涂来到了平行世界,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爬,破开一个又一个迷雾,有尔虞我诈,有权谋算计,也曾有面对绝对力量的无力,但老话说得好,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 早安,老公大人

    早安,老公大人

    她遭遇倾心多年的男友背叛,被当做交易筹码,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了陌生人。她借此报复,一步错步步错。他腹黑霸道蛮不讲理,对待小人睚眦必报,真实身份无人得知。她不甘示弱步步为营,却还是难守真心坠入情网。他把她绑在身边,给尽女人最想要的东西,甚至替她找好男人。她以为爱上他覆水难收,却不想最致命的危险正悄悄靠近……
  • 铁血毒相

    铁血毒相

    少小怀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千古一相功名就,奈何朝野恶名扬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提笔便是血流成河,几个男儿不温柔,书生上马斩敌酋,回首凝望平生事,刹那温柔几时休。且看徐童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权倾朝野而朝不忌,功高盖主而主不疑。
  • 人生绝不能走错的9步棋

    人生绝不能走错的9步棋

    人生犹如下棋。高者能顾大局,谋大势,不以一子一地为重,以最终赢棋为目标;低手则寸土必争,结果辛辛苦苦地屡犯错误,以失败告终。在棋盘廝杀,棋子总是愈下愈少,人生总是愈来愈短,于是早时落错了子,后来都要加倍苦恼地应付。所幸者,人生的棋局,虽也是“起手无回”,观棋的人,却不必“观棋不语”,于是生命中,总有那么几个参谋,常助己开创美好的局面。
  • 武破万障

    武破万障

    武魄大陆,成千上万个国家在此。一个小国--雾水帝国的二王子。意外的得到了机会进入宗门......
  • 记以重拾者

    记以重拾者

    生活里那么多的故事,都会随着年龄逐渐淡去,我们能做的就是记录,有人说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
  • 老李讲鬼故事

    老李讲鬼故事

    如果有一天不更了,那作者本人可能已经被自己吓死了,经常想在深更半夜写鬼故事,想象着窗外有个东西在默默地注视着自己,感觉只有在这种情景下才能写出好的鬼故事,如果自己看了都觉得可笑的话,还不如不写。本文主要目的练文笔,如感觉有不合之处请多多指教,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