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39600000043

第43章 平衡理智与情感(1)

我们对于情感的理解愈多,则我们愈能控制情感,而心灵感受情感的痛苦也愈少。——斯宾诺莎

【学海泛舟】

斯宾诺莎,被誉为伟大哲学家当中人格最高尚、性情最温厚可亲的。他的专著《伦理学》最末两卷分别以《论人的奴役或情感的力量》和《论理智的力量或人的自由》为题,论述了理智与情感的关系。

斯宾诺莎和苏格拉底、柏拉图一样,相信一切不正当行为都是由于知识上的错误或者无知。适当认识个人环境的人,他的行动和作风就要英明得当,遇到对旁人来说算是不幸的事,他甚至还会觉得快乐。他看重理智在一个人的生活中的地位。但并不反对所有的感情。他只反对“炽情”这种情感,也就是让我们自己显得在外界力量之下处于被动状态的那些情感,由不适当的观念所产生的情感。他认为,炽热的情感惑乱了我们的心,蒙蔽住我们对整体的理智见识。不同人的炽情可能爱、憎、恐惧等冲突,但是遵从理性过生活的人们会和谐共处。

他认为,理解一切事物都是必然的,这可以帮助精神得到控制情感的力量。通俗来讲,“我们对于情感的理解愈多,则我们愈能控制情感,而心灵感受情感的痛苦也愈少。”并且,“某个情感是炽情,不过我们对它一旦形成清晰、判然的观念,它就不再是炽情。”“凡清晰、判然地理解自己和自己的情感者,爱神;愈理解自己和自己的情感,愈爱神。”由这个命题,我们初次接触到“对神的理智爱”,所谓智慧便是这种爱。对神的理智爱就是思维与情感的合一。这里的神,并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而更多地是指“永恒的真理”。在斯宾诺莎的伦理思想中,我们对所遭遇的事物每增加一分理解,就会多一分理智爱。这也是“矫治各种情感的全部方剂”。

【智慧心语】

毋庸置疑,情绪的能量十分强大,但是它毕竟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有正情感,又有负情感;既有正效能,又有负效能。我们常说:不要做情感的奴隶,要做情感的主人。用意就是要使情感服从理智,因为“理智是一切力量中最强大的力量。”有理智的人就是意志坚强的人,能够当行则行,当止则止;能够很好地控制情感,做情感的主人。我们应该尊重个人的情绪情感,但事事不可以情绪为向导,要以理智为向导,在合理的认识后所产生的情感,才有积极的效能。这就需要我们传授给孩子们恰如其分的情绪管理之道。

孩子的理智能力发展尚不成熟,他们更多地表现为“任性、自我中心、情绪化”,时不时地发“小脾气”也是常见的事情。只要这种情况没有超过可接受的程度,就不需要特别地加以“控制”或“教训”。视而不见的冷处理办法反而比较有效。孩子的任性一旦得不到大人的关注,就会逐渐变得“乖巧”,他会发现,原来发脾气不能吸引大人的注意,从而在心里感到这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只要父母一贯以平淡的心态处理孩子的“小性子”,孩子的脾气就可以在这种冷处理情境下越来越小。

其次,情绪是一种自然现象,要调控,而不是绝对地控制或抑制。因此,应尽量做到使孩子在合理范围内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孩子能够充分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正是孩子心理基本健康的标志。但是,在孩子的大脑里,还是情绪占了上风,很难恰如其分地处理好情绪与理智的关系,他的情绪表达方式难免会有所偏颇,有时会发生对自己和他人都不利的情绪过激现象,例如孩子因发脾气与别的孩子争吵打架,可能伤着自己和对方;或者脾气上来撞头捶胸、摔砸物品等都是不合情理的。遇到这些情况时,父母不应视而不见,而要采取一致意见进行严厉制止,让孩子知道发泄情绪也应有一定的界限,并进一步明确情绪表达的界限,那就是不能伤害自己或损害他人的利益,也不能损害物品。孩子长大一些时,则尽量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告诉他遇到问题时要讲道理,说原因,而不要动不动就乱闹、发脾气。

此外,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要特别关注影响孩子心情的重要事件,要对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做出敏感的反应。我们知道,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这些不如意的事情都可能影响我们的情绪,尤其是遭受挫折和失败的时候,我们都会变得非常沮丧、抑郁,孩子们亦如此。例如,比较要求上进的孩子,可能会由于一次考试成绩理想而感到很失败,他们怕同学老师的嘲讽,更怕家长们的责怪,因此抑郁寡欢、形单影只。父母要注意到孩子言行上的细微转变,并且了解这种转变的原由,才能对他们做恰当的情绪疏导,帮助孩子更为理性地认识产生情绪的外界事物。以上述孩子为例,如果孩子认识到成败乃兵家常事,成功有时,失败有时,认真求学的过程最为重要,那么,他随考试成绩好坏而产生的情绪波动就不会过于激烈了。

最后,要使孩子很好地处理个人情绪与情感,父母自身的榜样作用尤其重要。如果父母平时对待孩子就很粗暴,一旦遇上不顺心的事情,就训斥孩子,大吼大叫。那么,孩子就会以为“大吼大叫”是宣泄自己内心不满的方式,于是养成同样粗暴的情绪表达方法。相反,如果父母无以文明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情绪,比如,在父母双方产生冲突时,在孩子面前采用对话沟通的方式来缓和彼此的情绪,那么,孩子在将来就会更懂得对话沟通在处理情绪方面的价值。

过分冷静的思考而缺乏感情的冲动,必然使人的心理变态。——瓦西列夫

【学海泛舟】

一定的事物引起相应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有喜事就开心,遇上挫折就表现不快,这都是自然的状态。相反,一如瓦西列夫说说,过分冷静的思考而缺乏感情的冲动,必然使人的心理变态。喜怒哀乐应是生活中常有之事。

美国精神病学家埃里克·伯恩(EricBerne1910-1970)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了一种治疗理论,我们称之为“交互作用分析(TA)”这个理论学派认为,自我有三幅面孔:

儿童我——本能的、依赖性的、创造性的或逆反性的“我”。率真而富有创造性,能够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常常感情用事、任性、自我中心。

成人我——表现出理性、精于计算、尊重事实和非感性的行为。

父母我——表现出保护、控制、呵护、批评或指导倾向。他们会照搬政策和标准,发表类似如下的意见:“你知道这是规则,规则必须遵守。”或者相反,过于操心,有一种抑制不住的保护子女和帮助他人的需要,出于“我这是为你好……”的心理,常常介入别人的生活,替别人做决定。

过分冷静的思考的人就属于“成人我”或“父母我”过度发展,从而抑制了“儿童我”的存在。很多心理障碍,比如强迫型人格障碍,就属于过分地发展了“成人我”与“父母我”,以至于他的生活没有任何活力,我们甚至感受不到他的情绪变化,从而出现了心理异常。真正的心理健康,就是这三种自我在一个人身上和谐地相处。既保留有童心,哭也有时,笑也有时;又有现实感和责任感。过分冷静的思考的人所要做的就是,还“儿童我”一个应有的位置,从而释放循规蹈矩的成人生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品味到生活的趣味,满足自我各方面的需求。

【智慧心语】

佛经中有“悲智双运”的说法。智是上求菩提的智慧,智慧梵语是般若,佛经云:“般若是诸佛母,诸佛自般若出。”悲是下化众生的悲愿。悲愿,即是慈悲之愿。

悲与智,其实就是指我们的感情与理智。人有七情六欲。七情是喜、怒、哀、惧,爱、恶、欲,是我们各种情绪的变化;六欲是指色欲、形貌欲、姿态欲、言语声音欲、细滑欲、人想欲。这本来是指凡夫对异性所具的六种欲望,但与七情合在一起,通俗化了以后,就泛指人类的种种感情与欲望了。中国古语:“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佛经中:“众生皆依食住”,“众生以淫欲而正其性命”,全是为人的基本需要。

因此,感情冲动是自然的,倘若过于抑制自己本能的情绪情感,过于追求完美和秩序性,过于循规蹈矩、求全责备、冷酷严格,就容易导致精神异常紧张,从而发生神经症状。不过可以通过一些办法来消除这种精神上的紧张,让你过上一种张弛有度的健康生活。主要办法如下:

第一,顺应自然法。

习惯于用过于理智的思维来问题的个体,过分地压抑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欲望,因此,他们最需要做的就是适时地释放精神压力,让自己以不费力的状态去处理日常的工作与生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苛求自己,顺其自然,事情是怎么样就怎么样,放下脑子里的条条框框,放下完美情结。既要努力避免犯错误,也要懂得接受不可避免的错误和不完美。将注意力集中在不断地进步上,完美自会水到渠成。

夸张法。患者可以对自己过于冷静的思考方式进行戏剧性的夸张,使其达到荒诞透顶的程度,以致自己也感到可笑、无聊,由此消除自己过分冷酷无情的表现,最终达到理性与感性的平衡。

第二,活动法。

过分冷静思考的个体往往生活比较呆板,如果平时多参加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和集体活动,最好是一些冒险和富有刺激性的探险活动,尝试用感性的内心而不是理智的大脑去发掘生活趣味,就能够使自己变得活泼、有趣,实现理智与感性和谐发展。

第三,自我暗示法。

比如,常常对自己说:“我要跟随自己的感受”、“我要随和一点,融入团队生活”、“偶尔冒险犯错误,也是一种有趣的体验”……等等,这种自我暗示的方法能够使个体更注重感性体验,更贴近生活本真的状态。

所有的感情在本性上都是好的,我们应当避免的只是对它们的误用或滥用。——笛卡儿

【学海泛舟】

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这样一句话:“笛卡儿,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第一个为人类争取并保证理性权利的人。”笛卡尔在《心灵的感情》中写道:“一个人为感情所支配,行为便没有自主之权。”而没有自主行为能力的人,自然是要犯错误了,特别是这个人恰好位高权重时,就会给国家、社会带来不幸。因此,虽然所有的感情在本性上都是好的,但有史以来都有因感情而误事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听到“感情用事”如何坏事,也常见到徇私舞弊,任人唯亲,或滥用职权提拔亲人等等由情感所产生的社会不公正现象,这些正是感情扭曲了一个人判断能力、蒙蔽了人的理智的实例。所以我们应当避免对感情的误用或滥用。

不过,人类的感性与理智往往难以两全,也难以达到和谐的平衡。要么是感情蒙蔽了理智,要么是理智脱离了感情。感情对于事物的认识既不可靠又不稳定,然而,只有理智没有情感,又有失人性的光辉。这正如雨果说的,“逻辑只是理智,感情往往是良心;前者是从人类本身来的,后者是天上来的。”因此,最理想的态度应该是:在理智允许的基础上,做到通情达理、有情有义。这也是保全感情的善意和理智的思考的最佳办法。也就是说,我们在认知事物时,应谨慎地基于理智,辅以情感,努力使感情的亲疏远近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发挥正面的作用。

【智慧心语】

感情是冲动的野马,而理智如马头上的缰绳。感情如足,只知奔走;理智如目,指示正路。只有理智而没有感情,不免失之于冷酷;只有感情而没有理智,便成了一个横冲直撞的疯癫汉。所以,情与理,如鸟之双翼,如车之两轮,相辅相承,缺一不可。柏拉图曾把理智比作御者,把感情比作野马。善御的人可以使野马贴服就范,操纵自如;但马性暴烈,不善御者则不免理欲失衡,发生种种冲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上,常有理智与感情冲突的情况。理智上认为理所当然的事,而感情上或由于积习,或蔽于私欲,而不愿去做;而感情上非常想做的事,理智却又认为不该这么做。亲戚朋友间有急难上门求助,理智上认为应该伸出援手,感情上又不愿受牵累;在路上检到一包钞票,理智上认为应该送到警察局,感情上却想四下无人,何不自己装起来。

然而,我们最难以对付的,恐怕是情感。因为情感是不会消失的,我们每个人都有情感,却又不能完全依靠它们。虽然感情并不无恶意,但完全依靠情感生活的人,必然是没有原则的人,也很有可能要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为情感常迫使我们草率急促。它们告诉我们不得不去做一件事,而且必须立刻就做!但是理智却告诉我们要等到完全清楚我们该怎么做,且什么时候去做,才能付诸行动;理智告诉我们,要懂得等待,要以旁观者的角度冷静地考虑当时的处境,而不是凭着感觉就做决定。

幸福与其说是用任何其他方法,不如说是用情感的这种敏感性来达到的。——休谟

【学海泛舟】

同类推荐
  • 小视角大意境

    小视角大意境

    只有新视角,才不会落入俗套。每一种事物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视角一变,往往会呈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全新意境。多样的视角,多样的理解。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是半杯水,悲观者在哀叹“只有半杯水”,乐观者却欢呼“还有半杯水”。一张白纸上有一黑点,有的人看到的是一张白纸,有的人只看到那个黑点。一个人只能站在一个位置,一个视角只能见一方风景,体味一处意境。不同的只是,人的人站得高看得远,人的人站和低看得近。多样的方法,多样的答案。看待问题的角度、深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迥然不同。解决问题的目标可能一样,但解决的过程和方法则千差万别。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 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

    《不抱怨的世界》是一本震惊世界的心灵励志书,它用一只手环向我们传递了“抱怨不如改变”的生活理念,据不完全统计,该书上市不到一个月,就有600万人参与了“不抱怨”活动,并迅速蔓延到全球80多个国家。在美国《时代周刊》与《纽约时报》联合美国NBC电视台发起的“影响你一生最重要的一本书”投票中,它仅次于《圣经》。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推荐这本书时说:没有人能拒绝这样一本书,除非你拒绝所有的书。
  • 智联谐趣(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智联谐趣(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古往今来,那些脍炙人口的对联里不乏这样的例子:它们蕴含了人们的智慧和机敏,又于机敏中见诙谐,蕴意丰富,用词巧妙,语言文化史上的宝贵财富。这本书讲的就是产生这些妙对的著名的背景故事,有:乾隆留步金山寺、妙对六榕寺、小文玉巧联解姓等,除了介绍这些经典故事,书中还汇集了许多诗句中的妙联佳对,让读者饱览无余。
  • 周易教给我们的人际关系学

    周易教给我们的人际关系学

    易学的本质不是玄学,而是人学,它研究的是人类如何自处,如何与世界万物相处,以及人类互相之间又如何相处的道理。从阴阳两仪、六十四卦中,我们可以学会最有价值、最有境界的人际关系学。
  • 青少年成才攻略-抓住身边的机会

    青少年成才攻略-抓住身边的机会

    本书围绕抓紧机会这个主题,通过与之有关的小故事来启发广大青少年朋友正确认识抓紧机会的重要性。
热门推荐
  • 锦年不利

    锦年不利

    轻松版简介这是一个悲剧的间谍踢到铁板的故事......这年头搬砖怕砸脚,上街怕切糕,而间谍更是个高危行业.她是组织里排的上号的美人间谍,福利好、待遇高,原因不在于她的专业能力,而在于她的后门很厚实...人人羡慕她有个好后台,有个好师傅是组织的大Boos,但谁知道那家伙冷淡刻薄得让你恨不得去死==!文艺版简介行在黑色钢丝上,前路崎岖笑叹长,飞蛾扑火,谁愿纵火殇。回望曾过羊肠道,流年沥沥,风过无疮...明媚羞涩的少女是她,无情残酷的狡诈女人是她,她是最完美的ET间谍,一身为蝶,蝶蜕高翔。
  • 风行神纪

    风行神纪

    一个女神的成长史,一个女孩的成长史。黑暗与光明的交织,神性与人性的碰撞。
  • 凌天武帝

    凌天武帝

    出生卑微的平凡少年秦楠饱受欺辱,却在偶然间得到来自天外的神秘眼珠,从此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袤无垠天华大陆,万族林立,群雄并起,神祗恶魔,远古凶兽,天才妖孽,并立争辉!在如此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秦楠如何从一卑微平庸的少年,步步生莲,踏登天武道,铸万载春秋,成凌天武帝!
  • 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

    塞万提斯(1547-1616),西班牙小说家、戏剧家、诗人。创作了大量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观念的作品,包括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长篇小说《堂吉词德》。他对小说艺术进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开拓,被狄更斯、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誉为现代小说之父。本书作者陈凯先为南京大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教授。他依据丰富的外文资料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以独特的学术视角和个人体验,结合本人和学术界塞万提斯研究的最新成果,对塞万提斯的生平及创作进行全面而精辟的叙述和评论,布局匀整,文字清新,充分展示了塞万提斯及其创作的巨大魅力和深远意义。
  • 英雄联盟之王牌替补

    英雄联盟之王牌替补

    他自封”人机狂魔“,常年混迹人机与自定义。可是一张王牌却改变了他的命运,替补又怎样?同样能carry全场!给他一个位置,他能撬动整个召唤师峡谷!书友群:414526501欢迎加入!
  • 南宋风烟路

    南宋风烟路

    辛弃疾的词,没有后半阙;岳武穆的兵,不退朱仙镇;徐天骄的箭,守关无一败;林胜南的刀,攻城万里血;燕落秋的美,看脸也看腿;凤箫吟的胆,逆天她都敢!(群号:644832096,验证消息需与小说相关)
  • 蛇女与狼人

    蛇女与狼人

    她:是一个嗜血成性的蛇女,每月15日,她就会从一个倾城的美女蜕变成巨蛇,吸取人血,以便达到身体需求。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狼人,也成半兽人,他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却无法继承。因受栽赃案,父母双双入狱,顿时家破人亡。蛇女和狼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相爱了,但在舜天最大的势力集团徐泰,后因遭手下涂青山暗算,几乎全家全遭毒手。涂青山练成无人能及的雪莲宝典,蜕变成不男不女的异人,他因曾怀疑冷家杀害家父,于是与冷家势不两立,两个极大的势力集团的恩怨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 海神朝歌

    海神朝歌

    你厌倦了吗?你疲惫了吗?你无所事事吗?超越所谓的科学,超越历史,超越现在人类的认知!你期待吗?超级科幻巨作《海神朝歌》欢迎你!!!(文笔略稚嫩,不定期修改升华)
  •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是我国明代大科学家宋应星(1587—1663年)的代表作,初版于崇祯十年(1637年),是作者任江西分宜教谕时(1634—1638年)撰写成的,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工农业生产技术百科全书。
  • 清疯徐来

    清疯徐来

    本来小说标签不太想用“玩世不恭”的,毕竟我的主角,古奕清,我认为是个内心极力寻求安稳的人,因为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独立性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但是反过来一想:事事不关心,完成任务后便把天崩地裂的一切推得一干二净,不想负责任还埋怨别人打扰了自己,这似乎也是反社会的表现,应该也属于“玩世不恭”的一种。如果你也有从小一个人住在一所偌大,空旷的房子里,没有父母的陪伴和关心,却还背负着巨大的期望和目标这样的经历或体验,那么这部小说很适合你。如果你从来不缺亲人的关心和疼爱,那么看完这部小说,请多留意一下身边像古奕清一样的人,也许他们看起来一切优于你,实际上却可怜至极。“我叫古疯,疯子的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