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47400000034

第34章 李白与中原文化——兼论李杜异同的地域文化原因(1)

说到李白,不能不说他的挚友杜甫。他们都是中华文化哺育出来的伟大诗人。他们有许多共同点,也存在着差异。本章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比较其异同。

第一节 中原文化的基本特质

中原文化,主要是指中原地区的文化。中原地区从狭义讲指今河南省一带,为华夏族最早活动的地区。“昔夏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这中原的概念指的是“三河”一带,即指今天的黄河洛阳一段,豫、晋两省交界一带。河南、山西交界处的王屋山以西,黄河以东为河东。洛阳段的黄河的北边,太行山南边,为河内。洛阳为河南。我们讲的河洛文化也就是狭义的中原文化,即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一带的传统文化。其后,华夏族活动扩大到整个黄河中下游,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与最初的“中国”、“中华”的含义相同。因此广义的中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说也相当于中华文化,确切地说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骨干和核心部分。它源远流长,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原就有人类居住。8000年前的裴里岗文化说明,中原已进入新石器时代,过着农耕定居生活。其后又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这是中原文化的孕育与萌芽阶段。夏商周时期,中原是统治者的腹心之地,长期在此建立都城,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一时期是中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割据,中原文化分成为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关中的秦文化、三晋文化以及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秦汉至隋唐,在全国统一的局面下,中原仍然是全国统治中心,中原文化得到进一步兴盛与繁荣。

中原文化的基本特质表现在:

(一)正统性。中原居中华之中,自古就是华夏族活动的腹心之地。夏商周三代在此建都,是统治者直接控制的王畿之地。中央的典籍、档案长期存放于洛阳,周公旦在此制礼作乐。老子做过东周“守藏室之史”,掌管国家档案、典籍。孔子曾到洛阳问礼于老子,问乐于苌弘,还阅读了大量的中央馆藏文献典籍,学习了周公旦制定的礼乐,这之后才创立了儒家学说。可以说,儒家学说的源头在洛阳,形成于鲁地,成为鲁文化的主导思想,而鲁文化应属于广义的中原文化的一部分。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家学说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也成为中原文化的主导思想。重礼仪,尊诗教也是中原文化的特征。东汉设太学于洛阳,又置五经博士,传授儒家经典,此后数百年,洛阳成为传播儒家思想的中心。在隋唐时期,在首都长安和东都的洛阳都设有太学、国子学,为学习和传播儒家学说的最高学府,国内和国外留学生都在此学习儒家经典。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化中处于正统的地位,或者说处于支配地位,这种地位一直持续到北宋。

(二)崇实性。刘师培先生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民崇实际,故所作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范文澜先生说:“黄炎族掌文化的人叫做史,苗黎族掌文化的人叫做巫……史重人事,长于征实;巫事鬼神,富于想象……周朝重史不重巫,史官掌记事也兼诗歌(诗三百篇不少是史官所作)。史官世代专业,儒家所传经书,其原始部分大都是两周史官旧藏的典册。经书文辞分散文与诗歌两类。散文分质言文言两体。质言如《周书·大诰》、《康诰》、《酒诰》等篇,直录周公口语,辞句质朴,不加文饰。文言如《周书·洪范》、《顾命》以及《礼仪》十七篇,都是史官精心制作,条理细密,文字明白。”这两位大师从地理和历史条件谈到中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性,那就是崇实、质朴,从文学风格来说就是现实主义。孔子继承和发扬了周朝崇实、质朴的传统,否定“巧言令色”,“不语怪力乱神”。推引到文学艺术上提倡朴实、严谨的风格,反对浮华虚夸。他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他编定的《诗经》语言质朴优美,深入全面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精神的光辉起点。孟子、墨子、荀子和韩非子等北方的诸子也都是以质朴为美,墨子力倡“先质而后文”、“尚用尚质”,荀子主张“文以致实”,韩非子也力主文章“致实”。从西汉至北朝,北方文学一直保持了重实、质朴的传统风格。

(三)先导性。中原文化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骨干,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长期处于先导地位。在中原产生过许多文化名人和文化成果,老子在这里做守藏史,阅读了中央的典籍、档案,这之后才创立了道家学说。此外,先秦百家中的道家庄周,名家的惠施,墨家的墨翟,兵家的吴起,法家商鞅、申不害、韩非,纵横家苏秦、张仪,杂家吕不韦皆中原人。儒、墨、道、法、名等家的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与中原地区有紧密的联系。两汉时期,中原产生了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医学家张仲景、华佗,史学家司马迁、班固,发明家蔡伦,文字学家许慎……他们都是中华文化史上的领军人物,为中华文明增添了异彩。东汉末的“建安七子”、“三曹”,更是开创文学一代新风。中原文化的这种先导的作用,对整个中华文化有重要贡献和影响。

(四)兼容性。中原处于九州之中,与各地域文化都有交流,与外域往来不断。历史上周边少数民族屡屡进入中原,源于印度的佛教文化最早在中原地区传播,丝绸之路不断传来中亚、南亚的文化,这些都推动了中原文化的多样化,使其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特别是在唐代,全国大一统,版图空前扩大,与亚、欧、非各国交流频繁,边疆各族文化和外域文化传入中原,大大丰富了占统治地位的中原文化。

(五)辐射性。中原文化有极强的辐射性和扩散力。在几千年历史的变迁中,由于中原处于统治中心,通过行政管辖和经济、文化交往以及因战乱出现人口的大迁徙,中原文化不断向周边渗透移植,辐射于祖国各地,直至海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无不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道家原本产生于中原,在传入楚地后,深深地影响了楚文化;传入巴蜀后,产生了以道家学说为指导思想的道教。又如岭南的客家文化也是在中原文化母体上产生的,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融合而成的,客家文化的根在中原。总之,中原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中原文化对李白杜甫的影响

杜甫是在中原文化的孕育下产生的伟大诗人。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生母早逝,依洛阳二姑母家长大。从小受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原文化的熏陶。杜甫的先辈一直生活在中原,祖籍京兆杜陵,曾祖父杜依艺做巩县令,定居于巩县。祖父杜审言做过洛阳丞,父亲杜闲做过郾城尉、奉天令。杜甫自称“吾祖也,吾知之,远自周室,迄于圣代。传之以仁义礼智信,列之以公侯伯子男”(《唐故万年县君京兆儒氏墓志》)。又说“自先君恕、预以降,奉儒守官,未坠素志”(《进雕赋表》)。杜预是晋代著名的儒将,杜甫第十三代祖,著有《左氏春秋传集解》。杜甫家世代做官,恪守儒家伦理道德,先辈中出了一些实践儒家伦理道德的“孝烈”之士,杜审言的曾祖杜叔毗事母至孝,为兄报仇,一时传为美谈。杜甫的叔父杜并,十六岁时刺杀诬陷其父的仇人周季重而牺牲自己,使父亲杜审言得救。杜甫生活在这样一个儒家思想传统很浓的家庭,从小苦读儒家经典,“读书破万卷”。少年时尝交往洛阳名士,“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壮游》)。他交往的崔尚、魏启心都是饱读儒家经典的进士。儒家重视诗教,产生于中原大地的《诗经》是他的必修课,也是他创作的样板。他的祖父杜审言是著名的诗人,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共同被称为“文章四友”,是五言诗的奠基人。杜甫以“吾祖诗冠古”自傲,还告诉他儿子说:“诗是吾家事。”“诗书传家”正是杜甫家庭的特色。总之,杜甫出生在受中原文化熏陶的一个典型的儒家思想很浓的家庭,因而杜甫自己一直以儒者自居,早年自称为“儒”,如“有儒愁饿死”(《奉赠鲜于京兆》),年老了还自称“老儒”,如“社稷缠妖气,干戈送老儒”(《出江陵南埔》),他执著地追求儒家的理想,“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同类推荐
  • 苏丝黄的世界

    苏丝黄的世界

    Susie wong(苏丝黄)这个笔名和1960年那部美国烂片没有关系。它只是一时心血来潮时的随口一说,和这个专栏的诞生一样匆忙草率。当时,我醉心于让自己的名字填满整个报纸,从第一版到最后一版。而且最后一版编辑们是那么纵容和善良,不仅忍受我的涂鸦,而且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尽可能地在生活上教我腐化堕落。
  •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第四册)

    《世界文化博览》精选了大量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以精炼的文字从多方面加以说明与介绍。揭开历史,一窥背后的故事,将人类历史上的里程碑和转折点,冲突和战争、创造和发现、崛起和衰落等,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其内容涵盖了原始社会、传媒通讯、人类军事武器的产生、数学宝库、西方文明的产生、人类走向宇航时代等。带你领略世界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文化的力量和魅力,享受精神的盛宴,浓缩世界文化知识精粹。旨在为读者提高文化修养、丰富人生内涵、添加知识储备、准备写作素材、增加聚会谈资……
  • 老北京民间传说

    老北京民间传说

    “西四附近真有游荡的忠魂吗?夜半故宫真的是鬼乐园吗?正阳门究竟怎么个“正阳”法?连慈禧都害怕的人会是谁?为啥故宫有些宫门没门槛?为何老宅院现多为“凶宅”?本书将为您揭秘这些疑团,为您带来精彩而有趣的民间传说。
  • 法门寺博物馆论丛(第一辑)

    法门寺博物馆论丛(第一辑)

    2005年11月11曰-12月20日,应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邀请,经中国政府批准,法门寺佛指舍利被迎请到韩国供奉,我馆珍藏地宫文物随佛指舍利赴韩国展览。韩国方面努力推展我馆大唐宝藏。1997年12月,国家文物局与香港特别行政区联合主办“国宝一中国历史文物精华展”,特首董建华先生观赏我馆珍藏国宝。
  • 性文化史纲

    性文化史纲

    该书稿从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性的认识和实践方面对性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和介绍。书稿史料丰富,内容翔实,知识含量高,有助于读者了解性文化,甚至历史和文化史方面的知识。
热门推荐
  • 葬灭青天

    葬灭青天

    我救了苍生,可我无法问悟苍生,无法参透红尘。神死了,魔也灭了,而你也不见了。苍生复于我手,爱人兄弟却失我手!抱歉!对你承诺的要保护着片苍穹的事我做不到了!一杯热茶,印满沧桑,浑浊着许多人和事,经历过后,才发现汇成了无法消磨的情愫。
  • 江山为聘:夫君太妖孽

    江山为聘:夫君太妖孽

    她本是21世纪一位天才学者,穿越之后却变成了大家取笑挖苦的对象,说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知廉耻,竟敢窥视邪尊。某女微微一笑:“从现在开始,邪尊脱了衣服追我三十里,我要回头看一眼,我就跪舔他。”邪尊摸了摸下巴:“她真是这么说的?”某手下:“属下亲耳听见!”不久之后,某女跪在邪尊大门前:“开门啊开门啊,我知道你在家!”
  • 上清经真丹秘诀

    上清经真丹秘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小别与新婚

    小别与新婚

    [花雨授权]结婚不到一个月,老公就得出差三个月。人家都说小别胜新婚,一听老公回家她早早就去候机,谁知老公公然搂着个大美女走出来,很委屈,老公不但不安慰她,还怪她趁他睡觉时大谈“网恋”。
  • 阿育王譬喻经

    阿育王譬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神小弟

    大神小弟

    上万年前,玄界本是遍地玄脉的仙道乐土,却因一场破灭天劫发生异变,新兴武道与上古巫道趁势崛起,仙道日渐式微,如今连硕果仅存的苍玄派都只能屈居末位,行将消亡。而当一个本应修仙无望的孤儿,意外得到一位无所不能的大神小弟……狂妄不羁?这是真人禀性!混蛋无耻?那叫仙家风范!生来废材又怎样,天下谁人敢嚣张?顺我者有福同享,逆我者迟早遭殃!
  • 明末大太监

    明末大太监

    98K可以用来狙杀满清摄政王多尔衮?R1895左轮手枪可以用来对付武林高手?坦克可以用来对付满清骑兵?练了《葵花宝典》可以得完璧之身?陈圆圆、柳如是、长平公主能嫁给太监?一切尽在本书之中,敬请期待!
  • 反派Boss的黑月光

    反派Boss的黑月光

    (1V1苏撩甜宠文打脸爽文)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生活状态。——秦悠然 因为有你,纵然是十八层地狱,我也要闯,这是我对你的承诺。——反派BOSS ——————————————月光的照耀下,朦胧的影子上,女孩儿樱唇轻启,无害甜美的笑容却很是渗人。“连你……也要抛弃阿然了么……”暖黄色的日光灯下,女人眼角流出一滴眼泪,滑落至锁骨,笑容凄惨。“原来一切都只不过是我的自作多情……”星光璀璨下,女子望了一眼星辰,不明的笑容。“终究,在你眼里,看不见我要的星辰大海!”——————————————反派BOSS:“投诉!宿主随处乱撩,蛊惑人心!”系统748:【自家宿主太难管啦,表示天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强烈要求退货!】秦悠然:“作死撩汉是我毕生的追求……”
  • 我婆婆重生了

    我婆婆重生了

    被重生的婆婆陷害后,我和我儿子走上了人生巅峰。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亚非现代文学大作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亚非现代文学大作

    文章主要以亚洲现代文学精品和非洲现代文学精品来讲述。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