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0886200000003

第3章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1)

思想大师档案

全名孔丘

国别鲁国

生卒年前551—前479

出生地鲁国

经典评介

孔子(前551—前479),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整理《诗》、《礼》、《易》、《乐》、《春秋》儒家六部经典著作。致力于教育,首创私人讲学。《论语》的思想影响着中国以至世界。孔子被尊称为圣人。

思想大师简介

30岁设坛讲学,毕生传授儒家思想,得弟子三千,贤者72人。

周游列国14年。宣传其以“仁政为核心,以正名”思想为主体的政治思想。使儒家思想进入政治领域。为西汉武帝以后,儒家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打下基础。

编定儒家经典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除《乐经》失传外,五经流传至今,并成为后代读书人必读书目。

51岁仕鲁从政,任大司寇,代行相事。

大师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15岁那年立志发奋读书,出人头地,有一次,他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弹一首名曲,一连弹奏了10日也不更换,师襄子建议他换个曲子,孔子说:我已经熟悉这支曲子了,但还没有领悟它的技术。过了些时候,师襄子说:可以了。孔子又说:我还没领悟它的用意。又过了些日子,孔子仍在弹那支曲子,师襄子不耐烦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悟它描写的人物形象呢?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终于停下了,他说:我可以领悟到了,这人又高又大,皮肤黝黑,眼睛向上看,好像一统四方,这不就是周文王吗?师襄子听了非常惊讶,这支曲子就叫《文王操》哇。经过多年的努力,孔子终于精通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成为一位知识渊博、才华出众的哲人。

孔子“三十而立”,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开创了春秋时代私人讲学的先河,把受教育者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阶层。颜路、曾子、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也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声名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赋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他向景公提出“正名”的政治主张。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欲使齐改变不君不臣的局面。又说:“政在节财。”但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受学的,几乎遍及各诸侯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仕鲁从政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

周游列国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抑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求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14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先后到过魏、曹、宋、郑、蔡、楚等国。是年孔子已55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60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据《史记》记载:因楚昭王来聘孔子,陈、蔡大夫围孔子,致使绝粮七日。解围后孔子至楚,不久楚昭王死。卫出公欲用孔子。孔子答子路问曰,为政必以“正名”为先。返卫后,孔子虽受“养贤”之礼遇,但仍不见用。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冉有归鲁,率军在郎战胜齐军。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孔子遂归鲁,时年孔子68岁。

前484年,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国老”,初鲁哀公与季康子常以政事相询,但终不被重用。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文献和继续从事教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孔子卒,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相关著作

内容精要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根据孔子的言行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散佚了。以后各代注释《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论语》涉及经济、政治、教育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其主要内容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论语》的经济思想

在经济上,他主张周急不济富,人们有必要学会理财经商。认为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即使孔子自己也愿意为创造财富而做些具体工作。但强调求富应受义的制约,要见利思义,不可见利忘义。经商要以诚敬为心,遵守信誉,取信于人。

(1)以义制利与博弈均衡:孔子对人的追富逐利之心基本上持以肯定态度。但是,他反对不择手段,无限制地追富逐利。他以自己的财富观推导出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孔子这种“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谋道不谋食”(《里仁》);还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见利思义”(《子张》)的思想内涵较之今天平面化的“经济人理性”假设更为丰富深刻,是对普遍“经济人”的一种超越。孔子着眼于“义”和“利”,把人区分为“君子”和“小人”,较之把人区分为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更为各个历史阶段的人们所能认同或接受。圣人之所以为圣,即在于其能超越时空。

(2)孔子的“藏富于民”思想也是弥足珍贵的。孔子竭力反对政府“与民争利”,提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尧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胡寄窗先生解释道:“‘天’是广泛的代表一切自然力,它是生产百物的根源。自然力的作用既是超出人们支配之外在那里独立运行的,则‘民之所利’就只好顺势利导,不必横加干涉”。对此,唐庆增先生认为:“孔子实主张放任主义(laissez faire),而反对干涉政策(intervention)”。反观今天的政府与市场,几乎天天在博弈;各地各级政府以GDP增长为幌子,大兴土木;“与民争利”之事层出不穷,将“藏富于官”视为与时俱进;想必孔子活在今天,依然生不逢时。然而,“藏富于民”的思想却间接地体现在了福利经济学之中了。“百姓不足”,中华民族的崛起无从谈起。孔子还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贫)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我们当然不能要求二千多年前的古人了解基尼系数,但是,这种“均无贫”的思想却是制度均衡与社会和谐的灵魂。历代社会动乱无不是因社会财富的贫富不均而引起的。古今中外,无不亦然。

(3)如果说儒家的“富民”思想只是一种理念的话,那么,“薄赋敛”则是一种政策举措。“薄赋敛”,是先秦儒家思想家们为实现“德治”、“仁政”理想在经济政策方面的一个重要主张,也是其财政政策思想的基础。先秦儒家能培养税源,藏富于民,以使国泰民安,实不失为远见卓识;而薄敛富民的民本主义也成了儒家经济思想的一个核心与传统。

(4)新经济制度学中提出了一种“有限理性”,对此,孔子的认知论所强调的“有限理性”,有助于我们对于政府至高无上,无所不能或全知全能的经济干涉主义的清醒认识。杨小凯先生曾分析过:资本主义,有好的与坏的区别;那么,基于“有限理性”,政府也同样如此。能够“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使民以时”,“藏富于民”的政府就是好的政府。反之,儒家所反对的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和“与民争利”、“扰民”的政府,这样的政府就是坏的政府。

(5)恒产、恒心与产权界定:产权制度是保证各项经济制度运行的基础,也是先秦儒家实施“仁政”的基点。孔子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还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论语·子贡》)政府的诚信或信用,是社会诚信体系中的重中之重;进而把诚信视为立国之本:“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中庸》)基于儒家的君子人生哲学,孔子提倡:“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宪问》撇开人生修养的道德层面,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倘若人人如此,各自均可达到博弈均衡而获得合作红利,进而形成社会和谐。

(6)在消费领域内,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着两重互相对立的思想:黜奢崇俭论与侈靡论。孔子的立论是:“与其奢也,宁俭”;“奢不违礼,用不伤义”。他强调以“礼义”来调控消费,以维系社会等级制度;求俭而不违礼,是其核心内容。当士人为谋得爵禄时,应当“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述而》),并且“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学而》)。然而,当“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先进》)。孔子提倡“贫而无怨”,“贫而乐”;同时“富而无骄”,进而“富而好礼”(《学而》)。对于“俭不伤义”,荀子则有其一家之言:“天下尚俭而弥贫”;也是反对墨家的“天下尚俭”的越穷越光荣的反经济思想。消费水平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古代社会的自然经济时期,强调适度消费应该有利于生产与消费的均衡。总之,“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儒家的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消费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论语》的政治思想

为政,孔子认为,要以尧、舜、禹、周文王、周武王为榜样,为政以德,核心观念就是“仁”,爱仁及人,

实行仁政。为政者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能做到豁然大度,反对苛政,谦逊好学,知人善任,举贤才,去小人,推己及人,实事求是,并有临大节而不可夺的精神。为政,还必须把教化放在首位,重视诗、教、礼、乐陶冶情感的积极作用,目的是用孝、敬、信、勇等道德教化人,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为政要勤政、爱民、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做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达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状态。坚决反对暴政和恣伐。

以“礼”为支柱的治人之学实际上就是孔子的治国思想。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把礼作为治国之经纬的思想,认为礼是治国之本,形成了以礼乐教化治国安邦的总体思路。

孔子对周礼抱着很尊敬的心态,而在实际上又有所损益。在继承中创新,目的是为了救世。孔子是十分崇尚“周礼”的,在《论语》中多次谈到自己对西周礼乐的向往。

同类推荐
  • 现代小说之父巴尔扎克

    现代小说之父巴尔扎克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本套作品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最具有代表性的名人,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探知他们的人生追求,感悟他们的思想力量,会使我们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的关键,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生命更有意义。
  • 旧时的盛宴

    旧时的盛宴

    《旧时的盛宴》名副其实的民国腕儿写民国范儿。民国人,不管是为官的,为学者的,还是普通人,即便是小商小贩都有敦厚相、坦然样儿;家庭、婚恋、玩乐、衣装,在最日常的生活中也有一种又闲适又讲究的范儿。梁实秋的饮酒、喝茶\吃烧饼加油条,吴文藻的求婚,徐志摩的情书,石评梅的殉情,无不说明了民国人的爽利、真性情,以及讲究生活的风尚。《旧时的盛宴》通过名家之笔,构造一席生动、丰富、富有感染力的民国盛宴。
  • 邓稼先:温文尔雅的坚守

    邓稼先:温文尔雅的坚守

    本书以时间为脉络,以事件发展为核心,将邓稼先堪称传奇的一生一一铺展开,以期让读者了解一个立体、真实的邓稼先。
  • 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

    如果我们对人类文化科学史上走过的风流人物,作一回眸和审视就会发现,即使在我们即将走进21世纪的今天,他们的丰硕遗产和崇高风范对我们,特别是对我们的青年一代,还是大有教益的。作为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和爱国主义者,巴甫洛夫在科研中所表现的那种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不计得失、坚忍不拔的献身精神,特别是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一句话,即他的高风懿范,是没有时代与地域的限制的,对我国正处于改革大潮中的学者、青年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楷模。作者在作品里不仅塑造了巴甫洛夫和谢拉菲玛这两个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以及他们独特的生活道路,而且还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
  • 邓肯自传

    邓肯自传

    本书是现代舞创始人,美国舞蹈家邓肯自传,在自传中阐述了她对生活的态度.
热门推荐
  • 与系统斗智斗勇的日子

    与系统斗智斗勇的日子

    系统:眼前这个女子居然敢退婚,宿主,大嘴巴扇他丫的!李安盼:溜了溜了!系统:眼前这个人居然拿钱侮辱你!大嘴巴扇他丫的!李安盼:谢谢惠顾,欢迎再来!系统:心好累……要不,宿主,你生个孩子吧……我练个小号……李安盼:???生孩子?有魔法香嘛?有灵纹香嘛?你这系统指定是有什么问题!新书《怪物收集册》已发,期待各位捧场
  • 重生腹黑邪妻:慕少,借个吻

    重生腹黑邪妻:慕少,借个吻

    “慕倾衍,我要和你结婚!给你做好吃的饭菜,给你生可爱的小包子!”重生第一天,落蔷薇宣布主权,顺便在他唇上盖个章。前世,她心瞎眼瞎,放着宠她如命的妖孽老公不要,偏要听信渣姐姐的话,对渣男友一见倾心,最终落了个家破人亡,孩子被人贩子拐卖、丈夫为救她死于火场的悲惨下场。重活一世,她擦亮眼睛,势要将欺她负她辱她的人推入地狱!携手妖孽老公,落蔷薇走上复仇打脸,遇强则强的巅峰之路。虐虐渣,赌赌石,拍拍戏,练练武,她随便玩玩就是世界的强者,人生巅峰果然非常的爽!可,老公深夜逼问她是什么鬼?“老婆,说好的生包子,你是不是把老公晾在一边太久了?”落蔷薇暗叫糟糕,刚想逃,男人却已经逼近了她……“唔……”
  • 重新之庶女崛起

    重新之庶女崛起

    “如果,如果能够重新再活一遍,一定,不要这么狼狈。”冰冷的湖水上,不住的有气泡冒出,一个白衣少女缓缓下沉,她睁着眼,看着岸边几重模糊的身影,眼里泛着绝望,更多的却是解脱,有泪泛出,和着这冰冷的湖水,将她包裹,一片黑暗袭来,渐渐的将她淹没。前世她为了在乎的人而活,如果在来一次她一定要为自己而活,抛弃所有的怜悯,让一切负她的都要付出代价。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文学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文学故事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
  • 武极天禁

    武极天禁

    杜家的杜逸是个废材,而且还是个极品废材,这是整个天镜城都知道的事实。吞噬了他十二年元气的珠子,几个存世千年的秘境,不死不灭的强者之魂,墟土之上永恒的墓碑,这些将揭开一段怎样的封尘往事。愿所有人能陪我一起,陪着极品废材杜逸,慢慢揭开古往今来最大的惊天之秘。新人新书,总是孤独的,但你们每一句鼓励,每一个收藏,每一票推荐,都将是我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 奇幻圣世

    奇幻圣世

    玄幻世界的巅峰盛世,是否还是一言不和打打杀杀?修炼术法的推陈出新,是否还是举手投足毁天灭地?修客白客的截然人生,是否还是一如苍鹰一如蝼蚁?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玄幻世界,这是一个和平发展的玄幻世界,这是一个光怪陆离的玄幻世界,这是一个轻松爆笑的玄幻世界。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暗流涌动的玄幻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昼夜命运

    昼夜命运

    死灵浩劫之际,昔日家园被“毁”,少年被父亲拼死送离所谓的“灾难之地”。待得再一次回到曾经“美好”,一个现实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真相!昼,象征光明,为白天;夜,代表黑暗,乃晚上。那么,昼夜交替之时,算是光明的白天还是黑暗的晚上?其实,所谓黑与白不过是立场的区别罢了!某一天,自诩光明的你,发现,在夜的立场,你也只是黑夜罢了,你会作何感想?
  • 永安一中

    永安一中

    仅以此作品,纪念我们的青春。校内部分真人真事,除形容词外,艺术加工成分不超过10%
  • 穿越之小燕子

    穿越之小燕子

    稀里糊涂穿越到小燕子身上,还自带空间,这也太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