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123200000004

第4章 养心教育(1)

秘密一:爱,一定要孩子回报(孝道教育)

我们总不屑、也不会去想孩子对我们的回报,可掌握教子秘密的家长们却告诉我们,爱,一定要孩子回报。

一棵只差被刨根的老树

看到下面这幅画,不知家长们作何感想?图中的老树与孩子不就是我们与孩子的真实写照吗?自打孩子呱呱坠地,我们便一直默默地在为孩子付出。付出的是那么的天经地义、付出的是那么的习以为常,我们把能给的都给了孩子,不能给的我们创造条件也要给。

我们把一切都给了孩子,然而,我们得到了什么呢?孩子只差把这棵“老树”的根都给挖出来做根雕给卖了,人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此!

当孩子把这棵“老树”的根都给挖了以后,当这棵“老树”不再存在于这个世上的时候,孩子还能挖什么呢?

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啃老族”的出现,难道我们还不该反思一下我们一味付出的爱是否有问题?

难道父母对子女的爱真不需要回报?

爱要回报吗

纪实片《含泪活着》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父亲,为了能让女儿接受国外一流的教育,为了能将女儿培养成材,为了尽到一位父亲应尽的责任,也为了改写家族的命运,15年在日本过着“非人”的生活,忍受着孤独、思念和痛苦,每天打三份工,节衣缩食,将所有的钱寄回家,这是他对家的责任和担当。15年的付出也终于有了回报,女儿在美国成了一名医生。

看完这部影片后,在被影片中的父亲对孩子的爱深深感动之余,我更想说的是这位父亲无疑是幸运的,至少他的付出没有白费,最终孩子也没有让他失望。反观现实生活我们所看到的更多的却是失败的例子。

虽然我们不一定像这位父亲一样离开孩子到遥远的异国他乡去打拼,但我们又何尝不对孩子寄予厚望,又何尝没有默默地付出?

如果说“为了能将女儿培养成材,为了尽到一位父亲应尽的责任,也为了改写家族的命运”这样的爱也有着明显的功利色彩,但是更多的恐怕还是一种自然而然、血浓于水的亲情流露。为了孩子,父母可以付出一切。如果在危难关头,付出自己的生命那也是再平常、再自然不过的事。

在奥地利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2年2月下旬的一天,索菲娅由于工作出色而被允许休假一周。为了缓和母女之间的关系,索菲娅决定带女儿去阿尔卑斯山滑雪。但不幸降临了,她们在雪地里迷了路,对雪地环境缺乏经验的母女俩惊慌失措。她们一边滑雪一边大声呼救,不想,呼喊声引起了一连串的雪崩,大雪把母女俩埋了起来。出于求生的本能,母女俩不停地刨着雪,历经艰辛终于爬出了厚厚的雪堆。母女俩挽着手在雪地里漫无目的地寻找着回归的路。

突然,索菲娅看见了救援的直升机,但由于母女俩穿的都是与雪的颜色相近的银灰色羽绒服,救援人员并没有发现她们。

当罗莎琳醒来时,发现自己正躺在医院的床上,而母亲索菲娅却不幸去世了。医生告诉罗莎琳,真正救她的是母亲。索菲娅用岩石割断了自己的动脉,然后在血迹中爬出十几米的距离,目的是想让救援的直升机能从空中发现她们的位置,也正是雪地上那道鲜红的长长的血迹引起了救援人员的注意。

我相信在这样的情景之下,所有的父母都会毫不犹豫地在生与死之间做出选择,用自己生命的结束使孩子的生命得以延续,哪怕孩子生还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汶川地震中那位用蜷缩的身体护住孩子的母亲在临死之前所留下的那条短信:“孩子,如果你还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不也同样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作为一种亲情的自然流露,不求回报的爱无疑是伟大的、纯洁的,也是必须的。然而,当这种爱转变成为一种毫无原则的溺爱的时候,还值得称道吗?

不求回报岂能有孝

不求回报的爱所带来的便是“伦常的颠倒”。

何为“孝”?从字形便可知其意:上面一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意为“孩子背负老子”。如何背负,孔夫子也有所述:

子游曾经问孔子什么是“孝”。子日:“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的意思是说:“现在所谓孝顺,总说能奉养父母的就是孝了。可就是狗、马也都能有人饲养它们。如果对于父母只做到奉养,而不去以诚心孝敬的话,那和饲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从孔子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如下几层意思:其一,孝包含了“养”

和“敬”两个方面,孩子不仅仅要在物质上奉养父母,同时要尊敬父母。其二,“养”与“敬”,其“敬”更是孝之根本。

可见,传统的“孝道”本身就是要求回报的。可现如今,我们却在干着与“孝道”完全背离的傻事。我们不需要孩子物质上的回报,可连最起码的孩子对父母的尊重也要丢弃吗?以下事例我们都不会陌生:

事例一:一家人在一起吃饭,辈分最小的是核心人物。现在“四二一”的家庭模式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

一家人全都围绕着孩子转。吃饭的时候,父母忙着给这个孩子搛菜,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忙着给这个孩子搛菜。

事例二: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只差把天上的月亮都给摘了下来。假设这一事情可以办到,我相信还是会有很多父母愿意去做。

事例三: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在教训孩子的时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赶紧袒护:孩子做的都是对的;“孩子还小,还不懂事,干吗要这样为难他?”

事例四:什么家务都不让孩子做。有保姆的保姆做,没保姆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

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孙子孙女又比孩子的父母要更宠孩子,这样一来,小孩子成了整个家庭的核心人物,从小就习惯了接受,一切都接受得那么理所当然,一旦不服自己的愿望,便骄横、任性、耍赖。这样的孩子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定势便是你为我做了什么,很少会去考虑我该为大家做点什么。孩子成了自私、固执、任性的综合体,又何来对父母的尊敬?何来孝道?

这便是伦常颠倒所带来的恶果。

无孝岂能有教

很多父母都在抱怨,为什么孩子总认为父母为自己付出是理所当然的,很少去考虑我能为父母做点什么,对父母的爱近乎抱以麻木的态度?原因正在于伦常颠倒所带来的孝道的缺失。

一个缺乏孝道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这样的孩子即便再有本事,父母会欣慰吗?在我国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三位母亲从集市上采购归来,各自提着装满蔬菜的篮子,边聊天,边向村里走去。一位母亲说:“我儿子可听话了,书读得很好,将来说不定有大出息。”另一位母亲也自豪地夸赞着自己的儿子:“我的儿子脑子可灵了,别人都说这孩子将来会发大财的。”可当第三位母亲说“我的儿子厚道,知道疼人”的时候,前两位母亲听了却不以为然。母亲们走累了,盼望着快点到家。村口到了,三位母亲的儿子正巧都在村口玩,见到母亲归来,前两位母亲的儿子无动于衷。只见第三位母亲的儿子飞快地跑过来,接过母亲手中的篮子,并向母亲道了声:“辛苦了,母亲。”第三位母亲对另两位母亲说:“咱们三家我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的确,即便你的孩子再有出息、再能赚钱,又怎么比得过一个有教养的孩子呢?

何谓“教”?从字形的构造便可看出左边是“孝”,右边是“文”,就是要通过文化来使得孩子瞳得奉行“孝道”,这样才能起到教化孩子的作用,达到使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的目的,其字体构造本身就包含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塑造孩子的秉性,从而使得孩子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只有懂得孝道才能进一步形成其他教养。

正如清代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所言:“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孝”是一切善端的根源,一个时时心存仁孝的人,凡是天底下人所不应该有的行为,都不会忍心去做。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孝”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道德的核心。正如孔子所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多,但人伦关系却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没有人伦就没有人类。

因此,行孝只能从人伦做起。而人伦的核心是血缘,在血缘关系中又以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最为亲近,没有谁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没有父母就不会有孩子,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关系,谁都否定不了。而对于任何人来说他的父母对他的付出都是最多的,因此,尽孝对于任何一个正常的人来说,只能从父母开始,否则就有悖于人伦道德和一般的社会规则。

一个连对自己付出的最多的父母都不懂得尊敬和感恩的人,我们又怎么能够奢望他会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懂得尊敬、懂得感恩?又怎么可能形成其他做人的基本道德?

可以这样讲,现阶段我们的孩子暴露出来的问题的根源,正在于“孝道”教育的缺失所造成的伦常的颠倒。

“孝道教育”就是那些掌握教子秘密的家长们最基本的“武器”。

他们都在不遗余力地从小培养孩子的回报意识和感恩意识。

以敬为本,加强孝道

掌握教子秘密的家长告诉我们:孝道的根本在于一个“敬”字。我们不需要孩子对我们物质上的回报,但必须教会孩子懂得尊敬、懂得感恩。

他们的秘诀是:

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子成功的家长们总会在自己的父母面前也很懂孝道,而且他们不会仅仅停留于给自己的父母住多大的房子、请几个保姆,而是能够让父母每天心里都暖暖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要看是什么样的榜样。好的榜样带出来的是好孩子,坏的榜样带出来的便是问题孩子。

电视上“给妈妈洗脚”这个公益广告里面,一位母亲给自己的母亲洗脚,她的孩子看到了以后也给这位母亲端来了洗脚水:“妈妈,洗脚!”这个广告令所有家长为之感动不已,可我们反过来想想又有多少家长为自己的母亲洗过脚呢?不要说为父母洗脚,就连给父母搛菜这么一件小事又有几位家长为自己的父母做过呢?

对于孩子而言,父母就是奉行孝道最好的榜样。正如《大学》所言:“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其实很多事情,只要顺序对了,也就不会出问题了。吃饭的时候,父母先给自己的父母搛菜,孩子看到后就会学着去给爷爷奶奶搛菜,渐渐地孩子也会明白搛菜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事实上,子女对父母最难做到的也并非为父母洗个脚、搛个菜之类的事,最难做到的也正是孝道所倡导的对父母的尊敬。

尊敬体现的是一种态度。正如子夏问孝,孔子的回答一样:“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对于孝道而言,在物质上赡养父母不算难,难的是给父母一个好脸色,亦即给父母一个好的态度。我们作为家长在面对自己的父母的时候,我们做到了给父母好脸色了吗?

很多时候,父母在给我们提意见的时候,我们总表现得不耐烦。儿媳妇在孩子面前讲公婆的坏话甚至辱骂公婆的事情也屡见不鲜,你对自己的父母都这个态度,孩子对你会是怎样的态度?

所以,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得从我们家长对自己父母的态度做起。

正如一位教子成功的家长所言:“我们对自己的父母态度做到了,孩子自然会做到。”

2.别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成为孩子的靠山

教子成功的家长还善于给自己的父母做思想工作,让自己的父母像当年要求他们一样去要求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

孩子之所以不孝,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娇宠也不无关系。很多孩子之所以缺乏应有的对长辈的规矩,原因正在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袒护。本来在传统社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一个家庭里面地位最高的人,可到了现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却把这种地位主动让给了孙子孙女,当孩子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却又喜欢站出来维护孩子,这就使得孩子成了家庭里面不折不扣的地位最高者,所有的规矩将不再起作用。

如果孩子一直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一起的,问题就更为突出。从班里面的孩子来看,长期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呆在一起的孩子,大都刁蛮任}生,毫无规矩意识。

作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必须明确溺爱并非真正的爱,在孩子面前你是长辈就是长辈,孩子就是要对你有最起码的尊敬,不能让晚辈在你面前没大没小。“越级指挥”更需要智慧。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定不能让孩子破坏长幼有序的规矩,成为孩子形成不良习气的靠山。

头疼的问题。可是,很多家长却因为头疼就不去解决了,其实,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希望孙子孙女有所出息,只是因为家长跟他们缺乏良好的沟通。如果注意给他们做思想工作,他们是愿意摆正自己的位置的。所以,家长一定要不怕为难,跟自己的父母沟通,达成对孩子教育的一致。只要做了,肯定会有收效,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3.要让孩子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让孩子尝一尝

一位教子成功的家长这样说道:“现在的家长总舍不得让孩子去做一点点家务,可我却在孩子4岁的时候就要求孩子自己洗袜子、内裤,5岁的时候就教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6岁的时候教孩子做饭,渐渐地,孩子就懂得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时,也跟我们很贴心,懂得体谅我们的辛劳。”

适当的家务锻炼会让孩子从中体会父母的辛劳。从小到大,父母为孩子不知洗了多少次衣服、做了多少顿饭,然而,孩子并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我们何不让孩子也来体验一下呢?只有当他们也洗几次衣服、做几顿饭时,也许才能真正明白什么HL{含辛茹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才会渐渐明白父母的不易,从而产生敬意。

班级里面与父母亲子关系比较好的孩子,大部分都有很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正是从力所能及的家务锻炼中使得他们更能体会父母的辛劳。

4.“苦情戏”也并非做作

中国的家长过于内敛,很多时候希望孩子明白自己对他们的爱和良苦用心,但却又无法表达出来,总希望孩子能够自己去领悟。

事实上,积极地表达是完全有必要的,毕竟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交流过程。其实,孩子也希望你跟他有这样的情感交流,只是由于我们的内敛而把这一教子的好方法给错过了。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放下面子,做一点苦情戏是完全有必要的。你真正尝试着去做了,你就会发现其实你一点也不会做作。

一位教子成功的家长得意地说道:“对于这一点,应该夫妻配合,找适当的时机,父亲在母亲不在的情况下很真切地跟孩子谈母亲的辛苦和不容易。母亲在父亲不在的情况下真切地跟孩子谈父亲的辛苦和不容易。时间长了,孩子渐渐地也就懂得去体会父母的辛劳和不易,也就会懂得尊重和体谅父母。”

面对孩子自己谈自己的好,是会有些不好意思。但像上面这个家庭的做法,就可以避免这种尴尬。家长们可以借鉴这种做法。

5.让孩子学习一些中国传统文化

同类推荐
  • 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

    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

    宝宝该吃什么、怎么吃,怎样才能吃得健康、吃出聪明,补充营养怎样才能恰到好处,生病了该怎样护理才有助于宝宝恢复健康……每位妈妈都会遇到一些困惑。《美食天下(第1辑):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针对宝宝喂养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详细讲解日常饮食宜忌、营养素补充宜忌、保健食养宜忌、四季饮食宜忌。另外,宝宝婴幼儿时期难免会遇到小病痛,有效护理能帮助宝宝尽快恢复健康,《美食天下(第1辑):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选了24种婴幼儿易得的疾病,讲解每种疾病的饮食护理宜忌,让妈妈不再束手无策。
  • 孩子粗心大意,妈妈怎么办?

    孩子粗心大意,妈妈怎么办?

    粗心大意的危害我们都很清楚,那么,面对粗心大意的孩子,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本书从孩子粗心大意的表现与危害、妈妈对孩子粗心大意的误解、孩子粗心大意的原因分析、应对孩子粗心大意的能力培养、解决孩子粗心问题的小策略、教孩子学会有计划地做事、全面培养孩子细心的好品质、应对主要学科粗心大意的情形这8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孩子粗心大意方方面面的问题,并总结出了一系列应对方法,从而帮助妈妈改变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
  • 我就是最大的金矿·认识自我

    我就是最大的金矿·认识自我

    本书是一本高考学生心理辅导书。指导高考学生揭开自我的面纱,认清自己,了解自身具备的宝藏,然后有效地运用这些宝藏。认识自己是高考成功的关键,不了解自己,就难以明白自身到底具备什么样的优点和盲点,如何进行人际交往;不了解自我,就难以明白自身的学习潜能优势到底在哪里?难以明白学习成绩无法突破的瓶颈在哪里?难以明白高考最适合自己的专业是什么?难以明白未来的人生之路该通向哪里?全书从心理健康教育出发,以心理学基本常识为指导,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与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帮助方法,和一些心理辅导的操作手段,通俗易懂,富于启发性而且很实用,是一本适宜学生阅读并实践的高考心理指导性书籍。
  • 儿童医学宝典

    儿童医学宝典

    本书系时尚家庭生活丛书之一,全书分别从婴儿的营养哺育、卫生保健、智力开发等三方面向您提供一些科学的育儿方法。
  • 0—3岁聪明宝宝营养餐

    0—3岁聪明宝宝营养餐

    《美食天下(第1辑):0-3岁聪明宝宝营养餐》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介绍了合理喂养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根据婴幼儿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营养需要特点和咀嚼与消化能力,介绍了不同的辅食制作方法和营养特点,以及辅食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还给予缺乏育儿经验的新手妈妈一些必备的喂养技巧,让妈妈们能轻轻松松掌握。宝宝在0~3岁这个时期,身体抵抗力差、免疫力低,往往难以抵御疾病的“袭击”,宝宝一生病,妈妈就着急上火,担心吊针、吃药副作用大。
热门推荐
  • 初中优秀古诗文背诵指定篇目(61篇)

    初中优秀古诗文背诵指定篇目(61篇)

    本书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定的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而编,选编了推荐背诵的古诗文61篇。书前附有“导读”和“知识链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书。
  • 阵噬天下

    阵噬天下

    一个卑微的生命,如何摆脱命运的束缚。在坎坷的命运面前,他如何挑战自我。在世人的面前,即使低微的实力,依然能给人无限的震憾。乾坤阵一出,谁与争锋!且看杨一帆扬帆而起,破浪而去……
  • 战傲苍穹

    战傲苍穹

    万年前,上一代星神以身化九星,凝聚绝世大阵,成就不动苍穹。万年后,九星始动,星源大陆动荡渐起。少年自青州而出,开启了一段轰轰烈烈的变强之路,尊诸侯,立圣人,战傲苍穹,成就万古星神。
  • 我不只是修炼者

    我不只是修炼者

    黎锦今天惊呆了!先是好好的,被一支分盘笔砸中,创造了一个神幻的大陆,第二天早上,自己穿越进去了。无聊?用笔画几只元兽随便打打太弱?用笔写下提升修为太无敌?创造几个神人,然后干掉创世神的生活就是这么枯燥乏味
  • 美人劫

    美人劫

    莫冲误看宇宙星象图,导致变傻,偶遇神秘老太婆,重拾记忆,原来自己可以预知他人的天命,而且命中注定要化解凡世一场淫邪浩劫,且看莫冲如何逆天行事,险过“美女劫”,从而成为拯救苍生的救世主!
  • 妙法莲华经玄义

    妙法莲华经玄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死魔人

    不死魔人

    一个从1972年被盗墓者无意发现的一名青年,一群诡异而又奇特的‘尸’,一所充满了神奇的侦探所……
  • 一把狙击枪闯天涯

    一把狙击枪闯天涯

    二十一世纪的青年蓝缘穿越到梦幻大陆,上演了一场和一把无节操的狙击枪,一个巨人族少女邂逅的故事。昔日的年轻代第一人,忠臣之后,为什么会堕入成为一名魔君?美丽善良,英勇果敢的黄粱帝国七公主,为了血魂丹而屠戮了整个帝国子民!妙手回春,恩泽天下的冰心堂年轻掌门,在自己家门口却中毒昏迷不醒。赫赫有名的赏金猎人,玛雅帝国年轻帝师蓝缘被万人唾骂为五大帝国的叛徒。五大帝国和五大上古种族风平浪静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新仇旧恨?
  • 初中生的自我独白

    初中生的自我独白

    真的,听天由命吧!,,,,,,,,,,,
  • 金文五十三剑

    金文五十三剑

    感谢中国作家素材库免费封面支持zzsck。com传说中,每个宇宙的周期都是两千五百万年,意思就是,在两千五百万年以后的今天,你会在同一个地方遇到同一人,同一件事!我们的主角等了2000万年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