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23100000008

第8章

二十四、念初中念成了废物一个

往地里倒腾池塘淤泥,能占用整整一冬的时间。就这么玩呗,那个严肃的年头,种庄稼却像闹着玩。老资格的农民说,大坑底的土性是凉的,弄到地里去,能有什么肥力?不好好地上粪,弄点儿大坑土来糊弄,这叫什么世道?

这是农民的真理,但没人听。为什么没人听?你不让社员干这个,那漫长的冬天怎么来填补?人们“挣工分”的欲望怎么能停歇下来?只有用这个办法混,工分才能多,至于工分值不值钱,社员算不开这个账。中国人的哲学——多就是好。

到了初春,地里的活儿就忙了。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是刨茬子。

什么叫“茬子”,就是玉米的根。头一年秋收,玉米秸秆用镰刀割掉,剩下根子留在地里,不去管它,到第二年初春再刨下来。

这样处理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为头一年秋,玉米根子很结实,不要技术的苦活儿。它苦就苦在要始终弯着腰干,右手拿一把小镐,左手握住茬子上端,一镐就要刨下一株茬子,然后用镐把儿磕掉茬子上的泥土,再把茬子一小堆一小堆地堆好。过一段时间,就有马车来拉回生产队,按人头分给各家,做烧柴。

这刨茬子的技术,在于一镐下去的深度,要恰好砍在茬子比较脆弱的部分,不能太浅,也不能太深。太深了,带的泥土多,清理起来太费力;刨得太浅,一镐刨到茬子最结实的部位,就可能刨不断。总之,这个火候,是需要第六感觉的,理论上根本没法儿说清。

我在刨茬子的时候,不知怎么地就想起了古代战争的取首级,也是这样,一刀一个,咔嚓咔嚓,一定要在颈动脉那儿给它搞断。

农民的活儿,有很多都是这样的,需要经验。

那时候的农民,也有聪明的和笨的之分。聪明的,往往也是最有力气的,都是20多岁小伙儿,他们从小干活,到这年龄已是出神入化。

所使用的农具,也收拾得特别顺手,又锋利,又轻巧。

我们知青是刚入道的,本来手脚就慢,对那些只可意会的诀窍,完全不明白,只能使蛮力气。工具也不大顺手,又重又不锋利。刚开始干“技术活儿”的时候,可是吃了不少苦头。

在农村,还有一类人与我们类似,就是那些念完初中回家务农的“回乡青年”。一般来说,老农的孩子,念书念到小学毕业就下地干活儿,比较合适。农活儿上手得特别快,文化水儿也足够用了,比如念个报纸,也不觉得费劲儿。可是,等到读完初中,再干活儿可就完全不行了,好像是过了最佳适应期,基本等于废物了。

农村的那些个初中生,在我们知青看来,在知识上也等于是废物。

这就是说,农村的孩子念完初中,就毁在了城里人设计的教育制度上。

那年头在农村,能去上初中的,很稀罕,一般都是爹妈的“宝贝疙瘩”。爹妈心疼孩子,顺着孩子的意思,让他们上了中学,其结果就是——养活了一个半残废。

当然,矬子里也有大个儿,贾平凹就是“回乡青年”里的骄傲,名声都传到全世界去了。嘿嘿,这是特例,不能算。

我们知青,学习农活儿的障碍就更大了,从小就没见过猪咋样跑,一下子接触到高难度的活计,能不懵吗?我们全靠一股气撑着,“要做暴风雨中的雄鹰”,不敢奢望有爹妈在跟前疼爱。我记得当年刨茬子,刨得手上鲜血淋漓。那茬子尖儿,锋利着呢,足可以做凶器了。

二十五、春耕奏鸣曲

东北的冬季漫长,到阳历2月还是“春风似剪刀”,能把棉袄打透。

到阳历3月,“老爷儿”才算是有了一点暖和气儿,这时候,就能看见村里的路边,有老农蹲在那儿晒太阳。

直到阳历4月,才算是真正的春天了,起码不下雪了。生产队的老牛,开始忙活翻地。那个时候,口号上老是提“农业机械化”,但这口号大半落实不了。中国人多地少,农业是精耕细作式的,不像苏联、美国那样的大农业,能用上那么多的农业机械。那时候,生产大队也有拖拉机,可大部分时间是摆在大队部里当摆设,没啥大用。老农种地,还是靠牛拉木犁。

4月,大地上还没有一点儿绿色,翻过的地,黑油油的,有泥土芳香,空气也不那么凛冽了。在枯燥的农村生活中,这个季节,总算能给人一点儿希望。

——憋了一个冬天,即使没有抑郁症的,也给憋得差不多了。

春天最先下种的,是麦子,因为麦种不怕气温低。

我个人参加农业劳动的经历,基本上没体会到过课本上所说的“劳动的幸福”。劳动,就是累死累活,何来幸福?老农虽然都是劳动的好手,但也都鄙视体力劳动,向往着不动胳膊腿儿的脑力劳动。

唯有春天种麦子,让我能体会到一点儿乐趣。

多半是因为这活儿不累吧。农民种麦子的程序,很巧妙:前面是老牛拉犁,先把垄沟翻开,然后有人用一种沙漏一样的下种农具,走一遍,就把种子撒好了,再用脚把土覆盖上。后面再跟一个人,负责撒化肥。

我那时是负责撒化肥的。白色的化肥,30公斤一袋,是叫“硝酸铵”还是叫什么,记不大清楚了。我那时挎个秫秸皮儿编的种子篓,抓一把化肥,均匀地撒在已经下过麦种的垄台上,再用脚覆盖上一层土。

这样,化肥既接触不到麦种,也不会暴露在外面。

生产队可不是大公无私的——种麦子是分给老农自己吃,所以国家卖给队里的一点儿宝贵化肥,大部分都用在了麦地里。

初春的清晨,老农在空旷的田野上吆喝着老牛,前面有人播种,后面是我,像慈善家一样给大地撒着化肥。

田野上,有薄雾,到处是这样一队一队的人。这就是春耕的前奏曲。

可能是出于对绿色的渴望吧,觉得干这活儿有奔头,一点儿也不累。

等到4月下旬,大规模的春耕才算开始,全体动员种玉米、高粱、谷子(小米)。那时候报纸上形容春耕,都是说“人欢马叫”,基本差不多吧。东北的无霜期短,适合下种的时间很短促,所以春耕大忙并不是虚的。情很好”。东北极少闹旱灾,种子播下去后,就靠老天下雨了,不用人工浇水。

像玉米、高粱、谷子之类,都叫“大田作物”,春耕忙的就是种这些。等到一个月后,全部种好,春耕也就到了尾声,其余的再种点儿大豆、黄米、土豆等零七八碎的,都是小意思了。

等到春耕结束,也就到了阳历5月中旬。这个时候,城里已经春暖花开,乡下气候偏冷,除了树叶绿了以外,大地上还是很少绿色,只是地头上冒出了一些小草嫩芽而已。

一直要到城里的春天快结束了,农村的大地上,才能看到到处钻出绿色的苗儿来。

我这样的城市孩子,要不是参加了农业劳动,我关于粮食的概念,也就是粮店卖的大米、白面、高粱米,哪知道“一餐一饭来之不易”?

让青年人到农村干一点活儿,知道知道稼穑之难,磨砺一下心志,现在看来也有一定必要,起码不容易闹精神危机,这也算是知青下乡的唯一好处吧。

二十六、苞米面肚子,的确良裤子

东北地处高纬度地区,一年只有4个月勉强有点儿绿色,因此只能种一茬庄稼。在东北,没有所谓“夏种夏收”,就只是春种秋收。其中小麦的成熟期短,到阳历8月初就可以收割了。

整个夏天,东北的农活就一种——锄草,老农叫“铲地”。铲地的农具,是锄头,这跟南方挖地的锄头不一样,它是一种很精巧的农具。

大田里的草,要在7月底之前锄三遍,每一遍之后,还要用牛拉木犁培一遍土,起个保墒的作用,这叫“趟地”。如此三遍,就是“三铲三趟”。

铲地,在农村也是重头戏。一是天热;夏天了,虽然没有关内那么热,但还是晒得慌。二是劳动时间长;高纬度地区夏季白昼极长,前面说过,每天要劳动16小时以上,十分恐怖。三是时间紧;一个生产队,怎么也得有600亩地以上吧,全靠人工一锄一锄干完,够忙活的。

这帽子是麦秸编的,轻巧,戴在脑袋上不重。麦秸之间有缝隙,很透风。而城里人劳动时戴的那种UFO草帽,密不透风,很不实用,老农是绝对不用的。

到了夏天,你看吧,满地都是尖帽子的“清兵”,蔚为壮观。

这铲地,是高难度的技术活儿,拿个大锄头,要把所有的土松一遍,要把杂草锄掉,还要间苗。春天种地时,一个穴里要投放五六颗玉米种子,到初夏就长出来五六株玉米。这一窝玉米争用土地的肥力,是长不好的,所以要除去小的,留一株最大的。

玉米苗刚长出来时,颜色很淡,说明营养不好。锄掉了弱小的苗儿和杂草,留下的那一株,时间不长就长得墨绿墨绿了,说明营养很足了。老农当然不会用“墨绿”这个词儿,只说是“长得黑黑的”,这就能保证秋后打粮食。

所以,铲地的意义很重要。

可是这个活儿,在公社化时期大伙儿也是糊弄。铲地时松土,取巧耍滑的人一锄头下去,带起一些土来,可以掩盖掉一些锄头没到的地方,连同掩盖掉一些杂草。这样,从表面看起来,杂草是没有了,土也都松了,可实质上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地,是没锄好的。草没锄掉,过几天就又钻了出来,和庄稼争肥;土没松好,墒情就不好,庄稼也就长不好。

三铲三趟,每一遍都有大量的杂草留下,地也没全部松土。你想,这活儿不是面子活儿吗?

你糊弄庄稼地,庄稼地就糊弄你。公社化时期产量不高的原因,除了化肥不足、种子不够优良之外,大伙儿干活儿不踏实,也是一条重要原因。

那么,偷奸耍滑的人大约有多大比例呢?说出来吓人——百分之百!

农民为什么不好好种庄稼?这就牵扯到分配的问题。国家那时候要征缴公粮(相当于农业税),以生产队为基本单位,先交完公粮,再留足种子和基本口粮,剩下的叫余粮,余粮也不能自己吃,必须都卖给国家。

等到交完了公粮,留足了种子粮,勉勉强强的够口粮,还能有多少余粮?就是有余粮,国家给的价钱也很低,农民没有积极性。这农民也是人,他们想:辛辛苦苦种一年地,绝大部分粮食交了公,我这不傻吗?于是大伙儿就糊弄,只要挣到工分就行。

所以公社化时期,工分不少,活儿却干得不行,远不如过去“扛活儿”旧时雇工)时代和公社化之前的单干时代。

我那时不懂这些,铲地实打实的,老是落在人家后面。有一位民兵连长跟我比较铁,就跑过来看我铲地,一看就看出了毛病,告诉我:“你小子怎么这么干活儿?那还不得累死?铲一锄头,盖一锄头土,这不就快了吗?”说着,示范了一下,我这才恍然大悟。

那时候报纸上所说的言辞,都无比的“革命”。可是拿笔杆子的人,怎么能知道基层是什么样?老百姓是什么心态?就这样偷奸耍滑的农民,关键时刻怎么能支持你“按既定方针办”?

那时候东北土地辽阔,又肥沃,种点儿啥不好,但是有沉重的“公粮”任务压着,社员们只想种产量最高的,这样容易交足公粮,于是就拼命种单产最高的玉米。旧社会东北大地上的“青纱帐”是高粱地,而我们那会儿,已经很少见到高粱了。

玉米这玩意儿,做成粮食是粗粮,城里人也不爱吃,南方人就更不吃了。可是那年头种了那么多玉米,也不知道都喂了谁了?

同类推荐
  • 梦里花落惜别离:三毛

    梦里花落惜别离:三毛

    朱丹红编写的这本《三毛:梦里花落惜别离》是“倾城才女系列”丛书 中的一册。传主三毛,当代著名女作家,原名陈懋平。三毛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三毛:梦 里花落惜别离》以诗一般的语言,再现了这名传奇女子48年的人生,和她留 下的泪水、温情、凄清交织的世界。
  • 汉魏六朝小赋骈文选

    汉魏六朝小赋骈文选

    《汉魏六朝小赋骈文选》是应三晋出版社之邀作为“中国家庭基本藏书·综合选集卷”之一种而编写的。本书精选了从汉初至隋初的许多优秀的骈文、赋文作品,旨在引导广大读者学习辞赋骈文语言骈俪的艺术技巧,并批判地继承这一传统的文学表现形式。
  • 苗堤乡逸事

    苗堤乡逸事

    本书是由小小说和文学评论两部分构成。其中小小说部分内容丰富,文笔细腻,带有比较浓郁的生活气息。而文学评论部分写了作者从接触小小说起的经历和感悟。饱含深情,令人动容。作为一本小小说占绝大部分篇幅的文学作品,作者绞尽脑汁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个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故事,有赞扬爱情的美好,有唾弃人性的贪婪,还有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小品……本书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生动幽默又会有所感悟,具有一定市场价值。
  • 回忆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的生平和对他亲切的回忆(译文随笔)

    回忆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的生平和对他亲切的回忆(译文随笔)

    此书以法国著名小说家、诗人、艺术理论家戈蒂耶的《回忆波德莱尔》为主体。翻开《恶之花》扉页,这一近代最负盛名的抒情诗集就是提赠给本书作者的。波德莱尔称他为“非常亲爱和非常尊敬的老师与朋友”。他在波德莱尔去世不到半年就写下了这篇情意深切而又洋洋洒洒的大文,既是回忆录,又是风格别致的传论。书中还收入波本人的诗、文、书信等精华,确实是对这位非凡诗人的极好的回忆与纪念。盖伊·桑称之为“传记杰作”,散文中不可多得的“珠玉”,一字一句都更移不得。
  • 虚拟的九十九个夜晚

    虚拟的九十九个夜晚

    本书将收录的诗篇分为3辑:无关春天、宁夏书、虚拟的九十九个夜晚。
热门推荐
  • 我从天外而来

    我从天外而来

    “北辰在一次夺宝之战中受伤,偶然之间来到这个世界,为了偿还人情,开始在这个世界保护自己的雇主,由于不断有装逼人出现,他拳打各类装逼兵王、杀手等,脚踢嚣张的武者、超能力者……。”
  • 狐惑龙心:带着系统来虐渣

    狐惑龙心:带着系统来虐渣

    男主:“追妻路漫漫,老婆等我来追你。”女主:“逃婚路漫漫,你别追我了,求放过!!!(QAQ)”以下,并不是简介:不好意思,我是一个新手,文笔很渣,不喜勿喷(?????)本文不定期更新,但不会一个月不更新,如果一个月不更新的话,只能说明我Gameover了,或者我忘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别了今生

    别了今生

    周遭人的经历让小安对生命敬畏和死亡进行思考,到底是什么在生命中更重要?事业,爱情,金钱,还是家庭,孩子?可是,当你还没想明白这个问题时,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
  • 葬月花之剑灵传说

    葬月花之剑灵传说

    即使我是一个杀人狂,是一个刽子手,但我也想要用这双沾满鲜血的双手,去保护我不想要失去的他们!即使要斩断世界又能如何?花开人散,世事轮回。所以我想说……艾利克斯回来了!“Isay……Alexisback!”
  • 风铃之朵朵艾恋

    风铃之朵朵艾恋

    樱花树下,吹动的风铃,飘荡的花瓣,芬芳的花香,一次唯美的邂逅,一场永生的牵绊......蓝朵朵高一学生在伊梦高中寻找自己儿时的真命天子,她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吗?找到的真的就是吗?艾锦煜高三学生会会长,儿时出了场车祸,只记得天蓝色的白云状的风铃和一个模糊的人影,以及内心中要考上伊梦高中..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会在一起吗?女角身份是什么?请关注《风铃之朵朵艾恋》
  • 众神之使

    众神之使

    一个废柴的机遇,改变了一切,原本生疏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热闹了起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何以安冬夏

    何以安冬夏

    从记事起,陆之夏就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成为许世安喜欢的女生类型。同样,何安冬的人生目标就是摆脱烦人精的骚扰。青梅竹马的长大,你的青春被我承包啦!
  • 梦瑶传奇

    梦瑶传奇

    她出生将门,不但长的倾国倾城,而且武艺高强。她女中豪杰、傲骨嶙峋、志气凛然不输男儿;她博学多才、文能治国安邦、武能上阵杀敌。他英俊潇洒,玉树临风,才华横溢,气度不凡。虽贵为一国太子,但因为奸相窃国,被迫流落民间。当她与他相遇之后,情况将会如何呢?当她得知他的真实身份后,把他拉到一边问道:“你真的是太子南宫翎枫?”“没错,我就是南宫翎枫。”对方老实回答。“那你想不想复国?”她再次问道。南宫翎枫毫不犹豫的点头说道:“当然想!”为了南阳国的百姓不再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他一定要从篡国贼的手中夺回皇位。“南宫翎枫,只要你胸怀天下,心系黎民百姓,让黎民百姓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那本小姐愿竭尽所能的帮助你复国。”她语气坚定无比的说道。她说到做到,收编了各地接竿而起的起义军,并把其训练成一支能扫千军万马的强悍队伍,助他复国。在她的鼎立相助之下,他终于复国成功。他登基之后,封她为后,并且宠妻无度。她问他:“皇上,你为臣妾一人罢免了整个后宫,难道你不觉得吃亏吗?”“天下女子虽多,但朕只要瑶儿一人!”他满脸宠溺的说道。“那你不怕人们说你惧内?”“那些无聊的人爱怎么说就让他们说去吧!只要瑶儿高兴就好。”她感动之余,更加的温柔体贴,也更加的赤心奉国。当他遇到解不开的难题时,她帮忙出谋划策。当敌国入侵时,她毫不犹豫的脱下凤袍领兵上阵杀敌。后来,她成为了文武百官钦佩不已的国母,也成为了黎民百姓心目中的保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