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69800000015

第15章 语言尘埃中的珍珠(4)

四、道的陷阱和脚的诗学

1

看看我案头摆的书:《通往奴役之路》、《儒学复兴之路》、《通往解放的道路》、《邪恶之路》,一本本好像都在教我们怎么走路。如果真的按照这些书的方法去走路的话,我们真不知道会走到什么地方。事实上它们关注的并不是脚,而是脑袋。形而上者谓之道,与脚相关的路已经消失,大地上到处都是陷阱,我们无处下脚。地形学和地理学能为我们指点迷津吗?父母的教诲和形体训练课能教会我们正确的走路姿态吗?这些都是问题。

据说昔日云南大理国的段誉能走一种叫做“凌波微步”的步伐,它将脑袋和脚结合在一起,用脚思考,用脑袋走路,并且能轻易地绕开一个个险恶的陷阱,可惜它的具体方法已经失传。如今,人的脑袋已经变得很灵敏了,但脚依然很笨拙。行走者的脑袋一片空白,思考者的四肢已经瘫痪。脑袋和脚已经分离了,我们驮着休克的脑袋,听命于红绿灯和各种指挥棒,走到哪里算哪里;或者将脚扛在肩膀上,让脑袋四处流窜。后者是乌托邦的起源。

2

卡夫卡是一个诚实的人。他忠实于自己的脚而怀疑自己的脑袋。在通往城堡这个乌托邦的道路上,他一直拒绝用脑袋的方式,宁愿跟随他的K的脚,徘徊、耽搁在那个小镇上。小镇上的每一条街道似乎都能通往城堡,但实际上最后都是把K引进了迷宫。在那座遥不可及又近在咫尺的城堡面前,K一直在走走停停。有时候,K觉得自己迷了路,迷失在小镇那种奇异的气氛中。但这种“奇异”让人着迷,使得K在迷宫似的街道上马不停蹄地走着,怀着抵达城堡的期待。K迷乱的脚步走出的线路,宛如一张卡夫卡的心灵地形图。卡夫卡试图通过K的行走,将自己的脑袋变成脚,将脚的经验变成心灵的经验。他成功地抵御了因脚的缺席而变成幻想的“道路乌托邦”,但也落入了道的迷宫和脚的圈套。连熟知地形的土地测量员K都迷路了,卡夫卡还凭什么乐观呢?于是,他得出了一个绝望的结论:真正的道路在一根绳索上,它不是绷紧在高处,而是贴近地面。与其说它是供人行走的,不如说是用来绊人的。卡夫卡还说:目标确有一个,道路却无一条,所谓的道路,不过是踌躇而已。

卡夫卡将脚(行走)的经验转换成心灵的经验的过程,表现出他对人类文明的缺德(无行)之道的洞察。他延续了波德莱尔的“现代性”主题,表达了对进化之路的绝望态度。不过,对于“绊倒”和“踌躇”的经验,他没有作过多的评价。直到生命终结的时候,他才停止了自己一生被绊和踌躇的行走方式。

3

行者已经上路。他们失去了居所,从此永远四处流浪,就像吉普赛人一样。这种情况最初发生在19世纪中叶的巴黎。20世纪的情况并没有好转。在20世纪的道路上,行走者依然被绊倒,依然在踌躇。但他们已经从卡夫卡的乡村,来到了城市的街道上。在数目庞大的巴黎丐帮和吉普赛人的掩护下,他们混迹于纨绔子弟的行列。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变成密谋家和战士。巴黎“五月风暴”,似乎成了他们最后一支挽歌。

本雅明通过对波德莱尔诗歌的解读,捕捉住了20世纪行者双脚的全部经验。在本雅明这里,脚的经验集中体现在这样一些词汇中:拾垃圾者(流浪者)和诗人(知识分子),街道和街垒,跌跌撞撞和游手好闲,震惊体验。在这里,诗人(知识分子)变成了行者。这既是解放也是奴役。他们从宫廷诗人的身份中解放出来,同时成了市场的奴隶。他们一改宫廷诗人优雅的方步,行色匆匆地在街道和市场中走着碎步。但他们无论如何也跟不上资产者的步子,只有走走停停,等待他们悠闲的同伴(拾垃圾者)。本雅明将他们绊倒在街道卵石上的经历,当做经验的战利品。

本雅明偏爱波德莱尔德的这样一些诗句:“常看到一个拾垃圾者,摇晃着脑袋/碰撞着墙壁,像诗人似的踉跄走来”【20】;“我独自一人继续练习我幻想的剑术,/追寻着每个角落里的意外的节奏,/绊倒在词上就像绊倒在鹅卵石上,有时/忽然会想到一些我梦想已久的诗句”【21】。这跟卡夫卡已经有所区别,惊惶失措的老鼠被游手好闲的行者取代,在街道上被绊倒的经验,成了诗歌词汇的源头,成了新的美学添加剂。“震惊美学”在这里充当了本雅明将脚的经验(也是行者的经验)转换成审美经验的中介。

本雅明在流浪者脚步的尘土中,看到了最令人心醉的东西。他还庆幸于孤独的脚步隐形于城市里脚的风暴中产生的安全感。他看到了诗人和知识分子的双重性:在城市边缘游逛,就像在资产阶级队伍的边缘游逛;他们走进市场,自以为在观察,实际上是想抓住市场这个买主。本雅明还认为,百货商店是对游手好闲者的最后打击。他不知道更大的突如其来的打击在等待着他。他的这句话可以看做自己对自己的预言——噢,死亡,老船长,时间到了,让我们起锚吧。

游手好闲者最后的旅行:死亡。【22】

游手好闲者的脚步是自由散漫的、毫无目的的,是一种付出了经济学代价的政治学。但它最大的敌人无疑不是市场和百货商店。在军事学面前,他们显得软弱无力。希特勒用一种无数人整齐划一的“齐步走”,将游手好闲者嘈杂的脚步埋葬了。其实,水泥街道在突然变成广场的时候,是最适合于齐步走的地方。本雅明因此离开了街道,向西班牙乡村逃亡。他的“最后的旅行:死亡”。

4

震惊的本质是行走者遭受的伤害。它是从脚上升到头部的。对震惊的研究不是本雅明的创建,他不过在转述弗洛伊德而已。本雅明的功绩在于,他将震惊体验转变成了一种审美形式,一种与行走方式相关的叙事结构。震惊是对物理时间意义上的记忆的中断,也就是对行走者脚步的抑制。它可以导致shock、遗忘乃至疯狂。对震惊体验的表达,就是对这些潜在威胁的释放。在震惊面前,行走者的脚步被耽搁下来,慌乱的双脚原地踏步。时间中止了,地上留下了脚印的迷宫。这既是行走者面对震惊的自然反应,也是一种新的叙事形式。总之,行走者迷路了,他无法义无反顾地前行了。他只有用一种梦的形式、一种梦游者的迷乱的脚步,来应付突如其来的震惊体验。

伟大的行者尤利西斯,正是在迷路之中突然被一种柔情拽住了心灵。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一位迷路者,他的迷路的经验完全融进了小说叙事的结构中。他的叙事在震惊事件面前毫无节制的耽搁,彻底摧毁了史诗的均衡(还有后来的乔伊斯)。但尤利西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两人对目的的偏爱,都远远胜过对迷路本身的偏爱。正因为如此,对于街道上那些精明的行走者来说,陀氏笔下的迷路者成了白痴。

真正迷恋于迷宫的是博尔赫斯。在他的笔下,世界的道路就像八卦迷阵,就像没有边界的太极,就像印度的克里希纳的幻化宇宙。在其中行走就是一种冒险。由于寂寞和孤独,人们将这种冒险当成了快乐。

在《死亡和罗盘》中,博尔赫斯试图表明,真正的迷宫恰恰是直线。这是一条凶手的秘密道路。凶手认为,“世界就是一个迷宫,我们不可能逃得出去”【23】。于是,他用罗盘、直尺和两脚规,在城市的迷宫图上绘制了一个神秘的等边三角形。沿着这些秘密的直线,他制造了一个个死亡的故事。直线、理性和逻辑,正是杀害迷宫的凶手。

在迷宫中漫游的行走方式就这样被扼杀了。漫无目的的游逛者、漂泊者,被视为妨碍速度的祸根,是浪费和邪恶。在这个世界上,如今只剩下了唯一一种可以流浪的形式——商品和货币。

博尔赫斯说,到了结束的地方,没有了回忆的形象,只剩下语言。

语言,肢解了的语言,别人的语言,是时光和世纪留给迷失在道路上的行者可怜的施舍。

5

由于眼疾的缘故,博尔赫斯一直在自己的脑袋图书馆里旅行。他将双脚长久地闲置了起来。他成了一个隐者,一个修士,隐居在大都市的秘密深处。尽管他十分迷恋中国文化,但他依然无法成为一个“道士”(走路的人)。他倒像是一位藏传密宗的隐修者,用书写的笔杆,画出了一个个奇妙美丽的“手印”。这是一种炼金术士的图案美学,也是一种脑袋寻求永恒不朽之路的基本仪式。没有确定的路线,只有一个幻想目的地。

在迷宫中行走,乃至迷失,是对资产者的线性时间、效率、目的和直线的抵抗。只要是在尘世的道路上,这种抵抗仅仅停留在脑袋上是不管用的,必须落实到双脚。这就是“隐修者”和“道士”的区别。

“道士”最初也是一个隐修者,所有的名山幽谷之中都有他们的踪迹。严格地说,他们不是在走路,而是在云游,双脚履虚乘风,是另一种形式的“坐忘”。当他们出没于都市街道的时候,他们才成了真正的“道士”,双脚踏踏实实地踩在了地上。这里没有名山幽谷,只有花阵酒池、香山药海、幽坊曲巷、燕馆歌楼,将“道士”们的双脚勾引得不停地颤抖。

在满街闹鬼的都市街道上,“道士”们在履行着行走和捉鬼的双重使命,这使得他们的双脚和脑袋同时得到了满足。但是没有多久,他们就迅速地加入了鬼的行列。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道士”内心根深蒂固的资产阶级秉性。迷宫变成了一张清晰的地形图,目的变成了欲望,欲望变成了目的。他们穿越迷宫般的小巷,是为了更快地抵达目的地,行走本身已经丧失意义。马车、汽车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发明,也因此变得十分迫切起来。人们看起来正在飞快地行走着,交通工具使他们有了将双脚闲置起来的现代化方式。传统意义上的“道士”(深知行走方式的人)就这样消亡了。他们成了一个脑袋瘫痪了的“熟门熟路”的都市行者(新道士)。

6

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那些深知行走方式的道士迷路了。

有两种“熟门熟路”的行走方式。

一种是“道士”的方式。他们熟记了目的地的坐标和矢量,熟悉到已经完全不用记忆,双脚自然而然地调整着方位。他们看似熟门熟路,结果常常令人失望。

另一种是女人的方式。她们的双脚神使鬼差地走着,没有坐标,没有矢量,只有一个朦胧的画面。结果总是她们最先抵达梦想的目标。

这是一种令道士们吃惊和焦虑的行走方式。为了消除这种焦虑,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她们的双脚上做文章。比如缠足,增加她们行走时的疼痛感,消解她们双脚探路的灵敏性,让她们跟自己一起迷失在尘世的道路上。这当然是中国的方式。但在西方文明史上,对女性的“文化缠足”、“政治缠足”的程度,同样是令人吃惊的。

19世纪末,为了捍卫自己的双脚,西方女性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女权主义运动。她们首先是要求免遭缠足(文化和政治的缠足)。伍尔芙写过一本著名的小册子:《一间自己的屋子》。她似乎以为,躲在自己的小屋里就能逃避缠足。美国的妇女是大胆而又勇敢的。她们走上街头,像“道士”们一样行走。我们惊奇地发现,街道上除了增加了一批肉乎乎的大脚板之外,情况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女性们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她们一边反对“缠足”、呼唤“放脚”、主张大踏步地走路;另一方面,她们也在自责,用一种新的缠足方式(高跟鞋前端狭窄的部分,可以将自己的脚指头缠住),来控制行走的速度,跟“道士”们拉开了距离。

女性行走的故事。正像伍尔芙所说的那样,当走过一座墓碑或路标时,她们不会想到要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而是喃喃地问墓碑,是否见到过一位漂亮的女子从这里走过,是否见到一条小狗从这里走过。但历史从来就对这些温柔的故事不感兴趣。

从反缠足、争房间,到在街头迈开大步往前奔,这个过程是漫长而又艰难的,其中有着许多令人心酸的故事。并且,她们的第一步总是用“疯狂”、“癫痫”、“麻风”这些异端的肉体形式作为代价的。

在行走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一位烈士:普拉斯。所谓烈士,跟道士不同。道士是将道路变得遥远的人,烈士是将道路变得最短的人(骑士是依附在马脚上的人,教士是不会走路而教人走路的人,战士是只会齐步走的人,隐士是拒绝走路的人)。

普拉斯厌倦了行走,她迅速缩短了脚下的道路。

这个女人尽善尽美了

她的死

尸体带着圆满的微笑

一种希腊式的悲剧结局

在她的长裙的褶缝上幻现

她赤裸的

双脚像是在诉说

我们来自远方,现在到站了

——普拉斯《边缘》(赵琼、岛子译)

7

普拉斯用一种如此决绝、简单的方式,彻底抛弃了脚下的陷阱,彻底废弃了那条暧昧不明、充满凶险的“道”。这正应了耶稣基督的一句话:“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到生命。”【24】普拉斯从自己的脚底下彻底地废弃了行走的道路。在双脚的云游中,她就像一首死亡的赞美诗。

《圣经》中的《传道书》,也是在教人如何走道的。其中有一些话,好像就是在夸奖普拉斯的。“快跑的未必能赢”(9章);“我赞叹那早已死的死人,胜过那还活着的活人”(4章);“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7章)。普拉斯说:“未来使我厌倦。”她不相信未来。她对毁灭的“末世论”兴趣更浓。

普拉斯的方式或许很好,但并不是唯一的。金斯伯格和克鲁亚克采取的是另一种方式。他们唱着撒旦化了的“所罗门之歌”,在路上狂奔。汽车就是他们的双腿,自己的肉体成了行走的燃料:

穿越黑暗的虚无

飞越堪萨斯却从没移动

在灵魂黑暗的虚无里

…………

忍受流浪汉浪迹天涯

的所有孤独

…………

没有谁会在天空中

对我匆匆一瞥

什么也没有,除了月光中的云以及

云层下

人世间的污言秽语……

——金斯伯格《飞越堪萨斯》(文楚安译)

在路上,这一群看似热闹实则孤独的精灵,既像走路又像飞翔,既像皈依又像逃亡。对于他们这种自然而然的步子,人们困惑不解,称他们为“垮掉的一代”。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垮掉的不是他们,垮掉的是行走的方式,垮掉的是我们脚下的“道”!

一条条布满陷阱的道路,至今依然在我们的脚下延伸。我们不知道如何走路,我们成了无德之人。我们也不懂什么是“道”,我们成了瞎子。众多的瞎子,在一条拥挤的康庄大道上疾走如风。那是一条引向灭亡的大路。

引向得救的路是小的,门是窄的。

同类推荐
  • 欲望的浮世绘:金瓶梅人物写真

    欲望的浮世绘:金瓶梅人物写真

    《金瓶梅》琐碎纷乱的情感漩涡里的那些各色市井男女,织成了一张复杂紧张的网,经本书隽美而劲快的文风的吹拂,当时社会的物态人情,一一跃然纸上。本书以女性的细腻感受,写得处处体贴圆转,而又能泼辣活泼,写得有情趣,有意味。迥异于一般的学术论著。
  • 天使飞行——国际灵柩送还士

    天使飞行——国际灵柩送还士

    本书介绍了一种职业——国际灵柩送还士,就是将在国外去世的日本人接回国内,并做基本的防腐处理和遗容整理,再送到家人的身边。如果是外国人在日本去世,他们就根据死者的宗教、民族习惯处理后送出日本。这些死者有的是远赴海外工作的儿子,有的是看上去很乐观却选择自杀的朋友,有寄托了三代人关爱的小孙女,也有死于恐怖袭击的记者……本书以国际灵柩送还公司的社长——木村利惠这个女强人为主线,从死者的家属、新入社员工、创始人、灵车驾驶员,以及作者自身的角度出发,围绕国际灵柩送还这一行为,是通过具体的“死亡关怀”,来搭建生死之间的桥梁,对社会和人生具有积极的意义通过。
  • 中国文化之美·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

    中国文化之美·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

    在泱泱大唐诗歌的花海中,作者简墨撷取30位极具特色诗人,以每人的一句不常见而又浓缩了诗人性情的诗句为题,以一首诗为窗,轻轻打开《中国文化之美·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整个大唐朝绚烂的诗意天空映入我们眼帘。这片星野时空交错,那些闪耀着灵性与才情的诗人的一生或片段如历史剧般一幕幕倾情上演闪烁、归寂,而他们的一吟一唱却闪烁着诗意的光辉,历千百年不落。
  • 名家经典散文选: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名家经典散文选”,包括 《万事融笔端·叙事卷》 《挥笔如传神·写人卷》 《情动于心中·抒情卷》 《情景两依依·情景卷》 《滴水见阳光·哲理卷》 《闲情说理趣·随笔卷》 《提笔如出鞘·杂文卷》 《宏论博天下·议论卷》共8册。本套散文所选文章除了当代我国的名家精品之外,还选择了一些当代外国名家经典散文,诸如法国作家雨果、大仲马,英国哲学家罗素,印度文豪泰戈尔等。这些中外文学大家的作品,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我们开阔眼界、提升素养都有极大的帮助。这些散文大多以一种轻松随意的文笔,朴实自然地展现出了名家散文的基本状况,并以这些名家生卒时间为顺序进行编排,充分体现了这些名家散文的个性魅力和风格特色。
  • 猫逮老鼠

    猫逮老鼠

    《猫逮老鼠》是《中外笑话与幽默大全》系列之一,《中外笑话与幽默大全》创造一个笑的氛围对人生是非常重要的。人都有喜怒哀乐,在柴米油盐的生活中怎样创造一个笑的环境,让欢笑长伴人生,让欢笑舒解愁眉,这是智慧,也是对人生的态度。幽默是高智商也是高情商的标志,学会幽默,要注重后天的锻炼和培养,要求加强修养,以善待人,心理健康,乐观豁达。
热门推荐
  • 梃明

    梃明

    明末史诗。力图还原明代口语,虽然明代口语早已失传,尽量吧。讲究语言细节,在所有历史小说中是独一份,虽然这样干,创作慢,也不符商业规律,但让我写那种尽是穿帮语的垃圾之作,实是无法落笔。
  • 上门医圣

    上门医圣

    生活就是一个大坑,师傅坑了二十年当牛做马,好容易弄个肤白貌美的媳妇还不让碰。钟宝感觉自己的人生就是从一个大坑跳进另一个。老子一身的本事能被生活逼死?来吧!
  • 双子秘迹

    双子秘迹

    我们虽都是各自世界中的顽徒,却又无比期望那唯一的光。
  • 天魔之子

    天魔之子

    天上,地下,天堂,地狱,天使,恶魔,人类成为善良与邪恶总是对你而言。是美丽,头上有顶有光环,恶魔则是丑陋,在仙界。两者身份恰恰相反。
  • 盗墓缘记

    盗墓缘记

    一觉醒来,步岑想竟然到了桃花源中,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我从3亿年前做直播

    我从3亿年前做直播

    这是一个过去、现在、未来搅在一起的直播故事。不要认为这就是一个得到系统穿梭时空直播的普通故事。当你们看直播看的开心的时候,可能你也在被别人直播。
  • 只对女人说

    只对女人说

    《只对女人说》既是一本女性生理科普小书,也是一本幸福生活指南,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其中有很多桂质良教授亲身经历的临床案例,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生理上的,一应俱全。本书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对女人的一生中所遇到的问题,如孕育、生产、婚姻、绝经期、衰老等内容一一作了解答与探讨。这本小书就如同你的闺蜜一般悄悄絮语,作者用知识分子的严谨、准确和女性的优雅、温润,为我们娓娓道来一些临床私房话,告诉你那些作为女人应该知道的事儿,提醒女性朋友如何认识自身,如何适应生理变化,如何实现角色转变,以及如何破解生活中绕不开的难题,从而做出正确抉择,以便最佳地实现自我。
  • 龙骑少主

    龙骑少主

    【探路兵军营】一条坎坷的人生路,几段悲凄的情感故事。
  • 圣天邪帝

    圣天邪帝

    超脱世间,实力才是一切。若想改变唯有自身强大。敢于和天争高下。
  • 加油,梦想实习生

    加油,梦想实习生

    我们的青春很短暂,不拼搏,怎能行!我们不做梦想的实习生,要把自己变得更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