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69800000005

第5章 文学的荣耀与遗憾(5)

五、索尔·贝娄的小说和我们的焦虑

紧身衣和脑死亡

伟大的作家索尔·贝娄逝世了!我第一次读到索尔·贝娄的小说,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事情,那时候我还在大学校园里。大家都一个劲儿地在读博尔赫斯、罗伯-格里耶、卡尔维诺,还有戴维·洛奇和米兰·昆德拉。批评界也在开始大谈所谓“后现代”了。大家似乎对索尔·贝娄的现实主义写法兴趣不浓,而是着迷于小说叙事的形式创新。实际上,当时我们身处其中的现实,正在接近索尔·贝娄开始文学创作的时代状况。物质主义的病毒,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护航下已经在身边悄悄弥漫,对精神生活的原有程序在进行彻底的改写,传统浪漫主义的“英雄”戏剧已经开始谢幕了,日常生活的“小丑原型”正在粉墨登场。但在众多的“小丑原型”的包围中,还有少数由原来的“英雄原型”蜕化变质而来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不能接受生活普遍的世俗化现状。他们或者在独自梦呓或者去卧轨自杀。

当时,我被索尔·贝娄风趣、幽默、机智的叙事,还有略带刻毒的人物刻画手法吸引住了,也被他笔下那些有“精神分裂症”的知识分子形象(比如赫索格、洪堡、西特林等)吸引住了。尽管我们在学术讨论中大谈“现代派”、“后现代派”(无论对外部世界还是内部世界而言,这都是十分安全而新奇的);实际上索尔·贝娄布下的那个阴影一直深埋在我们心底。我们的确有一点拿赫索格自况的味道,朋友之间经常用一句话来相互取笑:“你再啰唆,就给你穿上紧身衣!”

穿紧身衣(一种布料中有橡皮筋儿的特制服装),是精神病院的一种常规的辅助治疗方法,目的在于抑制精神病人的亢奋。从社会角度看,这种亢奋症状,实际上就是传统浪漫主义的第二代进化形态。它的第一代进化形态是肺结核,从19世纪中期的屠格涅夫,到20世纪初期的托马斯·曼,都对此有详细描写。按照苏珊·桑塔格的描述,亢奋状态受到压抑,到20世纪中期会转化为癌症了,癌细胞变成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紧身衣。直到20世纪末,病变才向艾滋病转化,“紧身衣”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需要重新寻找道德紧身衣甚至宗教紧身衣。

作为一位患有19世纪后遗症的传统知识分子的现代传人,索尔·贝娄的长篇小说《赫索格》中的主人公赫索格,就经常接受那种穿紧身衣的传统疗法。赫索格是精神病人吗?我们至今还没有弄明白,医生也没有完全确诊,只是在他情绪过于反常、举止过于怪诞的时候才给他穿紧身衣。至于他的精神是否正常,连赫索格自己也拿不准,因为索尔·贝娄的叙述一直很含混。赫索格说:“我要是真的疯了,也没什么,我不在乎。”假如赫索格精神正常的话,那么究竟是谁生病了呢?毫无疑问,那就是他周围的人有病。关于这一点,我们至今没有一个真正权威的标准。法国思想家福柯曾经为此绞尽脑汁,还著书立说,写了一本《古典时代的疯狂史》,试图澄清精神病概念的演变史。但丝毫也没有改变少数人被迫穿紧身衣,多数需要穿紧身衣的人总能逍遥法外的局面。

后现代理论家已经签署了“人”的死亡通知书(没有“人”,只有“物”)。但几十年过去了,那些人还没死,他们只不过是在充满病毒的环境里“生病了”。但他们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只是被紧身衣束缚着不能动弹。尽管他们的身体器官的功能已经被分解,但他们的大脑还在急速运转。当代医学关于“脑死亡”(Brain Death)的规定,好像是在为这些人的存在权力提供一线生机,并对貌似繁荣的虚假生活(索尔·贝娄称之为“活着的死”)进行宣判。

没有地址的书信

马尔克斯的中篇小说《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写的是一位孤独的军官,天天盼望别人给他写信,自己却从不给别人写信(其实他一封信也没收到)。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英雄”后遗症。索尔·贝娄的长篇小说《赫索格》的主人公、“懦弱”的赫索格则恰恰相反,从来没有人给他写信,而他一生都在不断地给别人(前妻、情人、艾森豪威尔将军、国家议员、尼采、布莱尔、同事、《纽约时报》的编辑)写信,但一封信也没有发出去,全部装在他的旅行手提包里。他在想象中将信一封封地发出去了,于是一边旅行,一边继续不断地写,写着一封又一封没有地址的书信。我想,马尔克斯的布恩地亚上校,要是遇上了索尔·贝娄的赫索格就好了。

赫索格一生最喜欢的两件事:旅行和写信。其实这不过是一件事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而已。旅行是抵达也是逃亡。写信是交流也是回避。在此前的长篇小说《雨王汉德森》中,索尔·贝娄就讲述了一个因拒绝现代生活而逃亡非洲故事。但他假设了一个带着理想返回的结局(类似于大团圆结局)。在《赫索格》中,这种旅行成了漫无目标、永无尽头的“流浪”。就像他那一封封在现实中没有收件人的书信一样。这是一种让人感到非常绝望的旅途。

《纽约时报书评》在《赫索格》出版的那一年(1964年),发表了一篇题为《连锁信》的书评文章,其中说,赫索格那些疯疯癫癫的书信断片,其实是一个整体,它构成了一个时代的信条:“这个时代是一个可怕的深渊……神志正常的旧定义对这趟旅程并没有帮助……但爱、公义、知性和感性依然重要,而不是与暴力和威胁泰然共处。”【21】

赫索格正是一个为寻求爱和公义而渴望交流的人,但他无法找到,或者不敢面对交流的对象,他被他的时代所拒绝,或者说他拒绝了他的时代。于是,他在想象中将所有人都当成交流的对象,渴望跟他们围炉夜话,亲切交谈,诉说衷肠;但他采取了一种既能够交流,又不在场的形式——写信,而且一封也不寄出去。他独自一人在想象中与收件人一起分享着精神的乐趣。

索尔·贝娄写作《赫索格》的时候,无疑还没有网络和手机,人们无法通过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进行交流。手写的书信,今天的人已经很陌生了。人们相互交流的信息已经变成了电子信息,在太空中飞舞,群发到所有人的手中,这是另一种“没有收信人”的形式。我们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在烛光中写下对一个人的思念,然后用口水将邮票沾上,独自一人在雨夜穿过林荫道,用颤抖的手将信投进邮筒。

晃来晃去的人

小说主人公与异性的关系,无疑也是一块人生和社会的试金石。索尔·贝娄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晃来晃去的人》,写了主人公约瑟夫对人生(自由)的厌倦,对婚姻和家庭的绝望,他宁愿重新回到“不自由”的军队去。到了《赫索格》中,这种奇怪的英雄主义情结,已经变成另一种形式。他默默承受着一种自身的懦夫状态,在妻子、情人和日常生活面前。这种懦弱状态,是传统的精神价值和现实的物质主义双重逼迫的产物,因此这既不是左派,也不是自由派,只能是懦弱派。

赫索格是少有的正人君子。或许这正是他的缺陷,他第一个妻子因此抛弃了他,为了探望子女,他只好经常忍受前妻的奚落。第二个妻子马德琳跟一位他们俩共同的朋友跑了。无家可归是赫索格旅行和不断写信的前提。他仿佛一条千里寻家的狗在中途奔波。他反对老师跟学生发生男女关系,维护师道尊严。正是这一点,使他被他任课的夜校的学生雷蒙娜相中了。雷蒙娜认为,到处都是坏蛋,具有这种品质的人已经很少见了,于是主她动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当然,赫索格不是没有弱点的。比如,他非常欣赏女性的乳房,认为这是艺术品。雷蒙娜正好发现了他的这个“死穴”。

在赫索格眼中,所有的女性婚前都是他所憧憬的艺术的化身,婚后都成了他的生活导师,指导他如何介入现实生活。女性变幻莫测的性格令赫索格头晕目眩。经过两次离婚之后,赫索格已经丧失了爱的勇气。面对雷蒙娜,他简直是在东躲西藏,这是他的认真之处。第三个女人雷蒙娜,注定只能伴随着他的漫无目标的旅行和不断书写却不寄出的书信一起,在“爱”的中途游荡。

尽管在小说结尾的时候,雷蒙娜依然在他身边,但赫索格已经丧失了交流的热情,“他对任何人都不发出信息。没有,一个字也没有”。这是一种交流愿望的最终的和绝望的消亡,一种必然的失败。最后的交流渠道毁灭了。社会价值的崩溃是从最小单元(家庭)开始的,也是从最隐秘的个人情感领域开始的。欺骗、犯罪、吸毒、淫乱等一系列人类的邪恶品质,也都是因为最后的底线(家庭)的崩溃而导致的。

在诺贝尔文学奖受奖演说中,索尔·贝娄夸大了文学和美学的作用。他将希望寄托在文学艺术上(其思想有保守主义色彩,在这一点上他跟马尔库塞和阿多诺是同道)。他说除了现实,还有一种被忽略的真正现实。如果没有艺术,我们就看不见这种真正的现实。艺术能够找出日常生活背后的真正现实的本质来。我觉得他有点“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味道。

同类推荐
  • 有你有春天

    有你有春天

    这本诗集真实记录了作者的几十年。她的爱恨、敏感、自卑、迷茫,就像一程程人生,全都整理了出来。从小缺失的父爱之亲,母亲的再嫁,以及永远缺乏一丝丝安全感的不自信。这些普通又不普通的人生成长经历,让她经常渴望在内心寻找自己,却又经常迷失自己。但幸好还有诗歌相伴。愿每个人都能充沛地活着,活得比诗里的文字更坚强,也更深情。
  • 女囚档案

    女囚档案

    想要作品好看,足够的文字功夫也是必不可少的。尽管生活远比虚构的故事精彩,但具体到某个案例中,能够把案件故事讲述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并且讲出点社会意义或者人性特点,这就犹如戴着镣铐跳舞,还要舞出精彩来。深入的采访、独特的角度、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一个纪实作家必备的素质。来自真实的震撼,加上理性的法律思考和人文关怀,正是丁一鹤这套图书的突出特点。本书解密中国女囚鲜为人知的隐秘生活。
  • 乌篷船

    乌篷船

    《乌篷船》是我的第四本散文集了。这集子所记,既有我对童年往事的回忆,也有我对当下生活的记录。无论是追今还是抚昔,无一不表达着我对人生的领悟,我对生活的理解,我对精神生命的探索。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我的成长经历,也在某一方面印证了共和国的一段历史。南怀谨大师说,你不一定要相信历史,历史未必是真的,但你一定要相信文学,文学里的故事也许是假的,但它所说的现象却是真的。
  • 杰出孩子最喜欢读的感人故事

    杰出孩子最喜欢读的感人故事

    本书收录了来自师友亲朋以及陌生人的感人故事,彰显人世间的真情感。
  • 爱你就像爱生命

    爱你就像爱生命

    这个书名出自王小波、李银河一封未面世书信,自1977年,王小波与李银河相识,开始书信往来,到80年代二人在国外求学,一直到90年代,王小波辞去职务成为自由撰稿人,1997年去世。这本书装进了两个人真挚纯净的爱情,也装进了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独特的印记。
热门推荐
  • 雪之箭

    雪之箭

    猎人少年斯诺与爷爷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伴随着突然出现的神秘人,平静的生活终究是被打破了,最终少年与同伴踏上了冒险之路。
  • 骑刃王的传承

    骑刃王的传承

    “骑刃王,不是单纯的机器。它是有灵魂的。只是,有灵魂的骑刃王太过于强大,会被有心人利用为制造战争的武器,所以二十年前有位不知名的人将所有骑刃王的车魂取出了四分之三,封印在不同的地方。你们的任务,就是打败魔鬼队证明你们的实力,然后,找到车魂,完成传承。”
  • 北葵向暖:南方姑娘犹未归

    北葵向暖:南方姑娘犹未归

    执着的路。走走停停,那些熟悉的背景。从最初的相知到陌路,漫长的路就像坐公交望着窗口眨眼即远逝的场景。我们只是能凭记忆去尝试着想起,一点什么却终究拼凑不出完整。就像离别与重逢一样,离别过一过一次的人生。与没有离别过一次,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珍意。执着拼尽所有的感情,都用完的那一刻才深知。自始自终我都是一个人,一个人默默走完这一切。一个人从岁月走到流年,再从流年走到祝福的天涯。经历过沧海桑田仿佛时间的终点一下子,到了岁月的尽头。仿佛执着的刻苦就此埋葬,仿佛时间路过这里。再也没有了声音。
  • TFboys之初恋的那瞬间

    TFboys之初恋的那瞬间

    王俊凯,王源,易烊千玺,TFBOYS组合的三个人,遇到了三个不一样的女孩,竟然动心了?
  • 上古纪事

    上古纪事

    她,华夏最年轻的少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被抛弃的婴儿,怎样生存?生存下去,却发现自己远穿上古,怎样生活?她以为,在这远古时代,不会有那么多尔虞我诈。她以为,在这荒芜地方,不会有那么多战争杀戮。他,良渚古城的幕后首领。他用他的行动告诉她,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夺。他用他的行为教会她,适者生存是恒古不变的。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开启了历史上第一个时代,造福于后世。他们开创了华夏历史的新纪元,被世人瞻仰。她遇到他,是她穿越中最大的变数。他遇到她,是他一生中最幸运的事。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三世情缘,注定不眠不休。(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故事老酒馆

    故事老酒馆

    因为从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爱,我们独来独往,然而就是因为独来独往,才让我们以为自己不值得被爱。
  • 醉人愁

    醉人愁

    王朝争霸强者为尊弱者为寇不爱江山爱美人!新一代修行者破土而出分布在天下各地,同门师兄弟早以开山立派,而自己却一无所有。开山门建祖派成大业一身才华却甘当绿叶女帝在上戏子无情斩断情丝心犹乱千头万绪仍纠缠拱手让江山低眉恋红颜祸福轮流转是劫还是缘
  • 侠客风云传

    侠客风云传

    2288年,一款名为武林群侠传的虚拟网游横空出世,然而,再完美的游戏,由于技术不过关,仓促关服……2388年,百年虚拟变革结束,山河科技重启这个IP,让听过历史的玩家们再次激动了起来。陈枫,本来是武林群侠传里的一个普通玩家,结果,关服时没有下线,结果……当再次苏醒,一起已经不见,面对着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江湖,陈枫该怎么办。
  • 瓦罗兰大陆之虚空来袭

    瓦罗兰大陆之虚空来袭

    身为18岁的不良少年阿俊在一天打LOL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穿越到了瓦罗大陆....虽然回不了家,但是他也交到了很多朋友PS:本故事纯属作者瞎掰,如用雷同纯属巧合!!!PPS:本人语文不好,内容写得差求别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