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32600000010

第10章 居所(1)

(第一节)个性化的住宅院落

为元妃省亲而特意建起的大观园,在刚落成后就有一个综览式的介绍,是贾琏让贾政等前去工程验收时,贾政带上宝玉去题咏各处院落的匾额楹联,借机一试宝玉的才识。

我们知道宝玉是一个厌恶读书的人,但也决不等于他没有才识。他厌恶的只是传统儒家的经学之书,而对于正统眼中所谓的旁门左道之书,他倒是兼容并蓄不肯遗漏的,所以,与正统经学相对的诗赋小说,他是有一定修养的。相反,贾政虽然重视读书,

但却是瞧不起那些闲书的,故而,他自称的在吟诗作赋方面自幼就很平平的话,倒不是一种谦虚,是有其逻辑的必然性的,因此在题诗时,要拉宝玉一同前往,也就十分自然了。

但宝玉毕竟是小孩,贾政也毕竟是严父,贾政在宝玉面前要保持十足的威严。所以,第十七回,当贾政带着宝玉进大观园时,每次宝玉有所题吟,常常要遭到贾政的批驳,这固然可以见出其严父的本性,但正因为贾政的批驳,使得宝玉要进行一番辩解,更何况有时候,贾政的批驳并不是真正要反对宝玉的意见,只不过是要贾宝玉把他的意见进一步具体化而已。这样,在宝玉的辩解中,不但因此而显出了宝玉的才识,也把宝玉对各处院落的一种个性化的理解,作了一个初步的提示,这其中,还包括了贾政本人以及周围的清客的一些点评。如果说,脂砚斋所谓的通部情案都要从石兄处挂号的话大致不错,那么,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挂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人的直接的介入、互动,如让宝玉在旁看到龄官对贾蔷的痴情流露、偷听到鸳鸯向平儿等表明自己的心迹,乃至发现小厮与丫鬟的偷情等等;也可以用一种间接的方式,在对人物住所的逐一点评中,产生一种来自重要人物宝玉的对人物个性的曲折理解。

当然,把贾宝玉与贾政安排在一起游览大观园,还有另一层特殊的用意。就是当两个思想趣味有着较大冲突的人,着同样的景致发生或相似或相反的观感时,我们不但进一步理解了两人的个性,也有助于对景致本身的了解。

因为,自大观园作为省亲别墅用过不久,就由元妃传下懿旨,让众姐妹和宝玉等一起入内居住,而宝玉与众姐妹对院落的各自挑选,已经将人物的个性趣味进行了初步的呈现。

不过,贾政与宝玉等第一次游览大观园时,只是进入了其中一部分的院落,即近大门处的潇湘馆、怡红院以及里面的稻香村和蘅芜苑等。除开李纨后来入住稻香村外,其他三处院落则是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这三位大观园里最重要人物的住所,所以,在主人尚未入住时,已经对其建筑结构由外而内进行了详细描写。这四处住所也许是园中景色的重要地点,所以后来元妃省亲,游览大观园一遍后,把潇湘馆和蘅芜院视为她的最爱,次及怡红院和稻香村,可见也是在强调这四处的胜境。不过,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不同人物参观感受这些院落,其判断也并非全然一致。贾政虽然如元春一样喜欢稻香村,但贾宝玉却把这景色过于的人为性狠狠批驳了一通,以为生生造出一个田庄,没有任何自然的山水村落作依托,违反了“天然图画”的原则,比起潇湘馆差远了。而蘅芜院的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就连贾政都要觉得“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后来,当薛宝钗入住蘅芜院、李纨入住稻香村时,以前贾政、宝玉等的评价,是否显示出一定的意义关联呢?尤其是当贾母带着刘姥姥进入蘅芜院的房屋,发现里面雪洞一般,一色器玩都无,素净得过分时,不免感叹薛宝钗太老实,我们是否可以将这一评语,与贾政对这所院落的外观评价联系起来考虑呢?还有,贾宝玉批驳稻香村建筑不自然,

当这所院落成了李纨的入住地后,李纨的作为一个年轻守寡心如止水者,其奉行的人生哲学,是否也暗合了稻香村的意趣呢?或者仅仅是一种偶然?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至于潇湘馆和怡红院,倒是潇湘馆众人都无争议地一致叫好,并在不同的视角中,进行了多侧面的反映。其实,即便是在贾政和宝玉第一次进入这两处地方时,作者也有意识地将之安排在游览大观园的开头与结尾,不但符合周游的路线图,也确立起首尾两个最重要地点的概念。而我们也将主要讨论这两处院落。

先看潇湘馆。

在第十七回,作者写众人在大观园中看到的第一处院落,就是潇湘馆。所谓“忽抬头看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众人都道:‘好个所在!,于是大家进入,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里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园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这是从众人眼中来写潇湘馆的全景,是一种不动声色的客观介绍,虽然并不带有多少感情色彩,但作为一种无太大个性的群体所对应的全景总览,为后来个性化的人物对个别景物的捕捉作了铺垫。所以,当第二十三回,有元妃的懿旨让大家都搬入大观园,林黛玉和贾宝玉商量着住哪里时,林黛玉把她心仪的地方说了出来,笑道:“我心里想着潇湘馆好,我爱那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幽静些。”宝玉听了,马上赞同,其理由不但是靠近贾宝玉的住处,也是因为清幽。这样,他们在全景中筛选出竹子“清幽”的特点,不但映衬出林黛玉的“孤表傲世”的性格特征,也显示了林黛玉与贾宝玉的共同兴趣。

这里的清幽,当然是因竹子而获得的一种共同的心理感觉。我们知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被历代文人赋予了多种文化信息,在这其中,高雅清幽,相思凝情无疑是最主要的特征。

竹子的修长挺拔,竹林所营造的清幽意境,为历代文人所欣赏,在日常生活中,文人流连竹子、题咏竹子、刻画竹子,使竹子日益成为一种象征的符号。魏晋时代,阮籍、嵇康等七人常聚集在一起,纵情越礼,遗世独立,随兴所至,放浪形骸于山水之间,虽未必总盘桓于竹林中,但世人还是以“竹林七贤”来称呼之,以此来概括他们高雅脱俗的共同特点。而东晋王徽之的“不可一日无此君”、北宋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更是人所熟知的名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佳人》诗,其所题咏的“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其塑造的虽经磨难但仍然孤标傲世不愿妥协的艺术形象,也是以最后一句“日暮倚修竹”

作形象的定格。从宋代的文同直到清代的郑板桥,都把竹子作为自己绘画赞咏的主要对象,并在题咏中,显示出自己高雅、高洁的人格追求。当人们把各种符号化的价值赋予竹子,当人们从竹子中读解出一种非物质的抽象意义的同时,也没有忽略竹子本身的具象化的观赏价值,没有忽略一种直接的自然化的感受。尽管这样的自然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或多或少积淀下相应的文化因子。例如,王维的一句“独坐幽簠里,弹琴复长啸”。其作为环境营造的幽簠,虽可以说是一种自然景观,是实地实景,但也无疑带有点文化的符号在里面。而这其中,一种清幽的气氛也是能够让人感觉到的。又如,唐代温庭筠的“竹风轻动庭除冷”,宋代林逋的“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朱淑真的“竹摇轻影罩幽窗”等,都是在一个总体的文化背景影响下,力图捕捉竹子给人的自然意趣。所以,当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谈及潇湘馆的竹子特点时,最初也是从这方面来着眼的。只是这一角度,还不足以包容潇湘馆的竹子的主要意义,因为在大观园的第一处院落安排为潇湘馆,还有其情感上的意义。

这一意义,首先是跟元春的妃子身份相关联。传说远古时期,舜帝外出,巡视四方,死于苍梧(今湖南)。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听说后,追寻到湘江边。因伤心而攀住竹子痛哭不已,点点泪水,洒落在竹子上,留下深深的斑痕,后人遂把此竹称为湘妃竹。既然潇湘馆是省亲别墅的第一处院落,贾宝玉又将之题为“有凤来仪”,这既符合历史的竹子与妃子的特有关系,也跟元妃的身份切合起来。而林黛玉入住此处,虽然不是因为妃子的身份,不过,贾宝玉在大观园女儿国中的特殊地位以及其与林黛玉并非夫妻的那种感情关系,也约略可以比附为帝与妃,故而,林黛玉住在此处,从身份上看也有一定的因缘。

后来,作者也在不同场合不时地来渲染这种联系,包括称竹帘为“湘妃竹帘”,特别是在第三十七回,由探春直接为她起了潇湘妃子的别号,说是“当时娥皇女英洒泪竹子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那竹子想来也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做潇湘妃子就完了”。林黛玉对此也加以默认了,并在诗社中就将自己的诗作落款为潇湘妃子。潇湘馆从潇湘妃子的角度把林黛玉联系起来的毕竟还只是表面因由,其更深刻的联系还在于那种深沉动人的感情。据书中交代,当宝玉的前生为赤瑕宫神瑛侍者时,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天天以甘露灌溉之:

这蜂珠草始得久波岁月。后来旣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了草胎木质,得幻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靑果为胜,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激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缝绵不尽之意……那蜂妹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患,我幷无此水可还。他旣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这样,绛珠仙草转世而为林黛玉时,流泪就成了她必然的命运,她也只有把这满腔的热泪抛出来时,她对于贾宝玉的情意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别人不但都知道她有爱流泪的特点,她自己对这一表露情感的方式有充分的自觉,并且也能为贾宝玉所领悟所理解。当贾宝玉挨打后,林黛玉以自己哭红的双眼,毫不犹豫地展露在宝玉面前,而宝玉接纳了这份沉甸甸的感情后,特意让晴雯送去自己的一方手帕。这时,黛玉在手帕上题下了三首诗歌,都是对自己泪水的题咏,可以被理解成是林黛玉对自己感情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其一曰:“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销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其二曰:“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而在其三中,黛玉更把这种饱含感情的眼泪与她潇湘馆中窗前的竹子联系了起来:“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必须指出的是,我们所说的潇湘馆竹子所具有的最基本的这两层意义是着眼于全书而得出的结论,事实上,当林黛玉与贾宝玉还只是在话语的层面上谈论着潇湘馆时,那种深沉的情感层面上的意义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他们所论及的清幽的特点,也还没有进一步具体化为人物各自的真切感受。因而有必要在接下来的情节发展中,在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后,把这样的抽象意义得到生活化的落实。而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是从他们两人主客不同角度加以描写的。

就贾宝玉来说,第一次写他进入林黛玉入住后的潇湘馆是在第二十六回,那一天,贾宝玉百无聊赖、无精打采、没有目标地闲逛时,来到一个院门前,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才发现自己不觉已到了潇湘馆门口。“宝玉信步走入,只见湘帘垂地,悄无人声。走至窗前,觉得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然后又听到里面的黛玉在长叹:“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如果把宝玉的这一次感受与其第一次随众人的游览做一比对,我们就会发现,那种全景式的但景中无人的空旷感突然被视觉、嗔觉、听觉一下子填满了。倒不是说,里面的景观不够丰富,而是这些景观因为尚未有人住下,所以,这些空间被机械地分割着,没有一个统一的主题,也没有人把这些空间来占有来连接,来重新加以组合。而这一次贾宝玉看到的却明显不同,虽然这只是女主人林黛玉的“春困幽情”,但这一幽情,被所有的潇湘馆里的物质因子所缠绕所烘托,情与景包括黛玉伸懒腰的一个动作都有了最贴切的融合,并围合成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甚至连最知己的贾宝玉,也如同一个粗暴的闯入者那样要有一个掀起帘子的大动作,才能把这种和谐的氛围予以打破。

就林黛玉来说,作为一个居住者虽然每时每刻都可以用自己的各种感觉来感受她所处的环境,可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一直这么有意识地去看、去听,甚至都不会进入其视野。而当她有意把自己的居住地重新打量一番,其意义,似乎也更耐人寻味。在第三十五回,写宝玉被挨打后,林黛玉站在潇湘馆门口,看远处怡红院,有贾母等一批一批的人进去探望,她既为宝玉伤心,也感叹自己的孤苦伶仃,在这样的伤感中,返回自己的院落,作者写道:

一进院门,只见满地下卄影参差,苔痕浓淡,不觉又想起《西厢记》中所亡“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冷冷“二句来,因暗暗的叹道:双文,双文,诚为命薄人矣。然你晏命薄,尚有孀母弱弟,今日林黛玉之命薄,一幷连孀母弱弟俱无古人亡8佳人命薄9,然我又非佳人,何命薄胜于双文故!一面想,一面只管走,不防廊上的鹤哥见林黛玉来了,夏的一声扑了下来,倒吓了一跳,因说道:“作死的,又扇了我一头灰。“那观哥仍飞上架去,便叫:“雪雁,快掀帘子,姑提来了。“黛玉便止住步,以手扣架道:“添了食水不曾?“那鹦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林黛玉素日吁嗟音韵,接着念道:~侬今葬花人笑痴,他举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广黛玉紫妈听了都笑起来。紫鸿笑道:“这都是素日姑提念的,难为他怎么记了。

黛玉便令将架摘下来,另挂在月洞窗外的钩上,于是进了屋子,在月洞窗内坐了。吃毕药,只见窗外卄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黛玉无可释用,便隔着纟少窗调遇婴鸟哥作戏,又将素日所喜的诗词也敎与他念。

我们看到,当林黛玉要以一个居住地的主人身份来真切感受潇湘馆、感受这潇湘馆的竹子时,却不是直接写竹子,而仅仅是写竹子投下的影子,从上投到地面的竹影,窗外投向室内的竹影,当这样的竹影把林黛玉笼罩起来时,我们突然发现,那只鹦哥,在唱着林黛玉的歌词时,也成了林黛玉的影子。林黛玉也就是在这生活的直观中,感受到了她与周围景物的彻底融洽。

同类推荐
  • 钓金枝

    钓金枝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直析都市女性的生存抉择,折射出现代社会给女性带来的生存困境。本书用投影的笔法揭露了社会中存在的贪婪、腐败、堕落等阴暗面,在冷峻的言语和深切的反思背后,作者以一颗善良豁达的爱心,带给读者以温暖和希望。本书语言利落,情节紧凑,生活在都市人海中的读者都能于其中窥见自己的影子。凌宝漪的现状来源于母亲凌准精心周密的部署,灰姑娘几经踌躇,转身飞上华美的枝头。原本的任性上升为骄纵和嚣张,她成了母亲的机器娃娃,她在台前表演,母亲在幕后操控。母亲成功离间了她和初恋情人赵饮的爱情,把她推给某机构书记田有利。在金钱的诱惑趋势下,她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巨大满足。
  • 中华古诗词精选·书法艺术卷

    中华古诗词精选·书法艺术卷

    本书为“中华传统诗词文赋”系列丛书之一。参考全国通用教材用书,根据教育部最新“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篇目修订,同时进行精要注释,为中国人最喜闻乐见的诗词精选读本。书法作品由著名书法教育家、方正启体作者秦永龙先生书写完成,旨在以传统艺术形式承载民族优秀文化。
  • 为客天涯·野河山

    为客天涯·野河山

    在《野河山》这本散文集中,作者选取山东曲阜、陕西周原、垓下古战场、医巫闾山、运城盐池、南京鸡笼山、龙门石窟、京杭运河、无锡东林书院、舟山花鸟岛等十二个不同类型的古迹,挖掘在程式化的正统官史叙述之外,那些幽隐的更为鲜活的真实。
  • 恋上沙发

    恋上沙发

    本书是当代生活写照的散文作品集,包含作者在杭州求学,参加工作之后各个时期的作品50多件,既有青春学子的追梦思想的火花,也有工作于社会的繁琐和忧郁。
  • 狗吃羊

    狗吃羊

    坐火车的朋友,现在是个注重隐私的年代啊!你丢弃了车票,一来暴露了自己的信息,二来如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失的也许不仅仅是金钱了。还有,你好歹也是一坐过火车的人,出站就随便扔废物啊?不信,你问问我从未坐过火车的奶奶,她都不会干这样的事,我想说的是:活该!
热门推荐
  • 刑部大丫鬟

    刑部大丫鬟

    什么?穿成了胖丫?可以减,我忍!没钱?我挣!不想吃肉包的丫鬟不是好丫鬟,不想验尸的丫鬟不是好丫鬟!看傻胖丫玩转刑部
  • 天降不凡雪

    天降不凡雪

    作为天之子,她/他降于凡世间,与魔斗、与仙斗是职责。作为世间最强者,是修者想超越的对手,是邪魔想除的人,但这样的一个人,却陨落了……
  • 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

    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

    本书内容包括:霸王出世、项羽入关、鸿门宴、西楚霸王、生死决战、荥阳会战等。
  • 分别业报略经

    分别业报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虚妄超脱

    虚妄超脱

    当繁花落尽,当岁月蹉跎,从轮回中挣扎,从虚妄中超脱
  • 奇零酒馆

    奇零酒馆

    千年古物,波云诡谲。拨开历史的迷雾,寻找迷离的真相……
  • 美女们的护花使者

    美女们的护花使者

    他,生活在社会底层,因为家庭困难帮别人代练游戏,却不料游戏中的一枚戒指从游戏中跑到现实。但是他还没在震撼中出来,就又要给一名校花当贴身保镖。他本意是想拒绝,但是父命难为,对方有对自己家有莫大的恩情,就这样他不明不白的成了一名贴身保镖,与校花同吃,同住又同桌。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莫大的变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当代]教育与创造基本理论、原则、方法与文论选读

    [当代]教育与创造基本理论、原则、方法与文论选读

    教育发展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它总是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不断发展以及相互间的竞争的加强,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再次成为“唯一可供取之不竭”的一项战略资源。“过去,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尤其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发展已处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通过教育发掘和培养创造型人才已成为当前世界性的潮流。
  • 圣雅菲皇家贵族学院

    圣雅菲皇家贵族学院

    千雨寒,因幼时发生了一场阴谋的绑架,她的命运从此改变。落姒冰,原本应该是一个小公主,可是因为一场阴谋成为了杀人不眨眼的死亡傀儡,身上背负着复仇的使命。韩墨離,一个黑道王子,当他和她们一次又一次的相遇时,感情扑朔迷离。当他们相爱时,意外的发现他们竟然是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