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76300000022

第22章 北大任教(上) “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2)

胡适回到北京,于2月4日(腊月二十三日)写信回家报告抵京后的情况,他说:“昨今两日到大学,接洽一切。陈独秀辞职之事,现已取消,陈君仍任学长。儿仍任教授”。由此可见,先前北大是有让胡适当文科学长的意思的。此信又说:大学中,人望儿来甚切,故见儿回京皆甚喜也。他从六号开始上课(这是寒假中的课。是年北大寒假放到2月17日止)。后来他一直忙于教学和工作,故没有抽出时间来请朋友们吃喜酒,但自己已经有言在先,不能不履行诺言,况且他们这班“新人物”,都是二三十岁的居多,哪里饶得过他呢!再说礼尚往来也是应该的。所以胡适在6月5日夜里花了60元钱,在外面饭馆请了前次送贺礼的同事来吃喜酒。胡适喝醉了,第二天病酒,第三天方好。他总结教训说:“从此以后,又要戒酒了。”

胡适原计划是暑假回家,一来是探母,二来把妻子接到北京来住。但他是个大忙人,教课多、作文多、讲演多、应酬多;用他的话来说,“因为我喜欢干预这样、那样,故事体很多”,且陈独秀力劝不要回去,因此改变计划自己不回去,而请人将冬秀提前接出来。于是他写信征求母亲意见说:“我很希望冬秀能早些来,因她已近30岁,若再不出来受点教育,要来不及了。我的妻子,在外边不能不和朋友们的女眷相见往来,这一层很要紧。至于我个人的方便,还是第二层。”又说:我夏天不能来家。因为我预备暑假中做一部书,而且我是英文部主任,夏间大学招考,我不能不到。因为我的薪俸是每年作12个月算的。接着谈了他的思想,他说:“我在外国惯了,回国后,没有女朋友可谈,觉得好像社会上缺少了一种重要分子。在北京几个月认得章行严(士钊)先生的夫人吴弱男女士,很有学问。我常去和她谈谈。近来才认得上所说的几个女朋友(指陶孟和的未婚妻沈性仁等人)可见中国男女交际还不曾十分发达。”最后说道:“如母亲病体见好一点,可以离开,则可令冬秀与耘圃同来。永侄亦可同来。若单为带冬秀一事,要我自己于夏间回家,恐怕做不到。若吾母肯于夏间与冬秀来北京,则我无论如何,当亲来家一行,但在家只能住几天,不能多住。”胡母接到儿子来信后,初时因身体不好,故而不允,后来反复思之,终于同意了。她说:“予既因挂念尔清瘦之故,心中甚悔,前不赞成挈眷之盲动。以为尔既欲挈眷,将来冬秀到京于饮食起居各项,自可多得辅助,故现在予意又亟愿伊来北。”胡母虽然自己有病,但考虑到儿子的生活与工作,便毅然同意,让他们夫妻团聚,而自己宁可在家多受些辛苦。此信寄出后,便积极准备送冬秀启程。同年5月30日江冬秀与侄儿思永离家,取道江村;在江家小住一二日,由其兄江耘圃带领向北京出发。同行的还有冬秀堂弟江泽涵。

是年春,元宵节之前夜,胡适住处南竹竿巷被偷盗了,失物不多,他说只可惜家中特为我做的马褂也被偷了,还有那剃须刀。他认为这个地方不紧密,房子又旧,故另寻新居。后来北大附近找到一处,在南池子缎库后胡同8号。据说房子不错,房租每月25元。3月30日迁居至此,准备迎接新娘了。同年6月11日江冬秀等人到北京便下榻于此。打这以后,他们夫妻团圆,可以说说笑话了。胡适写信告诉母亲说:“自冬秀来后,不曾有一夜在半夜后就寝。冬秀说,他奉了母命,不许我晏睡。我要坐迟了,她就像一个蚊虫来缠着我,讨厌得狠!”可见其夫妻生活之乐趣。

然而,正当他们夫妻团聚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胡适在事业上大显身手的时候,他母亲突于是年11月23日在家病故了。胡母含辛茹苦一辈子,如今儿子成人,竟未得过上安乐的日子便与世长辞了。终年仅46岁。母亲平时疾病缠身,还强颜欢笑,为的是让儿子安心工作。她在一封信里说:“身体近来太不好,以前不明说,怕影响儿工作,如有江河日下,不得不告。”可见其爱子之心是多么深厚!但从胡适方面来说,他之所以与江冬秀结合也完全是为了讨母亲的欢喜,如今却事与愿违,好不伤心!胡适曾对胡近仁说过:“吾之就此婚事,全为吾母起见,故从不曾挑剔为难。(若不如此,吾决不就此婚,此意但可为足下道,不足为外人言也)今既婚矣,吾力求迁就,以博吾母欢心。吾之所以极力表示闺房之爱者,亦正欲令吾母欢喜耳。”故去的第二天,胡适得到母亲去世的电报,十分悲痛。旋即电令在外地道远的侄儿思永、思齐赶回家先行闭殓,自己于25日携眷由京星夜回乡奔丧。

在举行丧礼时,他破除迷信,实践自己“丧礼改革”的主张。原来他在北京已经安排好了一次通俗讲演,日期定在11月27日,讲题为“丧礼改革”。不料24日就接到家中母丧的来电。他说:我的讲演还没有开讲,就轮着我自己实行“丧礼改革”了!所以他破除迷信,不用和尚道士念经等等。在办丧事的那些日子里,他穿着麻布孝服、草鞋、守灵,以鞠躬代替叩头,并亲笔写了“魂兮归来”四个黑字挂在灵前。到出殡日,开追悼会,他在会上说,旧式的丧礼,有些是迷信的东西,需要弃掉,有些是寄托哀思,表达孝心的,应该保留……但没有讲多一会儿,由于悲痛他已泣不成声了,追悼会也就匆匆结束。胡适自1904年离开家乡,到他母亲去世,将近15年,这中间他和母亲在一起生活只有四五个月,生未能养,病未得侍,死时又不在身边,临终未得一句话,胡适无限悲痛!在此守丧期间,胡适从各位长辈亲戚处问询其母事,用文言写了一篇《先母行述》,以此来纪念死去的母亲。在这篇文章里,他叙述了他母亲平凡而又不寻常的一生,比如:“天未明而教子”、“闭户饮泣自责”、“割臂肉疗弟病”等事迹,着墨不多,但十分感人。其中有一段记胡适留学时她母亲生病的情景,更是感人肺腑,他说:“辛亥之役、汉口被焚,先长兄只身逃归,店业荡然。先母伤感,病乃益剧。然终不欲适辍学,故每寄书,辄言无恙。……适留美国七年,至第六年后始有书促早归耳。”仅就上述,可见胡母爱子之心,已胜于爱自己了。母慈子孝,胡适在《我对于丧礼的改革》一文中说:“我的母亲是我生平最敬爱的一个人。”后来,到1948年3月17日,他在题“霜灯画荻图”中说:“用荻画地上教孤儿识字,此事不见于欧(阳修)公的《泷冈阡表》,只见于他的儿子们记的先人事迹。但这个故事真实性绝无可疑,有无数孤儿的亲身经验可以作证。郑友渔先生和我都是孤儿,都有这样的慈母。我们都可以作证,慈母的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我们可以作证慈母的爱,世间万物无可比拟。”由此我们明白了,他与江冬秀的结合,及终身不弃的根据之所在。

丧事做完,胡适不用阴阳先生,自己找了一块靠近他父亲坟墓的地方;其母棺材暂厝,准备来日入土安葬,他便赶回北京了。至于江冬秀呢?此时因为身怀有孕,故未随行。次年得一子,胡适为纪念母亲,取名思祖(后改为祖望);冬秀在其侄儿思永及堂弟江泽涵等人的陪同下,始返回北京。

开初胡适由于观念上主张“无后”的关系,所以对儿子的感情较为一般。他说:“吾所持‘无后’之说,非欲人人不育子女也,如是则世界人类绝矣。吾欲人人知后之不足重,而无后之不足忧。”总的精神是否定过去那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及“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提倡自食其力,不依靠儿子,儿子也不要依靠老子的新思想。这是他留学美国时的主张。回国后结婚,自己有了儿子,他说:“无后主义”的招牌,于今挂不起来了。但是你既来了,我不能不养你教你,那是我对人道的义务,并不是待你的恩谊。将来,我要你做一个堂堂的人,不要你做我的孝顺儿子。由于他持有上述主张,所以平时在家对儿子并不在意。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他的认识逐渐有所改变,反映在行动上也与过去大不一般。这可由他侄儿思永由天津给江冬秀的信中看出。他说,“思祖弟现在很好玩了,我很喜欢。我想放年假回来的时候,他一定会叫我哥哥了。四叔现在很爱祖弟了,这很好。以前呢?不许思祖上床睡。现在呢?回家不管什么事忙,先要抱儿子起,究竟还是儿子好。先前四叔看见他人抱孩子,便说人家太苦。现在呢?他自己也抱孩子了,不知他自己觉得是苦还是乐?先前呢?四叔说他不爱孩子。现在呢?爱到这个样子……”这说明胡适的思想感情,随着环境的变迁,也是在不断改变着。

1924年4月下旬,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到北京,胡适曾与之见面多次,并赠以《回向》诗一首作为纪念。后来泰戈尔离京返国,胡适到车站送行。当火车快开时,胡适对泰戈尔说:“我的儿子已经脱离危险了”。泰翁大吃一惊,问胡怎么回事。胡答对说:小孩闹病很重。后来泰戈尔在车中对他的一位同伴难达婆薮说:“看!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他们都很受感动。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胡适的家庭观念在对待母亲、妻子、儿女的态度和行为上,确实是有其典型性,他代表了中国儒家传统思想。这点在外国学者眼中也是看得很清楚的。

同类推荐
  • 时光荏苒

    时光荏苒

    本书是著名艺术家,编剧李苒苒老师的传记,记录了李苒苒老师的一生经历,其中大部分经历与中国电影发展息息相关。
  • 诸葛亮:智圣人生

    诸葛亮:智圣人生

    诸葛亮,字孔明,时称卧龙先生,三国琅邪(今山东胶南县琅邪台西北)人。他生长在汉末乱世,怀佐王之才,抱济世之志,隐世遁名,躬耕于南阳,同时交结四方名士,谈论政治,钻研学问,静观天下风云变幻,自比于管仲、乐毅,有澄清宇内、光复汉室的远大志向。及出山之后,又兼采管申之术,科教严明,德威并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纵横捭阖,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并联吴抗曹,致力于统一事业。尽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他那宏伟远大的抱负,坚忍不拔的毅力,忠贞不渝的赤诚,超凡绝伦的才智,卓尔不群的人格,达到了儒道法的和谐统一,构成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才德兼备的完人形象。羽扇纶巾的孔明……
  • 多彩的人生

    多彩的人生

    本书展示了曹春晓院士成长、成熟、成功、成名的绚丽多彩的一生,重点讲述了其开创和谱写航空钛合金的历史。相信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 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

    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

    历史学者张宏杰倾心推出《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实战篇,展现曾国藩为官处世的最高智慧。曾国藩与咸丰皇帝、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李元度、沈葆桢等人之间的亦敌亦友、似敌实友的关系独家揭晓。曾国藩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人物。《曾国藩的友人与敌人》是在翔实的历史史材的基础上,对事件进行了精确到位的描述,使曾国藩这个人真实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 中国古代高僧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高僧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历史上的许多高僧大德之所以能受人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良田千顷,华屋万间,而是在于他们的甘于淡泊,他们不贪安逸,不务奢华,只是在淡泊之中,使僧格不断地升华、滋长。《中国古代高僧传》这本书中讲述了大约10位高僧的故事,主要介绍了“法显、鸠摩罗什、真谛、智顗”等等高僧的故事。
热门推荐
  • 圣甲新纪元

    圣甲新纪元

    这是一个以圣甲为力量的世界,世界上存在着一到九星的圣甲,其中数量稀少的九星圣甲拥有推山倒海之力。天空中每晚出现的六芒星被人们称为神居住的天界,世界各地都充满了许多的历史之谜和史前遗迹。遗迹中威力巨大的史前神器令七大魔王苦苦探索。主人公轩辕与七大魔王之一路西法的爱恨纠缠以及对于1000年前消失的漫长历史真相的追寻与探索;敢爱敢恨的绝世美女路西法为了不被杀而不断地杀戮,一次次与轩辕邂逅又别离;笨头笨脑的神农对梦想的执著追求以及对于集轩辕的才华与路西法的美貌与一身的紫夜的一往情深。酆都大帝与魔王撒旦复活史前神器并称霸世界的阴谋,最后的决定世界命运的圣甲大战以及十星圣甲的出现,六芒星与神的真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老师是个神

    老师是个神

    曜月大陆修真界大能易宁意外穿到了现代一个凡人老师身上。修为全无的她为了找回自己的力量,决定入世体验人类的七情六欲。于是,翡光学院高二(十八)班的学生迎来了奇幻般校园生活之旅——修真界的修道者成为了他们的老师,妖界的妖王,Y国的吸血鬼成为了他们的同学。而高二(十八)班的学生们则狂热的表示——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然而让易宁想不到的是,在这个世界里,有一个人,孤独的等了她两千多年……
  • 本宫今日虐渣了吗

    本宫今日虐渣了吗

    怀宁公主干尽了所有公主不该干的事,养面首,乱朝纲,仗着皇上的宠爱到处强抢美男……于是如此招仇恨的她挂了。重生而来的李月筠不仅继承了怀宁公主的无数面首,甚至……继承了许多排着队要杀她的仇人!不仅如此,更有无数渣渣在她面前蹦跶,第一天,某白莲妃子试图利用她,第二天,某心机公主在她面前虚情假意,第三天,某绿茶千金上前挑衅,第N天……她只是想要回来复仇的,却没想到被一群渣渣挡了道!没有不成功的虐渣,只有不努力的虐渣……李月筠势必在虐渣的道路越走越远……
  • 扶摇令

    扶摇令

    血染江山情难月,自是何命柳如心。母仪天下,有何干?胸怀国志,有何干?还不都是死命一条,弑了父,弑了情……皇宫,宫斗、权谋,多少妃子丧了命平民,死罪、冤枉,多少百姓丧了命来到这世间只有一个字“安”
  • 学术辨

    学术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回望青春之——心路历程

    回望青春之——心路历程

    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伍兵,一段平凡却不平淡的经历。此书没有穿越,没有重生,没有宫斗,没有异能,没有妖魔鬼怪、也没有恐怖异灵。有的只是都市中的小人物,普通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生存……他们的相濡以沫,他们的甜蜜温馨……此书慢热,敬请留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邱收短篇小说集

    邱收短篇小说集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小说内容短小精悍,富有韵味,引人深思。
  • 寂静证词

    寂静证词

    二十年前,一场血腥的714连环杀人案整整五年无迹可寻,警方经历过数次碰壁后,最终凶手竟是被网络上的匿名网友推理寻获,一时间舆论纷纷质疑刑侦局的办案能力,并将此案称之为周宁市刑侦局之耻。 二十年后,714的受害者家属萧厉已经成为了四处奔波的自媒体人,在无意被卷入一场案件后,他认识了沉默寡言的刑侦队队长阎非,看似机缘巧合下相识的两人,一个是能够轻易引发舆论危机的媒体,另一个则是身世备受争议的警察之子,两人怀揣着各自的秘密和目的,在一连串掀起舆情风暴的案件里合作无间,然而随着两人身世里阴霾的一面逐渐彰显,一场延续了二十年之久的密谋也在慢慢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