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76300000060

第60章 主编《独立评论》(1)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仅以4个多月的时间就全部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随后制造了一个伪满洲国,并得寸进尺地企图把侵略的战火引向我华北地区,形势十分危急。

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候,胡适等人梦想的“学术救国”、“文艺复兴”、“科学建国”等等工作,都变成了泡影。他们这班高级知识分子、教授先生们感到很灰心!丁文江很感慨地对胡适说:从前许劭说曹操可以做“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我们这班人恐怕只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饭桶”罢!胡表示同意,并称“我们这些‘乱世的饭桶’在这烘烘热焰里能干些什么呢?”

自“九一八”事变之后,北大、清华的一些教授常在胡适家里或是欧美同学会里聚会,议论国家大事和世界形势,大家谈论非常热烈。他们对国民党统治表示不满,但又不能主张革命。于是有人提议办一个刊物来发表各自的意见,说一说自己对国家政治、外交、国防等方面的认识,以供社会和有关方面参考。然而提起办刊物这件事,胡适和丁文江却不怎么热心,因为他们过去有办《努力周报》及《新月》的经验教训,认为在没有言论自由的国家里办报刊是不容易办好的。但清华的蒋廷黻等人却热情很高。在这种情形下,胡适、丁文江也只好同意表示赞成。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讨论,最后决定办一个讨论政治的周刊,胡适被推举为总编辑,由他起名为《独立评论》;丁文江、傅斯年、蒋廷黻协助他处理社务工作。并组织了编辑委员会,每周开会一次,大约有10个人参加。关于经费问题,按照过去办《努力周报》的办法,先做集资工作,凡愿意参加的社员每月捐出固定收入的5%作为基金,三个月后出版。当时参加捐款的社员如下(据捐认资本分户账所记):

丁文江 20元  任叔永 30元

竹尧生 30元  吴陶民 30元

胡 适 30元  翁文灏 20元

陈衡哲 20元  张奚若 25元

傅孟真 20元  蒋廷黻 20元

顾湛然 40元  周眉生 20元

周寄梅 1933年3月交一次50元

Gen Crozier 300元(一次)

吴景超 1933年5、6、7月交30元。

以上共有社员15人,总共捐款为3405元。前12人可为先期社员,他们交款均有一年之数,如丁文江就交了240元。这些便是他们办刊物不依赖人表示独立的经济基础了。这点钱不算多,但在那个年代工价不贵、纸价不贵的情况下算是可观的了。他们一切从俭,只请了一个职员负责发行事务,其他事物多以朋友帮忙,如校对等文字工作就由当时在胡适家工作的章希吕负责,另外还有一条规定:社员撰稿不付稿酬;即使非社员投稿,属朋友帮忙的不付稿酬。这样就节省了很大一笔开支,使刊物得以生存下去,不过就苦了主编了。他不仅自己要经常写稿和处理事务,而且还要四处向朋友求稿,其困难可想而知。关于他的编辑生活,他在给周作人的信里说:“三年多以来每星期有一晚编辑《独立评论》,往往到早晨三四点钟,妻子每每见怪,我总对她说,‘一星期之中,只有这一天是我为公家做工,所以我心里最舒服,做完之后,一上床就熟睡,你可曾看见我星期一晚上睡不着的吗?’她后来看惯了,也就不怪我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独立评论》终于在1932年5月22日正式创刊了。胡适在创刊号的《引言》里对该刊成立的经过及其主张作了交代,他说:“我们八九个朋友在这几个月中常常聚会讨论国家和社会的问题,有时辩论很激烈,有时候议论居然一致。我们都不期望有完全一致的主张,只期望各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用公平的态度来研究中国当前的问题。所以尽管有激烈的辩争,我们总觉得这种讨论是有益的。”并称:“我们叫这刊物做《独立评论》,因为我们都希望永远保持一点独立的精神。不倚傍任何党派,不迷信任何成见,用负责的言论来发表我们各人思考的结果:这是独立的精神。”这个宣言显然体现了他们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和民主的观点和立场。他们想在民族矛盾及阶级斗争不断深化的情况下保持孤特独立走中间路线,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根据形势的需要,当时最重要是如何对待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问题?是战、是和;是斗争、或是妥协,要求给予回答,表明态度。对这个问题,该刊在第五号上发表了胡适《论对日外交方针》一文。在这篇文章里胡适首先指责国民党政府不抓紧时机,趁世界国际联盟在日内瓦召开十二届大会之际争取大会的同情来做外交上的奋斗,所以他批评说:“衮衮诸公无人敢负外交的责任,事事推诿,日日拖延,就把整个东三省送在日本人手里。民众高呼‘不撤兵、不交涉’,政府也就乐得躲在这个喊声里束手不作外交上的策划。”“躲避责任,贻误国家”。接着又说:虽然太晚,但“亡羊而补牢”还来得及补救,于是他提出几条对日交涉的意见作为解决中日关系问题办法,供国人参考。

第一,承认日本去年提出的五项原则。

第二,在“国联”或友邦的斡旋下进行两国全权代表的交涉。

第三,取消伪满洲国,恢复领土及行政主权。

第四,恢复东北主权后,东三省的政治应尽量现代化。

第五,中国、日本、俄国皆不得东三省驻军。

第六,东三省驻关内的军队应逐渐实行编遣。

第七,关于铁路的争议,交由两国专家会议协商。

第八,在政治改良与司法革新的条件下,日本不得在东三省享有领事裁判权。

第九,中日缔结新条约,确立两国可以实行共存共荣的基础。

胡适的这些意见充分反映了他避战求和的心理状态。一方面要设法避开战争,另方面搞折中调和,既满足敌人的部分要求,又不要使国家大受损失。发表上述言论之后,他又进行个人活动,写信向当时的外交部长罗文干提建议,他说:我认为中日问题应该直接交涉可以有希望达到取消满洲国,恢复在东北的行政主权之目的,则我们应该开始直接交涉。胡适的信,无非是再次强调上述的主张。但罗文干认为还不到交涉时候,回信说:现在日本正在得意时候,我们亦不必急急,总要在国际有些变化时候,或日满更倒霉,则交涉尚易开口,彼此尚有价可讲。可见国民党政府这班官僚竟把国家大事当儿戏,自己不去想办法收复失地,却将希望寄托在国际的变化上,这是对国民不负责任的。后来,国际联盟果然派一个调查团到中国来调查中日冲突的原因及现状,并提出解决办法。当时提出的主要办法是取消“满洲国”,但要在东三省创立特殊的自治制度,即“满洲自治”。这个自治政府当设有外国顾问,其中日本人应占一重要比例,其次承认日本在满洲的利益。这实际上是要实行国际共管。这个方案公布后国民党政府表示原则接受。胡适在《独立评论》第二十一号上发表《一个代表世界公论的报告》一文也表示欢迎。他说,“我们今天读了外交部的译文,不能不佩服李顿调查团的团员和专家的审慎的考查,他们的公平判断,和他们为国际谋和平的热心是值得我们感谢和敬礼的。”可见胡适见解与当局者是基本一致的。此文发表后在群众中引起不良反应。在南京有方之桢等人读了胡适的文章后写信批评他说:“闻先生与溥仪交厚,溥仪被逐出宫,先生为鸣不平,此番维护调查团,并歌颂其所拟设立东三省自治政府等办法,竟或别有用心,故意为此曲说”。又有一位青年读者,写信给胡适说:“读《独立评论》总觉得不过瘾!”从上所述,可见当时青年对胡适在政治和外交上的主张是深表不满的。但胡适却不以为然,在该刊周年纪念文里强辩说:“是的,我们不能供给青年过瘾的东西。我们只妄想至少有些读者也许可以因此减少一点每天渴望麻醉的瘾。”胡适后来在政治上急促右倾,这时已见端倪。

同年11月胡适到武汉讲学,那时蒋介石也在汉口督师“剿共”,二人有机会见面了,28日蒋在寓所邀胡适晚餐,客有陈布雷、斐复恒等人。12月2日,蒋又约胡吃饭,客有杨永泰、雷孟疆。胡适本想与蒋谈一点根本问题的,因客人不走,不便深谈。后来只谈了一点教育问题,说学风不好,是政不清明等因;建议教育制度不要动了。胡适后来说:“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我在武汉第一次见他时,就留下我的一册《淮南王书》,托人送给他,盼望他能够想想《淮南·主术训》里的主要思想,就是说,做一国元首的法子是‘重为善、若重为暴’。‘重’为‘不轻易’。要能够自己节制自己,不轻易做一件好事,正如同不轻易做了件坏事一样,这才是守法守宪的领袖。”这可能是他所要谈的根本问题了,胡适以“王者师”自居,向蒋谏言,叫他行“无为”政治,宣称做一个领袖要抓大事,不要事无巨细一把抓,不然就是独裁了。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做到古书上说的:“宰相问牛,不问尸”。因为牛喘,知道干旱将至,故要关心查问,至于尸首,有地方官去管,用不着宰相去过问,这叫各尽其责。他认为蒋有这方面的缺点:无论军事、内政、外交、财政、教育、卫生等等一把抓,所以他有此讽谏,希望蒋介石采纳。从上述情况看来,他与国民党的关系已大有改善。后来《独立评论》上展开了一场“民主与独裁”的争论,丁文江和蒋廷黻等人主张专制独裁,他们认为:要做到国家统一、搞好国家建设非实行专制独裁不可,理由是:国民不识字的人多(约80%),不能行使选举权;目前政治还没有脱离革命方式;国家正遇着空前的外患,因此讲民主政治是不切实际的。因此,丁文江在《民主政治与独裁政治》一文里提出“试行新式独裁”的主张。蒋廷黻随后也发表了《革命与专制》等文表示支持,他认为中国物质文明太落后,因此只有先经过专制建国的阶段才能有效地近代化。显然他们的上述主张正符合蒋介石的需要,后来蒋在南昌个别召见了蒋廷黻,并委之以政职。胡适的见解与蒋、丁二位正相反,他主张政治统一,但不是蒋廷黻主张的武力统一;他认为民主政治是幼稚园政治不难学,而独裁政治是研究院政治难学。所以他在《一年来关于民治与独裁的讨论》一文里说:“我观察世界各国的政治,不能不承认民主政治只是一种幼稚的政治制度,最适宜于训练一个缺乏政治经验的民族;而现代的独裁政治是一种特别英杰的政治,是需要很大多数的专家的政治,在中国今日是做不到的。”所以他非常推崇孙中山的《民权初步》一书,认为很实用。基于这个认识,后来他在作“民主与独裁”讨论总结时说:“国民党如果不推翻孙中山先生的遗教,迟早总得走上民主宪政的路”。并着重指出,“在这样走上民主宪政的过程上,国民党是可以得着党外关心国事的人的好意的赞助的。”胡适在这里告诫执政者,要注意:施行独裁政治是违背孙中山的意愿的,只有行民主政治才会得到人们的拥护!其实丁、胡两派的争论殊途同归,对国民党政权都是表示拥护和支持的。这一点蒋介石知道,但为了笼络民心,蒋也不得不出来做一个姿态表示坚决要实行民主政治的意思,所以他于1934年11月17日,在回答日本记者询问时说:“中国与意大利、德意志、土耳其国情不同,故无独裁的必要”。蒋否定了独裁制对胡适来说当然是一个鼓舞,于是胡适提出下决心作5年或10年的自救计划,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教育等方面做好准备,如军事上要求统一,扫平割据势力等。这些与蒋介石的“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是不谋而合的,所以他们很快携手了。之后他与汪精卫常有书信来往。汪拟请他做教育部长,他谢绝了,并称把他放在外边比在政府里好,关键时刻可说几句公道话。最后他推荐王世杰到南京上任。

同类推荐
  • 孟子(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孟子(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孟子,是战国时期邹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他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宗师。此书以孟子的生平为经,着重写了影响孟子思想进程转变的大大小小的故事和事件。通过对其生平的了解,增强对历史文化的了解。
  • 索罗斯传

    索罗斯传

    书中描述了索罗斯的思想对2004年美国大选的作用,他在2006年《纽约时报》上对驻伊拉克美军最高指挥官裴卓斯中将的抨击,以及他对慈善和政治活动的宏大计划。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家,同时也是自由政治活动的代表人物,乔治索罗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吸引人、最具极端性的人物。他最初的声誉来自他非凡的投资才能,而最近十几年,索罗斯开始关注国际政治领域。这是一本对投资大师的思想进行深入探讨的作品。
  • 名人之死(大全集)

    名人之死(大全集)

    本书记录了许多名人的死亡事件,讨论了死亡对于人生的意义,称得上是一本厚重之书。在书中,编者详细地介绍了200多位名人一生中的最后时光,以及他们临终时的一言一行。其中既有奸佞小人的贪生怕死、卖主求荣,也有民族英雄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有千古帝王的劫数难逃,还有治世谋臣的凄凉下场;有孤傲书生的黯然魂销,更有烟花柳巷的绵绵绝唱……有阴谋,也有冤屈;有陷阱,也有泪水;有正气,也有情义……
  • 海伦·凯勒(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海伦·凯勒(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当一个人失去视力,成为盲人的时候,那么似乎他只能在黑暗中摸索一辈子了;当一个人不仅看不见世界,而且又失去了听力,成为聋人的时候,那么这世界上一切美妙的声音似乎都与他无缘了;当一个人又聋又瞎他将会怎样活在世上呢?然而,有人向这种命运发出了挑战,她最终成为名垂青史的与拿破仑齐名的女人,这便是海伦·凯勒,一个聋哑人,一个双目失明的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又写了许多文字和几部自传性小说,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
  • 卢梭

    卢梭

    18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政治民主方面的著述在法国大革命中成为激进的雅各宾派的理论向导。但他的成就远不止此,他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思想艺术原则在后世得到了持续发展。卢梭的高祖原是法国新教徒,因躲避宗教迫害于16世纪中期来到瑞士。卢梭生于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他生而丧母,但在父亲的鼓励下读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的名人传记。10岁他被送到朗莫西埃牧师那里,两年内学会了拉丁文。13岁至15岁时他在一个暴虐的镂刻师的店铺当学徒,遭受很多磨难。两年后他终于弃职离乡,来到法国,开始了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
热门推荐
  • 袁小台的幻想时代

    袁小台的幻想时代

    有关于一个天才小姑娘——袁小台,她的人生经历,为世界所知的真正的强者。
  • 江山雪月

    江山雪月

    为情,他离开仅有的朋友,想要逃离他心里的不安,却遇到同样叫做雪儿的她,而这,却只是改变他这一生轨迹的开始而已……
  • 游酢新论

    游酢新论

    收录近十年来的文稿近40篇,内容包括游酢的历史功绩、影响和评价,游酢理学思想、诗风、书法等方面的论述,以及福建游氏源流考述等,比较客观地探讨了“程门立雪”以及“道南”源头活水、“道南酋”、游酢的交往文化氛围等论题,尤其是成穗典故“程门立雪”,乃尊师重教典范,影响广远,数篇专稿集中推出,以为“程门立雪”920周年之纪念。总之,“游酢新论”(续编)涉及方方面面,颇出新意,是传统文化探索者坚守的成果。
  • 兽语,暗黑天引

    兽语,暗黑天引

    兽语与忘川武者,是荒原大陆的人族扎根与崛起的基础,当一位天才兽语者为了回到自己的故地融合了忘川之后,他究竟能否达成自己的目的?还是选择迷失在通往目的的道路上?
  • 王子殿下的小女仆

    王子殿下的小女仆

    你想成为王子殿下的小女仆吗?一首温馨的恋歌暖爆你的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王候选者

    魔王候选者

    一双血红的眼眸,将世界染成了红色。背后那双巨大的骨翼,足以遮天蔽日。手中的魔剑,浸满了敌人的鲜血。他,让世界为之颤抖,让诸神为之战栗,让恶魔为之疯狂。他,便是史上最强的魔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景色已迟

    景色已迟

    她不过是只鹿,他仅一介书生。都说人妖殊途,她不过是想报恩啊。仅此而已。仅你而已。
  • 流年为谁转

    流年为谁转

    他们的第一次遇见在三万英尺高空,气流,颠簸;之后,是命中注定的相遇,还是冤家路窄的重逢,冥冥之中,一切早已被安排;经历了错过、误会,兜兜转转,经年之后,谁又苍老了谁?后来,在维多利亚湖中,他一直死死的拉着她的手,喊着她的名字;当第一道曙光穿过云层,暴风雨过后的东非高原,她突然发现原来是爱将乞力马扎罗的雪盖融化。可这世界没有天荒地老,爱情也不会永恒。命运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谁也逃不掉;寻寻觅觅,她要去哪里找那个他,唯一的他?这些年,她的足迹踏遍亚平尼半岛,沉浸在他们相约的圣托里尼;乘船在北欧峡谷,想象月色中他好看的面容;冰屋里看到五彩斑斓绚丽的极光,满满的都是他的爱。原来,他一直都在她身边。不是丢了吗?可兜转了一圈那人确还在。是命吧!既然逃不掉,那她就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