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78100000021

第21章 文化(5)

前几天随便翻书,见到一则明太祖朱元璋对国子监下的敕谕,属于那种朱皇帝口授,翰林学士笔录的,很是原汁原味,其中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今后学规严紧,若有无籍之徒,敢有似前贴没头帖子,诽谤师长的,许诸人出首,或绑缚将来,赏大银两个。若先前贴了粟子,有知道的,或出首,或绑缚将来呵,也一般赏他大银两个。将那犯人凌迟了,枭令在监前,全家抄没,人口发往烟瘴地面。钦此!”不言而喻,朱皇帝在口授这则敕谕时,有点儿肝火上窜。当然,这有原因的。我们知道,元代对科举和官学一向漫不经心,又经过元末清初的战乱,朱元璋登基以后,人才奇缺,因此,不得不靠设在京师的国家学校国子监来应急,从国子监每年培养的学生,一出来就派下去做官。但是有任国子监的祭酒(校长)不知怎么有点儿窝囊,压不住茬,学校秩序未免有点儿乱,于是就惹起了事必躬亲的朱皇帝的雷霆之怒,撤掉了校长,同时发布这道杀气腾腾的谕令,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子监的醒目处。朱元璋龙颜大怒不稀罕,实际上,此人做了皇帝之后,经常怒气冲天,动辄杀人。稀罕的是他身为皇帝,对“没头帖子”即大小字报的态度,真是叫恨得要将“龙牙”咬碎,写大小字报的人,一旦被抓住了,不仅本人要凌迟处死(将人活活割碎,是古代最重的一种刑法),而且还要全家抄没,发配烟瘴地面。即使在“文革”中受尽了大字报之苦的老干部,对这东西的痛恨恐怕也赶不上朱皇帝万一。

虽说对私下写“没头帖子”痛恨不已,但这位朱皇帝却鼓励学生们打小报告,凡是打小报告的,说是要赏“大银两个”。所谓的“大银”大概就是银元宝,25两一个,明初百物都贱,大银两个估计买房置地都够了。朱皇帝不仅鼓励人们检举揭发“现行犯”,对于已经过去的“历史反革命”,如果有人乐意出首, “也一般赏他大银两个”,真是皇恩浩荡。按说,小报告跟与大小字报一样,都属于拿不上台面的行为,可是它们的命运在皇帝那里却恰好相反,一个上天,一个人地,甚至还要利用一个打击另一个。其实,几乎所有的统治者都喜欢小报告,只不过像朱元璋这样赤裸裸地讲出来的,还不多见。当年韩非子给肉食者出主意,如何如何玩弄权术,引得秦始皇仰慕不已,恨不得马上见到此人,招数中就有“小报告”一项。秦以后的统治者虽然逐渐地开始独尊儒术,但对于韩非子的招数其实并没有置诸脑后,嘴上虽然未必认账本,但实际上都在鼓励告密。最凶的武则天,用这个办法让大部分不满意她“牝鸡司晨”的人都掉了脑袋或者闭了嘴。

但是总体来说,皇帝们鼓励归鼓励,可成绩并不好,尤其是士人对此大多不感兴趣,对于读书人而言,这种行为不仅失德,而且大大的有失身份。虽然每朝每代总免不了有那么几个败类,但不到万不得已,或者利益极大,是没有士人敢于轻易一试的,因为如果一旦事情败露,那么将遭到全体士子的唾弃,不仅再也没人跟他诗酒唱和,连子孙后代都无法见人。正因为如此,尽管朱家皇帝公开鼓励告密,还是得依靠专门的特务机关东西厂和锦衣卫来刺探臣子的情况。

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大字报和小报告却一并成为群众斗争的工具。每当有运动的时候,大小字报就会纷纷出笼,按运动的阶段和斗争的需要,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开始是暴露揭发问题,然后是大规模批判,最后则胜利凯旋。一般在组织和骨干的正确指引下,都能收发自如,稳准狠地打击那些本该打击的对象。当然偶尔也有失控的时候,将“本质很好”,但“生活作风”有点儿问题的好干部的那点儿尴尬事露了出来,不过好在基本上都能及时补救,不至于干扰斗争大方向。只有在“文革”这种过于庞大、群众发动过于彻底、持续时间又过长的运动里,大小字报大规模地碰伤了一大批从前一向布置和指导群众运动的人,而且将他们的隐私统统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才变得不可爱起来。其实,就是在这场持续十年的运动中,大小字报也基本上是沿着伟大领袖的指明的道路向前码字的,按一句革命的行话,就是说大节还是好的。

小报告的命运在革命运动中显然比大字报还要好,只不过它已经换了名字,叫做向组织汇报情况,向组织交心,等等。从小学开始,班主任老师最拿手的绝活儿就是通过班干部和积极分子向他(她)汇报情况以了解同学的每一个细节。小时候的我相当愚笨,总是弄不明白为什么我在私下里干的那点儿出格的事,老师总是了如指掌。进入中学,已经是“文革”的后期了,我和我的同伴私下里聊的那些对现实不满的看法,也不知道怎么就到了老师甚至校领导的耳朵里,最后竟然演变成了政治问题,直斗得我发昏四十二章经。当时我并不明白,这种事情其实是一个普遍的风气的反映,并非我自己特别的倒霉。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种可爱的风气现在也并没有止息,大概属于宋玉说的那种“大王之雄风”吧,刮得那么理直气壮,浩浩荡荡。不仅大学生干了什么有人向上汇报,就是老师也有学生检举揭发某些思想倾向的问题。当然,大家可能都明白,我所指的并不是有人做了不法的事其他人去检举,事实上,如果真是碰到这种情况,反倒没有人敢于出头了。

在经过了大规模和频繁地用群众运动来做一切想做事情的时代,终于发现周期性的给予群众“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四大自由”,并不能做到完全的收放自如,弄得不好还会造成大众性癫狂,贻害无穷。于是,已经被明文写入宪法的“四大”被一脚踢出,再也没有人有兴趣提起。就是一般老百姓,由于对“文革”心有余悸,想到大字报满天的情景难免打哆嗦,所以也宁愿离“四大”远远的。大字报在流行了几千年之后,第一次不仅在上层而且在下层也变成了没人理的臭狗屎。

在一个人们没有表达意见的权利以及缺乏适当的宣泄渠道的社会,一个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媒的社会,大字报和小报告实际都只是这种社会相应的政治制度的衍生物。没有人生下来就会打小报告,更没有人天生会刷大字报,在某种意义上,人的行为是制度环境塑造的。一方面,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大字报和小报告这对难兄难弟,跟官场权术和宫廷阴谋一样,导演了无数哭哭笑笑的悲喜剧,堪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隐形政治机制。而另一方面,大字报和小报告也可以说是某种畸形的社会宣泄形式,特别是大字报,几乎成了正常年代无权的人们表达和发泄不满情绪的主要渠道,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观测社会状况的晴雨表。对这对难兄难弟爱也罢,恨也罢,自以为得计从容利用也罢,实际上都没有越出传统政治的窠臼,自然也难免传统政治的悲剧。

封杀了大字报,却依然吝啬给人们说话的机会,但人总是要说话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于是渐渐的政治笑话和小道消息泛滥成灾,现在又有了无所不在的网络,大概除了色情内容以外,网上口没遮拦的“大字报”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了。糟糕的是,对于这些饱含恶毒攻击内容的东西,即使配备上百万的网络警察恐怕也难以全部封杀。 大字报和小报告虽说是一对难兄难弟,实际上在人们的眼里,后者却更伤德,更为人们所不屑。今天,前者已经被明令取缔,而后者却依然可以大摇大摆地招摇过市。朱元璋的那个悬赏“大银两个”的上谕,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就在北京过去的国子监的碑林里,如果还没有被酸雨腐蚀掉的话,那么有心人真应该拓下广泛复制,也放在现在的国子监里。

唐德刚走了,史学有点儿寂寞

唐德刚先生走了,媒体的朋友觉得我该说点儿什么。看到报纸上唐先生的大幅照片,感觉自己是该写点儿什么。写什么呢?我不认识先生,仅仅是先生的读者,千千万万喜欢先生文字的读者之一。只是,在有些人看来,我作为一个弄史的人,写作风格,跟唐德刚先生有几分相似。甚至还有记者问我,是不是受了唐德刚先生的影响。就凭这个,我也该写几个字。

没错,我很喜欢唐德刚先生的文风。但要是说我的写作风格受他的影响,倒也未必,因为看到唐先生的作品之前,我写东西已经是现在这个德行了。细品品,我那粗陋的文字,其实也跟唐先生不大像。最早看唐德刚先生的东西,是北师大出的内部资料,唐德刚先生做的胡适先生的口述史,绝对是没有版权的。不过,那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这种事稀松平常。这套胡适口述史,正文远没有注释多。而恰好吸引我的,是注释。唐德刚的注释,跟别人不一样,对正文的考订解释,仅仅是一小部分,大部分文字,是在做评论。大段大段的评论,恣肆汪洋,好看煞人。几乎每段正文后面的注释,都比正文多得多。有考订,有解释,更有点评,调侃,借题发挥,甚至还有自家身世与胡适身世的比较,我就是在这套书里,得知了唐先生的一些经历.比如如何到美国留学,如何到餐馆刷盘子挣学费。让人想起当年梁启超为蒋百里的《文艺复兴史》作序,结果序言比人家正文还多。后来再看唐德刚先生专门写的《胡适杂忆》,虽然也觉得内容比较丰满,但《口述史》注释的那股子放肆的劲儿,似乎却少了一点儿。先生的口述史名篇《李宗仁回忆录》,做的中规中矩,史料价值极大。但由于没有先生那特别的注释,就文字而言,对我的吸引力就不那么大了。

我对唐德刚先生的经历不怎么了解,只从他对胡适的注释中,了解只鳞片爪。但我感觉,虽然先生也受过西方史学的科班教育,但骨子里却依旧是个中国的文人,确切地说是民国的文人。所以,他做史,无论如何都有一股子文人味,即使不是他刻意为之,也是无意中的流露。有时候闸没煞住,流得多了,口述史就变史学随笔了。

我是个野路子的弄史之人。虽然也曾经想学正路子的人规矩一下,写点儿正经东西,也确实这样写过。但写出来的玩意,让正路子的人见了,还是野狐禅,时常被人讥为带注释的随笔。可是自打见了唐德刚,我感觉吾道不孤,前面有人这么干来的,比我干的还放肆。虽然后来我得知,唐德刚先生跟黄仁宇先生一样,在美国史学界,都是非主流人士,不怎么受待见。两人的区别是,黄仁宇先生一直在努力进入主流,对遭遇冷遇,感到万分委屈,而唐德刚先生似乎并不怎么在意这一点。

在这个世界上,主流的学问很大,理论也很深。可是主流的史学,如果没有唐德刚这样的文人掺和掺和,多少有点儿寂寞。

日本“开国”的联想

有一点儿日本史常识,都会知道日本近代的开放,是缘于美国佩理舰队的叩关。1853年7月,美国海军将军佩理带了四艘军舰,后来日本人传说中的“大黑船”,直逼东京湾,要求当家的德川幕府开放国门。乖巧的幕府,在虚张声势摆了抵抗的姿势之后,在佩理的炮口下,答应了美国人的要求。这一事件,就是日本的“开国”,从锁国状态,到把锁打开。跟我们中国人现在所说的开国,大有不同。

但有意思的是,率先开放国门的幕府,后来却因自己的开放,给长、萨藩倒幕的志士们,抓住了把柄。倒幕的口号,就是尊王攘夷,意思之一就是幕府对外投降,以夷变夏,所以要倒之。在那个时代,这是很得人心的口号。跟我们惯常的理解正好相反,所谓明治维新,主导者开始的时候一点儿不新,反倒主张所谓的“王政复古”,新的反而是他们所要倒的幕府。可是,倒了幕府之后,当家的长、萨藩的武士们,并没有敢真的攘夷,小小的试了一下,就缩了回去,接过幕府的开放旗帜,真刀实枪地跟西方学习,咸与维新起来。

后来,1901年,即日本作为西方社会的一员,参加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的那年,在佩里登陆的东京湾九里滨,日本人建了一座纪念碑,上书“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伯理(今译佩里)上陆纪念碑”十六个大字,是伊藤博文的手笔。而伊藤博文则是当年倒幕的领袖之一,差不多跟所谓的明治维新三杰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齐名。显然,在日本人眼里,被武力胁迫打开国门,已经不是国耻,而是一种值得纪念的……什么呢?荣耀吗?好像也不是,但至少是值得纪念的正面事件。

参加八国联军,是日本人感到特别露脸的一件事。因为,此前多年“脱亚入欧”的努力,变法,变制,忍着恶心,跟西方人学,喝牛奶,吃牛肉,穿西装,甚至有人鼓吹引进西方人种,改善日本人的体质。经过此番参加西方人对中国的战争,终于有了初步成效。在战争中,日本人也特意表现得更“文明”,军队纪律比西方人好得多。因此,选择此时立这样一个碑,有点儿意思。当然,日本人真正令西方刮目相看,还要等到1904年,打败了俄国人之后。

日本人很乖巧,这种乖巧,让他们在近代大多数时间里,命运比中国人好得多。国门甫开,美国总领事来到日本。日本人就花大价钱给他找了一个女孩,做仆人兼侍寝。这样的事儿,中国人是干不出来的,面子上过不去。在国门洞开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连妓女跟外国人做生意,国人都要嘲笑她们是“咸水妹”。赞美赛金花用身体救国,是在被八国联军打得一点儿脾气没有,死心塌地对自己(男人)没指望了,才有可能。

同理,中国人对近代受屈辱的历史,很难做到心平气和,不是怨妇似的哀戚,就是泼妇似的愤怒。英国人马戛尔尼来了,阿美士德也来了。他们也都带着舰队,但却是来要求和平通商。可是,没有结果。皇帝摆架子,中国的国门没有开。国门是被英国人用鸦片和大炮撞开的,但对这样的“开国”,中国人一直视之为奇耻大辱。没办法,自己开的门,哪怕是被迫的,也跟被撞开,大不一样。中国人,既不可能给执行和平使命的马戛尔尼和阿美士德登陆的地点立碑,更不可能为鸦片战争中的英国舰队司令璞鼎查立碑。这事,连想想,都是罪过。

可是,我们的国门不开,有可能吗?

西方在近代,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新路,建起了工业文明。这条路,按美籍华人学者张光直的说法,也许只是人类发展的一个特例。对人类整体发展而言,至今是福是祸都说不清楚。但是,这条路只要一走起来,整个地球上的人,就都得跟着走下去。所有的人,或早或晚,都会被拖进西方人的世界里,跟着他们一起走。这个世界,或者叫世界体系,无非是他们为了让人们跟着走而人为建构的一个架构。却富有不可抗拒的侵略性。抗拒抵抗,很悲壮,也很道德,但最终还是得跟着走。摆在后发国家面前两条路,与其被踉踉跄跄地拖着走,不如自己主动学着走。

同类推荐
  • 盛开·90后新概念·塔罗·初始

    盛开·90后新概念·塔罗·初始

    作为盛开的最新特色塔罗系列,本系列2014年共计12本,本书是该系列第1本。本系列作品均来自90后获奖者的最新作品,主要收录历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获奖大赛、萌芽、最小说获奖者的精华作品,有小说、散文等。这些作品空灵隽秀、质朴绵长,勾勒出了最独特的青春风貌和青春生活,表现了他们卓越的思维、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对于青少年读者,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作文学习辅导和课外阅读书籍。
  • 沉默的告白

    沉默的告白

    我的生命在日光之下展开,我的写作也在日光之下开始,我在赞美光明的同时,也在指证黑暗。感谢上帝,赋予我拒绝与黑暗、谎言和邪恶为伍的力量,让我有成为“光明之子”的渴求与盼望。文字其实就是某种神秘的呼唤,呼唤那些相似的灵魂前来聚集。好的文字必然有直抵灵魂深处的回音。他们微笑着接受厄运的降临,并因此获得了穿透性的视力。
  • 从大地走向大地

    从大地走向大地

    2004年夏天,作者在养病期间无意中接触到19世纪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作品,这些才华横溢的俄罗斯画家的油画将作者带入一个优美深邃的境界,引发了作者对自然、对艺术的赞叹与欣赏、探索与思考。作者的文字淡泊宁静,却能将读者带入深远的意境,跟着作者的思绪,我们看到了一粒种子是如何成长,最后变成一艘远航的船的过程;看到了森林与海洋的对视与相溶,看到了秋天美丽宁静的树林,薄暮时分钟声中的教堂,强烈光线下的雪地与沼泽,还有从容不迫地流淌着的小溪,比肩而生的青黄的小草,这些生活中可能被许多人忽略的事物,在作者的笔下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这是一本能给人带来极大美感的随笔,给生活以希望,给心灵以阳光。
  • 伊势物语图典

    伊势物语图典

    《伊势物语》为日本最早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一。主人公在原业平是平安时代歌人,六歌仙、三十六歌仙之一。他是个有名的风流美男子,将热情倾注在众多的女子身上。据古注,在原业平共与3733个女子相交。
  • 小确幸不如大欢喜

    小确幸不如大欢喜

    那些被时光掩埋过的不努力,带着在旧时光里呼啸而过的恶意,狠狠一巴掌煽了过来,对准了你的脸,啪!嗡嗡作响。现实冷笑地站在一边,望着你默默蹲下去捡起被踩在地上,粘着灰尘和沙砾的那些颓废,一口又一口艰难地咽下去。不要再把梦想放逐天际遥不可及,小确幸是别人给的,而大欢喜才是自己博来的。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遵命,殿下

    遵命,殿下

    三年前的一场灾祸,使得她决定重新活一次,只愿远离那原本带血黑暗的人生。崭新的生活,崭新的身份,她依旧光芒耀眼。曾经的人纷纷围在她周围,护她,爱她。对手依然咬紧她不放,是劫?是缘?——“你看,你逃了三年,却还是跑不过我追你的速度。”“子轩,愿你足够优秀和强大,能驱走生命中沉重的云翳。”“为什么我变得强大之后,却依然保护不了你?”——————男女主身心干净,阴谋,烧脑,慢热,慎入!!!!
  • 圣樱学院:甜心的恶霸男友

    圣樱学院:甜心的恶霸男友

    她是娇小可爱的人儿,却是缺乏运动细胞;他是她梦想中的阳光少年,他与她在校园中的接触又能如何?能够翻下最后一页的篇章么?他。很拽有很霸道,因为她走进了他的生命中,他的生活才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只是他不善于表达罢了,他与她又能怎样擦出爱的火花呢?
  • 妖道九星

    妖道九星

    杨凡一个完全的废人,被人抛弃。天不亡他,七星送他九星之力。让他鸟枪换炮,拥有金,木,水,火,土,让他再次拥有一次机会,左拿风,右拿累,妈的就连黑暗光明都不放过。老子好不容易强势回归,回来一定要做NB的事,采百花,吃野味,等世界制高点。然而就在他享受人间之乐时.。然而却不知道他从复活之时他却早陷入了一个大阴谋里面。。。。。。。。。。
  • 绝色宠妃:爷,你越界了!

    绝色宠妃:爷,你越界了!

    【穿越+女强】沈清晨,特种部队里的兵王、现代修真界的唯一传人。一朝穿越成废柴三小姐?笑话!我堂堂兵王还能任人欺凌?!待看本小姐掐白莲,虐未婚夫。修炼、魔宠、丹药?很难吗?对本小姐来说,小菜一碟!!只是这妖孽男是怎么回事?不是说本小姐心机不纯?不是要逃婚?要休妻吗?你这宠我上天的节奏是闹哪样?!!“夫人,我错了!求原谅!”
  • 守护甜心之微微浅夏

    守护甜心之微微浅夏

    (新人写文,不好的地方请多多指教╰( ̄▽ ̄)╮)这个夏天,亚梦经历了她永远也忘不了的事情,身边的朋友都离她远去。当命运开始转动,机缘巧合下,亚梦得到了新的身份,新的一切。曾经伤害过她,背叛过她的人,我亚梦一个都不会放过!
  • 我与凯撒大帝

    我与凯撒大帝

    罗马帝国即将爆发内战。而在另一边李玉男因为失恋精神彻底崩溃,但是他不知道自己即将卷入一场历史性的事件。历史将会发生改变吗?李玉男和凯撒的结局会是如何?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空间进化者

    空间进化者

    空间传承的少年!修真、元素、科技、虫族,分别展现!继承空间的他该何去何从!有着一大批不死生物“儿子”的他,展现奇迹的时刻!不是对自已没有信心,只是第一次写,所以前面大家看了会蛋疼,建议,只是建议从第三卷看起!每天拼命地写,没有那些大神的文笔,也没有那些小神的一飞冲天!只有慢慢的摸索前进!还有什么?你们来看看吧!新人不易,请不要喷我的口水,谢谢了,你们的意见我会听取,慢慢的完善文章!谢谢,QQ群32951846,谢谢,进去改马甲!
  • 我才不是女儿控

    我才不是女儿控

    可能我的文笔不佳,构思不精,布局不善……但我还是想写一本,写完这一本……这是一个叫萧铠的大少,捡到了一个叫做凝芯的女儿,并被这个女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