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56200000013

第13章 爱好篇(4)

在她那,我了解了不少茶道的魅力。她说,男人家里一定要有套像样的茶具,品茶的茶具包括茶壶、茶海、茶盘、茶托、茶荷、茶针、茶匙、茶拨、茶夹、茶漏、过滤网、养壶笔、品茗杯、闻香杯等20余种。朋友来了,大家一起坐在庭院里喝茶,是件很放松很清雅的事。品茶的茶具因茶叶的种类不同而异,比如说泡绿茶最好用玻璃器皿,喝花茶要用细瓷盖杯,我喜欢喝品乌龙茶当然要用紫砂。而且什么茶用多高温度的水,沏、冲、泡、煮方法各不相同,都是很有讲究的。

茶道是可以疗伤的,若是你受了内伤,不愿意说话,就想一个人待着,你在自己的房间,为自己泡一壶茶,大红袍,云南红茶,西湖龙井,你可以轮流地去品,静静地品,不要人骚扰。你会心静的,一切也必将过去。

茶通一切。道家讲究修心,儒家亦然,而佛家讲究修禅,修禅的终极也是修心,茶道其实也是心道。

居老师还教我茶道的基本知识,分为五道:

第一道:布具煮泉,焚香静气。

先布具,水盂是用来盛放弃水的。茶盒盛放茶叶,茶席安放茶巾,所有的一切都是为茶服务。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营造肃穆、温馨,也是去除浊气。关于焚香,其实还有专门的香道,这里不作深究。对于泡茶之水,最好的是泉水。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行礼温杯,素茗酬宾。

接下来是端坐桌旁,颔首行礼,在古琴音乐,焚香静气之情境下,壶嘴成45度,开始温杯。每杯湿温均衡达40秒,手掌转动,自有一股灵意。接下来就是像宾客展示茶叶,展示动作也颇为娴美。

第三道:高山流水,开水洗茶。

再注甘露杯中弃水倒掉,开始用茶匙分拨茶叶入杯,开始冲泡。高冲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将开水壶提高,向杯内冲水,使壶内的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洗茶的作用。一开始杯水不要太多,需继续摇晃,让茶叶充分舒展,甘露杯中翻滚,自有一种安闲静趣。

第四道:捧杯齐眉,注目敬茶。

冲泡完毕,捧杯敬茶是茶艺小姐用双手把龙凤杯捧到齐眉高,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右侧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点头礼后把茶传给他。客人接到茶后不能独自先品为快,应当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艺小姐点头致谢,并按照茶艺小姐的姿势依次将茶传给下一位客人,直到传到坐在离茶艺小姐最远的一位客人为止。然后再从左侧同样依次传茶。通过捧杯敬茶众手传盅。

第五道:喜闻高香,品茗悟道。

初品奇茗喜闻高香,即品茶之人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香高辛锐无异味。接下来就开始品茗了。茶汤入口后不要马上咽下,而是吸气,使茶汤在口腔中翻滚流动,使茶汤与舌根、舌尖、舌面、舌侧的味蕾都充分接触,以便能更精确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

居老师告诉我,茶道最终不是为了表演。茶道最终是孤独的,自己沉浸其中,达到忘我,忘我才能感受其微妙,才能悟道,才能明白信仰何物。若是两个人,聊聊天,喝喝茶,让茶香在一系列的优雅茶艺中氤氲,有话则清谈,无话则互相发呆,一切也必将过去。

来贵州工作后,我也有一次难忘的品茶经历。8月的一个晚上,朋友带我去青岩古镇的一个山庄。

主人爱茶,有茶园,开茶店,是书法家,是画家,隐居的两层小楼是租的,布置得典雅别致。院子里有桂花,香气袭人,院角落是鱼池,几条金鱼暗香游弋。

去时,院子里放好四五张茶桌,上面放着茶具,每张桌子上闲坐几个人。有主人的几个徒弟帮忙,一个清瘦的小丫头,袅袅的泡茶动作,像极了居敏老师。

在座的主要是茶艺学生、茶商、古琴家等,都是爱茶之人。所以,几乎人人都是泡茶高手,每个人都带着他们的行头,其中一位大师的日本老铁壶最吸引人,壶身有山水浮雕,壶帽纯银制作,100多年的历史,让它浑身锃亮。大师说,中国历来不重视铁艺,而日本的铁艺制品自古世界一流,很多皇宫专用的老铁壶,往往镶金带银,艺术价值非常高。近年来,台湾游资炒作,有些老铁壶价格超过百万。

大师云:这是一个堕落的时代,俗话说柴米油盐酱醋茶,前6个字只代表生存,你要活着必须有这6件东西,但是加上“茶”才是生活,现代人忘记太多的东西,只求生存,不懂生活。

陆续来了有20多个人,每位大师都把他们的代表茶带来,供大家品赏,所以哪个茶座茶水烧好,大家就陆续拿着小杯去讨,谈的都是高蹈青云之话题,俗人不屑听也听不懂。大师保存一壶尚好的山泉水,说是从几十里之外的山里装的,众人喝起来,也感觉到茶香清溢,涓涓细流直抵心底。

主人特地折一枝桂花放在茶桌旁,顿时香味清雅了周围。当晚的主题还要吃茶香饺子,大家分批上楼,后面是群山,夕阳沉下,饺子小巧别致,味道醇香,若不是谦虚,吃个七八碗是没问题的。若老了,能在此隐居,寂寂地远离这个堕落的尘世,故后,就像这里很多百姓一样,葬在大山深处,亦是人生美事。

食毕,继续下楼饮茶,喝的是上等红茶,大师继续袅袅泡茶。有一蜗牛悄悄爬在茶桌上,青岩古城楼的灯光亮起,四周蛐蛐低调地群唱,桂花落下,落入杯中,落到蜗牛的头上,蜗牛戴了一朵花,迤逦前行。不知哪里的美女弹起古琴,让人恍惚,不知身在何处,也许这就是所谓的茶醉,美女的名叫“德芙”的大狗,也坐在她旁边注听,所有人宁静,“德芙”最后也趴到了古琴上,想和她的主人共谱一曲。接下来,又一位大师操琴,所有人都享受着这份宁静,似乎是琴在低低诉说,我们在倾听。此时圆月升空,混沌淡然。

喝茶其实最终是让生活慢下来,生活是需要品的。虽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喝茶习惯,不同地区的人也有不同的偏好。如江浙沪爱饮绿茶,广东、香港爱饮红茶,福建、台湾爱饮乌龙茶,云南爱饮普洱茶,北方则大多爱饮“香片”,即花茶。而在国外,欧美喜欢饮红茶,非洲爱饮绿茶,东南亚也偏爱乌龙,日本则嗜好蒸青绿茶。

喝茶的地方除了在家中,另外最广的就如现在的咖啡馆一样,在茶馆。据考证,两晋时我国就有了茶馆,不过当时还是茶摊。据《广陵耆老传》中记载:“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日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当时的茶摊就如现在卖冰镇杨梅汤差不多,主要目的还是解渴。到了唐朝,在乡镇、集市、道边出现了“煎茶卖之”的不再流动的“店铺”,这当是茶馆的雏形。到了宋代,中国茶馆到了兴盛时期。《清明上河图》上就有许多茶馆。当然,宋时茶馆具有很多特殊的功能,如供人们喝茶聊天、品尝小吃、谈生意、做买卖,进行各种演艺活动、行业聚会等。到明清之时,品茗之风更盛,茶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式愈益多样,茶馆功能也愈加丰富。近现代,中国经历了战争,贫困和一些非常时期,茶馆也就一度衰微。

现代经济发展,茶馆开始繁盛起来,不过,我是不太喜欢去的。茶馆没有必要像咖啡馆那么高雅,但是现在茶馆基本已沦落成打牌的场所,更多的人去茶馆不是喝茶,而是去斗地主、打80分、掼蛋,甚至很多茶馆里都有麻将机,这就有点沦落了。不过,这不影响我们去喝茶,毕竟还有许多安静的茶馆,或者在家喝茶,茶道依然没有远离我们。

5.写作:逃避喧嚣,心灵记录

千万不要把写作的事全部交给那些作家们,当然你没有天赋也不要把写作当成自己吃饭的工具。不过,作为兴趣,作为自己的感悟,写作是一个人的基本技能。还有项研究表明,写作能让你的心灵避免过早粗糙。这是大的方面,小的方面,在如今这样一个缺乏温情的时代,写情书也需要基本的写作技能,聪明的女人,通过你的情书就能猜透,你这个人的基本素质和情趣情商是怎样的。

我们都不是专业作家,这辈子也不太可能像莫言那样得到诺贝尔文学奖,所以我们的私人写作其实是给自己看的。你可以把你的性情文字放在空间里、博客里,如果你是书生,也可以放在日记本里,记录下你的心情,你的经历,你的感悟。自己的东西,只须一个要求,那就是真实。

总之,写作就是自己的事。

我们只是真实地记录我们人生的感悟和各种经历,因为笔头底下的东西,永远比脑袋牢靠。我们在还没有老去的年轻时光,保存一些过去的真实点点滴滴,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负责。不过,我们男人,千万不能因为写作成为半吊子,有时候,宁愿做一个纯真的粗人,也不要做酸了吧唧的假文人。

之所以有这个观点,就是因为工作关系,我结识了太多的不入流的文人。俗话说,“先为人后为文”。遗憾地是,很多不入流的文人只是把文字作为一种投机工具,实在是让人悲哀地要去批判。

我一个朋友,最近哭笑不得地讲述她的恋爱闹剧。她经人介绍认识一个伪文学青年。见了一面,就觉得这人不对劲,于是就没跟他多罗嗦。谁知这家伙老是缠着她,最后我朋友只好委婉地拒绝了,谁知此人恼羞成怒。朋友给我看了他发的几条短信,其中有两条是这样的。

其一:“你的问题问得好,问题是我不想做二流三流作家,我是目标是一流甚至是顶尖的作家,而这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付出非常的努力,我现在正在从事一部史诗性作品的创作,成书后约有四五百页厚,内容涉及极其广泛,现在需要各方面的灵感与支持,包括来自个人的灵感,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能力和意愿与我共勉啊?”

其二:“看来你的世界中真有许多自卑等等不健康的东西,它们主宰了你的心胸,你只愿意停留在一个聆听者的角色上了,我也乐此不疲,权当文学创作玩,反正也不是给你一个人看的,你还真把我要和你见面当一回事啊,如果你不优秀不漂亮,你知道我在那种场合将会有多难堪和不自在吗?因为我是如此优秀。”

这种人并不是艺术的夸张,而是真实的生活再现。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人。

前一段时间,我邀请到外地去参加一个小孩子的新书发布会。其实我以前也参加过一次,是个16岁的小姑娘,现在则是个10岁的小姑娘,年龄越来越小,书写得越来越厚。

进了这个学校,才知道校方对此次出书事件是如此重视,所有跟本地媒体有关的单位都邀请过来了,场面宏大。甚至文化领导也来了,女孩子家乡的宣传部副部长也来了,校长也来了。

在报告厅,我们每人都领到一本女孩子的书。坐下来以后,就是各个领导的发言。文化领导的发言似乎有点主观,比如说他希望我们不要捧这个孩子,要把她当成一个平常的女孩子来看,但还是决定破格把她吸收成为市作协会员。现在全国各地作协都在搞年龄竞赛,好像这个城市作协会员年龄越小,这个城市的文化就很牛逼似的。我十分担心将来会不会出现还没断奶就入作协的婴儿作家。

很多领导发言完毕,时间大概就过去1个小时。这些人发言有些特点,有的是一味地吹捧,有的则要告诫我们不能捧杀孩子。反正他们的话从反面听,从正面听都很有道理。换句话说,他们的话基本没有观点,或者什么观点都对。然后这位少年作家发言,话语里充满了官气,一口气感谢了16个人,领导和老师。

底下还有个环节就是记者提问,提问纸条都是校长安排得好好的。我得到的一个字条是“我想问某某学校的校长,作为名校,请问校长是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怎样培养学生的个性的”。我对这个问题确实有点排斥,明白自己虽然是来捧场的,但也不是主角,就把这个问题转给了另外一个记者朋友。

记者们就按部就班地问问题,我那个记者朋友拿起字条问校长,校长显然已经准备好了发言稿,非常激动地讲了半个小时。从学校创办讲到学校发展,从学校人文讲到学校特色,时间很长。后来,又有几个记者问了几个弱智的问题,比如说,“×××,请问你创作的灵感是从哪里来的?”

最好玩的是,有一个不懂事的记者可能拿错了条子,他把第一个记者朋友问校长的那个字条又问了一遍,“我想问某某学校的校长,作为名校,请问校长是怎样把培养学生的兴趣,怎样培养学生的个性的”?结果大家都很尴尬,好在副校长解围,把校长的话精缩然后重新回答了一遍。

那天,我遭遇了两场这样的新闻发布会。上午也是,题目准备好好的,所以记者也好,回答问题的人也好,都像是在演戏,颇为滑稽,但大家看起来却很一本正经,都打着文学写作的旗号。

这样的事情现在好像遇到越来越多了,之所以感到悲哀,是因为周围不止一个人都在做着让人受不了的事。好比说,写作的最高境界就是出书,而出书这个事,我以为,一个人出书,大致分两种情况。第一,他出名了,有这个才,出书能赚钱,为什么不出呢?第二,他一生对文学有种爱好,老了,需要对自己有个交代,自己掏钱出书给亲人,给自己,或者给世界,留点纪念。但是,现在很多却是没有多大年纪,就由家长自费出书,出过书后还要拼命炒作(我对小女孩的才气也不否认,但是第二天所有的媒体、各大网站都在报道她本人,而不是作品本身,我觉得这实在是过了。比如某省报甚至用了《因为赌气,小女孩写出长篇小说》这样的标题,写了半版。我不晓得这个报纸想说明什么)。还有的呢,就是为了个虚名,我是作家了,跟一般人不同了……

我认识的一对年轻夫妻朋友,花了5万元出了自己的一本书,我觉得内心狂悲凉,因为他们的文笔我也看了,实在是一般偏下,写来写去就那么大园地,但却把文名看得相当重要。成天混迹于一些所谓的文学圈子里面,还把自己辛辛苦苦的工资扔给三流出版社,就为了博取那点虚名。我在报社主持文学副刊一年多,这类的事遇到实在是多,我觉得一个知识分子,或者说半个知识分子,把写作当成一种投机是很可怜的,但是身边这样的人确实太多。到处都是门,到处都是派,结果写的一些狗屁文章简直不能看。

一些鸟人根本就不能写文章,又要朝里面挤,真把人急死。我最近看《闲情偶寄》,李渔有句话说得实在是好,他说能写文章的人啊,基本是“性中带来”——“凡作诗文书画,饮酒斗棋与百工技艺之事,无一不具夙根,无一不本天授,强而后能者,毕竟是半路出家,止可冒斋饭吃,不能成佛作祖也。”虽然有点唯心,但却是事实。

三流文人倒也罢了,起码有所追求,尽管这样的追求动机是如此不纯,但四流的文气确实丢脸,文学是很高尚的事业,有些人却把文学当成利用的工具。社会上推崇文学,并不是追求文学本身,而是爱做表面的一套。

太多三流的文人造就了太多四流的文气。一些人就守着那么块小田地,心胸狭窄,容不得他人,但是处处打着文学大旗招摇撞骗。当然,还有些人,也拎不清自己,搞的唯我独尊似的。所以我们这座城市一有人出书,我就觉得很搞笑(除了个别作家),花了很多钱,出一本很弱智的书,追着抢着要我们记者去报道,报得小还说你不重视,这简直是在强奸文学。但是令人意外和吃惊的是,世道凄凉如此——强奸犯都做爹了。

同类推荐
  • 青少年成才攻略-坚持好学的态度

    青少年成才攻略-坚持好学的态度

    本书围绕好学这个主题,通过与之相关的小故事向广大青少年朋友介绍了好学对于成功的重大意义。
  • 青少年成才攻略-锁定人生的目标

    青少年成才攻略-锁定人生的目标

    本书围绕目标这个主题,通过与目标有关的小故事来启发广大青少年朋友正确认识人生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锁定人生的目标。
  • 季羡林为人处世的36堂课

    季羡林为人处世的36堂课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这是进退自如的人牛智慧。这是一本凝聚了季老一生的思想精髓,引申出现代人为人处世智慧的经典之作。这是一本有别于一般快餐式的哲学书籍,并未简单讲述人情世故,而更着重于坚守内心。在变动不居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改变不了环境,却也不能轻易改变自己,要想洞穿世事,洒脱自在,就要学习以淡泊之迈处世,以逍遥之道修心。这里讲述的就是季羡林的道法自然,水到渠成的人生智慧。
  • 成大事的帝王学

    成大事的帝王学

    本书通过对中国古代帝王取得霸业以及辅政者的经验教训、智慧谋略进行总结,分析带有一定规律性的内容,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 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也别把自己看得太轻

    别把自己看得太重,也别把自己看得太轻

    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知道比你优秀的人有很多,过分看重自己,只会让自己迷失方向,然后从高处跌落。养成谦虚谨慎的品格,用低调的言行对人处事,才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当然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在关键时刻,你敢说:“你很重要吗?”试着说出来,你的人生也许会由此揭开新的一页。一种积极主动、朝气蓬勃的心态是最佳的自我保护。一定要养成一种坚信自己最终将会获胜,将会取得成功的良好习惯。一定要坚强地、坚定地树立起这种信念。这样,很快你就会惊异地发现,你极其渴望和你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热门推荐
  • 和你再见时

    和你再见时

    我好像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在我看来他们好像什么都知道。——宋一
  • 王俊凯余生很长请多指教

    王俊凯余生很长请多指教

    “我们签个协议好吗”“什么?”“答应我,如果将来我们都遇到真的让自己很心动的人,那我们就互相成全好吗?”“你这是不相信我还是不相信自己呢?”“我相信你,你就当我不相信自己吧!”“都多大啦,还这么幼稚。”“那你签不签!”“好好好,我签我签。”她深知自己与他的距离,逼他签只是好让将来自己离开得没那么难堪
  • 致青春:时光深处我和你

    致青春:时光深处我和你

    舒染和余简认识的时候,是在十四岁那年。阳光很好,时光很好。她们在漫漫时光长河里认识,在慢慢青春里疯狂。她们吵过,闹过,哭过,笑过。余简说:“我只希望很多年以后,她还能记得我。”舒染说:“在这场有过后悔的青春里,我不后悔认识你。”愿时光未老,我们不散。——以此记录我和我最好的闺蜜
  • 强势夺爱之世间情歌

    强势夺爱之世间情歌

    六年后,当季颂颜和易凯泽重逢后,车里响起陈升和刘若英的《世间情歌》,二人的心都很隐忍和挣扎着,怎么能够这样走开让我独自面对未来今天这样算是分别吗不必再说彼此的错却也不必如此沉默你我这样算是相爱吗其实我也不常要求你有难以理解的借口为何要我负担分别的伤疼你有男人无谓的洒脱我不喜欢爱情的左右你说我们这样相爱吗爱情总是叫人心中充满疑惑它是斜雨不断忧愁的晚春凡人总不知晓只谓情难了一朝醒来发觉已是秋朦胧的眼朦胧的你隔着眼泪看不清你原来你早已经不是你为何你不明白只谓情难了有天醒来早已不是我
  • 重生嫡女复仇路

    重生嫡女复仇路

    前世,苏如歆被信任疼爱的堂妹和祖母欺骗算计嫁给了负心男宋思铭,他们几个人栽赃陷害苏如歆的父亲护国公苏明,一直到最后时刻,苏如歆才看清楚他们一行人丑陋的嘴脸,然而为时已晚……万万没想到的是,上天给了苏如歆新的机会,一觉醒来,苏如歆发现自己回到了命运转折点前,她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让那些人为自己的罪行买单。
  • 道德高于一切

    道德高于一切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是一把标尺,衡量着高尚与卑微;它是一盏明灯,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它更是一种力量,鞭策人们与真为邻,与善为伍,与美同行。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有趣的事例,精辟深刻的论述,阐释了道德的内涵以及道德修养的途径。无论你是企事业单位领导、普通职工,还是在校学生,都有必要沉下心来好好读读,因为只有重建道德高地,我们才能拥抱一个灿烂的星空。
  • 一日就是一天

    一日就是一天

    当今社会物价飞涨。钱难赚。如何赚?顾曦带你空间穿越去赚钱。
  • 赘强硬汉系统

    赘强硬汉系统

    “我嚣张,我跋扈,我扶老奶奶过马路!”“我卑鄙,我无耻,我是善良的小天使!”“我叫吕扬,扬眉吐气的扬。”逗比青年重生,得到一个漏洞百出的系统,为保狗命而入赘,在强者云集的大陆,四处传播正能量。遇到高手讲道理,碰到菜逼死里整,凭借着忽悠和谨慎,终于成为了苟到全书完的男人。(注:本书慢热,主角苟贼,单女主,配角众多)
  • 挑战中国人的传统思维

    挑战中国人的传统思维

    本书对中国人的传统思维进行了探析,内容涉及诊治中国人的守旧思维;经验主义思维,中国人自造的陷阱;人际思维混乱的社交怪圈;守旧思维禁锢日常生活;不健全的成功思维;家族本位观:“中国式”思维怪圈等。
  • 常陆佐竹之野望

    常陆佐竹之野望

    北条氏康:吾之谋,不比常陆义昭也上杉谦信:吾之勇,不比常陆义昭也今川义元:吾之儿,不比常陆义昭也佐竹义昭重生在RB战国混乱的关东地方,看他如何拳打北伊达,脚踩南北条。(大哥们人别走!留个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