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43000000009

第9章 人世多坎坷,有舍有得圆融处世(3)

人生下来时,什么也没有,那时候是真正的自己。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拥有了知识、金钱和名利,这时便开始认为自己就是知识,就是金钱,就是名与利,当这些物质加在了自己身上时,也渐渐失去了自己。等到年迈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带走的不过是出生时的那个身体,其余的一律留在了人间。

明白了这一点,人生就再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做加法时,我们积累了智慧,拥有了品格,体味了亲情、友情和爱情;做减法时,我们丢掉了欲望,减轻了负担,避开了纷扰。我们在加法中成长,在减法中成熟。正确计算人生的加减法,才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生,远离绝望的深渊。

得失之间,快乐最重要

由于种种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

——星云大师

纵观人的一生,不是得,就是失,总是在得失之间转换着,有人因为得到而欢喜,有人因为失去而忧愁。似乎人人都喜欢得到,没有人喜欢失去,其实得到不见得是好事,失去也不见得是坏事。

佛教讲究随缘,万事不可强求,属于我们的不必力争,自然会得到;而不属于我们的,即便是千方百计地取得了,也终会失去。俗话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得与失,本就不是世人能够左右的,若刻意为之,也只会平添烦恼。而当我们不在乎得到与失去时,我们的生活中就会充满快乐。

明云禅师曾经在终南山修行三十多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每天都过着平淡如水的生活,除了参禅悟道,就是栽种花草树木。其中,明云禅师最喜欢的就是栽种兰花。

在明云禅师的寺院中,前庭后院都栽满了兰花。这些兰花是不同的品种,来自四面八方,是明云禅师年复一年辛勤培养的结果。每次当他吃完饭后,讲经说法之余,就会去看一看他那些心爱的兰花。寺院里每一个人都知道,明云禅师将这些兰花看得与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

一天,明云禅师要下山宣扬佛法,一去便是数月。在临行前,禅师嘱咐自己的弟子们,一定要好好照顾兰花,弟子们十分痛快地答应了。每天上午他们都会一盆一盆地给兰花浇一遍水,那盆明云禅师视为珍宝的兰花珍品——君子兰,弟子们更是非常小心地照料,因为所有的兰花中,师父最钟爱这盆。

这天,一个小弟子负责照看兰花,也许是浇了一上午的花,已经有点累了,他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但还是小心翼翼地照看着。然而,越是小心,越容易出差错,一不留神,水壶从手中脱落,砸在了君子兰上,重重的水壶砸翻了花盆的架子,花盆随之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这个小弟子意识到自己犯了大错,站在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心想,师父回来看到这样的景象,肯定会大发雷霆。他越想越害怕,整日提心吊胆地等着师父回来责罚。终于,明云禅师回来了,得知了整件事的经过后,禅师虽然十分心疼那盆兰花,却没有大发雷霆,而是心平气和地对弟子说:“我之所以选择种植兰花,就是为了能够修身养性,当然也是为了能够改善寺院的环境,我不是为了让自己生气才去种植的。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无常的,我们不要执着于心爱的东西而放不下,这不是真正的修禅者。”

弟子们听了禅师的教诲后,对禅师超然脱俗的心境感到由衷的佩服,同时也更加勤奋地修行,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达到禅师的境界。

苏轼曾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所致,既然生而为人,我们就要有承受朝夕祸福的精神和勇气。得到了,不代表一辈子都会属于我们;失去了,也不见得永远都不会再得到,没有什么是永远不会变的。想要快乐的人生,就要超越得失的桎梏。

一位年近八十岁的老人每天都守在家门口,等着充军打仗的儿子回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整整两年的时间,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她都会站在那里,望着儿子离开时的方向。

许多人劝老人不要等了,该回来时总会回来,还是她的身体要紧。但老人只是心领了邻居的好意,依旧每日等在那里。终于有一天,她听到远方传来马蹄声,她高兴地以为是儿子回来了,心里盼望着马蹄声近一点,再近一点。果然一个男子骑着高头大马来到了老人的面前,但却不是老人的儿子。

这个人是来告诉老人一个噩耗的,老人的儿子战死沙场,并在战乱中尸骨无存。老人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晕倒了,醒来后,报信的人已走,老人甚至没来得及问一问儿子临死前有什么遗言。邻居们知道消息后,纷纷猜测以老人的年龄,听到这样伤心欲绝的消息,身体一定支持不住,想来时日也不多了。

但是老人却出乎大家的意料,顽强地活了下来,每天像正常人一样吃饭睡觉聊天散步,只是再也没有站在门口等儿子回来。一个邻居忍不住问:“大娘,先前见您每日等儿子回来,心想您一定很爱您的儿子。后来听说您儿子战死沙场,而您如今还能正常生活,难道您就不难过吗?”

老人回答:“我当然难过,但是我儿已死,再也不能复生,我难过又有什么用呢?只能照顾好自己这把老骨头,为儿子诵经念佛,希望他能够早日投胎,来生有缘,我们再做亲人。”

人们总是在意自己得到什么,又失去什么,可是星云大师认为,我们得到的不会永远属于我们,那得到与未得到又有什么区别呢?而我们失去的,谁又能保证曾经就是真正属于我们的?如此这般,失去又有什么好难过的呢?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得到什么,或是失去了什么,而是快乐。如果没有了快乐,得到与失去,也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扫除偏见,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一个人当直、当屈,当进、当退,能够屈伸自如,这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

——星云大师

所谓的偏见,是在没有经过证实的情况下,对事物持有带有主观意识的判断,是没有经过详细的调查和周密的考虑就得出的结论,所以偏见大多是对他人错误的判断。盲人摸象的事例,就是对此最好的说明。

几个盲人围站在大象旁,他们想要知道大象是什么样子的。一个人摸着大象的腿说:“大象就像一根粗粗的柱子。”另一个人摸着大象的耳朵说:“不对,大象就像一把大蒲扇。”还有一个人摸着大象的尾巴说:“你俩说得都不对,大象就像是一根鞭子。”最后一个人摸着大象的肚皮说:“你们都说错了,要我说,大象就像是一张宽阔而柔软的床。”

这几个盲人没有亲眼见过大象,只是根据自己片面的主观感受,就推测大象的样子,结果闹出了笑话。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些事情或是某些人的偏见,与盲人摸象又有什么区别呢?

一个人的邻居曾经做过小偷,但是经过教化后,早已痛改前非。有一日,此人放在门外的锄头不见了,他找遍了家中的每一个角落都没有找到。此人便怀疑是邻居偷了他的斧头,并将自己的推断告知儿子。儿子问其原因,他说道:“这个人以前就做过贼,自从他偷了我的锄头,见到我就心虚,说话的样子就像是偷了锄头,走路的样子也像是偷了锄头,总之不管他做什么,都像是偷了我的锄头。”

此人的论断让儿子哭笑不得,只得劝告父亲,不要随意冤枉人。傍晚时,素日与此人交好的朋友拎着他的锄头来到了他家,对他说:“早晨我去地里,走到半路才发现自己忘记带锄头,正好看到你的锄头立在门外,就顺手拿去用了。那时你还没有起床,怕扰了你好梦,就没有告诉你。不过,我可不是白用你的锄头,经过你家田地时,我顺便将你家田地里的野草除掉了,你明天就不用去了。”

原来是自己的朋友借用了锄头,此人心境一下开朗了,幸好朋友及时送了回来,再晚点,恐怕他就要将邻居送到官府那里,请县太爷为他做主了。

可见,偏见是一种歪曲事实的思想,是人与人之间误会的根源,甚至还可能成为国与国之间争斗的源头。大多数情况下,事情的本来面目并不是像我们所想的那样。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我们凭感性对事物的认知只能是片面的,会导致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引发错误的行动。并且,偏见一旦产生,就难以改变,就算是有人加以劝说,也很难使其改变原有的看法。

一个杀人无数的将军,自知罪孽深重,于是来到寺院中,希望能够拜宗玉禅师为师。“大师,我已看破红尘,希望大师能够收我为徒,为我剃度。”宗玉禅师回答他说:“你尘缘未了,还不能出家,先反省自己一段时间再说吧。”

将军只好听从禅师的安排,回到家中闭门反省,一个多月过去了,他依旧认为自己已看破红尘,适合出家。于是一大早便再次来到寺院中,请求禅师为他剃度。禅师看到他后问:“将军何以这么早来拜佛呢?”将军回答:“清早拜佛,可除去心头之火。”“起这么早,难道将军不怕你妻子偷人吗?”禅师开玩笑道。

将军一听此话,立刻火冒三丈:“你这老和尚,说话竟这样伤人!”禅师听后,笑得更厉害:“我只需两句话,就能让你发如此大的脾气。脾气如此暴躁,怎么能出家?”

明明没有具备出家的条件,却执意认为自己已经看破红尘,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偏见呢?只不过这偏见的对象是自己罢了。《三字经》里说:“人之初,性本善。”刚一出生时,我们不会对任何事情任何人持有偏见,因为那时我们的心就像是一尘不染的镜面。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们的心渐渐融入世俗中,于是,事物在我们眼中便有了美丑善恶的分别,并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对美丑善恶进行判定。可见,偏见不是先天就有,而是我们在后天形成的。

也就是说,我们还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使自己远离偏见。星云大师认为,有偏见的人,人生无法取得进步。因为在存有偏见的人心中非黑即白,非恶即善,从来没有“中间线”,这样很容易钻进牛角尖,产生极端的想法。因此,只有远离了偏见,人生才能够更加灵活。

同类推荐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寺庙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寺庙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这是一个神秘的、个别的、直接的、功利的、保守的、多样的、复合的、无权威的、无系统的、迷乱的世界:治学者从中窃见智慧的闪光;执政者从中总结驭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财源;迷信者从中祈求缚身的绳索。
  •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

    《露露集·略谈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为作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他试图从跨文化和跨社会的角度来研究伊斯兰教与中国的关系、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和中国穆斯林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特点。全书分为六篇,有历史篇、礼仪组织篇、苏非篇、比较宗教篇、振兴篇、海外学者篇。虽然是一种从属于华夏主流文化的亚文化,中国伊斯兰文化却是融汇了其他中文化优秀成分的独特文化,具有包容性、并蓄兼收的特性、灵活应变的能力及适应时世的机智。凭借如此跨文化的智慧和能力,中国穆斯林所承载的伊斯兰文化能够经历巨大的沧桑变动而一直不断发展和兴盛,且百折不挠地前进。
  • 金阊区志

    金阊区志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9年,重点记述了1951年苏州市金阊区建区以来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 尘世佛心

    尘世佛心

    唐朝通慧禅师30岁出家,不蓄粮食,饥则吃草果,渴则饮水,树下住,终日禅思,经过五年,因木头打到土块上,块破形销,豁然大悟。晚年一裙一衲,一双麻鞋穿了20年,布衲缝缝补补,冬夏不易。唐朝智则禅师总是披着破衲,裙子垂到膝上,房间仅有单床、瓦钵、木匙,房门从不关闭。他说出家远离世俗了,不修道业,专为衣食奔忙,浪费时间,扰乱内心宁静,这样怎么能行?
  •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学步集:曾召南道教研究论稿

    宗教学是门年轻的学科,从缪勒1873年在《宗教学概论》中正式提出“宗教学”算起,到今天也不过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故宗教文化很古老并依然活跃,宗教学却还年轻。宗教学研究与宗教信仰是不同的,它虽然要涉及宗教信仰,但研究宗教和信仰宗教不是一回事。
热门推荐
  • 我的右眼是黑洞

    我的右眼是黑洞

    【免费】【大神新书】【黑洞文开创者】【通俗版简介】我的右眼是黑洞,可吞万物!开天神斧?一眼吞了!修为+999999999三千大道?一眼吞了!修为+999999999鸿蒙紫气?一眼吞了!修为+999999999嫦娥仙子?一眼……等等,换个吞法~~【正式版简介】唐鹏飞,字天地,号宇宙!五年前,他冲入黑洞,证道至高!五年后,他吞噬黑洞,王者归来!这一次,我要俯视诸天万界为蝼蚁,看尽凡人哀嚎,弱者狂怒!扣扣读者群:567230272
  • 摄魂使者

    摄魂使者

    项小扬男22岁(爱耍帅),摄魂使者一枚,祖上传下来的,注定了他的使命。与漂亮女鬼出双入对,与舞厅头牌舞皇后关系暧昧,可他的记忆里总有一个女孩在呼唤他。
  • 清微丹诀

    清微丹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一夜盛开的玫瑰

    那一夜盛开的玫瑰

    我们如何看待爱情?爱情需要物质基础吗?真爱究竟是什么?这是一部阐述爱情的小说作品,通过一系列当代青年男女的爱情经历为我们诠释了各不相同的爱情观。
  • 渣了我的大佬全都重生了

    渣了我的大佬全都重生了

    宋静重生了,前世伤她的人却不像前世那般对她了。这真令人受宠若惊。但,伤便是伤了。岂是这么简单就令人淡忘了。她宋静,就是要让伤了自己的人后悔,痛苦!
  • 网游之雷厉风行

    网游之雷厉风行

    英雄救美救了便宜小姨子,便宜小姨子居然帮我和她姐姐假戏真做?是酷毙还是苦B?
  • 窃玉传:我的娘子是魔头

    窃玉传:我的娘子是魔头

    崩坏精分(并不)女主x温柔谦谦萝莉控(也并不)男主的相杀再相爱的故事。
  • 每日心理笔记

    每日心理笔记

    我是一名心理医生,最近遇到了很多奇怪的案例,我打算以笔记的方式记录下来……
  • 邪血修

    邪血修

    每章1000,每日一更,绝不断更,绝不加字,
  • 倾世妖妃

    倾世妖妃

    “啊~住手啊。”有木有搞错!别人穿越,一穿就艳福连连。好吧,她承认她也是艳福,可是她这个不是自愿的呀!穿得美若天仙媚如妖,一代帝王为她倾倒,还甘愿付出性命!可是,宫闱情仇,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她玩不转呀!什么?非玩不可,那就看她如何步步为营,成为一代妖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