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06900000014

第14章 三国之逆(1)

1.站不稳的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四方英雄逐鹿中原,最终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鼎立”这个说法由来已久,已成约定俗成,其实所谓的“三国鼎立”,并不是三国势均力敌,鼎足而立,也不是简单的割据分裂。

那么,“三国鼎立”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一代枭雄曹孟德,自伐董卓以来,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扫平吕布、袁术、袁绍等诸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曹操占据中原,实力雄厚,南下荆州,虎视江东。此时面对曹操的巨大压力,江东的孙权想单凭一己之力与之抗衡,恐怕力有未逮,但孙权也是一代雄主,又不肯束手就擒,将父兄三代的基业拱手让人。孙权正在踌躇之际,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过江而来,舌战群儒,向孙权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诸葛亮认为,只要孙权能够下定决心,联刘抗曹,只需派大将统兵数万,和刘备同心协力,必定能大破曹军。曹军战败必定北归中原,此时南北双方将暂时形成均势,“鼎足之形成矣”。孙权听了诸葛亮的说辞,与自己的大臣们商讨多次,最终在鲁肃、周瑜的力劝之下,决定联刘抗曹。至此,孙刘联盟建立。

孙刘联盟成立之后,形势的发展果然如诸葛亮所料。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凭借水军优势,以火攻之计大败曹军,曹操在战略上被迫由攻转守,率军北归。孙刘两家通过赤壁之战为自己赢得了发展势力的良机;刘备随后以荆州为根据地,占益州,夺汉中,打下了蜀汉政权的基础;孙权则在江淮一带扩张势力,并将势力发展到岭南一带,吴国的雏形也已经形成。

刘备入蜀之后,留下大将关羽驻守荆州。关羽将荆州经营得好生兴旺,率军北上伐魏,打得曹操几乎要迁都以避之。然而关羽的势头令东吴坐立不安。孙权随即以吕蒙为将,趁关羽北伐之时袭取荆州,并害了关羽的性命。至此,三国的疆域基本确定下来,所谓的“鼎足之势”形成,而孙刘联盟也因荆州而破裂。荆州地处魏蜀吴三国之间,战略位置最是重要不过,刘备为了重夺荆州,以给关羽报仇为名,举倾国之力进攻东吴,孙刘两家关系更加恶化。两家大战于彝陵,结果刘备大败逃回,不久病死。

刘备死后,蜀吴两家关系降至冰点。然而三国之中,魏国一国独大,蜀吴两国只有联合才能自保,否则必定为魏国各个击破。诸葛亮高瞻远瞩,看清战略形势,立即派邓芝前往吴国,试图修复两国关系。孙权见蜀国忽然示好,狐疑不定,邓芝于是晓以厉害:蜀国有山川之险,吴国有长江之固,两国联手,进可争夺天下,退也能保住鼎立的局面。如果吴国向魏国归顺,魏国定要你入朝,最不济也要太子为质。如不听从,魏国必定派兵南下,此时蜀国也会乘虚而入。如果真的这样,江东就不再是吴国了。孙权听了邓芝的话,顿时醒悟,于是与魏国绝交,与蜀国交好,孙刘联盟修复成功。两家的联盟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动摇,一直到蜀汉亡国。

其时天下分为九州,魏国独占其六,吴国占其二,蜀国仅有其一。因此对蜀、吴两国来说,结盟具有关乎生死存亡的意义,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其一,两家单凭自己的实力根本无法与曹魏相比,必须联盟与曹魏对抗,增加反魏的力量,使得曹魏不敢轻举妄动,主动进攻。

其二,两家联盟可以使双方不必对对方有太多的顾虑,可以专心致志地搞好内政,充实国力。

其三,联盟之后,蜀、吴两国可以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各取所需,促进共同发展。事实上在两家联盟确立期间,双方的使者一直往来不断,民间交往更是极盛。

其四,从军事上说,两家联盟之后,迫使曹魏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通过联盟,蜀国解除了自己的“东顾之忧”,也使曹魏“河南之众,不得尽西”,可以专心北伐。吴国也是一样,没有了“西顾之忧”,曹魏“河南之众,不得尽南”。例如建兴六年十二月,吴魏两国大战,诸葛亮乘机率蜀军出散关,将陈仓围住,在西线也给曹魏造成很大压力。再如建兴十二年二月,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再次北伐,从斜谷口出击。两个月后,蜀军驻扎于五丈原,与魏军形成对峙之势。又过了一个月,孙权也率军北上,由巢湖进攻合肥。三国鼎立期间,蜀吴两国多次这样相互配合,分散曹魏的兵力。

“三国鼎立”的形势保持了将近五十年,其间除彝陵之战前后孙刘两家没有联盟之外,其余时间一直是盟友关系。也正是因为联盟的存在,才使“三国鼎立”可以延续四十多年。如果两家没有联盟,恐怕天下早就被魏国统一了。因此,“三国鼎立”绝不是三国实力相当,相互攻伐,而是南北对立,孙刘联盟在南,曹魏在北,其中又以吴国为主,蜀国不过是小弟弟。所以其实谈不上三条腿“鼎立”,只能算是两条腿叉开,北方的曹魏是一条腿,南方的蜀吴联盟是一条腿,如果真是把蜀吴两国分开算,那这只大鼎还真站不稳。

那么,为什么当时会出现名为“三国鼎立”、实际是两条腿分叉的这种局面呢?

曹魏在北,主要占据中原地区;蜀吴在南,分别占据巴蜀、江南地区,从地理、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南北双方形成了相对的均势,这就是形成“三国鼎立”形势的条件。

从地理上来说,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固,魏则拥有广大的中原。中原地区土地广阔,人口众多,虽然经历了东汉末年的战乱,经济基础遭到一定的破坏,但在当时仍然是全国的重心所在。魏国占据中原,也就从战略上占据了优势。然而,长江以当时的技术条件而言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天堑,吴军熟悉水战,扬长避短,以长江为依托,以强大的水军实力为保障,可以有效阻止曹魏的进攻。而曹魏军队多为北方人,不习水战,虽然在兵力、粮草等方面都占上风,却无法突破长江防线。赤壁之战已经充分证明了魏、吴两国之间的这种军事态势。三国末期,曹魏多年都没能出兵伐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魏军始终对长江天险无可奈何。后来西晋也是先占领长江中上游地区,使得长江天险不复为吴国所独有,然后才顺江而下,灭吴成功。

蜀国在三国之中最为弱小,国力别说与魏国相比,即使与吴国也不可同日而语。然而,蜀国也有充分的地理优势,首先蜀国地处长江上游,与盟友吴国之间可以以长江为纽带,紧密联系,互相支援。蜀国与魏国之间有崇山峻岭阻隔,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军进退自如,攻守兼备。建兴六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结果马谡失街亭,北伐失败,魏军反攻汉中。诸葛亮退军之际,派一军扼守险要关口,魏军寸步难行,无功而返。延熙七年,曹爽率十余万大军再攻汉中,蜀将王平以不足三万兵力,凭守骆谷口,十余万曹军无可奈何。

另外,魏国疆域广大,边境重要关隘众多,每一处要冲都必须派兵把守,兵力分散。魏国自守有余,要集中优势兵力灭蜀吴却十分不易。因此曹魏占据中原四十余年,对蜀吴却始终有心无力。

从经济条件上说,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北方经济与以江南、巴蜀地区为中心的南方经济也处于相对均衡的局面。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严重破坏了中原地区的社会经济,中原地区几乎变成了一片荒原,人口也锐减。曹魏统一北方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生产。中原地区虽然因战乱而荒芜,但毕竟之前一直是汉朝的经济中心地区,土地肥沃,人民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再加上措施得当,因此到了曹魏后期,中原地区的经济水平基本上得以恢复。东汉的都城洛阳在军阀混战期间屡受战乱,几乎被彻底摧毁,而到了曹魏后期已经重新变成一座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大都市,整个中原地区也重新成为了人口稠密的富庶区。

江南地区原本经济水平相对较差,但在北方陷入战乱的时候,江南一直相对安定,北方大量人口因战乱而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江南经济因此而有显著发展。三国鼎立时期,东吴的农业、治铸业、盐业、丝织业、造船业都很发达。

益州本来就是天府之国,沃野千里,由于有崇山峻岭阻隔,也一直没有遭受什么战乱。刘备占领益州之后,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国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除了农业外,盐、铁、织锦业也都很发达。

总之,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北方经济原本占据绝对优势,但军阀混战使得南北双方的经济实力有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尽管曹魏后期北方有所恢复和发展,但南北方经济力量仍达到了一个相对平衡的局面,这成为了三国鼎立的经济基础。

三国鼎立还有一定的政治基础,即在人口总数和以地主集团为的代表的精英阶层方面,南北双方也基本上势均力敌。

从总人口上说,263年蜀汉亡国,此时人口共94万,吴亡于280年,其时有人口230万,而魏在这一时期人口数达到443万。而从精英阶层来说,《三国志》的“宗僚”一栏列出三国各自的重要人物共477人,其中蜀汉104人、孙吴131人、曹魏242人。可见,无论是总人口还是精英阶层,魏国都占上风,但相比蜀吴两国之和,魏国并没有绝对优势,仍是大体相当的局面,这也是孙刘联盟有实力与曹魏对抗的政治基础。

从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到西晋完成国家统一,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而三国鼎立则是其中的一个过渡阶段。三国鼎立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而西晋、东晋和南北朝时期,则为日后中国古代社会在隋唐时期步入顶峰奠定了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三国鼎立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第一,从群雄割据到三国鼎立,中国实现了局部统一,为最终的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东汉末年,自黄巾起义之后,天下大乱,各地豪强纷纷割据一方,全国处于大分裂、大混乱的状态。曹操自伐董卓起兵开始,经过连年征战,陆续打败袁术、吕布、张绣、刘表、刘备等势力,最后在决定性的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主力,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后来又打败马腾、韩遂、马超等人,兼并了关陇地区。曹操曾自负地说:“设使国家无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的确,曹操统一北方,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孙氏在江东经营多年,父兄相继已有三世。自孙坚创业之后,孙策夺取扬州,在江东站稳了脚跟。后来孙权继续经营江南地区,将荆州、岭南和广、交一带纳入吴国版图,完成了江南地区的统一。

刘备原本在中原一带割据,被曹操打败之后南下,与孙权联手在赤壁击退了曹操的进攻,随后进军益州、汉中,安抚了西南少数民族,维护了边境的和平,统一了巴蜀地区。

“三国鼎立”完成局部统一,为日后魏灭蜀、晋代魏、晋灭吴,最终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第二,局部统一使得社会环境得以稳定,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得以恢复和发展。

孙刘联盟与曹魏势均力敌,彼此没有彻底消灭对方的把握,因此都不敢轻举妄动。即使彼此交战,例如诸葛亮五出祁山,战斗范围也被控制在交界之处,对整体并无太大损害,因此在三国鼎立时期全国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为经济、政治、文化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最后,三国鼎立的局面使得三国都不敢懈怠,相互间竞争意识很强,都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恢复和发展各自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曹魏统一北方后,大力改革汉末弊政,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曹魏颁布“唯才是举”令,革新吏治;实行军屯、民屯,取得了积极效果;曹魏地方官大多注意劝课生产,通过政策引导人民发展生产;曹魏还修建了许多水利灌溉工程,对促进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诸葛亮治蜀成效明显:他信赏必罚,政治比较清明。诸葛亮还南抚夷越,西和诸戎,安定西南少数民族,使其成为蜀汉的一支重要力量。诸葛亮派一千二百丁护理都江堰,设官职加强管理盐、铁、织锦等手工业,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东吴方面强迫山越人离开山区,迁到平原,以增加劳动力和兵力;又设置各种官职,管理农业、盐业、冶铁业、造船业等等,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总的来说,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的天下大乱局面,三国之间实力的均衡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社会局面,整个社会在这种环境下得以恢复元气,为日后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古代社会逐步登上隋唐的巅峰迈出了第一步。

2.硬被抹成白脸的曹操

《三国演义》之中,将曹操描写成一位大奸臣,挟天子以令诸侯,架空皇帝,独揽大权。《三国演义》的影响如此深远,以至于直至今世,仍有许多人想当然地就认为曹操是奸臣,足以与王莽比肩,犹有过之。在京剧之中,曹操就是一个大白脸。其实,曹操和王莽一样,都受到了历史的冤枉,而曹操的冤屈,比王莽更甚。

曹操,字孟德,生于公元155年,沛国谯县人。曹操出生于官宦世家,在朝中做官,已历三世。正史《三国志》中对少年曹操的评价是“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正业”,从这几句话看,基本上就是一个平常的富家子弟,有些聪明劲,但整日瞎混,不务正业,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其实,谁都会有年少轻狂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日后曹操会成为权倾朝野的一代枭雄。

言归正传,曹操之所以被认为是奸臣,总有一些理由,那么具体有哪些理由可以认定曹操是奸臣呢?

首先自然是那个大名鼎鼎的相面故事:野史《异同杂语》中记载,东汉末年有一位名叫许劭的人,精于相面之术,所说无有不中。一次,也是机缘巧合,许劭遇到了少年曹操,一见之下,觉得曹操非比寻常。曹操也早就听说此人善于相面,就让他帮自己看看。于是许劭仔细相过之后对曹操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了之后大笑。

许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通常人们是这样解释的:你曹操是个有本事的人,如果生逢太平盛世,那你凭自己的本事,能够成为一名有能力、有政绩的能臣;如果生逢乱世,天下大乱,那你将成为一个奸雄,给天下带来祸乱。这种解释的重点在于客观条件,也就是说,曹操到底是能臣还是奸雄,是要看其所处的时代到底是盛世还是乱世。进而有人引申出去,说许劭所处的时代,虽然天下还没有开始动荡,黄巾起义尚未爆发,但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末世的意味已经很明显了,所以许劭说这句话,前一句是宾,后一句才是主,其实已经为曹操下了断语,就是一个奸雄。

这种解释已经深入人心,人们形成了思维定势,所以总是据此就判断曹操是一个奸臣。然而,许劭的这番话其实还可以有另一种解释,即曹操你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如果你想要治理天下,那你将成为能臣;如果你一心要扰乱天下,那你就是奸雄。这种解释的重点是曹操的主观愿望,关键要看曹操自己怎么想。如果从曹操的主观愿望出发,我们很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结论。

同类推荐
  • 朝代与官署历史纵横谈

    朝代与官署历史纵横谈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中国历史的大型图书,它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多幅珍贵图片,配以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
  • 北宋搅屎棍

    北宋搅屎棍

    时光的长河站着你我,李琦的到来让河流悄然分了茬。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北宋。亚里士多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起地球。李琦说:给我一文铜钱,我能搅动八方风雨。
  • 民国:佛蛊奇谭

    民国:佛蛊奇谭

    从戊戌灭门到七七事变,跨越三十九年的沉浮,他是她的师父,她是他的徒儿。他是聊斋蒲世家的传人,一股奇香,可以让人忘却所有忧愁烦恼,她是内阁学士的孙女,一朝灭门,被迫流落江湖。他身上掌握着蛊毒、佛教最机密的长生药函,她身上留着来自日本母亲的血,那个庞大的商政家族,以及幕后的杀手流派。友情、爱情、家国、天下,在历史的洪流中,他们相濡以沫,分道扬镳。"从第一次见到那个孩子起,我便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死在她的手里!”他向着她,含笑说着。
  • 霸血枭图

    霸血枭图

    男人流血不流泪,铁铸筋骨不下跪,抬头九霄风云动,脚踏九州山河碎。诗一样的悲歌,酒一样的醉人。且恋最美的人,饮最烈的酒,霸业皇图,枭血河山,且与我重铸九州,鼎立乾坤!
  • 重生之我是宝玉

    重生之我是宝玉

    冯逸应一次考古意外身亡,竟然穿越到了红楼梦里。作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他要,,,,,
热门推荐
  • 皇妃倾天下

    皇妃倾天下

    穿越回到千年前的秦朝,秦嬴政的冷血,她不怕!从皇后到贵妃,从贵妃到冷妃。拿出全部只为赢他一把。小赌客与大赌家。鹿死谁手,还不一定!
  • 挖穿宇宙

    挖穿宇宙

    【宇宙网游化】面临星系内突然出现的黑洞,有着发达科技的泰坦星球,只能耗尽一切资源,替泰坦星球安装了一个可以在宇宙中任意移动的推进器,同时,为了能在宇宙中生存,强大的网游化芯片也同时被制造而出,一时间,宇宙中所以的外星生物,都成了泰坦星人的经验值和竞争对手。【扣扣群:233269643】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剑天威

    神剑天威

    绝世强者,一代剑帝许宁为追求成神意外陨落,万年后携《天剑诀》重生于同名少年。雷火三千,万般神魔,纵使天道有轮回,三界亦无常,也奈何不了我这手中一剑。(神剑讨论群,群号:387040615,欢迎读者们的加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烦恼韶光能几许

    烦恼韶光能几许

    记录一部分朋友的故事,在他们的成长之路上,希望你也能发现自己的影子。鹊踏枝-岁暮寄夏侯夜雨凭栏杯惝恍。十指怀愁,袅袅珠帘巷。弦冷青芜何问怅,知心不过金波飨。都叹年光似渺漭。千里河山,尺素轻模样。曲咽停云弓月朗,相思染袖三千丈。
  • 穿越之花落彼岸

    穿越之花落彼岸

    花落的兴趣十分广泛,好奇心过度旺盛,凡事都想尝试一下,终于有一天成功的自己玩死了!花落:穿越就穿越吧!但是我为什么要用一具傀儡的身体啊?什么?我可以用精灵元素凝聚出超级无敌的完美身体!哦!上天果然待我不薄啊!快点快点,我还要去这个大陆继续冒险呢!
  • 大侠搜索系统

    大侠搜索系统

    千年前,群雄割据混战,世间名士如云、良将迭出,与他们一起流传后世的,是那些威力强绝的功法与神器。五灵挪移秘典、水火连环录、百鸟朝凤枪、洛神赋、长恨歌...青龙偃月刀、龙胆亮银枪、武侯八卦阵、神魔方天戟...千年后,沈羽魂穿异界,获得大侠搜索系统,乃融入江湖之中。
  • 英雄联盟之仗剑长歌

    英雄联盟之仗剑长歌

    时光荏苒,流逝不停,谁能掌控?炎黄血脉,历经亘古,谁能再现辉煌。穿越无垠的星海,从此端起航,遨游至未知深处。一把剑,一个少年,走出连绵的山脉,穿过浩瀚的星冢,谱写盛世篇章。挥不完的世间剑,道不尽的儿女情。
  • 掌心之痣

    掌心之痣

    本短文改编于鄙人2020年5月8日凌晨五点到七点的梦境!年少的喜欢会填补你生活的空缺,却也折磨着你……这种折磨仿佛没有尽头,却也能顷刻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我是喜欢你的……最后一秒的喜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