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06900000016

第16章 三国之逆(3)

除了用人的失误之外,诸葛亮还有另一大失误,就是常年穷兵黩武,北伐中原,为恢复汉室做毫无希望的努力,而且把北伐作为国策固定了下来,影响到他死后蜀汉的政策。

蜀汉丢失荆州之后,尤其是一出祁山失败之后,可以说要想恢复汉室江山,统一天下,已经是毫无指望了。然而此后,诸葛亮还是多次出兵北伐,攻打魏国。对于蜀汉这样一个弱小的割据政权来说,要保持常年的军备,还要时不时地主动出击,这对国家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虽然诸葛亮治蜀很有成效,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但是这些好处很大程度上都被连年北伐给抵消了,北伐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坚持北伐呢?原因无非是两点:第一,刘备在创业时就以自己是“汉室宗亲”为号召,建立蜀汉之后,更是以汉朝正统自居。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如果蜀汉自己放弃了统一天下、恢复汉室的理想,那么其统治的政治基础将被动摇。因此,尽管并不能从实质上改变什么,但诸葛亮依然坚持每隔一段时间就北伐一次,以此向天下宣告,蜀汉的目标仍然是恢复汉室,汉室正统并没有断绝。

第二,蜀汉以如此弱小的一个割据势力,要想在魏国这样强大的敌人眼皮底下长期生存,单靠防守是肯定不行的,只有以攻为守,才能尽可能地延长自己的寿命。如果过于保守,肯定抵挡不住魏国强大的攻势。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这两点都是值得商榷的:所谓汉室正统,在蜀汉内部宣传这个角度当然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但是自从汉献帝被迫退位,曹丕登基建立魏国以来,汉室在中原的正统就已经断绝。到了三国后期,汉室的威信已经越来越弱,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小,已经没有从前在整个天下的那种号召力了。而从蜀汉国内来说,恐怕也不会有什么人真的相信,汉室还会中兴。因此,死抱着汉室正统这杆大旗不放,并且还不仅仅是宣传,还真的动用兵力去“实现”恢复中原的理想,这就没有什么必要了,只能给百姓带来负担,没有什么实际收益。

而以攻为守的说法就更是有问题:从一般的情况来说,弱者要想在强者的阴影下生存,确实必须以攻为守,假装自己如何如何的凶恶,让强者不敢轻举妄动。然而蜀汉的情况却比较特殊,蜀汉地处四川盆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天生就有崇山峻岭作为屏障。俗话说“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说的就是四川盆地与世隔绝,中央政权拿四川没办法。所以,蜀汉虽然弱小,但是只要严守山川险要之处,同时不改变联吴抗魏的策略,那么魏国也是拿蜀汉没有办法的。后来魏国灭蜀,是邓艾冒着生命危险出奇兵,硬是从无路可走的崇山峻岭之中走出一条道来,才打到了成都。在这种情况下,蜀汉完全没有必要非得主动出击,只要自成一统,自己搞自己的小朝廷就可以了。因此不断出兵北伐,也没有自保方面的意义,完全是穷兵黩武,浪费国力民力。

总而言之,一代名相诸葛亮自然还是名副其实的,诸葛亮确实建立了不朽的功业。但是要说诸葛亮是一个完人,没有任何缺点或者失误,那确实太过于夸张了。

4.名副其实的安乐公

蜀汉后主刘禅,乳名阿斗,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昏君。俗话说“扶不起的刘阿斗”,就是用来形容一个人昏庸无能,无可救药。《三国演义》中写赵子龙长坂坡救阿斗之后,将阿斗送到刘备面前,赵云说刚才小主人还在怀中啼哭,此时却没了动静,多半不能保。结果解开胸前铠甲一看,原来阿斗睡着未醒。有人在此处点评说,阿斗一生只是睡着未醒耳。

然而真实历史中的阿斗,并不像民间传说、小说家言所说的那样昏庸。刘禅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在蜀汉帝位上坐了40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最久的一位皇帝,即使放在整个中国历史中,也算是在位时间很长的了。能做一国之君如此长的时间,恐怕没点本事是不成的。虽然说诸葛亮的辅佐帮了刘禅很大的忙,但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之后刘禅仍然在皇位上坐了29年,所以要把功劳全算在诸葛亮身上,恐怕也说不过去。

《三国志》中曾有刘备夸奖刘禅的记载,刘备在给刘禅的遗诏中说:“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射君这个人物不知是谁,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诸葛亮在射君面前夸刘禅,射君又将诸葛亮的话转告了刘备,刘备听说丞相夸奖自己的儿子,非常高兴,在遗诏中特意提到此事,勉励刘禅。诸葛亮、刘备都算是有知人之明,由此可见刘禅绝非愚笨昏庸之人。

刘备一心培养刘禅做自己的接班人,勉励他多读《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左传》等书,掌握治国本领。除了读书之外,刘备还期望刘禅文武双全,令其学武。成都县北十五里的射山,就是刘禅学射箭的地方。刘备既然看准了刘禅是他的继承人,说明刘禅至少也是个可造之材,不会全无心肝。诸葛亮对刘禅也是比较满意的,他曾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诸葛亮并非阿谀奉承之辈,更不可能是故意说反话有心讽刺,因此刘禅应该能当得起“天资仁敏”四字。甚至后人也有人认为刘禅能力足以担任一国之君,《晋书·李密传》中记载,李密认为刘禅依靠诸葛亮抗衡曹魏,足可与齐桓公得管仲而霸天下相比。

别人的夸奖是一方面,刘禅自己在处理国事上的表现也是不错的。在北伐的问题上,刘禅就比诸葛亮头脑清醒,诸葛亮上《出师表》提出北伐,刘禅就曾劝阻,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刘禅虽和诸葛亮有不同看法,但他又很懂得顾全大局,北伐的决议做出之后,他也不固执己见,转而全力支持。等到诸葛亮去世,刘禅马上下令停止北伐,休养生息。后来魏国司马懿率大军北征辽东,刘禅也不为所动,命蒋琬不要轻举妄动,继续观察形势,如真要动兵,也要和东吴联合行动。诸葛亮死后魏延造反,反而上书诬告杨仪。刘禅没有被魏延骗过,马上发现了其中的破绽,说:“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而他对魏延又比较宽容,没有一概否定,魏延死后他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为了在权臣之间形成制衡关系,刘禅以蒋琬、费祎二人各任其职,权力相互交叉牵制,体现了很高的政治智慧。蒋琬死后,刘禅大权独揽,彻底解决了蜀国丞相当政的政局模式。

刘禅在笼络人心方面也颇有手腕:魏国司马氏当权,夏侯霸因怕受牵连投靠蜀汉。然而夏侯霸乃夏侯渊之子,夏侯渊当年在定军山被黄忠所杀,所以夏侯霸与蜀汉有杀父之仇,见面不免尴尬。而刘禅在接见夏侯霸时说:“卿父自遇害于行间,非我先人手刃也。”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前嫌尽释。刘禅又说自己的儿子是夏侯氏的外甥,原来刘禅之妻乃张飞之女,而张飞之妻又是夏侯渊堂妹。这一层关系其实早就被人忘了,但刘禅此时提了出来,用于安定夏侯霸之心,极其有效。如此善于运用这些怀柔拉拢的手段,刘禅应当不是一个昏君。

在处理与诸葛亮的关系问题上,刘禅同样显示出了高超的智慧。诸葛亮虽然忠心耿耿,但权倾朝野,一般的君王难免会容不下他。然而刘禅一直顾全大局,从未对诸葛亮产生怀疑,更没有试图收回权力。诸葛亮北伐遇挫,后主却以“胜负兵家常事”来安慰,诸葛亮有所成就,刘禅也适时予以表彰。诸葛亮死后,刘禅极为伤感,以国礼葬之,极尽哀荣。此时李邈上书,引用霍光等人的例子,说诸葛亮“身仗强兵,狼倾虎视”,幸亏他死得早,否则早晚会图谋不轨。刘禅闻言大怒,将李邈下狱处死。此事充分说明刘禅头脑极其清醒,他深知君臣如果不和,内乱不可避免,因此即使是在诸葛亮死后,也要以安定人心为第一要务。

有人说刘禅宠信宦官黄皓,以此证明他昏庸无能。实际上,刘禅的确喜欢黄皓,但却不宠信黄皓,他只是把黄皓当成是一个玩伴,并没有让黄皓干预国家大事。要说最受刘禅宠信的,其实应该是他的相父诸葛亮,直到诸葛亮死后刘禅都一直给予他极大的尊重,诸葛亮生前所做的人事安排刘禅基本上都予以保留。

蒋琬、费祎、董允等人是诸葛亮选拔上来的,能力都很强,蜀汉在三国中实力最弱,却在诸葛亮死后仍延续了29年,这些人居功至伟。而姜维的军事能力虽然无法与诸葛亮相比,但蜀汉内政修明,姜维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在汉中与甘肃东南前线与曹魏纠缠,多年来曹魏都没有可乘之机,直到邓艾出奇兵偷渡阴平才失守。

所以说,刘禅其实心里明白得很,他知道蜀汉在三国中实力最弱,所能仰仗的除了崇山峻岭,就是人才。因此他只是把黄皓当成是闲暇时可以排解压力的玩伴,绝不会听信黄皓的谗言,害自己的忠良之臣。从历史上看,蜀汉也根本算不上有什么宦祸。

刘禅善待大臣,所以大臣们也以死报之。蜀汉虽然国力最弱,但几乎没有出过叛徒,黄权、孟达等人是在刘备伐吴的特殊时期因军事或者政治原因不得不降魏,孟达后来还重新归顺了蜀汉。魏延确实叛变了,但魏延也没说要投靠魏或者吴,而是觉得自己才应该是诸葛亮死后辅佐刘禅的最佳人选,因此挑起内斗。而姜维身处蜀汉日薄西山之时,手握兵权在外,他如果想要投靠魏国,易如反掌,必受重用,可他不仅没有投魏,反而和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相反,蜀汉倒是曾吸引别国人才来投,夏侯霸叛魏归蜀就是一例。而且夏侯霸与蜀汉本有杀父之仇,仍然来投,除了在魏国确实混不下去了之外,蜀汉对人才的宽容仁厚,想必也是原因之一。

所以说,刘禅其实不是无用,而是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他可以安抚人才,利用文臣武将和他本人之间种种的微妙关系,使他们都为自己所用:前期他与诸葛亮之间达成默契,他信任诸葛亮的忠诚,而诸葛亮为他操持内政外交等一切国事,他自己做太平皇帝,不必操心;诸葛亮死后,刘禅自己稍微多参与了一些,但主要是在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人之间周旋,协调他们的关系,使他们能够齐心协力,死心塌地地为蜀汉效忠出力。

例如对待姜维,刘禅就有自己的一套。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志,时时以北伐为念,幻想北定中原,恢复汉室。刘禅知道要不让姜维打仗是说不过去的,但他没法阻止姜维北伐,却可以尽量限制,于是刘禅利用蒋琬、费祎等人来制约姜维,将姜维可直接调动的兵力进行限制,使得劳民伤财的北伐始终被限制在可控范围内,这样既满足了姜维的北伐要求,又使得北伐不至于对国家造成太大影响,这就是刘禅用人的智慧。

曹魏自曹丕之后的历代皇帝,曹睿、曹芳、曹髦、曹奂等,一代不如一代,曹睿总算还是个自己做得了主的皇帝,之后的几位就完全是司马氏的傀儡了。而孙权的后代子孙,孙和、孙霸、孙亮、孙休、孙皓等人更是差劲,不是荒淫无度,就是年幼无知,被权臣操控。

相比之下,刘禅的帝位稳如泰山,从没有过权臣一手遮天的情况(诸葛亮全权代理国事,是经过刘禅默许的,这是君臣之间的信任关系,绝不是诸葛亮把刘禅当做傀儡),也没有皇族中人出来夺取皇位的情况,手下大臣各个能力超强,忠心耿耿,前线将士都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整个蜀汉几乎没有出过什么政治动荡。所谓“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中所追求的统治者的最高境界,竟然在刘禅身上实现了。

刘禅最被诟病的一点,当属面对邓艾不敢抵抗,率众投降,使得蜀汉灭亡,之后被带到洛阳,他又说出“乐不思蜀”的话来,让人觉得他没心没肺。其实,刘禅不是不懂亡国之痛,这些也都是有原因的。

当邓艾率部如同神兵天降,忽然出现在成都城门外时,刘禅就明白,蜀汉的国祚已经到了尽头。谯周提出开城投降,只是一个提议,真正做主的还是刘禅自己。刘禅想必也考虑了很多,凭借城池死守是一个办法,但是成都虽然兵精粮足,却无将才,能否挡得住名将邓艾的进攻,坚持到姜维回来救驾,是未知之数。弃守成都,迁都南方继续抵抗也是一个办法,但敌军已兵临城下,能否逃脱是个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无论是固守还是迁都,都将给益州百姓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益州有山川天险,历来没有什么战乱,又何必为了一己之私,给百姓带来这样大的痛苦?所以考虑再三,刘禅选择了开城投降。

此时,姜维还不死心,他用诈降之计,挑拨钟会和邓艾的关系,从中渔利,设法复国。蜀汉那时候都已经灭亡了,姜维那时如果投降曹魏,也不过是和刘禅一样,甚至可以说是奉刘禅之命投降,谁也不会怪他不忠。但是姜维宁愿冒着生命危险,试图挽回蜀汉的江山。虽然没有成功,可却害得魏国丧失了邓艾、钟会两员大将,也算是尽了最后一点努力。这正好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刘禅的人格魅力,姜维认为刘禅确实是位好君主,即使亡国也愿意为他奋斗,乃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蜀汉灭亡之后,刘禅成了亡国之君。做亡国之君的滋味可不好受,受尽凌辱不说,说不定一个不小心,胜利者认为你心中不服,打算东山再起,那就会直接斩草除根,不留后患。所以,刘禅虽然被封为安乐公,但是生活想必一点也不安乐,不知有多少明枪暗箭得要小心提防。司马昭在宴席上问他想不想念蜀国,试探之意十分露骨,刘禅若是真的按照他的旧臣所教,说自己思念蜀地,想回成都守父母陵寝,只怕第二天就死于非命了。所以刘禅只能忍受屈辱,说出了“乐不思蜀”的名言,后来又假装听信旧臣所教,先说思念家乡,再说是别人所教。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也才能保住蜀地百姓不遭受战乱之苦。果然司马昭听了刘禅的话之后,对他大为放心,总算饶过了他的性命,而蜀汉人民虽然遭受亡国之苦,但却毫发无伤,没有遭受痛苦。

刘禅一辈子始终太太平平,没有什么祸患,既有能臣为之操劳,又几乎没有什么威胁很大的战争困扰,可以说是做了40年的太平皇帝。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要找这样一个皇帝,可真的是很难了。公元271年,阿斗于洛阳善终,享年65岁。纵观刘禅一生,总算不负“安乐公”的称号,这样的人表面愚钝,实则具备大智慧,只是常人难以理解罢了。

同类推荐
  • 宋朝的腔调

    宋朝的腔调

    《宋朝的腔调》选取两宋时期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19位诗人、词人和文学家,爬梳剔抉了流传下来的大量历史资料,集宋代文人评传与诗词品读鉴赏于一体,讲述了这些文豪们坎坷曲折的成长经历及艰难险阻的官道仕途,既有感人至深的趣味故事,也有扼腕痛惜的辛酸遭遇,读来发人深思又饶有趣味。还撷取了文豪们留存于世且经久不衰的名诗佳句为解读案例,娓娓道来,即兴评价,条分缕析,要言不烦,准确恰当,是一部价值极高的宋代诗词鉴赏书。
  • 盛世唐歌

    盛世唐歌

    前世他被称为天煞孤星,父母双亡亲人相继离世,接连受挫的他郁郁而终。今生他来到贞观盛世姓长孙,是唐初第一权臣的独子。唐歌是一本轻松搞笑爽文!!!
  • 初唐红楼

    初唐红楼

    身在大唐恋红楼,庄生梦蝶,或是南柯一梦,爱过就好,是真是假,重要?
  • 明朝第一纨绔

    明朝第一纨绔

    郝金石穿越到1344年,做了安徽濠州大地主郭子兴的儿子。那一年正值元末,朝廷腐败不堪,民怨颇深,冲突斗争一触即发,而同时,安徽濠州又连续两年发生了大旱灾,一时间瘟疫横行,饿死人无数。那一年,是动荡的一年。那一年,是乞讨豪杰振臂一呼,应者便会四方云集的一年。那一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十六岁,刚从皇觉寺出来,正在沿街乞讨。他乞讨到郝金石家门口,郝金石递给了他一个有毒的馒头,从此——历史改写了……
  • 白墙

    白墙

    本书讲的是一个旷代奇商经商抗倭的传奇故事,作品融入了一些武侠和喜剧小说的因素,基于小说创作的原则,笔者都做了艺术加工,使其更切合于我们的故事,而非历史原貌,有好史者,相信可以从小说中读出历史中对应的人物与事件,这里,笔者就不一一指明,留待读者自己去发现或者质疑,毕竟,这也是读书的乐趣之一。主人公临变不惊,智慧超群,固然是人物的魅力所在,但笔者着力刻画这个人物,其意并不在此,最重要的,是想突显人物的内在品质,即诚和义,经商以诚,做人以义,诚为根本,由诚至义,乃至为国为民的大义!商人固然以逐利为其本职,然而,能够超越利益,才能达成其自身的人格完满。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热门推荐
  • 不周怒

    不周怒

    九星同环,黎明现,真龙复位,天下安!身负如此命格的少年将会演绎怎样的精彩!逐鹿之战鼎定乾坤;大荒幕府独霸天下;千年圣战业已远去;新的纪元即将开启;神州九城暗流涌动;天才少年,横空出世;战妖魔,争天下!
  • 哎你是我的

    哎你是我的

    哎!你叫什么名字?他霸道的现在她的面前,盯着她那卷起的眼睫毛,着了迷
  • 我本悠然心向许

    我本悠然心向许

    原来,给了我一生这么长的时光,是为了记住你。-------5岁的许然不明白,为什么漂亮的简阿姨生出来了一团皱巴巴的不明物体,丑死了。一个月后,小许然盯着床上的粉嫩小团子,违心的嫌弃的说:“丑死了,以后肯定没人要。”小团子苏悠悠挥动着小手臂,抱着许然的脖子,糊了他一脸口水。许然愣了愣,亲了亲她:“不过,我就收了你吧。”--------原来,承诺,就是一辈子的事啊。----《我本悠然心向许》
  • 沼泽

    沼泽

    《沼泽》分为上辑“故乡史记”、下辑“檐下记事”,共收入作家发表于名刊《小小说选刊》、《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全国各大报刊的小小说作品56篇。上辑“故乡史记”,收入富于侨乡特色与韵味,反映侨乡风雨沧桑、悲欢离合的小小说作品,如《白纸船》、《半折兄弟》、《冬日烛》、《干爹爸爸》、《桃源村》、《日出狮子峰》等;下辑“檐下记事”,主要收入描述市井百态、针贬时弊的作品。
  • 晓风随记

    晓风随记

    自己写的一些诗歌,不需要大家都喜欢,但希望大家留下建议
  • 我的婆婆怀孕了

    我的婆婆怀孕了

    新文《暖情小社工》已发。请多支持。 90后独生女董笑瑶举行婚礼前准婆婆怀上了二胎。护女心切妈妈作天作地,与脑洞清奇准婆婆大斗法,未婚夫变身苦逼老大离家出走要入赘……本文不局限于婆媳关系,更深入探讨亲子关系问题,代沟观念问题。讲述生活条件优越,却因为父母忙于工作而缺爱的90后独生子女,以及他们的父母,在二胎时代,从冲突不断到改变观念追求幸福的可乐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风水生死劫

    风水生死劫

    洪荒时代,九天玄女历经千难万苦,终于创出了风水道术,并且把毕生所学写出来一本《玄经》,可是时光流逝,苦于找不到传人,正邪两派也打起了《玄经》的主意……
  • 歌尽倾君聆染札

    歌尽倾君聆染札

    林小冉是一名狗仔,这天,突然接到一个大单。她却不知道这一去即将不复返.......而偶然出现的黑猫也是是个提示哦。一朝穿越成聆家的嫡女,可怜继母带着她的宝贝女儿想方设法的想赶她出去。直到温子言的出现,一起都开始变了......
  • 那些年,我们的小学生活

    那些年,我们的小学生活

    主要写我的小学生活,么么哒写六年级,其他年级不写求评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