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13500000007

第7章 长安:蟒翻身,天下皆动(2)

公元前33年,汉元帝驾崩,太子刘骜即位,这就是汉成帝,刘骜的生母就是这个王皇后。所谓“母以子贵”,汉成帝尊生母王皇后为皇太后,此后,王氏家族开始显赫朝野,也成为当时长安城里的名门望族,“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满朝廷”。其中,国舅王凤做了大司马大将军并领尚书事,成为当朝第一权臣。王凤的其他兄弟,也就是王莽的伯伯叔叔们都封了侯,但王莽的父亲王曼还没等封侯就早早死去,这使王莽一家的贵族身份大打折扣。

都是王氏家族,王莽的堂兄弟们由于生活条件好,整天锦衣玉食,飞鹰走狗,只知玩乐,不思进取。对于这些整天名车宝马在长安城里招摇过市的兄弟们,王莽既厌恶又鄙视。虽然同处长安城,王莽却与他们相隔那样遥远。

生活上的落差感并没有使王莽沉沦下去,相反倒激发了他的斗志,人前显贵的愿望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王莽被母亲送到当时名儒陈参门下学习儒家经典,虽然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的童年,但是王莽受到了比其他孩子都好的教育,这使得王莽从小就谦逊有礼,而且勤身博学。

在王莽生活的时代,道德是超越一切的最高价值和最高标准。道德完善被认为是人生的终极目标,包括做官也要“举孝廉”。在王莽的心灵深处,他要在道德层次上超出其他王氏子弟。这是他翻身的唯一资本。

汉成帝阳朔三年(前22年),王莽的伯父、独掌朝政的王凤生病休养在家。

王凤生病期间,王莽悉心侍奉左右,忙前跑后。王莽还自己亲口尝药,“莽侍疾,亲尝药。”有句古话“久病床前无孝子”,王凤一病便是好几个月,王莽在他身边服侍也是好几个月,王莽为了达到全天候服务水平,甚至自己都没有时间梳洗整理,就连解开衣带好好休息一下都成为奢望。王莽终于在道德层面上超出了自己的兄弟们,他做到了王凤的儿子都没有做到的孝道。这也使他在家族中的地位和声望不断攀升。长安城里的百姓对王莽也是交口称赞。

王莽的殷勤努力让王凤极为感动,也让这个形将枯槁的老人在死之前看到了王家的希望。王凤临死时上书皇太后和成帝,恳请他们委任王莽官职,太后和成帝都欣然答应。

有大伯父的举荐,王莽不久就做上了黄门郎,虽然品级很低,但却是在皇帝身边工作,升迁的机会很多,也很快。再加上王莽的聪明机智,果然,没多少时间成帝便升王莽做了射声校尉,工资相当于地方郡守一级的水平。这时的王莽仅仅二十四岁,可谓年轻有为,前途无量。

刚刚步入仕途的王莽没有飘飘然,因为他知道这些都是自己这几年卧薪尝胆的结果,是母亲含辛茹苦的结果,是自己用勤劳汗水和曲己待人换来的,孝道是自己恪守的根本。王莽的这种始终如一的品质在当时更显得难能可贵,他成为同族兄弟学习的榜样。

虽然是榜样,但是官位还是没有那些兄弟们高,因为王莽还没有封侯。公元前16年,王莽的叔父成都侯王商请求成帝将自己的户邑分封给侄子王莽。

而且当时名士也纷纷保举,成帝便封王莽为新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并晋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其中新都侯是爵位,骑都尉是武官官职,光禄大夫就意味着王莽可以参与朝政大事,至于侍中更加重了他的权势,因为侍中就是要侍奉在皇帝身边,也就是说王莽有机会影响大汉王朝的最高决策者。

比起王氏子弟的不学无术、骄横跋扈,王莽精通典籍、礼贤下士。王莽一点也不因身为外戚而有任何傲慢,对任何人都是和和气气、谦恭有礼。为了表示对老师的尊重,王莽沐浴更衣,亲自驾车给老师奉上美食,表示敬意。

王莽的做法自然得到人们的肯定,诸生纵观,长老叹息。

当时与王莽同殿为臣的外戚中有一个叫淳于长的人,他是王凤的外甥,这个人位列九卿,很有才华,地位高于王莽。淳于长与王莽的发迹过程如出一辙,当时王莽的伯父王凤病重期间,除了王莽在病床左右侍候外,还有一人就是淳于长。由于当时淳于长已经是黄门郎了,但只是没有机会得到皇帝信任,王凤临死的时候也上书举荐了他。皇帝为了表彰淳于长,拜他为列校尉诸曹,迁水衡都尉、侍中,至卫尉九卿。后来他又极力说服了太后,将成帝宠爱的妃子赵飞燕立为皇后,这使汉成帝对淳于长感激不尽。很快便封他做了关内侯,然后又封定陵侯。可以看出,淳于长在朝中的地位明显高于王莽,但从两个人的经历来看,王莽的为官能力明显高于淳于长,王莽是当了黄门郎后得到了成帝的信任,才有后来的一串官爵;而淳于长原来就是黄门郎,但却是一个没有机会得到成帝信任的黄门郎。

王莽对于这个淳于长却不是十分喜欢,想起来也容易理解,作为自己的亲伯父王凤,在临死时只给自己争取了一个黄门郎,而人家一个外甥都被封大官了。从综合素质上来讲,王莽的城府也显然比淳于长深得多,王莽在登上高位后依然恪守本分,处处谨慎。而淳于长就似乎有点飘飘然,他骄横跋扈,还和被废的许皇后的寡居姐姐许嬷私通,后来又纳为小妾。淳于长为了讨被废许后的欢心,向成帝说情,使成帝又将许后升为婕妤,但淳于长胆大包天,对许后也敢调戏。王莽利用这个时机,联合自己的叔父大司马曲阳侯王根将其告发,淳于长以大逆之罪被杀。从这个事情来看,王莽心机的确很重。不仅如此,王莽还得到了一个公正的美名,朝廷上下都知道王莽是朝廷的忠直大臣。

王莽在仕途的关键时期总能得到王氏长辈的帮助,这一次帮助他的是叔父王根,王根告老还乡,向皇帝举荐了王莽,希望自己的侄子能够接自己的班。于是王莽接替王根成为大司马,当时的王莽刚刚三十八岁。

三十八岁的王莽已经位极人臣,并成为王氏家族的领军人物之一。但王莽还是不满意,他想在道德水平上超越前辈,仍然保持克已不倦的精神。

到这里,可以看出王莽的内心一直在与别人作比较,小时候与同族的兄弟们比,当了官与同僚们比,当了大官又要与前辈们比。虽然史书记载不多,但我们可以推断王莽在小的时候受到的冷遇一定在王莽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这种创伤推着王莽像这样不断地比下去,最后就变成了与皇帝比,与刘姓政权比。

有一次,王莽的母亲病了。按照惯例,各位公卿列侯纷纷来王莽家看望老夫人,王莽的妻子出门迎客,由于衣着很朴素,被宾客们误以为使唤丫头,也没加理会,后来知道那是王莽的发妻,皆惊。这时的王莽确实有些做事给人看的意味了。果然,这件事在长安城造成了轰动效应,大司马的简朴生活赢得了长安百姓的心,并且在不同程度上使得官员们纷纷效法王莽,长安城的奢靡之风有所遏制。

王莽当了一年多的辅政大臣,成帝就驾崩了,汉哀帝继位。王皇后又升一格,变成了大汉王朝的太皇太后,这意味着至少有两家外戚在争夺权力,皇太后一家,太皇太后一家。当时王莽被人排挤,政治受挫,甚至一度被贬。

刚刚上台的汉哀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外戚,傅氏和丁氏外戚排挤王氏占据朝廷上下机要部门。长安城的奢侈之风再一次兴起。百姓怨声四起,纷纷怀念王莽时期的简素之风。

王莽被贬后,还坚持克己复礼,当他得知自己儿子杀了家奴后,立刻逼着自己的儿子自杀谢罪。其实,在当时的汉朝,奴婢已经变成私属,杀死奴婢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不过像王莽这样处理的却少之又少。王莽公正的形象再一次得到印证。此事更加轰动,不仅长安城内受到震动,全国上下都知道王莽杀子取义的事迹。全国上下为之感动了,因为在那样一个道德沦丧的黑暗时代,还能有像王莽这样的“道德完人”坚持原则,克己复礼,着实是整个西汉王朝的无价之宝。这样的人如果闲居野外,不到帝都为国效力真是国家的损失,百姓的悲哀!于是长安名士们纷纷上书皇帝,深颂莽功德,汉哀帝只好下诏将王莽召回长安城。

王莽回到长安没有多长时间,哀帝就驾崩,死后无嗣。皇太后也先于哀帝死去。权力重新回到太皇太后的手中。太皇太后于是下诏,“中黄门、期门兵皆属莽”。这样,王莽就控制了整个长安皇宫。太皇太后还任命王莽为大司马,并与之商议皇位继承人的问题。最后确立中山王刘为皇位继承人,即汉平帝,当时的汉平帝刚刚九岁。皇帝年幼,自然大权旁落。至此,王莽又在通向权力巅峰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

同时,王莽还在朝中排除异己,安插心腹。王莽培植了自己的爪牙,这些人唯王莽马首是瞻,王莽想要办什么事只要一使眼色,手下立即会意而奏,王莽还要装作自己不愿意的样子。王莽用这种方法来欺瞒太皇太后,维护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他又极力笼络儒生。在这种情况下,各地上书颂扬王莽功德的奏疏不断送往长安城中。这时候,王莽的野心已经暴露无遗,他用计策与名声一步步铺平了自己的权力之路。西汉年间,非常流行“天人感应”

学说。这种思想认为君主的行为,会感应天显示某种现象。君主行善,天就会降下祥瑞,即于人有益的异常现象;反之,天就会降下灾异,即对人有害的异常自然现象。

这些学说被王莽巧妙地利用,为自己增加政治资本。他借“天人感应”学说附会《上书大传》里越赏氏向周成王献白雉(一种鸟,尾羽修长,在古代被人们认为是吉祥的象征)以归周公的故事,私下授意手下那些阿猫阿狗去益州少数民族地区找来白雉送入宫中,并让进献白雉的人说自己是越赏氏的后代,特奉白雉上贡朝廷。王莽立即奏报太皇太后,并对太皇太后说从前周成王时代,越赏氏来朝,也曾进献白雉,王莽欲自比周公。

除了王莽自己晋见太皇太后外,王莽的班底私下撺掇群臣上奏太皇太后,说王莽的恩德胜过周公旦,公旦辅佐周朝有功,因此被称为周公,今大司马王莽使得汉朝天下安名太平,应加称王莽为安汉公。太皇太后怎么会知道那鸟的来历,以为真是上天降下祥瑞,于是同意了群臣的上奏。

但是王莽表面上还是要推辞一下的,于是上书请辞,并三次称病不受,但群臣极力要求,王莽一看面子上的活已经做够了,再辞就太假了,说自己是不得已而起受。王莽虽然接受了“安汉公”的称号,但却没有接受封邑,说等百姓家家富足后才能接受。鬼才知道什么时候百姓能富足呢!王莽的目的在公爵的称号,根本不在乎什么封邑。为了巩固地位,王莽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平帝为皇后,给自己的政治生涯加了个双保险。

王莽又命手下人上书太皇太后,表面说她应该保重贵体,不该太劳累,不必亲自处理小事,实际上是为了给王莽专权争取机会。太皇太后果然答应了,太皇太后将权力基本上给了她的侄子王莽,并加封王莽为“宰衡”,位居上公,王莽的母亲也被封为列侯。王莽网罗天下“异能”,来为其着书立说,粉饰太平。

应该说,王莽在通向权力巅峰的道路上就剩下平帝所代表的皇权了,到后来,长安城只知道有王莽,不知道有平帝。当然这有些夸大其词的嫌疑,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长安的主人就快姓王了。

所谓欲壑难填,当权力欲望已经膨胀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时,就会产生爆炸性的后果。元始五年(公元5年),刚刚十四岁的汉平帝患上重病,(还有一说为平帝被王莽毒死,借以对应知前白帝之子向刘邦索命时,刘邦说到平地再换的传说),王莽亲自带着玉璧玉圭向上天请命,希望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平帝的康复。王莽的这种做法看起来有些沽名钓誉之嫌。其实大家都知道王莽需要一个傀儡在身边,人家毕竟是合法的皇帝,人家说的是圣旨,王莽还是有所畏惧的。他看着平帝一天天地长大,心中不免惴惴,他也会考虑如果等到平帝羽翼丰满,回过头来会不会将自己弄得身败名裂,到时候恐怕连没落贵族都做不成了。因此,从这个角度考虑,有人说平帝是被王莽加害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除了皇帝,王莽还有一个畏惧,那就是太皇太后。王莽知道,他这个姑姑是希望江山姓刘的,否则以他姑姑在朝中的实力与威望不做“武则天”,做个“吕后”还是可能的,如果那样,这刘家江山哪里还会有自己的份儿啊。因此,王莽搞得这些仪式无非就是给太皇太后看的,向她老人家表明自己的忠心,表明自己还是原来那个恪守儒家精神戒律的侄儿王莽。

王莽的“诚心”并没有感动上苍,平帝在年底驾崩,没有子嗣。国不可一日无君,谁是皇帝的问题又摆在眼前,有人说要在平帝的平辈兄弟中挑选一人,但是王莽不同意,“莽恶其长大”,并且说兄弟之间不能继承皇位,于是就从下一辈中选了又选,最后确定了广戚侯的儿子刘婴继承皇位,为什么单单选他呢?王莽对外宣称他命相最好,而实际上这个皇帝才两岁。王莽之心,路人皆知。

就在这个两岁的皇帝继位的当月,又一次“天人感应”的现象出现了,根据《汉书》记载,一个农民在挖井的时候挖出了一块白色的石头,石头上面写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的字样。可以肯定的是,符命的出现必然是王莽授意手下那些阿猫阿狗干的。

王莽把这块石头送到了太皇太后那里,太皇太后一看就明白了。大怒,说王莽这种欺骗天下的勾当不可实行。但是太后已经无力阻挡,于是王莽当上了“摄皇帝”。

现在的长安城已经与当初大不相同了,从前是自己的姑姑坐镇长安,大事小事都不能越过王皇后,但是从选帝一事就可以看出太皇太后已经没有什么发言权了,长安城已经“变天”了,一切都是王莽说了算。此次的石头事件也可以看出,虽然太皇太后知道王莽的用心所在,但是却没有力量与自己的侄儿抗衡,只能随他去了,自己年事已高,图个安稳也是合情合理的。于是王莽成为汉朝历史上唯一一个“摄皇帝”,改元“居摄”。

王莽当上了摄皇帝,还想要传国玺。为什么王莽非要这枚传国玺呢?这个传国玉玺可谓是大有来头。这枚传国玉玺是用古代有名的美玉和氏璧制成。

战国末期,秦王嬴政依仗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血洗长平,马踏邯郸,得到了这块令几代秦王梦寐以求的美玉。当他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时,为了显示自己前无古人的至尊伟大,特地用和氏璧制作了“传国玉玺”,并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

刘邦称帝后,号“汉传国宝”。

汉平帝登基以后,这枚传国玺由太皇太后代管。王莽早就觊觎这枚宝玺了,于是派堂弟王舜逼皇太后交出传国玺。太后大骂王舜,开始不给,还说“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但此时的太皇太后已垂垂老矣,根本没有能力同王莽抗衡,耍耍脾气也就行了,无奈之下,只得就范,气得老太太将玉玺扔在地上,并对王舜说:“你们兄弟逆悖天理,不会有好下场!”王莽拿到传国玺时,发现它被砸掉一角,连忙命玉匠用黄金镶饰。

同类推荐
  • 南北朝之生肖奇兵

    南北朝之生肖奇兵

    南北朝时期,依附北方霸主柔然国的铁勒狼族,为了让本族撅起,善长煅造兵器铁勒部,让间谍把上等的兵器走私到北魏,赚了大量金钱,为了扩大销售用离间计把北魏分裂成东西两魏,后来又利用侯景之乱,让西魏、东魏、南梁等国争战不断,民不聊生。玉兔族集结了十二生肖英雄平息了战乱,使中原各地人民远离了战争,为了记念十二生肖英雄,人们以十二生肖为记年单位一直流传至今
  • 三国之仙道

    三国之仙道

    穿越到三国时期,凌霄发现自己随身携带了《三国群英传Ⅶ》的系统.无论是所谓的点化,还是真仙观的召开,他只是做了一个推动,他只是让这个三国更精彩罢了。不一样的黄巾起义,不一样的董卓,不一样的三国。兵锋直指洛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波才,吸引朝廷兵力的卜己,出师不利遇关张的程远志!这是个将星荟萃的时代,没有人应该被埋没。没有人天生就是配角。
  •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编政治史,按照历史顺序加以串联,在理乱兴亡的同时将历史知识更系统地进行梳理,下编主讲文化现象。吕先生著此书时正值抗日战争,是为了满足当时大学教学的需求而编写,如今看来,这种特殊的体例对初学者系统掌握历史各个方面还是很有帮助的。本书从面世至今,不断再版,足以说明人们对吕先生和他以白话写通史的认可。对于这样一部经典之作,长处本无需赘述,可在此仍要强调一下本书的特点:我国历史上优秀的史学典籍本是不少,无奈笔墨宏大过于高深,将文言功底本就不深的初级读者挡在了门外,而吕先生这本书简明扼要,行文浅显,相对简单了不少。
  • 割据之路

    割据之路

    看古代历史人物,多为时势造英雄,而穿越者证明,英雄也可造时势。海城县处于奉天与辽东半岛之间,是日本人自旅顺北上,侵占东北全境的咽喉要道,在这个小县城,官府、日本人和土匪勾结,欺凌百姓,夺占财产,周家店的周家,为求自保,成立民团,故事便从这里开始……
  • 演义三国之魂牵三国

    演义三国之魂牵三国

    这是一则女主在三国时代遇到诸葛亮并改变未来的故事,她成为了季汉唯一一位女官,帮助诸葛丞相统一天下,一路艰辛,女主有特殊的身份,但是没有金手指,因为那个时间段的故事正在被改变,谁也无法预料后面的凶险......
热门推荐
  • 星帆与窗

    星帆与窗

    众人只道江家的小狐狸城府精明,狡诈聪敏,半分委屈也不受,却不知她带着星星的秘密,四顾高墙如井,逃不开侵犯的噩梦。如果不是现实摧败,谁会活成复杂模样?饮着疼痛的日子,有人在窗里将她抱了满怀,命里,唯此人是一点甜。楚家少年,浮云拈花,却引山河荒唐。陶然一醉的梦,此程经年。人生里荒草丛生,好像每一个路口,他们只是牵一牵手,就模糊地放开了,看不见的来路,斩断了归途。黄昏颜色若即若离,抑郁症扼住狐狸咽喉的那一天,唯一的仓皇,便是一个爱字也未留下。不知究竟是对他心狠,还是对自己心狠。不想再见那一天,溃不成军里轰然倒塌的,不知是谁的心。“我希望她能懂我的画,懂了就回来找我,我在等她,一直。”狐狸在阴晴的四季里和抑郁症吵架,他用画画的手为她做出所有衷爱的甜品。“好不好得了都没关系,我在你身边的意义,就是让你无需为这一点难过。”
  • 凤权之倾天下

    凤权之倾天下

    千年的时光,这里早已大变模样,但是那个神话般的少女却是永远的立在大陆中央,杖高八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是所有相遇都有结局

    不是所有相遇都有结局

    不是相遇都有结果,不是每个结果都是美丽,伤心,在一次错愕的热吻当中,陷入陌生的婚姻,那曾经的过去,却不时在回来打扰,相爱的两人,相处为何这般难?相处的点滴,如同打造钻石,也许璀璨夺目,也许就真的没有结果。当不爱的人爱上了,当欺骗的婚姻变得真实,这样的婚姻还能维持多久?当找回记忆的遥远的他找上门来时,当与真实相撞时,那维持的虚假下有几分真实?爱在初盟时,谁难看清楚自己的爱?过去了的执着还能在手中握多久?我们在千千万万次相遇中,才会明白,不是所有的相遇都有结果!
  • 白小姐的温柔以待

    白小姐的温柔以待

    记者会上。“黎少,有人造谣说您怕老婆这是真的吗?”正搂着娇妻的某少听闻脸色顿时一黑,冷嗖嗖地说道:“造谣?我怕老婆?”记者心一惊,颤颤道:“是……是的”……许久,记者正觉得某少不会回答的时候便响起了一道略带一丝无奈的声音:“怕,能不怕吗?一不小心惹她生气了就让我睡沙发,那我怎么做我爱做的事……”某少怀里的娇妻听闻脸色一阵红一阵黑,伸手在某人的腰上狠狠的掐了一下:“今晚你睡沙发去!”“不可以。”黎先生拒绝,随后一本正经道:“只有液液滋养,才能老婆肤白貌美。”“……”
  • 君颜甚好

    君颜甚好

    交流群:1076913071简介: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作为相府唯一的嫡女,她自然备受关注,传闻她相貌平平,无才无德,不受宠爱……相貌平平?无才无德?不受宠爱?如果你听信了传闻,那你可真得瞧好了!她不仅是相府嫡女,同时还是栖烟阁的阁主,她年幼时曾亲眼目睹好友一家惨遭灭门,连同好友,也一起随着那些杀人者,消失在了那个雨夜,这么多年来,她一直都想要找到被带走的好友,那晚,也成了她内心挥之不去的恶梦!
  • 纺纱女

    纺纱女

    一篇篇故事、一段段心情小笔记,有趣的情节、诙谐的对白、难忘的人物……亲切自然,巧妙隐含着人生道理,知性、感性……当你打开这本书并开始阅读的时候,肯定会发现一个事实:开始的时候会?眼微笑,接下来卯足劲看完,最后,你会哈哈大笑啦!童年只有一次,管姐姐陪你一起走过!
  • 我的书分你一半

    我的书分你一半

    班主任:“你是不是喜欢人家贺星辞?”林南一:“是,非常喜欢。”后来,贺星辞问起为什么要承认的时候。林南一:“在喜欢你这件事情上,我不想撒谎。”真学霸温柔活泼小仙女x伪学渣蓄谋已久翩翩公子(甜宠文)
  • 柔情太子绝美妃

    柔情太子绝美妃

    她是平等王府唯一的嫡女,上有疼她的爹娘,下有妹控哥哥,从小受尽千般宠爱;他是一国太子,文武双全,样貌倾城,勇敢无畏,一代天骄。两个命中注定的人,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知非省见录

    知非省见录

    地主也是人,有田有地有宅院,但也有苦有愁有仇恼,长年、短工,土匪、劫犯,县长、议员,为什么遛着他找茬不放。上天赐给一个美艳绝伦的闺女,但却成为世间最悲凉的角色……地主也是人,即便有把好牌,又怎经得住死灿烂打的恶斗。值此时刻,三省吾身,反省过往,见地未来,且知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