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13800000028

第28章 情绪与情感(2)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在某一时期内影响着一个人的全部生活和行为,使人的言行举止及所见所闻都染上一定的情绪色彩。心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的体验,它具有弥散性的特点。当一个人处于某种心境时,往往以同样的情绪状态看待一切事物。良好的心境使人有万事如意之感,遇事易于处理;不良的心境使人感到凡事枯燥无味,容易被激怒,甚至草木皆兵,遇到困难也难以克服。

(2)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激情通常是由一个人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的抑制也很容易引起激情。悲愤、暴怒、恐惧、狂喜、绝望等都属于激情。

在激情状态下,人的大脑皮层对皮层下中枢的调节作用降低了,皮层下中枢的活动占了优势,从而导致人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的意识水平显著降低,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的突然爆发而做出失去理智的举动来。所以,激情总是伴随机体状态的剧烈变化和明显的表情动作,有时甚至出现痉挛性动作。如愤怒时,全身发抖、紧握拳头;恐惧时,毛骨悚然、面如土色;狂喜时,手舞足蹈、欢呼雀跃。这是由于皮层上强烈的兴奋扩散到运动区所致。

激情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激情是与理智和坚强的意志相联系,它能激励人们排除艰险,攻克难关,成为正确行动的巨大动力。消极的激情使人常常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不能控制自己并不能预见后果的行动,不能评价自己的行为,有些人往往有激烈的动作和言辞,甚至造成难以想象的危害。

(3)应激

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当人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发事变时,必须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迅速做出抉择,采取有效行动,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例如,汽车正在行驶当中,突然有小孩追逐打闹冲人车道;正在生产的煤矿发生瓦斯泄漏等等。在这些情况下人们所产生的一种特别紧张的情绪状态就是应激。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所面临的危险情境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当情境对一个人提出了要求,而他意识到自己无力应付当前情境的过高要求时,就体验到紧张而处于应激状态。

4.三种基本情感

情感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们体现着人所特有的社会性,也反映着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状况,并对人的社会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

(1)道德感

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是由那些能满足人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需要而产生的。

道德感按其内容而言,包括对祖国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集体的集体主义情感、荣誉感;对同志的友谊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感等等。许多道德感有明显的阶级性。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阶级的人,有着不同的道德需要,所以也就有着不同的道德感。

(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人的智力活动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和人的认识活动、求知欲、认识兴趣的满足、对真理的探求相联系的。例如,人们在探索新事物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问题解决时的喜悦感和快慰感;对科学的热爱、真理的追求;对偏见、迷信和谬误的痛恨等等,都属于理智感。

理智感对人的智慧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只有在理智感的激励下,人才会不懈地追求真理,使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3)美感

美感是人们根据对美的需要,对自然、社会生活和它们在艺术上的反映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体验。客观事物中符合于美的需要的一切东西都能引起我们的美感体验。审美时主体有一种自由的感受,所以美感总是伴随着某种快感。美感的两个明显特点是:①具有愉悦的体验;②带有倾向性的体验。但美感不等于愉快感,快感也不等于美感。美感比快感所具有的内容丰富得多,深刻得多,高尚得多。欣赏悲剧时也会有美感。

美感具有直觉性,即物体的颜色、形状、线条以及声音方面的特点对美感的产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美感的源泉不仅是事物的外部特点,起决定作用的是事物的内容,是外部特点与内容的统一。美感和道德感一样,也受社会生活条件制约。

(第二节情绪理论

对情绪与情感问题的研究,早为哲学家、文学家、神经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所重视。在心理学上,除格式塔心理学家外,几乎所有的心理学派都很重视情绪与情感的研究,并以自己的理论观点来解释情绪与情感。构造主义心理学把感觉和情感作为意识的基本元素;机能主义把情绪定义为“机体再调整”;行为主义把情绪看做“遗传的模式反应”;而精神分析学派则把注意力集中在本能和焦虑的问题上。由于情绪问题的复杂性,以及研究者的观点和方法上的不同,现代心理学家对情绪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

一、早期情绪理论

1.詹姆士--兰格理论

1884年和1885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先后提出了相似的情绪理论:情绪产生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他们把情绪的产生归因于身体外周活动的变化,如哭泣是产生悲伤的原因,惧怕产生于颤抖等,所以这种理论又称为情绪的外周理论。

詹姆士根据情绪发生时引起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机体变化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他说:“情绪,只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它的原因纯粹是身体的。”又说:“人们的常识认为,先产生某种情绪,之后才有机体的变化和行为的产生,但我的主张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当一个情绪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立刻会引起身体上的某种变化,激起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情绪。在詹姆士看来,悲伤乃由哭泣而起,愤怒乃由打斗而致,恐惧乃由战粟而来,高兴乃由发笑而生。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他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情感,假如没有身体的属性,就不存在了”,“血管运动的混乱、血管宽度的改变以及各个器官中血液量的改变,乃是激情的真正的最初原因。”兰格以饮酒和药物为例来说明情绪变化的原因。酒和某些药物都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因素,它们之所以能够引起情绪变化,是因为饮酒、用药都能引起血管的活动,而血管的活动是受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的。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作用加强,血管舒张,结果就产生了愉快的情绪;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减弱,血管收缩或器官痉挛,结果就产生了恐怖。因此,情绪决定于血管受神经支配的状态、血管容积的改变以及对它的意识。

詹姆士--兰格理论重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密切关系,但又片面地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作用。这种最早的情绪理论引起了生理学和心理学家的长期争论,促进了情绪理论的发展。

2.坝农--巴德理论

美国生理学家坎农与他的学生巴德于1927年对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提出了三点质疑:第一,在各种情绪状态下,机体的生理变化差异较小,难以据此分辨出各种不同的情绪。第二,受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的机体,变化相对比较缓慢,难以说明情绪瞬息变化的事实。第三,服用药物可以激活某些生理状态,但不能造成某种情绪。因此,他们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

坎农认为,外界刺激引起感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到丘脑,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到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到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使个体在生理上处于一种准备状态。因此,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例如,某人看到一只狗,神经冲动经视神经传到丘脑,丘脑发出神经冲动,向下传到交感神经,引起生理的应激准备状态。向上传到大脑,引起大脑的意识活动,如果认为狗是驯养动物,是安全的,于是大脑就将神经冲动传到丘脑,控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使应激状态受到压抑,恢复平衡;如果认为狗是可怕的,有危险,于是大脑就将神经冲动传到丘脑,控制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加强身体的应激反应,于是产生恐惧,随着逃跑时生理变化的加剧,恐惧体验得到加强。

坎农的理论得到了巴德的支持和发展,所以后人称这一理论为坎农--巴德学说。

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强调被唤醒的丘脑过程是情绪产生的机制,提出了情绪的特定脑中枢,因此比詹姆斯--兰格理论前进了一步。但是,丘脑学说忽略了外因变化的意义以及大脑皮层对情绪发生的作用。

二、情绪行为理论

行为主义将情绪视为在强化刺激和复杂的经典性条件作用中习得的行为模式。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29年进行了“小阿尔伯特实验”并在此实验基础上提出了第一个行为主义情绪理论。他强调“情绪是一种遗传的‘反应模式’”,并认为抚摸等刺激是婴儿产生情绪的强化条件,有了这些条件,婴儿才逐渐学会了微笑等情绪反应。华生设想有三种基本情绪反应:恐惧、愤怒和爱。他的情绪理论与实验研究为后来建立完整的行为主义情绪概念奠定了基础。

继华生之后,美国比较心理学家哈洛、斯塔格纳、米伦森、格雷等人都为行为主义情绪研究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哈洛和斯塔格纳认为,人类存在着先天无差别的基本情感。这些无条件的感情反应(感情即主体体验到的中枢生理变化)是情绪产生的根源。原始感情反应在外部环境接触中受到多种联系的奖与惩,由此学习形成了各种情绪,这种社会学习又受到神经中枢的调节。

米伦森受华生和普拉奇克等人的影响,认为通过一个经典性条件作用过程引起的情绪变化会增加或抑制其他情绪行为。

格雷通过对先天的恐惧、早期的条件反应和情绪在语言中的最初表现做了有益和有说服力的分析,提出了侧重探讨变态情绪的情绪理论。他认为,情绪是由外部事件引起的内部状态,当外部事件与内部状态之间关系变得混乱时,就产生病理反应。

情绪的行为理论是以外部刺激引起行为习得的角度来理解情绪,主要的缺点是忽略了主体认知功能的作用。

三、情绪认知理论

1.阿诺德--拉扎鲁斯理论

早期的情绪理论将重点放在对情绪的生理变化和生理唤醒的解释,而以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倡导的认知评价理论则将情绪的产生同认知活动联系起来,使情绪理论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情绪认知评价理论,该理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情绪刺激必须通过认知评价才能引起一定的情绪

阿诺德认为,同样的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估量和评价不同,个体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对以往经验的记忆存贮和通过表象达到的唤起,在认知评价中起关键作用。熊是让人恐惧的,但关在动物园的熊与山林中的熊不一样,它不会引起人的恐惧。因为经验告诉人们被铁笼牢牢围住的熊无法对人构成威胁,这种认知评价决定了个体对笼中熊没有恐惧情绪,更多的是好奇与欣赏。

(2)大脑皮层兴奋对情绪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

阿诺德认为,当外界情绪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产生的神经冲动经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到大脑皮层,由大脑皮层产生对情绪刺激与情境的评估,形成一种相应的情绪。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拉扎鲁斯,在阿诺德情绪理论的基础上,认为情绪的产生过程是一种评价、再评价的过程。该过程由筛选信息、评价以及应付冲动、交替活动、身体反应的反馈、对活动后果的知觉等成分构成。情绪的产生是生理、行为和认知三种成分的综合反应。对认知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心理结构,即信仰、态度、人格等特征,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阿诺德--拉扎鲁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既承认情绪的生物因素,具有进化适应的价值,也承认情绪受到社会文化情境的制约,受个人经验和人格特征的影响,而这一切又随时发生在对任何事物的认知评价中。这种理论把现象学的研究、认知理论和情绪生理学的研究结合起来考虑,是比较合理的,有助于促进情绪和认知关系的研究。

2.沙赫特--辛格理论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综合了詹姆士的情绪外周学说和坎侬--巴德情绪中枢学说理论,认为情绪既来自于生理反应的反馈,也来自于导致这些反应情境的评价。生理反应是导致情绪产生的生理基础,但由于生理唤醒多是一种模糊的、未分化的模式,需借助于个体认知的参与才能标定出相应的情绪色彩,而个体对情绪色彩的认定,在以生理反应为基础的同时,必须结合个体对刺激环境的评价,因此,情绪过程的产生,伴随着两次认知过程的参与,涉及认知、生理和环境刺激三因素的协同作用。

沙赫特和辛格精心设计了证明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在情绪产生过程中作用的实验。这个实验先给三组大学生被试注射肾上腺素,使他们处于典型的生理唤醒状态,但只告诉被试注射的是一种维生素,其目的是研究这种维生素对视觉的影响。然后,实验对三组被试作了不同的说明来解释这种药物可能引起的反应:①告诉第一组被试,注射后将出现心悸、手抖、脸发烧等肾上腺素注射后的正常反应;②告诉第二组被试,注射此药物后身体发抖、脚有点麻,其他的反应不会有;③对第三组被试不作任何说明。

这个实验的第二步是将三组注射完肾上腺素的被试各分为两部分,让他们分别进入预先设计好的两种实验情境中休息。一个实验的情境能看到一些滑稽表演,是引人发笑的愉快情境;另一个实验情境有人强迫被试回答烦琐的问题,并强加指责,是惹人发怒的情境。

实验结论是,第二、第三组被试在愉快的环境中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在愤怒的情境中表现出愤怒的情绪,而第一组被试则没有表现出“相应”的愉快或愤怒体验。第二、第三组被试的反应证实了生理唤醒和环境因素的作用,而第一组被试的表现则说明了认知因素起决定作用。由于实验者准确地向第一组被试介绍了药物会引起的身体反应,使被试对后来的真实生理反应有了正确的估计与解释,并将环境对他的影响进行了认知解释,因而能平静地面对环境作用。

这个实验说明,情绪状态实际上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脑皮层将外界环境信息、内部生理变化信息以及经验、情境的认知信息整合起来,产生一定的情绪。

3.伊扎德动机--分化理论

同类推荐
  •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随笔选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随笔选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随笔选》是特级教师李镇西的早期教育随笔选,尽管多数文章是他从教早期所写,但当年的思考和做法,至今仍有借鉴和启迪意义,尤其是对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来说,文章再现了他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的历程,从中可以总结出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和内在规律。
  • 美国TOP60名校逐一点评

    美国TOP60名校逐一点评

    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美国大学前60名的名校是他们关注的主要学校群体。本书逐一介绍学校的概况、入学要求和专业设置等,特别是张旭老师收集到的中国学生申请该校最多的几个主要专业,并对学校做出了个性化的点评。另外,本书还介绍了每个学校自己的特色,尤其吸引中国学生,也是中国学生传统上感兴趣的专业。
  • 让青少年学会与人沟通的150个故事

    让青少年学会与人沟通的150个故事

    本书精选了150个关于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故事,每一个小故事都是一则生动的案例,并配以精彩独到的“沟通悟语”,让孩子在阅读中增长沟通能力,从故事中领悟到沟通的技巧,学会与人沟通,从而轻松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 学生遵纪守法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下)

    学生遵纪守法教育与班级主题活动(下)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班级文化是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
  • 语文课超有趣:部编本语文教材同步学(三年级下册)

    语文课超有趣:部编本语文教材同步学(三年级下册)

    “语文课超有趣”系列由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担任顾问,由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组织学者团队,按照“新课标”要求,以温儒敏高效语文学习理念为核心编写。本系列围绕新版教材的课文篇目,同步进行相关知识的汇总、梳理、延伸、启发,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课文周边的历史、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配套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是语文教育研究领域多位名师、专家共同推荐的语文课内同步拓展阅读教辅书。配套性:与新版语文教材同步推出,根据课文篇目进行针对性编写。知识性:精选课文周边知识,帮助学生了解每一课背后的知识体系。趣味性:打破刷题、死记硬背模式,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趣味。启发性:提供跨学科知识转化的钥匙,引导学生自发拓展认知领域。
热门推荐
  • 涅磐修罗

    涅磐修罗

    神界纷争,修罗霸天,破魔族,战邪界。爱的凋落,重生,修罗再度回归。
  • 这算什么朋克

    这算什么朋克

    “什么,考个试要一百万?这特么是穷疯了吧!”苏克一下子从座位上弹了起来。“苏克同学,你不想交可以不考,有的是人想交这钱还没机会呢。”老郑淡定地说道。不交,打死也不交,我就是有钱也不交。有这个钱做做小生意他不香么。……翌日。苏克路过一家外骨骼装甲店,看到一份悬赏。修复外骨骼装甲要求:掌握装甲修复符文,旧料损耗不超过20。赏金:两百万。装甲修复符文?老郑好像讲过耶。……高考当天。苏克:交钱!老郑:你不是打死也不交吗?苏克:谁说我不交,不就是一百万嘛,给!说着钻进考试机器内。啊,真香!……苏克:我来,我追逐,我超越。
  • 穿越之墨色生香

    穿越之墨色生香

    如果说在这个神秘的宇宙之中真的有另外的时空,那么秦羽墨很幸运,因为她中奖了。如果说穿越之后都可以活的风声水起,那么秦羽墨很倒霉,因为她只是一个被人利用的工具。如果说穿越之后也可以过着平安,宁静,又可以“领工资”的生活也不错,可偏偏有个可恶的男人不让她如此逍遥!
  • 致在天国的过去君

    致在天国的过去君

    “哟——我的过去君你好!”一个红色固体飞来“哎哟!别丢!这是搬砖啊!很疼的啊!”某长着翅膀的生物捂头,呈痛苦状看着眼前的导弹“...好,我错了。”“总之,致远在天国的过去君”
  • 帝尊之逆天改命

    帝尊之逆天改命

    初入,觉醒,武未,武绝,武圣,战神,战帝,帝尊,虚无。逆天改命,帝尊转世,称霸天下。
  • TFBOYS相遇三位千金

    TFBOYS相遇三位千金

    三位千金遇见了当红明星组合TFBOYS,他们一见钟情,但是,爱情的路上遇到了许多坎坷,他们还是克服了。
  • 重生之星光自照

    重生之星光自照

    重生回到2008年的时代,重新经历中考、高考,重新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虽然前路未卜,但是人生却没有一刻是重样的;每一个下一刻都是最好的自己。
  • 逆天玄魂

    逆天玄魂

    一个从小因经脉封闭而无法修炼的少年,在得知自己的特殊体质之后,一飞冲天,势不可挡,化万般劫数,掌生死轮回,踏破苍穹走上圣玄之路
  • 都市大少修神录

    都市大少修神录

    都市大少,一朝为神,一朝为魔。宁入魔不入神,宁留恋凡尘,不愿归天界。修神一日,修魔一日,真神难成,心魔永恒。亦正亦邪的都市大少,带你领略不一样的修神,成神?成魔?为什么不成就一个魔神?我想成神便成神,我想入魔便入魔,天地挡我者?何去何从?定是灭于天地!不复存在!
  • 人生与思想

    人生与思想

    在生活中,你是否总有不理智的时候?在夜晚吹着冷风仰头望着满天繁星时,你是否有着许多心事和烦恼?这些情绪来源于生活中的起起落落,思想也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琐事,那么你是否考虑过如何解决烦恼,或者冷静思考,还或者把情绪宣泄出来呢?人的思想各有不同,只不过人性大多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