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27400000013

第13章 大汉朝的兴盛和衰亡

汉朝是我国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它建立了空前广大的疆域,有着兴盛的文明,是我国历史上最兴盛的朝代之一,所以中国人又自称为汉人。

刘邦统一天下以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封建王朝——汉朝。趁着楚汉相争,北方的匈奴一步一步向南逼进。汉朝初建之时,匈奴的冒顿单于带领了四十万人马包围了马邑,韩王信就向匈奴投降了,但是匈奴还不满足,又继续向南进攻,围住了晋阳。于是汉高祖亲自率兵赶到晋阳,和匈奴决战。北方的天气十分寒冷,中原的士兵没碰到过这样冷的天气,冻坏了不少人,匈奴一直败退,刘邦于是率兵追击过去,结果中了冒顿单于的计,被四十万匈奴兵围困在白登山整整七天,无法脱身。谋士陈平想了个计策,派了一个使者带着黄金和珠宝去贿赂冒顿的阏氏,即匈奴王后,请她在单于面前说些好话。阏氏收了礼物对冒顿说:“我们现在虽然占领了汉朝的地方,但并不能长期住下来,再说迟早也有人会来救汉朝的皇帝,我们不如早点撤兵回去吧!”冒顿听了阏氏的话,在第二天清早,就下令将包围网放开一角,放汉兵出去。刘邦心惊胆战地撤离了白登,逃回了长安。

这以后,刘邦知道自己暂时没有力量去征服匈奴了,于是决定采用“和亲”的办法来笼络匈奴,以保证中原的太平。刘邦本想将长公主嫁给冒顿,但吕后舍不得女儿远嫁,死活不肯,于是刘邦就挑了一个宫女所生的女儿,冒称是大公主,带了很多的礼物,送到匈奴去嫁给了冒顿,冒顿把她立为阏氏,暂停了对汉朝的攻击。

从那时候起,汉朝开始采取“和亲”的政策,同匈奴的关系暂时缓和了下来。

汉高祖刘邦死后,汉惠帝即位,吕后掌权,直到吕后死后才由汉文帝即位,然后是他的儿子汉景帝,他们都奉行着和亲政策,直到汉武帝刘彻即位后,汉朝同匈奴的关系又发生了很多大的变化。

汉武帝刘彻出生于公元前156年,碰巧这年又是景帝登基之年,因此他一出生就已经是皇子了。汉武帝的母亲是王美人,传说在他母亲怀孕时梦见了太阳钻入怀中,汉景帝听说后很高兴,认为是个吉利的梦,预示着小孩子将来会有大作为,但刘彻的母亲只是美人,刘彻前面还有其他的皇子,所以她生的儿子按照规定不能继承皇位。在刘彻四岁时,景帝封他为胶东王,太子是栗姬生的皇子刘荣。刘彻命运的转机来自景帝的姐姐长公主的帮助,长公主有个女儿叫陈阿娇,开始时长公主想把自己的女儿许给太子刘荣,将来太子即位时自己女儿就是皇后了。但是太子的母亲栗姬却不领情,这使长公主非常生气,从此与栗姬作对,长公主将目光转向了平时也很喜欢的刘彻,但武帝的父亲景帝却因阿娇比刘彻大而不太支持,长公主便想办法促成了此事。有一次,长公主在景帝的面前故意问刘彻愿不愿意要阿娇做他的妻子,刘彻也很喜欢阿娇,见姑姑问便很大方地说:“以后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就要亲自建造一栋金屋子送给她。”景帝见刘彻这般,便同意了这门亲事。这就是典故“金屋藏娇”的来源。

长公主并不同于一般的公主,她在景帝时也是个很有地位的人物,对景帝的影响不容忽视。由于她的极力策划和帮助,加上栗姬心胸狭窄,景帝最终选择立废刘荣,立刘彻做了太子,同时,武帝的母亲王美人也被封为皇后,此时的刘彻刚刚七岁。刘彻做了太子后,学习十分勤奋,景帝还给他请了很有学识的卫绾做老师。汉武帝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了骑马、射箭和经学与文学。

到了公元前140年,汉景帝驾崩,十六岁的汉武帝刘彻继承了皇位,他雄心勃勃地想开创盛世但在初期却遇到了阻力。阻力主要是来自当权的太皇太后窦氏,即武帝的爷爷——汉文帝的皇后。从她做皇后到现在,已经有了四十年,她的家族在朝廷的势力很是庞大。按照规定,分封的一些王与侯都要到各地自己的封地去,但窦氏的亲属们都不愿意到那些边远的地方去,都留在京城,互相勾结,违法乱纪的事经常发生。在治国思想上,窦氏和武帝的也有很大的区别,窦氏喜欢的还是在汉朝初年很盛行的黄老思想,即远古的黄帝和近世老子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这是汉初与民休息政策的基本治国思想,这曾使国家的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给人民以休养的时间,百姓生活逐渐安定,家家夜不闭户,这就是有名的“文景之治”。但到了武帝时期,因为分封的诸侯王们同中央政权的利益冲突日益严重,所以迫切要求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这是武帝和窦氏太皇太后思想分歧的根本所在。

武帝初即位时便开始实行自己的政治方略:安排自己信任的人掌管朝中大权,如让舅舅田做太尉,掌握军权。同时,许多的儒生也被他重用。为了更多地选拔人才,武帝还下诏命令全国官吏向中央推荐人才,这叫做“贤良方正”。有名的儒生董仲舒就是这次推荐中的人才,汉武帝召见他,探询治国的良策,董仲舒便将自己的一整套经过发展的儒家治国思想说给武帝听,武帝非常地赞赏。但武帝此时还没有力量和自己的奶奶窦氏较量,他任命的重臣赵绾提出窦氏不应该干涉朝政时,惹恼了窦氏,于是窦氏逼迫汉武帝废除了刚刚实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连他任命的丞相和太尉也被迫罢免,有的大臣被逼死狱中。然后由窦氏宠信的人接替了这些重要职位,这对武帝来说是一个打击,但武帝还年轻,他从此养精蓄锐,等待着时机。

公元前135年,窦太皇太后去世,时机终于来了,武帝任命田做了丞相。治国上也采用了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的豪强势力。

公元前129年,匈奴派兵进犯上谷,此时汉朝经过双初的休养生息,已经恢复了元气,有足够的兵马粮草同匈奴开战了,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公孙敖、公孙贺、李广率大军分头出击。

名将李广是一个老将,因为行动快,箭法精,忽来忽去,叫人摸不准他的路子,所以有一个外号叫“飞将军”。据说有一次李广打猎回来晚了,天色朦胧,忽然看见前面山脚下草丛里蹲着一只斑斓猛虎,他连忙拿起弓箭,尽全力射了过去,中了。手下的士兵见他射中了老虎,就拿着刀枪跑上去捉虎。可是走近一瞧,原来中箭的并不是老虎,而是一块白色的大石头,这支箭在石头中陷得很深,几个人想去拔也拔不出来。大伙儿又惊奇又佩服。李广过去一看,自己不明白箭怎么能射得进石头,就回到原来的地方,对准那块石头又射了几箭,可是箭碰到石头,只迸出火星儿,却再也射不进去了。然而就是凭这一箭,也足以说明“飞将军”李广的箭弦了。李广的一生曾身经大小七十几次同匈奴的战斗,他英勇善战,是匈奴人心目中可怕的劲敌,每次交战对他都是重点防备。

汉朝还有两个著名的将领就是卫青和霍去病,都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立了不少战功。

卫青出身低微,他的父亲原本是在平阳侯曹寿家里当差的小官,同他的母亲卫氏同居生下了他,等他父亲回家时又因畏惧家中的悍妻,不敢带他回去,于是卫青跟着母亲姓卫。卫青长大以后,在平阳侯家当了一名骑奴。后来,卫青的姐姐卫子夫进了宫,受到汉武帝的宠幸,卫青才得到机会进入军队。在李广领导的一次对抗匈奴的战斗中,汉军四路人马三路都失败了,只有卫青打了个胜仗,因此被封为关内侯。自此以后,卫青又接二连三地打败匈奴兵,立下了赫赫战功。

公元前124年,卫青率领骑兵三万,追击匈奴至长城外。匈奴的右贤王以为汉军还离得很远,一点也没防备,在兵营里喝酒作乐。卫青的军队在夜色的掩护下,急行六七百里,包围了右贤王。汉兵从四面八方冲进匈奴营地,打得匈奴部队四面逃窜,乱成一团。右贤王要抵抗已来不及了,只好带着几百个亲信逃走。这一仗,卫青的人马一共俘获了一万五千多个俘虏,其中匈奴的小王有十多人,右贤王全军覆没。这次战争对匈奴单于来讲是一个很大打击。

汉武帝得到捷报后,立刻派使者拿着大将军印送到军营,封卫青为大将军,连他的三个还没有成年的儿子也都要封侯。卫青推辞说:“我几次打胜仗,都是部下将士的功劳。可是我的儿子什么事也没干过,要是皇上封他们为侯,怎么能够勉励战士呢!”就拒绝了汉武帝的封赏,汉武帝经他这一提醒,封了卫青部下的七名将军为侯。

第二年,匈奴又来进攻,汉武帝又派卫青率领六个将军和大队人马去抗击。卫青有一个外甥,名叫霍去病,那时候才十八岁,但是非常勇敢,又会骑马射箭,从小就研究兵法,这次也跟着卫青一道去打匈奴。霍去病初次出征,就俘虏了单于的叔叔和单于的相国,战斗一结束,就被封为冠军侯。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又封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一万骑兵,从陇西出发,进攻匈奴。霍去病的兵马跟匈奴接连打了六天的仗,匈奴兵抵挡不住向后败退。霍去病和他的骑兵越过了燕支山,一直追击了一千多里地,消灭了浑邪等不少匈奴属国,俘虏了浑邪王的王子和相国,把休屠王祭天的铜像也拿来了。汉武帝为了奖赏霍去病,要替他盖一座住宅。霍去病却推辞了,他说:“匈奴还没消灭,哪儿顾得上安家呢!”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再次派卫青、霍去病各带五万精兵,分两路合击匈奴。卫青大败了匈奴,一直追到颜山,胜利回师。霍去病横越大沙漠,前进两千多里,大破了匈奴左贤王的兵马,一直追击匈奴兵到黄河北岸的狼居胥山下,后来在那里立了一块石碑留作纪念。这是汉朝对匈奴规模最大、进军最远的一次追击。从这以后,匈奴全部撤退到大沙漠以北,在此后很多年里都没有敢再回来。

起初,汉武帝为了联络西域各国共同抵抗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在途中被匈奴扣留了很多年,几经周折后逃了回来,带回了西域各国的情况。匈奴平定以后,汉武帝又派他带着礼物再次出使西域,每到一处都得到了西域各国的热情款待。那以后,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去访问西域各国,和他们建立了友好的交往,西域派来的使节和商人也络绎不绝。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西域运到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后来,人们把这条路线称作“丝绸之路”。

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史家司马迁,也生活在汉武帝的时代,他所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直到今天也仍旧是历史学和文学的经典著作。

在汉武帝和匈奴的战争中,曾有一次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带兵三万去攻打匈奴,可是李广利毫无经验,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自己逃了回来。当时李广的孙子李陵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李广利却不肯派兵援助。因此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士兵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终于汉军寡不敌众,李陵被匈奴逮住,就投降了。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定李陵的罪行。

大臣们都谴责李陵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只有太史令司马迁替李陵抱不平。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人,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得匈奴人闻风丧胆,于是调了主力去打他。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现在他投降了,一定是有自己的主意,想是打算以后有机会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的。”不料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要贬低李广利,责怪自己用人不利,就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于是把司马迁也下了监狱。司马迁因此而被定了罪,受了腐刑,即阉割之刑,司马迁家中清贫,拿不出钱来赎罪,只好接受了刑罚,被关在监狱里。受腐刑是一件很羞耻的事,这让司马迁几乎想自杀了,但他想到自己的史书还未完成,就忍辱活了下来,终于完成了《史记》的创作,为后人留下了一部伟大的著作。

司马迁的祖辈都是史官,父亲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熟读各种书籍。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了父亲的职务能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各地做考察,这让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汲取了丰富的养料,为《史记》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终于使得这部书成为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书之一,而司马迁也名垂青史。

公元前88年,汉武帝病危,而长子刘据因为刘彻听信谗言被杀,卫皇后也被废自尽了,此时刘彻有心将少子刘弗陵立为太子,但弗陵年龄太小,而他的母亲却正年轻,武帝恐怕弗陵即帝位后重演前朝吕后专权的旧事,于是赐死了弗陵的母亲勾弋夫人,他想托付一个可靠的大臣辅佐弗陵。通过仔细考察,汉武帝认为已故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去病的同父异母弟弟霍光忠厚可靠,可担此重任,就命令黄门侍郎画了一幅周公背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赐给了霍光。于是霍光询问武帝这件事是什么意思,武帝说:“你还不明白么?我打算立少子,请你做周公。”他让霍光像西周时周公旦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一样,辅佐少子弗陵执政。然后下诏立了弗陵为太子,封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共同辅佐幼主,御史大夫桑弘羊也一起受命。不久后,汉武帝死于五柞宫。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和左将军上官桀等遵照武帝的遗诏,扶持太子刘弗陵做了皇帝,是为汉昭帝。汉昭帝时年八岁,政权由霍光代为执管。霍光对内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对外与匈奴和亲,民生国力逐渐恢复充实。可是因为他不讲情面,朝廷中的一些大官不能为所欲为,就把他看作眼中钉。

左将军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是霍光的女婿,上官安想把自己六岁的女儿、也就是霍光的外孙女嫁给汉昭帝,将来好当皇后,就让他的父亲上官桀先去跟霍光疏通。霍光却说:“您的孙女才六岁,现在就送进宫里去不合适。”

汉昭帝从小就死了母亲,因此把大姐长公主看成母亲一样对待,上官安不死心,就又去找长公主的姘夫丁外人去求长公主,丁外人向长公主一说,长公主就答应下来了。于是上官安六岁的女儿进了宫,没有多少日子就被立为皇后,上官安做了国丈,还做了车骑将军。他为了感谢丁外人,就在霍光面前说,要封丁外人为侯。霍光对于六岁的小姑娘进宫这件事本来很不乐意,但因为长公主主张这么办,又是他的外孙女,他不便过于固执,于是便睁只眼闭只眼了。可是封丁外人为侯破坏了朝廷的规矩,霍光不同意。

这样一来,冤仇就结得更深了,上官桀他们勾结了汉昭帝的异母哥哥燕王刘旦,打算想办法消灭霍光,然后废去汉昭帝,立燕王刘旦为皇帝。宫里有长公主和丁外人,朝廷里有左将军上官桀、车骑将军上官安,还有别的大臣作内应,外边有燕王刘旦,他们联合起来设下天罗地网,准备陷害霍光。

燕王刘旦不断地派人送信、金银财宝给长公主和上官桀他们,叫他们赶快动手。刚好霍光去外地检阅羽林军,又把一个校尉调到了大将军府里来。上官桀他们抓住这个机会,派心腹冒充燕王刘旦的使者,假造了一封燕王的信,向汉昭帝告发霍光。汉昭帝接过信一看,见信上大意说:听说大将军霍光出去检阅羽林军,耀武扬威地坐着跟皇上一样的车马,又自作主张,调用校尉。这种不尊重皇上、滥用职权的人不像个臣下的做法,因此担心他有阴谋,对皇上不利。燕王愿意归还燕王的大印,到宫里来保卫皇上,免得奸臣作乱。

汉昭帝把这封信看了看,就搁在一边。上官桀他们在外面准备等皇上一下旨就捉拿霍光,可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动静,就到宫里去探问,汉昭帝只是微微一笑,什么话也没说。霍光听说了这件事,担心昭帝怀疑他,就自己在家里待罪。第二天汉昭帝临朝时,大臣们都到了,单单少了一个霍光。他就问:“大将军在哪儿?”上官桀回答说:“大将军因为被燕王告发,不敢进来。”汉昭帝就吩咐内侍去召霍光进来。霍光进去后,自己摘去帽子,趴在地上说:“臣罪该万死!”汉昭帝说:“大将军尽管戴上帽子好了,我知道你很忠心,这是有人存心要害你。”大臣们听了都一愣。

霍光又是感激又是奇怪,问道:“皇上怎么知道?”汉昭帝说:“大将军检阅羽林军是在临近长安的地方,调用校尉也是最近的事,一共不到十天工夫。燕王远在北方,他怎么能够知道这些事呢?就算知道了,马上派人来上书,也来不及赶到这儿。再说,如果大将军如今掌握着朝政,真要作乱,也用不着调用一个校尉。这明明是有人在暗伤大将军,燕王的信是假造的。我虽然年轻,也不见得这么容易受人欺蒙。”这时候汉昭帝才十四岁,霍光和别的大臣们听了,全都为他的聪明惊讶。接着,汉昭帝把脸一沉,对大臣们说:“立刻把那个送信的人抓来!”汉昭帝连着催了几天,也没破案,上官桀他们怕追急了最后把自己扯出来,就劝汉昭帝说:“这种小事情,陛下不必追究了。”汉昭帝说:“这还是小事情吗?”从此以后,汉昭帝就怀疑起上官桀那一伙人来了。

然而上官桀他们一计不成,又心生二计。他们商议停当,由长公主出面请霍光到宫里去喝酒,由上官桀爷儿俩布置埋伏,准备在宴会上刺死霍光。他们又派人通报燕王刘旦,请他到京师来即位。

上官安回去后,不小心说漏了嘴,把计划让他的妻子,也就是霍光的女儿听到了,她很为难,就去问自己的乳母是父亲重要还是丈夫重要,乳母回答说当然是父亲重要,丈夫没了还可再找,父亲只有一个。于是上官安的妻子就连夜把他们的秘密告诉了霍光,霍光连忙告诉了汉昭帝,汉昭帝连忙嘱咐丞相田千秋火速扑灭叛乱。田千秋首先逮住了燕王刘旦的使者,又派人分别去抓了上官桀、上官安和丁外人,一齐给杀了,长公主觉得自己没脸再做人,就自杀了。燕王刘旦得到了这个消息后,正想发兵时诏书已经到了,只好上吊自尽。

公元前74年,汉昭帝二十一岁。这十几年来,由于鼓励节约,撤销了不必要的官员,国库还算充实,于是他下了一道诏书,叫大臣们商议减少人头税,将人头税减少了十分之三。可是此后没过几个月,年轻的汉昭帝就病死了。

汉昭帝死后,朝中许多大臣主张立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广陵王刘胥为帝。但是霍光知道刘胥就是因为品行不端,汉武帝才不选立他。现在由自己辅政,反而选立一个失德的皇帝,怎么对得起死去的汉武帝呢?霍光于是决定冒着得罪众多大臣的风险,另选立继承人。他和皇太后商量之后,迎立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为帝,可是等把昌邑王刘贺迎到宫中后才发现,昌邑王也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浪荡公子,霍光自感错立了皇帝,对不起汉武帝,就悄悄地和好友大司农田延年商量怎么办。田延年对他说:

“大将军你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既然知道昌邑王不配做君主,那就禀报太后把他废掉,另选一个贤明的人当君主好了。你应该向商朝的伊尹学习,做一个安定汉室社稷的重臣,你也就是汉朝的伊尹了。”

霍光一贯忠心谨慎,怕田延年的意见不合礼法,又找了另外两个重臣商量,大家一致决定要废掉这个无道的昏君,于是霍光和群臣一起去见太后,陈述要废掉昌邑王刘贺的理由,太后下了诏书,这个只当了二十七天皇帝的昌邑王被废黜了。

封建朝廷不可一日无君,那么立谁为君主呢?这时,光禄大夫丙吉上书给霍光,推荐寄存在民间的汉武帝曾孙刘病已,说这位皇曾孙有德有才,可以接回宫中继承皇位。霍光和大臣们商量后,禀报了皇太后,就把刘病已接回宫中,拥立为皇帝,这就是有名的贤君汉宣帝。霍光依然忠心耿耿地辅佐着年轻的宣帝,教他如何才能做一个贤明的君主。汉宣帝在他的辅佐下,休养生息,亲民爱民,使西汉王朝再次兴盛,史称“昭宣中兴”。这个盛世局面的出现,与霍光从汉武帝末年到昭、宣两朝辅政二十余年的功绩是密不可分的。公元前68年,三朝元老霍光病逝,汉宣帝和皇太后亲自为霍光主持丧礼,并把这位忠心辅政安定社稷的重臣埋葬在茂陵汉武帝陵墓的旁边,以示对他的尊宠。

汉宣帝在位的时候,匈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势力越来越衰落,呼韩邪单于和大臣商量,决心跟汉朝和好,于是亲自带着部下来朝见汉宣帝。汉元帝即位后。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同汉朝和亲,汉元帝同意了。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就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有个宫女叫王嫱,即王昭君,相貌十分美丽,又很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当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辞别的时候,汉元帝才看到王昭君又美丽又大方,多少有点舍不得。可是这时他想把王昭君留下,已经晚了。呼韩邪单于得到这样一个年轻美貌的妻子,非常高兴。

传说汉朝的宫女进宫后,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先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让皇帝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总要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才肯把她画得美一点,可是王昭君性格高傲,不愿意送礼物,因而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所以王昭君始终没有得到元帝的召见。此次见到王昭君之后,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一气之下,就把毛延寿杀了。

再说王昭君离开了长安,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慢慢地习惯了匈奴的生活,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匈奴人都喜欢她,尊敬她。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先进文化传给匈奴,从那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直到现在,昭君墓在内蒙古还受到人们的祭拜,昭君出塞成了民族融合团结的象征。

到了汉成帝时,朝廷的大权逐渐落在外戚手里。外戚王凤掌了大权,他有一个侄儿王莽,因为其父亲死得早,没有骄奢的习气,而是像平常的读书人一样,做事谨慎小心,生活也很节俭。后来王莽做了大司马,有不少读书人仰慕他的名气去投奔他。到汉平帝即位的时候,由于平帝年纪很小,国家大事都由大司马王莽作主,他任用贤才,爱惜百姓,得到了很多人的赞誉和拥护,不少人都说王莽是安定汉朝的大功臣。甚至朝廷里的大臣和地方的官吏、平民上书请求加封王莽的人前后共有四十八万多人,有人还收集了各种各样歌颂王莽的文字,一共有三万多字,王莽的威望越来越高了。西汉后期的皇帝不是早死,就是太小,没有能力控制政权,时间一长,王莽的野心也就渐渐暴露出来了。

于是公元8年,王莽正式即位称皇帝,改国号叫新,都城仍在长安。统治了中国二百多年的西汉王朝,到这时候就结束了。

王莽做了皇帝后,打着复古改制的幌子,下令变法。各种改制弄得民不聊生,于是,各地起义不断爆发,最著名的一支队伍就是绿林军起义。后来,西汉王朝的宗亲刘秀于公元25年,在自立为皇帝,这就是汉光武帝。

光武帝在镇压了绿林、赤眉两支最大的起义军之后,又消灭了割据陇右和蜀地的两个割据政权,重新统一了中国,定洛阳为都城。为了和刘邦建立的汉朝相区别,历史上把刘邦建立的汉朝叫做西汉,而把这个王朝称为东汉,或者叫后汉。

光武帝建立了东汉王朝以后,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赋税,释放奴婢,减少官差,还不止一次地大赦天下。因此,东汉初年,经济又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光武帝的大姐湖阳公主骄横非凡,一时无人敢管。洛阳令董宣是一个严格执法的人,他认为皇亲国戚犯了法,也应该同样办罪。一天,湖阳公主有一个家奴仗势行凶杀了人,躲在公主府里不出来,董宣不能进公主府去搜查,就天天派人在公主府门口守着,一直等那个凶手出来。这天,湖阳公主坐着车马外出,跟随着她的正是那个凶手,董宣得到了消息,就亲自带衙役赶来,拦住了湖阳公主的车。湖阳公主认为董宣触犯了她的尊严,沉下脸来说:“好大胆的洛阳令,竟敢拦阻我的车马?”董宣拔出宝剑往地下一戳,当面责备湖阳公主不该放纵家奴犯法杀人,然后,不管公主阻挠,吩咐衙役把凶手逮起来,当场处决了。

这一下可惹恼了湖阳公主,她赶到宫里向光武帝哭诉。光武帝听后十分恼怒,立刻召董宣进宫,吩咐内侍当着湖阳公主的面,责打董宣,想替公主消气。董宣说:“让我说完了话,我情愿死。”光武帝就怒气冲冲地说:“你还有什么话可说的。”董宣说:“陛下是中兴的皇帝,应该注重法令。现在陛下让公主放纵奴仆杀人,还能治理天下吗?用不着打,我自杀就是了。”说罢,他挺起头就向柱子撞去。光武帝连忙吩咐内侍把他拉住,可是董宣已经撞得血流满面了。光武帝知道董宣说得有理,也觉得不该责打他,但是为了顾全湖阳公主的面子,还是要董宣给公主磕个头赔个礼。不料董宣宁愿把自己的头砍下来,也不肯磕头赔礼。内侍把他的脑袋往地下摁,可是董宣用力挺着脖子,不让内侍把他的头摁下去。内侍知道光武帝并不想治董宣的罪,可又得给光武帝个台阶下,就大声地说:“回陛下的话,董宣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光武帝笑了笑,下命令说:

“把这个硬脖子撵出去!”湖阳公主见汉光武帝放了董宣,非常生气,对光武帝说:“陛下从前做平民的时候,还收留过逃亡的和犯死罪的人,官吏也不敢来搜查。现在做了天子,怎么反而对付不了小小的洛阳令?”光武帝说:“正因为我做了天子,就不能再像做平民时候那么干了。”结果,汉光武帝不但没治董宣的罪,还奖励他执法严明。此后,董宣继续严格执法,以至于洛阳的土豪听到他的名声就吓得发抖。

有一次,光武帝带了一批人,到洛阳郊外去打猎,回城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到了东门,城门早已关了。侍从叫管城门的小官郅恽开门,可是遭到拒绝。光武帝亲自来到城下,吩咐郅恽开门。不料郅恽说:“夜里看不清楚,不能随便开门。”光武帝碰了个钉子,只好绕道到东中门进城。第二天,光武帝正想找郅恽责问,不料郅恽已经上了一份奏章说:“陛下跑到遥远的山林里去打猎,白天还不够,直到深夜才回来。这样下去,国家大事迟早要耽误。”光武帝看了奏章,就大大奖赏了郅恽。

汉朝中兴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多久,经过了几个皇帝之后,由于宦官和外戚轮流掌权,朝廷一片黑暗,甚至出现了公开买官卖官的现象。

朝廷的腐败,地主豪强的压迫,再加上接二连三的天灾,逼得老百姓纷纷起来反抗。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就是张角等人领导的黄巾军起义,他们的口号:“苍天当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所有起义的农民头上都裹着黄巾,作为标志,所以称作“黄巾军”。各地起义军攻打郡县,火烧官府,打开监狱释放囚犯,没收官家的财物,开放粮仓,惩办官吏、地主豪强。不到十天,全国农民都响应起来了。各地起义军从四面八方向洛阳涌来,各郡县的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飞向京都洛阳。汉灵帝慌忙召集大臣,采取镇压措施。但是,各地起义军好像大河缺口,势不可挡。朝廷早就腐朽不堪,屡战屡败,于是汉灵帝下了一道诏书,命令各州郡自己招募人马,对付黄巾军。这么一来,各地的宗室贵族、州郡长官、地主豪强,都借着剿灭黄巾军的名义抢夺地盘,扩张势力,一时间群雄并立,汉王朝也分崩离析了。

最后,黄巾军的主力失败了,但是剩余的黄巾军一直坚持斗争了二十多年,而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经过这场大规模农民起义的致命打击,变得奄奄一息。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大汉雄风

    三国之大汉雄风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各地烽烟四起;一个小小的玉玺,一次灵魂的交换,大汉从此峰回路转;“我命由我不由天,去他的董卓,去他的曹操,文王拉车八百步,大周历经八百年,再让大汉传承四百年又如何?”试看大汉如何重展雄风!!!
  • 战国之行

    战国之行

    许凯一个爱看大河剧的较上层上班族,因为一场车祸意外的穿越到了日本战国,只对大河剧有所了解的他,如何在战国乱世生存下去。
  • 王国与风云

    王国与风云

    在最初,我只是一个被利用的工具。但后来,有多少人会认为,一个北方王国小伯爵的小儿子,可以拥有现在这般庞大的影响力?将如今的局势搅动地天翻地覆?其实我更愿意在学院当个教书匠,而不是带领你们征服这广袤的旧世界。告诉我,神父,你喜欢看见南方那座城市燃烧的火光吗?……当老猪受难了,小猪会嚎叫,但我可以让他们安静下来。我不可能再去了解那个老爷子,把我带到这儿时究竟在想什么,或许他只是为了他的实验,或许只是……那半个包子?如今我坐在了这个位子上,成为了你们想要的样子。告诉我,索菲亚,我还是一个好人吧?————记载于《圣·罗兰护国公伊恩·赫拉什·冯·阿卡尔》
  • 不科学的原始人

    不科学的原始人

    穿越之后的原始社会,彻底的颠覆了王伟的三观。不是说原始人身材矮小,身高不足一米六吗,为何我碰到的原始人,个个的身材都是需要我去仰望的存在。不是说原始人身体弱,力气小吗?为什么在我看来,他们拳上能站人,臂上能跑马。不是说原始人的诞生,距离恐龙年代长达六千万年吗?为什么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的恐龙以及不同时代的巨型昆虫都糅杂在这个年代?看着空中的翼龙以及巨型蜻蜓,再看看地上那些数米长的蜈蚣,十几米长的恐龙和巨兽,还有身边那些同野牛角力,力能扛鼎的原始人,王伟欲哭无泪。这个原始世界,这些原始人,一点都不科学!
  • 游梦秦汉

    游梦秦汉

    梦!飘渺而真实的存在着。当梦到三千多年前的秦汉时,它是否与后来人们所认知的历史相吻合并真实演绎着?那些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下之势是否与时偕行?进入梦境!一起来一探不一样的秦汉政变史!本故事实属幻想虚构!人与事皆有不同之处!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叶家小姐叶雪梅

    叶家小姐叶雪梅

    一位名叫叶绍梅的女孩,不小心掉入水中,醒来时便发现自己躺在古代的床上…
  • 心灵鸡汤(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第12辑)

    心灵鸡汤(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目·第12辑)

    本书以其简短、精炼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哲理的小故事。作者选文一直遵照的准则为:以浅显的语言表达着人间真情;以至深的情感述说着五彩人生;在每一个角落把真情的火炬点燃;让每一缕清香在尘世间流传;让真情在心灵的碰撞中凝固成永恒。后泛指有益于精神或心理的充满哲理的小故事。
  • 白色邂逅

    白色邂逅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女孩曾悄悄的在心房里埋下一粒小种子,它叫“暗恋”,很久很久以后,女孩心里的小种子一直没有发芽,因为她相信命运。当她打着一顶粉色的伞离开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念头从她脑中划过,但很快的,她便笑了笑,摇摇头。因为,有一种缘分,她懂!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科学修仙从末世开始

    科学修仙从末世开始

    科学,就是认识事物,总结规律,付诸实践,修正认知,以接近真理。所以,从末日到修仙,从地狱到阿斯加德,我们必须坚持科学修仙,文明修仙。
  • 孤月寒

    孤月寒

    这是一个全新的魔幻世界,造化,统御,巫术,暗魔。主人公将带我们体验全新的魔幻之旅,给你不一样的精彩。(新书处女作,希望大家喜欢,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化灵修真记

    化灵修真记

    “各位观众,今天是第十六届“古武VS异能”世界大赛进行的第六天,先前各阶比赛都已决出胜负,双方各有千秋,难分上下!今天,在虹口武场六万双眼睛之下,将进行两方的巅峰之战!从先前的安排表上来看,古武方将派出王牌地级高手百里兵,而异能方也将派出四阶冰系巅峰强者索契夫,胜负如何,我们将拭目以待!好!索契夫已经上场了,据说索契夫曾在四年前一招惜败百里兵,然后痛彻心扉进入北极核心区域苦修,已是无限接近五阶,他功成之后曾经飞到燕京求战百里兵,传言百里兵难撄其锋,闭门避战……咦,古武方的选手登台了,看模样不是百里大师,居然是一个年轻人!”-----------一个可以提炼了灵气的化灵池,可以给一个都市小子多大的成长性?《化灵修真记》,现代修真,敬请支持!
  • 洛某今天也想把他扫地出门

    洛某今天也想把他扫地出门

    洛妙笙打死都不相信自己成了“天选之女”,她就只是在课上睡了一觉,谁知道一觉醒来莫名其妙多出来个“哥哥”,同桌也变得腹黑,好不容易逃出去还被另一个腕儿绑回家去了,周围的一切都变得不再被她掌控,难道天选之女的任务就是被欺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