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36300000035

第35章 开元盛世:全盛时节(1)

“开元盛世”指唐玄宗李隆基当政时期。这个盛世有些与众不同,时间上不再是整个任期44年,仅计“开元”期间(713—741),前后共29年。其间追谥孔子为“文宣王”,政简刑轻,李白、杜甫等杰出诗人涌现,“海内富安”。

【来龙:三让天下】

李隆基继位距武则天退位并去世仅7年,距“永徽之治”结束也不到30年,何况武则天时期也有盛世之誉,想来这期间应太平无事,波浪不惊。其实不然,有太平之世,无太平宫廷。

武则天这种女人上位难,退出也不容易。683年十二月李治病逝,武则天并没有马上继位,如常由太子李显继位。李显是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时年27岁,已不是小孩,但军国大事还得由皇太后武则天决断。李显心有不甘,想重用韦皇后的亲戚,构建自己的势力。大臣认为不可,李显大怒:“我把天下给韦氏也无不可,难道还不能给个宰相当当吗?”武则天知道后很恼火,立即将李显废为庐陵王,贬出长安,李显在位仅36天。

废李显后由李旦继位。李旦是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这回武则天更干脆,让他居深宫,不得参与朝政,成为地地道道的傀儡。690年武则天称帝,至705年被赶下台,重立李显为帝。

想当年落难之时,李显先后被软禁于均州(今湖北丹江口)、房州(今湖北房县),只有妃子韦氏陪伴,度日如年。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来,李显就吓得想自杀。韦氏总是安慰他:“不一定赐死啊,何必如此惊恐!”在韦氏劝慰下,李显坚持活了下来。现在重新登基,立韦氏为后,并重用韦皇后的父亲等人。没想到,韦后及其女安乐公主却弄权,并背着李显淫乱。

710年六月韦后和安乐公主干脆将李显毒杀,韦后自己没有亲生儿子,改立虽是李显幼子但生母不详的李重茂。李重茂时年16岁,没当过太子,只好由韦后“临朝称制”(即皇太后或皇后听政)。韦后母女只高兴了19天,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和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又发动政变,率兵入宫,杀韦后、安乐公主及众多韦氏党人,重新立李旦为帝,李隆基为皇太子。

李旦这人很有意思!与那些提着脑袋不择手段抢当皇帝的人相反,他一再推让。一让母亲武则天,二让皇兄李显,连二连三,他还要让儿子李隆基。太平公主发动宫廷政变,立志当第二个武则天,也有一批人支持。现在皇位让李旦坐,太子让李隆基当,她心里很不平衡。李旦看似木讷,其实不傻,看出他们两个在暗暗较劲,于是不偏不倚。每逢宰相奏事,他总要先问:“你与太平公主商量过吗?”再问:“你与太子商量过吗?”得知太平公主和太子的意见后,他才决定。有趣的是,他用的年号叫“太极”,在实际执政当中也是打太极拳。接着一个年号叫“延和”,是不是籍此希望他们两个的和睦能延续永远?

712年七月天象出现异常。当时人们认为,彗星出现预示除旧布新。帝座及前星有灾,李旦却认为这是个好时机,借口“传德避灾”,把皇位让给李隆基。这太突然,不仅太平公主等人表示反对,李隆基也急忙入宫觐见谢辞。李旦坚定地说:“你诛凶定乱,能安我宗庙社稷。现在天从人愿,不必谦让!你如果能尽孝心,现在机会来了,何必一定要等我死后呢!”

太平公主不肯善罢甘休,请李旦传位后继续“自总大政”,想让李隆基成为傀儡。李旦拒绝了她的建议,只表示仍然允许她过问军国大政,尤其是三品以上高官的任命和重大刑狱,与李隆基共同兼理。同年八月初举行正式传位大典。李旦被尊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即唐玄宗。李旦每五天一次在太极殿接受群臣朝贺,李隆基则每天在武德殿上朝。

对于李旦,司马光评价说:“相王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故经武、韦之世,竟免于难。”然而,一遇权力和金钱之争,亲情就变得微不足道,甚至常常变为置之死地而后快、不共戴天之仇敌。在前面几章中,还见得少吗?李旦肯定早看透了这一点,所以视权力像定时炸弹一样,被人塞到手心里也一再避之。让出权力之后,他就再不用担惊受怕,可以静下心来练他喜爱的草书、隶书了。

换个角度,在我等马后炮来看,李旦让位给李隆基也十分英明!

一、武则天难再

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李治之女,李旦的妹妹,李隆基的姑姑,身份特殊。李隆基是李旦之子,太平公主的侄儿,家族地位上不如太平公主。在剪除韦后和安乐公主的宫廷政变当中,太平公主并没有少出力,李隆基占不了优势。李旦虽然把皇位让给了李隆基,但还是玩他的太极平衡术。李隆基虽然占有皇位,可是七个丞相中有五个是太平公主的门生,文武大臣大半附她,包括左、右羽林将军,在外几乎只闻有公主不闻有太子。所以,太平公主和她的支持者一直在暗中谋求废帝,准备以羽林兵从北面、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并争取到让李旦的天平倾向了她一回——派李隆基戍边。

李隆基觉得戍边是废帝的前兆。一旦被废,只有死路一条。于是,第二年预定出发戍边前一个月即713年七月,李隆基突然先发制人:与高力士等人设计诱杀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等同谋。太平公主闻讯逃入南山佛寺,躲了三天才返回。李旦出面替太平公主说情,李隆基不肯宽恕,太平公主只得自缢,她三个儿子都被处死,丈夫的坟墓则被铲平。李旦被软禁,三年后病死。

太平公主死后,宫中似乎真的太平了!与前几章相比,难得如此平静。

天下太平,李隆基才有资格封禅。725年十月李隆基自东都洛阳出发,百官、贵戚、四夷君长从行,浩浩荡荡。每逢中途停顿,惊动数十里人畜,物资供应队伍绵延数百里。一个来月才到泰山脚下,骑马登山。到山谷口,与宰相及主祭祀之官等人下马步行,仪卫环列山下百余里。李隆基当着群臣宣读祭文。接着在山下祭坛祀五帝百神,在小山祭皇地祗,然后在野外以幄帐为殿接受百官朝觐,大赦天下。

后来,宫中反叛之事只发生过一件:武惠妃之女的驸马杨洄举报,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三人想谋害寿王瑁及惠妃。李隆基震怒,想废太子。中书令张九龄以独孤皇后等人废太子失误的历史教训劝谏,李隆基忍了。737年四月武惠妃派人召三王入宫,说宫中有贼,请他们帮忙,同时告诉李隆基:“太子要谋反,穿铁甲进宫来了!”李隆基派人查看,果然如此,于是下决心废三王为庶人,不久又都赐死。人们说这都是武惠妃为争宠制造的冤案,惋惜不已,后来平反。

再后来,李隆基还是栽在内部反叛上,这里暂不说。

二、大唐美女非诚不嫁

1.突厥

这时期最让李隆基头疼的,仍然是突厥。

当时东突厥可汗非常好战,在位15年发动战争25次,掠夺成性,但他也喜欢大唐美女。713年八月遣子入唐求婚,李隆基应允。第二年二月他却遣子伙同他人围攻唐北庭都护府(今新疆乌鲁木齐),被击败。不久又遣使求婚,自称“乾和永清大驸马、天上得果报天男(指唐天子)”云云。十月再遣使来,李隆基只好答复明年准嫁。

西突厥的突骑施部族,其邻有十姓。东突厥征服突骑施,却不能安抚这十姓,他们纷纷降唐。715年四月李隆基诏令在河南安置这些人,专门派大将驻凉州(今甘肃武威)迎接这些降者,另驻军并州(今河北保定一带),以防东突厥南侵。果然不出所料,东突厥大军进击突骑施部。李隆基命驻军相救,突骑施更多人降唐。这年九月东突厥可汗又遣使来求婚,李隆基也答应明年出嫁公主。

然而,这位可汗命有不济,与别的部族战争获胜返归,中途竟然被溃卒所杀。其子继位遣使入唐请和,李隆基同意。这前后几年,突厥降城相继发生几次叛乱,动荡不安。720年秋张说带20骑入降城抚慰,入宿降户帐下。同僚非常替他担心,来信阻止。张说复信说:“我的肉不是黄羊肉,不消担心别人吃;我的血不是野马血,不必担心别人喝。大丈夫临危受命,正是为国捐躯之时!”那些降户见张说如此坦诚,才安下心来。

721年二月突厥新王再次遣使求和求婚,李隆基再次应允。第二年底,鉴于突骑施可汗连年朝贡不断,颇有诚意,李隆基将西突厥十姓可汗之女嫁给他。唐与吐蕃和亲多用皇族女或者汉贵族之女,从来没有借用蕃女。突骑施与那十姓同属突厥,李隆基只不过视同皇族女,显然有所保留。

724年七月突厥又遣使来求婚,李隆基以其使者人轻,礼节不够,予以拒绝。第二年四月李隆基东巡封禅前夕,担心突厥乘机作乱,要增兵守边,对兵部郎中裴光庭说:“突厥近几年虽然一再请和,但是兽心难测。如果知道我们举国东行,万一入侵,怎么办?”裴光庭说:“可以遣使去,要求他们的大臣随同封禅泰山。他们有所求,必定欣然从命。突厥如果来了,其他君长没有不跟着来,我们就可以偃旗息鼓,放心东行!”于是,李隆基派使者前往。突厥可汗酒宴款待,但不无生气地说:“吐蕃那狗杂种,你们嫁给他公主;奚与契丹原来是突厥的小奴,你们也嫁公主,而我们多次请求和亲,你们却偏偏不肯,为什么?”唐使者说:“您既然是我皇之子,父子岂能为婚姻?”可汗说:“那奚、契丹主也赐姓李,怎么可以和亲呢?一再求婚不得,让我在各国面前太丢脸了!”唐使者便说明来意,请他们拿出诚意。突厥再派使者入唐朝贡,陪同封禅,李隆基设宴款待,赏赐物品,就是不同意用汉女和亲。

2.吐蕃

这时期与吐蕃的关系变得更糟些。713年十二月遣使请和,第二年五月请求朔方(今陕西靖边)大总管解琬到河源(今属甘肃)划边界,然后结盟。当时解琬已退休,李隆基还是召他还朝受命。解琬说:“吐蕃此番必定有阴谋,请预屯兵于秦、渭等州,以防不测。”吐蕃六月还派使者来献盟书,可是八月果然如解琬所言,派10万大军入侵临洮(今甘肃岷县),并到渭源(今属甘肃)掠牧马。十月吐蕃再侵渭源,李隆基想亲征,发兵10余万人,没等出征就传来捷报。当时王晙部将只有2000人,遇蕃兵10万。可王晙不畏敌,选勇士700人,着胡服夜袭,安排多个鼓角在敌后五里,前军遇敌故意大呼,后军鸣鼓角响应,敌人以为唐军大部队到,惊慌失措,自相伤害,死者万计。不久,王晙又大败吐蕃。

716年二月吐蕃又攻松州(今四川松潘),被当地唐军击退。八月吐蕃请和,唐同意。但第二年七月又与大食(今伊朗)一道响应突厥号召围攻唐四镇。718年十一月吐蕃奉表请和,乞求舅(唐)、甥(吐蕃)亲署誓文,并让双方宰相署名。这实际上是一种敌国之礼。吐蕃自恃兵强,每次通表疏都爱用敌国礼,言词傲慢。李隆基愤怒,不同意。次年六月又遣使请署誓文,李隆基仍然不同意。

僵持几年之后,727年正月凉州(今甘肃武威)都督王君葵禀报说:吐蕃在书信中仍然用敌国礼并扰甘州(今甘肃张掖),请求出击。获准后,在青海西给吐蕃狠狠一击,获羊马万计。同年九月吐蕃想报仇,率大军攻陷瓜州(今甘肃安西),俘唐刺史田元献及王君葵之父,又攻玉门(今属甘肃),然后带着所俘到凉州,向守城的王君葵挑衅:“将军常说要以忠报国,何不一战?”王君葵登城,远望父亲而泣,不应战不上当。吐蕃曾攻常乐(今甘肃安西),县令贾师顺坚守。瓜州陷落后再攻常乐,十余日攻不下。使人劝降,贾师顺不从。吐蕃将军说:“你不降可以,那就把城中财物送来,我就退兵!”贾师顺要求士兵们脱下衣裳,赤膊上阵。他们知道城中无财可掠,便撤军,想转而再掠瓜州。可是,贾师顺乘他们转身之时出城收器械。吐蕃兵还回,一望城中知道有备,只好败退而去。此后又几仗,连败吐蕃。第二年八月河西节度使萧嵩谴将率强弩兵4000迎敌,擒大将一人,残余散逃祁连山中,哭声震谷。

730年五月吐蕃遣使求和。李隆基与大臣商议说:“这十几年,吐蕃请和每次都用敌国礼,根本没有诚意。你们看这次如何?”大臣说:“那是因为他们可汗以前幼稚,才15岁,知道什么礼?还不是那些边将作怪,想以此激怒您。打仗只对军人和奸臣有利,不是国家之福。兵备不解,日费千金,边关受累太久了!陛下如果派使者去吐蕃探视公主,与其订约,让其称臣,永息边患,岂非御敌之长策?”李隆基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吐蕃重新称臣纳贡,以外甥礼舅。金城公主派使者入唐求《诗经》、《春秋》和《礼记》,与唐开展贸易,并在赤岭(今青海湟源日月山)立界碑。

当时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向吐蕃边将建议说:“我们两国通好,如今是一家,何必还设那么多防,妨碍百姓耕牧呢?撤了吧?”对方同意,于是杀一条白狗盟誓,撤去双方守备。后来,吐蕃在西边攻勃律(在葱岭),勃律求助于唐,李隆基要求吐蕃罢兵。吐蕃不听,攻破勃律,李隆基很生气。这时,崔希逸的部下进京奏事,想立战功,便建议说现在吐蕃东边无备,是出击的最佳时机。李隆基听了,命一员大将随往,要求他们见机行事。可他们一到就说是诏令出击。崔希逸不得已而出征,深入2000多里,斩敌2000余级,果然大胜。然而,吐蕃说大唐无信,重陷年复一年的战争。

此外,唐与周边的和战关系主要还有:

契丹、奚好像连体兄弟,时常一起行动。这时期唐与他们处于时战时和、反复无常阶段。武则天时期,契丹、奚相继叛唐。营州(今辽宁朝阳)是唐东北边防重镇,696年被攻占,唐几次努力收复都告失败。李隆基继位第二年即714年七月,命大将率6万兵马出击,不想在滦水山(今河北唐山)峡谷中遇伏,战死十之七八。随着唐之国势日强,而突厥日衰,契丹、奚又相继归附。717年三月唐复置营州都督,开屯田招流民,那里很快恢复繁荣。同年十二月契丹首领入朝,唐嫁给他一位公主。720年十一月契丹发生内乱,但与唐保持友好,不久唐又嫁一位公主给他。724年契丹王子继位,内部又发生矛盾,于是携公主奔唐。726年正月分别与契丹、奚和亲。730年五月契丹部将发生叛乱,胁迫奚人一起降突厥。从此,与奚、契丹又陷入连年战争。

在牟山(今吉林敦化),部分高丽和靺鞨人建“振国”,地方2000里,户10余万,兵数万,依附突厥。李治曾派员前往招抚,但因契丹与突厥连年骚扰,无法正常联系。713年二月李隆基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其地为忽汗州(当时牡丹江上游称忽汗河),兼任忽汗州都督。从此,“靺鞨”改为“渤海”(郡)国。732年九月渤海王突然调兵谴将,不知怎么袭登州(今山东蓬莱,此地并不通渤海),杀唐刺史。第二年正月唐遣渤海王之弟率幽州(今北京、天津一带)兵征讨,同时命新罗发兵夹击,不料天降罕见大雪,积雪丈余,山路阻隘,士卒死亡过半,无功而还。但渤海王恨其弟之气难消,派间谍到洛阳将他刺杀。李隆基大怒,命河南府搜捕间谍余党,一律斩杀。

同类推荐
  • 某三国的萌娘物语

    某三国的萌娘物语

    三国?不,这里是萌娘的世界!撑着油纸伞,一副大家闺秀样的刘备柔声道:“三妹呀,姑娘家家的别成天喊打喊杀,让别人看见,多不好。”一头齐肩青碎短发,股着包子脸的张飞撇嘴嘟囔道:“大姐,明明是二姐先说要去揍他的,怎么就只说我。”看着被自己打倒在地的少年一眼,关羽面对张飞的措辞,脸色顿时一红,带着红晕口齿不清道:“我我……我,不是……我不是……”“唉?是这样吗?”刘备还是那副柔柔弱弱的模样,将头一撇卖萌起来。倒在地上的少年,听着三女的对话,一脸斯巴达……(温馨提示:本故事纯属虚构,切莫认真,看看一笑就好。)
  • 大明三人行

    大明三人行

    明英宗天顺年间,吏治腐败,民不聊生。司礼监太监曹吉卖官鬻爵,草菅人命。但是,因为他当年立帝有功,皇帝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此,曹吉日益骄纵起来,尽然狼子野心要夺取帝位,于是一场夺位大战就此拉开帷幕。
  • 重生之大宋明君

    重生之大宋明君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本书说的是二十一世纪历史系高材生林哲穿越到靖康年间的赵构身上,面对积弱已久的大宋,强力扭转局面、打造超级强国的故事。 其间发现另一个美女穿越者,于是,两个同病相怜的穿越者不再孤单。 最关键的是,这个美女,还是个神助攻…… PS:没有系统,没有金手指,唯有一腔热血、两世情怀!
  • 匹夫匹夫

    匹夫匹夫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 扶明录

    扶明录

    格斗高手穿越明末皇宫小太监,距离李自成攻破京城仅两个月,大厦将倾,生灵涂炭,哀声遍野,各地军阀内斗之际,他将如何力挽狂澜……有社稷,有江湖,有风雪月天下事,王朝事,江湖事,,,不过一个小太监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感动中学生的友情故事

    感动中学生的友情故事

    本书是一套中学生课外读物,收编了古今中外著名的诗歌、小说、历史故事等,共18册。
  • 鹰翔异世

    鹰翔异世

    他,是一只远空悬翔的鹰。淡漠地注视着对手玩他们的小把戏。他,是一只择食而猎的鹰。无情地撕裂他的对手。他,是一只临风而舞的鹰。无视世人的眼光自由自在地表演。他,是一只翱翔异世的鹰。为了心的平静,为了爱的完美,为了自由自在。他周旋于阴谋陷阱,挑战世俗规则,对抗权威势力……*****************************************建了个书群64136571
  • 叶轻眉传

    叶轻眉传

    谁说男人能干的女人就不能干!我虽然是女生,但是有一颗魔君老鬼的强大的心!!!
  • 一品玉妃

    一品玉妃

    青族新任族长米葉,意外被天下第一至宝灵塔选中,却没料到遭到灭族!痛失亲人后的她选择了自爆,但灵魂重生在了另一个类似世界,狠毒妹妹、渣男王爷接踵而来。可她不再是那个懦弱痴傻的女孩,重生一世,必将活出别样的风采。若再犯我,十倍还之!
  • 倾世奇妃:妖魅王爷,别追

    倾世奇妃:妖魅王爷,别追

    “我会飞你不会。”某王爷邪笑,一日后她飞的比某王爷更高。“我可以征服天下人你不可以。”某王爷说到,两天后她成为两个大陆的主宰。某王爷宠溺摸了摸她的头说:“我可以只爱你,永生永世。”她拍下他的手说:“我不可以,自己玩去。”天下美男都征服在她的石榴裙下,她没有必要单恋一枝花。“你确定?”“确定。”某王爷衣袖一甩背对这她:“那前几天让人打劫到王府的天下珠宝就没主人了,哎!”她眼光一亮转身抱住他:“我可以爱你永生永世。”她这一世光鲜亮丽,不畏艰难从废材变为天才,那颗冰冷已久的心为他而解封。他,冷面无情,唯有她让他柔情似水,在她面前他是卑微的,可以为她背叛天下人。
  • 主妇的极品空间

    主妇的极品空间

    夏梦涵全职家庭主妇,每天平淡地生活让她除了闷!就是闷!但当有一天在她为了孩子上学而购置了一套学区房之后,奇迹地发现并拥了一个随身可种植空间,这个空间让梦涵雀跃不己。嗯嗯!这个空间出品的瓜、果、花、蔬那味道和效果还真不是盖的,哈哈!梦涵平凡地主妇生活光荣地结束喽,从此开早餐馆,办美容院、造海洋娱乐馆,生活从此多资多彩起来!啦啦啦........
  • 千秋玦祭

    千秋玦祭

    有玉名玦,每千年出现一次,每次现世就会掀起血雨腥风。玉玦饱引鲜血,所以世人谓之名曰:千秋血玦。书友群214559834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根源解放

    根源解放

    流浪位面计划,魔戒,古剑奇谭,诛仙,花千骨,信仰,天魔,根源,超脱
  • 光阴一去又复返

    光阴一去又复返

    “如果,你穿越回到你中学时期,你被欺凌,你会反击,还是再次隐忍呢?”他勾唇一笑,眼底满是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