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36300000004

第4章 成康之治:儒家最向往的时代(1)

“成康之治”指西周成王姬诵和康王姬钊当政时期,大约从公元前1024年成王继位开始,至公元前967年康王去逝,约57年。其间周公制礼作乐,40年刑具不用,四方来贺,民众富裕。

【来龙:直接碰到的历史条件】

请注意:本章所说时间是“大约”,换言之不确定。

以可信度为标准,中国历史可以划分为这样四个时代:一是神话时代,二是传说时代,三是半信史时代,四是信史时代。神话时代指远古时期,从盘古开天地到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和神农氏时代。传说时代指公元前27世纪至公元前23世纪。与神话时代明显不同,传说多少有点事实存在,即使全属虚构,也比神话更严谨些。半信史时代指公元前23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特点是事实成分大增,有的得到考古文物支持,但仍然属于神话传说,有时候一连数百年一片空白,有纪年也只是后人推算。信史时代指公元前9世纪50年代之后迄今,公元前841年文字记载开始得以保存,再没断过。

“成康之治”属于半信史时代,虽然很接近信史时代,但还是令人疑窦丛生。西周历史从武王灭商至幽王亡国,其间总年数也没个定论,有的说257年,有的说285年,有的说296年,有的说305年,有的说352年,有的说386年,甚至有的说400多年——相差100多年,差几代人呢!我这里遵从296年之说。所以,关于本章的纪年千万不可忽略“大约”二字。

我在《历史上的60年》一书开篇的开头写道:

纵观中国封建3000年,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我的最深印象,概而言之一句话:黎民百姓不敢奢望有个好官府,只梦想侥幸逢个好官吏,侥幸逢上他们心情好,不要因为夫妻床上不和谐或蚊虫叮咬而动怒……

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脑袋里始终笼罩着这段文字,因为中国历史上都是人治。侥幸碰上好帝王,就出盛世;不幸碰上坏帝王,就出乱世。这一特点,贯穿着中国数千年的历史。

正如有哲人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盛世也不是他们随心所欲地创造,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也是在他们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所以,在叙述盛世之前,首先允许我对其历史条件作个简要介绍。

“成康之治”之前,中华民族已有数千年历史,并也有被称为“盛世”的时期。

尧舜盛世:尧与舜是传说“三皇五帝”中第四、五帝。儒家对他们非常崇拜。孔子赞美说:

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这话意思是说:多么伟大啊,尧君!多么崇高啊!天是最高大的,只有尧堪与比拟。他的恩德多么广博啊,百姓无法表达对他的赞美!他的政绩多么崇高,他的礼仪制度多么辉煌灿烂!孔子还称颂道:“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孔子这话显然华而不实。据现代专家学者推测,尧在位100年,政绩可能主要有:一是派人测定日月位置,制定太阴历法,计算出一年365天,创立闰月;二是命人在13年间治理黄河、长江等九条河患;再就是主动把帝位让给舜,而没等他119岁死后自然过渡,或是让人篡夺。舜在位48年,政绩可能主要有:一是继续治水;二是创设司空(相当于现代工程部长)、后稷(相当于现代农业部长)、司徒(相当于现代国防部长)等九官,并将全国划为12方;再就是也将帝位“禅让”。

少康中兴:夏王太康外出游玩留连忘返,百日不归,引起民众极大不满,一个与射日后羿同名的人趁机篡权,不准太康回国。可这后羿同样终日田猎游玩,奸臣当道。太康的后代少康长大后,娶虞氏之君的两个女儿,并获“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少康“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复国并兴盛。

盘庚中兴:盘庚是商代第20位国王。当时贵族豪华奢侈,统治出现危机。盘庚认为:“古我先后,罔不惟民之承保。”即商朝先王都是把民众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因为黄河下游常闹水灾,决定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这事遭到贵族抵制,有的还煽动平民反对。盘庚发布文告,命令他们服从。居殷后,他又粉碎了贵族们搬回旧都的阴谋。此前他们已经迁都13次,但此后270余年未再迁。他还提倡节俭,改良风气,减轻剥削。从此,殷商步上安定兴盛之路。

武丁中兴:武丁是盘庚的侄子,一般认为这个盛世维持到他儿子祖甲时,总约102年。其间文治武功,被认为是商代黄金岁月。地处中原的殷商,四周有劲敌。通过甲骨文,我们可以生动地看到他们生存与发展的艰辛。最大对手是北方的土方和西北的邛方,大致在今河北、山西北部、内蒙古西南部和太行山以西一带。征方的卜辞多达340余条,征土方的卜辞也有150多条。这说明战争次数很多,胜负难料,每次都得求助于神灵,可以由此想象那战争多么激烈。西方的羌,大致是今青海东南部、内蒙古西南部、甘肃大部、四川北部和山西西北部,卜辞记载商出兵多达数十万人。东征夷方(今山东境内)、龙方(东夷一支)等,南征虎方即今安徽寿县一带。此外还有危方、印方、马方、兔方等。这样,商王朝的疆域北到河套,南达江淮,西抵周境,东至山东半岛东北部,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一流强国。

西周政权是从殷商那里武装夺取的。殷商最后一任帝王,即臭名昭著的商纣王。纣王留给人们最坏的印象,一是生活奢侈靡烂,所谓“酒池肉林”说的就是他,历史上第一盆红颜“祸水”就是他宠爱的苏妲己;二是暴虐嗜杀,“烙刑”就是他发明的,著名忠臣比干因为批评他不仅被杀还被剖心。但也有人认为纣王被严重丑化。孔子得意门生子贡就说:纣王的坏不像传说的这么严重。人不敢倒霉,一倒霉处于下游,就像污水一样什么坏事都会归集到他身上。子贡这原话记在堂堂的《论语》当中。

对于野心家来说,造反是不需要理由的。当然,如果有天灾人祸可利用,更得心应手。历代官史都是胜利者写的,除了朱元璋对蒙古人,每一个夺得政权的帝王都会把前朝贬得一塌糊涂,以突出他夺权的正义性,替天行道。自公元前841年以来,说“信史时代”是相对于之前无记录而言,其实同样充满不可信——另一种不可信——真实的谎言。这是题外话,不赘述。

且说西周第一任首领周文王姬昌,本来只是商王朝赐封的“西伯侯”,其地在今偏僻的陕西一带。周那地方发展很快,引起商朝有识之士的警惕,并向纣王进言。纣王也意识到某种危险,立即将姬昌拘押。周人为营救姬昌,给纣王送美女和珠宝。纣王见色眼开,大喜过望说:“有美女就够啦,还送这么多珠宝干吗?”纣王收下美女,放了姬昌,放虎归林。姬昌回周,加紧谋反。姬昌病逝,其子姬发继位,史称“武王”,率军向商王朝发起进攻。决战前夕,武王对将士们说:如今商纣王沉迷女色,唯妲己之言是听,宗庙乱失祭礼,不再供奉祖先;乱失其先王之法,宗室旧臣也被抛弃不用。那些危害天下的罪人反而被尊宠,让他们做大夫、卿士;对待百姓却苛酷残暴。现在,我要执行上天的惩罚,除暴安良!这么一号召,将士们同仇敌忾,一举将商都攻破,逼得纣王和他美丽的妲己自杀。

姬发理直气壮地称王,改国号为“周”。因为当时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为区别于后来向东迁都洛阳后的周朝,史称“西周”。

周武王很有雄心壮志,可惜天命不济,建国第二年就病死了。太子诵即位,就是成王。成王当时仅十二三岁,乳臭未干。而当时建国才年把时间,旧势力还没有完全清除吧?新政权脚跟还没站稳吧?

西周继续生存都成问题,怎么还能开创盛世?

一、千古偶像周公

我们一般人都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但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孩子,出生不久就死了父母,怎么成长?这样,抚养他长大成人的其他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周公就是这样一个替别人抚养孤儿的人。

说起来周公不算外人。他姓姬名旦,也称“叔旦”,是文王姬昌第四个儿子,武王的同胞弟弟,太子诵的亲叔叔。开国大典上,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威风凛凛地站在武王左右,其他人不过负责仪仗、保卫或是祭祀用具之类。钺是一种长柄斧头样的武器,但比斧头重多了。正因为太重,灵活不足,钺退为仪仗用的礼器,作为权力的象征。由此可见,当时的周公实际上是“二把手”,或者说“副总统”。但正职死了,他没“转正”。

中国历史上国家领导人的变更方式,曾经有迄今令人羡艳的制度,那就是“禅让”制。夏朝时,禹的儿子启废除传统的“禅让”制,杀死候补继承人,自己称王。从此,禅让制变成世袭制。商朝的世袭制也与后来有所不同:一般兄终弟及,偶尔父死子继。周在这之前,没确立嫡长制。

更重要是武王在临终的时候,明确表示愿意把王位传给周公,还说这事不须占卜,可以就此决定。周公涕泣不止,不肯接受王位。但周公毅然挑起了治国的重担,通俗些说:王之位由诵坐,王之活由周公干。

说起来当然不公!法国作家博马舍的《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改编为歌剧三部曲之一,曾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剧中费加罗对他的贵族主人抱怨说:

因为你是一个了不起的贵族,所以你就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天才。事实上,你除了花过一点力气出生以外,什么都没有做。

事实上,包括许多世袭皇帝在内的“官二代”、“官三代”们也是如此!他们花过出生那点力气就足够,别说十来岁,即使尚在襁褓,皇帝照当不误。而周公们就糟了,拼死拼命累死了也当不上王。稍可籍慰人心的是,历史老人会对人死后的命运作出重新安排。经过2000多年时光的涤荡,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等人的名字差不多只是留在史家的心目中,而周公之名却仍然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周公的历史贡献太大了,他有的成果迄今还让不少中华文化圈里的后人们受益。

周公的贡献主要是“制礼作乐”。

儒家的“礼”是行事准则,强调的是“别”,即所谓“尊尊”,是外在的表现。关于礼的重要意义,孔子在答鲁哀公问时说得很清楚:没有礼,就不能正正当当祭拜天地神明,不能分别谁是君长谁是臣下等贵贱长幼的辈分,不能区别男女父子兄弟的亲情及社会人际关系。因此,君子必须把礼看得十分重要。这让我我想起美国诺曼·梅勒的小说《裸者与死者》。在这部小说中,少将师长爱德华·卡明斯告诫少尉副官罗伯特候恩说:“军队要治理得好,像梯子那样一级畏惧一级必不可少;一定要把军队里的每一个人都纳入这样一把梯子。”周公那个时代非常需要这样一把梯子。有了这样一把梯子,就再不必担心子犯父、诸侯大臣犯君了!天子处于梯子最高级,诸侯大臣处于二三级,奴隶处于最下级,全社会“每一个人都纳入这样一把梯子”,且将这等级用青铜铸就,显然有利于社会稳定。历代封建统治者之所以都愿意拜伏在孔子泥塑像下,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周公如果仅仅只是想到“礼”,那智商就比我高不了多少。他比那个时代所有政治家都更高一筹的是,还想到“乐”。

“盛世”一词最常与“太平”一词连用,应是同义或者近义词并列关系。很遗憾,权威工具书也查不到“太平盛世”的词条。关于“太平”一词,《辞海》注释:“犹治平,谓时世安宁和平。”《辞源》注释:“时世安乐。”《辞源》的注释令我两眼一亮:不仅有“安”,还有“乐”。在儒家经典中,“乐”是精神快乐,是内心的表现,作用是“和”,即所谓“亲亲”。

有“别”有“和”,是巩固民众团结的两方面。立于“礼”,成于“乐”。有“礼”无“乐”,或者有“乐”无“礼”,都不是理想的社会。《周礼》一书明确说:“以和邦国,以谐万民。”

周公当时的考虑,还有更为现实的原因。一方面要吸取夏、商覆灭的教训。周公著有《多士》一文,强调天革殷命是由于夏人“大淫泆”,上帝“废元命,降致罚”,于是商人革夏人的命。商王“明德恤祀”的时候,上帝也“保又有殷”。可是到纣王时,“诞淫厥泆”,于是又“上帝不保,降若兹大丧”,使殷命终止。那位在开国大典上扛小钺的召公,与周公英雄所见略同。召公的《召诰》与《多士》相呼应,指出:“我不可不监(鉴)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夏朝和商朝,都是“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夏朝和商朝都因为道德沦丧才失去上帝宠爱,周朝绝不能重蹈覆辄。因此,周公十分强调以礼乐治国,也即以德治国。

另一方面要创建一个典型的“家天下”:周天子是天下大宗,姬姓诸侯是小宗。这些诸侯在自己封国内是大宗,同姓卿大夫又是小宗。这样,形成一个宝塔形结构,顶端是周天子。这种宗法制,需要维护父尊子卑、兄尊弟卑、天子尊诸侯卑的等级森严的礼法。反过来,它又起到巩固宗法制的作用,维护父权制,维护周天子统治。谁要是违反礼仪、居室、服饰、用具等方面的规定,例如天子死后埋那土堆叫“陵”,平民百姓埋那土堆叫“坟”,如果将百姓那土堆叫成“陵”,便是非礼僭越,将天子那土堆叫成“坟”,那就是大逆不道。

《周礼》原名《周官》,流传至今。西汉著名学者刘歆认为该书作者是周公,南宋著名学者胡安国则认为该书作者正是刘歆。现在多数学者认为既不是周公,也不是刘歆冒名作伪,其作者很难实指。不管怎么说,公认这部书作于周至汉初这一时期。它好比百科全书,上古社会的方方面面应有尽有。现代专家认为:从理论上看,这部书可以说严密之至,滴水不漏,但如此严密的官僚机构,别说周代,就是强大的秦帝国也没能做到,因此这书理想的成分较大,现实的成分较小。不管怎么说,这书多少可以反映周公的礼制面貌,在当时已经相当不容易!难怪享誉世界的美国学者亨廷顿说:“古希腊是民主制度的故乡,古中国是官僚制度的故乡。”

周公的礼乐甚至连夫妻性生活都顾及。人类从群婚制走来,越是古代越遗留多些群婚制的特点,用现代话来说是“性开放”。为了保证父系宗法制,必须将性关系约束起来。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男女性关系管得越来越严,主要就出于这一目的。周公规定:男女在婚前不能发生性关系,到新婚之夜才允许。所以,几千年来,中国民间把夫妻做爱叫作行“周公之礼”。

此外,民间至今广泛流传一本名为《周公解梦》的书,显然是托伪之作,但是让周公的知名度更高、更经久不衰了!

就这样,周公把宗法制和政治制度结合起来,创立了一套完备的服务于奴隶制的上层建筑。如果说盘古开天地、后羿射日、女娲补天以至发明农业、手工业之类好比电脑硬件的话,那么周公制定的礼乐就好比是软件。周公礼乐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性,就像软件对于电脑的重要性一样,不然你可以卸载你的电脑软件试试。

同类推荐
  • 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

    皇家子弟,号称“天潢贵胄”。本书主要介绍了十位皇子,如权倾一时的睿亲王多尔衮,叱咤风云、勇猛善战的豫亲王多铎,蒙冤入狱的皇太极之子肃亲王豪格,身陷争储风波、忽立忽废的理亲王胤初,主持洋务外交的恭亲王奕诉等。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我们可以了解波澜壮阔的清代历史,看到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为骨肉相残到如此地步而惊叹不已,感慨原来生在皇家有这么多的无奈和磨难。
  • 庆余年之北齐皇帝

    庆余年之北齐皇帝

    小说主要写了一个少年帝王为了统一天下南北分裂的局面,从小认真学习为君之道,却不知不觉地喜欢上了一个开朗、飒爽的女孩,而为了大局,只能将这份爱藏在心底,他跟这个女孩经历了重重苦难才把这份情说了出来,可这份爱说得太晚了,他就这样永远失去了那个一直等他的女孩,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 三国庞统之谋略天下

    三国庞统之谋略天下

    庞统竟然是自杀?得到谋略系统,庞统要推翻历史,轰轰烈烈战三国,得谋士,商贾天下,令众大儒与天下枭雄干瞪眼。
  • 我在曹营当仓官

    我在曹营当仓官

    楚云穿越至东汉末年,做了曹孟德麾下一管粮仓官,日子本来闲暇潇洒,直到恰逢曹操南征袁术粮草不济。曹操:“去把那仓官楚云给我叫来!”楚云:“卧槽?!难道曹司空今日要借我项上人头一用!?”曹操:“汝妻子吾自养之,汝无虑也!”
  • 贪官克星

    贪官克星

    不是我跟贪官过不去,实在是生活艰难没别的办法谋生……作为新一代莫名其妙的穿越者,来到变异的富庶大宋时代,山贼出身的小夜只是为了能过上好一点的生活,百般努力下终于决定把罪恶的黑手,伸向了那些大大小小的贪官污吏……
热门推荐
  • 两界沉浮录

    两界沉浮录

    阴阳对立,生死相依,长生之灵镇仙界,不死之魂锁炼狱。空间无界,众生争斗,天罚桎梏,万物奋起难逆命。玄界尊伯宗,武世立天行,鹿死谁手犹未知,虚无祖师化结界。玄武静闭几多载,万世殿中名可来,数代枭雄谈笑中,两界明辉皆无从。
  • 王牌捉妖师:相公你别跑

    王牌捉妖师:相公你别跑

    一心捉鬼降妖的二十一,竟偏偏遇上了天生煞气的他!原本对二十一的好友求婚不止的他,却偏偏一路上与她越走越近,从此恩怨纠葛,情仇难分。“喂!那个想追求我家仙若的公子,不要以为跟我套近乎就能如愿所偿!”“呵,本公子之前审美还是不错的,最近出了点问题,竟看上了一个男人婆……”二十一怒:“你说谁是男人婆!”他摇着折扇,勾唇一笑:“自然是……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快穿之这个宿主画风不太对

    快穿之这个宿主画风不太对

    苏笙简,由于一次意外,吃饭噎死了,除了厨艺外,各项技能爆表,这样的她被个二货系统强行绑定了,穿梭在各个世界完成任务。天大地大苏笙简表示睡觉最重要,但为什么总是有一些二百五来打扰我睡觉?系统:宿主,那是世界男主女,不能杀!苏笙简:嗯?系统:宿主加油!宿主最棒!(瑟瑟发抖)当苏笙简穿(崩)梭(坏)了无数个世界之后,谁能告诉她那个男人是谁!
  • 解梦手札

    解梦手札

    一家旗袍店,坐落在江南小镇的深处,如果不仔细寻找,并不会看见。旗袍店开了很久很久,一直以来的目的就是接待一些主动找上门的客人,这些客人都会频繁的做一个梦,梦见自己穿着旗袍,在迷雾笼罩的黑夜里前行,直到尽头。旗袍店在黑暗中出现,指引着客人来到小镇,找到南栀。客人穿上自己挑中的旗袍,就会看见自己的前世,知道自己的心结。而南栀的任务,就是解开她们的梦,为她们解除心结,并且得到自己要集齐的信物。在一个烟雨蒙蒙的清晨,南栀遇见了她生命中的第一个客人,故事也随之拉开序幕。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观音经持验记

    观音经持验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三生石下葬桃花

    三生石下葬桃花

    我本树上一枝花,你是树下一块石。三千年前你爱我,我却因你而凋谢。如果有人再问我什么是爱,那么我就会说,爱就是牺牲,爱就是无悔……
  • 全栖偶像金栓狗

    全栖偶像金栓狗

    穿越异世成为放牛娃栓狗,不甘命运的栓狗来到府城打拼,竟意外地成为了一名偶像练习生,参加了明日之子海选,等着他的是怎样的未来呢?
  • 四季相守—花恋

    四季相守—花恋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学院,在这里,有欢笑,有泪水,还有四个校花,四段恋情。可到了最后,又有谁能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