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078900000006

第6章 漫笔(1)

1.掌声——最好的鼓励

什么是对演员最好的鼓励呢?

是设置的大大小小的各种奖吗?我以为不是。现在上上下下搞的各种奖名目繁多,有企业赞助搞的,亦有有关部门搞的。作为一个演员拿了奖自然值得高兴,但如果把这看得过重,那境界似乎就低了点。

那么,是报刊上发的各种评论吗?似乎也不是。如今报刊上一些文艺评论谀美之词甚多。我怀疑有的评论家是下海经商了,家里就开着高帽公司,什么“大师、”“表演艺术家”、“明星”、“新秀”,是随手就可以扔出来一顶高帽的。若真拿他们的评论当真,跑去看那些“大师”演的有“轰动效果”的戏,你非连呼上当不可。

绕了一圈,到底什么是最好的鼓励?笔者以为是观众的掌声。这个感觉来自于日前观看北京儿艺演出的《山那边儿》。那次演出,剧场坐满了中学生,戏好,演员演得投入,少年观众看得专心。闭幕时掌声如潮,演员再三谢幕。我虽然不是演员,但在这掌声中也异常激动,这样热烈的掌声已久违了。此时对这台戏已用不着专家多置一词,掌声已表达了观众的心愿。当时我想起一位名演员的一句话,她说,每当演出结束时听到观众热烈的掌声,浑身的苦累和伤痛就都忘掉了,泪水常常模糊了双眼,被一种无名的幸福感包围着。信哉斯言。

2.电视与读书

电视是读书人的天敌,这是我过去一贯坚持的固执看法。你只要看看曾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发愤苦读的读书人,只要家里搬进台电视机——不管彩色的黑白的,立时将典籍弃之一旁,与电视荧屏泡在一起,从《新闻联播》一直看到“再见”,你就不能不感到气愤。你只要再看看我们未来的读书人——那些可爱的中小学生置望子成龙的父母那期盼的目光于不顾,经常与动画片、电视剧为伍时,你就不能不感到忧虑。

天敌!电视无疑是读书人的天敌。

然而,近来我自己的这个观点在内心摇晃起来,起因源自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播映。《三国演义》刚播出时,我并没放在心上,因为过去名著改编电视剧的为数不少,但失败的多,成功的少。及至一日,一位大学同窗跑到家里借《三国演义》的书看,并极力推祟这部电视剧,我才开始坐到荧屏前看起来。

看过几集之后,就上了“三国”瘾,索性翻箱倒柜把刚上大学时买的两本一套的《三国演义》也找出来。看一集,读一章,感到相得益彰,其乐无穷。静时自思这可称之为“电视带读法”,就把这经验告诉了同办公室的一位老兄。谁想老兄早已行之,而且看一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剧照一气读几章,直读到两眼发涩时方罢休。或耳闻或目睹不能不让我为一部优秀电视剧产生的巨大魅力折服。若不是这部电视剧,在这个忙碌的年代,谁又有时间捧着大部头《三国演义》啃呢?

3.让名角登台亮相

纪念梅兰芳、周信芳两位艺术大师的活动搞得红红火火,沉寂多时的戏曲舞台重新活跃火爆起来,在这样的寒冷季节确实让人心里暖融融的。

戏曲艺术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是国宝。然而这些年由于种种原因处境尴尬;演出没有台口,服装道具得不到更新,剧团入不敷出,而最难堪的还是缺乏观众。想一想,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如果没有观众,特别是没有青少年观众,她的前景、她的繁荣又从何谈起呢?因此,在当今大家都大谈振兴戏曲艺术之时,笔者觉得培养一批青少年戏迷应该成为一个重要话题。

培养青少年戏迷的办法不少,但比较现实可行的还是让名家名角与青少年观众直接碰面,让名角登台亮相。名家名角培养了戏迷,戏迷崇拜名角名家。戏迷之所以迷,就在于他们为名家名角的精湛技艺折服。他们不单是迷戏,更多是迷“角”。遥想20世纪初到50年代我国京剧艺术鼎盛时期,梅兰芳等名家在京沪等地经常演出。他们演到哪里,大批戏迷就追到哪里,其盛况是让今天的追星族也自叹弗如的。再看我们今天的舞台,真正的名家名角又有几次和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见面的机会呢?我们的戏曲名家名角应像以往音乐名家普及交响乐一样,把眼睛更多地盯在青少年观众身上,多登台亮相,让青少年欣赏到高水平高质量的戏曲。——因为戏曲的未来寄托在他们身上。

4.广播小说,请勿厚古薄今

对广大文学爱好者来说,广播小说从来都是他们的福音。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在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更多地光顾电视电影的情况下,广播小说是学校外的文学课堂。听众从高品位的广播小说中获得文学的陶冶、精神的滋养、审美的愉悦,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一些电台广播小说中古代武侠小说的比重愈来愈大,大有甚嚣尘上的势头。听众从广播小说中听到的常是剑客、侠士刀光剑影地杀来斗去的故事,相反,一些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已经很难进入空中电波了。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何在呢?是当代优秀文学作品少?不是。这几年我国长篇小说创作丰收,特别是一些优秀长篇纪实作品,具有较高艺术品位和强烈震撼力,听众是喜爱的。那么,是企业不愿赞助播放当代作品?是听众只愿听武侠小说?看来这个问题只有留给圈内人士去回答了。

应当看到,广播由于其特有的灵活、方便、传播面广等特点,在教育感染听众方面是有独特作用的,广播小说更是一块革命教育的传统园地。我的一些朋友曾深情地谈起“文革”前上学时听广播小说《烈火金刚》、《红岩》时所受到的教育和激励,感到广播小说中的英雄主义精神对他们的品格形成和人生道路选择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是真正的良师益友。如今,电视普及了,娱乐方式多样化了,但据一些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生依然是广播小说的热心听众。因此,在当前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时候,我们没有理由忽视广播小说这块校外园地。我们渴盼广播小说也能厚今薄古,多推出反映当代生活,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文学作品。

5.活跃春节“戏台子”

说着话就过年了。春节是中国老百姓最重视的传统节日,当领导的自然不能掉以轻心。进了腊月我们就看到领导在四处奔忙:走市场搞慰问,检查注水猪肉,制止菜价上涨,这些关心老百姓“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的举措,是着实让老百姓高兴的。但于此之外,我们有必要说一下,过年了也应关注老百姓的“戏台子”。

我们说的“戏台子”就是老百姓春节的文化生活。谁都晓得,民族的传统节日说到底就是要创造一种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氛围。这里面除了“吃喝”以外,还须有“玩乐”。像西方圣诞节要装扮美丽的圣诞树;巴西的狂欢节要组织盛大的化装游行;我国春节贴对联,“拉花”、赏灯莫不如此。这些文化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在红红火火、欢欢畅畅的节日氛围里,忘掉过去的辛劳,积蓄力量迎接新一年的劳作。

近些年,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春节大采购、大屯积,年糕年饭一做几十天,过节大吃大喝的已不多见。人们对春节“吃喝”似乎可以忽视了。而另一方面,老百姓对春节文化生活的关注却有增无减。如对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越来越挑剔;对正月十五灯会常评头品足;每逢街头有“拉花”必人头攒动,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春节来临之际,我们的父母官们有必要在关心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肉案子”的同时,切实关心一下春节的“戏台子”,把春节文化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让老百姓在新春佳节吃好喝好玩好乐好,养精蓄锐,以饱满热情投入新一年的生活和工作。

6.春联亦为镜

民间贴春联始于什么年代,笔者没有作过专门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岁月更替,日月如梭,春联年年贴,而春联的内容岁岁年年不相同。远的不说,就说建国以来吧!1951年,新中国诞生不久,农民闹土改翻身,搞互助合作,全民都支援抗美援朝。那年的春联是:“村外抢修前进路;垄上争扶翻身犁。”横批:“发家致富”。另一副春联曰:“爱祖国人人有份;保和平个个尽责。”横批:“巩固国防。”1958年我们搞大跃进,提出赶英超美,与苏联老大哥特磁。当年的春联与形势一样火热:“回顾八年来祖国建设鹏程万里;瞭望十五载工业水平超过英国。”横批:“普天同庆”。再一联:“苏联卫星上天吉星高照;和平宣言传世万民腾欢。”横批:“中苏友好。”到了1966年,中国已呈“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而老百姓依然沉溺于狂热的“红海洋”之中。仅举一副春联就可看到当时的情势:“读毛主席的书胸怀全球放眼世界;听毛主席的话高举红旗奋勇前进。”1967年也许是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放假的春节。假不休,春联还要贴,而且火药味特浓:“夺权不怕赴汤蹈火;造反岂惧牛鬼蛇神。”1973年,全国正搞批修整风、备战奋荒,春联浸透了这个色彩:“喜看批修整风层层深入;笑望革命生产步步发展。”再一联:“学大寨举旗抓纲不离线;赶昔阳扬鞭跃马永向前。”这样向前向前,使中国经济几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

1976年的秋天粉碎了“四人帮”,1977年的春节自然喜气洋洋。且看这一年的春联:“辞旧岁扫除‘四害’千家乐;迎新春喜庆胜利万民欢。”确实准确地描绘了老百姓的欢快心情。1986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改革开放政策初结硕果。这年的春节就充满务实精神。且看这副:“开放打通致富路;搞活架起幸福桥。”再看另一副:“改革鲜花满天下;承包硕果遍城乡。”

古人讲:“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么以春联为镜呢?

7.为“叫板儿”喝彩

往年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在荧屏上一枝独秀,“垄断”着国人这道不可缺的精神年夜饭,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其他省市电视台即使精心编排导演了文艺晚会,也不敢排在大年三十晚上播出,而多以推出电视剧、电影应景,这似乎习以为常,没有人觉得有什么奇怪,除了有批评家埋怨观众胃口越来越高,或教导观众要以平常心看春节晚会之外,似乎没什么高招。

今年春节这种沉闷的格局终于被打破了。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电视台都在除夕之夜推出自己制作的春节文艺晚会,一齐站出来与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叫板儿”。北京电视台更别出心裁,采取设立分会场,开出十辆拜年车,招募百名志愿者等形式,力求有所创新。这些晚会得失成败暂且不论,他们这种“叫板儿”的精神却值得喝彩!

让电视荧屏丰富多彩,文艺生活活跃繁荣,是我们的美好愿望。实现这个愿望靠什么呢?很重要的一条还要靠竞争,在文化市场日趋发达的情况下这条尤其重要。十几年前,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创办伊始曾有过辉煌时期,然而近几年,随着观众欣赏水平多层次化发展及文艺生活的多样化,再让十三亿人除夕之夜盯着一台晚会看,也就真为难了编导,难为了观众。如今北京等省市电视台站出来“叫板儿”,打破了中央电视台“垄断”年夜饭的局面,不管你是“大哥大”还是小兄弟,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谁的春节晚会有创新,谁编导的节目精彩,谁的观众就多,否则就会砸牌子,失掉这个黄金时间,这种“叫板儿”将促进春节荧屏更加丰富多彩,因此说到底,“叫板儿”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观众。

8.鼓励优秀作家“触电”

近日,河北省委领导同志在有关部门的会议上又强调要提高我省电视剧的水平和质量,搞出像《年轮》、《情满珠江》那样既弘扬主旋律,又有广泛社会效应的作品。这无疑对我省电视剧创作和生产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

这些年,我省电视剧创作生产有显著成绩,但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差距。这差距那差距,关键的差距还是缺乏高水平的电视剧本。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年产六千多集电视剧仍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与这个巨大的社会需求相比,我们专门从事电视剧创作生产的作家则少得可怜。作家少,创作队伍单薄,就难以产生优秀的电视剧本,没有好本子,再好的导演和演职员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尽快提高我省电视剧的创作质量呢?笔者认为当前应鼓励优秀作家“触电”。我省有一批素质高、生活基础丰厚、创作技巧纯熟的作家,多年来他们潜心于小说、诗歌、散文等创作,在各自的文学领域都取得成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批有潜力、文学修养好的作家直接涉足电视剧创作的却不多,即使偶而为之,也是个人即兴之作,缺乏必要的组织和扶持。这不能不说是我省电视剧创作中的一个缺憾。

为提高我省电视剧创作的水平和档次,必须对优秀作家“触电”进行支持鼓励,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予以扶植。首先,应当对我省优秀作家近年的作品进行审视,选出一批贴近生活、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作品约请作家改编创作。其次,有关影视制作单位和部门应与优秀作家进行先期接触,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创作中的实际问题。相信生活底蕴深厚、文学功底扎实的优秀作家“触电”后,一定会有一批电视剧佳作脱颖而出。

9.戏单

正正规规的剧团在剧场演出前,往往要或发或卖节目单——介绍演出剧目概况和主要演职员,有的还捎带把自己的剧团吹一吹。人们通常称其为戏单。我有收戏单的爱好,当然也不刻意求索,只是把赶上到手的留存起来罢了。

戏单虽小,却也是戏剧发展的缩影,甚至能折射出一个国家的世态。我手头有几份1976年春天“河北省农业学大寨题材专题文艺调演节目单”,随便浏览,那确是相当“精彩”。有一出叫《滏阳红英》的河北梆子,戏单是这样介绍剧情的:“向阳庄党支委红英,执行毛主席关于大力发展养猪业的指示,而她的公公生产队长铁山却不重视集体养猪,为此,公媳之间展开一场尖锐思想斗争,最后红英终于说服了公公,揭露出幕后的坏人。”其他戏也是大同小异,反正都要有一个英雄(大多是女性),然后跳出个阶级敌人,一番斗争,英雄获胜,如此而已。更有趣的是在那个年代,不仅有情节的戏要突出政治,连杂技这类纯属技巧的演出也不能免。1976年,全国杂技调演,山西代表队的节目单中有这样的节目:口技《学大寨》、走钢丝《秋收忙》,只可惜我无缘看到杂技演员如何在钢丝上“秋收忙”的。

小小戏单,装潢却大异。有的不过是白纸黑字,有的则彩色铜版纸印刷,还有据说烫了金的,行头差异是颇大的。手头最精致的两个戏单是北京人艺的。一个是《旮旯胡同》,一个是《鸟人》。《旮旯胡同》的戏单封面是一幅相当精致的铅笔素描,画的就是旮旯胡同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鸟人》则换了一副笔墨,是水墨画:一位穿大衣的男人正晃着鸟笼悠然而行。这样的戏单真正称得上纪念品。当然没有实力、没有精气神的剧团是只能望单兴叹的!

同类推荐
  • 血战沙漠核鼠

    血战沙漠核鼠

    《血战沙漠核鼠》是一部故事作品集,作者杨永汉倾多年之力勤奋笔耕、勇于探索,以自然朴实婉转慎密的笔触,描摹了一幅幅或世态、或哲理、或谐谑、或传奇的画面,相信读者看过后将会从中得到某种启迪和顿悟。这本《血战沙漠核鼠》是“巅峰阅读文库”系列中的一册。
  • 短笛

    短笛

    诗,是大自然的夜明珠,而语言文字只是夜幕,好让它更能显现出……
  • 伊索有话说

    伊索有话说

    本书立足《伊索寓言》,畅谈人生智慧,其文笔之精非夸夸其谈者可比,其点题之妙非误人误己者可言。其忠于原著、超越原著,即令伊索活转过来也将叹为观止、缄口不言。顶多背地里嘟囔:“所谈智慧……多少有些牵强附会,然而……”然而青出于蓝胜于蓝!所谓“牵强附会”,可作此解:因为强,所以牵;因为会,所以附!莫迟疑,捧读本书!捧读本书,你将如梦方醒——这不就是我以前想到过的,还没来得及归纳的“我的智慧”吗?对,这是你的智慧!
  • 活着,就该尽点儿兴:蔡澜经典散文

    活着,就该尽点儿兴:蔡澜经典散文

    这是一部蔡澜先生写给所有人的生活美学之书。在书中,他谈酒,谈茶,谈花,谈猫,谈男人,谈女人,谈爱情,谈读书,谈旅行,谈美食,谈自己喜欢做的事,谈生活的意义……无所不谈。文字至真至纯,活泼有趣,短则数百字,长则千余字,看似散漫琐碎,实则深藏智慧与巧思,常有新见,深得明清小品文精髓,自成一派。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同时深切感觉到蔡澜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魏荒弩译伊戈尔远征记:涅克拉索夫诗选

    魏荒弩译伊戈尔远征记:涅克拉索夫诗选

    《伊戈尔远征记》著者不详。以12世纪罗斯王公伊戈尔一次失败的远征为史实依据。《伊戈尔远征记》是俄罗斯古代文学史上一部宏伟著作,是一部为我们阐明古代俄罗斯文化和在古代罗斯发生的事件的作品,被誉为英雄主义史诗。涅克拉索夫(1821—1878),俄国诗人。其诗作充满爱国精神和公民责任感,许多诗篇忠实描绘贫苦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情感,以平易口语化的语言开创了“平民百姓”的诗风,被称为“人民诗人。
热门推荐
  • 儒雅随和镇国公

    儒雅随和镇国公

    这本该是儒雅随和的陆遥,彬彬有礼、以德服人,建设美好大周的故事。直到皇帝带着钢铁军团御驾亲征,太子指挥着无敌舰队经略四海。坐在沙发上抽着雪茄的陆遥长叹一声:“本公真是太难了!”
  • 江辞是个大沙雕

    江辞是个大沙雕

    全校都知道,江临这小姑娘家里特有钱,偏偏学习很差。全校都不知道,江临这小姑娘家里有个姐。后来,江临因病休学。回校时,却拉了她姐江辞。江辞什么都不怎么会,学习会一点,体育会一点,打游戏会一点,护妹会一点,什么都会一点。然后,江辞当着她妹江临的面,追上了江临她班主任陆舟。众人:今天江辞沙雕了吗?江临:我哥最棒,我姐最优秀!江辞:江临世界第一可爱!陆舟:又是背景板的一天orz。#华大校草又跑了##我家崽崽江辞皮了吗#【这就是个甜到发腻的糖霜,1v1,双洁,苏爽到飞起qvq】
  • 浮尘在世

    浮尘在世

    人生在世如一缕尘,或聚或散......本书选自慕容家子的大学生活。作者同21世纪大学生一样从大学走过,其中不乏开心、快乐,也有困惑与感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太虚维度

    太虚维度

    人类史第2600年,科学家创造了空间跳跃。随后人们身体发生了变化,有人觉醒了异能!故事发生在2700年,周谕夏收到一封来着异能系的邀请信,故事由此开始……
  • 幸孕暖婚:悍妻有毒

    幸孕暖婚:悍妻有毒

    初次相见,他成了她的猎物。她认出了这个是G市商业界的罗刹,眼光精准的猎人,跺一跺脚就会让华南商界颤抖的商家掌权人。本以为从此相见是路人,却是事与愿违。知道他被母亲逼婚,她似笑非笑的说:"你要娶,我要嫁,不如我们就凑一对。""就凭你。"商祁华冷笑:"爷我图你个子够矮,飞机场够平?""还是说我图你瑕疵必报,表里不一。"她娇媚一笑,给了他一记心照不宣的眼神:"就凭我能征服别的女人所不能征服的。"
  • 续命师日记

    续命师日记

    张二狗,一个为了青梅竹马的娜塔莉亚被动从事了续命师这个行业的年轻人,究竟会有哪些奇遇。。。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重生之再追你一次

    重生之再追你一次

    做为一个真爱是妻子,但在外面养情人的渣男,重生回到了与妻子相识的一年前。老天给了他一个重新来过的机会,这一次他不会再养情人,而是守身如玉的待在妻子身边,护她爱她宠她,给她创造一个再也没有伤害的世界。
  • 血战腾冲

    血战腾冲

    宁可焚毁家园,也不留给日军一砖一瓦!焦土抗日,除了对抗敌人的勇气,更需要的是一份坚毅不屈的决心!本书作者以实际人物为原型,从官、绅、商、士、农等各个阶层的角度,全面的为大家讲述全国抗战中全民抗战和焦土抗战的典范——腾冲反攻战中不为人知的血与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