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14800000017

第17章 切磋篇(15)

这次悼念“黑脸”的报道,图片功不可没。摄影记者田明同志拍摄的现场图片,真是触目伤心,催人泪下。请看这些令人心碎的画面:悲痛欲绝的亲人、一位老泪横流的老人、悲痛万分的送别者、人挨人人挤人的宏大人群以及发一版的大幅照片《送别黑脸》。记者辛勤劳作,将这些令人难忘的历史瞬间载入史册,化为永恒。

§§§第三十七节弘扬西柏坡精神的力作

——读《河北日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柏坡记忆”、

《燕赵都市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系列报道

《河北日报》和《燕赵都市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报道十分重视,摆在中心位置,分多个方面,作了深入系统的报道,有规模,有深度。

我仅就《河北日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柏坡记忆”、《燕赵都市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系列报道,谈一点读后感。

首先,我觉得这个题目重要,又有河北特点,也是河北的优势。正如《河北日报》的“策划人语”所说:“我们有幸,生活在河北;河北有幸,有个西柏坡;西柏坡有幸,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再一点就是两个编辑部对这一重要系列报道,肯用版面。《河北日报》分三组六篇,每篇一个半版,共计发了九个版;《燕赵都市报》从9月1日开篇,至29日结束,每个题目一个版,共发了二十个版。

两报对这一宣传,既有共同点,又各有侧重,各有千秋,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河北日报》侧重在党执政以后,如何按照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要求,拒腐防变,永葆无产阶级政党不变质、不腐败,“不做李自成”;《燕赵都市报》紧扣住华北人民政府以及相关机构的蓝本作用方面做的文章比较细、比较多。

读这两个系列报道,能够深深地感到,在采访和写作方面,两报参与报道的记者是下了苦功夫的。从报道中可以看出,他们除了从西柏坡纪念馆获取的材料以外,还采访了中央进京前后的当事人、亲历者、亲见者;还请知名的党史专家、研究西柏坡的学者,对自己叙述的史实作出精辟的点评;为了更深刻的说明问题,他们阅读了不少毛泽东等党中央第一代领导人的有关著作、老一辈革命家的回忆录和一些中外有影响的记者、作家的有关著述。因为占有的材料比较丰富,这个系列的每一篇稿件,都是内容扎实,内涵深刻,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存史价值。

从内容上,有三点给人的印象特别突出:

一、胜利之本揭示深。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胜利地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且召开了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离夺取全国胜利已为期不远,党中央的领导一面筹划进城建国事宜,一面也在思考取得胜利的原因。在进京的路上,毛泽东同志问警卫排长阎长林:“你们说,咱们走到今天这一步靠什么呀?”阎长林回答:“还不是靠民心,靠主席的领导呀!”毛泽东说:“对呀!靠民心!蒋介石没有想到,他天天想消灭我们,反而被我们消灭了。人心向背,这就决定了我们必定胜利,蒋介石必定失败。仗打完了就要开始建设了,进了北平就得搞建设,才能争取民心啊!”(《燕赵都市报》《五大书记进京记(上)》)《河北日报》在《土改壮歌——决胜篇(下)》这篇报道中在探寻如何得民心时,写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亘古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在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国,得民心首先要得农民心。靠什么能最直接得到农民的心?土地。耕者有其田这是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梦想,无疑是鼓舞其投入任何一场革命并坚持下去乃至不惜奉献生命的最好口号与动力。”文中还引用了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解放区的新气象》一文中的话:“1946年解放战争刚爆发时,在延安,她问毛泽东‘与国民党军队的战争是否能够取胜’时,毛泽东对‘军队’甚至提都没提,他说,那就看我们的土地改革工作完成得好不好……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一定会胜利。”

读了上边这些,我又读到《燕赵都市报》在《五大书记进京记(下)》结尾,对民心重要性的理解就更加深了一层。报道说:“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毛泽东等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毛泽东俯视大地,喊出了一句开天辟地最朴素、最伟大的口号:‘人民万岁!’上下五千年,毛泽东第一个喊出了‘人民万岁’。‘万岁’是什么?是永恒,是不朽,是希望,是祝愿。人民,也只有人民才能万岁。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熟稔的一条真理。”

刚刚结束不久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这样一句话:“严肃党的纪律,从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放在一起。这充分说明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我们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贯的,是一脉相承的。

二、蓝本作用细展现。

《河北日报》的报道说:“我们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从井冈山到延安,从黄土高原到太行山,毛泽东关于建国的思索一直没有停止。”“毛泽东还专门阐述了体现民主集中制的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设想。”“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的伟大设想。之后,他又在《论联合政府》中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了更为具体而完整的论述。但抗日战争后内战爆发,这一设想一直没能在全国实行。”“最终,这个以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的设想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被确定下来。”

1948年8月,在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完成合并后成立的华北解放区召开的华北人民代表大会,就是这种先行一步的探索。

两报对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的机构设置、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制定,以及为南方新解放区输送和进京后所需要的干部准备,都做了比较详尽的报道。

《燕赵都市报》对中央的一些重要部门和机构如何在西柏坡、在华北人民政府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都分别作了细致的报道。例如:《里庄走出世界级大报》(《人民日报》)、《天户村电波划破长空惊敌胆》(中央广播电台)、《小灰楼里诞生中国人民银行》、《东柏坡点燃了全国妇女解放的火种》(全国妇联)、《华北财办奠定新中国财政基础》、《华北邮电总局孕育人民邮电事业》、《华北大学——中国新式大学的摇篮》(中国人民大学)、《新华书店火种从石家庄播撒全国》、《西柏坡笔杆子与枪杆子共战斗》(新华通讯社)、《华北军政大学解放战争军政骨干的输送带》(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等等。限于篇幅,具体内容就不介绍了,看了这些题目,她们的“雏形作用”、“蓝本意义”也就一清二楚了。

三、拒腐防变贯始终。

毛泽东意味深长地把进京掌权比喻为赶考,也就是我们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我们决不作李自成。《河北日报》在系列报道中,从纵向一直追溯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黄炎培先生在同毛泽东交谈时提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的以史为镜,并且找到了跳出“周期律”的办法。特别用相当的篇幅,详细地介绍了如何高度重视李自成这面镜子的。“1944年四、五月份,在延安的毛泽东便两次谈及郭沫若的史论名作《甲申三百年祭》,意在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这年的6月7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中央军委政治部还向全党、全军发出通知,将《甲申三百年祭》作为全党的整风文件,在解放区普遍印发,供党内学习。”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毛泽东专门把中央局大院的工作人员集中在一起,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进北平就腐化了,而我们共产党人进北平,是要继续干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到共产主义。”报道还提到,毛泽东进京时携带了许多书籍,其中就有一本反映李自成的历史小说《永昌演义》。1942年,在陕北看到该书的手抄本后,毛泽东仔细地读了一番,并留存下来。尽管这部作品名不见经传,但毛泽东却一直把它带在身边。这也使我想到老人家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作家姚雪垠创作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关注和鼓励。

对我们全党的进京“赶考”,记者也是从纵向作了步步深入的报道。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写起,一直写到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经受执政考验、对反腐倡廉,从指导思想,到方针政策、具体措施,都做了比较系统地梳理和介绍。建国初期,我们面临的只是执政考验,以后就增加了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当然,我理解核心还是执政考验。无论形势怎样变化,随着时代的前进,历史的发展,无论反腐败斗争多么复杂,考题越来越难,我们党总是能够与时俱进,做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断向人民交出精彩的答卷。读这个系列报道,令人长见识、受教育、增信心。

《燕赵都市报》根据自己的性质和读者对象,他们对党中央进京“赶考”,采取的报道方法是“走在这条充满历史意义的大路上,我们将挖掘和记录当年生动感人的‘赶考’细节。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将和大家一起来思考,在提高执政能力这场大考面前,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怎样才能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的答卷?”,他们这样做了,效果很好。他们的报道确实很感人。

§§§第三十八节可读性在增强思想性在提升

——简评2009年10月19日的《河北日报》

《河北日报》今年改版,大家都很关注。经过编辑部上下齐心努力,改版实践证明,很成功,报纸有新的起色。总的感觉是报纸的贴近性、可读性越来越强,指导性、思想性在提升。我认为,2009年10月19日这期《河北日报》就是改版以来报纸的一个缩影,或者说是这个时期报纸的代表。那我就采取“解剖麻雀”的办法,对这期报纸作简要的评说。

一、文短、版面活、信息量大。

我统计了一下,10月19日的头版发稿(含文图标题新闻)15篇,二版16篇,三版20篇。文短,发稿量大,但是在编排上并不凌乱,做到了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轻重有致,图文并茂。给人的印象是既严肃活泼,又庄重大气。

在这期报纸上,《瞬间》和《健康周刊》有两个亮点值得一提:《瞬间》的标题肩题是《5000余名建设者双节期间奋战输变电工程建设工地》,主题是《用真情唱响光明之歌》,记者放弃假日休息,不辞辛苦,跑了邯郸大名,邢台宁晋、柏乡、隆尧,张家口张北、尚义、崇礼,沧州渤海新区和黄骅等地,拍摄采访,给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工人加油鼓劲;《健康周刊》头条发表《多数农村中老年没做过妇检》,副题是《专家指出,农村女性妇科重症高发,主要原因是疏于妇科检查》。编辑记者心系农村,关心农民健康的殷殷深情是值得称赞的。

二、新辟专栏办出了特色。

《河北日报》改版,新辟了一些专版专栏,每周一的第三版新辟了两个专栏:《一周党报纵览》(以下简称“报摘”)、《七天网事点击》(以下简称“网评”),两个专栏各占半版,一上一下,平分秋色。

先说“报摘”。让我们回顾一下,7月6日这个专栏开栏时,在《致读者》中亮明的宗旨:“这是本报改版后增加的新栏目,旨在对上周国内各级党报报道的大事、要事、新鲜事进行一次梳理,为读者打开一条了解更多地区、更多资讯的通道,也为省内各地、各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我们将努力整合最广泛的资源,选择大家最关心的事件、声音,奉献给读者朋友们一道有特色的‘新闻大餐’。”三个多月来,专栏努力实践着这个宗旨,确实已经为读者奉献了一期又一期的“新闻大餐”,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喜爱,被不少读者视为良师益友。

我认为,这个专栏的定位就很恰当、很高明、很有特色。全国文摘类报刊不少,报纸上也有不少文摘专栏,就我接触的媒体还未见到过“党报摘党报”。因为“独到”,所以有特色。我说她定位恰当,就是“党报摘党报”,有权威性,导向正确,有较高的水平,稿件又主要是从省以上党报中重中选重、优中选优,采英撷华。这就保障了这个专栏的高品位。就以主稿“本周头条”来说,全国党报有几十家、上百家,单就省以上党报就是几十家,七天中得有多少个头条啊,我们从中选一,真可谓尖子当中拔尖子!“一周调查”也是如此。再让我们分析几个子栏目:“党报快评”、“原声摘录”绝对没有“官话”“套话”,多是发人深省的新话;“新政点击”是宝贵的他山之石,可做各级领导的决策参考;“产经动态”体现了经济为中心,有的报成就,有的点经验,有的引方向,读后很开脑筋,鼓舞人心;“社会之窗”都是重要社会新闻,正反面报道兼有,开阔视野,引人深思。

顺便提一下“媒体看河北”出自编这个栏目的编辑之手,在别的新闻版上发表。北京和全国的媒体对河北的报道,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各级领导十分关注的。这种信息很重要。

再说“网评”。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关注“网事”、评论“网事”,一方面是拓宽本报的视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新的舆论引导格局下更好地发挥党报的舆论引导功能,特辟了《七天网事点击》专栏,这个专栏的设置,充分反映了《河北日报》紧跟时代步伐,努力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专栏对一周内网友关注的热点事件进行梳理、评论。这期主稿是《彩票猜想背后的公信力危机》,在《一周关键词》子栏目里发署名评论《信任》,在《网事点击》、《一周面孔》两个子栏目里,对每篇信息都作了点评。我认为,点评很得体,引导有力量。

三、领导活动报道有改进。

领导活动的报道,是一件大事。过去,中央常委到下边调研或开会的报道都放在一版。加上省里主要领导活动和参加的会议,这就使地方重要新闻很难挤上一版的重要位置。形成“给新华社办报”的现象。这期报纸上,有两条中央领导活动的报道,一条是《中国矿大建校百年,胡锦涛致信祝贺,温家宝作出批示》放在一版头条位置;另一条是《温家宝在考察甘肃时指出“不能让敦煌成为第二个楼兰”》放在三版显要位置,一版导读介绍,主题用大字标出,发得很突出。我认为这样处理符合中央关于少宣传个人的指示精神,同时有利于突出本地的重要新闻,显现地方特点,是适当的。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是一个改进。

同类推荐
  • 47楼207

    47楼207

    北大往事的经典叙述之一,学子的苦乐悲欢,当日的人文气氛,说不出它在校园里弥漫,在讲台上流布,它在马路上,匆匆掠过的一瞥里,在火车上相对会心的一笑中。
  • 洎水悠悠(郭宏彬诗文集)

    洎水悠悠(郭宏彬诗文集)

    作者经过大约两年左右的思考整理,从300多首诗歌及文章中挑选组成本书,算是对人到中年的一种总结和回顾。故乡也好,母校也好,巴山蜀水也好,不仅是作者成长和生存的根基,也是创作的土壤。虽不知道这些作品最后的命运,还是借用黛玉之言,不指望它们带我“玉堂金马登高第,只望它高山流水遇知音”。这也是我真实的愿望。
  • 700天极地生还

    700天极地生还

    本书记述了上世纪最伟大的探险家之一,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远征南极的探险故事,这次探险之旅堪称英雄年代的最后一次伟大的探险,亦是史上最令人惊叹的生存史诗。1914年8月,传奇探险家沙克尔顿率领27人的探险队,乘坐“坚忍号”探险船,启程前往南大西洋,志在夺取探险史上最后一个未被认领的荣誉:首次徒步穿越南极大陆。然而,穿过冰冻的威德尔海后,“坚忍号”却困于浮冰区中无法脱身,此时距离南极大陆仅有不足85英里。十个月后,探险船被彻底挤碎,沙克尔顿带领全船队员们在浮冰上奋力求生,历经近700个日夜,才得以脱困获救。
  • 行话:一个作家和他的同行及其作品(菲利普·罗斯全集)

    行话:一个作家和他的同行及其作品(菲利普·罗斯全集)

    美国文坛第一人菲利普·罗斯与同行的访谈录,作家对话作家,直面一个时代的生存危机。《行话:一个作家和他的同行及其作品》是菲利普·罗斯全集中的两部评论集之一,主体部分为访谈录,另有评论文章数篇。菲利普·罗斯作为一个好奇的读者和刁钻的同行,采访了全球各地的7位杰出犹太作家——普利莫·莱维、阿哈龙·阿佩尔菲尔德、伊凡·克里玛、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米兰·昆德拉和爱德娜·奥布莱恩——从这些作家的成长经历、创作动力和所处的大环境入手,非常直接地向他们发问。
  • 老舍评传(增补本)

    老舍评传(增补本)

    本书着力于以丰富的材料和严谨的论证说明,贯穿老舍文学创作始终的,作者在吸收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饱蘸着自己对于作家的深厚感情,对于满族历史与文化的细密体认,从上述这两个方面的视点切入作家,给我们送来一份富有创见的回答。
热门推荐
  • 诸天万界之前尘往事

    诸天万界之前尘往事

    一名普通的高三学生因一场车祸解开“前世记忆”,得知世界上真的有神,魔这一切都不是人的幻想而他竟是整个万千世界中最强的男神六道帝尊元神之一代表至恶的“魔道化身。”依照六道帝一丝残念的嘱托携带【六道辅助系统】穿越诸天万界寻找其他五道的化身,当她正要行动的时候一个神秘的系统出现得知她并不只是六道的化身而且还是………,前世今生的恨又能否被化解?
  • 无敌金身诀

    无敌金身诀

    人族修十三命根,仙人修五花,神人修四柱,圣人得三果,创世、灭世结道种,不灭、涅盘、本分有金身。
  • 麒麟长生劫

    麒麟长生劫

    一个凡人机缘巧合下不老不死,一个神明受罚被贬下凡,当他们碰到一起,又会掀起怎样的波澜。
  • 花魂,花之魂

    花魂,花之魂

    我试图让每个人都去爱别人,但为什么完美的爱之后,总是只剩下悲哀和绝望.....此小说系悲剧结尾,中情节亦多骗人眼泪之处,望心理承受能力差者甚入,如有意外,后果自负......
  • 验尸官

    验尸官

    四十年,上千具尸体,八百多起案件。验尸官该如何面对死亡?如何判定死亡时间和方式?如何判断死者身份?如何与家属交涉?这其中又涉及到哪些心理学原理?霍姆斯通过一则则亲历案件讲述与死亡有关的故事,从耸人听闻的“烧烤谋杀案”,到美国最大的监狱“圣昆廷”;从宁静社区中的邪教据点,到梦游中的自杀;这其中既有令人哭笑不得的滑稽死法,又有令人汗毛倒立的尸骨与冻婴……真实比虚构更令人唏嘘,也更像生活,这本书讲的就是一个验尸官的日常生活。
  • 御剑山庄

    御剑山庄

    沈琦云以一人之力力挫神月教,创立御剑山庄,成为武林盟主,喜得双胞胎孙儿,一个天赋异禀另一个却资质平庸。遭遇晚年丧子,更大的悲剧竟是御剑山庄惨遭覆灭。究竟是魔教复仇还是另有强敌……
  • 天空的丛林游戏

    天空的丛林游戏

    战火纷飞,贝索伦亚大陆上,人类、龙族、恶魔、天使等皆卷入其中……没有人能阻挡,没有人能逃避,古老年代制定的游戏在战争中揭幕!
  • 快穿之大佬的位面管理学

    快穿之大佬的位面管理学

    孟姝,一个活了不知道多少万年的人类。在这不知道多少万年里,她走过的路和看过的人、事、物,数不胜数,她忽然就感到疲倦了,因为这世间已经没有什么新鲜事儿好让她看的了。于是她自杀了,却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又醒了。在接下来的六万年里,她每一次自杀之后的第二天又会醒过来。直到……她把那个世界毁灭了!世界崩塌,她如愿以偿的死了。死后的她又遇到了一个自称复仇系统的玩意儿。可以穿越各个位面?可以获得重获新生?不好意思,她对穿越不感兴趣!对重获新生也没有半点儿兴趣!
  • 大狙4

    大狙4

    本书是《大狙》系列的完美终结篇。讲述优秀狙击手铁蛋为了替死去的战友报仇,与几个战友勇闯孤岛,追踪凶手。在岛上,他们遭遇了一神秘组织的几大高手。为揭开岛上的秘密,他们与怀着同样目的来岛的某国特工联手,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终于揭开了这个蕴藏丰富石油资源的小岛真相。铁蛋和战友们挫败了敌人的阴谋,但他也因感染了生化病毒而与其进行生死抗争。铁打兵王铁蛋胜利了,子弹出膛,兵王完胜。大狙再现,王者归来。
  • 云端深处

    云端深处

    如果左边有一只羊,右边有一只骆驼,把她们放在一起会不会产生羊驼呢,不会,小说里就会,小说比现实好玩。这阵子蜗在寝室里,边上一哥们,特牛,此人永远不吃早饭,像只胖头鱼似的盯着电脑,一天10小时,仿佛找宝藏,我快被那段游戏音乐逼疯了,遂想干点事情。年轻男女有年轻的忧愁,冷便如斜月孤星,爱便如江海注流,锋利而单薄。当然我坚信自己在写有趣的东西,不止是校园青春。小说这东西,大概就是这样,看自己的东西仿佛老虎瞪着眼,看别人的就眯着眼睛,打嗑睡,成了只小猫,几句话说完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