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14800000030

第30章 评论篇(7)

有人说,新闻是易碎品。那广播新闻更是转瞬即逝。广播稿播出以后,只是电台内部印为数不多的“稿选”,听者就不能再重读、再品味、再研析了。这是令人遗憾的,可以说是精神产品的一大损失。我们的广播记者(包括电视记者)到了一定的时候,文章达到较高水准了,把自己那些耐压的有生命力的作品选一选,编辑出版,或由单位组织、按新闻品种分类选编出版专集,这有利于精神产品传播、流传,为新闻宝库中不断充实新闻精品,增添反映新闻规律的新的理论武器,对我们广播新闻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对那种“新闻无学”、“广播无学”、“广播无术”的论调,也是一个有力的回答。

在未读书稿以前,志生让我写点东西,我欣然应允了。原来我想就志生的成功之路作一些探讨。但是我拜读了书稿之后,觉得自己想说的一些话,他在几篇文章中都谈到了,而且远比我要说的全面、系统、深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部对志生的几篇佳作和他的每一个大的进步,都有热情的鼓励和中肯精辟的评说,我就没多少可说的了。像志生这样做新闻工作以前,没进过大学门,怎样在中央电台这样重要的岗位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人才济济的地方能够脱颖而出,确实难能可贵,个中酸甜苦辣、成败得失,都有生动、详尽的阐述。我相信,读者读了这部作品,对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人民记者、德艺双馨的优秀记者,必能找到明晰的答案。

有人曾经问我,你做新闻工作几十年,对当记者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我说,要当一名好的记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勤奋。懒人当不了记者,更成不了好记者。志生对自己要求很严,定的标准很高。他积极倡导做学者型的记者,并且以新闻界的先驱和当代那些学者型的“大手笔”、名记者作为学习的榜样。他认为,这些标杆并非不可靠近。怎样一步一步地向他们学习、接近?最主要的是靠自己的勤勉学习,刻苦扎实地磨练。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年年磨一剑,年年月月拿出硬头货”。他要求自己写一稿进一步。他说:“记者写稿,每次都有点新花样,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自己跟自己不一样,这次同上次不一样,慢慢地就提高了。”他主张,就是要用自己的毅力、耐心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超越自我,超越他人。他就是这样做的。即使自己已经小有成就了,仍然兢兢业业,丝毫不松劲、不懈怠。他有句富于哲理性的格言:“在强手面前不小看自己,在群众面前不大看自己,在编辑面前不迁就自己。”总而言之,志生的成功,靠的一个“勤”字,勤学、勤问、勤跑、勤写、勤想。勤,是他到达成功彼岸的航船。

那么,他这条航船的动力是什么?纵观志生的实践及实践的成果——这部书稿,我认为,那就是一个国家电台记者的政治责任感、神圣使命感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他有两个座右铭,一个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话:“一个诗人的人格如果不比他的诗伟大,他的诗必将被人们所不齿。”另一个是我国著名记者商恺的话:“笔有千钧力,胸无半点尘。”用以策励自己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恪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从而能够摆脱名缰利索的羁绊,抵御金钱物欲的诱惑,始终执著地致力于他一生钟爱的广播事业。不去做炒股票、拉广告、会上泡的所谓一、二、三等记者,甘愿当踏踏实实钻业务、埋头苦干写报道的所谓四等记者。

说起志生进步比较快的时候,人们都认为除了勤奋以外,就是谦虚。无论是他的领导,还是他的同事、朋友,凡是同他打过交道的人,几乎众口一词:他虚心好学。他向同行学习,向群众学习,向通讯员学习,更向那些他采访过的先进人物学习。学习他们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不懈追求的精神,学习他们公而忘私、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道德情操,学习他们的一切优良品质,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升华。这是他汲之不竭的动力源泉。熟悉志生的人都不难发现,在他身上可以明显地看到有他采写过的模范人物的影子。

阅读这部书稿,看到志生自学成功,我想向那些没能升入大学的中青年朋友说几句话。就我们国家经济状况和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而言,能够进大学深造的人数很少,绝大部分人要靠自学成才。无数事实证明,只要肯下苦功,干一行爱一行,坚持不懈,边干边学,无论干哪一行,都能有所作为,都能有出息。在这部书中,就有几位志生满怀深情颂扬过的自学成才的拔尖人物:玉田县刘晋朝原来是初中毕业的学徒工,由于刻苦钻研技术,成了本厂的技术能手、技术副厂长,他研制的一种新磨床获省科技进步奖;文安县安里屯的苏志英,只上过四年小学,他刻苦攻关,百折不挠,研究成功“冷拉方钢一次成型新工艺”,获世界发明博览会金奖;诗人旭宇自学书法,走遍全国各地观摩碑林,有时练起字来竟忘记吃饭,经过多年勤学苦练,终于形成自己的风格,在书法界独树一帜,他的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公社副书记张永祥为研究书画装裱技艺,弃“官”为民,过了十多年乞丐般的生活,历尽艰辛,终于研究成功“书画装裱工艺方法”等六项专利,结束了中国传统装裱效率低、耗费大、易霉变的历史,被专家称为“我国装裱业的一次飞跃”。这样的典型还有许多,不再一一列举。总归一句话:自学成才之路,无比宽广,前途无量。

§§§第十六节学习老模范人生高境界

——读罗凤清同志《忆父亲罗发龙》

早就听说叶榛同志的老岳父是位劳动模范,但是,对这位老人的模范事迹,却一无所知。我有幸读到老叶的老伴罗凤清同志写的《忆父亲罗发龙》回忆录,才对这位敬仰已久的老模范有了认识。

这本回忆录,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自己的所知所感像拉家常似的娓娓道来。因为老人有过硬的模范事迹,有崇高的精神境界,而老人前半生走过的路又是那样艰辛坎坷,读了非常感人。记得,上个世纪60年代,《河北日报》在报道遵化县沙石峪的全国劳动模范张贵顺时,曾经提出“给后代留下什么”的课题。我认为,罗发龙老人没有给后代留下多少物质财富,却留下了一笔极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财富,就是老人一生的言行所体现出来的,反映共产党人优秀本质的浩然正气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罗凤清同志不顾年迈腿脚不便,去老人工作过的工厂查档案,到《河北日报》资料室翻阅当年报道老人模范事迹的报纸,历时数月,写出这本篇幅不太长,但分量却很重的回忆录。并动员儿孙辈打印、校对、装订成书。她做了一件大好事,功德无量。这样,就使得发龙老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得以保存和继承。罗发龙老人不只是罗家一家的,他是全省人民的,也是全国人民的。他留下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体人民的、是全社会的,让我们大家共享。因此,我作为河北人民的一分子,向罗凤清同志表示敬意和感谢。

《忆父亲罗发龙》这本书我读了多遍(读过原稿、打印稿、书本),越读越觉得内涵丰富,越读越觉得罗发龙老人的事迹非常突出,有许多独特之处。对老人的一生可以用两把尺子来量。一把是纵向尺子量一生,老人的事迹是一贯的:他11次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1次被评为市特等劳动模范,5次被评为省劳动模范或先进工作者,而且是全国粮食系统的劳动模范,直到老人84岁高龄还作为特邀代表出席省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几十年如一日,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把是横向尺子量各个方面:从他对事业、对工作,到为人处事,对待家庭,对子孙后代,他做得都十分出色。总之,是既一贯,又全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看,罗发龙老人的人品几乎达到了完美的境界。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做官,老人都堪称典范。对这样的老人,要向他学习的东西很多。我个人把握了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学习他的世事洞明,远见卓识。

在重大历史关头,老人把握住了正确的人生方向。保定解放前夕,他从业的私人面粉厂的老板动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随南逃的国民党军队撤往河南。老人经过深思熟虑,凭着他对国共两党的认识和对时局的分析,毅然决定留下。这一抉择,关系到老人后半生,也关系到全家人的命运。

二是学习他的爱岗敬业,鞠躬尽瘁。

保定解放后,老人从业的面粉厂被国家收买过来,成了国营企业。老人也就成了工厂的主人,他把工厂看成自己的家。生产中的难题,就是他攻关的重点。他多次改革机器设备,使面粉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业绩。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在极端困难的“文化大革命”中,在保定这个重灾区,几乎所有工厂都停产了,但是面粉厂的生产一天也没有停过。这与老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就是他被揪斗、被游街时,想的也是工厂的生产。他催促造反派们快走,早游完街好早点回厂生产。到了退休的年龄,因工厂离不开他,经上级批准,他超期服役,直到76岁高龄才离开工作岗位。老人去世前,嘱咐家人,送他去火葬场的灵车要从面粉厂门前经过,再最后“看一看”自己深爱的工厂。真是心系工厂,魂系工厂,读到这里,我被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三是学习他的廉洁奉公,一尘不染。

发龙老人不仅是工厂的技术负责人,也是厂的领导成员,还是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但是,他始终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工厂规定,他的办公室的杂务由工人负责,他不要。扫地、打水都自己动手。

平时,家里需要个钉子,老人都不肯从工厂捎带回一两颗。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全国大饥荒,罗发龙老人的家人也一样挨饿。但是,身为面粉厂的技师,连一两“飞面”也不肯往家里拿。真可谓“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对于工资待遇,发龙老人从不计较。从1948年起,保定新中国面粉厂就是国营企业了,他退休后应该享受离休待遇。但是,工厂按退休给他办的手续,他知道这不合理,也不去找。他就是这样淡泊名利,豁达大度。直到1988年,保定市委组织部才通知面粉厂,罗发龙应为离休干部。但是,遗憾的是这时老人已经辞世,不能享受这种待遇了。

四是学习他关爱他人,广施恩惠。

发龙老人的工资收入不算低,但是,他自己和家里生活特别节俭。节省出来的钱都接济了别人。他有一片爱心,总是把关爱和温暖送给别人。他既关心自己的亲朋、同事,也帮自己子女的同学。凡是有困难需要他帮助的,只要被他知道了,总是尽力而为,为之排忧解难。工厂有位工人失业了,想回家另谋生路,罗老给他筹措路费。解放前,有位工人有文化、有技术,对机械也颇有研究。但他不愿忍受工厂霸头的欺压,一气之下,离开保定去了南京面粉厂。到那里不久,因患肺结核,不幸早逝。他的妻子没有工作,还带着个一岁的男孩,生活很困难。罗老就时常给寄生活费,直到这个小孩长大成人,有了工作。罗老大女儿一个同学的哥哥考上东北的一所重点大学,因家境困难,离开学的日子已近,上学的费用还没能凑齐。罗老就变卖了家中的物品,把钱送过去。女儿的一个同学家在农村,生活比较困难。但是,越渴越吃盐。放暑假时,把存放在校舍的被褥丢失了。发龙老人让女儿把自己家的被褥拿去。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毛泽东同志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罗发龙老人就是做了一辈子好事的人。

五是学习他的忠孝两全,教子有方。

罗发龙老人不仅在工作中是模范,他在家里,在各个方面,也都很周到,很优秀,处处是模范。对老人,他非常孝顺,是母亲的好儿子,岳母的好女婿;对妻子,他体贴照顾,是个好丈夫;对儿女,精心培养,言传身教,他是个好父亲。

我特佩服和赞赏罗发龙教育子女的几点做法:第一,他教育子女把做人放在首要位置,教育他们要做老实人,处事要公平公正,要听党的话,跟党走,是党员的要时刻不忘自己是个党员,要有党性,不要有私心;第二,必须有一技之长,为人民服务就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第三,要肯吃苦,他总是支持儿女积极地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去摔打;第四,要把国家的需要看成自己的前途,好儿女志在四方。

由于老人的谆谆教诲,加上党团组织的培养教育,他的儿女都学有专长、事业有成。有的是业务骨干,有的担任了一定的领导职务,有的成了专家教授。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比较突出的成绩。这是可以告慰罗发龙老人的,老模范后继有人。

同类推荐
  • 芳草集

    芳草集

    作者以亲身经历撰写了二十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期间我军战士历经艰险、团结一致、顽强杀敌的英勇事迹。同时纪实了作者自己不忿日寇的残酷铁蹄而奋起杀敌,千辛万苦投奔新四军的故事。其中部分内容以诗歌反映了战争年代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遭遇的艰险,也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阮义忠的微博生活:一日一世界

    以介绍作者的家居生活方式为主,散步、室内设计及别墅改造等看似生活琐事,皆有作者的乐趣及巧思在内,我们也可从中获取些家居生活的经验,使生活更美好。
  • 唐诗宋词元曲(第四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四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只要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

    只要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

    豆瓣无数网友盛赞,超过300000次转发推荐,豆瓣人气作者十三的文字温暖通透,打动内心。人生充满未知,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会得到生命最美的馈赠。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憨厚地自言自语:“妈妈告诉我,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滋味。”电影《大撒把》里有这么一句台词:“你把这事往好了想到头,再往坏了想到头,然后就没什么了。”《只要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是豆瓣人气作者十三写给世间所有努力生活的人最温暖的疗愈随笔集——关于人情冷暖,关于时光流逝,关于相爱相守,关于亲情绵绵……人世间所谓的运气深不可测,但只要你努力地行走在其中,总会收获自己所期望的礼物。
  • 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

    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

    浙江文艺出版社编著的《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为山海经故事丛书中的一册,为我社早期山海经丛书的再版本。内容均以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为主,且各册都有一个核心的人物或主题,内容丰富,风格活泼,保留了很多的民间智慧,体现了民俗风情与历史面貌。《不见黄河心不死——黄河传说故事》内容围绕黄河主题,将从民间搜集整理的传说故事进行合理。
热门推荐
  • 夫人她不是善茬

    夫人她不是善茬

    新书《黑莲花庶女被迫精分》上线咯~*小娇娘能打仗,能破案,家世好,模样佳,就是身体不好,人人传她天岁难永,求娶的门户越走越底。年轻战神无妻缘无子女缘,偏就不信邪,机关算尽把小娇娘扛回了家。婚后两人开了挂,生娃又升级,小日子鸡飞狗跳却又清甜如蜜!…听说:白侯爷的嫡女钟情于雍亲王。听说:雍亲王对华阳郡主情有独钟。听说:淑妃为给白家女铺路,给华阳郡主下红花,许以侧妃位。阿宁:殿下钟情于我?那好办了,这碗红花,烦劳殿下亲自送去!侧妃之位,还是更适合白家姐姐呵!…听说:魏国公府世子徐悦是克妻命,连死了三任未婚妻。听说:定国公府的华阳郡主战后重损,天命难永。众人:来,下注,且看这第四任能不能活到下大定的一日!……听说:徐世子无妻缘无子女缘。听说:华阳郡主战后伤了根基,汤药难离,三日一小病五日一大病,怀得上也保不住。命不长久!众人:命里之数,难逃!难逃!神医一捋长须:来来来,生几个给他们看看!病娇腹黑后知后觉小娇妻VS温润如玉宠妻如命老铁树双强,甜宠,虐渣不留情(PS:李彧和白凤仪没有早就勾搭,没有勾搭,没有勾搭!李彧也不喜欢白凤仪,不喜欢,不喜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能小姐

    异能小姐

    一个来自三十世纪的“怪物”少女,穿越到了一个废物小姐的身上。废物!哪有动动指头就把绝世高手就秒杀的废物!神器难得?那她家那堆垃圾是什么。在这段“平静”的日子里,一个腹黑帝,一个高冷帝把她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啥事候可以让她清净一会儿!(表入坑,以弃文)
  • 水仙已乘鲤鱼去z

    水仙已乘鲤鱼去z

    洛帆醒来后发现世界巨变,他来到一个陌生的,奇妙而又危险的地方。在这里他遇见了一些人,发生了一些事,所有的一切似乎都与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洛帆却无法勘破丝毫,他的记忆早已残缺不全。于是,洛帆一往直前,试图破解这里埋藏的关于自己的秘密。这是一条寻找真相的道路,也是一条寻求救赎的道路。洛帆会成功吗?等待他的真相又是什么?
  • 这可能是错误的异界幻想曲

    这可能是错误的异界幻想曲

    闲着无聊的试收之作,闲着没事干的话,可以看看。
  • 寻医记

    寻医记

    五个新世纪医学生在一场意外事故中群穿到了架空朝代,没有先进医疗器械设备的五人,从零开始,开创医学事业的辉煌历史。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灵湖经

    灵湖经

    没有什么利害关系,也不会有绝对、极端的反派,每个人都各自按照自己的方式活着,只是莫名其妙,心中的湖面上总会刮风。每个人都有一片灵湖,能通过灵湖修炼出不同的灵系和对应的能力,同时,灵湖也会影响拥有者,所以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危险问题,而御灵馆就是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形而立。
  • 神团之战

    神团之战

    一个冒险团误入地下世界,那里是光怪陆离的世界,一个强者的世界,请看我们的主角是怎么样成长起来,打通异世界的大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