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14800000047

第47章 附录篇(1)

§§§第一节弘扬正气是灵魂

——访《河北日报》原副总编辑牛增慧

精神是灵魂,是动力,是指导人们实现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内在力量,在世纪之交,作为京畿大省的河北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跨入21世纪,实现我们振兴河北的宏愿,这确实是每一个河北人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在省委宣传部提出的“河北精神”的五种表述中,我个人认为第五种最好,也就是“艰苦奋斗、弘扬正气、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因为它既涵盖了前面四条的内容,又提出了“弘扬正气”这非常重要的一条。同时我主张把“团结务实”放在第一位。

既然是“河北精神”,就要从河北的历史和现实出发。我认为,必须要把讲团结放在首位,因为团结是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能战胜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种种险阻,尽快缩小河北与经济较发达省份的差距。从河北的现实来看,我们虽然环京津,环渤海,但和京津及某些沿海省市相比,我们还有差距,只有扔掉花架子埋头苦,才有可能赶上人家,要不然只能越落越远。所以我说,应该把团结务实放在“河北精神”的第一位。

为什么要强调弘扬正气呢?我觉得弘扬正气是河北精神的灵魂,有了它,其他几种精神才能“活”起来。不弘扬正气,结党营私、拉帮结派,怎么能团结?不弘扬正气,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怎么能务实?不弘扬正气,大吃大喝、灯红酒绿,怎么能艰苦奋斗?不弘扬正气,安于现状、保官求稳,怎么能开拓创新?

§§§第二节牛增慧:“我时刻沉浸在感动中”

牛增慧:现年73岁,1958年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历任《玉田报》、《唐山劳动日报》记者,省委宣传部干事,办公室副主任,处长,《河北日报》副总编辑等职务,1994年退休。唐山大地震后,即到唐山参加抗震救灾工作,直至1977年5月。1976年10月以慰问团秘书的身份随团到山东慰问唐山大地震中的伤员、感谢山东对地震灾区的支援。

“那些日子,我时刻都沉浸在感动中。”提起跟随慰问团到山东慰问被转移来的唐山大地震中的伤员、感谢山东对灾区支援的那20多天的感受,牛增慧老人是这样概括的。

唐山地震发生后,当时正在省委宣传部工作的牛增慧,以唐山人熟环境熟为理由,向领导请求到唐山抗震救灾,并于7月31日到达灾区,直到第二年5月才从灾区撤回。牛增慧说,在这一段时间里,他亲眼目睹并感受了灾区人民的“表情”:一开始是悲苦、无奈,但他们很坚强,很少有人哭出来。后来却哭了两次:9月9日毛泽东主席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很多唐山人号啕大哭;灾区人民生活安顿就绪后,一直坚持在救灾一线的解放军指战员陆续撤离唐山时,当地灾民与解放军难舍难分,唐山人第二次流泪。而10月份见到在外地救治的伤病员,又是另一种表情:牛增慧随团去山东的日子里,每时每刻、在每一个地方都是感动,在山东救治的伤病员流露出来的更是无限的感激之情……

据了解,从1976年9月底开始,省委、省政府和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就组织了多个慰问团,每个团都是由省级领导带队,首先慰问了在唐山抗震救灾的部队。10月初,慰问团开始走向接收唐山伤病员的省份,每个省派一个团,其主要宗旨是六个字:慰问、感谢、学习。

伤病员受到“八路军待遇”

从7月31日到8月中旬,山东省沿铁路医院分108架次、18列专列共接收唐山伤病员14034人,除菏泽、聊城、临沂三地不通铁路外,全省49个县,247家医院都接收了来自唐山灾区的伤病人员。

山东方面介绍,得知唐山地震的消息后,山东省在22个小时内派出了863人的医疗队伍奔赴唐山参与救灾。7月31日接到卫生部通知后,马上又动员组织了892人、18个队的列车医疗队,上车接病人。另外,还从没有接受任务的县抽调了1300多名医护人员、组织了3000名赤脚医生加入到救治工作中来。

牛增慧以文字秘书的身份随慰问团去了山东,该团有19名成员组成,省委宣传部部长徐纯性为团长,另有两名秘书、一名记者。在济南市集中活动以后,分成了三个小组,从10月6日到11月2日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分别到达了烟台、青岛、济宁、泰安、枣庄、淄博、德州等地的31个县、140多个单位。牛增慧所在的小组先后去了烟台、青岛、德州等地7个县的44个单位。每到一个地方,都到病房看望伤员、召开座谈会,给伤病员送上一封慰问信,给收治单位送上一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

“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山东方面说得很少,很多情况都是我们的伤病员介绍的。”牛增慧老人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感慨万千,“除了医务人员的热情工作,当地老百姓对伤员的关心,也十分让人感动,他们把最好吃的东西送来给伤员,就像当年照顾八路军那样照顾、关心我们的病人。”

直到30年后,牛增慧还清楚地记得在山东慰问时听到的那些动人事例。他还深有感触地说:“我时常想,如果没有兄弟省市的救治,唐山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失去生命,不知会有多少人落下残疾。这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90名医生会诊一个病人

王海林,28岁,唐山松汀铁厂工人,在地震中下肢被砸瘫痪,转运到山东文登中心医院时,身上有28厘米的褥疮。在山东住院以来,他一直发高烧,有时达到41度。

医生都说他很顽强、很乐观,不管吃什么药,打什么针,做什么检查,从不吭声,他的口腔因高烧溃烂了,也坚持吃饭,将吃饭当成战斗任务。“山东人民这么照顾我,我的任务就是同伤病作斗争。”王海林的顽强精神也感动了所有的医生。

文登中心医院为治好王海林的病,成立了一个由20多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小组,曾有12次会诊,人数最多的一次有90多名医生参加,这些医生有当地的、青岛的、济南的,也有来自北京301医院的外科医生。在治疗方式上,所有的方法都用上了,中西医结合,甚至一些土方法也不放过。赤脚医生轮流进行推拿、辅助治疗。需要毒蛇时,一个叫刘山仁的一下子抓来六条。乳山县白河滩公社的于新忠竟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为王海林试吃毒蛇……

两次手术医治女孩的腿

牛增慧说,唐山市粮食局王臣喜的女儿王立新也受到非同一般的关照。九岁的王立新右腿膝盖粉碎性骨折,到济南市槐荫区医院时已经愈合,但医生发现她的病腿比另一条腿短了两厘米。经过多次会诊后,医院决定再次给这个小女孩做手术。“当时,医生们的想法十分朴素,医生们说,一个小女孩,两腿不一样长,长大肯定就成了跛脚,不仅影响生活,还会影响以后找对象,所以,不能让孩子留下残疾。”在其他两家医院的支援下,又重新给王立新做了手术。

同样令人感动的是,医护人员都抢着照顾王立新,当他们知道王立新正在上小学二年级后,就利用工作之余帮助小立新学习,小立新穿的毛衣,也是医护人员给她编织的。王立新还会给医护人员唱样板戏《沂蒙颂》。

如果没有意外,当年那个九岁的小女孩应该早巳经是孩子的母亲了,正如医务人员所希望的,过着温馨、幸福的生活。

山东人民的恩情不能忘

类似这样让人感动的事情还有很多:17岁的伤员谷守珍是一位聋哑人,山东莱阳医院不仅治好了她的伤,也治好了她的聋哑病,到出院时,她可以说“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等简单的话语。

在山东省医院,有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跟医护人员有了很深的感情,管护士叫“妈妈”。伤好后,小女孩都不愿意回去了。后来,护士亲自将她送到唐山后,她竟舍不得护士回山东了。

丰润49岁的刘志保,医院治好了他的脊椎骨折,查出他患有小肠疝气后,还给他做了修补手术,将他忍受了13年的痛苦彻底根除了……

每一位伤病员到达山东后,医护人员都为他们擦澡。医院为伤病人员每人准备了一套短裤、背心,一套单衣、棉衣以及棉鞋、棉帽和袜子。女同志特殊用品、镜子、梳子、发卡等物品都有准备,真是无微不至。当地百姓则将自己家里平时舍不得吃的东西送给伤员,由于医院一下子接收不了那么多东西,医院就要求他们排号送。据介绍,在当时物资紧缺的年代,老百姓送来的鸡蛋,伤病员吃不完,只好将鸡蛋煮熟后吃掉蛋清,将蛋黄晒干,有的病人回唐山时要提上好几斤干蛋黄。

正如在青岛市职业病医院接受治疗的60岁老人窦淑兰所说:“咱们河北该怎样报答山东省啊?我还能活几年呀,山东人民的恩情得一代一代传下去,让后代永远不忘。”

唐山荆各庄矿姓艾的夫妻二人都被转送到了烟台,妻子在桃村医院生了个小孩,便取名“艾桃”;唐山电子仪器厂的郭灵芝在莱阳中心医院生的小孩取名“东生”……应该可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纪念。

附文:

“转移”纪实:

大地震使唐山市、唐山地区所辖各县一下子出现了70多万名伤员,其中重伤员达167589名。当时,唐山的医院坍塌,医护人员伤亡严重,医疗设备和药品全部被埋。加之当时的各级组织因人员伤亡和通讯联络中断等原因,工作秩序被打乱,面对这么多伤员,家属和脱险的干部急得团团转。

很快,解放军部队和全国、全省各地立即组成了283个医疗队,医务人员近2万名,携带部分药械和生活用品进入灾区。但是,问题又来了,大批重伤人员在得到初步包扎治疗后,需要一个继续治疗和养伤的场所,安置在哪里?

从孙志中著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一书中可以看出,伤病人员向省内和省外大转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施的。1976年7月31日,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电话通知河北唐山抗震救灾指挥部说,中央已经通知辽宁、吉林、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山西、陕西等省,接待唐山地区的重伤员,每个省一万名,立即组织安排外运。接到中央指挥部通知后,河北省指挥部决定,先向外地抢运集结在飞机场周围的重伤员,向通飞机的地方转运,当天就空运出1200多名重伤员。

指挥伤员转运组的统计显示:转运地震重伤员过程中,先后动用各种型号的飞机474架次,转运伤员20734人;铁路卫生列车159列次,转运伤员72818人。其中辽宁省接收最多,达19828人,河南省14329人,山东省14034人,安徽省11131人,吉林省10223人,陕西省9083人,山西省4778人,江苏省3353人,湖北省1516人,河北省石家庄等地、市11632人……

这次转运重伤员之多、规模之大,在古今中外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感动”集锦:

◆烟台地委提出,“不讲条件,不提困难,来多少收多少,要人有人,要物有物;需要什么给什么,要多少给多少;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让伤员抬着来,走着回去,不仅治好伤,还要恢复功能,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莱阳医院副院长说:“我们一定做百分之百的努力,让你们躺着来,走着回;一个不死,来时是病汉,回去是好汉。”

◆一位老大娘,自己身体不好,却拿出10个鸡蛋送给伤病员,有人说:“你身体不好,需要营养。”老大娘则说:“我需要营养,伤员更需要营养。”

◆丰润一位70岁的老大娘,一个月不能动,由医护人员喂水喂饭,端屎端尿。老大娘说:“你们比我亲闺女还好。”

◆烟台市文登县正骨医院的伤员刚入院,就呼啦一下子来了三四百人,医院以为是看望病人的,却原来是要献血,要化验血型的。青岛市的工人、农民说:“植皮有皮,输血有血。”

◆一个叫田俊奎的重伤病号,医护人员问他想吃什么,他说想吃涮羊肉,医护人员跑遍了烟台市,找了一天。想吃豆腐脑,就专门给他做。

◆在烟台工人疗养院一个名叫朱锦慧的14岁女孩,因为嘴受伤了,不能吃东西,郊区的农民每天开着拖拉机给她送来一斤牛奶。伤好后,她想吃小米饭,医院的工作人员就到部队家属中去找。

省委干部牛增慧的工作笔记:

1976年10月18日上午河北省慰问团在山东烟台地区人民医院与唐山伤员座谈笔录:

唐山钢铁公司田俊奎(40岁):

我是挤压伤综合症,入院时神志不清。医院经全力抢救,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生活安排得好,政治上帮助我们学习,坚定信心。“只有社会主义能救中国。”要是在旧社会不堪设想。厂给我来信,我们厂快全面恢复生产。今后半生,干好革命,干好工作,永不忘本。

唐山矿冶学院吴顺合:

我参加座谈,心情很激动。来前,伤员们都有个共同的心愿,欢迎河北慰问团,感谢山东人民,烟台人民。

家里亲人死亡时,会掉眼泪。当我们看到慰问电,第一次上火车,流下了眼泪;到407医院,感动得我们掉下了眼泪。

我们来了130多人,原来这个医院容70多个病人。我们这些人都是抬着来的,绝大多数不能下床。医护人员给我们送水送饭,端屎端尿,一夜看几次。下大雨时,端饭,护士把雨衣脱下来,盖上,让我们吃好。

毛主席逝世,伤病员放声大哭,对毛主席的感情,灾区人民更深。

唐山建筑公司财务科刘道恒:

我56岁了,旧社会过来的人。

这么大的地震,我们这些人都得死了,我压了五个小时,腰部压伤,下肢有伤。刚被扒出来,心想:完了,瘫痪了。旧社会,没有人扒,扒出来没有水,没有粮,也得死。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就是好!”

我没有想到我能走路了!大夫、护士像亲人,我刚来不能动,大便时需四五个人架起来。

迁西建筑工程队郭玉顺(35岁):

我正在唐山施工,压在(建筑物)底下几小时,后被抢救出来。是毛主席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没有党中央、全国人民的支援,十个我也没了。亲人对我的照顾,使我多次感动得流泪。

§§§第三节生命与事业的传承

我这里的“生命与事业”,有两层含义:一是关于个人的,一是关于新闻这个行业总体的。

不久前,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的四位老同志(担任过总编辑的叶榛、担任过副总编辑的牛增慧,担任过部主任的高级编辑殷建农和辛德祥),把几十年来《河北日报》上具有典型认识意义和剖析价值的作品,编委会、记者、编辑、评论员、通联、校对等各个采、写、编环节中的具体实例,还有一些发生在编辑部里里外外的有意思的小故事,等等,加以总结、归纳、提炼、评说、百余篇短文,集成一本书,名叫《编事百味》。

这“百味”,首先是个人的。随着时代的推移。我们新闻界中人,由青年而中年而老年,学习与实践,成绩与失误,喜悦与苦恼,“百味”于是有之。

这“百味”,也是报纸的。我们的报纸随着时代的脚步走,前进与停滞,顺利与曲折,经验与教训,“百味”于是亦有之。

同类推荐
  • 唯有猫能治愈我:没有什么孤独是猫治愈不了的

    唯有猫能治愈我:没有什么孤独是猫治愈不了的

    猫老爹杰克森·盖勒克西可能不符合你对猫专家的期望,他留着山羊胡,身上有纹身,看起来像个地狱使者。然而,即便是最麻烦的猫科动物——更不用说那些生活在它们身后、压力重重的人类——也能被猫老爹驯服,这种能力令人惊叹。《唯有猫能治愈我》讲述了两个破碎的生命——穷困潦倒的摇滚音乐家杰克森和骨盆被汽车轮子轧碎、被主人抛弃在收容所的短毛猫本尼——彼此相依为命的治愈故事。这不是一本普通的猫咪回忆录,也不是一本普通的猫咪养育指南。这本书将带你经历过山车般的情绪——愤怒、沮丧、悲伤、快乐,一路上会教你很多关于爱和治愈的故事。这本书是动物爱好者、救援人员、迷失的灵魂及任何在生活中与猫接触者的必读书。
  • 王向远著作集第八卷:翻译文学研究

    王向远著作集第八卷:翻译文学研究

    本书收录了《翻译文学导论》与《中国文学翻译九大论争》两部专著。前者是对翻译文学原理构建,后者是对20世纪文学翻译论争的评述与总结。
  • 闲居诗韵

    闲居诗韵

    本书以历史、地理、人文为写作范畴,是一本散文为主、诗歌为辅的文学集子。其中诗歌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当代诗歌和古体诗歌。
  • 1938:青春与战争同在

    1938:青春与战争同在

    1938年,北平学生移动剧团在历时一年多的演剧生活,举行了上百场演出,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打鬼子去》、《反正》、《林中口哨》、《花子拾炸弹》等十几个剧目,积极宣传抗日。本书以保存下来的《北平学生移动剧团日记》为中心,多方查找资料,访谈健在者,全面而真实还原了那段历史。此次将重新设计封面,并增加程光烈日记等新内容。
  • 再没有这样的爱情

    再没有这样的爱情

    《再没有这样的爱情》选取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几对情侣,朱自清与陈竹隐、胡适与韦莲司、杨晦与文树新、徐志摩与陆小曼、鲁迅与许广平、徐悲鸿与孙多慈等,通过他们当年的情书,为我们讲述了他们尘封已久的故事,展现出一幅生动、细腻、感人的民国爱情画卷,演绎出时代的烟尘、命运的迁徙、爱情的悲欢。
热门推荐
  • 狂霸秦末的无敌猛将

    狂霸秦末的无敌猛将

    小人物袁文龙不经意间的穿越,改变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车轮。从此与项羽、刘邦争天下的英雄多了一个原本史书并无记载的名字——林弈!铁血秦将,铁腕除奸,力挽狂然,重建大秦,挟天子以令诸侯……用血与火,还有万千白骨、残垣断壁成就一代秦将的功业!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海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 薇薇的小升初

    薇薇的小升初

    本书以《薇薇的小升初》《雌狮马蒂陶》《流浪猫族》等3篇中长篇小说为主打,并汇集了作者初中阶段获得各类作文大赛的获奖作文,以及在《华西都市报》《青年文艺》《南边文艺》《文华报》《青少年作家精选》、四川文学艺术促进网等各类报刊杂志和网络上发表的《轮回之思》《埃及之神》《樱花》《闺蜜》《亮》等文章;另外汇集了一部分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茶道、花道创作的《茶之韵》《茶修》《随笔》等为题材创作的散文。该书集小说、散文为一体,记录了作者的校园生活以及在文学道路上的成长过程。
  • 樱花缘上三生劫

    樱花缘上三生劫

    他说,离别是常有的,让我不要伤心,总有一天还是会见。为了他的一句话,我幻化成紫色樱花树,等了他将近百年。没有食言,他回来了,身边却带着一个女子,还说,他不曾认识我。“阿娘,为什么百里樱花林是紫色得?”她以为,遇上他,是她最幸福得事情!可谁知,遇上他,却是她噩梦得开始!他娶她,毁她容貌,只为用她额上得紫色樱花去救另外一个女子。他说:“紫樱,世间之人,除了我谁也配不上你,也没人敢配的上你!”“我不怕,就算是为了你入了魔,下了十八层地狱,我也要把你救回来。"上古神器樱花劫,百里紫色樱花林,演绎了一场揪心得三世情缘!历尽三世磨难,看他们能否感动上苍,修成正果!
  • 瀚宣文集

    瀚宣文集

    本书是太原市委宣传部贯彻市委保持党的纯洁性、核心价值观学习精神的重要成果,是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具体体现。
  • 忽然之间的十年

    忽然之间的十年

    在进入00时代后,在中国移动通信产业飞速发展的的大环境下,以高飞为主的年轻人,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毕业生,经历了多次职业、创业失败后,成长为这个大产业环境里的弄潮儿的故事。故事用朴实的语言,以高飞与林璐璐两人的爱情历程作为主线,其间穿插以与王大鹏为主的友情,以及与吴晨飞的合伙关系,通过叙述几次不同的职业、创业经历的故事,侧面描写了中国在这个“忽然之间的十年”里,从通讯时代到互联网时代的变迁历程,反映了大时代背景下的这代年轻人,拼搏、奋斗的时代面貌和涅槃重生的年轻精神。谨以此小说,致敬我们美好的时代,致敬80一代美好的青春年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隔云勿相望

    隔云勿相望

    大学刚毕业,她嫁给了林安森可是结婚三年,电视上常看到他出席各种场合携女相伴,她却再没再亲眼见过他。他们的婚姻,不过是两家势力结合的纽带,第一次见他时,他就已经说的很明白,“我可以给你任何你想要的,除了爱情。”三年后再次相见,他竟然还被冠以单身黄金男的称号。她却是作为他的危机公关,处理他与影星的绯闻事件……她藏在工作人员中毫不起眼,本想悄然走过,无知同事却大声叫出了她的名字“莫子言!”林安森蓦然皱起眉来,这个名字他记得……*两个人的婚姻,一个人的痛。她从不知道,婚姻的开端,是痛苦,婚姻的终端,是仇恨,嫁给他,成为伤痛的开始……当他这个乖巧懂事的小妻子,递上了离婚协议书,他才开始发现,她原来早已不是听凭他安排的小姑娘,她长大了,要离开她,而他还没来得及了解她……———萌妃分割线————有人说,好孩子看文是要收藏的今天,你收了没?
  • 重生再爱一次

    重生再爱一次

    重生了,我们再爱一次。
  • 遇见梦中的你

    遇见梦中的你

    一部关于tfboys和EXO的小说。因为萝卜是草饭,所以写了很多个明星。第一卷的男主角是萝卜本命鹿晗哦,第二部的男主就保密啦~废话不多说,赶快切入正文吧~
  • 至尊狂少

    至尊狂少

    京都花少逃避家族婚姻,去了个小酒吧当了个调酒师,惹上各色美女纷拥而至,他只能以风流不下流的本色流连在美女丛中,演绎出彪悍和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