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26100000013

第13章 ,装在套子里的革命家

第三章,装在套子里的革命家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世人都认为曹操是奸雄,如果你认真去读《三国志》,会认为将曹操称之为奸雄不适合。《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说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在我看来,奸雄曹操,是装在套子里的革命家。

一,曹操是革命家。

为什么说曹操是革命家?曹操率领他的部下尽毕生之力荡平了一个腐朽的社会,结束了东汉末年诸侯混战****的时局,推翻了一个动荡、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使中国的北方有了一个较为安稳的社会环境,为晋朝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二,曹操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革命家。

为什么说曹操是一个装在套子里的革命家?曹操在推翻东汉没落王朝的同时本可以同时建立一个新兴的封建王朝,但曹操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勇气与胸怀,也没有那样宏伟的理想。曹操满足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喜悦之中,禁锢在封建文化的桎梏之中,在封建文化的影响下,为光宗耀祖、青史留名,曹操甘当一个维护旧的封建王朝的周公。

三,曹操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

曹操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曹操受封建文化影响太深,以致自觉地把自己装在了套子里而且浑然不知,以致不能自拔,或许不只是不能自拔,而是甘心情愿。

封建文化有两大特征:

一是封建文化的功名思想。封建文化的功名思想是曹操前半生的精神支柱,并使之产生文化自觉。

封建文化功名思想的核心是《左传》所宣扬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的光宗耀祖的人生观。

二是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曹操后半生影响极深,以致禁锢了曹操的革命性,使之产生文化自律。

正统思想的核心是儒家所宣扬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天命论思想。这是孔子对齐景公的告诫。齐景公求教于孔子,问怎样治理好一个国家,孔子于是说了这番话。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使人臣服于天命,使人遵守封建社会的宗法秩序,使社会形成固有的一成不变的社会秩序。

这两种思想文化对维护封建社会的世袭统治有如唐僧戴在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使封建社会的广大臣民在这两种思想文化的奴役下,不敢越雷池半步。在某种程度上封建臣民不但不认为是戴在他们头上的紧箍咒,反而被当成了行为准则与自觉追求。《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大多有这种追求。如郭嘉,他离开袁绍,投奔曹操,就是受功名思想的支配。郭嘉认为投奔曹操,辅佐曹操,曹操是一个能建立功业的明主,在辅佐曹操建功立业的过程中,自己也可青史留名。而袁绍缺乏远见,不可能有远大的前程,自己也不可能有青史留名的机会。如陈宫,他怂恿张邈叛离曹操,投奔吕布,其理由也是利用功名思想做文章。他说,“今雄杰并起”,“此亦纵横一时也”(见《三国志.张邈》传)。功名思想,光宗耀祖,在士大夫中是人生孜孜以求。用辛弃疾的诗句说,是“了却君王多少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种思想,把个人的功名绑架在君王的战车上,使之认为,要实现个人的功名必须自觉地为君王建功立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人的功名。这种功名思想,在曹操的头脑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他的文章《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清楚地读出来,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曹操已把自己装进了封建文化这一套子里。

四,《让县自明本志令》说了些什么?

《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了些什么?

(一),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主要从三个方面说明了自己的志向。

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成功做人,青史留名,甘当周公。

1,成功做人。

这是曹操人生的第一个追求。

文章开篇便说,“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为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曹操明白自己推举孝廉时很年轻,又不是那种“岩穴之士”,肯定不被人看好。当时的社会,士大夫们以隐居岩穴为时尚,以此博取社会名流的虚名。而曹操不是这类人,要赢得社会的知名,曹操想做好一郡守,以建立自己的荣誉,获得世人的承认与称赞。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济南郡守任上,确实做了有益于老百姓的实事,扭转了当时混乱不堪的社会治安,这是曹操人生志向的第一步。但在整治社会的过程中,又得罪了当地权贵,威胁到家人的安全。由此曹操又不得不离开济南郡守岗位。于是曹操辞官回家,希望过一种远离尘世,夏秋读书,冬春狩猎的世外生活。由此超世脱俗的告别了人生志向的第一步。

2,曹操人生志向的第二个目标是青史留名。

当曹操想隐居家乡,过一种世外桃源的清静生活的时候,但是,大汉天下不太平,先是光和末年的黄巾起义军搅动了大汉天下。为征讨起义军,东汉王朝拜曹操为骑都尉。由于征讨起义军有功,便升迁为济南相。后辞官还乡,希望安心读书。后又遇上金城(现在的兰州)边章、韩遂刺杀郡守,闹得天下鸡犬不宁,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为典军校尉,曹操便想在天下大乱时“为天下讨贼立功,希望封侯作征西将军”。为什么曹操想作征西将军呢?因为东汉开国,只封了四位征西将军,由此说明征西将军是一个难得的封号。由此可见曹操对功名的渴望。然后是去世以后在墓前树一块墓碑,刻上“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以此青史留名。这就是曹操人生追求的志向(此其志也)。

3,曹操人生的第三个志向就是甘当周公。

曹操有一句名诗,叫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从“歌以咏志”的角度看,这句诗明白无误得表达了曹操的心声。这一志向,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也表达得淋漓尽致。

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简述了这段人生经历。先是招募义军征讨董卓,在征讨董卓的过程中,本可多招一些义军,扩大队伍,自己却经常主动裁员。为什么要裁员呢?是担心士兵多了,队伍强大了,会使自己的志向更加远大,这样会使自己与更强大的对手产生抗争,会由此带来更大的祸患。在汴水与董卓部下徐荣交战时,也只有几千人,失败后到扬州募兵,也只招募有三千人。不是招募不到士兵,只是自己人生的志向有限,不想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士兵。

后是占领兖州,剿灭黄巾起义军,只是收降、改造了三十多万青州起义军。

接着回忆了剿灭袁术的过程。袁术想篡位,一切都准备好了。就是不敢向天下公布,用袁术自己的话说就是“曹公尚在,未可也”,意思就是有曹操在,不便这样做。后来,曹操擒获了袁术的四员大将,收编了其大部分部队,致使袁术土崩瓦解,后发病而亡。

继而是征讨袁绍。当时的情形是袁强曹弱,天下向袁的多。官渡之战,战事未开,曹操内部就人心浮动,有一部分官员与袁绍私下里还有书信往来。在如此不利的情形下,曹操说自己为了国家,不考虑个人安危,抱着“以义灭身,足垂于后”的想法,不惜与袁绍决战,有幸战胜了袁绍,后又灭掉了他的两个儿子,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最后是征战荆州,刘表病逝,其儿子刘琮率荆州归降,于是平定了大半个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由此,曹操认为自己身为一国宰相,作为臣子的尊贵已达到极限,也超过了他自己当初的人生志向。其潜台词就是自己已得到了作为人臣应得到的一切,平生再没有什么遗憾了,也没有什么可追求的了。由此,曹操是不是没有什么追求了呢?

(二),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主要阐明了自己的心迹---“太上有立德”。

曹操身为一国宰相后认为“身为宰相,人臣之贵以极,意望已过矣”,就停止了向前进,没有将革命进行到底。曹操为什么没有继续前进呢?这正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对曹操产生了文化自律。《让县自明本志令》后一部分回答了这个问题。我在前面讲过,曹操的理想是止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是止于推翻一个四分五裂的封建混乱局面,继续维护刘氏汉家的封建统治。所以,当汉献帝一次次想利用皇妃、皇后等保皇势力想致曹操于死地时,曹操也没有废汉献帝自立。起先,汉献帝想依靠国舅董承的力量铲除曹操时,曹操也只是想废掉汉献帝而选贤者立之。就是这一温和的方案也止于程昱的献计。程昱说,“明公所以能威震四方,号令天下者,以奉汉家名号故也。今诸侯未平,遽行废立之事,必起兵端矣”。曹操接受了程昱的建议,仍尊刘协为帝(《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后来,汉献帝又利用皇后伏氏家族的力量想废除曹操,曹操也只是废除了伏氏家族,并鸩杀了伏皇后所生的两个孩子,也没有废除汉献帝(《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曹操不但没有废除汉献帝,反而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大女儿在废除伏皇后册立为正宫皇后,三女儿由于年龄小聘为贵人,待嫁闺中。这些《三国志.武帝》都有记载。

曹操为什么能一次次容忍汉献帝的铤而走险呢?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曹操反复说明,概括一点,就是曹操“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之后,追求的再也不是建功立业,而是---“太上有立德”,而是千古流芳、永垂不朽。在曹操所处的年代,要做到千古流芳,永垂不朽,就得按封建社会的正统文化来要求自己。具体来说,就是对刘氏汉家不得有二心。为了表明这一点,曹操以现实为例,表白了对刘氏汉家的忠诚。

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表白,“假使国家没有孤,不知会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对于这一点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曹操在世时,曹操自己没有称帝,所以没有人敢称帝。袁术想称帝,也畏惧曹操,不敢公开表露。曹操去世后,曹丕称帝了,刘备尽管说扭扭捏捏,却也还是迫不及待地做了蜀汉皇帝,孙权也在东吴穿起了黄袍。国家由此四分五裂。曹操在世时,刘备、孙权尽管有野心,但在公开场合也不得不高喊匡扶汉室。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这样写道,“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曹操担心世人因自己力量强盛,又不信天命,被人误解,或者被人妄加揣测,以致曹操对此也常常不能忘怀。

曹操为了保持自己忠于汉室的志向,常常以古代先贤鞭策自己。齐桓公、晋文公以自己强大的国家来敬奉弱小的周朝,是曹操常用来借鉴自己的一面镜子,以此提醒自己,尽管曹魏集团力量强盛,也不能忽视对刘氏汉室的敬奉。

乐毅、蒙恬这两位古代先贤也是曹操的楷模。乐毅是古代的名将,孔明先生常将自己比之于管仲、乐毅。乐毅是魏国人,因率六国而伐齐建立不世之功,后遭人算计,投奔赵国。赵国要乐毅率兵伐魏,乐毅不从,伏地而垂泪说,我当年侍奉魏昭王,犹如今天侍奉您赵王,我如果犯罪流放他国,直到死也不敢冒犯赵国,不忍心做有损害赵国之类的事情,况且我还是魏国的后代。曹操以此自明忠于汉室的志向。

蒙恬是秦国的名将,祖宗三代均为秦国忠臣,胡亥要杀害蒙恬。蒙恬对胡亥说,从我的祖父到我这一代,三代都是秦国的忠臣,现在我带兵三十万之众,其势足可以撼动秦国江山,然而我知道,我就是死也不敢背叛秦国,这是我要坚持道义,不敢侮辱先人对我的教诲而忘却了先王的知遇之恩。曹操以蒙恬自况,自己犹如蒙恬一样,自祖父至自己已历经三代世袭汉臣,加上他的儿子辈,曹丕、曹植已是四代,更应该如蒙恬一般,坚守道义,不忘先祖的教诲,不忘先王的知遇之恩。

曹操不厌其烦地列举先贤忠于国家的言行,其用意就在反复表明自己忠于汉室的心迹,以消除世人对自己的误解与诽谤。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世人的误会,他还要求身边的女人在他死后重新嫁人,其目的就是利用这些女人嫁人的机会替自己辩白,告诉世人,曹操没有私心,是汉室的忠臣。曹操甚至以周公来映衬自己的苦衷。周公曾遭到周成王及其王室成员的误解,幸而周公有藏在金柜里的“金藤”之书为他洗刷了不白之冤。而曹操自己感叹没有机会做到这一点,所以只好写篇《让县自明本志令》来告知世人,曹操对汉室没有异心。

曹操也明白世人质疑他的表白,其理由是。你曹操既然忠于汉室,为什么不交出兵权,为什么不放弃权力,还权于汉室,回到你的封地去?曹操告诉世人,他做不到这一点。他清楚地知道,他曹操交出兵权,放弃权力,那就是祸患的兴起。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国家,他不能交出兵权,不能放弃权力。曹操说,我也反省过介子推有功不受封,申胥有功于楚而为了不受功勋而逃离楚国,这些人的高风亮节令我为之惊叹,但我做不到这一点。他也深知,他所做的一切也就说自己能荡平天下,不辱主命,是上承苍天回顾汉室,并不是他个人的能力所能做到的。但尽管如此,让出部分封地是可以的,至于交出兵权,放弃权力万万办不到。因为“江湖未静”。

曹操这篇《让县自明本志令》独立、静止地读十分感人,对照史实读更加感人,因为所说的是心里话,且这些话既合事实,也合事理,而且直白,正像鲁迅先生所评价的那样“他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如不信,各位可找来《让县自明本志令》读一读。

曹操的故事到此告一段落,接着要介绍的是刘备。刘备在中国社会一直被奉为仁义之君,但在我看来,却不尽然。欲知其详,请看下一卷,枭雄刘备---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同类推荐
  • 苏德争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苏德争锋(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综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专家和部门的指导下,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大战的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全景式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恢宏画卷。
  • 汉末天子

    汉末天子

    【新书《回到古代当匠神》已签约上传】时空穿梭,魂回汉末,一觉醒来成了皇帝,这个可以有,只是这皇帝的处境貌似跟说好的不太一样,外有诸侯裂土封疆,山河破碎,内有乱臣胁迫,不得自由,刘协表示压力很大,为了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为了能够享受帝王应有的待遇,刘协觉得自己应该拼一把,名臣猛将,必须有,三宫六院……咳咳,这个可以有,总之,这是一个傀儡皇帝一步步崛起的故事
  •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史

    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政治史

    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王朝更替屡见不鲜。但有的政权能长治久安,而更多的王朝或政权却“稍纵即逝”,刚刚夺到的“江山”就得而复失,十分短暂。通过对这些长短不一的王朝、政权的考察,本书提出了“瓶颈危机”这一值得重视的重要概念。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政权都要经历这种类似的场面。“这使我们发现一项历史定律,即任何王朝政权,当它建立后四五十年左右,或当它传位到第二第三代时,就到了瓶颈时期。”“在进入瓶颈的狭道时,除非统治阶层有高度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无法避免遭受到足以使他们前功尽弃,也就是足以使他们国破家亡的瓶颈危机。
  • 间岛铁骑

    间岛铁骑

    一批有胆有识的反清义士,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戍边,与入侵国家领土完整的日本侵略展开了殊死的斗争,保卫了祖国,捍卫了祖国边疆!这是一个英雄辈出,汉奸当道的年代!
  • 绞明

    绞明

    万历中兴,明朝最后的辉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打土豪,分田地,为了过上好日子,穿越者毅然掀起一场浩浩荡荡的土地革命!读者群:515,920,510
热门推荐
  • 痞子术士

    痞子术士

    传说的洛书、河图、先后天的八卦图,到底有何奇妙?为什么会被尊为中国的上古三大奇书?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此乃天道赋予它们的神圣职责!还不够它们拽的?什么小日本的阴阳师?什么摸金校尉、搬山道人……在上古奇书眼中,不过就是阴阳五行应变之数的障眼法而已。主人公在躲避天谴的时候,偶得避世高人指点,悟透了三大奇书的真谛。且看他如何巧妙的运用这三大上古奇书来堪破天机,横刀跃马的冲天一怒!
  • 网游之雄霸华夏

    网游之雄霸华夏

    一个以整个修道的力量创建出来的游戏,在二十九世纪末这人仙魔妖满地走的年代,重现昔日鸡犬升天盛况,纨绔公子逆天浚面对四方威胁,是否还能坚定自己的执念。罢罢罢,且那看逆天浚如何以游戏入道雄霸华夏。
  • 泪被纵容

    泪被纵容

    为了心中的爱人,他可以伤害任何一个人,包括自己。为了为心爱的人报仇,他要将她毁灭,让她感受到加倍的痛他要让她明白失去自己爱的人有的多痛。
  • 葬道者

    葬道者

    三千往生道,遁之一字,可解又不可解。所谓大道,不过是轮回天道,是否真的是顺则昌逆则亡。这只是这片天的意志,但我却要取代这片天,我之谓道,则逆天道又何妨;我之谓道,则殉我道又何妨。此谓,殉道者!
  • 孟婆汤底

    孟婆汤底

    人生的旅途总是丰富多彩的,但可能旅途有些颠簸……别说了,我想静静
  • 中国新股民看盘篇

    中国新股民看盘篇

    本书围绕K线技术分析,紧跟庄家行踪,帮读者解读实战操作技能,希望以此改变您的炒股人生。需要特别指出的是,K线图可以人为制作出来,欺骗性很大,容易导致散户钻入庄家设下的圈套。大家在读这本书时,要将技术分析与实战分析结合起来,这样,属于您的第一桶金就会很快落入您的口袋。
  • 侠名曰朔

    侠名曰朔

    当他还是个婴儿时,变成了孤儿,机缘巧合下她救下了他,所以他来人间一趟,背负着两样东西,一是与生俱来的使命,二是守护她。
  • 史上最强冒牌英雄

    史上最强冒牌英雄

    我不是英雄,但我传承着英雄的信仰。即便冒牌英雄,也要做到最强。带着瓦罗然英雄所学知识穿越的人类,来到了一个同样浩瀚莫测大世界。曾经错过的,不敢想象的,失去的,这一世,他都要得到。教几个会英雄技能的小弟,培养几个疯狂发明稀奇古怪科技的大发明家,找几个堪比萝莉,女警,阿狸这样的美女,再赋予她们精美的皮肤,组成一个偶像歌唱团…………
  • 星海英雄之挽歌

    星海英雄之挽歌

    璀璨的银河系,吸引着人类义无反顾的拓展着自己的疆土,在人们越走越远时,先进的技术带给人们的是幸还是不幸呢?在人们享受着星际开发带来的正面的开拓,探究,征服自己的精神力量的同时,安于现状,消极懈怠,放弃责任也在物质生活过于安逸的地球上蔓延着。可是在人们斗志全消,无病呻吟的时代中,惊涛骇浪的动荡时期不期而至。有多少人能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成为胜者而存活呢?主人公毫无选择地投身战场,在一次次的战斗中,她越来越被人尊崇,甚至敌人也对她怀有复杂的情感。人们称她伟人,但是,她是被历史的洪流裹挟前行,还是以自己的意志奔向终点,这个问题只有她自己知道......这本书,就像是一首轻音乐,而不是摇滚乐,像是悠然荡漾于湖面的游船,而不是能让你尖叫的过山车。这本书以写实的手法描写了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以及她传奇的一生。如果你和我一样是个喜欢安静思考而不喜欢过于喧嚣与刺激的人,那这本书一定适合你。
  • 如梦天行

    如梦天行

    大明王朝灭亡后,身为前朝皇族的朱和至本欲安安稳稳过日子,可一系列风波又不断把他推向斗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