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26100000026

第26章 憋死的英雄

第一节、憋死的英雄

前面我们从八个方面对刘备做了介绍。这八个方面又分两个部分。前四个方面为一部分,后四个方面为一部分。前一部分,主要介绍刘备的处世策略,其处世的策略特点就是装孙子,耍两面派。后一部分主要讲刘备人生经历中挫折与教训,突出其隐忍以行的处世哲学。刘备从一介织蓆贩履的草民经过坚苦卓绝地奋斗,登上偏霸一方的皇帝宝座,确实不失英雄本色。如果说曹操是英雄,是不死的英雄,其光辉业绩激励后世子孙奋发向上。那么刘备也是一位英雄,一位憋死的英雄。刘备的奋斗经历是我们后世子孙不可多得的一面镜子,刘备在逆境中奋斗,愈挫愈勇,不气馁,不放弃,百折不回,矢志不渝,更具有草根性,更值得草根平民阶层学习与鉴戒。

下面,我们以刘备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从十个方面介绍这位憋死的千古英雄。

一、家境贫寒。大家都知道刘备早年靠与母亲织蓆贩履度日,过着贫寒的生活。家境贫寒使刘备早年最少有三大憋屈。

一是家境贫寒使刘备不得不接受嗟来之食。《三国志.先主传》介绍,他与同宗刘德元一起拜卢植为师学习时,刘德元的父亲常常帮助刘备,其享受的待遇与刘德元相同。然而,刘德元的母亲有意见,常常唠叨不停,说现在已各自分开过生活了,怎么能够这样长期资助刘备呢?刘德元母亲不满的言行,刘备不可能不知道,只是由于家境贫寒无法拒绝刘德元父亲的资助,不得不受嗟来之食。

二是家境贫寒让刘备感觉生活压抑。《三国志.先主传》说刘备少言语。刘备为什么少言语呢?这是生活压抑的缘故,这是家境贫寒产生的自卑阴影。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刘备是一个赶时髦的玩主,他的生活情趣胜过我们今天的公子哥。你看,今天的那些时髦公子、小姐出门总有条狗跟在后面、耳朵里插着耳机,头发标新立异、衣着奇形怪状。千年前的刘备早就是这样,刘备喜好广泛。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这些生活嗜好是要钱来侍弄的,刘备靠织蓆贩履度日,哪有钱来满足他的这些嗜好,由此,不自卑才怪,不压抑才怪,不少言少语才怪。

三是家境贫寒使刘备无法施展抱负。《三国志.先主传》介绍,刘备早年就有雄心壮志。他家门前有一棵高大的桑树,刘备常常与他的小伙伴一起在树下游戏。常说,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意思是他将来一定会做皇帝的。只是家境贫寒,直到二十八岁还蜗居在老家涿州。交结朋友还是靠贩马商人资助的。人家曹操二十岁就举孝廉了,人家孙权十七岁就是一方县令了。当然这些此时的刘备不可能知道。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由于家境贫寒,刘备走不出去。

二、出仕不利。

人称乱世英雄气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机会终于等来了,东汉末年本来就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加上席卷全国的黄巾起义,使动荡不安的东汉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刘备就是这个乱世之中的草头王,刘备借征讨农民起义军之机终于踏入了仕途,只是出仕不利,三起三落。

一起一落。《三国志.先主传》介绍,“灵帝末,黄巾起,各州郡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其实,这个安喜尉是用生命换来的,《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典略》介绍说,在一次战斗中,刘备与黄巾起义军相遇,刘备受伤装死倒在路边。黄巾起义军走后,“故人以车载之,得免,后以军功,为中山安喜尉。”这后以军功,似乎有点言外之音,似乎在说受伤装死不能算做什么军功?这安喜尉后来又怎么弄丢了呢?据《三国演义》介绍是督邮要挟刘备索贿。为什么是要挟呢?因为朝廷有旨,要将刘备这种靠征剿黄巾起义军有功而封官的人沙太掉。刘备不给钱币,督邮就先提县吏去,勒令指称县尉害民,玄德几番自往求免俱被门役阻住。张飞知道了,趁着酒性,将督邮捆绑在树上,用柳条鞭打。鞭打朝廷命官是死罪,再也呆不下去了,由此,刘备挂印而去。这里有两点需要作补充说明。根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怒鞭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这是其一。其二,刘备鞭打督邮的理由不是督邮要挟索贿,而是刘备事先就知道了他自己将会被朝廷沙太掉的信息。闻之督邮以公事到县,然后求见。督邮以有病为由拒绝相见。由此,刘备怀恨在心,唆使吏卒,破门而入,绑缚督邮于床上,然后带到外面绑到柳树上,怒鞭督邮,之后挂印而亡命天涯。这是一起一落。

二起二落。后来刘备又跟随何进的部下毌丘毅至下邳遇贼,力战有功除为下密丞。复去官。后为高唐尉,迁为令。可是好景不长,县城为贼所破。只得投靠他的老同学,中郎将公孙瓒。这是二起二落。

三起三落。刘备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靠老同学公孙瓒。公孙瓒此时正在与袁绍争夺冀州打得不可开交,正需要人手帮忙,就立即上表朝廷,推荐刘备为别部司马,派刘备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防御袁绍,多次建立战功的缘故,又让刘备代理平原令,后又领平原相。尽管刘备做了平原相,却不被人看好。同郡中有一个叫刘平的人,向来就看不上刘备,耻为之下,要派刺客刺杀刘备。由此可见,刘备领平原相却一点也不顺心。虽然没有丢掉平原相这个官职,但随时都有生命之虞。因此,后来寻得了一个机会,离开了公孙瓒。离开平原相这个职位到徐州去了。

三、讨卓无趣。

在进徐州之前,刘备还有一段讨伐董卓的经历。这段经历《三国志.先主传》没有记载,裴松之注引用《英雄记》作了简单交代。“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后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这是《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中的介绍。对于这段经历《三国演义》有精彩演绎,其中,第五回中有关三英战吕布的故事历来为人津津乐道。不过,只要读者细心去读,在十七路诸侯联盟中,刘备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三无产品”。为什么称其为“三无产品”呢?此时的刘备在十七路诸侯中一无座位,二无参战权,三无发言权。

先说一无座位。《三国演义》第五回有这样交代,众扶绍升帐而坐,两行依爵位年齿,分列坐定。可是此时的刘备三兄弟只是陪公孙瓒,站立在公孙瓒之后,不说两行依爵位年齿分列而坐没有刘备三兄弟的座位,其旁边的凳子也没有给刘备预备一个,只能站在公孙瓒的背后。后来,袁绍看在刘备是汉室宗派,才让玄德乃坐于末位,关、张叉手侍立于后。这是一无。无座位。连座位都没有为刘备摆上,更谈不上在十七路诸侯中有什么地位了。

再说无参战权,十七路诸侯表面上看人才济济,力量强大,但就是这十七路诸侯中竟然没有一人能抵挡得了华雄。华雄是董卓手下一员猛将,其功夫应排在吕布、李傕、郭汜之下。就是这样一位二流武将,十七路诸侯中却无人可敌。华雄先是斩了济北相鲍信的弟弟鲍忠,后是斩杀了孙坚部将祖茂,孙坚军败于华雄之手,接着斩杀袁术骁将俞涉,韩馥上将潘凤。十七路诸侯在兵败如山倒的情况下,也没有想到让刘备三兄弟参战。由此,关羽才自告奋勇,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对于关羽的自告奋勇,袁术就大声喝曰:“汝欺吾众诸侯无大将耶?量一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关羽的参战权不是曹操出面劝和,差一点被袁术剥夺掉。后来就有了温酒斩华雄的故事。不过,这些都是《三国演义》编排的故事。《三国志》里根本没有这些。按《三国志.孙讨虏》记载,华雄为孙坚斩杀。

最后说无发言权。《三国演义》接着写道,关羽斩杀了华雄,张飞高声大叫,“俺哥哥斩杀了华雄,不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见此,袁术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谦让,量一县令手下小卒,安敢如此耀武扬威?都与我赶出帐去。”这时又是曹操出面替刘备三兄弟圆场,曹操说:“得功者赏,何计贵贱乎?”袁术不依不饶,说:“既然公等只重一县令我当告退。”曹操见状,连忙接着说:“岂可因一言误大事乎?”只得命公孙瓒且带刘备三兄弟出去,由此闹得不欢而散。

四、徐州窝囊。

到了徐州,可谓是三进三出,窝囊至极。

一进一出。刘备是怎样进徐州的呢?按《三国演义》第十一回的说法是,曹操为报父之仇,围攻徐州,陶谦派糜竺到北海向孔融求救,此时,刘备也在孔融那里。刘备在孔融那里干什么呢?此时,孔融的北海正被黄巾起义军包围,刘备赶来救了孔北海,陶谦又派糜竺来向孔融求救,孔融就此建议刘备同往。于是刘备同意前去解救徐州陶谦,不过,刘备担心兵力不足,提出前去向公孙瓒借兵。公孙瓒这人够朋友,不但借了二千马步军给刘备,还同意将赵云也借给了刘备,由此来到徐州。刘备这时似乎运气好,来到徐州,给曹操写了封信,劝曹操退兵。曹操哪里把刘备放在心上,只是此时曹操后方兖州被吕布抢走了一大半,为了保兖州,曹操不得不回军救兖州,就此卖了个人情给刘备。于是,陶谦感激不尽,将徐州送与刘备。而《三国志.先主传》的说法是袁绍攻公孙瓒,“先主与田楷东屯齐。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遣使告急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然后解了徐州之危围。陶谦在病逝之前将徐州让与了刘备。

那么,刘备是怎样一出徐州的呢?

刘备得了徐州,首先打徐州主意的是吕布。《三国演义》第十三回的说法是曹操打败吕布后,吕布无路可走,来徐州投奔刘备,刘备让其驻扎在小沛。后来吕布趁刘备与袁术交兵之机,将留守在徐州的张飞赶走了,占领了徐州。这也算鸠占鹊巢吧。

至于说,刘备与袁术为何交兵,《三国演义》的说法是曹操用趋虎吞狼之计调动刘备与袁术交兵。欲知其详,大家可以去翻阅《三国演义》第十四回。而《三国志.先主传》的说法是“袁术来功先主,先主拒之于盱眙、淮阴”,袁术是第二个打徐州主意的人。

二进二出。吕布趁刘备与袁术交战之机,鸠占鹊巢,刘备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又回到了徐州,这第二次回徐州的说法《三国演义》与《三国志》各有不同。

《三国演义》的说法是袁术知吕布袭了徐州,星夜差人至吕布处,许以粮五万斛,马五百匹,金银一万两,彩绸一千匹,使夹攻刘备。后因袁术失信,吕布想出兵伐袁术。陈宫觉得不妥,建言,不如请玄德还屯小沛,使为我羽翼,由此才有了刘备回徐州屯兵小沛。《三国演义》这里也许有为刘备粉饰之嫌,而《三国志.先主传》是这样写的,“先主求和于吕布,吕还其妻子,先主遣关羽守下邳。”《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英雄记》写得更详细。先主为什么要求和吕布呢?“备军在广陵,饥饿困顿,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相逼,欲还小沛,遂使吏请降布。布令备还州,并势击术。”刘备是走投无路,混不下去,才去求降吕布的。这一点应该可信。据《三国志.糜竺传》记载,“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是困匮,赖此复振。”这些记载与《英雄记》中的内容大致吻合。刘备此时确实是穷困窘迫,无以为继,但不管是那一种说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刘备二进徐州是得到吕布允许同意的,是在刘备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让刘备屯兵小沛的。

那么二出徐州是怎么回事呢?刘备二次被赶出徐州,《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说法基本相同。是说刘备还小沛后,“复合兵得万余人,吕布恶之,自出兵攻先主。”据《三国志.先主传》裴松之注《英雄记》的内容还有一点补充,就是刘备的二弟张飞派士兵抢夺了吕布买来的马匹,刘备被吕布赶出了徐州,逃到了曹操那里。

三进三出。

刘备第三次又是怎么进徐州的呢?刘备被吕布赶出徐州后,逃到曹操那里。曹操待刘备很好,后来出兵帮刘备打败了吕布,替刘备讨回了老婆孩子。但并没有让刘备守徐州。此时的曹操也许是识破了刘备,也许是另有企图,曹操派他的爱将车胄守徐州,而把刘备困在了许都。后来,刘备寻得了一个机会逃离了许都,来到徐州。这次逃离许都《三国志.先主传》是这样交代的。“袁术欲经徐州北就袁绍,曹公遣先主督朱灵、路招要击术。未至,术病死。”然后刘备趁机杀了车胄,三进徐州。这些说法与《三国演义》大致相同。只是《三国演义》多了些演义的成分。

那么,刘备又是怎样三出徐州的呢?

这一次刘备真的惹怒了曹操,曹操趁与袁绍相拒官渡的间隙出兵徐州,夺回了徐州。刘备逃到了袁绍那里,张飞不知去向,关羽及刘备的老婆、孩子被曹操掳去了许都。

《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刘备曾经对张飞说过这样一句话,“屈身守分,以待天时,不可与命争也。”咋听起来,是至理名言,人不可与命争,但细想起来,认真去做,真的十分糊涂。你说,什么时候,刘备屈身守分过呢?再说,以待天时而动,刘备每一次而动都是以待天时吧。可是每一次以待天时而动,却都是亡命天涯。就拿徐州来说吧,本来,徐州就是陶谦送给刘备的,却被吕布占去了。曹操说帮他讨回徐州,名义上是讨回了徐州,却不让他守在徐州,把他当做金丝雀放在许都这个鸟笼里,使他只好装菜农弄块园子种菜,来掩饰自己过日子。因此,说刘备徐州窝囊,真是恰如其分。

五、许昌惊魂。

刘备被吕布第二次赶出徐州,在许都曹操那里呆过一段日子,表面上看,曹操对刘备很好。曹操“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实际上是各自心照不宣。曹操是想借此将刘备困在许都,刘备也知道自己的处境。此时的刘备是睡在三大火药桶中间,终日惊魂不定。

有那三大火药桶呢?

第一、曹操是明摆在那里的一大火药桶。表面上看,曹操对他刘备是礼之愈重,实际上,稍有不慎,刘备就会被曹操置于死地。所以,为了躲避曹操,刘备终日在园子里种菜,以为韬晦之计。曹操和他一起青梅煮酒论英雄,刘备装痴卖傻。此时的曹操是揭开了保险盖的火药桶,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

第二、董承是别在刘备身上的第二大火药桶。大家看《三国演义》都知道有个衣带诏事件。董承是国舅,受汉献帝衣带诏之托,受命召集反曹力量。董承认为刘备是皇叔,反曹拥刘义不容辞,找到刘备那里,让刘备在衣带诏上署了名。刘备知道此时反对曹操,无疑是为难自己的性命,天下哪有能力与曹操抗衡?但不在反曹拥刘的衣带诏上签字,他那匡扶汉室的面纱就被人撕掉了,所以不得已,刘备只好在那要命的衣带诏上画了自己的名字。后来,衣带诏事件暴露,是在刘备离开许都之后,刘备不但躲过了一劫,日后与曹操相遇时刘备还以此为荣耀,说他是奉诏讨曹的。

第三、张飞是潜在的火药桶。刘备深知张飞的脾气,特别是酒后的脾气。说不定哪一天,一句话不慎,给他引来杀身之祸。所以,刘备随时都注意提放张飞,当然,这提防还包括关羽。例如,关羽、张飞对刘备整天躲在园子里种菜就有意见。《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就有这样的交代,“玄德预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一句此非二弟所知也,可见刘备的提防之心,由此便知,刘备居于许都的困境与不安。

大家知道了刘备在许都的这三大火药桶带来的隐患,也便知道了刘备在许都是何等的惊魂不定。

六、邺城避难。

刘备从徐州逃到袁绍那里后,其灾难也是接二连三地发生。

先是袁绍闻沮授言,刘玄德之弟关羽斩了颜良,袁绍令刀斧手推出刘备斩之。由于袁绍是个没主张的人,听了刘备的辩解,不但没有斩首刘备,反而责怪沮授,使他险些误杀了好人。

其次是袁绍闻郭图、审配之言,说今番又是关某杀了文丑,刘备佯装不知。由此袁绍大怒,骂曰,“‘大耳贼焉敢如此?’令将刘备推出斩首。”后来,又由于刘备的辩解,袁绍又原谅了刘备。这些故事都记载在《三国演义》的第二十六回里。要知道颜良、文丑对于袁绍来说,可谓是两根顶梁柱,当年十七路诸侯讨伐董卓,被董卓部将华雄杀得一塌糊涂时,袁绍就感叹过,“可惜,吾上将颜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由此可见颜良、文丑在袁绍心目中的位置。今天一不小心,这两根顶天住被关羽给折断了。由此可见,袁绍心中的仇恨,也可知刘备的窘况。

其三,刘备虽然躲过了以上两次大灾难,而终将是祸不单行,在劫难逃。曹操由于关羽助战,斩了颜良、文丑之后,袁绍便是一蹶不振,大势已去。曹操又回手收拾刘备,刘备在曹操的围剿中,几次三番,几乎丧命,只好逃离北方,投奔他的同宗兄弟刘表那里去了。由此,刘备又把战火带到了南方,带到了荆州,带到了刘表那里。

七、荆州逃命。

刘备逃到荆州刘表那里,其实,日子也不好过。也是灾难接踵而至。刘表郎舅、部将蔡瑁三番五次前来索命。

其一、《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讲述,刘备被曹操赶出北方,逃到汉江边上,身无立锥之地,派孙乾等前去刘表那里试水。蔡瑁知道了,建议刘表说:“刘备先从吕布,后事曹操,近投袁绍,皆不克终,足可见其为人,今若纳之,曹操必加兵于我,枉动干戈,不如斩杀孙乾之首,以献曹操,操必重待主公也。”这是第一次,刘备还未到荆州刘表那里,蔡瑁就建议刘表斩了孙乾以取悦曹操,置刘备于死地。

其二、《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讲述,刘表请刘备赴荆州相会,谈到废长立幼之事。刘备建议刘表削除蔡氏权力,不可溺爱而立少子,被蔡夫人偷听到。蔡夫人密召其弟蔡瑁,企图于馆驿中除了刘备。此事被伊籍得知,伊籍夤夜前往馆驿告知刘备,刘备于是不待天明,星夜奔回新野。

其三、蔡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三国演义》第三十四回还讲述了刘备另外一次逃生经历。刘备当夜从馆驿中逃脱后。蔡瑁又和蔡夫人秘密商量,唆使刘表,请刘备赴襄阳宴会,宴请百官,企图于宴会之上动手处死刘备。其险情不亚于刘邦赴鸿门宴。此事,又被伊籍探知,趁机告诉刘备,让刘备趁早逃命。

不过,这些都是《三国演义》的说法,《三国志》不同于《三国演义》,我在前面“本是奸雄”一讲中提到过,不管哪一种说法接近真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刘备在刘表那里确实不太平。

刘备从北方逃到荆州刘表那里,刘表原本是当做本家手足兄弟相待,终因总是刘备不能屈身守分,导致灾难频仍。

8、洞房剑戟。

赤壁之战后,刘备从孙权那里借得了荆州,有了安身之地。孙权为了巩固孙刘联盟,又将妹妹孙尚香嫁给了刘备。表面上看,刘备安享太平了。实际上,此时的刘备是内外交困,三面夹击。对于这一点,诸葛亮看得十分清楚。《三国志.法正传》记载,诸葛亮说:“主公之在公安时,北畏曹操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外部,北方有强大的曹操带来的生存危机,东部有孙权步步紧逼,家庭之内,孙夫人身边,奴婢百人,兵器林立。刘备每次入宫,心惊胆战。常人是“洞房花烛夜,花好月圆时”。刘备却是“洞房剑戟夜,惊魂天明时”。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刘备能不憋屈吗?

九、益州不爽。

古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刘备得了益州,应是心满意足的一件事,但是,刘备却高兴不起来。不说其他方面,就是益州的那些官员都令刘备十分不爽。表面上看,刘备得到了益州,让益州刘璋手下的很多官员都得到了重用。《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皆处之显任,尽其器能。有志之士,无不竞劝。”他们全都被委任在显要的位置上,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有志向的士人,没有一个不是勤勉向上的。本应是一派政通人和的景象。其实,从刘备的内心深处看,他对任用刘璋的老部下,有点委心,让他感到不爽。最少三人是这样。

第一个是许靖。许靖这人不要看他后来做了太傅,可是当初刘备是看不上眼的。《三国志.法正传》有这样的记载,刘备围攻CD,刘璋的蜀郡太守许靖打算越城投降,事情被识破了,没有成功。因为这是在生死存亡之际,刘璋没有杀许靖。等到刘璋投降刘备之后,刘备因为这件事瞧不起许靖,不想重用许靖。以上是刘备不想重用许靖的原因。那么,许靖让刘备不爽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刘备虽然轻视许靖,不想重用许靖,但又不得不重用许靖。为什么?用法正的话说就是天下有很多虚名的但又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的人,许靖就是这样的人,可是现在您是刚刚创建大业,很多事情您是不能逐户向天下作解释的。许靖这人在天下还是有好名声的。如果传出去您不能对他以礼相待的话,天下人都会说您轻视人才。许靖对于刘备就是这样纠结。

第二个人是刘巴。许靖这人是刘备瞧不上,而刘巴呢?恰好相反,是人家刘巴瞧不上刘备。刘备想重用刘巴,刘巴却是尽量躲避。这在前面我们已经介绍,不再赘述。但还有一点要补充。现在我们总有一个错觉,认为刘备是不想做皇帝,是诸葛亮用计逼迫刘备就范的。其实不然,要是有人反对刘备做皇帝,刘备就要置他于死地。刘巴的主簿雍茂就提出了反对的声音,恼怒了刘备,刘备找了一个借口,杀了雍茂。其实,这也是杀鸡给猴子看,是吓唬刘巴的,后来,刘巴真的装起了哑巴(见《三国志.刘巴传》裴松之注《零陵先贤传》)。

第三个人应该是秦宓。秦宓这个人本来想做个岩穴之士,可是最终还是没有守住不六根,还是出来做了刘备的官。秦宓这人也很有学问。《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有这方面的记载,有兴趣,大家可以去翻阅。不过,这些才能,在今天看来也算不上什么大学问,只不过是文人之间斗嘴罢了。秦宓这人为什么令刘备不爽呢?这主要表现在反对刘备出兵东吴这件事上,反对就反对吧,像赵云那样说说也无妨,听不听,在人家刘备,对自己也无碍。但这读书人就是死心眼,认死理,当仁不让,得理不饶人。不但反对刘备出兵东吴,而且还喜欢卖弄,他大胆预言,“不从臣言,诚恐有失。”由此惹恼了刘备,刘备要将其推出斩首,秦宓不仅仅是令刘备不爽,简直是令刘备恨之入骨。在出兵之前的大吉大利时刻,如此危言耸听,对刘备来说,真是灾难。

实际上,刘备得了益州,自从关羽、张飞相继离世后,刘备似乎看谁都不爽。赵云因为反对他出兵东吴,所以他对赵云也不爽。孔明更让刘备不爽。

十、孔明三恨。

大家读《三国演义》都认定刘备与孔明是鱼水关系,好得不得了。其实不然,这一点,我在前面做了介绍,这里再做些简单说明。孔明之于刘备,刘备对孔明最少有三恨。

其一恨,是在没有庞统与法正的荆州时期,孔明把刘备当猴子耍。

其二恨,是曹丕称帝时众官劝刘备称帝,刘备扭扭捏捏,孔明见此装病逼迫刘备就范。

其三恨,是刘备东伐孙权,诸葛亮阴不阴,阳不阳,既不像庞统为进攻益州那样不遗余力地进谏,不厌其烦地进谏,也不像法正为进攻汉中那样条分缕析地进谏。刘备比较庞统、法正作为军师大臣的忠心与品行似乎意识到孔明居心叵测。

前面两点《三国演义》都有讲述,对于第三点,我在前面提过,我将会在后面的章节中继续探讨。

以上是刘备憋屈的一生,最后是在憋屈中死去,对于这一点大家去读托孤之痛,就知道了。以史为鉴,可知兴退。以人为鉴,可知得失。刘备憋屈的一生,相对我们广大草根来说确实是一面镜子,一面不可多得的镜子。其作用最少有三点。

第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刘备从一介织蓆贩履的草民登上偏霸一方的皇帝宝座,在资源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在不甘屈于任何人之下的理想激励下,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最后终于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其经验教训直白的告诉我们,世上没有救世主,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第二、善始善终。刘备的成功一是屡败屡战,二是装孙子,耍两面派,隐忍以行。而要做到这些,坚持一时,人人都可以做到,而要像刘备坚持一辈子,那才是最难最难的。

第三、在逆境中,在失败中装孙子容易,在顺境中,在胜利时,装孙子就不容易。大意失荆州就是这方面的警训。

说刘备是憋死的英雄,首先得承认刘备是英雄,实际上刘备也无愧于英雄称号。刘备从一个织蓆贩履之徒变成偏霸一方的蜀汉皇帝也不失英雄本色。只是他这个英雄称号不是真刀真枪的砍杀出来的,而更多的是在不断的失败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愈挫愈勇、百折不挠中熬出来的。为了实现理想,他不得不忍受强者的凌辱、不得不装孙子,不得不装仁义。所以说,刘备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看下一节,披着羊皮的狼。

同类推荐
  • 烟雨浩歌

    烟雨浩歌

    这个南阙江湖,化境十魁剑为首,一入神窍非凡人。有人凝十年刀意,抒胸臆,想见的江湖多点有意思的人和事。有昆仑十八奴,世间传闻可搬山,魁三无视阎罗殿。有个身形佝偻的传奇老人,最疼爱自己的外孙。有伴生人,出生即带前世记忆。有少女年仅十七岁,一统乌布十三族,一身修为吓死人,背剑名无敌。有个万人敌,并非万人敌。有蛟龙出没,九蛟互吞终化龙。有个身世显赫,叫作秦恒的年轻人,走出大庆,走在江湖,叩关白罱……————然,一日乾坤尽覆,打得支离破碎。后,大庆覆灭,八王并起,天下乱。赤域雄狮趁隙压境北疆,神秘西地蠢蠢欲动,东方佛国传扬佛法,名为教化万民。那个出身大庆的年轻人,除了一袭白衣外,唯有一颗要坐天下的心。PS:本书架空加玄幻,天下争霸。
  • 回到宋朝当贤王

    回到宋朝当贤王

    赵德芳在一次野外旅行中穿越到了另外一个时空,和历史有所区别的宋朝,当他刚清醒时就被加封为八贤王。八贤王看起来风光无限,可谁又知道这其中暗含多少杀机?宋太宗、西夏、辽国都欲除之而后快,但最后究竟如何呢?
  • 不列颠帝国

    不列颠帝国

    19世纪50年代,天朝赌徒在重生不列颠后开创的别样烟火,充满英伦气息,掌控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在昔日的世界霸主开创别样人生。“阿拉斯加领、澳大利亚领、新西兰领、巴西还有中东,这位公爵兼首相的拥有私人领土已经大过了任何一个国家。”——《泰晤士报》
  • 梦回隋朝

    梦回隋朝

    一不小心,一个现代的初中历史老师,穿越成了一千年多年前的隋炀帝孙子杨侗。这时离杨侗被王世充杀死已经不到一年的时间了,他该如何是好?请看梦回大隋。
  • 大唐郧国公的欢乐生活

    大唐郧国公的欢乐生活

    这就是个现代实现不了自己抱负,狗血的穿越回唐朝成为开国功勋后代的一个轻松故事。从现代的一无所有到古代的家世显赫的妥妥的富二代,殷钰还是那个殷钰,不上战场不入朝堂,还是和公主安心的过日子吧。且看殷钰是怎么在繁华的大唐盛世成为名留史书的闲散国公的。基本使用的唐朝贞观年间的人物和大的时间线,时间线有所改动。请纠结史实的勿喷,本就是我YY之作,纯属脑洞,大家图个娱乐就行,别太较真。小白文笔,也求大家放过,本来就是因为喜欢李老二家的两个没活多久的长乐、晋阳两位公主而写,虽然大的历史事件不能改变,但是让她们稍微好点的结局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热门推荐
  • 妖焰焚天:仙侠之女祸天下

    妖焰焚天:仙侠之女祸天下

    一朝穿越,她成了废物!废物?她么?是她亦又不是她!此宿体拥有凤凰纯正血脉,不论修炼那种武道战技都能突破壁障,涅槃之火,锻造筋骨!在这危机四伏的世界中,她踏出那重生后的第一刻起,一步步克服万难,她比过去更加强大,到能够覆灭一切,成为数亿天神之主!
  • 名物蒙求

    名物蒙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狗蛋的世界

    狗蛋的世界

    这世上,一个人不可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如果谁觉得自己完全了解,那他就一定错了,他一定会为此付出代价。
  • 替身使者在异界

    替身使者在异界

    “你会怎样做呢,JOJO?如果敌人,【超越了人类】呢?”“那么我就向他展现人类【勇气】的伟大!”“如果敌人【超越了所有生物】呢?”“那就让地球将他【驱逐】到星海之中!”“如果敌人是【世界】呢?”“那就让我与【世界】为敌好了!”“如果敌人占据了【机遇】呢?”“那我的【正义之心】将击垮一切!”“如果敌人是【未来】呢?”“那么,他将永远无法到达【未来】的彼岸!”“如果敌人拥有【天堂之力】呢?”“那就让【命运】引领他走向灭亡!”“如果敌人是【正义】呢?”“那就向他展现我的【意志】,不可阻拦的【漆黑意志】!”“很好……你回答的很好……但是,如果敌人是....【你】你又该如何抉择呢,JOJO?”“那我就不做人了”最大的敌人永远是自己。这是一个从光明走向黑暗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伴夏一生

    伴夏一生

    她,从程雨菲到夏明慧从灰姑娘到富家千金一场车祸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成了商业联姻的棋子!她,该何去何从……………………………………群号:120390599敲门砖:文中男主男配的名字。
  • 西中故事

    西中故事

    当自卑女生遇上阳光大男孩,他们一起度过了三年的高中时光,一起为梦想奋斗却遭遇失败时,他们都以为自己能客服困难走到最后时,他们的心却迷路失去了方向,等待他们的结局是什么,如果能够重来一次她会如何去面对这些问题。
  • 大文案

    大文案

    “欢迎宿主启动《大文案》程序!”1积分兑换1000人民币,不知道真假哦?“宿主成功兑换一枚【小解毒丹】!耗费10积分!”
  • 衣衣不舍宫先生

    衣衣不舍宫先生

    一夜错乱,五年后宫谚廉身边出现了一对母女。“宫先生,请自重。”喻素衣吼着坐在办公桌上的男人。“喻主编,我哪里不自重了!”男人的身子往前倾。“你身子不要再靠过来了!我要工作。”“陪老板也是工作的一部分。”“爹地,你要准备跟妈咪玩亲亲吗?”坐在沙发上的小女孩明显被忽略了。喻素衣瞪着男人,这日子没法过了,周末加班宫先生还要带着女儿跟着,行,你是老板你有理。
  • 神皇苍穹

    神皇苍穹

    前世孤儿的叶天因为一场车祸,偶然穿越到天元大陆。天元大陆以武为尊,处处透露出死亡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