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290300000039

第39章 对80年代以来美国行政改革的理论思考(2)

在信息社会里,普通老百姓取得信息的速度几乎同他们的领导者一样快。我们生活在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受过教育的职工对命令指挥感到反感,要求有自主权,顾客们习惯于高质量和广泛的选择机会。信息社会的公众要求政府提高效率,要求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多样性的可选择的公共服务。以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迫使作为上层建筑的政府须寻求新的政府治理模式,来实现新的目标。新的政府治理模式须以非官僚化为取向,因为非官僚化的治理模式已无法解决新的问题,无法更好地实现新的目标。

80年代以来的行政改革就是旨在探索新的政府治理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新的政府治理模式探索是以非官僚化为取向,80年代以来的美国行政改革也很自然是以非官僚化为取向的。这是美国80年代以来行政改革区别于80年代以前行政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

以1883年《彭德尔顿法》的通过为标志的文官制度改革是美国第一次行政改革,这次改革发生在美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完成阶段,这次文官改革使得现代文官制度在美国得以确立,也使得现代官僚制在美国得以奠基。

进步主义时期(1890-1920)的行政改革,是美国第二次行政改革,这次改革是美国进入工业社会后的第一次行政改革,也是为行政权力开始扩大后的官僚制添砖加瓦的一次行政改革。行政管理科学化、行政权力理性化、行政职能专业化、行政决策集中化是其主要内容。

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时期的行政改革是美国官僚制急剧膨胀的转折点。当时的经济萧条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产生了对庞大官僚体制的需求。那个时候也只有联邦政府借助庞大的官僚体制所具有的力量,才能拯救失败的市场经济,防止社会的崩溃。新政之后的几次小的行政改革,也都是为行政权力的扩大,官僚体制的扩张做锦上添花的工作。

在80年代以前历次的行政改革中,官僚制的治理模式逐渐得以强化。当然其弊端也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而暴露出来。70年代未经济“滞胀”局面的出现,政府财政压力的凸现,一起构成了美国政府急需转变治理模式的转折点,从此,以非官僚化为取向的行政改革与80年代以前以官僚化为取向的行政改革分道扬镳了。美国政府正是以非官僚化为取向的行政改革来实现其新的目标:创造一个更富有适应性,更有责任心,更富有效率的政府。

第二,美国政府80年代以来的行政改革是一种制度变革。

1、政府功能定位的市场化实际上是在政府权威制度安排和市场交换制度安排之间重新做选择宁选市场交换制度,不选政府权威制度,让市场交换制度去尽可能地代替政府权威制度。这其中表层的原因可能是政府财政压力加大,税收提取能力下降,驱使政府进行福利政策改革,收缩政府的社会职能;放松对工商业的管制,收缩政府的经济职能;里根当政的美国政府的实际意图可能是根本就不相信政府的权威制度能够刺激经济发展,增加社会福利。里根有句名言,“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问题本身”。选择市场交换制度,不选择政府权威制度,是因为两种制度所形成的“情势”不同。政府权威制度侵入本来市场交换制度可以发挥主导作用的领域(私人物品和服务的生产领域),误导了个体的行为,摧垮了市场的动力。政府权威承担的福利项目越多,福利政策越发达,福利政策所培育的特殊利益集团(服务对象集团、职业性利益集团)力量越壮大,就越有能力推动福利项目的扩张。而政府的财源有限,输出福利项目等公共服务的能力萎缩,两者的矛盾最终可能导致政府与民众的严重疏离,以及政府权威的丧失。

2、政府功能输出的市场化,实际上是将政府权威制度和市场交换制度的功能优势得以“杂交”配置这样做将形成一种新的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安排,这是一种典型的制度创新。通过两种制度的“杂交”,既可能充分施展政府决策的“掌舵”作用,又能够充分施展市场的资源配置优势。既可使政府做最擅长的事情,又可以避免政府的功能劣势;既可避免市场的结构性功能缺陷(无法完成公共决策之重任),又可充分调动市场吸纳资源扩张供给能力的功能优势。政府直接从社会提取资源的能力是有限的(收税、国债),而市场调动资源的能力是相对无限的。政府只有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美国政府可少做些市场能够做的事情,多做些改善市场的事情。80年代以来加剧的全球经济竞争,驱使美国政府解除对工商业的束缚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美国政府日益把自己定位在教育者、训练者、研究经费提供者、管理调控者、规则订立者、基础设施操作者的角色,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本国经济的发展。只有市场有所为,政府才能有所不为。美国政府借引入竞争机制(如竞争性的合同出租)来刺激公共服务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从而提高政府功能输出的效率,这比制定更多的条文更有效,比更多地在政府部门内部做文章更有效。

威廉姆·奈斯坎南就说过:“一般说来,传统的t行政改革‘——在新结构中对造成’混乱‘的行政部门进行合理化改造、改组和调整——是毫无用处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在各办事机构之间恢复某种竞争”。竞争是一种无形的规则,它能够形成一种提高效率的内在“情势”,以竞争性的多元组织来取代垄断的政府控制,这本身就是一种意义重大的制度变革。

通过凭单制度这样一种市场化的安排,旨在借市场机制的力量瓦解职业性利益集团(生产公共服务的具体承担者)对消费者的控制,增强其对消费者的回应性;瓦解职业性利益集团对政府公共政策的渗透乃至控制,使职业性利益集团的利益满足从依赖政治分肥转变到依赖于消费者的用脚投票。

美国政府利用消费者付费这样一种制度安排,来部分解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真实需求显示问题,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复合的制度安排同样有效解决了决策和执行的分开问题,这是其他制度安排难以合理解决的问题。

3、美国行政改革的放松规制取向,是一种典型的制度重新设计。

这种改革取向不完全否认官僚制(政府权威制度的静态载体),不完全否认官僚制下过度规制所包含的核心价值。难就难在放松规制这种制度的重新设计,既要体现原先的过度规制所隐含的核心价值,又要体现新的目标所赋予的价值。这种旨在鱼与熊掌兼得的心态增加了制度设计的难度。的确,美国政府虽在1993年发表的戈尔报告中正式提出放松规制的改革走向,但现实进展甚微。不过有一种放松规制的取向值得注意,这就是1993年美国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所体现出来的“战略性规则设计”思路。

“战略性规则设计的要素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先明确制度要实现的目标……既然放松规制要以结果为本,那必须在目标中体现出来,同时不能丧失原先过度规制隐含的核心价值。举例来说,美国的文官制虽然已很刻板僵化,但其内部的核心价值:能力、连续性、功绩、忠诚、廉洁是不能抛弃的。现在再加上效率性、回应性两个目标,形成新的制度设计所要实现的目标。所有这些目标容易得到全体一致之同意,因为它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价值。这些价值目标通过确立具体政策制定普遍适用的框架来体现的,框架中内涵了制度要实现的目标。这样过度规制的基因就在这个层次被剔除了。

第二个层次,各具体部门根据总体目标要求须明确自己的绩效基线,明确自己的产出和结果标准,作为上级部门评估的依据,同时上级部门给予具体部门自主制定规则的权力。

第三个层次,上级主管部门下放了制定规则的权力之后,须对下级部门有最终的监控权。又有谁能保证下放权力后,下级部门就一定能实现总体目标及结果要求呢?如果达不到要求怎么办呢?政府上级部门须定期(如一年的阶段性评估,三年的最终评审)检查,达到要求的,’则继续放松规制,达不到要求的,收回原已下放的制定规则之权力,使下级部门重新回到过度规制的状态中去,下级部门在这种奖优罚劣的”情势“之下,可能更好地对结果负责,而大大减少对烦琐规则的依赖。在这种战略性规则的设计之中,上级部门实际上是拿权力下放(指下放制定规则的权力)来交换下级部门的较高绩效回报。

战略性规则设计的思想是西方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事业部制典型体现了战略性规则设计的思想。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这种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跨国公司总部对其海外分部的管理常常就是采用体现战略性规则设计思想的事业部办法。海外分部面临的市场瞬息万变,总部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对分部进行微观管理,如果那样做的话,只能使自己的分支机构淹没在变化无常的市场海洋里。

总部设定总体框架,规定总体发展方向;下放权力于分支机构权变决策,但分支机构须达到一定的绩效基线;否则总部要做出断然决定。美国政府企图移植工商企业的这种管理原则。1993年的”绩效与结果法案“的主要内容,体现了这种思想。截止1997年底,美国国会对9个联邦政府部门试行这种战略性规则设计。美国政府想在试验的基础上于1997年开始全面推开这种做法。住房和城市发展部提出一项社区开发挑战性补助的主张。根据这一主张,联邦政府将只确定总的指导方针、目标和衡量绩效的尺度,不再具体规定州与地方政府微观操作的规则,而使州或地方政府按照所实现的结果标准来竞争这一挑战性补助。这一主张即体现了战略性规则设计的思想。美国国防部的罗纳德。

P.桑得斯在1995年10月美国下院文官委员会就文官改革的一次听证会上,系统提出了以结果为基础的分权管理模式所含有的三个共同要素:

(1)确立具体政策或项目普遍适应的框架(目标、指导原则等),这些框架确立了创新的基本目标。

(2)一套明确而具体的产出和结果要求——绩效基线、项目目标,而不是更多的规则。

(3)给各种各样的政府实体以很大的权威,只要达到基本条件,就可在政策和项目总框架之下设计公共服务供给体制。”

1995年秋,克林顿政府公开接受这种模式。联邦政府在正式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把几个政府部门变成所谓的“以绩效为本”组织(PBOS)。总之,放松规制这种独特的制度设计方式,不仅仅意味着废除削减一些陈规旧俗,还意味着须设计一种能形成“预期结果”情势的规则。美国政府内部管理体制的这种制度变革谋求鱼与熊掌兼得(既想压缩规制,又想取得理想结果),改革难度较大。其最终效果如何,还有待于美国政府改革实践的检验。

(第二节80年代以来美国行政改革的内在矛盾

美国80年代以来的行政改革与美国的民主制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其主要表现是:美国行政改革的最直接压力来源于美国民主制运转的一个重要结果(财政赤字压力);美国行政改革的理性目标模式与美国民主制的互动政治模式存在先天的冲突;美国行政改革的实践与传统的政府责任机制存在冲突;美国行政改革的存亡成败,最终取决于美国民主制的重塑是否能取得成功。

一、美国行政改革的制度环境

美国80年代以来的行政改革是在特定的制度环境之下进行的,而美国的民主制就是其行政改革的最大制度环境。从总体上说,美国以探索新政府治理模式为目标的制度变革,是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推动的产物,有一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性。但是,美国民主制作为这场制度变革的宏观政治环境,它还是规定了美国行政改革的初始点以及行政改革的路径。美国行政改革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也与美国民主制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最直接最明显的一个证据是,美国80年代以来行政改革最初来源于财政压力的驱动,而财政压力(巨额的财政赤字)则是美国民主制运转的一个结果。民主制下的公众偏爱数量多、质量高的公共服务;政治家为缓解各种社会矛盾以及谋求当选和连任也有推动公共服务增长的动力;官僚也有推动公共服务的内在冲动,因为公共服务的规模越大,官僚的权力、资源和价值越大;选民、政治家、官僚通过美国民主制这个制度中介联合推动了公共服务的膨胀,公共服务的膨胀又直接推动了财政赤字和国债的增长。美国的行政改革最直接的动力即在于缓解财政压力,缓解美国民主制运转过程中所造成的这个问题。“公共选择基本理论清楚地解释了民主政府喜欢支出而不愿征税、从而趋于使预算出现赤字的倾向”(布坎南,1989)。

美国学者面对民主制推动下的财政赤字,提出两种解决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戈登·图洛克、布坎南等人提出的宪政改革思路。该思路的核心观点是:为了解决特殊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操纵,应在宪法元规则的层次上进行变革,让作为元规则的宪法去制止允许赤字财政的预算法案的通过。

这是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

第二种方案是威廉姆·奈斯坎南在1975年提出的行政改革思路,主要内容是主张在公共部门内引进竞争,提供经济刺激、推行公共服务的合同出租等。

美国政府在实践中采取了行政改革这条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政改革就是行政改革,它不能解决政治层次的根本问题。不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的行政改革与美国民主制之间又蕴含了一系列的内在矛盾,最突出的表现有两个。

其一,美国行政改革追求以提高效率为目标的理性行为模式,而美国民主制则是一种解决利益冲突的互动行为模式,这两者有着内在的冲突;其二,美国在行政改革的过程中初步探索的新责任机制与美国政府传统的责任机制存在着内在的冲突。下面分而述之。

二、两种行为模式的内在冲突简言之,美国的民主制运作过程就是一个旨在解决利益冲突的互动过程,而美国的公共行政过程却是理性过程与互动过程的统一,其中的互动模式是美国民主制因素在公共行政中的体现。

同类推荐
  • 县域管理研究

    县域管理研究

    盛天下之理,鉴世间之事!你读读吧!你发现吧!你感悟吧!一个思想者,一个实践者,一个创新者的心路;一个学习者,一个生活者,一个事业者的历程;一个公民,一个专家,一个官员的境界。治国理政、哲思启智、知人善任、养身正家、教真育爱、金声玉振、仁医仁术。本书从这七个大方面来盛天下之理,鉴世间之事!
  • 党的优秀儿女

    党的优秀儿女

    林祥谦(1892—1923年),福建闽侯人,“二七”大罢工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1923年2月7日,林祥谦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31岁。
  • 青年学生党课培训教材

    青年学生党课培训教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性质,决定了每一位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都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按照党章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 毛泽东正值神州有事时

    毛泽东正值神州有事时

    立体展现毛泽东非常岁月,深度解析大事件后果前因。聚焦历史长河还真貌,回溯变幻风云写春秋!此书时间跨度从1964至1969年。主要讲述了“文化大革命”最为动荡时期毛泽东的重大政治活动和个人生活。作者参阅大量史料,以细致入微的笔触,在生动翔实地还原“文革”发生、发展整个过程的同时,也探究了动乱发生、发展的原委和过程。书中载入的一百余幅毛泽东“文革”岁月珍贵照片,分为彩色黑白两种,百分之九十属于首度曝光面世。整部书稿集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集收藏价值、欣赏价值于一身,弥足珍贵。
  • 打好力戒形式主义攻坚战

    打好力戒形式主义攻坚战

    本书稿根据中办关于反对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通知要求,聚焦“四个着力”,收录了《人民日报》刊发的理论、评论文章,再结合鲜活事例,为广大领导干部反对形式主义、为基层松绑减负提供理论向导,有助于激励广大干部崇尚实干、担当作为。
热门推荐
  • 十二生肖灵传

    十二生肖灵传

    在灵界的十二生肖大会上,十二位动物使灵被选中,而那些落选的不甘者,正窥窃着十二之位...
  • 幽幽一诺缘

    幽幽一诺缘

    一个美丽少女在特殊年代生下一女孩,无法生存送给一家寄养。多年后因得绝症,寻找孩子,看到孩子在养父母家幸福,没去打扰。十几年过去,女孩遗传亲生父母得了绝症,养父母一家为女孩花去所有积蓄,天不随人愿,大学没毕业女孩离开人世......
  • 相女倾国腹黑王爷乖乖宠

    相女倾国腹黑王爷乖乖宠

    她是杀手,本因冷血无情,却在死后偶然穿越,遇到了命中的那个他她为爱而入魔,她,愿用神魔之精血来就他她就是——殇璃茉豪迈的一句“生是凌云妻,死是凌云魂!!以神魔之精血与凌云签订永世契约”入魔?依旧是王王者的风范岂是尔等可以膜拜的?
  • 我的美梦可以成真

    我的美梦可以成真

    “系统大兄弟,我的梦能不能自己控制?”“主人,如果能自己控制,那你是不是想上天?”
  • 三姐

    三姐

    三姐,城市里普通人家的女子,与火车司机的情缘,还有开火车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 重生之夫人是女帝

    重生之夫人是女帝

    一朝穿越,她由一个平凡的大龄剩女变身南国公主,有钱有闲还有权。而且不用宫斗宅斗,什么嫡女庶出,小妾通房,在南国都是不存在的。他是中央帝国赫赫有名的战神,是中央帝国第五皇子,拥有这般显赫身份,却是一个实打实的抠门鬼!一个花钱大手大脚,一个一毛不拔,在改变对方这个问题上两人可谓绞尽脑汁,而这场对弈谁会是最后赢家?
  • 噩难

    噩难

    这里有满天诸佛、有远古神魔、有无尽的热血、有纠缠不清的恩怨情仇。在无数年前的一次劫难中,那满天神佛尽离奇失踪。一个被迷雾笼罩的少年横空出世。他是谁?他不知道!白昼,他是魔,是疯狂,是杀戮,是噩梦。“杀至癫狂!杀尽天下不平之事!”“天若阻我,我便逆天!”“何为命运?我命由我不由天!!!”“总有一天,我要那天在我脚下颤抖!”这是一曲人间悲剧、一条逆天之路!!!
  • 同人集子

    同人集子

    就把来起点的同人写个集子存一下(biubiubiu)
  • 我家王妃特有钱

    我家王妃特有钱

    她,游走赌场赢遍天下,只想当个有钱的富婆。他,独坐轮椅摆弄花草,只想当个闲散的王爷。本来就想当个又懒又有钱的人儿,但现实却不允许。“相公,他竟然威胁我,我好怕怕哦。”富婆窝在漂亮哥哥怀里瑟瑟发抖可怜的说到。“踹了他的龙椅,拆了他的皇宫,娘子说可好?”王爷看着怀里被“吓”的花容失色的小娇妻宠溺的说到。“相公这个想法甚好,那我们还等什么呢。”
  • 你是我的过客

    你是我的过客

    林茵是一位重点中学的教师,一家三口的日子平凡而甜蜜,但是丈夫李昭的意外去世,使得林茵的生陷入痛苦的深渊。迟伟健校长的周到关怀使她慢慢振作起来,并渐生情愫...然而二人终究没有逾越道德底线。几经纠结,林茵最终将做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