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02800000025

第25章 领导智慧(4)

刘瑾的伎俩大家早已知晓,明武宗在历史上也不是一个名声好的皇帝,贪财好色,不理政务,为后人所不齿。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个敢于直谏的名臣历来享有很高的声誉,那就是唐代的魏征,他在隋末农民起义的时候参加了瓦岗军,后来就投奔了李建成,当了一名侍从,他曾经几次劝太子除掉李世民。宣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来找他时,魏征神色自若的说:"要是太子早听我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杀身之祸了。"大臣们都为他担心,可是李世民却器重他的正直,仍命他做了谏议大夫。626年,唐太宗征兵,有人建议应该征调十六岁以上的男子,唐太宗同意了,可是诏书在魏征那里扣住了,唐太宗一连催了好几次魏征就是不发布。太宗气呼呼的训斥说:"我发布的征兵诏令为什么不发?"魏征不慌不忙的说:"我不同意这样做!军队强大与否在于用兵得法,而不在于人多。这就像湖里的鱼一样,您把水挖干,可以得到很多鱼,可是明年湖中就没有鱼了,您把森林烧了,可以捉到很多野兽,明年却没有野兽了。如果那些男子不到十八岁就当兵,以后还有谁来当兵?"唐太宗还是觉得不服气,魏征就说:"您已经好几次说话不算数了,这就要失信于民了!"唐太宗也气愤了:"我什么时候说话不算数了?"魏征说:"陛下刚即位就曾经下诏拖欠官府的东西一律免除,可是官吏们照旧征收?之前您也说过要十八岁以上的男子才当兵,可是现在却变了,如此不讲信用,老百姓还能拥护您么?"唐太宗听了哑口无言,最后意识到自己错了,接着重新发布了一道诏书,免征不到十八周岁的男子。由此,更加器重魏征了。

再一次,唐太宗从长安回到洛阳途中,因为饭不好吃而发脾气,魏征就进谏说;隋炀帝就是常常责怪老百姓不献食物,或者是因为所献的食物不精美而亡国的。难道陛下想重蹈他的覆辙么?陛下应该吸取教训,小心谨慎,有这样的食物已经很好了。太宗听罢,幡然醒悟,说:"要不是你,我听不到这样中肯的话呀!"

在贞观年间后期,国家强盛,唐太宗也逐渐懈怠,但是自己却觉察不出来。有一次,他与大臣们讨论安定危亡的道理时,有位大臣说:"若是陛下能像贞观初年那样兢兢业业,天下就会太平了。"唐太宗一听,感到不解。魏征接着说:"在贞观初年,陛下节俭,虚心接受规劝。近来却是大肆修建宫室,至于大臣的进谏也不愿意听了。"随后魏征就上了一道奏章,把唐太宗的表现都一一列了出来,唐太宗看后就让人把奏章贴在屏风上,以便早晚警醒,随时改正错误。他还让史官写入史册。

魏征的直言纳谏和唐太宗的虚心纳谏为后世史家津津乐道,君臣同心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正是如老子所说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为政者能够听到不同的声音,这才是正是心胸坦荡,不用文过饰非,遮掩自己的过失,虚心接受,才能有所成就。

揭去虚华的浮表

【老子说】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第38章)

意译:所以大丈夫选择敦厚,而不居于轻薄;选择朴实而不居于虚华。要抛弃浅薄虚华,采取敦厚朴实的处世之道。

【解读】

明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刘基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卖柑者言》,他主要讲了杭州有个卖水果的人擅长储藏柑橘,经历了一个冬夏都不会腐烂,拿出来的时候外表依旧非常华美,金灿灿的样子非常可人,柑橘一在市场上摆出,即使高出市场价十倍,人们也争相购买。他买了一个将之剥开后立刻有一股烟味刺鼻,再看里面却像破棉絮一样,就非常生气,就找那个卖柑橘的问:"你卖的柑橘是用来祭祀当贡品呢,还是招待宾客?还是去吃呢?你这样太过分了。"卖柑橘的人笑着说,他从事这项职业已经好多年了,别人买,他就卖,别人都没有说过啥,可是为什么就不能满足你的要求呢?这个世界上骗人的东西不是很多么?你看那些佩戴着兵符、坐在虎皮椅子上的人非常威武,他们果真能够懂得孙武的谋略么?那些戴着高高帽子拖着长带子,气宇轩昂的人好像是国家的栋梁,他们真的能够建立不朽的功业么?坐在高堂上,骑着高头大马,喝着美酒,吃着美食的人,谁的样子不威风令人生畏,谁不是一副显赫的样子、值得人们效仿的呢?就像这个柑橘一样,不是有着虚华的浮表,内里却是像破棉絮一样么?刘基竟然被他说的哑口无言,他想这个世界上有着虚华的浮表的人太多了。他没有想到,老子在好几千年前早就指出了这样的话,并告诫人们要抛弃那种华而不实的东西,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老子说踏踏实实的做事,做人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也是历来王位继承人的首选标准。三国时期曹操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就没有选自己钟爱的曹植,为什么呢?他说,三儿子曹植,为人喜爱虚华,因此就缺少诚实守信,还经常放纵,所以不能立他。至于曹彰和曹熊一个勇而无谋,一个体弱多病。唯独曹丕做事踏实,兢兢业业,可以继承我的位子。

正是因为为政者抛却了虚华的浮表,才有可能进行实实在在的执政为民,设身处地的考虑到实际问题。清代雍正皇帝就是一位不慕虚名的务实君主,在康熙皇帝去世的时候,国库亏空严重,为此雍正皇帝就下令彻查全国各地的钱粮,在下令的诏书中他还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亏空的原因是由于上司官员的勒索以及侵吞。他决定彻查,可是考虑到这个这件事情已经积累了好几年了,因此就提出了一个办法,规定除了陕西等省以外其他各省都必须在三年之内补足亏空,还规定这些亏空不能征派到民间,也不许借口遮掩。凡是在规定的时限内不能补足亏空的一定要严惩。接着,他又接连下了好几道诏书,历数官场的腐败,并提出一定要整顿吏治,要求各地整顿纲纪。为了保证这件事情的完成,他还专门成立了会考府参与户部的清查工作,并派出自己信服的官员去办理此事。这场工作一直持续了九年,一大批贪官污吏被查处,就在赔偿国库亏空的活动中,大批高级官员甚至皇亲国戚也不例外,雍正皇帝的第十二弟为了弥补亏空,只得变卖家产,他的十弟为了赔偿亏空,没有办法就被抄了家。

雍正皇帝为了整顿赋税和吏治还推行了火耗归公以及养廉银的制度。火耗就是政府借口弥补所征收的银两由零碎的银两熔铸成块时损耗而加征的税额。养廉银就是在官吏正常的俸禄之外,根据每人的职务每年还给上一部分银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官吏廉洁奉公。其实,这项工作在明代的时候已经施行了,但是明政府到了晚期随意折耗,私征加派,搞得民众苦不堪言。在康熙的时候,这种现象依旧存在,当时很多人对此提出将耗余的钱归公,但是由于当时地方上的亏空实在太多了,官员们都不同意,康熙也认为不能实行。因此就把这个问题留给了雍正。

雍正直面现实,他为了找到一个削减火耗补偿亏空的法子,集思广益,规定了火耗上交国库,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之前很多官员拿火耗来馈赠上司,维持上司开支,不少官员行私舞弊。自从雍正将火耗归公之后,就立刻将这些贪官污吏的生财之道断绝了。雍正为了让官吏们能够廉洁奉公就推出了养廉银制度,把火耗的余额中抽出了部分银两作为给官员,还按照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官员等级分给官吏。这样一来,人民的负担减轻了,吏治也好了许多。

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雍正又实行了摊丁入亩的政策,我国古代自古就有人头税,政府每次查户口也就是为了征税,可是在康熙中叶以后,土地集中,徭役沉重,农民大量流亡,国家征税很困难。加上很多人建议把很多丁税摊到田亩里征收,因此就在个别的地方施行了。这项政策真正大规模的施行是在雍正时期,他抛却那些没有用的繁文缛节,认为摊丁入亩十分重要,还详细考察论证,在全国各地陆续施行。这一政策实施之后,政府的收入明显增加了,无地或者少地农民的负担就更加轻了。

除了财政吏治之外,雍正还改革了军政,为了应付对西北作战的需要,他设立了军机处。他果断选用了一批有才华的人担任军机大臣。这些人也是一整天不闲着,不断接受皇帝的召见,承接谕旨,转发,政府的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总之,雍正在位十三年,勤于政务,澄清吏治,锐意图新,没有丝毫好大喜功的表现,也根本不羡慕那些虚华的浮表,给乾隆一朝创造了一个稳定的吏治局面,传为后世美谈。

洞察别人的方法

【老子说】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

意译:所以,从他的自身观察其自身,从他的家族观察其家族,从他的乡里观察其乡里,从他的邦国观察其邦国, 从他的治天下观察于全天下。我是怎样知道天下事的?就靠这方法。

【解读】

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他们很多人都是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人们常说,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就是这个道理。可是,老子说观察事物那是需要从不同的方面来考虑;以别人的身上来观察自己,从别人的家族反观自己的家族,从别人的邦国反观自己的邦国,并且规划到天下。如此看来老子所言,只有清楚地洞察别人,才能更好地反观自己。

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品性,我们都知道这是一项非常长期且艰巨的事情。曾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就是说:每天反省自己,为人谋划而未尽心尽力吗?与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老师的传授温习了吗?这恰恰成为古人的日课。近代史上著名的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位非常卓越的人物,他每天都在检查自身的所作所为是否合适。与别人的交往过程中,别人是怎么做的,自己做的又怎么样。这些都记在了自己的日记上,他甚至还劝导自己的朋友、亲戚、儿子也要洁身自好,在他留下的300多封家书中,内容涉及治家、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等,从这么多类别上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每时每刻都在反观自己,在教育劝导他人。以至于年轻的毛泽东早年留下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论断。

曾国藩不仅仅在自身修行上是这样,他在观察国际大势上也是这样。当鸦片战争把中国的大门打开之后,中国天朝上国的美梦从此打破了。有些知识分子纷纷睁眼看世界,有些人则是保守的守住自己的那片断瓯残阙,依旧沉浸在唯我中华独尊的梦境里。可是曾国藩在摇摇欲坠的清王朝中,逐渐成为中流砥柱,他睁眼看世界,看到了西方先进的科技,也看到了中国当时科技的落后,因此在抱着强烈的责任感去付诸实践。在他的指导之下,中国第一艘轮船悄然诞生,由此开启了近代制造业的先声。紧接着第一所兵工学堂建立,中国近代史上高等教育也拉开了序幕。当中国陆续翻译印刷西方的书籍时,这也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的基础,并培养和塑造了很多中国近代史上的佼佼者,如唐绍仪、詹天佑、唐国安等等。

我们忘不了他,为了挽救大清王朝于危亡之中,毅然举起时代的大旗,编练湘军,与太平天国起义军对抗,尽力延存着这个垂死挣扎的清政权。我们也知道他匡救时弊,整肃新风,同治中兴出现。他的严于律己,标榜道德,获得了上下一致拥戴。在他的学问中我们看见了他义理、考据、辞章、经济都彰显着理学的风采,尽力在扩展着理学的道路。

曾国藩的经历,总会给我们诸多深切地感受,那就是需要深切地反省自己,看到他人那反面做得不好,哪方面做得好,需要告诉人们培养良好的品行。管宁割席的故事就是一个鲜明的事例。据说,管宁非常好学,他曾经结交了几个非常有名的学友,一个叫华歆,一个叫邴原,三个人很要好,又很出色,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比为一条龙,华歆是龙头,邴原是龙腹,管宁是龙尾,他们最尊敬的大学者是当时著名的陈仲弓,陈仲弓的学识行为成了他们的追求目标。 但是,龙头华歆和龙尾管宁之间,曾发生过一件著名的绝交事件。当时,他们求学的时候,经常一边读书,一边参加劳动。又一次,管宁与华歆在园子里锄菜,说来非常奇怪,竟然挖出一块前人埋藏在地里的金子。金子是被管宁挖出来的,谁不喜欢金钱呀。可是华歆与管宁的二人的表现判若天隔。管宁见了黄金,理都没有理,就把它当做一块砖头一样,用锄头刨在一边了。华歆在后面锄,他看见管宁刨出了金子,喜出望外。但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觉得不应该拿,但是又恋恋不舍,拿起来又扔掉。其实他们平日里读书修行,就是为了摒除心中那道见了意外之财就动心的贪念。管宁能够毅然扔掉那块金子,说明他的品性修养已经很好了,华歆还是不到家。

后来,二人一块在屋里读书,刚读的入神的时候,外边街头上有达官贵人经过,他骑着高头大马好不威风,敲锣打鼓的人挤在街上,引来很多人观看。此时的管宁还是与之前一样聚精会神的看着书,可是在一旁的华歆却忍不住了,他坐立不安。最后忍不住跑到门口去观看,对那达官贵人的威仪羡慕不已。车马过去之后,华歆意犹未尽的回到屋里,管宁却拿出一把刀子,将二人同座的席子一割为二,并说道:"你呀,不配再做我的朋友啦!"我们不知道华歆当时作何感想。但是,后来的华歆确实是不同凡响,他作为曹魏的重臣,重视文治教化,虽然位极人臣,始终廉洁自奉。当初他受曹操征召将行,"宾客旧人送之者千余人,赠遗数百金"。华歆推辞不过,就暗暗在礼品上做了记号,事后一一送还。魏文帝时,华歆官拜相国,但"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或许,这正是他自己始终在警醒,始终反省自己的不足吧。

温家宝总理的工作作风很值得我们借鉴,据媒体报道,在考察途中,温家宝很喜欢中途下车,或者离开事先的考察路线,以此来深入民间,调查民情。比如在1996年5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的温家宝到安徽检查扶贫工作。在大别山革命老区霍山县,他中途下车,离开公路深入山村,了解到拖欠民办教师工资的真实情况。在安徽省的舒城县,温家宝发现陪同的县委领导预先安排了考察路线,就提出到水灾淹没区去看看群众的生活情况,县委书记说"路不通,车子开不过去"。当温家宝听说有10公里路时,说道:"不算远,那我们就走去。"说着就下了车准备赶路。当时的省委书记卢荣景见他决心已定,说:"先上车,开到哪儿不能开了,再下车走嘛!"后来,才知道,所谓"路不通"只是借口,主要是不想让领导看一些落后的村庄。这一次,温家宝终于来到重灾区了解到一些农村贫困落后的真实情况,为他指导农村工作与后来制定农业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感性认识和依据。

同类推荐
  • 开发青少年发散思维的益智故事

    开发青少年发散思维的益智故事

    有趣的益智故事,不仅好看,而且是对读者有教育作用;轻松的科学智慧,不只实用,更是开拓了认识世界的思维。思维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大脑智慧能力。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控制,但只要开发得当,每个孩子都能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与众不同的能力。思维开发必须从小做起,因为孩子的大脑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本书通过故事来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以求最大程度开发孩子潜能。
  • 见人见己见如来

    见人见己见如来

    浸润了千年历史的“禅”文化,能够帮助我们化解“浮躁”环境所带来的困惑与迷失,让我们在内心深处有所触动,为我们答疑解惑,减少我们的烦恼,改善我们的生活。本书从真伪、即心、因果、缘分、得失、机趣、目标七个方面解读了一些人之所以有所成就的因缘。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的生活和经历中,读出关于禅宗的感悟,悟出生活的本质,得到幸福的回报。
  • 孙子兵法与商战谋略

    孙子兵法与商战谋略

    本书将《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思想,古典军事理论体系,运用到了管理培训过程中去。内容包括:“国之大事商战谋略”、“存亡之道存乎一心”、“上兵伐谋战略为先”等共6个部分。
  • 舍与得的励心课:人生有度方坦然

    舍与得的励心课:人生有度方坦然

    人生的尺度,丈量的是自己,观照的是世界。它是筛眼,决定着我们的取舍;它是尺子,衡量着我们的对错;它是缰绳,一收一放之间,掌控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 生意人说话绝招

    生意人说话绝招

    《生意人说话绝招》从生意人的个性特点、工作性质出发,从10个方面对正常人提高口才列举了经常遇到的近三十种演讲形式的基本要领,并结合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演说家、政治家有关讲话的成功经验和体会,对说话过程中常遇到的种种问题和障碍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说。
热门推荐
  • 上了心的人

    上了心的人

    有的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像是流星,瞬间迸发出令人羡慕的火花,却注定只是匆匆而过
  • 萌宝神医:相爷手伸来

    萌宝神医:相爷手伸来

    传说天祭当天海里游来了个凶婆娘,上岸就怼沙雕村民,说她妖言惑众心口开河?统统遭雷劈!事后,个个组队成团天天来问候她,来啊!撕逼打脸我怕你?她撕的爽怼的过瘾!却没想到她竟然有个四岁大的小包子!小包子乖巧聪明又会卖萌,“娘亲,吃吃抱抱,举高高!”老娘亲热泪盈眶包子太乖,养倾家荡产也要养,为了生计为了养娃,她重操旧业坑蒙拐骗,做着正经生意捡男人,男人文雅温柔又阴魂不散!“我没看你!”某日偷窥她抵死赖不承认,男人妖孽身材又一级棒,看着成天流口水!“嗯,没看。”男人说着脱了长杉,我不是那种人啊,你别……小包子凑热闹,伸着小脑袋嘤嘤嘤,男人顺手一抱,“别学你娘流氓,乖,喊爹。”说她流氓?又说什么想当我娃便宜爹?先拿一万两黄金来!男人雄干勇猛出手太阔气,“十万两黄金,这个便宜爹我当定了!”你豪你了不起?真以为我会跪下来臣服吗!时隔数日,啊真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方周传奇

    方周传奇

    上海这座城市,它散发出光芒,照亮整个世界所有人的兴奋。
  • 宝藏猎人之美人鱼号

    宝藏猎人之美人鱼号

    一艘神秘失踪的前苏联核动力攻击潜艇带伴随着她的神秘失踪引发一系列寻找行动,无论人们付出多少努力均无功而返,渐渐地这艘潜艇和她的故事变成了一个传说,直到有一天一则神秘的讯号暗示潜艇再次出现围绕神秘讯号和对潜艇搭载货物的猜疑数个神秘团体争相寻找美人鱼号的秘密,是简单事故还是人为,对于前苏联维克多III级美人鱼号核动力攻击潜艇的探索路上迷雾重重,来自美国的宝藏猎人二人组是否能探知其中的真想呢?宝藏猎人系列并不是一部单独的作品,它作为整个圣域宇宙的开篇将在其后展现与外星人接触的宏大宇宙。而整部圣域系列小说也将有多部不同主题的小说所组成。
  • 夜幕残阳

    夜幕残阳

    战神域,平佛国,荡蜀山,开幽冥,普通的少年已不再普通,修行路上的悲喜离合雕刻出了他的玲珑心思,不再受人摆布,跳出幕后阴谋。一把黄纸伞,一把青锋剑,遮住了异世空间,斩开了人间正道。
  • 问天囚魔传

    问天囚魔传

    百年前,“魔族”从这片大陆崭露头角,由魔神乌鲁大人带领七大魔将,对人族疯狂虐杀。时任道宗宗主的玄青子带领人族修真人士奋起抵抗,就在大战焦灼之际,横空出现了一位修士,手拿上古神器“问天剑”,所向披靡,与魔神乌鲁大战半月之久,最后以远古阵法“八荒轮回阵”将魔神封印,自此便消失。没有人知道他从哪来,也没有人他去往何处。百年后,少年苏易出世,靠着“秘宗”之术混迹这片大陆,斗魔族,戏耍正道人士,一系列冒险……
  • 夫人她不想当太子妃

    夫人她不想当太子妃

    原身重生都有不同的历史,唯独心仪之人永不改变,那真心错付的,最后都会告知真相。替身重生都以为能代替原主活下去,可是命由己不由天,我的命我做主,还轮不到别人借身还魂,充其量不过是一角残灰,上不得台面。活出自我才是王道。管他重生,替身与否,唯有活着,才是人生唯一大幸,有以命相交的挚友,是人生次幸。
  • 全能游戏设计师

    全能游戏设计师

    游戏设计师陈陌穿越到点歪了科技树的平行世界,用一款又一款神级游戏颠覆游戏圈的故事。“就以这个时代的游戏设计理念而言,不把整个游戏行业吊起来打那我真是枉受国产免费游戏洗礼了。”——陈陌。书友群:558067640VIP群:157856787(进群需全订截图)请把推荐票投给新书《超凡玩家》谢谢大家!
  • 天下易

    天下易

    这是一个仙门遍立,道者为尊的世界。天道大势,九为极致,盛转而衰,众生应劫。主角生于天象非天命,看他如何不忘初心易天下,携领众生迎天劫。本书等级划分:筑基,化灵,结道,道尊,不灭,神虚,神道,仙。
  • 解忧杂货店

    解忧杂货店

    日本著名作家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出版当年即获中央公论文艺奖。作品超越推理小说的范围,却比推理小说更加扣人心弦。僻静的街道旁有一家杂货店,只要写下烦恼投进店前门卷帘门的投信口,第二天就会在店后的牛奶箱里得到回答:因男友身患绝症,年轻女孩静子在爱情与梦想间徘徊;克郎为了音乐梦想离家漂泊,却在现实中寸步难行;少年浩介面临家庭巨变,挣扎在亲情与未来的迷茫中……他们将困惑写成信投进杂货店,奇妙的事情随即不断发生。生命中的一次偶然交会,将如何演绎出截然不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