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75700000005

第5章 听厌了的《泰坦尼克》(1)

《微型计算机》原来是一本创刊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学术期刊。在考虑改版的时候,车东林刚刚到《电脑报》一个月,负责的是“电脑商情”这个并不重要的版面,主要是刊登一些新产品的发布信息和厂商动态。他同时还兼着的另外一个工作是拨号上网,因为所有编辑共享的上网电话线和一台MODEM离他的座位最近。因此办公室里经常会听见编辑部主任黎和生从角落的座位里对他嚷嚷:

“又断线了?”

“连上没有?”

“下班时记住断线!”

这一年《电脑报》扩版以后,硬件版越来越受欢迎。《电脑报》当时的思路是:由报纸来做综合的内容,用杂志来细分市场。《新潮电子》这时已经全面转向了软件,因此大家都觉得可以用《微型计算机》这本杂志来做硬件,这一块也应该有市场。但一本学术刊物,一下要改成一本普及化的杂志,很多人都觉得不适应。

反对的人说,硬件产品就这么几样,值得做一本杂志吗?当时板卡厂商也很少,很多人都没想到硬件市场会发展得这么快。

改版还会产生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微型计算机》编辑部还有一批约来的学术论文需要刊发,因此又有人提出将这本杂志先改为科普加学术的混合体,在一年之内慢慢过渡。但这个意见遭到多数人的激烈反对。

经过讨论,最终确定了要办一本硬件普及杂志。谢东首先想到了车东林——在远望刚成立时,车东林曾经到《新潮电子》编辑部兼职,那一段时间谢东就发现,车是一个适合做技术媒体的人。既有技术敏感性,又能很好地把握媒体的内容和定位。他应该是《微型计算机》第一任编辑部主任的最佳人选。

这时候车东林还没有主持一本杂志的经验,很多流程的东西都搞不太懂。这时候《电脑报》又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给了很多支持。从选题策划到栏目设置,陈宗周、谢东、谢宁倡、黎和生都进行了好几次讨论。当时国内没有专业的硬件杂志,攒机的概念刚刚出现,大家对硬件市场也不够了解,于是确定了五个大的栏目:产品、市场、导购、消费、经验技巧。

第一期开始编发的时候,车东林就面临着一个抉择,到底该不该到远望?他很犹豫。很明显,由于远望刚刚成立一年多,各方面都不太令人满意,留在《电脑报》本部,条件肯定要好一些。

车东林是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人,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是:有一次公司组织部门负责人到圣灯山去春游,走到一个非常陡峭的悬崖边,车东林非要停下来在那里照一张相,谁也劝不住他。他走过去的时候,脚打滑了一下,把大家吓了好大一跳,他却一点儿事也没有。

这种性格决定他的犹豫是暂时的,加上谢东一直在努力做他的工作,他自己也征求了很多朋友的意见,大多数都劝他去试一试。当年6月,他最终下了决心,加入到远望,开始了《微型计算机》的创业。

最早的《微型计算机》编辑都在《电脑报》办公,编辑部的第一次开会也是在《电脑报》的大会议室,那是《电脑报》编辑每周开评报会的地方。第一期杂志校稿、发清样也都在《电脑报》编辑部进行,封面还是由《电脑报》出版部主任李光宇设计的。

一年后改版的《计算机应用文摘》也和《微型计算机》一样,借助了《电脑报》的力量。现在已经成为编辑部主任的秦挺楠对那段时间曾经有过生动的描述:

“面试我的考官是现任远望公司总经理的谢东和当时《电脑报》电脑时空版块的编辑张洁。他们告诉我,属于科技部的西南信息中心要新办一份叫做《计算机应用文摘》的综合性电脑普及刊物,将由张洁担任编辑部主任。我先在《电脑报》实习两个月,然后再到设在西南信息中心的远望公司本部工作。

那两个月的感觉真是好,我每日的工作就是翻阅各种电脑报刊并参与《电脑报》编辑部的选题会和评刊会。翻阅电脑报刊本来就是我的一大爱好,参与选题会一来可以感受头脑风暴的刺激,二来也能将那些已经在电脑报上看熟了的名字与大活人对上号?两个月实习期满了以后,我们搬到了远望公司本部,凭借着两台PII266的电脑,一部电话,一间20平方米的办公室,一部33.6Kb/s的杂牌MODEM,我们四人开始了紧张的试刊制作工作。”

1998年前后,《新潮电子》、《微型计算机》、《计算机应用文摘》陆陆续续进了一批编辑,每个人都对办公场所的简陋有深刻的印象:办公桌是非常老的课桌,一把藤椅——大家轮流坐,在上面容易摇晃,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三条腿——最初连电脑也没有,桌子上是一摞稿纸和版式纸,一个茶杯,几支红蓝圆珠笔。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才买了一台奔腾133的电脑,肩负着设计排版、上网查资料、编稿子、扫描图片及后期处理等各种任务。每人只有一小时的上机时间。

1998年,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在国内各大城市上映,风靡一时。它的主题曲《MyHeartWillGoOn》成为当年最流行的英文歌。在《微型计算机》的这台办公电脑上,也始终播放着它动人的旋律。每个人都忙着用宝贵的上机时间处理手头的工作,音乐一旦开启,没有人顾得上去换其他歌曲。从早上一直到深夜加班结束,有时甚至是通宵。连续十多天的紧张工作,在编辑们耳边响起的都是这首歌,直到每个人有了一台自己的电脑。

一向很喜欢英文歌曲的制作部主任郑亚佳说,从那以后,她一次都不愿意再听这首歌。

广告部主任祝康才来公司的时候,看到这样的办公条件,十分心灰意冷,觉得这完全不是心目中的IT公司的形象。随着杂志的发展,人员不断增加,远望的办公环境才慢慢好起来。这时候他再回忆过去,才发现,那实际上是一段很艰苦,但也非常愉快的时光。

DIY是什么

DIY是英文DoItYourself的缩写,可以翻译为“自己动手做”。它是一个在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西方的概念,原本指不依靠或聘用专业的工匠,利用适当的工具与材料,靠自己来进行居家住宅的修缮工作。后来,一位英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与工匠贝利·巴克尼尔(BarryBucknell)最早在媒体上公开定义DIY的概念并且大力推广,使得这个词广为人知。

在国内,DIY一词最早被台湾IT界人士引进使用,通常用来指自己组装电脑与电器。

现在如果有人看到《微型计算机》前三期的试刊,会发现它并没有明确的方向:品牌机、兼容机、笔记本电脑、系统、配件、外设,什么都有。也没有人觉得这样办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车东林和张仪平看到台湾的一本杂志,才发现他们的思路确实有问题:

硬件市场必须也要细分——品牌机市场就是品牌机市场,配件市场就是配件市场。

这时候,车东林想起了台湾IT圈经常谈起的DIY,这在当时还是一个比较新潮的名词,而且,从市场上看,组装电脑也显露出流行的趋势。于是,从1998年第7期开始,《微型计算机》的英文刊名NewHard-ware就被ComputerDIY取代了。但这又给编辑们带来了新的麻烦:很多人都不知道DIY究竟是什么意思,隔三岔五就会有人打电话到编辑部来询问。

但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影响力日渐扩大,DIY这个概念很快被广大电脑爱好者接受,成为他们中间非常流行的一个词。而且,这个词的影响还慢慢扩展到其他行业。

在杂志采用的三个英文刊名中,ComputerDIY使用的时间最长。但按国家新闻出版管理法规对英文刊名的使用规范,杂志社的中英文刊名必须一致,Com-puterDIY后来又换成了MicroComputer。

在《微型计算机》的编辑眼里,DIY还代表着一种动手精神,他们创造了一个词:DIYer,意思是喜欢自己动手的人。编辑们本身也是这样一群人,对一款产品,一种技术,他们都喜欢自己来钻研,直到搞懂为止。

赵飞曾经为某品牌的刻录机写过一篇文章,这款产品采用了一种新的防刻死技术,赵飞经过试用,觉得这个技术值得向读者介绍,于是花了很大的篇幅来写:

它起到什么作用,工作原理是什么,测试情况如何。

当时被《微型计算机》编辑们一直奉为经典的是台湾的一本硬件杂志。文章发表后,赵飞就想看看这本杂志是怎么报道的,自己还有哪些表达不到位的地方。但他失望地发现,这本杂志完全没提到这种技术的突破性进步,而是简单地用了厂商的一篇通稿,来报道这款产品上市的消息。

赵飞的第一感觉是,这家杂志对新技术已经开始麻木了,他们只是把报道当作一种任务:厂商拿来一种产品,我就给他报道出去,至于报道有没有把产品最精华的东西介绍给读者,它并没有关注。

被《微型计算机》编辑们的双手拉下神坛的还有一家国际知名的硬件网站。

1998年,台湾一家厂商推出一款CPU产品,叫约苏亚。在那以前,只有英特尔和AMD能制造CPU产品,因此这款产品出来以后轰动一时。

《微型计算机》评测室在第一时间拿到了这个产品,编辑们都十分兴奋,立即着手进行测试。按厂家的标称值,约苏亚可以达到赛扬300的水平,但他们评测完发现,完全不是这样,赛扬200都达不到。他们感到十分吃惊,于是他们查阅了那家硬件网站的测试结果,看到他们的测试分值和赛扬300十分接近。

这令赵飞十分为难,如果就这样把评测结果发布出去,但和权威网站的结果完全不同,如果是自己评测的问题,这个丑就出大了。为此他们又反复多次做了试验,各种出错的可能性都排除了,也打电话问了主板厂商,他们提供的测试主板会不会有什么问题,结果也是否定的。

最终赵飞还是决定:发!

评测报告推出以后,大家一直提心吊胆,后来这个产品在市场上的实际表现证明,电脑爱好者都不接受,性能确实不行,厂家也再没有后续产品出来。

这时候,编辑们才松了一口气。

DIY精神使得《微型计算机》的文章充满着一种技术的力量,真实,让人信服。这使得《微型计算机》很快成为深受读者欢迎和厂商认可的一本杂志。

《微型计算机》每一年都会发布有奖读者调查,并颁布“读者选择奖”。通过读者的评选,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把产品的市场数据发布出来。

第一次读者首选品牌颁奖典礼是在北京举行的,主板界的三大巨头:华硕的柯彬、微星的许哲铭、技嘉的汤涵宇都来了。据说,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参加媒体举办的活动,三巨头齐聚会场,在IT界被传为佳话,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微型计算机》在电脑硬件领域的强大号召力。

由于每一类产品中只有一两个首选品牌,会有很多厂商拿不到奖,但厂商仍然对这个奖给予充分信任。

联想QDI主板在2002年曾经冠名了这一年的读者有奖调查,但在这次“联想QDI”杯读者调查中,它的排名在主板类中仅居第九位。在颁奖大会现场,厂商代表发言说,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看到的不是今年的名次,而是和去年相比,今年名次的变化。他们感谢《微型计算机》为推动硬件技术发展所做的努力。

读者们也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微型计算机》

的信任和喜爱。有一次,一名大学生在信封里装了一元钱,信里说:“你们的杂志办得很好,感谢编辑们!”

编辑们经常会接到长达五六页的来信,或者对杂志提出建议和善意的批评,或者是热情洋溢的表扬和赞美。由于编辑们没有时间对所有来信进行回复,经常会有读者在信中夹上邮票和写好的信封,让编辑们方便回信。

第一期《微型计算机》印了16000册,最初几天销量并不是太好,但很快就传来了好消息,各地都卖断了档。后来又加印了4000册,这给大家的鼓励很大。因为改版以前的月发行量只有4000册,而《新潮电子》第一期也不到1万册。

这以后,发行量一直都在很快地增加,特别是到了1999年,更是开始疯狂地增长。当年底就到了25万册的量。国内很少有哪个杂志的发行量增长速度能超过它。那段时间,《微型计算机》几乎每个月增长1万,这个月5万,下个月就是6万了,非常惊人。

报道有品位的产品

2003年年底,夏一珂向公司提交了一份报告。

这份报告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它指出:《微型计算机》一直依赖并作为主流报道内容的DIY市场近年来在不断萎缩,在新形势下,大家应该建立起“主流整机市场(大众化消费市场)”

和“非主流配件市场(尖端发烧市场)”

的观念,而《微型计算机》正处在这两个矛盾市场的交叠区域。就像今天的家电杂志,在主流家电消费者中,究竟有多少人会去看家电杂志的?绝对是少之又少,除了发烧友和一些非主流读者,绝对不会包容主流消费者在其中。这就是未来的电脑杂志!

这个想法和夏一珂一贯坚持的“做中高端的应用和产品,及有深度的技术报道”这种方向是一脉相承的。但在之前,他一直没有这样系统地、明确地提出来,他只是说,曾经与公司高层交流过多次,大家“基本上同意他的看法”。

当时《新潮电子》的口号是“面向大众的软件杂志”,因此,《微型计算机》在改版时相应地用了一个“面向大众的硬件杂志”的口号。但一般来说,关注硬件产品需要了解更多的技术细节,这决定了《微型计算机》起点不可能像《新潮电子》一样低。因此是面向专业还是服务主流,一直是《微型计算机》没有彻底解决,编辑内部也有不小分歧的一个问题。

有一件小事颇能表明这种暧昧的气氛。主任助理沈颖一次策划了一组AC’97集成声卡的文章。夏一珂审稿时看到了,当即打算毙掉。在夏一珂眼里,这种音质“很差”,而且占用CPU资源的低端产品,简直说不出口。

但沈颖坚持认为,大多数用户毕竟不会从事专业的电脑音乐应用,对音质并没有特别高的要求,主板集成声卡应该是未来的市场趋势。“按照我的做,没有错。”

也许是由于远望一贯的民主作风,让夏一珂同意刊发了这篇文章。

车东林说,其实《微型计算机》抓的一直是高端读者,在电脑这个行业,自己动手装电脑这帮人群,就是电脑里面的高端人群,有很大的影响力。它的这种普及和《电脑报》、《电脑爱好者》的普及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在编辑们的描述中,《微型计算机》的读者是这样一个人:谁家里要买台电脑,或者买个配件,都要找他。让他帮忙解决问题。这个人性格上很热心,同时会拼命学习计算机知识来应对这种需求,会经常和同一技术水平上的人进行交流,他也通过这种对别人的帮助获得尊重。

同类推荐
  • 撞痕

    撞痕

    本书为“私享者”丛书中的一部,是作家阿舍作品中的精选,共收录15篇短篇小说,作品从女性生活的经验出发,运用独特的个人视角,带读者走入不同的生活体验。用第一人称叙述,小说的情节生动,语言精练,人物形象丰满,是一本可读性较强的个人小说集。
  •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

    潘家华诗文选是潘家华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生活气息浓烈,文学功底深厚,内容真实感人。管道作家杨德勇为文选作序。潘家华希望在纪念“八三”工程会战40周年的时候,将这本书奉献给为中国能源通道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石油管道人。
  • 唐代小说史

    唐代小说史

    《唐代小说史》以时代为线索,系统地考察了唐代小说的兴起、繁荣和衰落,详尽地介绍了唐代前期、中期、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小说集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并在附录部分考察了唐代小说的文献情况及“诗笔”和“诗文小说”在唐代小说中的兴衰。该书资料扎实,考辨精审,论述精湛,是研究唐代小说的上乘之作。
  • 中华诗词名句鉴赏全读本

    中华诗词名句鉴赏全读本

    本书遴选了几千年来我国诗词作品中的上佳之作。这些诗词流传久远、脍炙人口,具有极好的欣赏和实用价值。本书所选诗词名句均注明朝代、作者、出处,并收录原文,以便读者对照、窥其全貌。每句诗词加以准确的注释和译文,使之适宜阅读,便于查考、运用,并且在赏析部分对每一首诗词的创作背景、文学价值、艺术成就进行了阐释,力求让读者对这些诗词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相信广大读者在学习、欣赏、运用中华古典诗词名句时,本书必定大有帮助,值得典藏。
  • 马可·波罗游记(经典世界名著)

    马可·波罗游记(经典世界名著)

    马可·波罗(1254—1324年)出生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家庭经商。17岁时,年轻的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可罗·马可和叔父马飞阿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他们穿越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全境,横跨中亚的沙漠地带,翻过帕米尔高原,经过喀什、于田、罗布泊、玉门。历时三年半,不畏艰辛,终于来到他们梦想中神秘的东方古国。
热门推荐
  • 快穿反派周庄梦蝶

    快穿反派周庄梦蝶

    推荐已签约《炮灰之咸鱼要翻身》;(无CP)林锦陷入一个循环同样死法的怪异现象,然而在某一次死亡后意外与一个智脑契约后,进入一个又一个似梦非梦的世界;而她则是与那群幸运的祈愿者相爱相杀,最重要的是活着;且看林锦如何逍遥自在的在这个新次元生存下去。(本文呢,只是兴趣爱好,再加上作者是的小萌新一枚,所以,亲们放心的看,全文免费;只是小萌新作者偶尔会有犯懒病,拖一拖,但是,我会坚把这部写完的,当然希望亲们喜欢拉.)
  • 赖上坏坏甜妻

    赖上坏坏甜妻

    【极宠极虐,重口味】他,名副其实的富家子弟。她,落难的富家千金。她偷了他的证件成了名副其实的富家少奶奶,所有人都知道,他宠她如痴,有人就是不知死活的要挑战,最后的下场就是......哪怕你是他亲娘。
  • 重生之盘古之魂

    重生之盘古之魂

    盘古死后,魂魄一直在宇宙飘荡,但,不知过了多久,他受到了一种若有若无的召唤,来到地球,撞入少年江阳的体内,导致江阳穿越,来到星魂大陆,开启了穿越之旅......
  • 冷酷少爷好难懂

    冷酷少爷好难懂

    妈妈带着方染央远嫁到韩国。如果说,去到韩国是方染央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那么,遇到季子优就是她人生恶梦的开始。方染央也到了该谈把恋爱的年纪了,其实她身边除了季子优外,还有许多挺优秀的男生。比如许峥原,比如朴浩尊……可是她明显感到季子优的不悦,哼,凭什么他有校花当女友就不许她找其他校草当男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医疗产业大棋局(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医疗产业大棋局(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随着中国环境恶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所带来的严峻的健康问题,中国健康产业规模向前快速推进。当这一巨大的潮流裹挟着数字医疗快速发展,大而重的医疗开始变得小而轻。站在这一新旧交汇的转折点,如何把握技术创新与医疗变局,做一个真正的造雨者(rainmaker)?村夫日记希望与你携手共同来记录医疗产业的大棋局。村夫日记将通过每周的专栏来传递创新对医疗变革所产生的影响。
  • 壁咚99次:校草哥哥你别冷

    壁咚99次:校草哥哥你别冷

    某女被某男逼到墙角,被他盯得脸红心跳的某女大叫:“走开!不要靠近我,本姑娘要身高没身高,要样貌没样貌,要身材没身材!不适合你!”某男邪魅一笑:“我知道你的缺点很多,但我就喜欢这个要什么就没什么的你。我们靠的那么近,你不就可以占我便宜了吗,平时想方设法来靠近我,现在如你所愿,你倒不乐意了,怎么,在跟我玩欲擒故纵吗?”某女汗颜,原来还有这么自恋又神经的冷男啊,可她是吃硬不吃软的啊!“砰”的一声,某女顺利逃脱某男的怀抱。“憋跟我玩壁咚,矫情!”可是,为啥子某女总被某男壁咚捏……
  • 他来时携风雨

    他来时携风雨

    沈眠一直以为秦野讨厌自己,可在他死后,他身边的兄弟告诉她:”野哥是因为听别人说了你的坏话,才动手的。“所以,如果不是她,他也不会死。重活一世,秦野依旧是那个不学无术的少年,沈眠唯一的想法就是把他拉回正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改变上一辈子打架身亡的结局。然而某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秦野正和一帮人对峙,气氛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时候,沈眠默默拎着铁棍,站到了秦野面前,紧张又害怕的咽了咽口水:”你们...你们不准欺负秦野。“一帮人看着说话都抖的娇弱小姑娘:......
  • 漫漫时光只甜你

    漫漫时光只甜你

    五年前,为了一笔巨额遗产,极品婆婆设计她出轨,目的一达成,就逼她离婚。五年后,她携儿子回国,决定报复极品婆婆,恶惩妈宝男,却巧遇萌萌哒小公举一枚。小公举泪眼汪汪地望着她:“阿姨,你做我妈咪吧。”小包子抗议:“才不要嘞,她是我妈咪!”小公举凑近苏漫漫耳根:“我爹地身患隐疾,命中就缺你这一味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阿姨,你不会见死不救吧?”千里之外的厉北倾,猛地觉得后脊背上蹿起一股恶寒……
  • 产业集群与西部农村城镇化

    产业集群与西部农村城镇化

    推进,其目的在于缩小城乡差距,使农民、农村分享中国现代化的成果,而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和城镇化,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必经之路。
  • 破围

    破围

    沈默成为艾洁公司最年轻的区域经理。初来乍到,下属不合作、客户刁难、领导怀疑,高额的费用欠账、大量的库存积压、巨大的指标差距,让沈默步履维艰。突出重围势在必行!沈默殚精竭虑,稳扎稳打,一步步争取各方面的资源,灵活运用销售技巧,驾御复杂局面,蓄势待发……突围式销售、全程深度写实,心智与承受力的强悍对决。一位世界百强企业区域经理的真实成长历程,一部让8000万销售人员提升职业能力的销售实战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