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15200000025

第25章 医学的温度(5)

也许,科学家的重要性并不在于是否获奖,而在于是否为造福人类而献身。懂得了这一点,中国人就离诺贝尔奖近了一步。

学术组织别走歪道

2008年,中国性学会个别人员居然明码标价,公开出售标有“中国性学会合作单位”的牌子,牟取不正当利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我国,类似的学术组织还有很多。这些组织在成立之初,都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挂名,但成立之后,就成为一盘散沙,只剩下几个“为生存而奋斗”的工作人员了。由于缺乏学术组织能力,只好把卖牌子、卖荣誉当成唯一的“本钱”,根本不管卖给了什么人,也不管对公众会有多大危害。

有人说,学术组织要生存,不赚钱如何养人做事?其实,这正是我国学术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应该说,作为学术组织,首先应该是一个公益性组织,而非一个营利性组织。学术组织姓“学”,而不姓“钱”。学术组织要生存发展,主要靠学术成果推广和交流,而不是靠搞商业活动。搞学术活动可以有企业赞助,但学术必须是主角,而不能成为企业的附庸和奴仆。作为学术组织,如果商业色彩远远超出了学术色彩,就会背离其目标和宗旨。事实上,一个铜臭味很重的组织,学术味必然淡薄,而学术味一旦被铜臭味浸染,学术组织就丧失了生存之本,公信力越来越差。如此恶性循环,学术组织只能走向堕落。

由此,不禁联想到被撤销的全国牙防组。这个学术组织本来从事的是公益事业,一批专家为中国人的口腔保健做了很多事情,但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却搞起了违规收费认证,最终葬送在公众的质疑声中。遗憾的是,这个案例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学会协会之类的组织,依然我行我素,赤裸裸地干着钱牌交易的事情。一个典型例子就是,万里大造林公司董事长陈相贵曾花钱买了一堆荣誉,而这些“光环”大多是一些学会协会授予的。结果,涉及3万多人的13亿资金被骗,学术组织成了骗子的幕后“帮凶”。

“国”字号学术组织代表着一个领域权威专家的公信力,代表着国家级的学术水准。一些商业组织之所以热衷于花钱买“认证”、搞“加盟”,就是看准了这块金字招牌的无形价值。所以,作为学术组织的管理者,必须严格自律,珍惜声誉,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把学术活动作为生命线,回归学术的“主航道”,否则迟早会沦为“牙防组第二”。

建设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学术组织的繁荣。但是,学术繁荣与否,并不能仅仅看学术组织的数量,而要看其品质和内涵。目前,我国的学术组织数量庞大,但真正能扛起学术大旗的并不多。很多学术组织徒有虚名,学术荒芜,不仅没有推动学术繁荣和进步,相反却借学术之名大搞创收。这样的组织如同杂草,如果不拔除,学术田园就会良莠难分,甚至“劣种驱良种”。因此,政府主管部门应该转变管理方式,既要严格审批学术组织,也要严格监督学术组织,既要管挂牌,也要管摘牌,切不可重审批、轻监管,让个别“蛀虫”败坏了学术风气,损害了公众利益。

让烟盒由美变丑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自2009年1月9日起,我国的烟盒正面必须印上醒目的吸烟危害警示标识。然而,从新包装看,烟盒虽然有变化,但很不显眼,离警示作用尚有较大距离。

中国人到国外购买卷烟,常常感到惊讶:为什么烟盒上印有烂肺、烂牙、骷髅等图片和警语?甚至连“中华”等名牌烟也不例外。其实,这正是《烟草框架公约》的要求。而中国境内销售的香烟,大多以名山大川、文物古迹为包装图案,给人一种“天高云淡”的诗意遐想,甚至还吸引了一批集烟标爱好者。这样的卷烟包装,如同把魔鬼打扮成美女,给公众以极大的误导。

从世界控烟潮流来看,烟盒由美变丑,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因为,在烟盒上印制醒目的警示标识,是公开烟草负面信息的最佳途径,也是对消费者知情权和健康权的尊重。

吸不吸烟,本是个人偏好。然而,对吸烟者明示烟草危害健康信息,使其最大限度知情,是烟草商不可推卸的责任。任何美化烟草的行为,都是违背人类道德准则的。

尽管生产烟草就是生产死亡,但烟草商都在尽力遮蔽烟草负面信息。我国一项吸烟行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70%的吸烟者认为吸烟轻度有害或者无害,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吸烟导致冠心病、中风、阳痿等。可见,很多人虽然知道吸烟危害健康,但对于具体危害并不清楚,也没有充分了解吸烟的健康风险。

从主观上说,烟草商本身没有向吸烟者公开烟草负面信息的动机。不仅如此,他们还会故意隐瞒甚至歪曲吸烟的健康代价。其用意不言自明,主要是避免公众知情后减少消费量。从客观上说,一个人从吸第一口烟到患病致死之间,相隔很长一段时期,容易忽视吸烟与健康危害之间的联系。所以,遮蔽烟草负面信息,是烟草商能够长期牟利的“秘笈”。

今天,烟盒的方寸之地,成为世界控烟战争的前沿阵地,其背后就是烟草商利益与公众健康权的较量。某跨国烟草公司的一位高层管理者曾说:“我们与吸烟者之间的最终沟通工具就是烟盒本身。在没有其他任何营销广告的情况下,我们的包装成为我们品牌精髓的唯一传达者。”其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公共卫生专家指出,控制烟草包装,是至关重要的烟草控制措施。有效的警告标签能够增进人们对吸烟相关危害的了解,并影响人们未来的吸烟决定。图片警告标签比纯文字标签的影响力更大,而且文盲和儿童也能看懂。图片警告标签能够激励吸烟者戒烟,劝阻未吸烟者不要吸烟。因此,专家倡导将烟草包装视为一个教育机会。一天吸一包烟的人,每天至少有20次机会接触烟盒上的图案,每年就有7000多次了解烟害和放弃吸烟的机会。

道理虽然简单,但利益很难舍弃。由于烟盒直接关系到烟草销量,而烟草销量又影响到税收,因此,对于各国政府来说,如何在烟草与健康之间作出抉择,始终是一道难题。关于烟草,中国已经有八个“世界第一”:卷烟产量世界第一、烟草利税世界第一、吸烟人数世界第一等。从局部看,烟草带来了可观的税收,带动了农民致富。但是,从全局看,烟草致病的经济成本足以抵消烟税收益,甚至给整个民族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这样的“世界第一”,还是越少越好。

2008年11月,全球130多个国家在南非德班召开国际控烟大会。其间,中国被与会的200多名全球非政府组织代表授予“脏烟灰缸奖”。“颁奖词”是:“宁要漂亮的烟盒,不要公民的健康。”据悉,“脏烟灰缸奖”是专门颁发给控烟不积极的国家,颇类似著名的电影讽刺奖“金酸莓奖”。

作为世界上吸烟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控烟的一举一动都具有示范效应。把健康警语印上烟盒,只是履约的最低标准;而把醒目的图标印上烟盒,才符合世界控烟潮流。这一步虽然艰难,却是一道必须跨越的坎。毕竟,“宁要漂亮的烟盒,不要公民的健康”,是一句令人汗颜的评价。

血荒与血疑

2010年底,昆明、青岛、南京等地相继出现“血荒”,很多医院临床用血紧张,大量择期手术被迫推迟,有的病人甚至自己找血。为此,卫生部部长陈竺率先垂范,挽袖献血。

国内出现“血荒”,根本原因在于公众的献血意识不足。据卫生部统计,近年来我国临床用血的需求量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但我国人口献血率仅为0.84%,远远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

我国公民的献血率为何这么低?媒体调查显示,公众的疑虑主要有两点:一是认为“无偿献血,有偿用血”的制度不合理,担心血站和医院从中牟利;二是认为献血不安全,担心感染疾病。

看来,要想解决“血荒”,先得应回应公众的“血疑”。如果公众对无偿献血疑虑重重,“血荒”即便暂时缓解,将来也会重演。

第一,血站和医院是不是在牟利?很多人认为,既然献血是免费的,用血也应该是免费的,这才符合采供血的公益性原则。这种观点之所以流行,主要是因为我国从未公布过采供血的成本,血站运行的透明度低。据了解,我国临床用血的价格大致为每200毫升全血220元。但实际上,一袋血的成本远高于这个价格。例如,采血袋并非普通的塑料袋,而是会“喘气”的袋子,它能最大限度保持血液细胞的活性。由于材料特殊,每只采血袋的价格就达上百元。同时,采血针头也比普通针头质量好,因为可以减少献血者的疼痛感。另外,血液采集后需要进行艾滋病病毒、乙肝、丙肝、梅毒等多项检测,全程冷链保存,其成本也是很高的。因此,患者临床用血的费用,仅是血液采集、储存、分离、检测的部分成本,而非血液本身的价格,血站和医院不存在“以血牟利”。

第二,献血会不会感染疾病?应该说,采血所用的针头、血袋及所有耗材,都是经过严格灭菌的一次性用品,献血“只出不进”,不可能感染疾病,这是最基本的常识。然而,公众之所以产生疑惑,主要因为河南、山西等地曾出现过因卖血感染艾滋病的现象。如今,卖血虽已成为历史,但其负面影响依然存在。这说明,卫生专家眼中的常识问题,公众未必人人皆知皆信。有时恰恰是最基本的问题,却因从未得到过有效解释,反而成为制约公众行为的最大障碍。

可见,此次“血荒”事件,暴露了我国健康传播的低效和失灵,即健康传播缺乏针对性,存在“乱枪打鸟”现象,无法准确命中靶心。多年来,卫生部门虽然倡导无偿献血,但无论是宣传口号,还是传播策略,都缺乏基于受众心理和传播效果的调查研究。医务人员总是强调献血不影响健康、献血是奉献爱心等概念,而对于公众最关心的采血成本、血液安全等问题,却几乎没有令人信服的论据和答案,由此导致公众“信息疲劳”和“信息饥渴”并存。一旦有人质疑无偿献血,便会一呼百应,形成“群体极化效应”,极端者更加极端。例如,2010年我国启动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麻疹疫苗接种行动,这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由于忽略了不良疫苗事件给公众造成的心理阴影,一些专家的政策解读靶向不明、针对性不强,导致网上质疑此起彼伏。为此,卫生部反复解释,才消除了公众的疑虑。

当今,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任何一项社会政策的出台,都有可能遭遇公众的质疑,这很正常。质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关部门漠视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对公众的质疑置若罔闻,既不关注,也不回应,而是采取“鸵鸟政策”,消极回避。如果公众质疑长期积累,很可能形成民意“堰塞湖”,最终酿成公共危机事件。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消除公众的“血疑”,是破解“血荒”的第一步。

同类推荐
  • 沉默的经典:月光的合金

    沉默的经典:月光的合金

    1.“沉默的经典”诗歌译丛新一辑,诗歌爱好者收藏佳品。2.露易丝·格丽克是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等众多文学大奖得主,享誉诗坛已久,作品首度引进。3.《月光的合金》包含的四本诗集均为格丽克成熟期的作品,不乏大奖之作。《月光的合金》收录了格丽克的四本诗集,《野鸢尾》(普利策诗歌奖)、《草场》、《新生》(《纽约客》诗歌图书奖)、《七个时期》(普利策诗歌奖短名单),均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
  • 老舍文集:散文、杂文与译文

    老舍文集:散文、杂文与译文

    精选老舍各个时期的主要散文、杂文和译文作品。杰出的语言大师,无论写人、写景、写情、写事,感情真挚,爱憎分明;简而明,短而精,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且幽默诙谐,耐人寻味,有着独具一格的特色。散文:《想北平》《大明湖之春》《一些印象》《又是一年芳草绿》《兔儿爷》等。杂文:《未成熟的谷粒》《多鼠斋杂谈》《文艺与木匠》《幽默的危险》等。译文:《出毛病的大幺》《基督教的大同主义》《战壕脚》等。
  • 驻外记者手记

    驻外记者手记

    点击从世界各地发来的书稿,阅读着一篇篇从火热的实践中诞生,蕴涵着真知灼见的文字,编者时时感受到作者们投身国际新闻事业的激情和勇气,也处处领略到他们智慧和汗水的闪光。在他们笔下,描绘出一个色彩斑谰的世界,也诠释了关于和平、合作、友爱等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而他们的身影,也成为其中令人瞩目的亮点。
  • 那些散落在时光里的温暖

    那些散落在时光里的温暖

    陈晓辉、一路开花主编的《那些散落在时光里的温暖》精选了时代最为精华的篇章。用心去看,去领悟,或许有的故事会给你以智慧的启迪,有的会让你感动落泪,有的会带给你特别的感受,有的则会让你会心一笑……
  • 为自己画月亮

    为自己画月亮

    诗样的华章如夏花一般绽放在生命的旅途中,就让它成为我们青春进军的助推剂,成为一个年轻人可以盛放心事的晾晒场,使人们平凡的人生充满不平凡的履历和财富。
热门推荐
  • 武威通志·凉州卷

    武威通志·凉州卷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面积3.3万平方公里,人口200万,居住着汉、藏、土、满、回、蒙古等25个民族。辖凉州区和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武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丝路重镇,五凉古都,西夏辅郡,佛教圣地,是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的出土地,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世界驰名的白牦牛产地。
  • 误闯鬼域

    误闯鬼域

    神秘的校园,迷满着诡异的气息,神秘失踪的室友,无故死亡的女老师,这一切都与自己有和联系,子的身份又是什么,和鬼王的化身,妖王之子携手揭开这背后的秘密……
  • 盛世铜炉

    盛世铜炉

    简单的说,这是五个出生卑微性格不一的结义兄弟在太平又不太平的盛世走向不同道路的故事。当然,主角只有一个。虽然这并不代表我认为他就是“正确“的。侠以武犯禁,但是大侠却从不自由。如要感慨,只有一句诗罢了。“且夫天地为炉兮万物为铜,阴阳为炭兮造化为工。”人生在世,如在火上烤。但人生之精彩,却也恰在于此。
  • 绝世九尾

    绝世九尾

    九尾最后一灵白九凌,于乱世隐居,只愿余生安好,有人可护绿林久伴情深,却抵不过她人青梅相度,后来穷极一生赔了所有只换得他与旁人相付。两生纠葛,一次重生。最后的最后到底是谁倾覆了韶华,斩断三千白发,只为他留守一段蒹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海贼之称霸世界

    海贼之称霸世界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人能产生的恶念,尤其是在一个无拘无束武力至上的世界。欲望是无尽,权力,名声,金钱,这不就海贼追求的一切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待我称雄

    待我称雄

    在现实的人们生存的现实社会,要想方设法生活下去,并且不能变得客观现实。
  • 公主殿下为夫错了

    公主殿下为夫错了

    皇帝最疼爱的三殿下为何会对一个宫女所生,并不受宠的公主上心?他对她如此宠爱,真的只是兄妹之情吗?皇帝驾崩,身为太子的他理所应当登上皇位。她是否从此苦尽甘来,享尽荣华富贵?她竟然对他产生了别的感情。只是,他是皇上,又是自己的兄长,如此不伦之恋会被世俗所接受吗?出宫散心,河边那一袭白衣,背对阳光,向她微微笑着的人,怎会走入她心?中午下定决心与他人成亲之时,为何皇兄暗下毒手?这个故事,到此为止了吗?
  • 佛魔典

    佛魔典

    问:何为佛?又何为魔?答:佛即是魔,魔即是佛,听一声佛陀,众生平安。闻一句魔头,众生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