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15500000007

第7章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奇迹的解释(4)

但在改革之初的中国,为了实现GDP的增长,地方政府被赋予了推进市场化的历史责任。在市场主体缺位的情形下,地方政府通过市场化的强制性制度变革直接扮演了市场主体的角色。表现在地方政府为市场发育创造条件,成立地方性企业、招商引资、经营资本、投资上项目、流动性创造等方面。地方政府具有公司的许多特征,分权下的地方政府也越来越表现出“地方法团主义”和自利的倾向,追求地方利益的最大化。这对于市场主体缺位的改革初期来讲十分必要。政府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政府的威信、资源的支配权、自由行为权使其对资源配置的交易费用在改革的初期和中期较低,政府既提供政策性商品,又提供本应由市场来提供的普通商品,由于是资源配置动态效率的结果,因而有力地推动了转型初期的经济发展。

以GDP指标考核地方政府政绩使发展的比较和攀比成为常态。大量事例表明,地方政府官员非常热衷于GDP和相关经济指标的排名。与此相联系,当上级政府提出某个经济发展指标(如GDP增长率),下级政府就会竞相提出更高的发展指标,出现层层分解、层层加码现象。这方面的例子俯拾皆是,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在全国的“十一五”规划中,年均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7.5%,而在全国31个省市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预计平均GDP增速却是10.1%,最高的达13%,最低的为8.5%,以至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紧急发文要求各省市为GDP增长“减速”。可以说,在发展速度问题上,各地都有自己的理由,都希望自己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全国平均速度。所以,就有了这样的现象:沿海发达地区往往强调要发展得更快一点;西部地区以“西部大开发”为名强调发展速度应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东北地区强调“东北振兴”就应该实行特殊政策,发展速度不能低于全国;中部地区强调“中部崛起”就必须体现在发展速度更快上。全国各个地区各有各的理由。沿海、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之间相互比较和攀比,各个地区之间的省际、市际、县际之间相互比较和攀比。

正是这种比较和攀比,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外在动力,促进了高水平的经济增长。具体来说,首先,为了在比较中占据优势,各地方政府主动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事实上,中国地方政府间围绕招商引资的各种竞争,比如“零地价”政策,使得中国这些年外资流入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国内民营资本也开始受到中西部地区政府的关注和垂青。因此,从根本上说,地方之间发展的比较和攀比是发展环境得以持续改善的行政基础。其次,地方之间的比较和攀比尽管可能造成“重复建设”,并且容易被指责为资源的重复配置,但是,与计划经济完全不同的是,地方之间的“贸易”联系却在不断加强。不仅互补性的贸易增加了,而且“行业内”贸易增长得更快。这方面数量不多的研究文献发现,当人们在批评各地“重复建设”的时候,从各省的“投入-产出表”来分析,一个地区对其他地区的“贸易依存度”是增加而不是下降了。地方政府为发展而进行的比较和攀比,实际上促进了区际贸易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强化了地区之间的经济往来与一体化的进程。现在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没有地方之间发展的比较和攀比,就难以形成这些地区的经济繁荣与增长,也看不到这些地区正在逐步清晰化的产业集聚和分工模式。探讨“中国奇迹”,不应忽视这一现象。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一股各地各级政府招商引资热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由东向西,由南到北,气势宏大,参与的地区和人员众多。各地政府高度认同招商引资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法。比如,有的地方官员就提出,“招商引资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招商引资十分重要、现实、便捷、有效,有利于解决资金不足,扩大经济总量,激活地方经济”,“大招商、快发展,小招商、慢发展,不招商、难发展”,“要绷起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这根弦”等。在上述思想认识的指导下,各地纷纷辟建开发区、工业园,敞开大门招纳天下客商。招商团、经洽会等活动,层出不穷,十分热闹。

从各种发展模式的省级区域比较来看,广东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香港、澳门、台湾和国外资金的投入和拉动,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资金注入规模大,有外销市场,劳动密集程度较高,可以转移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就业,缺点是,国民收入的大部分被外商赚去,经济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浙江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地资金积累的内源发展,为民间推动为主,优点是国民收入的大部分留在国内,城乡居民比较富裕,中等收入人口较多,因失业而贫困人口较少,在国际市场不景气时,国内市场上回旋的余地较大,需要改进的是产业结构需要升级换代,管理和公司股权和治理结构等等,要进行创新;江苏经济发展开始主要取决于乡镇集体企业的发展,政府推动的色彩较为明显,并且招商引资也是其主要的推动力,优点是很快得到和吸收国外的应用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国外市场销售通道,缺点是集体经济在发展的一定阶段需要明晰产权,进行改革,国民收入的一部分被外商分配,国民生产总值可能较大,但得到的国民收入可能相对较少;而山东的发展则得益于国有和集体大型企业的发展和推动,后来其进行产权和治理结构的改革,发展方式上大企业集团为主力的特点较为明显,政府主导的色彩也较为明显,优点是有规模经济效益,形成骨干企业为核心的工业体系,GDP和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可能较快,缺点是由于个体、微型和中小企业相对较少,导致中等收入人口相对浙江较少,政府财政实力强,而城乡居民收入可能相对增长速度低。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这种差异化发展,使民间力量、外资力量和政府主导推动的力量,成为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不同动力。

五、增长的必要条件:政治体制和社会环境的稳定

政治和社会稳定的环境与经济增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追求经济增长的政治目标、动机、体制和政治动员,是政治稳定而又经济不僵化和有活力的保证;而政治体制和社会环境的稳定,又是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条件。一国经济增长的先决条件是政治和社会的稳定,它包括两个方面,即国家治理结构的长期稳定延续,如最高领导人平稳地退休和更替,经济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政治决心不动摇;社会稳定,如没有内部战争,较少有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民族和部落之间的冲突等等。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政治领导的更替来看,主要通过这样一些方式,一是军人操纵政权,有的是军人统治通过频繁的军人政变来更替。结果是,军人政府,大多不熟悉经济工作,不懂得国民经济管理;还有军人政府,或者军人政变扶持的文官政府,以军队的利益为先,资源较多地配置到武装力量方面,正常的经济发展过程受到损害。二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部落,或者不同的利益集团,都谋求自己的利益,通过轮番的罢工、示威游行、街头冲突等等,甚至部族之间的冲突,实现国家领导集团和领导人的更替。这种不断地更替政府的社会运动,使投资、创业和经营者失去了安定感,对稳定和吸引投资极为不利;而这种方式产生的政府执政能力较弱,又极不稳定,朝令夕改,经济政策多变,没有稳定的法律。因此,这种政治和社会环境下,企业生存和发展较为困难。

中国建国后的三十年,虽然国家治理的政治结构超稳定,但是,由于工作中心是搞阶级斗争,经济发展任务是其次;由于党的中心工作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由党自身发动了许多次政治运动,即使在计划经济和公有制体制下,也使工厂和公社的管理者、职工和社员,互相斗争,人人自危,以政治方面的积极表现代替对企业和公社的体力和智力贡献。实际上,中国建国以来的三十年,虽然政治治理超稳定,但是,社会则处于互不信任的危机之中,使经济发展失去了积极性和主动性,生产力被封闭在政治第一框框之中,不能释放,不能推动经济持续地发展。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政治环境,主要是看最高层的政治领导更替是不是平稳,发展经济的决心是不是一贯,发展战略、体制和政策是不是前后有继承性。1978年以后,我们改革了党和国家领导干部体制,先是废除了各级领导终身制,建立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到龄退休制度;逐步完善了组织部门考察、选任领导干部的各项制度,包括民主推选、征求民意、党员选举、委员会票决等体制;修改了宪法和法律,重建和完善了人民代表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和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领导的选举、任用和任期等程序和规则。这些制度,保证了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政治上更替的平稳性:没有发生危及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党派之争、部族之争、社会阶层之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更替不是以政治和社会的动乱方式实现的,也不以经济发展受到损害为代价。而各次党和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其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建议,国家的各个五年的中长期计划,都是坚定不移地按照邓小平设计的中国发展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部署的,任何一届新的党和国家领导,都没有偏离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教导和经济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从体制转型看,中国走了一条渐进式的改革,先是加大力度推进了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也推进了改革,但是,从力度上看,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而前苏联先是急剧地推进了政治体制的改革,而经济体制的转型当时来看,慢于政治体制改革。从结果看,中苏在经济发展方面,各有特色;而在政治方面,即使前苏联解前其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中国,也以解体为代价实现了它的体制转型,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这是不值得的。当然,有的学者也举东欧一些小国转型成功的例子,认为政治和经济同时转型对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是,从这些国家与中国的不同看,这些国家当时的城市水平已经很高,除了南斯拉夫外,基本上是单一民族国家,文化和宗教基本相同,大部分国家转型期间不易导致国家的分裂。而中国则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城市化的水平又很低,社会结构剧烈变动,如果在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转型同时急剧地推进,特别是政治转型先于经济转型,是不是能保证国家的统一和安全,客观地讲,充满了疑问。

通过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政治社会环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以及中苏改革不同模式的比较,作为一个学者,我认为,应当客观地研究、分析和评论事实。在一个国家什么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政治体制?这是每一个客观研究问题的学者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更加进一步的问题是,在一个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剧烈转型的落后大国,政治上分散的较为自由的民主制度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利,还是政治上适度集中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利呢?通过二战后六十年的历史看,事实上,许多发展中国家,战后较为快速地学习、模仿和全盘接受了已经完成工业化国家的民主政治制度,但是,由于其社会结构剧烈变动、部落冲突不断、军人政变更替政府、示威游行和罢工频繁等等,经济和社会发展并不成功;而战后的东亚,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的台湾地区等,实际上实行了较为集中的国家政治治理体制,比如韩国的李承晚、朴正熙,台湾的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都实行了政治上强有力集中的体制,只是在目标和行动上坚定地推进现代化,推行市场经济体制,结果是,既防止了社会结构转型期间的政治和社会不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又释放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使整个国家和地区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在处理政治模式和经济模式的搭配上,采取的就是东亚模式,即政治上相对集中,经济上现代化目标和行动坚定,并且坚决改革所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以市场经济和开放来推进经济发展,保证在政治和社会稳定的条件下,生产力得到释放,经济高速增长了30年。

总之,我们在这篇研究报告的结尾,可以作这样三个方面的小结:1、即中国1978年后从搞阶级斗争转向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真正起步,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政治前提。2、在经济发展史上,既要肯定中国政治从阶段斗争向经济建设的转型,也不能认为搞经济建设就是要政治上也要尽快地分散化,实际上中国1978-2008年发展的历史,证明了在一个结构剧烈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中,政治适度的集中和政府对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大于其带来的一些负作用。可以说,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很重要的一个动力,来自于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在政治上强有力的领导,各级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推动。3、30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定的一心一意发展经济的目标和领导,党和国家领导的平稳交替,以及中国社会环境的稳定,是外资和内资投资、创业和经营的重要条件,没有平衡的政治和稳定的社会环境,象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推进其现代化进程,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参考文献:

1、周天勇等著:《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三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2、周天勇等著《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新疆建设兵团出版社2007年版;

3、国家统计局:有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统计出版社。

《中国向何处去》研究报告之三--现代化的动力:经济改革的增长和转型效应

周天勇

同类推荐
  • 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

    本书包括中西餐不同的入座次序、餐具的使用方式、进食次序等礼仪。
  •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学者熊培云沉潜数年的心血之作。他以故乡村庄为立足点,考察百年来中国乡村的命运,乡村的沦陷与希望。其中有作者三十年生活的阅历与见证,六十年中国农村建设的荣辱与沉浮,并由此折射反映出近代百年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问题与玄机。一部大历史与小历史的结合,大时代与小细节的交织,延续着作者明辨,理性,温暖,悲悯,关乎心灵与真实的写作之路,堪称熊培云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 兰州历史文化:重教兴学

    兰州历史文化:重教兴学

    本书依据兰州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和基本特色,列出十二个专题,分别叙述了兰州的教育发展历史。
  • 趣谈成语与文言

    趣谈成语与文言

    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故事,搭建出一座座历史的桥梁。“爱鹤失众”、“班门弄斧”等成语故事让我们在笑前人的无知以及愚昧的同时也可反省自己,警惕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趣谈成语与文言》是从成千上万个成语中精选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成语故事,为我们在解说了成语的妙趣以及来历的同时也可教会我们一些为人处事的基本方法。
  • 校长依法治校必备工具书-学校法律法规大全

    校长依法治校必备工具书-学校法律法规大全

    校长是学校最高行政负责人,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工作,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校长是学校的“校魂”,一所学校办得如何,是否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形象,在某种意义上说,取决于校长的正确领导。常言道: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热门推荐
  • 你身边的心理学

    你身边的心理学

    你学过心理学吗?你读过心理故事吗?你知道如何对自己做心理保健吗?相信本书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几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似乎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但是,试问,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心吗?一个现实主义者,首先应该是一个了解自己内心的人,然后是一个懂得如何看透别人内心的人,无论你是一棵参天大树,还是一棵小草,只要懂得心理学,你就是最完美的自己。你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吗?在气愤时心疼一下自己,在焦虑的时候安静一下自己,在自卑的时候鼓励一下自己,在孤独的时候温暖一下自己,在迷茫的时候寻找自己,这就是心理学给我们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是配合《文艺作品演播》一书而编写的训练教材。《文艺作品演播选》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专门选取了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艺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寓言,童话、小说,广播剧以及影视剧等)。秉持全面性、针对性,技巧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对所选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素、文体特点、语言处理、演播方法及技巧运用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训练提示和指导。《文艺作品演播选》对训练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非常有帮助。
  • 帝凌天道

    帝凌天道

    神月大陆,宗门林立,诸国丛生,为夺无上皇道气运,群雄争霸,神月大乱,一代天骄帝邪横空出世,铸就无尽传说,一统天下,世称华夏第一皇。时值风头当际,神月大陆却迎来前所未有的劫难,无数外来豪强降临,帝邪率众手下强者,决战天山之巅。一战天地失色,风云变幻,谁也不知天山之战鹿死谁手,只知那一战之后,劫难平定,而华夏第一皇帝邪与无数强者再也没有出现过。据说,他们随着那一场旷世大战,消怠于天地,至于真假,无从考证。十六年后,没有盖世强者的神月大陆,再次回归动乱,百国揭竿而起,宗门如雨后春笋。同时,神月西南达州城,一名怀胎十年之久才降生的少年,开始了他的传说之路。
  • 我守护的地球

    我守护的地球

    长叹世事无常,你为什么还在坚守?明知人间苦多,我仍愿做你的英雄。我是孙易空,我是华夏人,我是华夏的守护者!你,也是!叫嚣者:“傻叉!你难道还敢杀人?”孙易空:“杀人?呵呵!不要高看自己,在我眼里你只是一段双螺旋。”家人、同胞、祖国啊!我很渺小,但我愿做你们的英雄……
  • 洛樱之歌

    洛樱之歌

    一个平常不能平常的高中女孩叶洛洛,但真实身份是未来时空驿站的叶笑笑和时迁的女儿,可惜呢!因为自己的贪玩放出了噬魔,这噬魔是恨愿监狱比犯人更可怕的东西。所以她只能住在自己21世纪舅舅家因为它是专靠事物中的缘而活的,而叶洛洛的任务去不同时空阻止噬魔破坏事物之间的缘但为什么它却不一下破坏彻底呢。渐渐的叶洛洛却发现它之所以这么做只是去复活一个人,他?是谁呢!这和叶洛洛什么关系呢!叶洛洛也渐渐知道了自己的前世,突如其来的少年为什么一次次在叶洛洛困境中帮助她呢!又为什么又要一次次取她的性命呢!看叶洛洛怎么解开谜底?
  • 彼岸血:妖神主公太逆天

    彼岸血:妖神主公太逆天

    她是世纪大盗,不与任何人合作,独来独往,座右铭:“我不归任何人,凡事看我心情”穿越后看我怎么翻身,哼!你不是就一朵白莲花吗?看我帮你把衣服一层一层吧掉!
  • 冷艳花魁

    冷艳花魁

    若尘是一个现代女子,可却因为时空的错乱,掉进了古代,而且还成为一代花魁!“要想听曲,就要遵守我的规矩,否则请便”这个女子可真实奇特,美貌的外表下究竟有怎样的内心!他眯着眼睛看着台上斜抱琵琶的女人!冷漠的面孔没有一丝表情!我的淘宝店刚开张:http://shop36041968.taobao.com
  • 奇迹也会再次降临

    奇迹也会再次降临

    【校园恋爱】众所周知,天才少女棋雪在小的时候很喜欢唱歌,是公认的“天籁之音”。可是一次意外事故,她心爱的嗓子毁了……学霸少年潘皓轩家里有钱有权有势,可是他却患有社交恐惧症……当两人成为同桌时,“潘皓轩,你找死吗?”“如果你陪我一块的话,那我去找一下也不是不可以。”
  • 穿越之谱人生

    穿越之谱人生

    结婚了,新娘却是别人,登个山,却穿了,嫁了人,却是共妻,头疼,请容静静
  • 星际战争:舰队

    星际战争:舰队

    一个史诗的星际战争,往往有辉煌的战舰登场。一个已衰落的帝国,能否重新崛起。若有雷同,纯属巧合,没错一定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