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40900000033

第33章 感悟五十年

——祝《凉山日报》创刊五十华诞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凉山日报》已经年届五旬,进入“知天命”的成熟时期。我们这一批抽调去参加创刊工作的“老报人”,都已至耄耋之年了。

我是在上世纪的1958年4月,从普雄县民主改革工作团调到《凉山报》(《凉山日报》创刊时名为《凉山报》——编者注)的。那时交通极不方便,从普雄出发,一马一驮,叮叮当当(一马坐人,一马驮行李),第一天歇越西县的中所坝,第二天翻小相岭住喜德县。当时的小相岭、深沟一带还不“清净”,因有普雄县民警中队的教导员老党和两名武装战士同行,一路平安。第三天到达西昌,住凉山州政府设在那里的招待所。休息了一天后,改乘刚修好通车的西昭公路的班车到凉山州首府昭觉。因为《凉山报》刚修好的干打垒平房没有完全竣工,不能住人,就住在州委院内的客房。1956年初我从州委宣传部抽调到基层搞平叛和民改,一直没有回过机关,这次回来既感到亲切又觉得陌生,幸好接待我的是宣传部的秘书,也是《凉山报》筹建工作的领导之一、老同志郭同生,一切都比较顺利。

凉山州委决定,四川省委宣传部批准,《凉山报》于五一创刊。当时正是凉山州取得平叛和民主改革全面胜利的第一年,偏偏遇上全州性春旱,小春受损失,大春种不下去,为了宣传报道破除群众的迷信思想,开展人定胜天、夺取丰收的抗旱运动,我在4月下旬被派到昭觉县四开区去采访。那时报社正在筹建中,介绍信也是由州委宣传部开出的。我清楚地记得,发回的第一篇稿子是请区上的邮递员小王专门送到报社的,题目是“四开区万人投入抗旱运动”,是《凉山报》创刊号的头版头条。发回的第二篇稿子是《破迷信,除陋习,四开乡家家户户修厕所》。今天,我提及这篇稿子是有点用意的。当时全国正在学习贯彻中央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刚开始。而凉山呢,民主改革刚取得胜利,一切工作都得在奴隶社会的废墟上进行,即便是修厕所这么一件难登“大雅之堂”的小事儿,群众也要有破除迷信,改革多年陋习的勇气,实在是破天荒的大难题呀!

现在,事隔五十年,人也老了,怀旧之心、留恋之情,总是萦绕于心,不时在脑海里涌动、闪烁。那些影响群众、让自己受到教育的新鲜事儿,那些令人感动的翻身奴隶平凡而又朴实的形象,那些难忘的清苦生活和艰难岁月,真是用语言和文字难以表述呵。

因为时间、精力和篇幅所限,这篇短文只能写两个题目:一、科学贯彻执行办报方针;二、主业与副业,一个“杂”字了得。

科学贯彻执行办报方针

因为事关办报方针,所以需要“老生常谈”,只有常谈常新,方能与时俱进。

《凉山日报》从创刊起,就忠实地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双办”方针。这个方针真灵。首先是州委特别重视,第一书记王维训除了亲自审查报纸的每一期大样,遇到停电还亲自到报社来,同工人一起用脚踩平板印报机。每踩两转印出一张报纸,几千份报纸就是这么印出来同读者见面的。尤其令我们感动的是,在州委召开县委第一书记会议期间,州委领导竟把各县委书记从州委带到报社来,在简陋的会议室里,喝一杯白开水,同报社的领导一起座谈怎样办好《凉山报》的问题。

有了党的领导,州委的重视,第一书记亲自出马,加上宣传部部长白志方同志和报社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凉山报》从无到有,作用日益凸显,影响不断扩大,读者、朋友和通讯员队伍越来越大,在1960年前后,终于成了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两张名片”之一。(当时王维训同志的原话是:两块招牌,一块是《凉山报》,另一块是凉山文工团。1990年,我们在成都聚会闲聊时,维训同志再一次重复了这些话。“名片”二字就是那一次由我们提出修正的。)

《凉山报》的记者很争气,听党的话,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边干边学,边学边干,锐气十足,信心百倍。遇到重大新闻,编辑部的同志拿着报纸到机关、会场、工地去送赠、去叫卖。记者下乡,同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自觉做到“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重要会议,他们都主动邀请记者去报道。除了参加会议,领导同志还帮助记者搜集材料,讨论稿件。那时候条件极差,记者下乡采访,搭个货车坐在货厢里,或者顺路坐拖拉机,算是幸运啦。多数时间是靠走路,靠两只脚跋山涉水,走村串寨,很辛苦,也很快乐。他们是:一支笔,一个笔记本,有的同志还有一台照相机,一把小手枪,加上年轻力壮,又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自然会透出几分潇洒和浪漫,赢来许多好奇、羡慕和赞美的目光。

在长期贯彻执行“双办”方针的实践中,我们把它通俗化叫“吃透两头”,“通天入地”,非常形象、生动。所谓“两头”是“上头”和“下头”,“上头”是指党委、领导;“下头”是指基层的实际情况,群众的思想和要求。而且强调“两头”的结合与统一,在“两头”的一致性上抓住特点,创造成绩,总结经验。基于这一认识和理解,多少年来我们都是立足凉山,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把民族平等团结、共同进步放在首位,花大力气开展报纸的群众工作,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其中最突出的是在全州各县委配备通讯干事,在基层干部和各族群众中培养、发展通讯员的基础上,通过州委宣传部定下了“两个人要配齐,六个字要落实,三件事要办好”的雷打不动的制度。即:两个通讯干事要配齐(一个汉族干部,一个彝族干部),切实做到“在职,定位,专用”,认真做好通讯报道、社员读报、发行报纸三件事。

为了适应报纸的群众工作之需,报社不仅设置了群众工作组(即以后的科、部),主管群众工作,做到来稿登记,有信必回,退稿要提出具体意见等。同时创办了《通讯·读报·发行》专刊,作为报社开展群众工作的阵地。经过州委同意,报社还决定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州的“三优”代表会,即选出在通讯、读报、发行三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模范代表,由各县委的宣传部部长或副部长带队,会聚一堂,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奖励先进,安排任务。三十年前的这些颇具特色的经验,曾由全国新闻机构的机关刊物《新闻战线》作过宣传介绍。

时间进入新世纪。2006年,我读到一本老报人的自选集,使我大开眼界。没想到20世纪80年代,在新闻界的高层领导中,对于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还发生过一场持续数年的争论:一种意见认为,党报是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党报要有党性,也要有人民性,党性源于人民性,人民至高无上;而另一种意见认为,党报的人民性这个提法含混不清,没有阶级性,忽视阶级斗争的存在,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表现。后来还是时任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说了话,才终止了这场尚未完全公开的争论。耀邦同志说:我们的新闻工作有很强的党性,党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离开人民性就不叫党性,党性就是人民性。

读过这本书,我大受教育,又暗自庆幸。幸好那场争论和内部批判没有像“文革”时期那样层层往下灌,不然《凉山报》下工夫搞群众办报的那一套提法和做法,又得挨批判了!

过去几十年中,《凉山报》还贯彻了一个方针:“小报小办”。这个方针我们讲了二三十年。但是,我至今也没弄清楚这个方针是哪里提出来的,怎么提出来的。我多次回忆,我们的依据是开报纸工作会议时有领导讲过,在少数领导的讲话稿中看到过,报纸上登载过,我本人也在会上作过传达。可是我在贯彻执行中总觉得很别扭,“小报”比较明确,是指四开报纸(大报是指对开报纸)。就是“小办”不好理解,因为谁也没有给它下过定义。《新民晚报》《北京晚报》至今也是四开报纸,有时一天竟印出了几十版,有套红大标题,还有彩色版等,难道这是小报“小办”吗?四川的《成都晚报》,由对开大报改为四开,难道是由大报“大办”改为小报“小办”吗?实在令人感到迷惑。如果说小报“小办”是指文章短小、题材接近群众、表述通俗化等方面而言,可是这些要求乃至规定,从来都是既对大报又对小报同时提出的,不少时候还对大报特别强调,半点也不是只说小报、只对小报、只要求小报嘛。

从多年的办报实践中,我反复思考、琢磨,认为“小办”中的这个“小”字必须改掉,因为它含混不清,容易引起多种歧义,让人捉摸不透。我于1987年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小办’改‘精办’开创新局面”。没想到这篇文章不仅得到州委书记的赞许,而且破例地批了:这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好文章。先后被《凉山科技顾问团通讯》《凉山社科联通讯》刊登。以后被报社收入《凉山日报新闻作品选·言论集》。

同类推荐
  •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爱的毒药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爱的毒药

    这套书阵容强大,内容丰富,风格多样,由100个当代小小说作家一人一册的单行本组成,不愧为一个以“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为宗旨的小小说系统工程。我相信它的出版对于激励小小说作家的创作,推动小小说创作的进步;对于促进小小说文体的推广和传播,引导小小说作家、作品走向市场;对于丰富广大文学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精神世界,提升文学素养,提高写作能力;对于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 中华国学经典(容斋随笔)

    中华国学经典(容斋随笔)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灵魂的指向

    灵魂的指向

    在以后的日子里,“坐”过火车成了我向玩伙们显耀的资本。在向他们描述火车的时候,我刻意隐瞒了它实际的脏乱和简陋,将它夸饰成了童话里的天堂。一时间,“坐”火车成了村里所有孩子最梦寐以求的向往,我也便一跃而成为他们最羡慕的对象。
  • 映像川藏

    映像川藏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寻访“世外桃源”之香格里拉、绒布寺: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北上,抵达有108座子寺的八邦寺、“佛城色达”的红色奇观、乡城:用佛珠串起的康巴江南、探访神秘的“小西藏”——阿坝、“东方瑞士”郎木寺、黑水达古:绝美藏地秋韵秘境、萨迦寺:承载藏传佛教萨迦派传奇的千年古寺、探秘扎坝奇异婚姻与飞檐走壁的爱情等。
  • 陆歆·爱

    陆歆·爱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十字歌、歌以咏志、十年苦待、风花雪月、知足、无题、感悟人生(新)、咏春、太湖行、济沧海、励志、笑傲商海、颂、铁骨执狂、咏海等。内容源于生活,更源于一个用心生活的人的真实内心。字里行间,真切地流露着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体悟,对情感的知悟,对世事的觉悟。但无论怎样还是源才陆歆一个简单而朴实的想法。
热门推荐
  • 婆与媳

    婆与媳

    苗苗失恋后,经堂嫂介绍认识了现在的男友程朗,经过半年的相处后,苗苗发现自己意外怀孕,然后他们急急忙忙的就领证结婚,婚后,苗苗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由于风俗不一样,性格的不一样,矛盾就这样开始,越来越多,越来越无法收拾……
  • 王俊凯:爱你一生一世

    王俊凯:爱你一生一世

    “小凯,五年了,你走过的所有地方都有我的脚印,又回到了KY,看看这两个可爱的孩子,看看他们多像你啊。五年不见,你是否别来无恙?”张祎珩在五年后又站在KY公司楼下,看着那盏依然亮着的灯,眼睛一点点湿润了,两行泪就这样猝不及防的流了下来。“妈咪,不...不哭。”一旁两只小包子看着自己的妈咪在流泪,一下就急了。
  • 我那碎成渣的金手指

    我那碎成渣的金手指

    被昔日好友背叛前,余窈只是个普通人直到某一天,她和好友换了魂再次睁开眼,她的生活天翻地覆……傅瑜:嘿,girl,来一场异世界的穿越吗?会被雷劈的那种。球球:想让主角为你流泪,反派为你癫狂吗?想要醒掌天下权?绑定我,本穿越系统将带你走上人生巅峰!余窈:我怕不是遇见了两个……
  • 万化帝仙

    万化帝仙

    修仙界,有剑仙一剑隔天,有大圣拳崩山河,有丹皇炼丹参尽造化,有器尊以器载道……三年前,朱雀神洲,一个剑道天才放弃了手中的剑。三年后,周原从剑冢中走出,踏上了一条无敌之路。
  • 宠兽王者

    宠兽王者

    前十年,他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十二岁之前,他生活无忧无虑。······一场意外,让他提前了解了过往。一场意外,让他失去最后亲人。尘凡,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两只宠兽的帮助下,走向了自己的成王之路。
  • 网游之枫桦

    网游之枫桦

    一款名为《幻世》的划时代虚拟网游,令所有玩家为之疯狂,各大公会纷纷涌入......国战开启时,多国联军进攻华夏区主城,华夏区八大公会联手抗击,却依旧相形见绌,无奈之下只得选择放弃其中一座二级主城——守望之城。当所有玩家纷纷撤离守望之城时,却有一位女剑士一人一剑挡在了进攻的外国玩家面前。“我是绝对不会放弃我的枫叶小店的!!!”面对着数以百万计的外国玩家,林汐喊出了这么一句话。
  • 卡兽传奇

    卡兽传奇

    在上古时代,魔兽在大地上肆虐纵横,仁慈的天神授予人类制造魔卡的技艺。魔卡,可将魔兽抓捕并封印在魔卡之中,成为卡片主人奴役驱使的卡兽。雪赤兽、飓风刀螂、凤王、猎空花、暴怨…………无数魔兽潜藏在大陆上。这是一个没有斗气魔法,由魔卡与卡兽共同组成的波澜壮阔,奇幻璀璨的世界。我们的主角,离奇的穿越到这个熟悉的世界,本只想继续进行自己的收藏之路,却不经意间就踏上了一段奇妙的旅程……
  • 亲爱的病友

    亲爱的病友

    小熙的第一本小说《亲爱的,病友》与大家见面了,请大家多多关照
  • 最初最末

    最初最末

    18岁的我们在高三的夏末相识,19岁的我们在寒冬相爱,青春像是忽如其来的甜蜜,像是有着蝴蝶效应的伤痛。而我们在猜疑中渐渐迷失自己。但在懵懂的青春里跌跌撞撞的我们,再也找不到当初的两小无猜。直到25岁那一年,我才发现,再也没有一个人像你一样爱我如初。
  • 总裁大人的冰山公主

    总裁大人的冰山公主

    你可否相信一见钟情?你又可否相信缘分和命运?文中的男女主角是否会有缘分在一起呢?那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