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1000000010

第10章 《周礼》的治官思想(1)

关于国家机构的管理问题,战国以前的学者很少专门讨论,而只是在,礼治”、,德治”的大题目之下泛泛涉及,或者仅仅原则性地提到。

当时的政治家,很强调用道德的力量治国安邦。周公提出,明德慎罚”的口号,作为治国的纲领。“明德”的具体内容,赵光贤先生曾从《周书》各篇中归纳为:教育、孝友、勤劳、慎刑、无逸、戒酒,等几点,虽亦关乎治官,但毕竟太笼统。《尚书》的《立政》篇,曾运乾说,“篇内所言皆官人之道”,然可资研究者,不过寥寥数语。此篇认为,夏桀失国是由于,弗作往任,是惟暴德”。即弗任老成,唯暴德是举。殷纣失国也是由于任用“羞刑暴德之人”和“庶习逸德之人”,因此,要吸取他们的教训,,继自今立政,其勿以俭人,其惟吉士,用劢相我国家”,都是围绕德与失德发议论,没有涉及治官的具体措施。

孔子的思想与周公一脉相承,注重德在治国安邦中的杠杆作用,他说“为政以德”,“为国以礼”。他主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在他看来,只要上下都能明德崇礼,则天下唾手可治。因此,孔子也很少谈及政府机构的具体管理。

到战国时,列强争雄,征战不已,富国强兵成为列国的共同奋斗目标。一些政治家开始认识到,提高行政机构的工作效率,对于国家前途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官官治则国富,国富则兵强,而霸王之业成矣”,因此,他们热烈地讨论治官的方法,研究如何使官员,勤于职守,如何对官员督察考核等等。其中,谈得最多的是法家。

法家对儒家以“德”或“贤”一类的标准,去取或奖罚官员的做法,很不以为然。因为德或贤没有明确的标准,往往带有君王个人的感情因素,任意性很大,“君舍法而以心裁轻重,则同功殊赏,同罪殊罚矣”,“以心裁轻重,就是,诛赏予夺,从君心出”,就没有公平的标准可言。他们认为,历史上的圣明之君都是,任法而治的:,尧之治也,盖明法察令而已,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黄帝之治天下,置法而不变,使民安乐其法也。”因此,他们激烈地抨击儒家尊贤的思想,强调“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甚至把它放到与国君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加以认识,“法之功莫大,使私不行;君之功莫大,使民不争。今立法而行私,是私与法争,其乱甚于无法;立君而尊贤,是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故有道之国,法立则私义不行君立则贤者不尊。民一于君,事断于法是国之大道也”,不无见地。

商鞅认为,国之治乱,在于法之有无,他说:

与世之为治者,多释法而任私议,此国之所以乱也。先王县权衡,立尺寸,而至今法之,其分明也。夫释权衡而断轻重。废尺寸而意长短,虽察,商贾不用,为其不必也。···不以****知、能、贤、不肖者,惟尧,而世不尽为尧。是故先王知自议誉私之不可任也,故立法明分,中程者赏之,毁公者诛之。

他认为,知、能、贤、不肖,只有用法才能衡量。法虽然不是尽善尽美的,但是它们简捷、公平,有着其他方法所难以替代的优点,“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投钩分财,投策分马,非以钩策,为均也,使得荣者不知所以德,得恶者不知所以怨。乃以塞怨望也”。法就像度量衡一样公平和准确。所以,“法明治省,任力言息”。有了明确的标准,民人方无怨言。《管子·法禁》云,“君一置则仪,则百官守其法;上明陈其制,则下皆会其度矣”。 《商君书·慎法》云“使吏非法无以守”,也都是强调要为百官制定和公布法度。

韩非对商鞅等人的说法加以归纳、总结,他说,“今申不害言术,而公孙鞅为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他把法、术看做必须牢牢掌握的“帝王之具”。

用法代替德,以之作为治官的基本方针,这是法家的创造。《周礼》吸收了其中的积极因素,又加以发展,提出了用,八法”、“八柄”治官的方针。由于此书体例的限制,它不能对八法与八柄做理论阐述,而只是通过六官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本章分析的重点是“八法”,《大宰》职云:

以八法治官府;一曰官属,以举邦治;二曰官职,以辨邦治;三曰官联。以会官治;四曰官常,以听官治;五曰官成,以经邦治;六曰官法,以正邦治;七曰官刑,以纠邦治;八曰官计,以弊邦治。

大宰“八法”是《周礼》治官思想的集中表述,是一个完整的治官思想体系。孙诒让说:

“此八法为治百官之通法,全经六篇,文成数万,总其大要,盖不出此八科。”因此,我们把它作为探索《周礼》治官思想的钥匙。

(第一节 定分

“定分”,是法家从儒家思想中吸收来的,但使之更为严密。《庄子》言“春秋以道名分”,即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意。《慎子》说“一兔走街,百人追之;积兔于市,过而不视,非不欲得,分定不争也”,他对定分的作用做了形象地说明。法家把定分作为一条基本原则,推广到各个方面去,以建立新的社会秩序。把这一原则运用于政府机构的管理,就产生了法家的治官思想,其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官员的职守,对它做出量和质的规定。因为行政机构能否有效地运行,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官员的尽责程度。只有定分,才能对官员的工作从质和量的方面做出评估。

商鞅说:“名分定,则大诈贞信,民皆愿悫,而各自治也。故夫名分定,势治之道也;名分不定,势乱之道也。”名分规定了人们的权利范围,奸诈之徒无隙可钻,只得安分守己,社会就可治理。慎到说,“明主之使其臣也,忠不得过职,而职不得过官”,主张官员要有明确的职权界限,不管有何种理由,都不能逾越。

韩非也主张“群臣守职,百官有常”,“明主之道,一人不兼官,一官不兼事”,“臣吏分职受事”,“治不逾官,虽知不言。”群臣守其职而不逾,百官有其常例之职事而不侵,越俎代庖者,即使有功,也要受罚。韩非举例说,韩昭侯酒醉,和衣而寝,典冠之吏怕他着凉,给他加盖了衣服。但是,韩昭侯醒后问知衣服是典冠所加,便“兼罪典衣与典冠”,因为典衣之吏“失其事”,而典冠之吏“越其职”,两人都有过。韩非认为“侵官之害甚于寒”。宁可寒侵于身,也不许官越其职,因此,他主张“越官则死,不当则罪”,这把定分的含义说得极为透彻。

《周礼》的定分,是通过大宰八法中的官属、官职、官常来体现的。

官属 孙诒让《周礼正义》云“属”犹言属别,谓以爵秩尊卑相领隶,”是通过官员的归属来明确职权范围。按照爵秩尊卑,官属自上而下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1.总属,即《小宰》职所云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六官,其属各六十。六官之长爵秩为卿,其属官之爵秩均在其下,一官之内,“大事则从其长”。六卿均有副贰,亦以尊卑相领。《大宰》云:“乃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立其贰,设其考,陈其殷,置其辅。”“正”即大宰、大司徒、大宗伯、大司马、大司寇等;“贰”指六卿的副贰,分别指小宰、小司徒、小宗伯、小司马、小司寇等,爵秩均为中大夫;“考是更次一级的助手,分别为宰夫、乡师、肆师、军司马、士师等,爵秩均为下大夫;“殷”指众士;“辅”指辅助士治事的府史等。这是宏观的领属关系。

2.分属,一官之内又有次一级的领属关系,如《春官》中,大祝为祝官之长,爵秩为下大夫,其下属有小祝、丧祝、甸祝、诅祝等官,爵秩均低于下大夫。又如宫正为宫官之长,膳夫为食官之长,医师为医官之长,酒正为酒官之长,内宰为内官之长,等等。其下均有属官,领属关系也如祝官。

3.当官之属,是再次一级的领属关系,指某一官吏与其属员的关系。如宫正,爵为上士,其属员有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4.冗散之属,指政府官员编制之外的冗散人员的隶属关系,如相犬、牵犬者均隶属于犬人,国之勇力之士隶属于司右。冗散人员无爵秩及固定人数。

这种严密的层层相因的领属关系,确定了每个官员在等级制中的位置,他们的职守和权限也都随之被明确规定了。《天官·宰夫》云:

掌百官府之征令,辨其八职;一曰正,掌官法以治要;二曰师,掌官成以治凡;三曰司,掌官法以治目;四曰旅,掌官常以治数;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六曰史,掌官书以赞治;七曰胥,掌官叙以治叙;八曰徒,掌官令以征令。

“正”指卿长,“要”指岁成,故正治之;“师”指中、下大夫,“凡”指月成,故师治之;“司”指上士、中士,“目”指日成,故司治之;“旅”是下士,故掌具体之数;“府”则唯治其库藏;“史”则唯治其文书;“胥”则唯秩其先后;“徒”则唯任其奔走。可见,设官分职时已有权限大小之分,旅不可上分司之目,师不可上侵正之要,正亦不可下行师之凡,师亦不可下侵司之目。爵越高则事越约,越低则事越繁。此即法家,君设其本,臣操其末;君治其要,臣行其详;君操其柄,臣事其常”的主张的具体化。所以,宰夫一职,刑必以诏冢宰,小宰之岁会必是赞冢宰,司会之废置必是诏冢宰,而乡大夫之法必考于司徒,稍人之政令必听于司徒,邦有大事讶士仅读其誓禁,布宪仅合众庶以号令,肆师则凡国大事治礼仪以佐宗伯。尊卑不相逾,职责不相越。

官职 官必有职,大而言之,有治职、教职、礼职、政职、刑职、事职六大类,由六官之长分掌之;析而言之,则,凡三百六十职,通谓之官职”,每官皆有职名,表示其所主。

官常 各职居官常行之事为官常。《大宰》郑注引郑司农云“官常谓各自领其官之常职”。《商君书·君臣》云“五官分而无常则乱”,“官修则有常事”,主张官有常事,即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周礼》官员的分工极其细密,如《天官》食官之下,笾人之属共三十一人,专掌四笾之实;醢人之属共六十一人,专掌四豆之实;醯人之属六十二人掌醯物;盐人之属六十二人掌盐;幂人之属三十一人掌覆食物之巾;具体而微,各不相越。

官属、官职、官常三者对官员的职责做了严格的规定。实际上,这样细密的分工,先秦时期是不可能有的。《尚书·立政》和《荀子·王制》所提到的官名不过二三十,职分也很粗略。《周礼》所叙述的,只是理想国的官制,如此安排,目的是要把战国法家,定分的思想具体化,建立一套完善的官制。

(第二节 观法与授法

“以法待官府之治”,是《周礼》治官的一条准则。因此,公布法,宣传法,执行法,修订法,以法为尺度,检查官员的工作,成为贯串全书的一根主线。

《周礼》大宰、大司徒、大司马、大司寇于每年正月之吉,都要悬法于象魏,使万民观之,意在公布所掌之法,晓谕天下之民。大宰所悬为治象之法,大司徒所悬为教象之法,大司马所悬为政象之法,大司寇所悬为刑象之法,分别与所掌治职、教职、政职、刑职相应。

除六卿之外的其他官员,也多有悬法者,如《乡大夫》云:“正岁,令群吏考法于司徒,以退,各宪之于其所治。”是乡大夫之属官均悬法于官府。又如《秋官·士师》云:

掌国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罚;一曰宫禁,二曰官禁,三曰国禁,四曰野禁,五曰军禁,皆以木铎徇之于朝,书而县于门闾。

孙诒让说是“书于版而表县之”,贾疏,县于处处巷门,使知之”,是五禁之法悬于闾巷之门。

韩非说:“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因此,《周礼》所悬之,法”,也往往被人们误解为法律。其实无论是法家所说的法,还是诸子所说的法,抑或《周礼》所说的法,都不能简单地与法律划等号。他们所说的法,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礼法、法则、标准、方法、做法以及法律等等,根据上下文义,所指不一,此不赘辨。大宰所悬之法,实际上是官法,孙诒让《周礼正义》认为是“六典至九两”,即大宰职所掌之,六典”,“八法”、“八则”、“八柄”、“八统”、“九职”、“九赋”、“九式”、“九贡”、“九两”,为治官官法之总会。地官大司徒所悬教象之法,则是教官官法之总会,,即十二教及乡三物之类”。夏官、秋官所颁之法亦是其官法,殆无可疑。

大宰、大司徒、大司马、大司寇均一岁两悬官法:正月之吉使万民观之,正岁则分别由其副贰率属官观之。本节只讨论正岁观法。《小宰》云:

正岁,帅治官之属而观治象之法,徇以木铎,曰;“不用法者,国有常刑。”乃退,以宫刑宪禁于王宫,令于百官府曰;“各修乃职,考乃法,待乃事,以听王命,其有不共,则国有大刑。”

《小司徒》职云:

正岁,则帅其属而观教法之象,徇以木铎,曰;“不用法者,国有常刑。”令群吏宪禁令,修法纠职,以待邦治。

《小司马》职原缺。《小司寇》职云:

正岁,帅其属而观刑象,令以木铎,曰;“不用法者,国有常刑。”令群士,乃宣布于四方,宪刑禁。

从这些记载中,我们可以归纳出几点法治的原则:

第一,法自王出。《周礼》的最高主宰是王,大宰等分掌六典,不过是“佐王治邦国”。观法后,小宰令百官府“修乃职,考乃法,待乃事”,根本目的是“以听王命”。因此,可以肯定,大宰等所悬之治法、教法、刑法,均出自王。

《管子·任法》云:“故曰: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王就是“生法者”。所谓“民一于君,事断于法”,实质也是法生于君。大宰于正月之吉布治,郑注说是为了“重治法,新王事”,正月之吉为新旧交替之时,亦是王法除旧布新之机。每年此时布治,显然含有显示法具有最高权威的意思。

第二,明于法。法家十分强调明法,商鞅就明确地说过,治法明,则官无邪”,法明,是治官的重要条件之一。《管子》也持此说,“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众,犹左书而右息之”,法不明,好比右手写字而左手阻挠之,无法成书。明法有二指:一是内容确定,不可更改,《商君书)垦令》云,,百县之治一形,则从迂不饰,代者不敢更其制”。二是内容公开,尽人皆知,《管子·法禁》云:“君一置则仪,则百官守其法;上明陈其制,则下皆会其度矣”。吕思勉先生说:“古代刑法,恒不公布。制法亦无一定程序。新法故法,孰为有效不可知。法律命令,盖亦纷然错出。故其民无所措手足。此法家之所由生。”法家正是要通过,百县之制一形”和“明陈其制”的办法,来改变“民无所措手足”的局面。

《周礼》正岁悬法和百官读法,也正是要明法,包括明确法的内容和公开法的内容,以便公平地进行考课,其精神与法家所倡导的完全一致。《周礼》每年颁法之举,亦本于商、管之书。《商君书·定分》云“一岁受法令以禁令”,受即授,禁令即藏于禁室之法令,每岁将法令重写一次授予官员,以求法令明确。《管子·立政》亦云:“正月之朔,百吏在朝,君乃出令,布宪于国。”当然,《周礼》悬法的程序远比管、商之说完善和理想化,无疑,这也是所谓“后出转精”。

第三,以刑纠职。小宰、小司徒、小司寇在率属官读法后,均徇以木铎曰,不用法者,国有常刑”。郑注云,,官刑,司寇之职五刑,其四曰官刑,上能纠职”。使百官读法,目的是要使之明法知职,依法行事。对违法失职者,则以官刑纠之,以示法之威严无情。 《商君书》云,“立君之道,莫广于胜法。胜法之务,莫急于去奸。去奸之本,莫深于严刑”,《周礼》以刑纠职,精神与之完全一致。

同类推荐
  • 多学科视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多学科视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宗教观、历史学、文艺学的中国化;并分析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法学、马克思主义人类学、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创新,力求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 中华家训(第九卷)

    中华家训(第九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子这样曰过

    子这样曰过

    这是一本最通俗易懂的中国思想发展史,历数各朝各代思想的精华:这是一部最生动独特的当代价值观指南,教你如何思考,如何生活。
  •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泰州学派研究(阳明学研究丛书)

    在16世纪中国思想史上,阳明后学的“泰州学派”产生了广泛的思想影响。我们发现泰州学派的思想特征有浓厚的社会取向、政治取向以及宗教取向;其思想立场大多有取于阳明心学的“现成良知”说,同时又有“回归孔孟”的思想诉求。他们的思想言行既是阳明心学的产物,同时又极大地推动了阳明心学运动向下层社会的迅速渗透以及儒学世俗化的整体进程。
  • 美学思考力——创造经典的构图法则

    美学思考力——创造经典的构图法则

    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什么样的作品能成为经久不衰的名作?这些问题或许是许多欣赏名作的观者都会产生的疑问。名作之所以脍炙人口,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而在本书中,从构图的角度对名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构图特征,挖掘大师笔下出色的构图手法,帮助我们提升版面的组织能力,以及增长自身技能和艺术涵养。在灿若星辰的艺术大师笔下,每幅作品在构图上都具有各自迥异的特征,本书借鉴了西方绘画艺术上众多优秀的名家名作,在欣赏画作的同时,为读者揭开大师作品中精辟的构图法则。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海君王

    星海君王

    诸天星辰,无尽星海,只问一句……可至彼岸否?
  • 乖乖徒弟

    乖乖徒弟

    千年前,她决然离去,并将他永远的封印,不想心底的愧疚让她酿成大祸,她种下的因自由她来承担。从此她漂浮在宇宙尘埃中,只为等他再次回归。这世间再没那般妖孽的男子,也没那清淡如水的女子了,一切只不过是他们故事的开始。千年后,山崩地裂,人间陷入万劫不复之地,霎时间人类变得支离破碎颠沛流离。转世为普通人的她也没能逃过家破人亡,孤身一人,经人指点拜师学艺。那一年初遇,他是高高在上的云灵仙门的尊者;而她只是再平凡不过的人类。琉璃殿中唤出她最真切的心念,“尊者,你能收我为徒吗?”他不语,淡然一撇,微微点头,一大一小定下师徒情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农家有女难嫁

    农家有女难嫁

    李家三丫头,作为李家村的村花,村里的年轻后生,一个都看不上,却跟镇上财主老爷家的千金,抢男人。结果,不光是丢了名誉,还连累着一家人,被本家赶了出来。李小云,醒来知道了这一些情况之后,唇角微微扬起。既然老天爷,又给了自己一次重生的机会,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好好的拽在手中,又怎么对得起自己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豪门千金的苦涩爱恋

    豪门千金的苦涩爱恋

    从前,他对她百般宠爱,舍不得她受一丁点苦,可……从失去她始,便离开R国,多年以后,又重新回到R国,却是那般无情。她,在舞台上看到了他,不知为何,明明她的男朋友在这,可她的眸光却看着他。四目相对,他仅仅只是看了她一眼便转移目光,这时,她才发现他身边不知何时有了一个女孩,那个女孩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妹妹——沐璃紫嫣。她不顾她男朋友的感受,走到他面前,“我们认识吗?”他抬眸看了她一眼,漠然一笑:“不认识。”语音刚落,他便拉着沐璃紫嫣绕过她身边,中途没有停顿。她转过身,迷惘的看着他的背影,“真的……不认识吗?为什么我会觉得你很熟悉?”他脚步微顿,“错觉而已,叶小姐不必在意。”
  • tfboys放飞梦之彩虹七姐妹

    tfboys放飞梦之彩虹七姐妹

    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春天,我们最应该懂得的是,在应该开花的时候绽放,而且,要努力地开,开出自己心中最美!诗歌:下雨了雨珠落在地上丝丝凉意袭来于是——颤抖了下雨了眼前变得模糊身体开始发抖于是——心累了下雨了眼角泛轻微红苦涩浸满世界于是——迷茫了下雨了眼眶湿润起来泪水来回打转于是——哭泣了
  • 英雄打工仔

    英雄打工仔

    六月的太阳像烤箱一样烘烤着大地,街道里很安静,在街道的一头有一位母亲正在家门口送要出外打工的儿子。这个男孩只有18岁名字叫张涛,应为他父亲去年腰间盘突出,不能自由行动。父亲是家的顶梁柱,父亲这一病这个家的经济的来源就断了。张涛还有一个16岁的妹妹在上学。这一来爸爸的病和妹妹上学都需要钱。家里虽然有两亩薄地但是就连妹妹的学费都顾不上!所以张涛觉定自己先退学承当家的顶梁柱!
  • 我真不是究极反派

    我真不是究极反派

    金丹真人:“我一看你就是个魔道中人,临死前提最后一口气也要除掉你!”瑶池圣主:“你天生就是个反派,我要代表天道消灭你!”大夏皇主:“此魔不除,九天十地再无安宁——”......穿越修仙界,风清虚发现自己的反派气运999+。他本以为自己是主角,长得人畜无害,眉清目秀,却被人称作大反派。他发现,随便来个修士,看他一眼,就认定他是祸害,要把他干掉!从此,老爷爷、神兽、千年美女等主角设定辅助,都成了风清虚的敌人。PS:本书又名《我明明是主角,怎么成了反派》,《长了一张主角脸,却自带反派属性》,《我这么人畜无害,不可能是反派》
  • 三小只的四叶草

    三小只的四叶草

    这是作者第一次写小说,写的不好请谅解,我笔名是蓝依可萌,可以叫我可萌,2948859327这是我的QQ号,读者们可以加一下,421775556这是我的群,进群可以跟我讨论剧情,我的微博是帅气逼人凯少爷i,希望大家可以关注我。当富家千金遇上霸气大哥,当温柔女孩遇上呆萌二源,当热情女孩遇上高冷千千,一次偶遇让他们成为了朋友,渐渐地,爱情的火花在他们心中萌芽。从相识,相恋到相守,中间的剧情是怎么样的呢?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