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53000000016

第16章 近代至当代篇:江山代有才人出(2)

朱克敬的诗格律整齐,无论是托物言志,借景咏情,或是感事抒怀,常常具有独到之处,而且颇有李商隐、姚合“雄丽凄清”的特色,同时,他也十分关心国事,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朱克敬所写的《雨窗消意录》一书中有三首榜门诗。第一首:“申椒零落菊花残,从古潇湘作客难。连日市门三尺雪,更无人记问袁安。”此诗语言诙谐,却表现了他流寓长沙时困窘的生活。当时曾国荃正好在家,听说这件事,急忙前去拜访,并赠钱给他。到了除夕他又贴了一首榜门诗:“羔酒笙歌饯岁时,篷门苔瘦得春迟。苍生莫问安危局,我且无聊尔可知。”在诗中,作者说“苍生莫问安危局”,并不是不让苍生问国事,只是“我且无聊尔可知”,即使老百姓关心,也是无济于事。后来有人把这首诗告诉了巡抚,巡抚大怒,要把朱克敬逐出长沙,有人劝解说:“名士狂态固尔,不足责”,巡抚笑到:“名士名士,能辟谷乎?”朱克敬听说后,又作了一首:“名士原无辟谷方,贵人休替达人忙。冰山我有天公在,胜似人家沈部堂。”这首诗是说人都要吃饭,名士也不例外,贵人们不用替“达人”忙碌,天是万物的主宰,我只有依赖它,不愿去找别的靠山。朱克敬的这三首榜门诗,虽是玩世不恭之作,但颇有“狂士”之态,其真实地道出了他流寓长沙的窘态以及人生的无奈。

王烜,字著名,号竹民,皋兰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民国时期,历任甘肃省公署秘书长,政务厅长。解放后,任甘肃省文史馆副馆长。有《击柝集》传世。其诗题材广泛,几乎达到无事无意不入诗的地步。有咏古,如《谢安》、《祖逖》;有写景,如《过六盘山》、《重阳微雨》;有酬唱,如《送陆阶平同学之官太原》、《和刘晓岚师慰移花原韵》;有杂感,如《七夕偶成》;有札记,如《读喀希尼条约有作》等。诗歌内容丰富,有时事、节令、游览、仕宦、百姓生活等。这使得他的作品有较高的文献和史料价值。其诗语言及风格多样。或语言凝练,奇崛险峻,如《过六盘山》:“六盘山险绝,晓月照人行。云压轮都没,峰回马不鸣。祖鞭先著意,尊驭闻叱声。纵到崎岖甚,犹言未到平。……”或语言通晓,风格柔媚,如《过长安旅店短垣外桃花盛开因题壁》:“三月春风满路香,征车停处已斜阳。桃花何似东邻女,笑靥盈盈隔短墙”;或词语清奇,令人耳目一新,如《买菊》:“一肩秋色到门迟,随意分来数几枝。栽得黄花增叹息,今吾又不在东篱”;或沉郁激愤,如《即事》:

“君亡空有国,家在已无亲。二百年余业,三千里外人。宫花红溅泪,跸草白成尘。叹恨予生晚,艰难此一身”;或诙谐幽默,如《岁除日送贫病》:“茂陵偃卧相如才,富贵当时付冷灰。无赖病魔遣不去,连番债主苦相催。药龙取物常烧鼎,铁券成书欲筑台。明日送穷兼送鬼,一声爆竹唤春回”;或朴实沉痛,如《饥民谣》:“北风飕飕彻骨寒,草横欹斜千百间。哀鸣嗷嗷无处诉,田庄咫尺何日还?屋虽毁兮田虽荒,还家尚有窑存粮。官家养贼不肯战,忍饥忍冻空惆怅”;或闲雅幽静,如《秋晴》:“深深门巷锁秋晴,花树澄鲜意趣横。蝴蝶自来还自去,相忘物我莫相萦。”周应沣(1861—1942年),永登县人。精通内典、外籍,兼学西洋先进文化,能诗善文。他的诗意境优美,词意练达,其诗作,或怀古,或寄情于山水人事,或倾吐他艰难经历中的深沉思想,或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诗中无不寄托着他忧国忧民的真实情感。如他的《感时》诗曰:“桃源鸡犬本悠然,猛虎贪狼择食鲜。竭泽以来鱼有几,覆巢之下卵宁全?清理财政须裁伍,澄肃官方在任贤。桑梓攸关难卸任,匹夫有责可回天。”表现了对桑梓的无限深情,抒发了要尽匹夫之责的决心。又如《自嘲》诗:“自嘲落魄一书痴,举世莫己知。状不如人今老矣,耄而好学执怜之。空悲宦海填无术,但愿名山买有资。从仕未优行政仁,此和辜负百年期。”此诗是对自己人生无奈的一种总结,又是一种壮志难酬的感慨。出于对家乡美景的喜爱,他还写了大量赞美之作。如以“细雨和烟滴翠台,幽花涧底向风开”描写五泉山;以“红泥小有洞天开,镇日禅关掩绿槐”描写红泥沟;以“白塔高凌十殿头,黄河遥挟五泉流。题桥本是乘槎客,斜倚栏杆望斗牛”描写白塔山和黄河铁桥。周应沣所著文章隽秀,其主要著作有《棣园文集》,其中收录各类文章62篇,内容丰富,涵盖广泛。

刘尔炘(1865—1931年),字晓岚,号果斋,又号五泉山人,皋兰人。一生好学不倦,尤喜攻读经史,著作甚丰,著有《果斋前集》、《续集》、《别集》、《劝学迩言》、《授经日记》、《春秋大旨提纲表》、《果斋一隙记》、《拙修子太平书》、《果斋日记》等书。他还擅长书法,晚年习画,以梅、兰见长,所撰白话楹联,也十分富有哲理。

刘尔炘的文学作品主要收在他的《果斋前集》、《续集》、《别集》当中。最能体现刘尔炘创作成就的是他的文章,他的文章各体兼备,包括记、说、序、书、传、墓表、碑、寿序、启、祭文等。

他的散文既吸收了传统古文的精髓,又融会了近代白话文的语词和表达方法,纵横开合,跌宕有致,如行云流水般轻松自然。如《卧虹桥记》:“出袖川门里许曰‘阿干河’,跨河而势若彩虹者,曰‘卧虹桥’。桥之建,不知创自何年……”他所写的文章,多与兰州有关,如《兰州五泉太昊宫记》、《皋兰兴文社公立丙等小学堂记》、《皋兰县文庙记》、《兰州修学社记》等。他在《还我读书图序》中写道:“我者何,我圣人也。……我书者何,我圣人之书也。……读我圣人之书,行我圣人之道……”体现了他以儒道治国的思想。刘尔炘也创作了一些语录体散文,大多属格言警句,每条短的仅十数字,长的也不过一二百字,内容涉及求学、修身、做人、处事、施政等方面。如,“不用力于平日者,不得力于临时。天下事莫不然也。为学之道犹如是”等,都大有裨益。

刘尔炘的诗歌作品多以感时报国为主题,如《秋怀·其二》:

“……,仰天观四围。星辰危欲坠,日月光微微。”《其三》:“盘古开天后,遗斧今何存?可能假我手,为辟好乾坤。”或抒发心中郁愤,“渔郎纵有桃源路,忍对黄花慰白头”。也有抒情闲适之作,如“小桥流水绿杨村,犹是羲皇旧子孙。锄罢晓烟贪午睡,不知人世有黄昏”(《杂感》),表现了乡村社会的闲适淳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七言《咏春》组诗二十首,前几首以“春梦”、“春色”、“春信”、“春色”、“春光”、“春怨”等为题,切题吟咏与春有关的内容;后几首以“寻春”、“探春”、“迎春”、“游春”、“送春”、“忆春”等为题,描写了春来春又去的整个过程,在体例上颇有创新。他的另一首七言诗《苦节行题江节母坊》也很有特色,诗中说:“节母年方二十六,三岁孤儿数檐屋。又廿六年节母亡,隔千里兮阻烽烟。……自昔咸同丧乱后,儿父行年廿有七。……”生动刻画了一生坎坷的“节母”形象,以诗写人物传记,是作者的一个大胆创新。

刘尔炘才思敏捷,诗词功底非凡,所以他擅长撰写楹联。所题楹联,大多体现了他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国家时局的关注。如题图书馆:“收全球东西四五千年中巨制零篇各分门径,俾大河南北七八十县内后生小子都有师承”;题高等学堂:“五大州同在地球何故人强我弱,二三子欲擎天柱当思日异月新”等。此外,他还在兰州许多名胜古迹留下了不少楹联。如题五泉山:“以阴阳消长,定世界安危”;“天与三台座,名成八阵图”;“为千秋绵绝学,留一线是微阳”;“作雨还云,随时天趣;钟灵毓秀,他日人才”;“红杏在林,是有真宰;绿杉野屋,说我会听”等;题白塔山:“睁眼看凡人,为消除怪雨盲风,拨开云雾;叩头求上帝,快吩咐恒星列宿,整顿乾坤”;“佛老识天倪,不受五行束缚;圣贤重人事,能开万世太平”等,题小西湖:“只我生六十年中,便见兹秋水一泓,沧桑几度;任他到万千劫后,总有个春风二月,花鸟重来”;“何必说杭州,能逍遥故国山河,头上有天皆乐土;既然通瀚海,莫辜负边关风月,眼前余地是欢场”;“与天时要息息相关,趁春雨春风,松梅兰竹齐下种;愿他日举欣欣来告,说山南山北,楩楠杞梓尽成材”等。这些楹联立意奇远,构思精妙,语言清丽,对仗工稳,字字珠玑、音韵铿锵、妙造自然、飘逸洒脱,发人深省,成为兰州各旅游景点的丰厚文化资源。

王树中(1868—1916年),字建侯,号百川,又号梦梅生,皋兰人。王树中在太和(今安徽阜阳)为官八年,兴利除弊,政绩显著,俸满将离任时,百姓挽留,而他自己亦难忘情于斯乡斯民,本想赠言,又觉“别绪千条”,且恐“触之反增怆恻”,因而“取近年学作五七言诗百余首刊赠”,以慰百姓之念,因此编《细阳小草》一卷。

王树中以亲老告归后,与友人结伴,“遂游陇右”,历时九个多月。

“春初,……往甘、凉。……秋初,复诣陇东、泾川、庆阳、宁、镇各县”。遍游陇上名山大川,兴至为诗,共得30首。此外,还有平日抒怀、纪事、赠答等诗70首,又编《梦梅轩诗草》一卷。

王树中好佛道之学,集中不少诗作“因物体情,殆无雕饰”,清淡无华。如《甘凉道中》:“寥廓甘凉道,行行二月初。山容痴若睡,云色惨将舒。雪互犹余谷,风狂欲卷庐。征袍扬土污,餐饭带沙茹。刍牧牛羊瘦,夭条草木疏。……”其登高之作,间有苍凉开阔之风。如《六盘山》:“斜云飞过半山晴,山势岩削不平。润壑幽深留豹隐,径蹊逼仄让人行。天开长雾描秋色,风掣鸣泉壮雨声。陇右雄关凭设险,登临何限古今情。”他的诗集中有大量的关心时政及民生之作,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如《叹陇民》:“我叹陇民愚,旋念陇民苦。……生计事耕牧,禾多稷黍。砂碛簸长风,干频祷雨。工业尚未兴,矿苗待探取。野伏穷陬,陶穴存淳古。男子未知书,遑论村妇女。……”组诗《辛亥春日谯陵济灾》中的几首诗不仅写了谯陵的灾情,也显示了作者的一片忧民之心,如其一“携筐认说求桑妇,齐向郊原掘草根。一缕寒烟谁举火,斜阳黯淡照荒村”。读来字字皆是泪。然而,社会黑暗腐朽,即使他有雄心壮志,满腹理政之良策,全力为民之丹心,但作为一个小小的县令,他更多的则是无奈,弄得自己也是穷愁潦倒,此情无处可抒发,只有寄予诗作中。满腹的忧愁和赤胆忠心只有在诗作中抒发。

杨巨川(1873—1954年),字楫舟,兰州榆中人。光绪中授刑部主事,曾赴日本考察法政,归国后任湖南新田、麻阳知县。后任甘肃省议会议员、敦煌县县长,晚年主持五泉图书馆,兼甘肃学院教习,授《诗》学及《三通》。杨巨川一生著作颇丰。著有《青城记》、《学诗萃言》、《五朝近体诗选》、《三通概论》、《天文汇存》、《琴学杂谈》、《窥豹录》、《游东瀛日记》、《梦游吟草》、《公余闲咏》、《鸣秋集》、《识小杂咏》等书。在他去世后,其子杨国桢将他的存诗940首按照古近体分类合编为《梦游四吟》。

王炳麟,字星樵,皋兰人,清光绪时贡生。善诗。他认为诗不但能用以“言志”,并且治学修艺,人生得失,生活百味,都可借助于诗歌“吟咏”完成。其诗风格朴实平淡,语言通晓,但真挚感人,多是自身经历及人生感悟之作。如《霜降日早行》“长途忘却已秋残,怪底今朝觉袖单。指点小桥流水外,马蹄轻带晓霜寒”。《丁丑冬月回家父病服侍未久仍赴固原》:“廿载离亲为养亲,栖栖几欲老风尘。

竟将客里为闾里,难怪家人视路人。父病聊痊忧喜半,儿心太忍去来频。

事情迫我何凄楚,别泪涔然懒拭巾。”《偶然之作》:“人憎世态最炎凉,不有炎凉怎见长。积媿才能生厥奋,兴悲亦可发为狂。玉将名器须雕琢,布欲成衣费丈量。自古英雄多受辱,骄矜子弟尽膏粱。”某些诗作活泼风趣,如《戏句》:“齿豁多年几个存,摇摇常痛此牙根。不如脱尽去牵挂,有枣还能囫囵吞。”此外,还有不少关心百姓民生的现实主义作品,如《甲辰六月朔日大雨不息至初四五日河涨漫滩流灌入东郊一带闻而志之》:“南北相望烟火村,黄流绕带雨倾盆。风将揭地声狂暴,水欲襄陵势放奔。小大河滩几不辨,高低庐舍概无存。哀鸿遍野嗷嗷急,安辑全凭大府恩。”又如《奉步何方伯小西湖元韵》:“今年稼比旧年丰,山果亦多缀树红。不断炊烟南北岸,时来樵子杂渔翁。”颇有田园诗的味道。

张国香,字兰亭,皋兰人。清同治二十年(1894年)举人,官中卫教谕。著有《雪窗载笔》,为笔记类著作。主要记录地方故事,兼录诗歌。如集中有文《同治甲寅兵变记》,诗《白骨冢古歌》等,具有较高的史料和文献价值。其《白骨冢古歌》云:“黄土垒垒成丘垄,狐狸为窟獾穿孔。石碣对立屹山高,大书三字白骨冢。白骨枕藉满蓬蒿,昔日村庄今荒郊。饿殍相食皮肉尽,乌鸢不啄野狗嗥。骷髅欲动昼攫人,雨淋日炙风飕飕。何处一长官,下令重为山。骨一斤,钱一千,筐畚锄钯纷来前。皑皑白骨冢之边,尔时征夫旅客嫠妇孤儿填在一冢内。……吁嗟乎!血满长崖咽不流,九边白骨无人收。”全诗用直白浅近的语言,形象地勾勒出同治丙寅、丁卯(1866—1867年)间,兰州发生兵变后的惨不忍睹的生活景象。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中,西北地区的文学创作,无论是作家的数量,还是作品的质量,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谓异军突起。兰州文学作为西北文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引起了当代文学界的关注。就创作体裁来说,戏剧、小说、诗歌、散文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也涌现出不少在中国文坛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

当代兰州文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65年,这是兰州当代文学的新生时期。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兰州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新时代的来临为兰州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兰州解放不久,兰州青年文协宣告成立,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兰州文协(筹),到1950年6月,甘肃省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筹委会成立,1954年12月,甘肃省文联正式成立,1958年7月30日至8月1日,中国作家协会兰州分会成立。这些文学机构和文学队伍的相继组建为兰州当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新中国建立以后举国上下一片欢欣鼓舞,人们以高昂的热情礼赞着新中国的诞生。兰州作家也满怀激情地肩负起重大使命,运用戏剧、小说、诗歌和散文等多种文学样式奏响了兰州文学的新乐章,其中戏剧和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在中国西部文学乃至整个中国当代文学中显现出强盛的生命力。

戏剧方面,1955年7月甘肃省文化局在兰州举办了甘肃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这是对新中国成立后甘肃省戏剧事业发展状况的一次大检阅。话剧《在康布尔草原上》、歌剧《红花渠畔》、新编历史剧《李秀成》等戏剧脱颖而出。1964年8月2日至9月2日甘肃省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和1965年7月16日至8月16日西北地方现代戏观摩大会在兰州举行,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戏剧作品。例如话剧《远方青年》、歌剧《向阳川》(《今朝风流》)、秦剧《山乡花红》、豫剧《泉水奔流》、越剧《油城曲》、陇剧《草原初春》等。总之,这一时期,戏剧艺术在兰州文坛上成绩最为显著,硕果累累,这些颇具实力的戏剧创作和演出,走出兰州,引起了全国的极大关注。下面介绍几部代表作品:

同类推荐
  •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英国史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英国史

    英国,有人称它为“小店主”国家,但它称自己为“日不落帝国”,这一矛盾背后暗藏了什么样的玄机?是偶然发现现代之路?是无意间打开神秘的崛起之门?英国,当之无愧是影响当代最深远的国家,历史上曾称霸世界近200年,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文明的国家。纵观整个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倘若缺少了“英国”的元素,将会是另一番局面。本书用短短二十万字的篇幅,简明扼要地勾勒出了一幅较为完整的英国历史画卷。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读者对英国文明有一个比较明晰、客观的认识,并从中学到英国人的处世风度和独特的聪明才智,感受英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 为权而生

    为权而生

    一部发人深省的奋斗史,一条a小于零的抛物线,一场摇了摇头都是算计的争奇斗艳。人世间的争斗是因为不公平吗?不,是因为想比别人得到的更多。得民心者可为天子,得天子心者可为诸侯,得诸侯心者只可为大夫,然而胸有大志、腹有良策者,翻云覆雨,不过信手拈来。
  • 第三三国

    第三三国

    泱泱华夏,巍巍山河。这次,我们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看三国。
  • 风起南洋1784

    风起南洋1784

    1784年的南洋,正处于风雨激荡的前夜,越南的阮福映正在千方百计寻求复国,泰国的拉玛一世刚刚篡位成功,西方殖民者就要大举到来,穿越客叶开来到了这个时代,他先从控制越南开始,一路上外拒白夷、内斗土著,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南洋帝国,但他并不满足,因为举目北望,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秦梦汉归

    秦梦汉归

    简介:秦末,现代军人在神秘小岛意外回到千年前即将土崩瓦解的秦朝.凭借巍巍中华千年累积的智慧,以及卓越的身手掀开历史未知的神秘面纱.跟项羽打过架,踢过刘邦的屁股,跟韩信情谊相投义结金兰.只是,知道历史结局的他又怎么忍心英雄的陨落,兄弟的惨死!乱世造英雄,铁血铸好汉!且看他如何应对这个被他忽然闯入的世界...
热门推荐
  • 爱之名梨涡少年

    爱之名梨涡少年

    冥冥之中遇见你,同时踏入你的圈子,当面对媒体时,该如何存在?
  • 圣灵树下

    圣灵树下

    圣灵树下,每个迷茫的人最终都会发觉生存的真滴:修炼与传承。或者说,长生与女人。
  • 殇翼羽漂零

    殇翼羽漂零

    水蓝色光晕包裹,黑白双翼交错,蔚蓝的发丝在空中飘散,点点的荧光弥漫在周围,神与魔的结合,让她双生四翼,天生赋予的万世神力,是她主宰命运的开始。。。。两千年的孤寂,让她冰封自己的心,活在自己的世界,寻找·解开封印·复仇·就是她活着的目标。不管是他和他还是他,都无法阻止她前进的步伐。哪怕最终粉身碎骨,羽翼飘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漫威之钢铁帝国

    漫威之钢铁帝国

    这一天我做了一个决定他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我来到了漫威世界,并且成为了爱德华斯塔克的儿子。我是变种人也是时空旅行者穿越于各各科幻世界,做曾经想做之事。奥创是一个可怜人,机器人也是可以拥有未来的。我:宇宙大帝是机器人帝国创始者
  • 狐妖养成史

    狐妖养成史

    自卑女主穿越成狐妖?女弱男强?师哥竟是?
  • 崩坏主神

    崩坏主神

    【位面游荡者】一种可以自由在大千世界三千位面穿梭的特殊人群,他们通常会如同契约恶魔,或者召唤兽一般,响应位面中的人们的请求而降临。而作为普通学生的李昊,偶然之下成为了一名【位面游荡者】。然后,他发现这剧情就开始崩坏了!“游荡者名称——李昊。”“接到委托——击杀木叶忍村拉面店老板的二大爷家隔壁排行老二的熊孩子养的狗。”“检测到游荡者特殊能力——随机召唤。”李昊:“有点复杂啊……看来首先要找到拉面店老板,再找……唔”“叮咚!召唤成功获得原子弹一枚!”李昊抬头看了一眼被自己召唤出来的原子弹,又低头看了一眼自己手里的遥控器,轻轻一摁。“轰!”“委托完成!”崩坏世界指挥部【五三六六一六三六五】
  • 锁翼说

    锁翼说

    曾经的永夜西亚城,永恒,安详是她的代名词。她如神灵般庇护着她的子民,人们安居乐业,免受各国的乱战,异族的入侵...但从那日万丈炎神柱拔地而起之时,永恒的梦境便破碎了...
  • 隐士世家

    隐士世家

    梦回明朝,闲看人世枯荣变幻,卧听江湖风生水起。我自归隐南山,故作高人,修得百年,犹如归去(隐居的原因:文无安邦之才,武无定国之能)……老子一无家世,二无才德,你不让我耍嘴皮子,我咋活,咋个活???
  • 奇妖异志林子鱼

    奇妖异志林子鱼

    林子鱼第二天一睁眼,竟是连物种都变了??比起不能说话,还是先学会如何四条腿走路吧??还偏偏遇到了高傲冷峻的杀手组织老大!意外之中竟然化身人形,从此以后只好硬生生的被掰弯了。